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7296A -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7296A
CN106437296A CN201610954174.0A CN201610954174A CN106437296A CN 106437296 A CN106437296 A CN 106437296A CN 201610954174 A CN201610954174 A CN 201610954174A CN 106437296 A CN106437296 A CN 106437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andle
bar
button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41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7296B (zh
Inventor
陈鸿填
卢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41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7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7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7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7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7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包括把手,把手的一端设置把手套筒,把手套筒沿其轴向设置通孔,在通孔内依次设置按钮、方条套筒和方条,按钮相对于把手套筒周向固定,方条相对于方条套筒周向固定;把手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第一传动部,方条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第二传动部。按钮在压缩位置时,按钮与方条套筒接合,方条套筒相对于按钮和把手套筒周向固定;按钮在伸出位置时,当把手套筒绕其轴线往第一方向转动时,方条套筒相对于按钮和把手套筒可转动;当把手套筒往第二方向转动时,方条套筒相对于按钮和把手套筒周向固定。该种双联动把手锁在反锁时不必按压按钮,方便用户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背景技术
带有执手或把手的锁是锁具中的一种,常安装在木门、钢门、铝合金门或塑料门等防盗门上,在室内只要扳动把手,就可以通过把手带动防盗门上的锁舌运动,使防盗门开启,其开锁方便,被广泛家庭所使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防盗门上都安装有猫眼,方便观察室外情况。然而,有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孔后把特制的工具伸入室内并扳动把手,打开防盗门进而入室盗窃,这导致了防盗门使用安全性低,对屋主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防猫眼开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一般包括把手、设置在把手上并能运动的按钮、方条以及用于带动方条转动的方条套筒。当按钮没被按压时,转动把手并不会带动方条套筒转动,方条也不转动,不能开锁;而当按钮被按压时,按钮的一部分嵌入方条套筒,按钮的一部分留在把手,并成为了把手与方条套筒之间的传功件,此时转动把手便能通过按钮带动方条套筒一起转动,方条也一起转动,实现开锁。因此,开启上述的双联动把手锁需要先把按钮按压然后才能开锁,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不法分子开锁的难度。
但是,现有的双联动把手锁在使用时却遇到以下问题:在部分场合中,双联动把手锁的把手不只有开锁功能,而且也有反锁功能,能够实现把手下压开锁,把手向上提拉反锁。而正如上述,想要带动方条运动必须先按压按钮,因此,当用户想要反锁双联动把手锁,也必须先按压按钮,这无疑增加了反锁时的操作步骤,有损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该种把手锁在开锁时需要按压按钮,增加不法分子开锁的难度,同时在反锁时不必按压按钮,方便用户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把手套筒,所述把手套筒沿其轴向具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依次设置按钮、方条套筒和方条,所述按钮相对于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所述方条相对于所述方条套筒周向固定;所述把手套筒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一传动部,所述方条套筒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二传动部;所述按钮包括相对于所述通孔轴向的压缩位置和伸出位置,在所述压缩位置,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接合,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在此状态下,当所述把手套筒绕其轴线往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离,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可转动;当所述把手套筒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抵顶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为设置在所述把手套筒末端的把手套筒圆盘;所述第二传动部为设置在方条套筒上并伸出于所述把手套筒末端的方条套筒圆盘;所述把手套筒圆盘向所述方条套筒圆盘伸出至少一个凸块,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设置有沿其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滑槽,所述凸块伸入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凸块的初始位置在所述滑槽的第一端;当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所述把手套筒往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块从所述滑槽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当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所述把手套筒往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滑槽的第一端的端面顶抵所述凸块并推动所述凸块,继而带动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转动。
其中,所述把手套筒圆盘设置有两条滑槽,以穿过所述把手套筒的轴线并垂直于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对称面,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把手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一面板,所述把手套筒和所述方条套筒均部分伸出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把手套筒从所述面板的背面伸出的部分上套设一环形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个末端各沿径向伸出两条拨条,所述面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有定中骨块,所述定中骨块位于所述扭力弹簧伸出的所述两条拨条之间,所述两条拨条能够在弹性作用下分别抵顶所述定中骨块的两个侧面;所述把手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把手套筒拨块,所述方条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方条套筒拨块,所述把手套筒拨块和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均位于所述两条拨条之间并能够被所述两条拨条拨动;当所述把手套筒拨块与所述定中骨块相对时,所述把手套筒处于初始角度;当所述方条套筒拨块与所述定中骨块相对时,所述方条套筒处于初始角度。
其中,所述把手套筒拨块固定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边缘,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覆盖所述把手套筒圆盘,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直径,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固定于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边缘。
其中,所述扭力弹簧位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与所述面板的背面之间,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扭力弹簧的直径,以使所述扭力弹簧被保持在所述把手套筒圆盘与所述面板的背面之间。
其中,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边缘设置有把手限位拨块,所述面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块把手限位骨块,所述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形成转动空间,所述把手限位拨块在所述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转动,以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圆心为对称点,所述把手限位拨块设置在所述把手套筒拨块的对面。
其中,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共设置两块,该两块方条套筒拨块相对于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边缘。
其中,所述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朝向所述方条套筒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方条套筒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形状和大小匹配的第二配合部,另一端开设套在所述方条外壁上的方形孔;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中,其中一者为非圆形的凹陷,另一者为与所述凹陷在形状和大小上匹配的凸起。
其中,所述按钮本体为圆柱形,其侧向固定伸出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把手套筒的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具有滑块限位件;所述按钮的滑块能且仅能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限位件之间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在按钮被按压并处于压缩位置时,按钮转变为传动件,通过按钮的传动能够把手套筒的转动传递到方条套筒,此时可下压把手,实现开锁,当然也可以提拉把手,实现反锁;同时,把手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第一传动部,方条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第二传动部,在按钮没被按压并处于伸出位置时,把手套筒与方条套筒之间缺少按钮作为传动件,此时下压把手,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分离,方条套筒不转动,不能实现开锁;而当提拉把手时,第一传动部抵顶并推动第二传动部,把手套筒的转动传递到方条套筒,实现反锁。因此,该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需要按压按钮后才能开锁,增加了不法分子开锁的难度,而在没有按压按钮时,反向提拉把手就能实现反锁,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安装在面板上时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扭力弹簧与把手套筒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扭力弹簧与方条套筒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视图;
图8是方条套筒与按钮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把手套筒与按钮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本发明中,设定把手被“下压”为能够实现开锁,把手被“提拉”为能够实现反锁,该“下压”即把把手向下旋转,该“提拉”即把把手向上旋转。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清楚上述设定仅是为了能更直观地解释本发明,技术人员也可把把手锁设计成“提拉”为能够实现开锁,“下压”为能够实现反锁的形式,因此,在本发明中的“下压、提拉”等用于表明动作方向的用词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把手1和用以开锁的方条5,把手1的一端设置有把手套筒11,把手1带动把手套筒11绕把手套筒11的轴线转动;把手1的一侧面为开放的,在该开放的一面上安装有装饰盖板14,在把手1内安装完零部件后,通过该装饰盖板14封闭把手1;同时,装饰盖板14也起到限定按钮2的活动范围的作用。把手套筒11沿其轴向设置有通孔,在通孔内从把手1所在的一端到把手套筒11的末端依次设置有按钮2、方条套筒3和方条5。其中,按钮2适于沿把手套筒11的轴向滑动并被把手套筒11带动转动,即按钮2在周向上相对于把手套筒11固定。如图8所示,按钮2沿轴向包括按钮本体22和方形凸起21,按钮本体22突出于把手1以被按压。方条套筒3可转动地设置于通孔之内,方条套筒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方形凸起21匹配的方形凹陷31,方条套筒3的第二端设置有方形孔,用于套设在方条5之外并带动方条5转动。如图1所示,通孔内还设置有螺旋弹簧4,螺旋弹簧4压迫按钮2使其趋向于远离方条套筒3,方形凸起21趋向于远离方形凹陷31。如图7所示,在开锁时,使用者按下按钮2,此时按钮2便起到一个传动件的作用:按钮2被按下时,即按钮处于压缩位置时,方形凸起21与方形凹陷31配合,转动把手1,把手套筒11转动,按钮2同时转动,而方条套筒3会被按钮2带动转动,方条5被方条套筒3带动转动,因此,扳动把手1便可使方条5发生转动,达到开锁的目的。在使用者不再按压按钮2时,即按钮处于伸出位置时,在螺旋弹簧4的作用下,按钮2复位,方形凸起21和方形凹陷31不配合,此时扳动把手1不能开锁。因此,想要开锁必须按下并按住按钮2同时扳动把手1,即按钮2和把手1二者双联动时才能开锁,这会大大增加了不法分子非法开锁的难度,为屋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使用者对把手锁进行反锁,在该把手锁中,把手套筒11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一传动部,方条套筒3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二传动部。在按钮2处于伸出位置,即按钮2与方条套筒3分离时:当把手套筒11绕其轴线往第一方向(开锁方向)转动时,即把把手1下压时,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分离,方条套筒3相对于按钮2和把手套筒11可转动,即在按钮2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下压把手1不能实现开锁;当把手套筒11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反锁方向)转动时,即把把手1提拉时,第一传动部抵顶并推动第二传动部,方条套筒3相对于按钮2和把手套筒11周向固定,把手套筒11带动方条套筒3转动,即在按钮2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提拉把手1也可实现反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把手套筒11的末端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把手套筒圆盘112,方条套筒3部分伸出于把手套筒11并在该伸出的部分连接有与方条套筒3周向固定的方条套筒圆盘312;方条套筒圆盘312向把手套筒圆盘112伸出至少一个凸块3121,把手套筒圆盘112设置有沿其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滑槽1121,凸块3121伸入滑槽1121内并可沿其滑动,凸块3121的初始位置在滑槽1121的第一端。当按钮2与方条套筒3分离,把手套筒11往第一方向转动时,即把把手1下压时,凸块3121在滑槽1121内滑动,凸块3121从滑槽1121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把手套筒圆盘112的转动不带动方条套筒圆盘312转动,即在按钮2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下压把手1不能实现开锁。当按钮2与方条套筒3分离,把手套筒11往第二方向转动时,即把把手1提拉时,滑槽1121的第一端的端面抵顶凸块3121并推动凸块3121,继而使得手套筒圆盘112转动同时带动方条套筒圆盘312转动,即在按钮2没有被按下的情况下,提拉把手1也可实现反锁。当然,也可不设置把手套筒圆盘112和方条套筒圆盘312,而是直接在把手套筒11和方条套筒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例如两块凸块,该两块凸块能相互接触,而且在把手1下压时,两块凸块分离,在把手1提拉时,把手套筒11上的凸块能够推动方条套筒3上的凸块,使得方条套筒3被带动转动,亦可。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把手套筒圆盘112设置有两条滑槽,分别为第一滑槽1121和第二滑槽1122,以过把手套筒11的轴线并垂直于把手1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对称面,第一滑槽1121与第二滑槽1122关于该对称面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把手1是水平向右的,而在某些安装场合中,把手1需要更换成水平向左,即把手旋转了180°,而当把手1更换成水平向左时,为了能继续实现无需按压按钮2并提拉把手1就能实现反锁的功能,在把手套筒圆盘112上对称地设置两条滑槽,当把手水平向左时,凸块3121抵顶第二滑槽1122的一端面,凸块3121也能够在第二滑槽1122内滑动,以实现在按钮2没被按压时,下压把手1不能实现开锁,但提拉把手1能实现反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按钮本体22为圆柱形,其侧向固定伸出有滑块23;在把手套筒11的通孔内用于容纳按钮本体22之处的侧壁上设置有平行于轴线的滑槽12;滑块23在滑槽12内滑动,使按钮2能够沿把手套筒11的轴向滑动并被把手套筒11带动转动,且按钮2与把手套筒11在角度上相对固定;滑槽12的两端是封闭的,以限定按钮2只能在一段范围内滑动,具体是滑槽12的一端为自封闭,而另一端通过装饰盖板14进行封闭。上述的结构使得按钮2只能在通孔内轴向滑动或者被把手套筒11带动转动,因此,把手套筒11与按钮2总是能够保持周向位置固定。
本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的按钮2的方形凸起21是需要嵌入到方形凹陷31时按钮2才能起到传动件的作用,而如果按钮2或把手套筒11与方条套筒3发生了不必要的相对转动,这会使得按钮2与方条套筒3的角度发生错位,方形凸起21不能嵌入到方形凹陷31,按钮2不能被按下,把手锁失效。基于上述的按钮2与把手套筒11在角度上相对固定,因此,为了防止按钮2与方条套筒3之间发生错位,只要防止手套筒11和方条套筒3发生错位即可。
本发明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如图4至图7所示,把手套筒11可转动地安装在一面板9,把手套筒11和方条套筒3均部分伸出面板9的背面,面板9的背面设置有与把手套筒11的轴线同轴的环形的扭力弹簧7,扭力弹簧7套设在把手套筒11伸出面板9的背面的一部分上,扭力弹簧7的两个末端各沿径向伸出两条拨条,如图5所示,两条拨条分别为位于右侧的第一拨条71和位于左侧的第二拨条72,面板9的背面固定设置有定中骨块8,定中骨块8位于两条拨条之间,当位于定中骨块8右侧的第一拨条71在外力作用下向右移动远离定中骨块8,则左侧的第二拨条72将抵顶定中骨块8,同时,第一拨条71在回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回到定中骨块8的右侧面。反之亦然。
把手套筒11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把手套筒拨块111,把手套筒拨块111朝向面板9伸出。将把手套筒11安装到初始角度位置时,把手套筒拨块111与所述定中骨块8径向对准,并延伸到所述定中骨块8的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如图5显示了把手套筒拨块111延伸到所述定中骨块8的径向内侧的实施例。
方条套筒3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方条套筒拨块311,方条套筒拨块311朝向面板9伸出。将方条套筒3安装到初始角度位置时,方条套筒拨块311与所述定中骨块8径向对准,延伸到所述定中骨块8的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如图6显示了方条套筒拨块311延伸到所述定中骨块8的径向内侧并且位于所述把手套筒拨块111的径向外侧的实施例。
这样,把手套筒拨块111和方条套筒拨块311均位于两条拨条之间并能够被两条拨条拨动。可以想见的是,方条套筒拨块、把手套筒拨块和定中骨块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列出的排列方式,而是只要满足三者均可以拨动两条拨条或者被两条拨条拨动,同时套筒之间也不发生位置干涉即可。
当把手套筒11或方条套筒3发生了错位时(即二者之一偏离初始角度位置),如把手套筒11往左偏转了一定角度,把手套筒拨块111会把第二拨条72往左边拨,而此时第一拨条71仍抵顶定中骨块8的侧面,之后,在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拨条72会把把手套筒拨块111往右回拨,直至第二拨条72再次抵顶定中骨块8,此时把手套筒拨块111与定中骨块8相对,把手套筒11回到初始角度位置上;当把手套筒11往右偏转一定角度时,便由第一拨条71对把手套筒11进行往左回拨。如图6所示,方条套筒拨块311也是位于第一拨条71和第二拨条72之间,方条套筒3的错位纠正原理与把手套筒11的错位纠正原理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套筒拨块111和方条套筒拨块311均位于第一拨条71与第二拨条72之间,仅采用一条扭力弹簧7可同时对把手套筒11和方条套筒3进行纠正,节省材料,还简化了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把手套筒拨块111固定于把手套筒圆盘112的边缘,方条套筒圆盘312覆盖把手套筒圆盘112,方条套筒圆盘312的直径大于把手套筒圆盘112的直径,方条套筒拨块311固定于方条套筒圆盘312的边缘,这样,定中骨块8、方条套筒拨块311和把手套筒拨块111能层叠地处于同一直线上,均位于第一拨条71与第二拨条72之间,实现了一条扭力弹簧7可同时对把手套筒11和方条套筒3进行纠正。这样也可增加把手套筒拨块111和方条套筒拨块311所连接的位置的强度,防止因材料发生变形而影响复位。在开锁或反锁后,扭力弹簧7对把手锁进行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扭力弹簧7位于把手套筒圆盘112与面板9的背面之间,把手套筒圆盘112的直径大于扭力弹簧7的直径,以使扭力弹簧7被保持在把手套筒圆盘112与面板9的背面之间,这样,可通过把手套筒圆盘112来对扭力弹簧7进行限位,不用增设其他的限位部件。把手套筒圆盘112与把手套筒11可拆卸连接,把手套筒11伸出面板9的背面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簧113,在组装该双联动把手锁时,先把把手套筒11穿过面板9,之后安装扭力弹簧7和把手套筒圆盘112,再把卡簧113套上,防止把手套筒圆盘112从把手套筒11滑出。为了实现把手套筒圆盘112相对于把手套筒11的周向固定,在把手套筒11的侧壁设置凹槽,并在把手套筒圆盘112内侧设置凸起,凸起嵌入凹槽,使把手套筒圆盘112相对于把手套筒11周向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把手套筒圆盘112的边缘设置有把手限位拨块1110,面板9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块把手限位骨块,分别为第一把手限位骨块91和第二把手限位骨块92,在该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形成转动空间,以把手套筒圆盘112的圆心为对称点,把手限位拨块1110设置在把手套筒拨块111的对面,把手限位拨块1110在该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转动,两块把手限位骨块限定把手上提或下压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方条套筒拨块共设置两块,该两块方条套筒拨块相对于方条套筒圆盘312的中心对称设置在方条套筒圆盘312的边缘,即如图6中的第一方条套筒拨块311和第二方条套筒拨块3110。在图6所显示的结构中,把手1是水平向右的,而在某些安装场合中,把手1需要更换成水平向左,即把手1旋转了180°,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与第一方条套筒拨块311对称的第二方条套筒拨块3110,当把手1旋转了180°后,第二方条套筒拨块3110与定中骨块8相对,此时与第一拨条71和第二拨条72作用的改为第二方条套筒拨块311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孔内设置有凸缘13,凸缘13设置于按钮2与方条套筒3之间,螺旋弹簧4压缩于凸缘13与按钮2之间。当然,凸缘13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例如不设置凸缘13,直接把螺旋弹簧4设置在按钮2与方条套筒3之间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使得按钮2在自然的状态下是远离方条套筒3,在外力的作用下按钮2能够嵌入方条套筒3即可,类似的替换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的是,按钮本体22与通孔的配合还有很多方式,按钮本体22的轴向截面只要为非圆形,通孔内用于容纳按钮本体22之处的轴向截面与按钮本体22的轴向截面在形状和大小上匹配也可达到上述目的,例如轴向截面为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也够给使按钮2能够沿轴向滑动并被把手套筒11带动转动,上述的替换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实现按钮2与方条套筒3之间的传动不仅只有方形凸起和方形凹陷31的配合,只要是非圆形的凸起和与该凸起匹配的凹陷,例如是椭圆形凸起和椭圆形凹陷、三角形凸起和三角形凹陷等也是能够实现传动功能的,上述的替换也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本发明的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具有以下优点:
1、需要按压按钮才能实现开锁,增加不法分子开锁的难度;
2、反锁时不需按压按钮,方便使用者反锁;
3、具有错位纠正功能,保证能正常开锁,可靠性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
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把手套筒,所述把手套筒沿其轴向具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依次设置按钮、方条套筒和方条,所述按钮相对于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所述方条相对于所述方条套筒周向固定;所述把手套筒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一传动部,所述方条套筒具有相对于其周向固定的第二传动部;
所述按钮包括相对于所述通孔轴向的压缩位置和伸出位置:在所述压缩位置,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接合,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在此状态下,当所述把手套筒绕其轴线往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离,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可转动;当所述把手套筒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抵顶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所述方条套筒相对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把手套筒周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部为设置在所述把手套筒末端的把手套筒圆盘;
所述第二传动部为设置在方条套筒上并伸出于所述把手套筒末端的方条套筒圆盘;
所述把手套筒圆盘向所述方条套筒圆盘伸出至少一个凸块,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设置有沿其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滑槽,所述凸块伸入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凸块的初始位置在所述滑槽的第一端;
当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所述把手套筒往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块从所述滑槽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
当所述按钮与所述方条套筒分离,所述把手套筒往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滑槽的第一端的端面顶抵所述凸块并推动所述凸块,继而带动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设置有两条滑槽,以穿过所述把手套筒的轴线并垂直于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的平面为对称面,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一面板,所述把手套筒和所述方条套筒均部分伸出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把手套筒从所述面板的背面伸出的部分上套设一环形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个末端各沿径向伸出两条拨条,所述面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有定中骨块,所述定中骨块位于所述扭力弹簧伸出的所述两条拨条之间,所述两条拨条能够在弹性作用下分别抵顶所述定中骨块的两个侧面;
所述把手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把手套筒拨块,所述方条套筒连接有与其周向固定的方条套筒拨块,所述把手套筒拨块和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均位于所述两条拨条之间并能够被所述两条拨条拨动;
当所述把手套筒拨块与所述定中骨块相对时,所述把手套筒处于初始角度;当所述方条套筒拨块与所述定中骨块相对时,所述方条套筒处于初始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筒拨块固定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边缘,所述方条套筒圆盘覆盖所述把手套筒圆盘,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直径,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固定于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位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与所述面板的背面之间,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直径大于所述扭力弹簧的直径,以使所述扭力弹簧被保持在所述把手套筒圆盘与所述面板的背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边缘设置有把手限位拨块,所述面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有两块把手限位骨块,所述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形成转动空间,所述把手限位拨块在所述两块把手限位骨块之间转动,以所述把手套筒圆盘的圆心为对称点,所述把手限位拨块设置在所述把手套筒拨块的对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条套筒拨块共设置两块,该两块方条套筒拨块相对于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方条套筒圆盘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动开启的把手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朝向所述方条套筒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方条套筒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形状和大小匹配的第二配合部,另一端开设套在所述方条外壁上的方形孔;
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中,其中一者为非圆形的凹陷,另一者为与所述凹陷在形状和大小上匹配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联动开启的把手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本体为圆柱形,其侧向固定伸出至少一个滑块;
所述把手套筒的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具有滑块限位件;
所述按钮的滑块能且仅能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限位件之间滑动。
CN201610954174.0A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Active CN106437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4174.0A CN106437296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4174.0A CN106437296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7296A true CN106437296A (zh) 2017-02-22
CN106437296B CN106437296B (zh) 2018-08-24

Family

ID=5817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4174.0A Active CN106437296B (zh) 2016-11-03 2016-11-03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729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5476A (zh) * 2017-12-21 2018-05-08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
CN108457524A (zh) * 2018-05-30 2018-08-28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功能的门锁
CN108756463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和左右换向功能的门锁
CN110206389A (zh) * 2019-07-03 2019-09-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门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25563A (ko) * 2010-05-13 2011-11-21 박지순 도어록 장치
JP2013015000A (ja) * 2011-07-06 2013-01-24 Goal Co Ltd 錠用ハンドル
CN204826880U (zh) * 2015-07-27 2015-12-02 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可单双动作操控式门锁把手
CN204983920U (zh) * 2015-07-27 2016-01-20 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防钩门锁的把手结构
CN205100665U (zh) * 2015-10-29 2016-03-23 韩良九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
CN206220660U (zh) * 2016-11-03 2017-06-06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25563A (ko) * 2010-05-13 2011-11-21 박지순 도어록 장치
JP2013015000A (ja) * 2011-07-06 2013-01-24 Goal Co Ltd 錠用ハンドル
CN204826880U (zh) * 2015-07-27 2015-12-02 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可单双动作操控式门锁把手
CN204983920U (zh) * 2015-07-27 2016-01-20 广东必达保安系统有限公司 防钩门锁的把手结构
CN205100665U (zh) * 2015-10-29 2016-03-23 韩良九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锁具
CN206220660U (zh) * 2016-11-03 2017-06-06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5476A (zh) * 2017-12-21 2018-05-08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
CN108457524A (zh) * 2018-05-30 2018-08-28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功能的门锁
CN108756463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和左右换向功能的门锁
CN108756463B (zh) * 2018-05-30 2023-07-14 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开锁和左右换向功能的门锁
CN110206389A (zh) * 2019-07-03 2019-09-06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门锁
CN110206389B (zh) * 2019-07-03 2024-03-26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7296B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7296A (zh)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KR101403295B1 (ko) 잠금 메커니즘을 위한 복귀 스프링 조립체
US7428836B2 (en) Door lock having reinforced strength
US20090000342A1 (en) Door lock
CN209653589U (zh) 一种锁具
BG64399B1 (bg) Обков за прозорци и/или врати
CN105298225A (zh) 插锁
CN106013960B (zh) 一种防止通过猫眼开锁的门锁装置
CN106677634B (zh) 一种轴向锁具
KR20180005888A (ko) 잠금장치
CN206220660U (zh) 一种方便反锁的双联动把手锁
CN106121388B (zh) 一种组合式密码锁
CN109184377B (zh) 一种双扣环挂锁
CN101070738A (zh) 快速开闭插芯防盗门锁
CN209145431U (zh) 一种薄型箱包固定锁
CN106499267A (zh) 一种多功能执手锁
CN206290122U (zh) 一种锁具解闭锁离合装置
CN107100455B (zh) 移门用门锁
CN206245880U (zh) 一种防错位双联动把手锁
CN208456294U (zh) 轮式字码锁
CN104631916B (zh) 一种机械式开门装置
CN207660381U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可换向执手
CN108756538B (zh) 一种带限位撞舌的单点锁紧机构
CN110439365A (zh) 一种可反锁的执手门锁
JP5027691B2 (ja) 電動サムター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44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in the Eastern Industrial Park Water Town Ring Road No. 1 Guangzhou huitailong Decorative Material Co., Ltd.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uitail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44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in the Eastern Industrial Park Water Town Ring Road No. 1 Guangzhou huitailong Decorative Material Co., Ltd.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