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421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421A
CN106403421A CN201610605276.1A CN201610605276A CN106403421A CN 106403421 A CN106403421 A CN 106403421A CN 201610605276 A CN201610605276 A CN 201610605276A CN 106403421 A CN106403421 A CN 106403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compressor
outdoor unit
val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52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端立慈
友近善
友近一善
松井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0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除霜运转中,防止向压缩机的液体回流,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多个室外单元(10、30)在除霜运转时分为成为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和成为要被除霜一侧的室外单元(30),包括串联路径,从室外单元(1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经室外单元(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与压缩机(31)的吸入口连接,将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串联连接;除霜路径,从压缩机(31)经室外热交换器(33)和液体管连接口(35),与液体管连接口(15)连接;返回路径,配置在室外单元(10)内,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室外热交换器(13),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个室内单元与并联(并列)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连接,多个室内单元能够同时实施全供冷运转或全供暖运转、或冷暖同时运转的空气调节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空气调节装置中,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外单元和包括室内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内单元利用单元间配管连接在一起。单元间配管由液体管、高压气体管和低压气体管构成。单元间配管分别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侧、压缩机的排出侧和压缩机的吸入侧与室外单元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实施冷暖同时运转的情况下,高压气体管、低压气体管和液体管三根制冷剂管全部被使用,另一方面,在实施全供冷运转的情况下,不使用高压气体管,仅使用低压气体管和液体管这二根制冷剂管。另外,在实施全供暖运转的情况下,不使用低压气体管,仅使用高压气体管和液体管这两根制冷剂管。
全供暖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低温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流动,与空气热交换时,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外热交换器的翅片管中冷凝结冻,产生霜。若室外热交换器结霜,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就会显著降低,供暖能力降低。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结霜的情况下,需要将供暖运转切换为供冷运转,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变为将霜溶化的除霜运转。除霜运转中,中断供暖运转,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因此,在除霜运转结束后返回到供暖运转时,存在室内热交换器彻底变冷,供暖运转开始变慢,使用者的舒适性降低的课题。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5所示,提案有室外单元70、80,其具有压缩机71、81、室外热交换器72、82、室外流量调节阀73、83、第1四通阀74、84、第2四通阀75、85、连接液体管的液体管连接口76、86、连接高压气体管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77、87、连接低压气体管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78、88和连接室外单元间的室外单元间配管连接口79、89。
第1四通阀74、84将室外热交换器72,82的一端与压缩机71、81的排出侧和吸入侧可切换地连接,第2四通阀75、85将室外单元间配管连接口79、89与压缩机71、81的排出侧和吸入侧可切换地连接。
从室外单元70、80延伸的三根连接配管中,高压气体管和低压气体管在电磁阀套件100a、100b内合流,与液体管一起与室内单元90a、90b连接。在电磁阀套件100a、100b内分别设置有高压气体管开闭阀101a、10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102a、102b。在室内单元90a、90b分别设置有室内流量调节阀91a、91b和室内热交换器92a、92b。
在这种结构的室外单元70、80中,进行室外单元间除霜运转,即,利用从压缩机81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将室外热交换器82的霜溶化,使在室外热交换器82中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在室外单元70的室外热交换器72中蒸发。
在进行室外热交换器82的除霜的室外单元间除霜时,室外流量调节阀73、83、室内流量调节阀91a、91b和高压气体管开闭阀101a、101b为打开状态,低压气体管开闭阀102a、102b为关闭状态。另外,如图5所示,切换第1四通阀74以使室外热交换器72的一端与压缩机71的吸入侧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75以使室外单元间配管连接口79与压缩机71的排出侧连接,切换第1四通阀84以使室外热交换器82的一端与压缩机81的排出侧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85以使室外单元间配管连接口89与压缩机81的排出侧连接。
这时,室外单元70的压缩机71、高压气体管连接口77、室外单元8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87和第1四通阀84依次连通,另一方面,室外单元80的压缩机81和第1四通阀84连通。在第1四通阀84之前,室外热交换器82、室外流量调节阀83、液体管连接口86、室外单元70的液体管连接口76、室外流量调节阀73、室外热交换器72和第1四通阀74依次连通,另外,第1四通阀74和压缩机71连通,另一方面,低压气体管连接口78、室外单元80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88和压缩机81依次连通。
运转时,压缩机7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连接口77从室外单元70流出后,一部分流向室外单元80,剩余的一部分流向室内单元90a、90b。流入到室外单元80的制冷剂与压缩机81排出的制冷剂合流,在室外热交换器82中进行除霜,通过液体管连接口86从室外单元80流出。另一方面,从室外单元70流向室内单元90a、90b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92a、92b中散热冷凝,通过室内流量调节阀91a、91b,之后,与从室外单元80流出的制冷剂合流,流入到室外单元70。流向室外单元70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73,在室外热交换器72中吸热蒸发。蒸发了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被吸入到压缩机71,剩余的一部分通过低压气体管连接口78从室外单元70流出,通过室外单元80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88,被吸入到压缩机81。
通过以上的动作,即使在对室外单元进行除霜的情况下,也不必将空气调节装置整体从供暖运转切换为供冷运转,能够直接将高温制冷剂导入到室外单元80的室外热交换器82,并且能够将室内热交换器92a、92b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能够持续进行供暖运转,不会损害使用者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7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多个室外单元被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除霜运转中,在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蒸发了的制冷剂在流过曝露于外部空气中的室外单元间配管的过程中散热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有可能向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内液体回流。即,如果举出上述现有技术为例,则在室外热交换器72中蒸发了的制冷剂在流过曝露于外部空气中的室外单元间配管的过程中散热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有可能向压缩机81内液体回流。压缩机因液体回流而引起液体压缩时,就会对压缩机的阀或缸施加过度的负荷,有可能影响压缩机的寿命,存在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降低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个室外单元连接时的除霜运转中,能够防止向压缩机的液体回流,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和包括高压气体管、低压气体管和液体管的、连接上述室外单元和上述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多个上述室外单元并联连接于上述单元间配管,多个上述室外单元在除霜运转时分为成为吸热侧的吸热侧室外单元和成为要被除霜的一侧的除霜侧室外单元,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串联路径,其从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经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与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将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和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串联连接;除霜路径,其从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经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和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与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连接;和返回路径,其配置在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内,从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液体管连接口经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室外单元分别包括室外流量调节阀、第1四通阀、第2四通阀、第1开闭阀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供冷运转时,上述压缩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室外流量调节阀、上述液体管连接口、上述室内单元、上述低压气体管连接口、上述第2四通阀和上述压缩机依次连接,供暖运转时,上述压缩机、上述第1四通阀、上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上述室内单元、上述液体管连接口、上述室外流量调节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第2四通阀、上述第1四通阀、上述第1开闭阀和上述压缩机依次连接,除霜运转时,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上述第1四通阀和上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依次连接,并且,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上述第1四通阀、上述第2四通阀、上述压缩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室外流量调节阀和上述液体管连接口依次连接,并且,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液体管连接口、上述室外流量调节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第2四通阀、上述第1四通阀、上述第1开闭阀和上述压缩机依次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并联设置有多台,这些多台室外热交换器分为要被除霜的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和通过关闭流入侧的阀而使制冷剂向上述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的相反方向流动的蒸发用热交换器,通过了上述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到上述蒸发用热交换器,通过连接上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和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的第2返回路径,返回上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上述压缩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通过串联(串列)连接吸热侧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和除霜侧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串联路径,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进行两阶段压缩,在除霜侧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时,使带有充分的热量的制冷剂沿除霜路径流动。而且,从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经过吸热侧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与吸热侧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的返回路径,配置于吸热侧室外单元内,所以能够防止将要返回吸热侧室外单元的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曝露在外部空气中而变冷,能够防止向压缩机的液体回流。因此,能够提供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除霜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除霜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除霜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现有空气调节装置的除霜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体管
2 高压气体管
3 低压气体管
5、205 空气调节装置
6 单元间配管
7、207 串联路径
8、208 除霜路径
9、209 返回路径
10、210 室外单元(吸热侧室内单元)
11 压缩机(吸热侧室内单元的压缩机)
13、33 室外热交换器
13a、13b 室外热交换器
14、14a、14b 室外流量调节阀
15 液体管连接口(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
16 高压气体管连接口(吸热侧室内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
17、37 低压气体管连接口
19、39 第1四通阀
20、40 第2四通阀
21、41 第1开闭阀
30、230 室外单元(除霜侧室外单元)
31 压缩机(除霜侧室内单元的压缩机)
32b 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流入侧的阀)
33a 室外热交换器(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
33b 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用室外热交换器)
34、34a、34b 室外流量调节阀
35 液体管连接口(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
36 高压气体管连接口(除霜侧室内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
50a、50b 室内单元
199 第2返回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空气调节装置5包括:多个室外单元10、30、多个室内单元50a、50b、和连接室外单元10、30和室内单元50a、50b的单元间配管6。单元间配管6包括液体管1、高压气体管2和低压气体管3。室外单元10、30与单元间配管6并联连接。
室外单元10、30分别包括:压缩机11、31、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32、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38、室外热交换器13、33、室外流量调节阀14、34、与液体管1连接的液体管连接口15、35、与高压气体管2连接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与低压气体管3连接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第1四通阀19、39、第2四通阀20、40、和第1开闭阀21、41,这些构成要素收纳在箱状的壳体内(未图示)。
液体管1的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室外单元10、30的液体管连接口15、35连接,液体管1的另一端侧与电磁阀套件60a、60b连接。
高压气体管2的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室外单元10、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连接,高压气体管2的另一端侧与电磁阀套件60a、60b连接。
低压气体管3的一端侧分支而分别与室外单元10、30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连接,低压气体管3的另一端侧与电磁阀套件60a、60b连接。
第1四通阀19、39分别可切换地连接以使得压缩机11、31的排出侧与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和第1开闭阀21、41的一方连接。另外,第1四通阀19、39也能够切换以使得第2四通阀20、40和第1开闭阀21、41连通。
第2四通阀20、40分别可切换地连接以使得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与压缩机11、31的吸入侧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38的一方连接。另外,第2四通阀20,40也能够切换以使得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38和第1四通阀19、39连通。
通过使用第1四通阀19、39和第2四通阀20、40,能够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38和第1开闭阀21、41连通,另外,能够使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和压缩机11、31的吸入侧连通。
电磁阀套件60a、60b分别包括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高压气体管2和低压气体管3在电磁阀套件60a、60b内合流并向各自的室内单元50a、50b延伸。通过开闭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能够进行供冷运转、供暖运转、供冷运转和供暖运转的混合运转和除霜运转的切换。
室内单元50a、50b分别包括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和室内热交换器52a、52b。
空气调节装置5包括控制空气调节装置5的运转的控制部(未图示),该控制部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32、室外流量调节阀14、34、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38、第1开闭阀21、41、第1四通阀19、39、第2四通阀20、40、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等阀的开闭和压缩机11、31的驱动。
以下,对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室内单元50a、50b的全部进行供冷运转的全供冷运转时在仅开动室外单元10的情况下,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为打开状态,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第1开闭阀21为关闭状态。另外,切换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吸热侧室内单元的压缩机)的排出侧和第1开闭阀21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以使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和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11、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流量调节阀14、液体管连接口15(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第2四通阀20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
由此,如图1中用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冷凝,经由液体管1向室内单元50a、50b供给。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吸热蒸发了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体管3返回到室外单元10,返回压缩机11,在制冷剂回路循环。
在使室内单元50a、50b的全部进行供暖运转的全供暖运转时在仅开动室外单元10的情况下,室外流量调节阀14、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1开闭阀21、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为打开状态,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为关闭状态。另外,切换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吸热侧室内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和第1四通阀19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和第1开闭阀21连接。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11、第1四通阀19、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第1开闭阀21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
由此,如图1中用虚线箭头所示,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管2向室内单元50a、50b供给。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散热冷凝的制冷剂,经由液体管1返回室外单元10,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吸热蒸发,返回压缩机11,使制冷剂回路循环。
接着,说明在供冷运转和供暖运转的混合运转时仅开动室外单元10的情况。
在室内单元50a为供冷运转,室内单元50b为供暖运转,室内单元50a的请求能力比室内单元50b的请求能力大的情况下,将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设定为打开状态,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1开闭阀21、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b设定为关闭状态。另外,切换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以使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和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
由此,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3,剩余的制冷剂通过第1四通阀19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从室外单元10流出,流向室内单元50b。
流到室外热交换器13一方的制冷剂散热冷凝,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14和液体管连接口15,流到室内单元50a。另一方面,流到室内单元50b一方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b,在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散热冷凝后,通过室内流量调节阀51b,与从室外单元10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在液体管1中合流,流入到室内单元50a。流到室内单元50a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流量调节阀51a,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吸热、蒸发。该蒸发了的制冷剂通过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经第2四通阀20被吸入到压缩机11。
另外,在室内单元50a的请求能力比室内单元50b的请求能力小的情况下,将室外流量调节阀14、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1开闭阀21、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设定为打开状态,将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b设定为关闭状态。另外,切换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和第1开闭阀21连接。
由此,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1四通阀19、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从室外单元10流出,流向室内单元50b。流到室内单元50b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b,在室内热交换器52b中散热冷凝后,通过室内流量调节阀51b,从室内单元50b流出。该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液体管连接口15和室外流量调节阀14,流到室外热交换器13,剩余的制冷剂流到室内单元50a。
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3一方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吸热蒸发,之后,通过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和第1开闭阀21。另一方面,流向室内单元50a一方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流量调节阀51a,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吸热蒸发后,通过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流入到室外单元10。该流入的制冷剂通过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第2四通阀20,之后,与通过了第1开闭阀21的制冷剂合流,被吸入到压缩机11。
另外,在此表示了仅开动室外单元10的情况,但在仅开动室外单元30的情况和开动室外单元10、30两者的情况中,动作也同样。
图2是除霜运转的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除霜运转时,开动室外单元10和室外单元30双方。在室外单元10为吸热侧,室外单元30为除霜侧的情况下,将室外单元10的室外流量调节阀14、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1开闭阀21、室外单元3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和室外流量调节阀34设定为打开状态,将室外单元1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单元30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第1开闭阀41、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设定为关闭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室外单元10(吸热侧室内单元)作为吸热侧的吸热侧室外单元发挥作用,室外单元30(除霜侧室外单元)作为除霜侧室外单元发挥作用。
另外,切换室外单元10的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和第1四通阀19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和第1开闭阀21连接,切换室外单元30的第1四通阀39以使压缩机31(除霜侧室内单元的压缩机)的排出侧和第1开闭阀41连接,切换第1四通阀39和第2四通阀40以使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除霜侧室内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和压缩机31的吸入侧连接。
在该状态下,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第1四通阀19、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室外单元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1四通阀39、第2四通阀40、压缩机31、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流量调节阀34、液体管连接口35(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第1开闭阀21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进行利用在室外单元10与室外单元30之间循环的制冷剂除霜的室外单元间除霜运转(除霜运转)。
在室外单元间除霜运转中,如图2中用实线的箭头所示,从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通过第1四通阀19、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从室外单元10流出,通过高压气体管2,流入到室外单元30。流入到室外单元30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1四通阀39和第2四通阀40,被吸入到压缩机31。
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散热而进行除霜。从室外热交换器33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34和液体管连接口35从室外单元30流出,通过液体管1返回室外单元10。返回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通过液体管连接口15和室外流量调节阀14,在室外热交换器13吸热蒸发后,通过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和第1开闭阀21,被吸入到压缩机11。
关于上述室外单元间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路径,若大致分类,包括:串联路径7,其从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流至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压缩机31;除霜路径8,其从压缩机31经要被除霜的室外热交换器33流至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和返回路径9,其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吸热侧的室外热交换器13流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
详细而言,串联路径7从压缩机11开始,通过第1四通阀19、室外单元1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和高压气体管2,经室外单元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与压缩机31的吸入口连接,将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串联连接。
除霜路径8从压缩机31经过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流量调节阀34、液体管连接口35和液体管1,与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连接。
返回路径9配置于室外单元10内,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过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和第1开闭阀21,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返回路径9被收纳在室外单元10的壳体(未图示)内,在外部没有露出,所以与配置于室外单元10、30的外侧的单元间配管6相比,不易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除霜运转时,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通过串联路径7串联连接,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被直接吸入到压缩机31,制冷剂在两阶段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3。由此,能够使为了进行室外热交换器33的除霜而带有充分的热量的制冷剂流到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33,能够缩短除霜运转需要的时间,所以能够尽快恢复到供暖运转,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另外,对室外热交换器33进行除霜后的制冷剂通过液体管连接口35和液体管1,从液体管连接口15返回室外单元30,之后,不通过室外单元30的外部,而是通过室外单元30内的返回路径9被吸入到压缩机11。由此,能够抑制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气化并返回压缩机11的制冷剂对外部空气散热而液化。因此,能够防止除霜运转时在压缩机11中产生液体压缩,能够提高压缩机11的运转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除霜运转时的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的制冷剂的流动是串联的,所以能够防止从压缩机11、31排出的冷冻机油集中于单方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11、31内的冷冻机油不足和压缩机11、31的烧蚀造成的寿命降低,能够提高运转可靠性。
如以上说明,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空气调节装置5包括:具有压缩机11、31和室外热交换器13、33的多个室外单元10、30;多个室内单元50a、50b;和具有高压气体管2、低压气体管3和液体管1且连接室外单元10、30和室内单元50a、50b的单元间配管6,多个室外单元10、30并联连接于单元间配管6,多个室外单元10、30在除霜运转时分为成为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和成为要被除霜一侧的室外单元30,还包括:串联路径7,其从室外单元1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经室外单元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与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压缩机31的吸入口连接,将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串联连接;除霜路径8,其从压缩机31经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和液体管连接口35与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连接;返回路径9,其配置在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内,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串联连接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和室外单元30的压缩机31的串联路径7,利用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将制冷剂进行两阶段压缩,在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的除霜时,使带有充分的热量的制冷剂在除霜路径8流动。而且,从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经过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的返回路径9,配置于室外单元10内,所以能够防止将要返回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之前的制冷剂曝露在外部空气中而变冷,能够防止向压缩机11的液体回流。因此,能够提供压缩机11的运转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5。
另外,室外单元10、30分别包括室外流量调节阀14、34、第1四通阀19、39、第2四通阀20、40、第1开闭阀21、41、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供冷运转时,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流量调节阀14、液体管连接口15、室内单元50a,50b、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第2四通阀20和压缩机11依次连接,供暖运转时,压缩机11、第1四通阀19、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室内单元50a、50b、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第1开闭阀21和压缩机11依次连接,除霜运转时,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第1四通阀19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依次连接,接着,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1四通阀39、第2四通阀40、压缩机31、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流量调节阀34和液体管连接口35依次连接,接着,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第1开闭阀21和压缩机11依次连接。因此,能够使制冷剂依次流过串联路径7、除霜路径8和返回路径9,能够有效地除霜,并且能够防止向压缩机11的液体回流。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除霜运转时,将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和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设定为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定为打开状态。通过将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和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设定为打开状态,不需要将空气调节装置5整体从供暖运转切换为供冷运转,就能够直接将高温制冷剂导入到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在除霜运转中,也能够将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持续进行供暖运转。
在此,参照图3,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在该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除霜运转的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在变形例中,室外单元10,代替室外热交换器13包括将室外热交换器13分割并与制冷剂路径并联配置的多个室外热交换器13a、13b。另外,与室外热交换器13a、13b相对应,分别设置有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a、18b、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a、12b和室外流量调节阀14a、14b。
同样地,室外单元30,代替室外热交换器33包括与制冷剂路径并联配置的多个室外热交换器33a、33b。另外,与室外热交换器33a、33b相对应,分别设置有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a、38b、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a、32b和室外流量调节阀34a、34b。
在此,对除霜运转时室外单元10为吸热侧而室外单元30为除霜侧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除霜运转中,将室外单元10的室外流量调节阀14a、14b、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a、18b、第1开闭阀21、室外单元3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a、室外流量调节阀34a、34b、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b设定为打开状态,将室外单元1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a、12b、室外单元3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b(流入侧的阀)、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a、第1开闭阀41、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设定为关闭状态。
另外,切换第1四通阀19以使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20和第1四通阀19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a、18b和第1开闭阀21连接。而且,切换第1四通阀39以使室外单元30的压缩机31的排出侧和第1开闭阀41连接,切换第2四通阀40和第1四通阀39以使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和压缩机31的吸入侧连接。另外,切换第2四通阀40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b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37连通。
由此,从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通过第1四通阀19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从室外单元10流出,流入到室外机组30。流入到室外单元30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1四通阀39和第2四通阀40,被吸入到压缩机31。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a,在室外热交换器33a(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进行除霜。从室外热交换器33a流出、通过了室外流量调节阀34a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34b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3b(蒸发用室外热交换器),剩余的制冷剂通过液体管连接口35,从室外单元30流出。
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3b一方的制冷剂吸热蒸发后,通过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b、第2四通阀40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37,从室外单元30流出,再通过低压气体管3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流入到室外单元10,流到第2四通阀20。
另一方面,通过液体管连接口35从室外单元30流出的一方的制冷剂,通过液体管1和液体管连接口15,流入到室外单元10。流入到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14a、14b,在室外热交换器13a、13b中吸热蒸发。该蒸发了的制冷剂通过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a、18b、第2四通阀20、第1四通阀19、第1开闭阀21,之后,与从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流入到室外单元10的制冷剂合流,被吸入到压缩机11。
即,在该变形例中,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b关闭,并且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b打开,由此流过室外热交换器33a(除霜用热交换器)而用于除霜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3b(蒸发用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33b中,相对于除霜对象的室外热交换器33a,制冷剂向相反方向流动,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3b中蒸发气化。
在室外热交换器33b中蒸发了的制冷剂,通过连接低压气体管连接口37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的第2返回路径199,被吸入到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
通过以上的动作,在室外热交换器33a的除霜运转时,能够将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b用作蒸发器,所以能够使在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a中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在通过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a、13b蒸发以外,也通过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b蒸发。
例如,室外单元10、30为相同规格,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a、13b和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a、33b的分割比(能力之比)分别为5:5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b、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a、13b)的容量,为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a)的容量的3倍。由此,能够使通过除霜而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充分地蒸发,返回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能够防止向压缩机11内的液体回流和压缩机11的液压缩,所以能够提高运转可靠性。
另外,能够将室外热交换器33a、33b分割开依次进行除霜,利用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a能够确保大量的制冷剂循环量,所以能够增大除霜可利用的热量。因此,能够缩短除霜运转时间,并且能够抑制室内的舒适性的降低。
如以上说明,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a、33b并联设置多台,这些多台室外热交换器33a、33b分为要被除霜的室外热交换器33a和通过关闭流入侧的阀即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b而使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33a的相反方向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33b,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33a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到室外热交换器33b,通过连接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37和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的第2返回路径199,返回室外单元10的压缩机11。由此,在使用吸热侧的室外单元10的室外热交换器13a、13b以外,还使用除霜侧的室外单元30的室外热交换器33b使除霜后的制冷剂气化,所以能够防止向压缩机11的液体回流。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4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除霜运转的状态的制冷剂回路图。
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205包括室外单元210、230,室外单元210、230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四通阀19、29、第2四通阀20、40和第1开闭阀21、41包括第2开闭阀22、42、第3开闭阀23、43、第1单向阀24、44和第2单向阀25、45。
第1单向阀24、44在比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32靠下游侧,设置于压缩机11、31的排出口与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之间,允许从压缩机11、31向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侧的流动。
第2开闭阀22、42设置于第1单向阀24、44与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36之间。
第2单向阀25、45设置于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与压缩机11、31的吸入口之间,允许从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37向压缩机11、31的吸入口的流动。
第3开闭阀23、43在压缩机11、31的吸入侧设置于第1单向阀24、44与第2单向阀25、45之间。
在全供冷运转时仅开动室外单元210的情况下,将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设定为打开状态,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第2开闭阀22、第3开闭阀23设定为关闭状态。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11、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流量调节阀14、液体管连接口15、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低压气体管连接口17、第2单向阀25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
由此,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冷凝,经由液体管1向室内单元50a、50b供给。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吸热蒸发了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体管3返回到室外单元210,返回压缩机11,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
在全供暖运转时仅开动室外单元210的情况下,将第2开闭阀22、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室外流量调节阀14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设定为打开状态,将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第3开闭阀23设定为关闭状态。
在该状态下,压缩机11、第1单向阀24、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室内热交换器52a,52b、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
由此,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管2供给到室内单元50a、50b。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中散热冷凝的制冷剂,经由液体管1返回室外单元210,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吸热蒸发,返回压缩机11,在制冷剂回路循环。
在除霜运转时,室外单元210(吸热侧室外单元)为吸热侧,室外单元230(除霜侧室外单元)为除霜侧的情况下,将室外单元210的室外流量调节阀14、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第2开闭阀22、室外单元23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室外流量调节阀34、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设定为打开状态,将室外单元210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2、第3开闭阀23、室外单元230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8、室内流量调节阀51a,51b、高压气体管开闭阀61a、61b和低压气体管开闭阀62a、62b设定为关闭状态。
在该状态下,室外单元210的压缩机11、第1单向阀24、第2开闭阀22、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室外单元230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压缩机31、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流量调节阀34、液体管连接口35、室外单元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和压缩机11依次连通。
除霜运转中,如图4中实线箭头所示,从室外单元210的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的制冷剂,通过第2开闭阀22和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从室外单元210流出,通过高压气体管2,流入到室外单元230。流入到室外单元230的制冷剂通过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第2开闭阀42和第3开闭阀43,被吸入到压缩机31。
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32,在室外热交换器33中散热而进行除霜。从室外热交换器33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流量调节阀34和液体管连接口35,从室外单元230流出,通过液体管1,返回室外单元210。返回室外单元210的制冷剂通过液体管连接口15和室外流量调节阀14,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吸热蒸发之后,通过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被吸入到压缩机11。
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的路径若大致分类,包括:串联路径207,其从吸热侧的室外单元210的压缩机11流至除霜侧的室外单元230的压缩机31;除霜路径208,其从压缩机31经过要被除霜的室外热交换器33流至室外单元2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和返回路径209,其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过吸热侧的室外热交换器13流向压缩机11的吸入侧。
详细而言,串联路径207从压缩机11通过第1单向阀24、高压气体管连接口16和高压气体管2,经高压气体管连接口36与压缩机31的吸入口连接,将压缩机11和压缩机31串联连接。
除霜路径208从压缩机31经过室外热交换器33、室外流量调节阀34、液体管连接口35和液体管1,与室外单元210的液体管连接口15连接。
返回路径209配置于室外单元210内,从液体管连接口15经过室外流量调节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开闭阀18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返回路径209收纳在室外单元210的壳体(未图示)内,因不在外部露出,所以与配置于室外单元210、230的外侧的单元间配管6相比,不易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由此,能够获得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制冷剂回路简单化,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室外单元210、230。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通过串联路径,利用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两阶段压缩,在除霜侧室外单元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时,使带有充分的热量的制冷剂在除霜路径流动,并且从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经过室外热交换器与吸热侧室外单元的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的返回路径,配置于吸热侧室外单元内,所以能够防止返回压缩机之前的制冷剂曝露在外部空气中而变冷,能够防止向压缩机的液体回流。因此,能够提供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装置,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Claims (3)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室内单元;和
包括高压气体管、低压气体管和液体管的、连接所述室外单元和所述室内单元的单元间配管,
多个所述室外单元并联连接于所述单元间配管,
多个所述室外单元在除霜运转时分为成为吸热侧的吸热侧室外单元和成为要被除霜的一侧的除霜侧室外单元,
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串联路径,其从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经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与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将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串联连接;
除霜路径,其从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经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与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液体管连接口连接;和
返回路径,其配置在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内,从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液体管连接口经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分别包括室外流量调节阀、第1四通阀、第2四通阀、第1开闭阀和低压气体管连接口,
供冷运转时,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流量调节阀、所述液体管连接口、所述室内单元、所述低压气体管连接口、所述第2四通阀和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
供暖运转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1四通阀、所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所述室内单元、所述液体管连接口、所述室外流量调节阀、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2四通阀、所述第1四通阀、所述第1开闭阀和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
除霜运转时,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所述第1四通阀和所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依次连接,并且,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高压气体管连接口、所述第1四通阀、所述第2四通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液体管连接口依次连接,并且,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液体管连接口、所述室外流量调节阀、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第2四通阀、所述第1四通阀、所述第1开闭阀和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并联设置有多台,这些多台室外热交换器分为要被除霜的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和通过关闭流入侧的阀而使制冷剂向所述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的相反方向流动的蒸发用热交换器,
通过了所述除霜用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到所述蒸发用热交换器,通过连接所述除霜侧室外单元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和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低压气体管连接口的第2返回路径,返回所述吸热侧室外单元的所述压缩机。
CN201610605276.1A 2015-07-28 2016-07-28 空气调节装置 Pending CN1064034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8658A JP2017026289A (ja) 2015-07-28 2015-07-28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148658 2015-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421A true CN106403421A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4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5276.1A Pending CN106403421A (zh) 2015-07-28 2016-07-28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26289A (zh)
CN (1) CN1064034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982A (zh) * 2020-01-14 2020-06-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9600B1 (ko) 2017-02-14 2023-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2443903B (zh) * 2019-08-30 2022-06-2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6A (zh) * 1994-02-18 1996-01-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室空调器及其运行方法
CN1542341A (zh) * 2003-05-01 2004-11-03 Lg������ʽ���� 空调器及其室外单元
CN1590872A (zh) * 2003-08-28 2005-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US20060179868A1 (en) * 2005-02-17 2006-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 type air-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003749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673438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制热的多联空调机及其除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06A (zh) * 1994-02-18 1996-01-0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室空调器及其运行方法
CN1542341A (zh) * 2003-05-01 2004-11-03 Lg������ʽ���� 空调器及其室外单元
CN1590872A (zh) * 2003-08-28 2005-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US20060179868A1 (en) * 2005-02-17 2006-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 type air-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003749A (zh) * 2009-08-28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673438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制热的多联空调机及其除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982A (zh) * 2020-01-14 2020-06-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26289A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2U (zh) 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CN105579791B (zh) 空调
CN107576085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7860151B (zh)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154673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CN104995463B (zh) 空调装置
CN109882939B (zh) 一种双蒸发新风机组
CN109386988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524610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
CN109990429B (zh) 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560210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0821724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CN106322814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
CN111765567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6986A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109442633A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3421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07471689U (zh) 空调系统
CN114046612A (zh) 具有双蒸发温度的空调\地暖\地冷多联系统
CN210801718U (zh)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
CN111811036A (zh) 一种除湿再热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59732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471736U (zh) 空调系统
CN207584898U (zh) 空调系统
CN112129026A (zh) 库房运行控制系统及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