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9140A -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9140A
CN106399140A CN201510445510.4A CN201510445510A CN106399140A CN 106399140 A CN106399140 A CN 106399140A CN 201510445510 A CN201510445510 A CN 201510445510A CN 106399140 A CN106399140 A CN 106399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quorum sensing
mbr membrane
ah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55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昭
徐期勇
廖清扬
夏宇锐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55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9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9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其中,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包括: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中制备具有N-己酰高丝氦酸内酯AHL的分解利用能力的备选菌株;对备选菌株进行群体感应猝灭能力验证,筛选出群体感应猝灭解菌;对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抗生物膜能力验证,获取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本发明制备出的群体感应猝灭菌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作为营养,在生长过程中分解其它微生物所成产的信号分子,使膜池中其它微生物所生产的AHL信号分子浓度无法达到群体感应所需要的浓度阈值,无法形成信号环路传导,从而抑制膜池微生物在MBR膜组件表面形成生物膜,达到防污和节省能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设备。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还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
但是,在分离过程中,膜池内微生物容易在膜表面结膜生长,对膜造成污染,引起通量下降或膜压差上升。部分现有技术虽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程度,但要么会大量增加能耗(空气擦洗技术),要么需投加药剂,增加运行成本并对正常运行造成风险,要么需对膜表面进行修饰或更换新膜,风险大,投资高,推广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节省成本和能耗的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膜污染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中制备具有N-己酰高丝氦酸内酯AHL的分解利用能力的备选菌株;
步骤S2,对所述备选菌株进行群体感应猝灭能力验证,筛选出群体感应猝灭解菌;
步骤S3,对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抗生物膜能力验证,获取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其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对所述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接种在含有1~4mM作为碳源的AHL的基本培养基上,经过1-4天富集培养后,按体积比取0.5-2%样品转移到新的含有AHL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重复执行前述步骤2-4次;
挑取适量培养完成后的菌液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以25-30摄氏度培养8-24小时,挑取单菌落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对所述备选菌株过夜培养,按1:100的比例分别转接到4 ml添加有1-10 μM AHL的LB液体培养基中,以30摄氏度震荡培养8-12小时后,取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并过滤灭菌;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30-80 μl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
其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对所述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用灭菌水进行10-106倍系列稀释,稀释后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以10-40摄氏度培养10-72小时,挑取单菌落进行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将1μM-100μM AHL加入到含有0.5-1ml新鲜培养基的96孔板上,在每个孔内分别接种所述备选菌株,以10-40摄氏度培养8-72小时,得到的菌液高速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保存;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20-80 μl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制作含有1μM-100μM AHL的平板培养基,在所述平板培养基上均匀接种10-50个菌落,培养8-72小时后,转接各个菌落至新鲜培养基保存并记录不同菌落在平板上的生长位置;
除去原平板培养基上的每个菌落,在平板表面散布0.5-2ml CV026或者VIR07培养液,以30摄氏度培养12小时,记录不同位置的颜色,将无紫色产生的区域所对应的菌落作为群体感应猝灭菌,活化后保存。
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过夜培养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将其稀释到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步骤S32,用新鲜培养基稀释至浊度为OD600=0.1-0.25,取2-5 μl菌液加入100-200μl LB液体培养基中,以15-30摄氏度培养一定时间后除去菌液;
步骤S3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分别与不同群体感应猝灭菌共同培养48小时后,按照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混合生物膜形成量;
步骤S34,选取混合生物膜形成量降低50%以上的组合所对应的群体感应猝灭菌作为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包括:
将按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稀释形成悬浊菌体,封装到多孔载体中,并将所述多孔载体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其中,所述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具体包括:
将所述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以0.1-2%浓度稀释到新鲜培养基中放大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通过高速离心收集菌体,除去上清液后用等量灭菌水悬浊菌体;
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体悬浊液灌注到灭菌处理过的多孔硬质载体中,将封装完成后的所述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或者将菌体悬浊液与海藻酸钠混合,形成重量体积比为3-10%的混合液,将混合液通过蠕动泵滴入3-10%的CaCl2溶液中,形成球状菌包,留在溶液中培养8-15小时后装入网格型载体装置固定,然后将所述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BR膜污染防治装置,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封装有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其中,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为多孔硬质载体或网格型载体。
实施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出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置于MBR中,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作为营养,在生长过程中分解其它微生物所成产的信号分子,使膜池中其它微生物所生产的AHL信号分子浓度无法达到群体感应所需要的浓度阈值,无法形成信号环路传导,从而使膜池微生物保持浮游状态,抑制它们在MBR膜组件表面形成生物膜,达到防污和节省能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将封装后的载体置于膜池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将另一封装后的载体置于膜池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膜污染防治装置固定于膜池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对活性污泥中可溶性EPS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简称QS)是依赖于细菌的数量(Quorum)达到一定密度时才能发生的感应现象(Sensing)。当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细菌数量增加时,会激活细菌靶基因的表达,展现出新的行为特征,如生物发光、质粒转移、毒性因子的产生、孢子的萌发或生物膜的形成等。多数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胞外多糖(EPS)的生产是受QS系统调控的,而生物膜的形成和EPS生产是形成MBR膜污染的重要因素,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新靶点MBR膜池微生物的生活状态,使多数膜池微生物能够保持浮游生长状态,减少EPS生产,为MBR膜污染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通过分解信号分子从而影响QS体系是群体感应猝灭(QSI)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自然环境中微生物互作的普遍形式。利用这一机理快速实现群体感应猝灭菌的定向分离和培养是关键。本发明基于这一原理开发出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解决MBR工艺这一瓶颈问题,以节省能耗,延长膜寿命。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膜污染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中制备具有N-己酰高丝氦酸内酯AHL的分解利用能力的备选菌株;
步骤S2,对所述备选菌株进行群体感应猝灭能力验证,筛选出群体感应猝灭解菌;
步骤S3,对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抗生物膜能力验证,获取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以下对各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N-己酰高丝氦酸内酯(AHL)是最广泛分布的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本发明步骤S1从AHL信号分子切入。步骤S1制备备选菌株有两种方案,方案A具体包括:
对所述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接种在含有1~4mM作为碳源的AHL的基本培养基上,经过1-4天富集培养后,按体积比取0.5-2%样品转移到新的含有AHL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重复执行前述步骤2-4次;
挑取适量培养完成后的菌液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以25-30摄氏度培养8-24小时,挑取单菌落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其中,前述需重复执行2-4次是为了保证所分离的细菌具有AHL的分解利用能力。
作为另一种方式,方案B具体包括:
对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用灭菌水进行10-106倍系列稀释,稀释后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以10-40摄氏度培养10-72小时,挑取单菌落进行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步骤S2主要用于对备选菌株进行群体感应猝灭能力筛选,以获得能够分解90%以上的AHL分子的群体感应猝灭菌。
针对步骤S1的方案A,步骤S2具体包括:
对备选菌株过夜培养,按1:100的比例分别转接到4 ml添加有1-10 μM AHL的LB液体培养基中,以30摄氏度震荡培养10-12小时后,取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并过滤灭菌;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 violaceum)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30-80 μl由步骤S21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AHL分解菌。
针对步骤S1的方案B,步骤S2具体包括:
将1μM-100μM AHL加入到含有0.5-1ml新鲜培养基的96孔板上,在每个孔内分别接种所述备选菌株,以10-40摄氏度培养8-72小时,得到的菌液高速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保存;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20-80 μl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
本发明中,过夜培养是指半天时间,大约12-16小时。上述对上清液的灭菌,是为了避免在分离过程中混入杂菌,因为进行分离的环境当中到处是杂菌。
由于大肠杆菌DH5α已被证实不能分解AHL,蜡样芽孢杆菌-M9已被证实可以分解AHL,因此本发明选用大肠杆菌DH5α作为阴性对照,用蜡样芽孢杆菌-M9作为阳性对照。用残留的紫色晕圈面积来评价细菌的群体感应猝灭能力,面积越小,群体感应猝灭能力越强,据此筛选出能够分解90%以上的AHL分子的细菌保存备用。
针对步骤S1的方案B,步骤S2还具体包括:
制作含有1μM-100μM AHL的平板培养基,在所述平板培养基上均匀接种10-50个菌落,培养8-72小时后,转接各个菌落至新鲜培养基保存并记录不同菌落在平板上的生长位置;
除去原平板培养基上的每个菌落,在平板表面散布0.5-2ml CV026或者VIR07培养液,以30摄氏度培养12小时,记录不同位置的颜色,将无紫色产生的区域所对应的菌落作为群体感应猝灭菌,活化后保存。
通过步骤S2筛选出的群体感应猝灭菌即具备了较强群体感应猝灭能力,细菌种类不尽相同,AHL分解能力也各有相对强弱,均不能最终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防治,还需通过步骤S3对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抗生物膜能力验证。这是因为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引起MBR膜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衡量群体感应猝灭菌对其它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抑制作用是评价其抗MBR膜污染性能的重要指标。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过夜培养AHL分解菌,将其稀释到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步骤S32,用新鲜培养基稀释至浊度为OD600=0.1-0.25,取2-5 μl菌液加入100-200μl LB液体培养基中,以15-30摄氏度培养一定时间后除去菌液;
步骤S3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分别与不同群体感应猝灭菌共同培养48小时后,按照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混合生物膜形成量;
步骤S34,选取混合生物膜形成量降低50%以上的组合所对应的群体感应猝灭菌作为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上述组合包括作为指示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需测试的群体感应猝灭菌,混合生物膜形成量降低50%以上的组合,表明其中的群体感应猝灭菌能够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形成。
通过上述步骤制备出的群体感应猝灭菌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绿脓杆菌Pseudomonas sp.、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等。
将制备出的群体感应猝灭菌置于MBR中,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作为营养,在生长过程中分解其它微生物所成产的信号分子,使膜池中其它微生物所生产的AHL信号分子浓度无法达到群体感应所需要的浓度阈值,无法形成信号环路传导,从而使膜池微生物保持浮游状态,抑制它们在MBR膜组件表面形成生物膜,达到防污和节省能耗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包括:
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稀释形成悬浊菌体,封装到多孔载体中,并将多孔载体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具体来说,将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以0.1-2%浓度稀释到新鲜培养基中放大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通过高速离心收集菌体,除去上清液后用等量灭菌水悬浊菌体。
此后有两种方式封装到载体:(1)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体悬浊液灌注到灭菌处理过的多孔硬质载体,例如硬质膜管(如陶瓷膜等,膜孔径在0.05-0.5μm之间,长度为0.8-1.2m,直径为4-30cm)中,将封装完成后的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2)将菌体悬浊液与海藻酸钠混合,形成重量体积比为3-10%(w/v)的混合液,将混合液通过蠕动泵滴入3-10%的CaCl2溶液中,形成球状菌包,留在溶液中培养8-15小时后装入网格型载体固定,然后将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方式(1)和方式(2)封装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所用的载体不同,请再分别参照图2和图3所示,图2所示为按方式(1)封装后的载体置于膜池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群体感应猝灭菌被包埋在硬质膜管(如陶瓷膜等)内,避免与膜池中微生物直接接触和同化,但是污水中的污染物和AHL信号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微孔进入,污染物提供群体感应猝灭菌营养,AHL信号分子被群体感应猝灭菌代谢掉,整个膜池中AHL信号分子浓度将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无法达到膜池中微生物在膜组件表面形成生物膜所需要的浓度阈值,从而使膜池微生物处于浮游状态,阻止形成生物膜,保持膜表面清洁,达到防污效果。图3所示为按方式(2)封装后的载体置于膜池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先封装成菌球,再将菌球固定在网格型的载体中,AHL信号分子和营养物质自由出入菌球,AHL信号分子被分解,而菌球内微生物则不会被同化。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封装有按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该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具体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为多孔硬质载体(图2)或网格型载体(图3)。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固定于膜池的位置请参照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其工作原理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二相同,请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例如,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对活性污泥中可溶性EPS的影响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图2、图3所示的两种膜污染防治方式都能有效的防止EPS的产生,在80天的测试周期内,安装有MBR膜污染防治装置的膜池污水中的EPS含量保持在10mg/l以下,而没有安装膜污染防治装置的对照组已经达到120mg/l左右。
再如,下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示意表,表明本发明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没有明显影响。
表1:
去除率( % 对照组 2 3
COD 95.2±1.5 95.2±1.8 94.6±1.7
55.1±2.6 53.5±3.3 54.2±1.53.4
氨氮 53.4±2.3 54.6±2.5 53.8±1.9
硝态氮 95.1±2.7 95.9±2.1 95.4±1.2
下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对膜丝的影响示意表,表明本发明把污堵时间从10-14天降低到85-95天左右,清洗频率降低到原来的1/9-1/7。
表2:
TMP<40Kpa 对照组 2 3
污堵时间 11 93 89
污堵时间 13 95 91
下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对膜阻的影响示意表,表明本发明明显降低了总液体阻力、泥饼阻力、固有膜阻,显著降低了MBR膜的污染程度,降低了冲洗难度。孔租有所增加是因为泥饼减少之后微小颗粒物直接进入膜孔造成的,但这可以通过反洗简单去除。
表3:
抗污染能力 对照组 2 3
总液体阻力 4.53 4.15 4.22
泥饼阻力 2.65 2.01 2.15
孔阻 0.84 1.5 1.4
固有膜阻 1.03 0.69 0.75
Rc/Rt (%) 55.2 50.1 46.9
Rp/Rt (%) 20.1 33.5 30.2
Rm/Rt (%) 24.9 16.5 17.5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膜污染防治,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中制备具有N-己酰高丝氦酸内酯AHL的分解利用能力的备选菌株;
步骤S2,对所述备选菌株进行群体感应猝灭能力验证,筛选出群体感应猝灭解菌;
步骤S3,对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抗生物膜能力验证,获取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对所述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进行预处理后接种在含有1~4mM作为碳源的AHL的基本培养基上,经过1-4天富集培养后,按体积比取0.5-2%样品转移到新的含有AHL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重复执行前述步骤2-4次;
挑取适量培养完成后的菌液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以25-30摄氏度培养8-24小时,挑取单菌落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对所述备选菌株过夜培养,按1:100的比例分别转接到4 ml添加有1-10 μM AHL的LB液体培养基中,以30摄氏度震荡培养8-12小时后,取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并过滤灭菌;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30-80 μl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对所述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出来的活性污泥或污水用灭菌水进行10-106倍系列稀释,稀释后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以10-40摄氏度培养10-72小时,挑取单菌落进行保存,作为备选菌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将1μM-100μM AHL加入到含有0.5-1ml新鲜培养基的96孔板上,在每个孔内分别接种所述备选菌株,以10-40摄氏度培养8-72小时,得到的菌液高速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保存;
将无菌小纸片平铺在含有报告菌株紫色色杆菌CV026或者VIR07的LB平板上,在无菌纸片上添加20-80 μl提取的上清液,过夜培养;
以不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阴性对照,以具有分解AHL能力的细菌作为阳性对照,判断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将紫色晕圈减少或消失的筛选出来作为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制作含有1μM-100μM AHL的平板培养基,在所述平板培养基上均匀接种10-50个菌落,培养8-72小时后,转接各个菌落至新鲜培养基保存并记录不同菌落在平板上的生长位置;
除去原平板培养基上的每个菌落,在平板表面散布0.5-2ml CV026或者VIR07培养液,以30摄氏度培养12小时,记录不同位置的颜色,将无紫色产生的区域所对应的菌落作为群体感应猝灭菌,活化后保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过夜培养所述群体感应猝灭菌,将其稀释到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步骤S32,用新鲜培养基稀释至浊度为OD600=0.1-0.25,取2-5 μl菌液加入100-200μl LB液体培养基中,以15-30摄氏度培养一定时间后除去菌液;
步骤S3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分别与不同群体感应猝灭菌共同培养48小时后,按照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混合生物膜形成量;
步骤S34,选取混合生物膜形成量降低50%以上的组合所对应的群体感应猝灭菌作为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
8.一种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包括:
将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稀释形成悬浊菌体,封装到多孔载体中,并将所述多孔载体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具体包括:
将所述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进行过夜培养,以0.1-2%浓度稀释到新鲜培养基中放大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通过高速离心收集菌体,除去上清液后用等量灭菌水悬浊菌体;
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体悬浊液灌注到灭菌处理过的多孔硬质载体中,将封装完成后的所述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或者将菌体悬浊液与海藻酸钠混合,形成重量体积比为3-10%的混合液,将混合液通过蠕动泵滴入3-10%的CaCl2溶液中,形成球状菌包,留在溶液中培养8-15小时后装入网格型载体装置固定,然后将所述载体均匀固定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10.一种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封装有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有效群体感应猝灭菌,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均匀放置在膜池中靠近MBR膜组件的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MBR膜污染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污染防治装置为多孔硬质载体或网格型载体。
CN201510445510.4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399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510.4A CN106399140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510.4A CN106399140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9140A true CN106399140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0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5510.4A Pending CN106399140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9140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957A (zh) * 2017-03-22 2017-09-1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利用群体感应淬灭固定化菌株控制膜污染的方法
CN108298701A (zh) * 2018-03-21 2018-07-2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经厌氧处理后的低可生化性的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CN108865921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湖南大学 一种本土群体感应淬灭细菌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9055226A (zh) * 2018-07-03 2018-12-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具热稳定性和群体感应淬灭活性菌株zd03的筛选和培养方法
CN110117078A (zh) * 2019-04-03 2019-08-13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丝状真菌性污泥膨胀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3697A (zh) * 2019-09-20 2019-12-20 浙江工商大学 去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的高效化学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1299267A (zh) * 2020-02-12 2020-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群感效应的供水管网生物膜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73853A (zh) * 2020-05-29 2020-08-25 南京大学 一种削减生物法处理废水毒性的方法
CN112940971A (zh) * 2021-02-10 2021-06-11 深圳大学 一种调控群体感应淬灭的代尔夫特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3215069A (zh) * 2021-06-29 2021-08-0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群体感应猝灭新菌及其培养筛选方法、应用
CN114455697A (zh) * 2022-03-16 2022-05-10 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方法
CN115161228A (zh) * 2022-06-13 2022-10-1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群体感应猝灭菌及其培养方法、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生物结垢防治方法
CN115947445A (zh) * 2022-12-07 2023-04-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减轻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4607A (zh) * 2010-07-26 2010-12-15 储卫华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产生菌的鉴别方法及应用
CN10315388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其中固定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微生物的容器及使用该容器的膜法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4607A (zh) * 2010-07-26 2010-12-15 储卫华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抑制剂产生菌的鉴别方法及应用
CN10315388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其中固定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微生物的容器及使用该容器的膜法水处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海丰 等: "基于群体淬灭理论MBR减缓膜污染研究进展", 《硅酸盐通报》 *
谭旋: "群体淬灭细菌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质和微生物成膜及多样性影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赵晶 等: "具有AHL 降解能力的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957A (zh) * 2017-03-22 2017-09-1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利用群体感应淬灭固定化菌株控制膜污染的方法
CN108865921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湖南大学 一种本土群体感应淬灭细菌的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108298701B (zh) * 2018-03-21 2021-04-06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经厌氧处理后的低可生化性的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CN108298701A (zh) * 2018-03-21 2018-07-20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经厌氧处理后的低可生化性的发酵废水处理方法
CN109055226A (zh) * 2018-07-03 2018-12-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具热稳定性和群体感应淬灭活性菌株zd03的筛选和培养方法
CN110117078A (zh) * 2019-04-03 2019-08-13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丝状真菌性污泥膨胀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3697A (zh) * 2019-09-20 2019-12-20 浙江工商大学 去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的高效化学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0583697B (zh) * 2019-09-20 2021-04-06 浙江工商大学 去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用的高效化学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11299267A (zh) * 2020-02-12 2020-06-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群感效应的供水管网生物膜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11573853A (zh) * 2020-05-29 2020-08-25 南京大学 一种削减生物法处理废水毒性的方法
CN112940971A (zh) * 2021-02-10 2021-06-11 深圳大学 一种调控群体感应淬灭的代尔夫特菌及其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3215069A (zh) * 2021-06-29 2021-08-06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群体感应猝灭新菌及其培养筛选方法、应用
CN114455697A (zh) * 2022-03-16 2022-05-10 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猝灭的mbr膜污染控制方法
CN115161228A (zh) * 2022-06-13 2022-10-1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群体感应猝灭菌及其培养方法、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生物结垢防治方法
CN115161228B (zh) * 2022-06-13 2024-03-1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群体感应猝灭菌及其培养方法、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生物结垢防治方法
CN115947445A (zh) * 2022-12-07 2023-04-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减轻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方法
CN115947445B (zh) * 2022-12-07 2024-04-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减轻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9140A (zh) 一种群体感应猝灭菌制备方法、mbr膜污染防治方法及装置
Ibrahim et al. Enrichment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bacteria for short start-up of the anammox process: a review
Shi et al. Pretreatment of saline antibiotic wastewater using marine microalga
Jiang et al. Enhanced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coking wastewater and reduced membrane fouling using a novel EMBR
CN108587915B (zh) 能去除高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小球藻w5及应用
CN108546649B (zh) 能去除高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小球藻w2及应用
Novoa et al. Membrane fouling in algal separation processes: a review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CN102153250B (zh)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Lin et al. Positive effects of zeolite powder on aerobic granula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Jin et al. A novel membrane bioreactor enhanced by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for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CN109576159B (zh) 一种能去除高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小球藻w4及其应用
Yu et al. Efficient biostimulants for bacterial quorum quenching to control fouling in MBR
CN110563132A (zh)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Zhao et al. Long-term operation of oxygen-limiting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ultaneous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 (SNAD) process
Wang et al. Effect of quorum quenching on biofouling control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by Brucella sp. ZJ1
CN109576160B (zh) 一种能去除高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小球藻w3及其应用
KR101270906B1 (ko) 생물막 형성 억제 미생물이 고정화된 유동상 담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리막 수처리 장치
KR20180098843A (ko) 이종간 정족수 감지 억제용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리막 수처리 장치 및 수처리 공정
Zhang et al. An innovative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packed-bed biofilm reactor combined system for shortcu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CN102531154B (zh) 处理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及装置
CN109576161B (zh) 一种能去除高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小球藻w1及其应用
Xu et al. Biofouling mitig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in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by the indigenous quorum quenching bacterium Delftia sp. JL5
CN202347005U (zh) 一种在线菌种培养的投菌装置
CN107828679A (zh) 一种净化养殖水体中氨的玫瑰红红球菌菌株xhrr1及其应用
JP6287876B2 (ja)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Taoyuan Street Xueyuan Road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C2 building 18 floor

Applicant after: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in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City Xili street Shenzhen University Xueyuan Road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C2 1802-B

Applicant before: Frie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