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5130B -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5130B
CN106385130B CN201610911627.1A CN201610911627A CN106385130B CN 106385130 B CN106385130 B CN 106385130B CN 201610911627 A CN201610911627 A CN 201610911627A CN 106385130 B CN106385130 B CN 106385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et
auto
plane
lower jacket
f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16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5130A (zh
Inventor
邱东霖
许金鑫
王庆凯
张之元
王周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16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5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5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5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5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上护套和下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嵌入所述容置槽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配步骤仅需要将折叠护套中的下护套放入到容置槽中一步即可,因此能够节省装配步骤;由于装配步骤少,因此这种折叠护套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护套固定在电机的定子上,用于保护从电机引出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同时还具备防水和防尘的功能。现有的折叠护套结构如JP3355379B2所公开技术方案中,折叠护套包括一个底座和与底座铰接相连的上盖,底座上设置有线槽,上盖上设置有开口,用于和底座上的卡扣配合,从而使上盖能够扣合固定到底座上。底座上的线槽采用的是直线形的矩形槽,依靠矩形槽和导线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导线。这种折叠护套存在以下缺陷:1、直线型的线槽仅仅依靠过盈配合带来的摩擦力固定导线,对导线的握持力不可靠;2、上盖和底座之间通过卡钩固定,在电机采用非注塑密封的情况下(如通过安装端盖密封),由于卡钩呈凸出状态,因此在安装端盖时,卡钩容易与端盖发生干涉而受力折断;此外,定子上预留的空间大小也难以把控,预留空间较大时,护套和预留空间之间的间隙较大,造成护套安装不稳定,预留空间较小时,则影响端盖的安装。
中国专利CN201438658U公开了一种引线护套,其通过非凸出的卡扣结构连接上盖和底座,从而解决了护套容易和端盖发生干涉的技术缺陷。同时,该技术方案中的线槽采用了一种能够使导线呈直角弯折的结构来增加线槽对导线的握持力。但该护套还存在以下缺陷:1、上盖和底座之间的连接仍需要借助到卡钩结构,使得这种护套的结构较为复杂;2、其安装过程是,首先将底座安装到定子或机壳的凹口内,之后再将引线放入底座上的线槽中,最后扣合上盖,底座和上盖是通过手动进行扣合的。可见这种护套的安装需要经过三道工序,这就导致了这种护套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护套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利于自动安装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快速、自动装配的自动折叠护套。本发明进一步提供能自动引导调整对位、不伤线防脱防滑卡线以及微过盈式密封的自动折叠护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上护套和下护套,所述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嵌入所述容置槽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上。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至所述下护套底面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抵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槽顶部的凸起。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的侧面。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铰接轴靠近所述下护套的底面设置。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扣合后密封。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上护套上的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一斜面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以及接续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凹槽;和成型在所述下护套上的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二斜面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以及接续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一凸台;所述上护套翻转扣合到所述下护套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凸台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用于调整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调整结构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的第一对位斜面,和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的第二对位斜面,所述第一对位斜面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具有相同斜度,以借助所述第一对位斜面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相对滑动,调整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所述对位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准确扣合。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对位引导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的定位柱和/或定位孔,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的配合孔和/或配合柱。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定位柱和所述配合柱为端部成型倒角的圆柱,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定位孔为由外至内逐渐缩径的锥形孔。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上护套和所述下护套之间成型有线槽,所述线槽内设置有使导线弯曲固定的卡线结构。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卡线结构包括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和用于容纳被抵压弯曲的导线的卡线槽,所述抵压部设置在所述上护套上,所述卡线槽设置在所述下护套上,或反之。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卡线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抵压部的宽度,以使导线的弯曲角度处于90°+k*d范围区间内,所述k的取值范围为10~20,所述d为导线外径。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导线在所述抵压部两侧的弯曲角度相同。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所述线槽的孔径为*d,所述d为导线外径。
1.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和下护套通过铰接轴铰接,下护套适于嵌入容置槽内,容置槽具有抵推结构,该抵推结构能够在折叠护套放入容置槽的过程中抵推上护套,从而使上护套绕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下护套上,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装配步骤仅需要将折叠护套中的下护套放入到容置槽中一步即可,因此能够节省装配步骤;由于装配步骤少,因此这种折叠护套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2.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容置槽的顶部抵推所述上护套的侧面,在完成装配后,上护套的侧面即正向翻转至与容置槽的侧壁相对,因此上护套不能受力反向翻转,使本实施例的自动折叠护套不需要设置卡钩等结构对上护套和下护套保持固定,可以有效简化折叠护套的结构;且通过上护套的侧壁和容置槽来保持固定上护套和下护套的方式不存在卡钩结构容易和端盖等密封件发生干涉、以及受力折断的缺陷。
3.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和下护套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本发明折叠护套的防水防尘性能,进一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斜面、第一平面和第一凹槽,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平面和第一凸台,该密封结构还能提高上护套和下护套折叠对位后的精准度。
4.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为了使上护套在翻转时能够更准确的和下护套扣合,在上护套和下护套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对位引导结构具体为定位柱和配合孔,配合孔由外至内逐渐缩径,从而使定位柱能够较为容易的进入配合孔,在翻转过程中,配合孔的缩径部分则能够对定位柱施力,起到调节上护套和下护套相对位置的作用。
5.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通过抵压部和卡线槽的设置,使得导线能够在抵压部两侧形成弯曲,从任意一侧拉扯导线时,沿着导线轴向的拉扯力会作用至抵压部或卡线槽上,并由抵压部和卡线槽提供反作用力来阻碍导线被拉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仅采用线槽夹持固定导线的设置方式来说,本发明的自动折叠护套具有更好的固定导线的作用。
6.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导线被抵压弯曲的角度是90°+k*d(其中k为10~20,d为导线直径)范围内,导线在该角度范围内弯曲时,即便受到拉力作用,也不容易受到损伤。
7.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折叠护套中,线槽的孔径为(0.9~1)*d(其中d为导线直径),线槽与导线进行微过盈配合,在不夹伤导线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隔绝水滴、水汽、灰尘等杂质进入电机内部,从而有效保护电机内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折叠护套中折叠护套的结构半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折叠护套未完全装入容置槽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护套完全装入容置槽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护套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还示出了对位引导结构;
图5为本发明线槽处的剖视示意图,还示出了抵压部和卡线槽;
图6是本发明线槽两侧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线槽中间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抵推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护套;2-下护套;4-容置槽;3-线槽;11-第一斜面;12-第一平面;13-第一凹槽;21-第二斜面;22-第二平面;23-第一凸台;14-第一对位斜面;24-第二对位斜面;15-定位柱;25-配合孔;16-抵压部;26-卡线槽;17-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包括:铰接相连的上护套1和下护套2,以及设置在定子或机壳上的适合下护套2嵌入的容置槽4,上护套1和下护套2之间成型有线槽3,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铰接轴轴线至下护套2底面的距离,以使下护套2放入容置槽4,容置槽4的顶部抵推上护套1绕铰接轴自动翻转扣合在下护套2上。上护套1至少具有一个侧面,且通过上护套1的侧面连接铰接轴,这样在将折叠护套放入容置槽4的过程中,容置槽4的顶部抵推上护套1的侧面17,从而使上护套1完成自动翻转,而不需要人工翻转操作,且铰接轴靠近下护套2的底面设置。其中,上护套1和下护套2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上护套1和下护套2密封扣合。具体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上护套1上的第一斜面11、由第一斜面11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12,以及接续第一平面12的第一凹槽13;和成型在下护套2上的第二斜面21、由第二斜面21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22,以及接续第二平面22的第一凸台23;上护套1翻转扣合到下护套2的状态下,第一斜面11与第二斜面21相抵接,第一平面12与第二平面22相抵接,第一凸台23嵌入第一凹槽13内。另外,上护套1和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上护套1和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具体地,调整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护套1上的第一对位斜面14,和设置在下护套2上的第二对位斜面24,第一对位斜面14和第二对位斜面24具有相同斜度,以借助第一对位斜面14和第二对位斜面24相对滑动,调整上护套1和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另外,上护套1和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对位引导结构用于引导上护套1和下护套2准确扣合。具体地,对位引导结构包括两个设置在上护套1上的定位柱15,和两个对应定位柱15设置在下护套2上的两个配合孔25。定位柱15为端部成型倒角的圆柱,配合孔25为由外至内逐渐缩径的锥形孔。另外,线槽3内设置有使导线弯曲固定的卡线结构。卡线结构的作用是防止导线相对扣合状态的折叠线套相对滑动,提高折叠线套对导线的握持力。具体地,卡线结构包括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16,和用于容纳被抵压弯曲的导线的卡线槽26,抵压部16设置在上护套1上,卡线槽26设置在下护套2上。卡线槽26的宽度大于抵压部16的宽度,以使导线的弯曲角度处于90°+k*d范围区间内,k的取值范围为10~20,例如k=10;k=15;或k=20,d为导线外径,此种卡线角度有效地保护导线,避免了直角形配合剪切力伤导线的风险,黄金卡线角度将侧向导线拉力转换为对护套上部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卡线能力,达到不伤线防脱防滑的效果。并且,导线在抵压部16两侧的弯曲角度相同。此外,线槽3的孔径为(0.9~1)*d,d为导线外径,以实现微过盈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以自动折叠护套应用在电机中为例,对自动折叠护套进行详细的说明,但上述自动折叠护套可适用于任何环境,为导线提供保护,不限于安装在定子或机壳上的凹槽内。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由于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铰接轴轴线至下护套2底面的距离,这样下护套2放入所述容置槽4时,容置槽4的顶部能够抵推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自动翻转扣合在下护套2上,因此在折叠护套的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下护套2放置到容置槽中,在折叠护套的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按压折叠护套,容置槽4的槽顶部分即可自行带动上护套1翻转,从而节省了装配步骤,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现有技术中常使用卡钩等结构将上护套1和下护套2相连接,在折叠护套的装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是,先将卡钩和下护套2上设置的通孔对准,再按压上护套1使卡钩通过所述通孔。而本实施例的自动折叠护套则不存在以上步骤,仅需要将下护套2放入到容置槽4中,容置槽4的槽顶即可推动上护套1翻转,从而自动完成装配。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1的侧面17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容置槽4的顶部抵推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17,在完成装配后,上护套1的侧面17即正向自动翻转至与容置槽的侧壁相对位置,因此上护套1不会受力反向翻转。可见,本实施例的自动折叠护套不设置卡钩等保持结构,仍能够对上护套1和下护套2保持固定。由此,一方面可以起到简化折叠护套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去除保持结构以后,折叠护套不容易再和端盖等密封结构发生干涉,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也不存在保持结构受力损坏的可能。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上护套1和下护套2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提高了本发明折叠护套的防水防尘性能,进一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斜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一凹槽13,以及与之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1、第二平面22和第一凸台23,该密封结构还能提高上护套和下护套折叠对位后的精准度。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由于上护套1和下护套2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机械误差,可能存在上护套1不能和下护套2准确扣合的情况发生,为了使上护套1在翻转时能够更准确的和下护套2扣合,在上护套1和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对位引导结构具体为定位柱15和配合孔25,配合孔25由外至内逐渐缩径,使定位柱15能够较为容易的进入配合孔25中,翻转时,配合孔25的缩径部分则能够对定位柱15施力,以带动上护套1相对下护套2相对移动,起到调节上护套1和下护套2相对位置的作用。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通过抵压部16和卡线槽26的设置,使得导线能够在抵压部16两侧形成弯曲,从任意一侧拉扯导线时,沿着导线轴向的拉扯力会作用至抵压部16上或卡线槽26上,并由抵压部16和卡线槽26提供反作用力来阻碍导线被拉动,相比于JP3355379B2中仅仅采用线槽卡线结构来说,本实施例的自动折叠护套具有更好的固定导线的作用。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导线只弯曲一次的卡线过线通道为非对称结构,导线受力时,其靠内侧的卡夹结构无法提供类似外侧结构的抗拉扯力,本实施例的卡线结构能够在两侧提供足够的抗拉扯力。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导线被抵压弯曲的角度是90°+k*d范围内,其中k为10~20。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卡线结构使导线的弯曲角度一般如CN201438658U中公开的90°弯曲,在导线受到拉力时,拉力结合90°方向的剪切力很容易导致导线折断。而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经申请人多次试验,导线在该角度范围内弯曲时,即便受到拉力作用,也不容易受到损伤。
上述的自动折叠护套中,线槽的孔径为(0.9~1)*d,线槽与导线进行微过盈配合,在不夹伤导线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隔绝水滴、水汽、灰尘等杂质进入电机内部,从而有效保护电机内部安全。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参考图8,抵推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容置槽4顶部的凸起这样在铰接轴至下护套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容置槽4的槽深的情况下,容置槽4顶部的凸起仍能抵推上护套1完成自动翻转。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铰接轴的位置也可以居中或靠近上护套1的顶面设置,但将铰接轴靠近下护套2底面设置的好处在于容置槽4的深度不需要设置过深,即可满足使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铰接轴轴线至所述下护套2底面的距离的要求。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容置槽4的顶部还可以是抵推上护套1的顶面,或者是上护套1上为被容置槽4顶部抵推而设置的凸出结构上等等实施方式,而不仅限于是只能抵推上护套1的侧面17。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密封结构不仅限于是第一斜面11、第一平面12、第一凹槽13、第二斜面21、第二平面22和第一凸起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再以上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平面、斜面、凹入部分或凸起部分进行增减或进行顺序的调换,以及设置位置的变换。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定位引导结构中定位柱15可以是设置在下护套2上,与其匹配的配合孔25设置在上护套上;或者是定位柱15和配合孔25同时设置在上护套1和/或下护套2上,在此则不一一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套(1)和下护套(2),所述上护套(1)和下护套(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下护套(2)适于嵌入容置槽(4)内,所述容置槽(4)具有抵推结构,以使所述下护套(2)嵌入所述容置槽(4)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4)的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绕所述铰接轴翻转自动扣合在所述下护套(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的槽深大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至所述下护套(2)底面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槽(4)顶部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连接所述铰接轴,所述抵推结构抵推所述上护套(1)的侧面(1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靠近所述下护套(2)的底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在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使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扣合后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上护套(1)上的第一斜面(11)、由所述第一斜面(11)顶部延伸的第一平面(12),以及接续所述第一平面(12)的第一凹槽(13);和成型在所述下护套(2)上的第二斜面(21)、由所述第二斜面(21)顶部延伸的第二平面(22),以及接续所述第二平面(22)的第一凸台(23);所述上护套(1)翻转扣合到所述下护套(2)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11)与所述第二斜面(21)相抵接,所述第一平面(12)与所述第二平面(22)相抵接,所述第一凸台(23)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用于调整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结构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护套(1)上的第一对位斜面(14),和设置在所述下护套(2)上的第二对位斜面(24),所述第一对位斜面(14)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24)具有相同斜度,以借助所述第一对位斜面(14)和所述第二对位斜面(24)相对滑动,调整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之间还设置有对位引导结构,所述对位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准确扣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引导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上护套(1)上的定位柱(15)和/或定位孔,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护套(2)上的配合孔(25)和/或配合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5)和所述配合柱为端部成型倒角的圆柱,所述配合孔(25)和所述定位孔为由外至内逐渐缩径的锥形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套(1)和所述下护套(2)之间成型有线槽(3),所述线槽(3)内设置有使导线弯曲固定的卡线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结构包括用于抵压导线的抵压部(16),和用于容纳被抵压弯曲的导线的卡线槽(26),所述抵压部(16)设置在所述上护套(1)上,所述卡线槽(26)设置在所述下护套(2)上,或反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26)的槽宽大于所述抵压部(16)的宽度,以使导线的弯曲角度处于90°+k*d范围区间内,所述k的取值范围为10~20,所述d为导线外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在所述抵压部(16)两侧的弯曲角度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3)的孔径为(0.9~1)*d,所述d为导线外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折叠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4)为设置在定子或机壳上的容置槽。
CN201610911627.1A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Active CN106385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1627.1A CN106385130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1627.1A CN106385130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5130A CN106385130A (zh) 2017-02-08
CN106385130B true CN106385130B (zh) 2018-11-16

Family

ID=5795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1627.1A Active CN106385130B (zh) 2016-10-19 2016-10-19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5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983B (zh) * 2018-11-03 2020-12-08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航空电机用接线板盒体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1384631B (zh) * 2018-12-28 2022-05-17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42965U (zh) * 2011-03-09 2011-11-16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塑封电机的导线夹扣
CN202231545U (zh) * 2011-10-25 2012-05-23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电机的出线夹
CN104505972B (zh) * 2014-12-19 2018-01-16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塑封定子的出线结构及塑封电机
CN105490440A (zh) * 2016-01-28 2016-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出线夹
CN206226190U (zh) * 2016-10-19 2017-06-0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5130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5130B (zh)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CN206226190U (zh) 一种自动折叠护套
EP2990293B1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JP2009225616A (ja) 複数本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クランプ
US11670887B2 (en) Protection cover device for socket and socket
US20150060638A1 (en) Ventilation fan mounting structure
JPS5940653B2 (ja) □/車両用計器盤の結線構造□/
US20070155299A1 (en) System comprising an exhaust hood and a support for wall or ceiling mounting of the exhaust hood
CN104635864A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5364779B (zh) 用于孔内零件的拆卸工具
CN107727494A (zh) 一种橡胶抗拉强度试验设备
EP1884728A1 (en)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for the connection and control of sealed compressors particularly for home refrigerators
US11401965B2 (en) Fasten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 member, fastening method of electric member and releasing method of electric member
CN205418060U (zh) 无人机的折叠件
KR101713756B1 (ko)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 모듈
JP2009040406A (ja) オープンルーフ構造
CN202668528U (zh) 工具箱
KR101519730B1 (ko) 회전기의 레졸버 및 그 조립방법
CN101619717B (zh) 电动压缩机的端子保护构件
CN205131318U (zh) 一种婴儿车座椅架
CN209786404U (zh) 高精度的排线插壳装置
JP5589057B2 (ja) ハウジング装置
EP3590572A1 (en) Valve for bypass conduit
CN219995663U (zh) 冷柜
CN206068147U (zh) 锁合装置、无人机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