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694A -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694A
CN106403694A CN201510451058.2A CN201510451058A CN106403694A CN 106403694 A CN106403694 A CN 106403694A CN 201510451058 A CN201510451058 A CN 201510451058A CN 106403694 A CN106403694 A CN 106403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header
heat exchanger
aluminium
pipe body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10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晓永
张海峰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10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3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排集流管,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换热器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体小量轻、整体性高,此外,其空间利用率高、换热高效、环保、节约材料、可有效排放产生的冷凝水。在工艺方面,本发明的换热器工艺简单、焊接泄露风险小、且折弯弧度自由。

Description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的管翅式换热器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节能环保”等绿色家电理念的推行,管翅式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出来。具体地,现有的管翅式换热器体大量重、冷媒充注量大、材料费高、换热效率不太高等。
因此,作为替代产品的微通道换热器在某些空调领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单冷型微通道冷凝器应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热泵型微通道冷凝器也有部分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微通道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体小量轻、冷媒量小、材料费低、换热效率高等独特优势逐渐将应用于更多的空调产品,占据市场更多份额。
虽然,微通道冷凝器已有一些产品得到使用,并且技术趋于成熟,但是由于某些技术原因,微通道蒸发器应用并不广泛,且关键技术难度还未被克服。因此,急需一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微通道蒸发器,以推动空调等主要领域的技术创新,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双排集流管,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所述部分槽道中安装有隔片,所述隔片等间距设置,所述槽孔中安装有进出管。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返回孔,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返回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所述相邻的隔片之间设置有所述进出管。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的槽道相对设置,所述隔片具有两个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相对设置的槽道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的改进,所述进出管的一端形成安装端,所述进出管上靠近所述安装端还设置有限位凸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根据如上所述的双排集流管,所述双排集流管相对设置;
若干层叠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任一翅片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同的弧度,所述若干翅片之间通过多个扁管连接形成一整体,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位于所述相对设置的双排集流管之间,所述任一侧的双排集流管通过相应安装面上的槽道与扁管的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任一翅片上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若干安装槽的尺寸与所述扁管的尺寸相对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铝板材,将所述铝板材制成铝直管,并将铝直管折弯成铝弧形管;
S2.在铝弧形管上加工槽道和槽孔;
S3.将两根铝弧形管按照并排的方式进行排列,在两根铝弧形管上安装隔片、以及进出管,获得集流管;
S4.将若干翅片按照层叠的方式等间距排列,通过扁管插入所述翅片安装槽中,与翅片形成一个整体;
S5.将步骤S3中得到的集流管焊接安装于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的两端,获得本发明的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换热器适用于室内机,其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体小量轻、整体性高,此外,其空间利用率高、换热高效、环保、节约材料、可有效排放产生的冷凝水。在工艺方面,本发明的换热器工艺简单、焊接泄露风险小、且折弯弧度自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需说明的是图6、7、9并不存在灰度,仅仅是由于翅片排列较为密集所致。
图1(1)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双排集流管的侧视图;
图2为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端部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3(1)-(3)为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端部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隔片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为进出管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上述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虚线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将双排集流管与翅片进行组装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的双排集流管100包括: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体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该弧度值根据相应风扇的形状而定。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结合面, 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通过各自结合面进行固定连接,且二者并排设置。同时,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端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在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弧度相同的条件下,第二管体20的长度小于第一管体10的长度。
如图2所示,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的返回孔11,第一管体10的内部与第二管体20的内部通过返回孔11相连通,该返回孔11可用于管体内冷媒的流通。
如图3(1)-(3)所示,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结合面的条件下,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配合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具有各自的安装面,通过该安装面可实现本发明双排集流管的安装。具体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12,优选地,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固定连接后,二者上的槽道12位置相对设置。上述部分槽道12中安装有隔片30,该隔片30可将管体内部空间进行分隔,隔片30等间距设置。隔片30具有两个插接端,插接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相对设置的槽道12之间的距离。从而,隔板30通过插接端插接于相应槽道12中。
配合参照图5所示,此外,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13,该槽孔13与管体内部空间相连通,槽孔13中安装有进出管40。优选地,第一管体10或第二管体20上,相邻的隔片30之间设置有上述进出管40。该进出管40一端形成安装端,且进出管40上靠近安装端还设置有限位凸起41, 该限位凸起41形成于进出管40的侧壁上。从而,进出管40通过安装端安装于槽孔13中,安装好后,进出管40上的限位凸起41与管体相抵靠。
如图6-8所示,基于上述双排集流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200。其中,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排集流管100、若干层叠间隔设置的翅片210、以及扁管220。
具体地,双排集流管100相对设置,从而,两侧的双排集流管100分别形成左侧集流管和右侧集流管。其中,右侧集流管上设置有返回孔。
上述若干翅片210之间层叠设置,且各个翅片210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任一翅片210具有与第一管体10和第二管体20相同的弧度,以便于双排集流管100的装配。
若干翅片210之间通过多个扁管220连接形成一整体,上述多个扁管220相互平行。相应地,为了实现若干翅片210与扁管220之间的组装。任一翅片210上开设有若干安装槽,若干安装槽的尺寸与扁管220的尺寸相对应。任一根扁管220穿过多个翅片210上的安装槽,从而将多个翅片210组装成整体,同时,任一根扁管220的端部突伸于翅片210设置。此外,翅片210上的若干安装槽还可用于辅助翅片210的弧度的形成。
若干翅片210组装形成的整体位于相对设置的双排集流管100之间,任一侧的双排集流管100通过相应安装面上的槽道与扁管220的端部固定连接,扁管220的端部插接于相应安装面的槽道中。
如图9所示,其为将双排集流管与翅片进行组装时的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9,基于上述换热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铝板材,将铝板材制成铝直管,并将铝直管折弯成铝弧形管;
S2.在铝弧形管上加工槽道和槽孔;
S3.将两根铝弧形管按照并排的方式进行排列,在两根铝弧形管上安装隔片、以及进出管,获得集流管;
S4.将若干翅片按照层叠的方式等间距排列,通过扁管插入所述翅片安装槽中,与翅片形成一个整体;
S5.将步骤S3中得到的集流管焊接安装于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的两端,获得本发明的换热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换热器适用于室内机,其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体小量轻、整体性高,此外,其空间利用率高、换热高效、环保、节约材料、可有效排放产生的冷凝水。在工艺方面,本发明的换热器工艺简单、焊接泄露风险小、且折弯弧度自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为弧度相同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结合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各自结合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有各自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若干槽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槽孔,所述部分槽道中安装有隔片,所述隔片等间距设置,所述槽孔中安装有进出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曲边三角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有返回孔,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返回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上,所述相邻的隔片之间设置有所述进出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的槽道相对设置,所述隔片具有两个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相对设置的槽道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管的一端形成安装端,所述进出管上靠近所述安装端还设置有限位凸起。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排集流管,所述双排集流管相对设置;
若干层叠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任一翅片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同的弧度,所述若干翅片之间通过多个扁管连接形成一整体,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位于所述相对设置的双排集流管之间,所述任一侧的双排集流管通过相应安装面上的槽道与扁管的端部固定连接。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铝板材,将所述铝板材制成铝直管,并将铝直管折弯成铝弧形管;
S2.在铝弧形管上加工槽道和槽孔;
S3.将两根铝弧形管按照并排的方式进行排列,在两根铝弧形管上安装隔片、以及进出管,获得集流管;
S4.将若干翅片按照层叠的方式等间距排列,通过扁管插入所述翅片安装槽中,与翅片形成一个整体;
S5.将步骤S3中得到的集流管焊接安装于若干翅片连接形成的整体的两端,获得本发明的换热器。
CN201510451058.2A 2015-07-28 2015-07-28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403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1058.2A CN106403694A (zh) 2015-07-28 2015-07-28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1058.2A CN106403694A (zh) 2015-07-28 2015-07-28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694A true CN106403694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0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1058.2A Pending CN106403694A (zh) 2015-07-28 2015-07-28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36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3703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Fluid Handling Llc FLUID DELIVERY METHODS FOR SPIRAL HEAT EXCHANGER WITH LATTICE CROSS SECTION PRODUC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9813164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折弯换热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83A (zh) * 1989-08-25 1994-01-19 昭和铝株式会社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CN1107221A (zh) * 1993-11-24 1995-08-23 昭和铝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090151918A1 (en) * 2006-05-09 2009-06-18 Kon Hur Heat Exchanger for Automobil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75900A (zh) * 2013-01-17 2013-05-01 南通江华热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雪地摩托车油冷却器
JP2013142496A (ja) * 2012-01-10 2013-07-22 Ebara Corp 管内クーラー
EP2636982A2 (en) * 2012-03-06 2013-09-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ubular heat exchange systems
WO2014204038A1 (ko) * 2013-06-18 2014-12-24 주식회사 고산 열교환기용 다중 헤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83A (zh) * 1989-08-25 1994-01-19 昭和铝株式会社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CN1107221A (zh) * 1993-11-24 1995-08-23 昭和铝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20090151918A1 (en) * 2006-05-09 2009-06-18 Kon Hur Heat Exchanger for Automobil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142496A (ja) * 2012-01-10 2013-07-22 Ebara Corp 管内クーラー
EP2636982A2 (en) * 2012-03-06 2013-09-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ubular heat exchange systems
CN103075900A (zh) * 2013-01-17 2013-05-01 南通江华热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雪地摩托车油冷却器
WO2014204038A1 (ko) * 2013-06-18 2014-12-24 주식회사 고산 열교환기용 다중 헤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3703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Fluid Handling Llc FLUID DELIVERY METHODS FOR SPIRAL HEAT EXCHANGER WITH LATTICE CROSS SECTION PRODUC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190063842A1 (en) * 2017-07-28 2019-02-28 Fluid Handling Llc Fluid routing methods for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with lattice cross section made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193716B2 (en) * 2017-07-28 2021-12-07 Fluid Handling Llc Fluid routing methods for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with lattice cross section made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898804B2 (en) 2017-07-28 2024-02-13 Fluid Handling Llc Fluid routing methods for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with lattice cross section made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9813164A (zh) * 2017-11-22 2019-05-28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折弯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7025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6440153U (zh) 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
US20110232884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17107490A1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201368619Y (zh)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KR20150014826A (ko) 열교환기 및 그 코르게이트 핀
EP3370019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2993924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7830658B (zh) 换热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06403694A (zh) 双排集流管、使用该双排集流管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317318U (zh) 换热模块、换热器及冰箱
US10415887B2 (en) Fin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7990598B (zh) 微通道换热器
JP2017138085A (ja) 熱交換器
CN107843031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3190842U (zh) 一种螺旋微通道式换热器
CN206160567U (zh) 一种冷凝器
CN203375769U (zh) 平行流式冷凝器及空调器
CN205619629U (zh)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CN204880884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上的换热管排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0892264U (zh) 一种管片式蒸发器及家用电器
CN210463271U (zh)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0488086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