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855B -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855B
CN106414855B CN201580028220.8A CN201580028220A CN106414855B CN 106414855 B CN106414855 B CN 106414855B CN 201580028220 A CN201580028220 A CN 201580028220A CN 106414855 B CN106414855 B CN 106414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roove portion
guiding groove
fac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855A (zh
Inventor
林永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通过旋转轴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两侧结构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的同时提升其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包括:基盘,被插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第1结构体以及第2结构体之间,从而对上述第1结构体和上述第2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1孔,沿着与上述相对面中的某一面对应的第1面的圆周方向形成引导槽部;引导盘,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2孔并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配备有在与上述基盘的第1面相对的面凸设形成且在端部形成与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对应的安置面的引导凸起部;阀门,配备于在上述基板的侧部形成的注入孔中,其中上述注入孔用于将工作流体注入到上述引导槽部,从而使上述基盘和上述引导盘相互分离;以及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沿着上述引导凸起部的侧部层叠配置,在上述基盘和上述引导盘之间随着上述工作流体的注入而形成相隔空间时,通过弹性复原力被配置到上述安置面和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之间。

Description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尤其是一种在对通过旋转轴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两侧结构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的同时提升其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建筑装备和产业装备等中通过旋转轴对两个不同的结构体进行连接时,在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以及结构体和螺栓等旋转轴的结合部之间需要配备接缝件(seam)或衬套(bush)等支撑装置。
此时,上述接缝件或衬套等支撑装置能够防止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的直接接触,预防因为磨损而导致的损伤,通过以配置在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的形式嵌入到上述旋转轴中,防止在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出现间隙。
例如,用于挖掘沙土或演示的挖掘机包括相互连接的臂和铲斗。其中,上述臂和铲斗等结构体通过旋转轴连接使其能够上下旋转,上述铲斗与液压机构的端部连接,从而使其能够相对于上述臂进行上下运动。
具体来讲,图1是现有挖掘机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挖掘机中臂和铲斗的连接部截面图。
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的挖掘机在由移送装置5和驾驶室4构成的主体上连接有可在上下方向进行旋转的吊杆(boom)3,在吊杆3的头端连接有可在上下方向进行旋转的臂(arm)8,在臂8的头端连接有可在上下方向进行旋转的铲斗(bucket)9。
此时,上述吊杆3、臂8以及铲斗9等结构体通过旋转轴连接,通过连接到上述各个结构体中的液压机构所传递的旋转力进行上下旋转。此外,在上下旋转的连接部分a、b、c、d、e、f、g中配备有接缝件或衬套等上述支撑装置,从而在通过旋转轴相互连接的结构体之间进行支撑以防止结构体发生磨损并防止上述结构体之间出现间隙。
例如,上述臂8和上述铲斗9的连接部分如图2所示,旋转轴1将被嵌入到形成于上述铲斗9的上侧的结合部中,且上述旋转轴1将贯通在上述臂8的端部形成的结合部从而完成结合。此外,在上述旋转轴1的端部能够突设形成用于防止上述铲斗9脱离的阻挡突起1a。
此时,在上述阻挡突起1a的内侧面和上述铲斗9的结合部外侧面之间的相对面以及在上述铲斗9的结合部内侧面和上述臂8的结合部外侧面之间的相对面,能够配备多个层叠的接缝件2或衬套7。其中,上述接缝件2或上述衬套7能够通过防止各个相对面之间发生直接摩擦,将磨损损伤现象将至最低。此外,能够通过对各个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使其间隙最小化,防止上述铲斗9发生晃动现象。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支撑装置会在挖掘机作业时因为铲斗9和臂8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出现旋转摩擦并造成上述衬套7的自然磨损,从而进一步导致上述衬套9和上述臂8之间的间隙宽度增加。
因此,在作业时会因为上述过大的间隙宽度而造成上述铲斗9在旋转轴方向上的晃动现象,从而无法完成精确作业。尤其是上述铲斗9的晃动会对铲斗9或液压机构6等其他结构体造成冲击并因此导致其损伤,从而出现耐久性下降的严重问题。
此外,在进行挖掘作业时可能会有沙土等异物流入到接缝件2之间或上述衬套7和臂8之间、衬套7和铲斗9之间的缝隙。此时,在上述铲斗9旋转时与所流入的上述异物之间的摩擦会造成各个结构体和支撑装置的外表面出现划痕并加速其磨损损伤,同时还会造成令人不适的噪音。
因此,为了确保挖掘机的精确作业并对挖掘机的各个结构体进行保护,需要根据衬套7的间隙宽度对上述支撑装置进行更换及矫正。但是,为了对上述臂8和铲斗9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支撑而根据其间隙宽度对上述支撑装置进行更换或矫正的作业非常繁琐,且频繁的上述更换作业也会造成很大的时间浪费。
此外,即使是通过对上述支撑装置的更换或矫正作业而对持续性的磨损所导致的间隙进行处理,也只能是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因为作业过程中持续性的磨损,上述臂8和铲斗9之间的间隙将始终存在。尤其是,如上所述的间隙会造成用于搬运较重货物的铲斗9的晃动,对上述铲斗9或臂8或液压机构6等结构体造成持续性的负担,从而导致挖掘机的耐久性下降的严重问题。
此外,当向上述臂8的端部结合如破碎机或切削机等作业器具以代替铲斗9时,因为各个作业器具和上述臂之间的间隙不同,所以每次都需要根据其间隙结合相对应的支撑盘,从而导致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对通过旋转轴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两侧结构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的同时提升其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包括:基板,被插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第1结构体以及第2结构体之间,从而对上述第1结构体和上述第2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1孔,沿着与上述相对面中的某一面对应的第1面的圆周方向形成引导槽部;引导盘,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2孔并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配备有在与上述基板的第1面相对的面凸设形成且在端部形成与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对应的安置面的引导凸起部;阀门,配备于在上述基板的侧部形成的注入孔中,其中上述注入孔用于将工作流体注入到上述引导槽部,从而使上述基板和上述引导盘相互分离;以及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沿着上述引导凸起部的侧部层叠配置,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引导盘之间随着上述工作流体的注入而形成相隔空间时,通过弹性复原力被配置到上述安置面和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之间。
通过上述解决手段,适用本发明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能够提供如下所述的效果。
第一,在根据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的渐行性磨损将上述工作流体注入到上述引导槽部中时,通过使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依次插入到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引导盘之间的相隔空间中对其进行支撑,能够提供稳定且坚固的支撑力。
第二,在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以弹性变形状态贴紧的上述引导凸起部中的一侧面形成以预设的角度倾斜的上述滑动面。借此,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将借助于弹性复原力自动地依次滑动到与上述间隙对应的在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和上述安置面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从而显著改善其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挖掘机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挖掘机中臂和铲斗的连接部分截面图。
图3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及图5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的各个结构体的连接部示意图。
图6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引导盘和间隙支撑用卡环的结合状态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将结合附图在后续的内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4及图5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的各个结构体的连接部示意图,图6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引导盘和间隙支撑用卡环的结合状态概要图。
如图3至图6所示,适用本发明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包括基板10、引导盘20以及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
此外,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被插入到通过旋转轴1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第1结构体8以及第2结构体9之间,从而对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上述第2结构体9的相对面相互分离形成的间隙进行支撑。
其中,上述相对面理解为在连续连接到上述旋转轴1的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第2结构体9中在上述旋转轴1的轴方向相互相对的面为宜。此外,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上述第2结构体9是指在建筑装备或农业机械、产业机械等中通过旋转轴连接的如挖掘机的臂和铲斗、铲斗和液压装置、吊杆和臂等。
具体来讲,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上述第2结构体9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旋转轴1中,且在上述旋转轴1的端部配备有用于防止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第2结构体9脱离的阻挡凸起1a。此时,能够配备在以上述旋转轴1为中心旋转时防止上述阻挡凸起1a和上述第1结构体8之间的直接摩擦的接缝件2。
此外,为了对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第2结构体9的相对面之间的上述间隙进行支撑,配备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为宜。而且,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阻挡凸起1a和上述第1结构体8之间配备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此外,在上述阻挡凸起1a和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上述第1结构体和上述第2结构体9之间也能够分别配备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
即,通过利用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填充连续连接到上述旋转轴1的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上述各个结构体在上述旋转轴1的轴方向上发生晃动并确保其正确旋转。
具体来讲,上述基板10在其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1贯通的第1孔11,且沿着与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的相对面中的某一面对应的第1面10a的圆周方向形成引导槽部12为宜。
具体来讲,上述基板10实际上采取预设厚度的圆盘形状,圆形的上述第1面10a和与其相反的面即第2面10b分别与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接触或者相邻。此时,为了能够使上述旋转轴1贯通并进行稳定的旋转,上述基板10的上述第1面10a以及第2面10b与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平行形成为宜。其中,上述基板10的厚度能够与上述各个结构体的各个相对面之间的初始间隙对应或更小。
此外,上述第1孔11能够采取与上述旋转轴1的直径对应的大小,以便于被嵌入结合到上述旋转轴1中。此时,上述第1孔11能够进行涂层或热处理或化学处理,以便于将与上述旋转轴1的摩擦磨损将至最低。
此外,配备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并与上述基板10连接的上述引导盘20为宜。其中,在上述引导盘20的中央部能够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1贯通的第2孔21,且与上述第1孔11相同,以与上述旋转轴1的直径对应的大小形成。
此时,上述引导盘20实际上是被插入组装到上述引导槽部12中,上述引导槽部12能够采取与上述引导盘20的外形对应的形状。
具体来讲,上述引导盘20实际上采取预设厚度的圆盘形状,包括与上述基板10的第1面10a相对的第3面20a和与上述第3面20a相反的面即第4面20b。此时,在上述第3面20a中凸设形成引导凸起部22,且在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凸设端部中形成与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对应的安置面23为宜。
此外,在上述引导槽部12中能够形成用于对上述引导凸起部22和后续说明的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进行层叠收纳的填充部13。此时,上述填充部13理解为与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相邻的内侧空间为宜。
而且,上述填充部13能够以包含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厚度和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截面宽度的预设空间形成。即,将能够插入上述引导盘20的上述引导槽部12内侧的用于收纳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端部以及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空间理解为上述填充部13为宜。
此外,上述引导盘20的第4面20b和上述基板10的第2面10b一起与上述各结构体的相对面中的某一面接触,因此实际上与上述相对面平行形成为宜。即,上述基板10的第1面10a、第2面10b以及上述引导盘20的第3面30a、第4面20b中相互相对的面实际上平行形成。借此,各个结构体能够以上述旋转轴1为基准无扭曲地稳定旋转。
而且,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与其对应的上述安置面23为了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稳定旋转,实际上也能够与上述第1面10a、第2面10b、第3面20a、第4面20b平行形成。
此时,上述基板10以及上述引导盘20能够使用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或合金等材料制成,从而使其能够替代上述各个结构体发生磨损并通过被挤压到上述间隙之间而防止其发生破损。
而且,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边形盘或椭圆形盘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述基板10以及上述引导盘20的形状,各个盘的外侧边缘面和上述第1孔11以及第2孔21之间的面积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能够在上述面积重叠的范围内形成上述引导槽部12以及上述引导凸起部22。
此外,沿着上述旋转轴1的轴方向结合的上述各个结构体以及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会因为持续性的旋转而导致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发生摩擦损耗。此外,随着如上所述的损耗持续发生,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和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也将逐渐变宽。
此时,根据因为如上所述的损耗而逐渐变宽的各个结构体之间的间隙宽度,能够利用可对宽度进行调节的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对上述间隙进行填充。此外,为了使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的宽度可调,在上述引导槽部12中注入工作流体f。为此,在上述基板10的一侧形成注入孔14并在上述注入孔14配备阀门16为宜。其中,上述工作流体包括一般的润滑脂或润滑油等,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注入空气等气体。
即,通过向上述引导槽部12的内部提供与上述工作流体f的体积对应的膨胀力,能够沿着上述旋转轴1的轴方向将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向相互相对的方向进行加压。
借此,根据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向相互相对的方向加压移动的宽度,能够轻松地对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的宽度进行调节。尤其是,在注入上述工作流体f到上述基板10的第2面10b和上述引导盘20的第4面20b与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相互贴合的程度之后,通过对上述注入孔14中所配备的上述阀门16进行操作即可简单地完成密封。
此外,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层叠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为宜。具体来讲,在通过上述旋转轴1持续发生各个结构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时,会因为在上述各个结构体的向对面之间发生磨损而导致其间隙逐渐增加。
此外,上述基板10的第2面10b和上述引导盘20的第4面20b将沿着上述旋转轴1的轴方向向相互相对的方向发生移动以便贴紧到间隙增加之后的上述相对面中。此时,根据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向相互相对的方向移动的间隙,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将形成相隔的空间。
此时,在只有工作流体f被填充到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的相隔空间中的状态下,可能会在上述各个结构体移动时因为其荷重而被加压。因此,可能会导致被填充到上述引导槽部12内侧的上述工作流体f向外部泄露,从而难以保持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被调节之后的宽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根据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之间相隔的空间宽度,依次插入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从而提供用于支撑上述各个结构体的荷重的支撑力。
具体来讲,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能够使用0.8~1mm厚度的钢琴线材质制成并采取一侧开口的环状形状。此外,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以整齐收纳的状态配备于上述填充部13中,在上述基板10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中之后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一侧边缘面将通过弹性变形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一侧面。
此时,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以弹性变形状态贴紧的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的一侧面形成以预设的角度倾斜的滑动面24为宜,且上述滑动面24向上述安置面的方向逐渐变小倾斜为宜。
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在上述引导盘20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中,从而使上述安置面23与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实际上发生接触或相邻的状态下,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将被弹性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侧面中倾斜的上述滑动面24中。
此时,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实际上采取相同的形态,但是在发生弹性变形时则根据各个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贴紧的上述滑动面24的倾斜形状而发生弹性变形。
其中,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实际上发生接触或相邻的状态下,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将被限制在发生弹性变形并贴紧于上述滑动面24中的状态。
此外,如图5所示,在通过填充上述工作流体f使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相互相隔时,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将借助于弹性复原力自动地向上述安置面23一侧移动。
具体来讲,在各个结构体通过上述旋转轴1进行相对运动时,除了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的相对面x之外,在上述阻挡凸起1a和接缝件2之间以及上述接缝件2和结构体9之间的相对面y、z中也会发生磨损。如上所述的磨损会导致上述各个结构体之间的间隙宽度的持续性增加,而通过经由上述注入孔14注入上述工作流体f,能够根据上述间隙的宽度对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
此外,在已填充上述工作流体f的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能够依次层叠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
具体来讲,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是以弹性变形的状态贴紧于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通过使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沿着上述滑动面24向上述安置面23一侧滑动,将其插入到上述相隔空间之间。
此时,为了使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能够借助于弹性复原力沿着上述滑动面24向上述安置面23一侧滑动,能够使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20内周面(图6的30a)的直径小于上述安置面23的外侧端部(图6的23a)的直径。
即,利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想要恢复原状的性质,在内周面30a的直径逐渐减小为原状态的条件下使其沿着上述滑动面24的倾斜外表面发生滑动。借此,能够一个个的依次被插入到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
尤其是,因为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原状恢复力的方向和上述倾斜面24的倾斜方向是实际对应的,所以能够自动地向上述安置面23一侧移动。
借此,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能够通过向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之间填充上述工作流体f提供膨胀力,从而根据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发生弹性变形,并借此提供精确稳定的支撑力。
此时,在通过填充上述工作流体f而在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内,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将被依次层叠插入,从而在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提供坚固的支撑。即,与上述工作流体f的膨胀力无关,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根据上述相隔空间层叠相应的厚度并借此对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之间的可变间隙进行支撑,所以能够显著改善其支撑力和耐久性。
尤其是,在上述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以弹性变形状态贴紧的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的一侧面形成以预设的角度倾斜的上述滑动面24。借此,因为能够借助于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弹性复原力依次自动滑动到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所以能够显著改善其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沿着上述滑动面24层叠插入到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和上述安置面23之间形成的相隔空间中时,在层叠到与上述相隔空间的宽度对应的厚度之后,使剩余的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移动受限为宜。为此,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述安置面23的截面宽度为宜。
具体来讲,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被插入到与上述间隙对应的厚度之后,与上述安置面23相接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端部将被突出到上述安置面23的外侧。此外,依次层叠的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端部能够被所凸出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端部阻挡限制。
借此,能够防止在上述引导槽部12内部被嵌入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的剩余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在上述填充部13内部发生非正常移动,从而将上述可变间隙调节装置100的故障率将至最低,并以稳定的状态持续性地为上述间隙提供支撑。
而且,虽然在适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是以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被放大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之后再沿着上述滑动面24弹性缩小复原至原状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采取与此相反的形式。例如,能够采取在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内周面形成上述滑动面且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被缩小贴紧到上述滑动面中的方式。借此,在上述缩小的间隙支撑用卡环弹性放大复原至原状态的过程中将沿着上述滑动面向上述安置面23一侧自动滑动,而这种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在上述基板10的一侧形成用于将上述工作流体f注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中的上述注入孔。其中,配备于上述注入孔14中的上述阀门16采用能够向一定方向加压注入上述工作流体f的止回阀为宜。此时,上述止回阀选用能够在上述工作流体f的压力条件下有效防止另一方向漏水现象的指定规格产品为宜。其中,上述一定方向代表通过上述注入孔14向上述引导槽部12注入的方向,而另一方向被理解为与上述一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宜。
此外,为了对上述引导槽部12进行密封以防止上述工作流体f的泄露,上述引导槽部12的各个边缘面和上述引导盘20的各个边缘面实际上采取合模形态为宜。即,在上述边缘面中配备用于对上述工作流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包18、19为宜。
具体来讲,上述密封包18、19能够采用耐摩擦且强度较高的如特氟龙等材料制成,各个密封包18、19能够被插入到在上述引导槽部12的内侧边缘面12b以及外侧边缘面12c分别形成的密封槽部中。
尤其是,在上述第1结构体8和上述第2结构体9的相对面以及与其对应的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9的外表面,能够配备利用可降低摩擦的材料形成的涂层部。
其中,上述外表面形成于上述基板10以及上述引导盘20中与上述各个结构体的相对面接触的上述第2面10b和上述第4面(20b)中为宜,但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形成于第1面10a和第3面20a中。
具体来讲,上述涂层部能够在上述第1结构体8以及上述第2结构体9发生相对运动时减少上述基板10以及上述引导盘20和上述各个相对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产品发生磨损并借此提升其耐久性。
此时,上述涂层部能够采用将耐摩擦特性优秀的固态材料蒸镀数微米而制成的如DLC(类钻碳,diamond-like carbon)、wc/c(碳化钨/碳)等固体润滑膜。
此外,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是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整齐排列收纳到上述填充部13中,在上述引导盘20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中之后其整齐排列收纳的限制状态将被解除,从而被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此时,为了将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整齐排列收纳,可配备贯通上述基板10的排列螺栓17。
具体来讲,能够形成从上述基板10的上述第2面1b向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一侧贯通的一对上述贯通孔15。其中,在上述贯通孔15中能够结合一对上述排列螺栓17。其中,上述排列螺栓17能够以端部17a向上述填充部13的内侧凸出的状态结合。
此外,上述凸出的上述排列螺栓17的端部17a能够对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中开口的两端部形成的上述结合孔31进行阻挡限制。即,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能够以上述结合孔31嵌入排列到向上述填充部13一侧凸出的上述排列螺栓17的端部17a中的状态下被层叠收纳。
此时如图所示,为了使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内侧直径被放大到比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外径更大的状态,能够将上述一对排列螺栓17配置在大于原始性状的上述一对结合孔31之间的间隔的位置。
即,只要将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中开口的两端部形成的结合孔31嵌入到上述一对排列螺栓17的端部17a,即可将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以整齐排列的状态层叠收纳到上述填充部13中。尤其是,被层叠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能够通过上述一对排列螺栓17之间的间隔,以其内侧直径被扩大的状态排列收纳。借此,即使是将上述引导盘20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也能够避免上述引导凸出部22和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轻松地实现结合。
此外,通过在将上述引导盘20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12的内侧之后对上述佩列螺栓17进行分离,能够借助于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弹性复原力自动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的边缘面即上述滑动面24中。接下来,通过对分离上述排列螺栓17之后的上述贯通孔15进行密封,从而防止被填充到内部的上述工作流体f发生泄漏。
尤其是,在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滑动到上述安置面23一侧并被插入到上述填充部13之后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上侧面能够被贴紧到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此时,因为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的上表面实际上对向上述引导槽部12的底面12a一侧贯通的上述贯通孔15的内侧端部进行覆盖,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泄露现象。
即,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30能够在通过将上述结合孔31嵌入到上述排列螺栓17的端部17a中进行整齐排列的状态下,对上述基板10和上述引导盘20进行结合。之后只要对上述排列螺栓17进行分离,即可使其以排列整齐的状态快速简单地贴紧到上述引导凸起部22中,所以能够显著改善生产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各个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权利范围内,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各种变形,而上述变形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产业可应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通过旋转轴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两侧结构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的同时提升其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能够适用于建筑装备等产业。

Claims (7)

1.一种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被插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第1结构体以及第2结构体之间,从而对上述第1结构体和上述第2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1孔,沿着与上述相对面中的某一面对应的第1面的圆周方向形成引导槽部;
引导盘,在中央部形成可供上述旋转轴贯通的第2孔并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配备有在与上述基板的第1面相对的面凸设形成且在端部形成与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对应的安置面的引导凸起部;
阀门,配备于在上述基板的侧部形成的注入孔中,其中上述注入孔用于将工作流体注入到上述引导槽部,从而使上述基板和上述引导盘相互分离;以及
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沿着上述引导凸起部的侧部层叠配置,在上述基板和上述引导盘之间随着上述工作流体的注入而形成相隔空间时,通过弹性复原力被配置到上述安置面和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凸起部的一侧面形成倾斜的滑动面,从而使其向上述安置面方向逐渐变窄,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被贴紧到上述滑动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槽部的内侧形成用于收纳上述引导凸起部的端部和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的填充部,上述间隙支撑用卡环的截面宽度大于上述安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备于上述注入孔中的上述阀门采用能够向一定方向对上述工作流体进行加压注入的止回阀,在上述引导槽部的内侧边缘面和外侧边缘面中分别配备有用于对上述工作流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第1结构体以及上述第2结构体的相对面对应的上述基板以及上述引导盘的外表面,配备有利用可减少摩擦的材料形成的涂层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使上述引导槽部密封以防止上述工作流体的泄露,在上述引导槽部和上述引导盘的相对的两侧边缘面配备有密封包。
7.一种可变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被插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并进行相对运动的第1结构体以及第2结构体之间,从而对上述第1结构体和上述第2结构体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在内部形成与被配有用于对工作流体的注入进行调节的阀门的注入孔连通的引导槽部;
引导盘,在与上述基板相对的面中形成能够插入到上述引导槽部中的引导凸起部;
密封包,配备于上述引导槽部的内侧面和上述引导盘中相对的两侧边缘面中;以及
多个间隙支撑用卡环,沿着上述引导凸起部的侧部层叠配置,在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和上述引导凸起部的端部之间随着上述工作流体的注入而形成相隔空间时,通过弹性复原力被移动到上述引导槽部的底面和上述引导凸起部的端部之间。
CN201580028220.8A 2014-08-20 2015-02-27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14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8336 2014-08-20
KR1020140108336A KR101558281B1 (ko) 2014-08-20 2014-08-20 가변 간극 조절장치
PCT/KR2015/001938 WO2016027951A1 (ko) 2014-08-20 2015-02-27 가변 간극 조절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855A CN106414855A (zh) 2017-02-15
CN106414855B true CN106414855B (zh) 2018-10-09

Family

ID=5434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2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14855B (zh) 2014-08-20 2015-02-27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58281B1 (zh)
CN (1) CN106414855B (zh)
WO (1) WO2016027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1292B1 (ko) * 2020-11-23 2021-07-23 (주)효성테크 마모보상장치를 갖는 굴착기용 회전커플러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873A (zh) * 1998-08-25 2000-03-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用于枢轴铰接接头的连接销锁紧机构
CN2683708Y (zh) * 2004-01-08 2005-03-09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铲斗与斗杆连接处间隙调整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4960A (ja) * 1996-10-14 1998-05-06 Sumitomo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のピン連結部の隙間調整用シム
KR200269398Y1 (ko) 1997-12-29 2002-08-24 대우종합기계 주식회사 굴삭기의버킷연결구조
KR20100127075A (ko) * 2009-05-25 2010-12-03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건설기계용 갭보정장치
KR101229171B1 (ko) 2010-01-18 2013-02-01 서경순 굴삭기용 진동장치
JP5703894B2 (ja) * 2011-03-29 2015-04-2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玉軸受
JP5898896B2 (ja) * 2011-09-28 2016-04-06 株式会社竹内製作所 作業機械の軸部シー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5873A (zh) * 1998-08-25 2000-03-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用于枢轴铰接接头的连接销锁紧机构
CN2683708Y (zh) * 2004-01-08 2005-03-09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铲斗与斗杆连接处间隙调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27951A1 (ko) 2016-02-25
KR101558281B1 (ko) 2015-10-12
CN106414855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5012B2 (en) Cutting elements having non-planar surfaces and downhole cutting tools using such cutting elements
CN106414855B (zh) 可变间隙调节装置
BE1012191A5 (fr) Couronne de trepan pivotante/inclinable pour forages dans le sol.
CN1028662C (zh) 截断机的截齿
CN105408073B (zh) 用于螺旋状切割稳定好切的切割物料的设备
JP6468507B2 (ja) 坑井掘削用pdcカッターおよび坑井掘削用pdcビット
CN103492673A (zh) 切割头和切割头保持器
JP5206690B2 (ja) リングソー付き切断装置
EP0643194A2 (en) Asymmetrical PDC cutter for a drilling bit
AU2017207287A1 (en) Angled chisel insert
US6082472A (en) Earth displacement drill
WO2017202598A1 (fr) Palier hydrodynamique a injecteurs et deflecteurs
CN213330910U (zh) 塑性地层用金刚石复合片和钻头
JP5896435B2 (ja) インプラント施術用拡孔器
JP7296717B2 (ja) オーバーモールドされた接着パッチを備える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04602514B (zh) 插管
KR101765700B1 (ko) 외력 대응형 내부 베어링이 구비된 tbm 디스크 커터 및 이를 장착한 tbm 커터헤드
WO2021050432A1 (en) Drill bit
KR20090048127A (ko) 굴착 공구용 인서트
CN204984415U (zh) 一种耐磨防偏磨截齿
JP6723237B2 (ja) 圧縮機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10005137B2 (en) Cutting tool
JP5994015B1 (ja) ダウンザホールハンマー用ビット
CN213928245U (zh) 金刚石复合片基体、金刚石复合片和钻头
JP3201065U (ja) 回転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