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6468A -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6468A
CN106386468A CN201611006330.7A CN201611006330A CN106386468A CN 106386468 A CN106386468 A CN 106386468A CN 201611006330 A CN201611006330 A CN 201611006330A CN 106386468 A CN106386468 A CN 106386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time
carry out
parent
see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63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6468B (zh
Inventor
柳延涛
刘胜利
段维
王鹏
殷波
刘丽
崔静
孟季蒙
黄鼎程
赵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10063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6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6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6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6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6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隔离区设置、地块选择、播种、查苗补苗、间面定苗、中耕除草、滴水追肥、田间去杂、花期调节、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存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确定了食葵适宜的生态区域,制定了最佳的制种技术规程,制种产量高、纯度高、效益好。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型向日葵杂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浆期长;降雨量少,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病虫害少等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条件;加上新疆组织管理水平高、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土地规整便于隔离等优势,发展向日葵制种的条件也十分优越。2014年新疆食葵制种面积大约7.3万亩,制种产量在60Kg/亩~80Kg/亩。但是目前生产中由于制种关键栽培技术不到位,出现一些问题:盲目制种,使制种的食葵适应性差或感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播种期掌握不好,致使结实牢低、饱满度差等问题;施肥水平低或肥料配比不合理,使食葵生长发育不正常;不引进蜜蜂或栽培技术措施不当造成结实率低;没有防病意识,当病害发作后处理不及时或技术措施不当使病害蔓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食葵制种也健康发展。
食葵的繁殖制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亲本繁殖和配制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杂交种子,由于防杂保纯的技术复杂,要求严格,工作量大。因此只有把握繁殖和制种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杂交种子,在生产上得到预期的经济效果。因此必须制定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的各项技术规范,以便配制出大量,高纯度的杂交种子供大面积生产使用,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效益是极其重要和非常关键。
因此,在当前食葵制种水平及生产力条件下,系统研究如何使制种食葵群体功能与个体发育更趋协调,共同增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等质量指标,是提高向日葵产量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目前食葵的繁殖制种方法,配制出的杂交种子中纯度低,不能供大面积生产使用,不能提高向日葵产量。不能建立规模化食葵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不能推进食葵制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食葵的繁殖制种方法,配制出的杂交种子中纯度低,不能供大面积生产使用,不能提高向日葵产量,不能建立规模化食葵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不能推进食葵制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包括:
隔离区设置:制种基地周围5000m以上的隔离带内和种植制种区域内不得种植其他向日葵;
种子处理:父母本采用两种不同颜色进行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
5cm~10cm地温稳定在10℃时开始播种,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上旬均可种植;膜下滴灌的,实行干播湿出;
播种时父、母本的种植比例按制种区母、父本行数比例4∶2或6∶2或8∶2播种;播种时提前5d播种20%的父本,将父本播种后按面积平均分成2份,一份面积先滴水出苗,5d后另一半面积再滴水出苗。
进一步,种子处理前还需进行地块选择和进行秋翻,增施腐熟有机肥;
所述地块选择包括:选择土壤深度>30cm、总盐含量<3.0g/kg、有机质含量>10g/kg、碱解氮含量>40mg/kg、速效磷含量>10mg/kg、速效钾含量>180mg/kg、pH值7.0~8.5的土地;不重茬、不迎茬,不与豆科和油料作物连作,不套种其它作物;
所述进行秋翻,增施腐熟有机肥包括:秋翻地在翌年开春后或春翻地春翻后立即进行耙耱保墒,耙耱后进行土壤封闭,用48%氟乐灵乳油或96%金都尔兑水均匀喷雾,喷雾后进行浅耙混土,呈待播状态;所述腐熟的有机肥水分含量35%、有机质>10.96%、N>1.11%、P2O5>0.332%、K2O>0.764%;
播种时采用70cm地膜覆盖,1膜2行;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55cm~70cm,窄行40cm~60cm;采用气吸式精量铺膜播种机膜上点播,每穴1粒~2粒,播种深度2cm~3cm;株距为40cm~60cm;
播种时还需进行重施种肥,施三料过磷酸10kg/667m2~15kg/667m2、尿素5kg/667m2~8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用靴式开沟器将三料过磷酸、尿素、硫酸钾肥料深施到种子侧面并比种子深5cm~10cm。
进一步,所述播种后还需进行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的方法包括:
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查苗,对于缺苗的采用温水浸种催芽后补种;
间苗、定苗:定苗时不留双株、留苗均匀、去病弱苗;
中耕除草:全生育期中耕3次;
滴水追肥:食葵生长中期和全生育期进行滴水追肥;
喷施叶面肥:开花初期,喷磷酸二氢钾200g/667m2,或再加入200g/667m2尿素,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d再喷1次,或用0.2%硼砂溶液4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时间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17:00之后;
打杈、去除老叶:出现分枝时,将叶掖间长出的分枝摘除,开花后期去除下部老叶;
田间去杂:结合田间间苗、定苗分两次拔除异色幼苗;根据亲本的特征于开花前拔除株型、叶形和叶色异种类型植株;现蕾期和开花初期拔出早蕾,早花和高大株,开花末期拔除迟花株;根据亲本长势特征,拔除父母本中花盘倾斜角度不同植株;在开花初期,拔除母本里的可育株,拔除父本里的不育株,拔除的花盘要带到地外埋入土中;拔除制种田母本中有分枝的植株;拔除制种田中舌状花异常、柱头和花药颜色不同植株;按种子大小、颜色、长宽、条纹、性状剔除杂盘;
花期调节、授粉:在现蕾前要对发育迟缓的亲本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早施、多施磷钾肥;在开花期对开花偏早的亲本增加水肥;
在9:00~12:00下午17:30~19:00,采用自制粉扑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每朵花授粉3次或4次,隔天3d进行一次;
进一步,中耕除草的方法包括:
第1次在显行时进行,深度8cm~10cm;第2次在定苗前进行,深度12cm~14cm;第3次在封垄浇水前结合开沟、培土和追肥一次进行,深度16cm~18cm;滴灌种植的,在宽行进行中耕。
进一步,滴水追肥的方法包括:
食葵生长中期滴水追肥结合滴水滴施尿素25kg/667m2~35kg/667m2、专用滴灌肥20kg/667m2~25kg/667m2、硼肥1kg/667m2;结合滴水分3次或5次施入;
全生育期灌水或滴水7次~9次;第1次滴水在播种滴水,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头水水量控制在15m3/667m2,苗期进行1次~2次滴水;
第2次滴水在时间6月中旬,滴水量40m3/667m2~50m3/667m2
第3水在开花期,时间6月下旬7月初,随后每7d~15d滴水并结合施肥进行;开花后期每次水量控制在50m3/667m2,收获前10d~15d前停止滴水。
进一步,所述播种后还需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本发明提供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食葵制种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种食葵的产量,对农民增收及满足市场原料的需求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规模化食葵制种集成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制种食葵种植的高产高效,减少化肥及农药投入从而减少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通过秸秆还田、轮作倒茬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土地种植的可持续利用。本发明的使用可将食葵制种产量达到100kg/亩~120kg/亩,食葵制种集成技术的应用将使制种食葵的亩产量提高20公斤,亩利润可提高800元。
本发明旨在建立规模化食葵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这对推进食葵制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里提供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包括:
S101:隔离区设置:制种基地周围5000m以上的隔离带内和种植制种区域内不得种植其他向日葵;
S102:地块选择:选择土壤深度、总盐含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适宜的土地;不重茬、不迎茬,不与豆科和油料作物连作,不套种其它作物;
S103:进行秋翻,增施腐熟有机肥;秋翻地在翌年开春后或春翻地春翻后立即进行耙耱保墒,耙耱后进行土壤封闭,用48%氟乐灵乳油或96%金都尔兑水均匀喷雾,喷雾后进行浅耙混土,呈待播状态;
S104:种子处理:父母本采用两种不同颜色进行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
S105:5cm~10cm地温稳定在10℃时开始播种,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上旬均可种植;膜下滴灌的,实行干播湿出;
S106:播种时父、母本的种植比例按制种区母、父本行数比例4∶2或6∶2或8∶2播种;播种时提前5d播种20%的父本,将父本播种后按面积平均分成2份,一份面积先滴水出苗,5d后另一半面积再滴水出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1.主要栽培技术
1.1 隔离区设置
制种基地周围5000m以上的隔离带内和种植制种区域内不得种植其他向日葵。提前做好隔离调整和制种区域内部调整,现蕾前由制种负责人检查验收,如果有其它葵花,必须在开花前清除干净。
1.2 地块选择
1.2.1 选择土壤深度>30cm、总盐<3.0g/kg、有机质含量>10g/kg、碱解氮>4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180mg/kg、pH值7.0~8.5的土地。不重茬、不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禾本科作物,不宜与豆科和油料作物连作,严禁套种其它任何作物。
1.2.2 提倡秋翻,增施有机肥。秋翻前应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水分35%、有机质>10.96%、N>1.11%、P2O5>0.332%、K2O>0.764%)2000kg/667m2以上。秋翻地在翌年开春后或春翻地春翻后立即进行耙耱保墒(整地),耙耱后进行土壤封闭,用48%氟乐灵乳油100mL/667m2~150mL/667m2,或96%金都尔80mL/667m2~100mL/667m2,兑水30kg,均匀喷雾,喷雾后进行浅耙混土3cm~5cm,呈待播状态。
1.3 播种
1.3.1 种子处理
父母本应采用两种不同颜色进行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采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包衣处理,药剂与种子的比例为1:50,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用种子重量0.2%的50%的辛硫磷乳油进行拌种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1.3.2 播种时间
5cm~10cm地温稳定在10℃时即可开始播种,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上旬均可种植。膜下滴灌的,可实行干播湿出,在保证正常成熟的情况下适期晚播
1.3.3 播种方式
播种采用70cm地膜覆盖,1膜2行,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55cm~70cm,窄行40cm~60cm,采用气吸式精量铺膜播种机膜上点播,每穴1粒~2粒,播种深度2cm~3cm,收获株数在1900株/667m2~2500株/667m2。株距根据亲本说明书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1.3.4 播种量
根据种植密度、种子百粒重确定播种量。播种量0.4kg/667m2~0.7kg/667m2
1.3.5 种肥
重施种肥。播种时,将三料过磷酸10kg/667m2~15kg/667m2、尿素5kg/667m2~8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用靴式开沟器将上述肥料深施到种子侧面、比种子深5cm~10cm处。
1.3.6 播种质量
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播行端直,接行准确,覆土严密,镇压确实。
1.3.7 父母本种植比例
父、母本的种植比例原则上应在保证有足够花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以多收种子。具体情况要视父本花粉量而定,一般制种区母、父本行数比例采取4∶2就能保证充分的花粉。在父本为分枝型或花粉量大、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也可按6∶2或8∶2播种。调节播种期应根据两个亲本生育期的长短来确定,原则上应掌握父本先开花、后结束,以及“宁可父等母、不可母等父”的方法,以保证有更多的授粉机会。
1.3.8父母本播种次序
根据父母本全生育期和播种期的气候条件确定父母本花期理论播种期,为稳妥起见,可适当提早父本播种期,可提前5d播种20%的父本。为延长父本花期,也可将父本播种后即可按面积平均分成2份,一半面积先滴水出苗,5d后另一半面积再滴水出苗,滴水量视土壤墒情而定。
2.主要田间管理
2.1 查苗补种
出苗后应及早查苗,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缺苗都应及时补种,可采用温水浸种催芽后补种,补种时建议挖穴、补水、点种、覆土、轻镇压一次完成。
2.2 连接滴灌设备
采用滴灌的,播种后要尽早铺设水带,并连接滴灌带。
2.3 间苗、定苗
精播的可不进行间定苗。半精量播种的,1对真叶开始间苗,2对真叶时定苗,病虫害较严重或易受碱害的地块,定苗可稍晚一些,但最晚也应在3对真叶以前。定苗的原则是不留双株、留苗均匀、留壮苗、去病弱苗、留足苗。
2.4 中耕除草
有条件的,全生育期中耕3次,第1次在显行时进行,深度8cm~10cm,第2次在定苗前进行,深度12cm~14cm,第3次在封垄浇水前结合开沟、培土和追肥一次进行,深度16cm~18cm。滴灌种植的,宜在宽行进行中耕,中耕时应注意保护输水带。
2.5 滴水追肥
常规种植,应在苗期浇头水前,将尿素15kg/667m2条深施到离苗10cm的地方。滴灌的,根据应适时滴水、滴肥,结合滴水滴施尿素25kg/667m2~35kg/667m2,专用滴灌肥20kg/667m2~25kg/667m2(总含量≥50%以上),硼肥1kg/667m2,结合滴水分3次或5次施入,滴肥应在食葵生长中期以前进行。全生育期灌水或滴水7次~9次。第1次滴水在播种后即可滴水,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头水水量控制在15m3/667m2,苗期应进行1次~2次滴水。第2水视土壤干旱情况而定,时间6月中旬,滴水量40m3/667m2~50m3/667m2;第3水在开花期,时间6月下旬7月初,随后每7d~15d滴水并结合施肥进行,后期每次水量控制在50m3//667m2,视降雨、风力情况而定,要少量多次防止后期倒伏,收获前10d~15d前停止滴水。
2.6 喷施叶面肥
开花初期,喷磷酸二氢钾200g/667m2,或再加入200g/667m2尿素,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d再喷1次,或用0.2%硼砂溶液4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可增加结实率及千粒重。喷施时间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17:00之后。
2.7 打杈、去除老叶
有个别品种出现分枝时,应将叶掖间长出的分枝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下部叶片前期主要为根系提供养分,后期作用不大,因此,后期如果去除下部老叶,可以增加通风,减少空气湿度,对防病增产非常有利。可将下部老叶、黄叶、病虫害叶及无功能叶打除。
2.8 田间去杂
2.8.1 按胚茎色去杂
结合田间间苗、定苗分两次拔除异色幼苗。
2.8.2 按株型、叶形、叶色去杂
根据亲本的特征于开花前拔除株型、叶形和叶色异种类型植株。
2.8.3 按株高和熟性去杂
现蕾期和开花初期拔出早蕾,早花和高大株,开花末期拔除迟花株。
2.8.4 按花盘倾斜度去杂
根据亲本长势特征,拔除父母本中花盘倾斜角度不同植株。
2.8.5 按亲本的育性去杂
在开花初期,拔除母本里的可育株,拔除父本里的不育株,拔除的花盘要带到地外埋入土中。
2.8.6 按分枝的有无去杂
拔除制种田母本中有分枝的植株,如父本是独头应拔掉有分枝植株。
2.8.7 按舌状花、柱头、花药颜色去杂
拔除制种田中舌状花异常、柱头和花药颜色不同植株。
2.8.8 按子实性状去杂
主要按种子大小、颜色、长宽、条纹、性状剔除杂盘。在整个生育期间拔除病株要做到及时、干净、彻底。
2.9 花期调节、授粉
2.9.1 花期调节
如因气候、冻害等造成花期不遇,应及时进行花期调整,主要采取措施有:通过分期播种不能解决花期相遇的,在现蕾前要对发育迟缓的亲本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早施、多施磷钾肥。在开花期可对开花偏早的亲本增加水肥,多施氮肥增强生长势而延迟开花。
2.9.2 人工授粉
授粉最佳时间为9:00~12:00下午17:30~19:00,采用自制“粉扑”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所采花粉最好是现采现用,多余花粉可以放置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久,越长花粉活力越低,受精率越低。每朵花需授粉3次或4次,隔天3d进行一次。从开始开花到开花结束,应每天早晨和下午授粉前清除母本田间的散粉株,要干净、彻底防止混杂。
2.9.3 放蜂辅助授粉
食葵制种田要求放蜂群势在10批以上的蜜蜂(放置每箱10匹以上的强群峰),放置数量为0.4箱/667m2。制种田面积不大时,可将蜂箱放在制种田一侧,或地中间空地遮阳网下;地块狭长,则应把蜂箱分组放在中央和两端,组与组之间距离200m左右,以尽量缩短蜜蜂从蜂巢到田间的往返飞行距离,提高工作效率。放蜂时间宜在食葵开花前2d~3d引入蜜蜂,直至父本开完花为止。
3.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3.1 防病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无公害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循环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搞好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食葵新品种,应精选包衣种子;实行轮作倒茬、合理布局品种、调整播种期、深翻耕地、冬灌、适时中耕松土除草、合理施肥、清洁地块,降低病虫源数量。
3.2.2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防治蚜虫;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等生物天敌。
3.2.3 物理防治
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柱)等诱杀迁飞性害虫。
3.2.4 药剂防治
3.2.4.1 地下害虫
使用包衣种子,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Kg~1.5Kg进行滴水施药,或将苜蓿切碎拌辛硫磷乳油诱100倍液~200倍液杀诱杀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和苗期害虫(黑绒金龟甲、象甲等)。
3.2.4.2 霜霉病
苗期用58%甲霜灵·锌锰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可用25%瑞毒霉(甲霜灵)500倍液,或50%瑞毒铜(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间隔5d~7d防治1次,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3.2.4.3 锈病
发病初期,用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乳剂3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5d~7d防治1次,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3.2.4.4 菌核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0%拌种或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64%杀毒矾可湿粉剂800倍液,或用20%根康宝用种子量0.30%拌种或1000倍液喷雾,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3.2.4.5 褐斑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0%拌种,或500倍液~8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3.2.4.6 向日葵螟
向日葵螟成虫产卵初期,用2.5%溴氰菊酯1000倍液~2000倍液喷雾,或5%的氯氰菊酯酯800倍液~1500倍液喷雾。每隔5d~7d喷1次,防治2次或3次。药剂交替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4.收获
4.1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父本应全部割除以利于通风透光,严格检查制种地中遗留的父本植株防止人为混杂,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4.2 及时收获、保存种子
当食葵花盘背面变黄变褐呈柠檬色,花盘边缘变黄,舌状花凋萎或干枯,茎秆变老,茎叶变褐或黄枯下垂,籽粒变硬,种皮形成该品种特有色泽,籽粒含水量降至14%~16%时及时收获。
4.3 保存种子
成熟后应单收、单藏,防止人为混杂,及时剔除杂盘(根据籽粒粒型、颜色、条纹不一致的个别花盘),收获后及时脱粒,摊开晒干,防止霉变、防止雨淋。种子要求达到国家标准(GB 4407.2)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包括:
隔离区设置:制种基地周围5000m的隔离带内和种植制种区域内不得种植其他向日葵;
种子处理:父母本采用两种不同颜色进行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
5cm~10cm地温稳定在10℃时开始播种,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上旬均可种植;膜下滴灌的,实行干播湿出;
播种时父、母本的种植比例按制种区母、父本行数比例4∶2或6∶2或8∶2播种;播种时提前5d~7d播种20%的父本,将父本播种后按面积平均分成2份,一份面积先滴水出苗,5d~7d后另一半面积再滴水出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子处理前还需进行地块选择和进行秋翻,增施腐熟有机肥;
所述地块选择包括:选择土壤深度>30cm、总盐含量<3.0g/kg、有机质含量>10g/kg、碱解氮含量>40mg/kg、速效磷含量>10mg/kg、速效钾含量>180mg/kg、pH值7.0~8.5的土地;不重茬、不迎茬,不与豆科和油料作物连作,不套种其它作物;
所述进行秋翻,增施腐熟有机肥包括:秋翻地在翌年开春后或春翻地春翻后立即进行耙耱保墒,耙耱后进行土壤封闭,用48%氟乐灵乳油或96%金都尔兑水均匀喷雾,喷雾后进行浅耙混土,呈待播状态;所述腐熟的有机肥水分含量35%、有机质>10.96%、N>1.11%、P2O5>0.332%、K2O>0.764%;
播种时采用70cm地膜覆盖,1膜2行;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55cm~70cm,窄行40cm~60cm;采用气吸式精量铺膜播种机膜上点播,每穴1粒~2粒,播种深度2cm~3cm;株距为40cm~60cm;
播种时还需进行重施种肥,施重过磷酸钙10kg/667m2~15kg/667m2、尿素5kg/667m2~8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用靴式开沟器将重过磷酸钙、尿素、硫酸钾肥料深施到种子侧面并比种子深5cm~1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后还需进行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的方法包括:
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早查苗,对于缺苗的采用温水浸种催芽后补种;
间苗、定苗:定苗时不留双株、留苗均匀、去病弱苗;
中耕除草:全生育期中耕3次;
滴水追肥:食葵生长中期和全生育期进行滴水追肥;
喷施叶面肥:开花初期,喷磷酸二氢钾200g/667m2,或再加入200g/667m2尿素,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d再喷1次,或用0.2%硼砂溶液4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时间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17:00之后;
打杈、去除老叶:出现分枝时,将叶掖间长出的分枝摘除,开花后期去除下部老叶;
田间去杂:结合田间间苗、定苗分两次拔除异色幼苗;根据亲本的特征于开花前拔除株型、叶形和叶色异种类型植株;现蕾期和开花初期拔出早蕾,早花和高大株,开花末期拔除迟花株;根据亲本长势特征,拔除父母本中花盘倾斜角度不同植株;在开花初期,拔除母本里的可育株,拔除父本里的不育株,拔除的花盘要带到地外埋入土中;拔除制种田母本中有分枝的植株;拔除制种田中舌状花异常、柱头和花药颜色不同植株;按种子大小、颜色、长宽、条纹、性状剔除杂盘;
花期调节、授粉:在现蕾前要对发育迟缓的亲本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早施、多施磷钾肥;在开花期对开花偏早的亲本增加水肥;
在9:00~12:00下午17:30~19:00,采用自制粉扑对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每朵花授粉3次或4次,隔天3d进行一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耕除草的方法包括:
第1次在显行时进行,深度8cm~10cm;第2次在定苗前进行,深度12cm~14cm;第3次在封垄浇水前结合开沟、培土和追肥一次进行,深度16cm~18cm;滴灌种植的,在宽行进行中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滴水追肥的方法包括:
食葵生长中期滴水追肥结合滴水滴施尿素25kg/667m2~35kg/667m2、专用滴灌肥20kg/667m2~25kg/667m2、硼肥1kg/667m2;结合滴水分3次或5次施入;
全生育期灌水或滴水7次~9次;第1次滴水在播种滴水,采用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头水水量控制在15m3/667m2,苗期进行1次~2次滴水;
第2次滴水在时间6月中旬,滴水量40m3/667m2~50m3/667m2
第3水在开花期,时间6月下旬7月初,随后每7d~15d滴水并结合施肥进行;开花后期每次水量控制在50m3/667m2,收获前10d~15d前停止滴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后还需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CN201611006330.7A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Active CN106386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6330.7A CN106386468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6330.7A CN106386468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6468A true CN106386468A (zh) 2017-02-15
CN106386468B CN106386468B (zh) 2019-04-26

Family

ID=5923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06330.7A Active CN106386468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646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095A (zh) * 2018-03-30 2018-11-06 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油葵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和油葵
CN111418454A (zh) * 2020-03-25 2020-07-1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种植模式的种植方法
CN113796307A (zh) * 2021-09-14 2021-12-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在南方湿热条件下的向日葵杂交授粉选育方法
CN114982560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河北双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向日葵幼籽育苗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0133A (zh) * 2010-01-21 2010-08-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CN103109739A (zh) * 2013-03-15 2013-05-22 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用向日葵新葵14号不育系1666a的繁殖方法
CN104396553A (zh) * 2014-12-13 2015-03-1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一种向日葵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0133A (zh) * 2010-01-21 2010-08-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CN103109739A (zh) * 2013-03-15 2013-05-22 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用向日葵新葵14号不育系1666a的繁殖方法
CN104396553A (zh) * 2014-12-13 2015-03-1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一种向日葵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丽丽等: "食葵LD5009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
曲淑凤: "杂交食葵制种技术", 《农业科技》 *
那孜古力•阿布拉汗: "食葵SH361高产种植技术", 《新疆农垦科技》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9095A (zh) * 2018-03-30 2018-11-06 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油葵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和油葵
CN111418454A (zh) * 2020-03-25 2020-07-17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种植模式的种植方法
CN113796307A (zh) * 2021-09-14 2021-12-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在南方湿热条件下的向日葵杂交授粉选育方法
CN114982560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河北双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向日葵幼籽育苗的方法
CN114982560B (zh) * 2022-06-17 2024-04-12 河北双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向日葵幼籽育苗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6468B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471B (zh) 一种绿色糯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2742442A (zh) 野生半夏培育方法
CN103718802B (zh) 一种枣棉间作条件下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CN106576727A (zh) 一种无公害向日葵栽培方法
CN103371099A (zh) 一种厚皮甜瓜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CN106386468B (zh) 一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制种方法
CN106962195A (zh) 一种甘蓝制种技术
CN104041271A (zh) 早春无公害白茄栽培方法
CN103931405A (zh) 一种中药材白术的种植方法
CN105900630A (zh) 一种草莓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6538165A (zh) 香鲜甜糯五彩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5052494B (zh) 白萝卜的有机栽培方法
CN105052473B (zh) 华北地区春玉米替代麦玉两熟制的膜下滴灌种植方法
CN110036836A (zh) 麦椒套种体系下的辣椒高效栽培方法
CN102754561A (zh) 提高阿坝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方法
CN106258363A (zh) 一种草莓育苗与大蒜套作栽培方法
CN106508586B (zh) 一种幼龄大樱桃套种甘蓝型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CN105052518A (zh) 毛黄堇的人工种植方法
Poling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strawberry plasticulture
CN105766283B (zh) 一种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方法
CN108293565A (zh) 提高新疆果树田土地利用率与效益的方法
CN104839009B (zh) 一种提高白色芜菁育种品质的方法
CN105830688A (zh) 一种大棚农产品增产种植新模式
CN109429954A (zh) 草莓和水稻的轮作方法
CN104982167A (zh) 一种黑膜全覆盖栽培白瓜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