CN206420175U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20175U CN206420175U CN201621382223.XU CN201621382223U CN206420175U CN 206420175 U CN206420175 U CN 206420175U CN 201621382223 U CN201621382223 U CN 201621382223U CN 206420175 U CN206420175 U CN 206420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heat exchange
- inverted arch
- layer
- exchange lay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该隧道包括路面、隧道二衬和隧道仰拱,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层上方设置防水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围岩领域,尤其是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温度随深度呈递增趋势,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升高约3-5℃,地下1000米处的地温约为40-50℃,埋深数百米的山岭隧道围岩内储存着巨大的地温能。现有的隧道围岩地温能提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收集隧道围岩内的地热水,该技术属于被动提取技术,但该技术仅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在地下水量小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则无法应用;另外一种是在隧道二衬与初衬之间埋设热交换管,通过管内的传热循环介质与围岩之间的温差提取隧道围岩地温能,该技术属于主动提取技术,不受气候条件限制,但该技术需要额外铺设热交换管路,增加建造成本和施工工期,热交换管管壁导热性不佳,导致热交换管的换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隧道围岩地温能的被动提取技术不适用于地下水欠发育和不发育地区,而主动提取技术需要增加建造成本和施工工期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该隧道包括路面、隧道二衬和隧道仰拱,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层上方设置防水层。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与所述回填层的底面相接。
再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内设置止水隔断,所述止水隔断将所述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止水隔断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再进一步,相邻止水隔断的缺口错位布置。通过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再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内填充透水材料,可以形成透水层。
所述回填层为轻质相变保温混凝泥土回填层。
所述路面的两端设有水管沟,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位于所述水管沟内。
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之间、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之前均通过连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鉴于现有的隧道围岩地热水汇集技术无法应用于隧道路面下方围岩地温能的提取,而铺设热交换管路会增加工程建造成本和拖延施工工期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温能提取技术。该技术在隧道仰拱上方施做一层热交换层,热交换层上方施做防水层,利用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与热交换层组成封闭的循环换热系统,通过热交换层内的循环流体提取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每组换热系统的换热路径和长度可以通过设置止水隔断的不同组合获得;路基与仰拱之间的空间由轻质相变保温混凝土回填,减少地温能流失。
所述热交换层的每个分区中,位于两边的止水隔断通长布置,而位于中间的隔断一段设置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止水隔断的缺口设置为交错布置,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在仰拱上方施做热交换层,利用热交换层内的循环流动的传热介质提取隧道路面下方围岩内的地温能,解决了传统的收集地热水的被动提取技术无法提取隧道路面下方围岩内地温能的难题,本系统主动补给地下水提取隧道围岩中的地温能,该系统属于主动提取技术,适合开采欠发育和无地下水地区的隧道地温能开采;与传统的埋设热交换管系统的主动提取技术相比,热交换层内的循环流动水直接吸收围岩中的地温能,换热效率更高。该系统无需铺设热交换管,节省了大量的建造成本,节约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2为热交换层平面展开图。
图3为供、回水管与水泵循环管路图。
图中1为隧道二衬;2为隧道仰拱;3为热交换层;4为防水层;5为回填层;6为路面;7为供水管;8为回水管;9为连接管;10为入水口;11为出水口;12为止水隔挡;13为水泵;14为用户端;15为水管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该隧道包括路面6、隧道二衬1和隧道仰拱2,路面6上方为所述隧道二衬1,路面6下方为回填层5,所述回填层5位于所述隧道仰拱2上,在所述隧道仰拱2和回填层5之间设置热交换层3,所述热交换层3的入水口10与供水管7连通,所述热交换层3的出水口11与回水管8连通,所述供水管7和回水管8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层3上方设置防水层4。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4与所述回填层5的底面相接。
再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3内设置止水隔断12,所述止水隔断12将所述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止水隔断12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再进一步,相邻止水隔断的缺口错位布置。通过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再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3内填充透水材料,可以形成透水层。
所述回填层5为轻质相变保温混凝泥土回填层。
所述路面6的两端设有水管沟15,所述供水管7和回水管8位于所述水管沟15内。
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之间、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之前均通过连接管9连通。
本实施例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该系统由热交换层、止水隔断、防水层、供水管、回水管、轻质相变保温回填层和水泵组成,热交换层位于隧道仰拱上,热交换层上方施做防水层,防水层与路面之间的空间由轻质相变保温混凝泥土回填;
利用止水隔断对热交换层进行分割,各分区的热交换层分别与供水管和回水管进行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系统;通过改变止水隔断之间的组合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水泵连接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
本实施例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的施工过程如下:
①施工隧道仰拱,并在仰拱上安置止水隔断,对热交换层进行分区;
②施做热交换层;
③安装供水管和回水管,并分别与热交换层进行连接;
④施做防水层;
⑤浇注相变轻质保温混凝土;
⑥施做路基路面层;
⑦通过循环水泵13连接供水管7、回水管8和用户端14或热泵,形成封闭循环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地温较高,则直接应用,即通过循环水泵与用户端连接形成循环管路;如果地温不够高,不能直接利用,则需要热泵设备提升,即供水管和回水管与热泵连接形成循环管路。
Claims (8)
1.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该隧道包括路面、隧道二衬和隧道仰拱,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层上方设置防水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回填层的底面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内设置止水隔断,所述止水隔断将所述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水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隔断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止水隔断的缺口错位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内填充透水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的两端设有水管沟,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位于所述水管沟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之间、所述热交换层的出水口与回水管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82223.XU CN206420175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82223.XU CN206420175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20175U true CN206420175U (zh) | 2017-08-18 |
Family
ID=5957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82223.XU Active CN206420175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201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4544A (zh) * | 2016-12-16 | 2017-03-22 | 绍兴文理学院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2016
- 2016-12-16 CN CN201621382223.XU patent/CN2064201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4544A (zh) * | 2016-12-16 | 2017-03-22 | 绍兴文理学院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5103A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1672189B (zh) | 隧道保温水沟地源热泵型加热系统 | |
CN206419171U (zh) | 一种地热开发系统 | |
CN101285628B (zh) | 加速地下水流动的复合土壤源热泵系统 | |
CN106437792A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103061230B (zh) | 一种利用地源热泵冷却及融冰冻路面技术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用排水板 | |
CN206529673U (zh) | 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10319622B (zh) | 高导热地温能热交换隧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196233A (zh) | 一种中深部地热能供暖系统 | |
CN106522999A (zh) | 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CN206420175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206397518U (zh) | 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106500376B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CN103925738A (zh) | 一种开式单管型垂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 |
CN103422424A (zh) | 桥隧相连段桥梁防冰冻系统 | |
CN205561615U (zh) | 地源深井蓄能交换系统用地埋换热管 | |
CN107461951A (zh) | 一种深部地热能开发方法 | |
CN206360714U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206420176U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206554954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6498827A (zh) | 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106524544A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CN206554955U (zh) | 能源隧道衬砌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206545514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10410131B (zh) | 一种矿井热害治理与综合利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