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3432A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3432A
CN106383432A CN201510469822.9A CN201510469822A CN106383432A CN 106383432 A CN106383432 A CN 106383432A CN 201510469822 A CN201510469822 A CN 201510469822A CN 106383432 A CN106383432 A CN 106383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mber
delevoping cartridge
engaging piece
revolving par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98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3432B (zh
Inventor
敖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EIBOT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98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3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3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3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3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3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盒壳体,填充于壳体内的显影剂,设置于壳体一侧端的齿轮组,设置于齿轮组一侧的被检测单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的被检测单元具有可伸缩的被测部,且被测部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复位,被测部伸出以拨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元件,当打印完一次寿命后,被测部可复位使得显影盒内的残余显影剂得到进一步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检测单元中的被测凸起容易误碰和被测凸起难以复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盒,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的被检测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显影盒安装到该设备的主体以能从其中拆下。显影盒含有显影剂。在显影盒中的显影剂用完后,从该设备的主体取下盒。然后,将新的显影盒安装到主体内。此外,在设备的主体中出现卡纸时,可从主体取下显影盒以消除卡纸,然后再将显影盒安装到主体。
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可检测显影盒为全新的还是用过的检测机构。
检测齿轮设置在这种显影盒的侧面,其可以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机构检测以验证显影盒是新的。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显影盒的实施例,检测齿轮69具有无齿部78和齿轮齿77。在新显影盒中,传动齿轮65的齿轮齿与检测齿轮69的齿轮齿77配合。在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后,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传动齿轮65,通过传递齿轮65传递到检测齿轮69。在检测齿轮69的齿轮齿77面对传动齿轮65的齿轮齿时,检测齿轮69被传动齿轮65带动旋转,在检测齿轮69的无齿部78面对传递齿轮65的齿轮齿时,传动齿轮65的齿轮齿与检测齿轮69的齿轮齿77脱开,检测齿轮停止旋转。因此,如果显影盒曾经安装到主体,那么传动齿轮的齿轮齿与检测齿轮脱开,并且这种位置会一直保持下去。
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致动器91,接触杆94,遮光杆95和光传感器92。检测齿轮69还包括被测凸起70,检测齿轮沿R方向旋转,设置于其上的被测凸起70旋转并触碰接触杆94使得致动器91旋转,遮光杆95脱离光传感器92的作用路径,使得光传感器92接收到光信号。检测齿轮69进一步旋转并与传动齿轮65脱离啮合,此时被测凸起70与接触杆94脱离接触,致动器94恢复到初始位置,遮光杆95遮挡光传感器92的作用路径,使得光传感器92不能接收光信号,如此,通过光传感器92接收的到的光信号的变化验证了显影盒是新的。
然而,由于被测凸起70设置为从显影盒的侧面朝外伸出,在显影盒安装到主体或者从主体拆下时,被测凸起70可能会接触或者挂住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其他构件。此外,如果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拆下显影盒,被测凸起70可能会由于例如在终端用户操作显影盒时与其他构件碰撞而损坏。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安装有页产量控制程序,当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新的显影盒安装后,页产量控制程序开始重新计算新显影盒的页产量,当页产量达到页产量程序的预定值时,图像形成装置会提示终端用户添加显影剂或更换显影盒,并停止打印动作。但是页产量控制程序所设置的页产量与显影盒中显影剂完全耗尽时所能达到的实际页产量相比,其设置的要更少。然而,终端用户在不拆卸显影盒情况下,不能完成检测齿轮的复位动作使其恢复检测功能,这样造成了显影剂的浪费和用户的使用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被检测单元中的被测凸起易与其他构件碰撞和不拆卸显影盒被测凸起难以复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安装至具有检测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
所述显影盒包括:
壳体,其内填充有显影剂;
输入齿轮,设置在壳体的一侧端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
传动齿轮,设置在壳体上与输入齿轮的同一侧端,其可接收输入齿轮的驱动力;
被检测单元,设置在壳体上与输入齿轮的同一侧端,其可接收来自传动齿轮的驱动力,并能被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被检测单元包括,与传动齿轮配合并接收其驱动力沿其自身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检测齿轮,与检测齿轮配合并接收其驱动力的第一传递构件,可与第一传递构件啮合以接收其驱动力的第二传递构件,第一传递构件与第二传递构件至少一个可伸缩使第二传递构件与第一传递构件脱离啮合;
第一传递构件具有第一啮合部,第二传递构件具有第二啮合部,当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啮合时,第一啮合部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可带动第二啮合部一起旋转,第一啮合部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可与第二啮合部在其旋转轴线方向形成相对位移。
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中一个具有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另一个具有与凸起部配合的内凹部,凸起部和内凹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可导向凸起部从内凹部中滑出的倾斜面,倾斜面与第一旋转方向的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倾斜角。
第一传递构件与第二传递构件都可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
被检测单元还包括控制第一传递构件伸缩的第一弹性构件和控制第二传递构件伸缩的第二弹性构件。
检测齿轮和第一传递构件其中一个设置有插入部,另一个设置有与插入部配合的插入孔。
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构造为弹簧,第一弹性构件内径大于第二弹性构件的外径。
被检测单元还包括旋转件,旋转件上形成有可被检测单元检测的被测部。
显影盒还包括控制旋转件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的护盖。
护盖上形成有使旋转件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沿壳体侧面朝外抬升h1距离的抬升面,使旋转件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沿壳体侧面朝内下滑h2距离的下滑面,其中,h1﹤h2。
护盖上还形成有支撑旋转件位于第一位置的起始面,支撑旋转件位于第三位置的终止面和连接起始面和终止面的过渡面。
第一传递构件具有第二避空孔,检测齿轮具有第一避空孔,第二传递构件上设置有穿过第一避空孔和第二避空孔的柱形部。
第一避空孔和第二避空孔构造为圆孔,第一避空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避空孔的直径。
第一弹性构件一端抵接检测齿轮,另一端抵接第一传递构件。
第二弹性构件一端抵接所述检测齿轮,另一端抵接第二传递构件。
第二传递构件和旋转件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爪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爪部配合的安装凹口。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被检测单元结构。一方面,使得被检测单元中被测部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不会被终端客户在操作显影盒时误碰到被测部。另一方面,使得显影盒的被检测单元可以非常简单的复位,实现显影盒的二次打印,提高了显影剂的使用率,使得显影盒中残余显影剂能完全被消耗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显影盒的被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5a-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检测单元的侧视图和剖面图;
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件的透视图;
图5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递构件与第二传递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a-6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护盖和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影盒被检测单元检测的过程示意图;
图8a-8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显影盒被检测单元检测过程中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首先,如图2所示,本发明显影盒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一侧端以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驱动力的输入齿轮2,设置在壳体1上与输入齿轮2同一侧端的护盖10,安装于护盖10一侧的旋转件11。
如图3和4所示,是显影盒在输入齿轮2一侧端的分解示意图,壳体1在输入齿轮2的一侧端形成有安装柱4,第二传递构件5套入安装柱4内,第二传递构件5具有爪部5a、柱形部5b和第二啮合部5c,第二弹性构件6套入柱形部5b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构件6为弹簧。检测齿轮9上形成有第一避空孔9a和插入部9b,本实施例中插入部9b构造为一片状凸起,圆环形的第一传递构件7上形成有第二避空孔7a、插入孔7b、第一啮合部7c和突出部7d,第一弹性构件8套入第一传递构件7的突出部7d上,检测齿轮9具有大于第一传递构件7外围圆周直径的内圆空间,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一弹性构件8利用第一传递构件7上的插入孔7b套入检测齿轮9上的插入部9b一起安装至检测齿轮9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8为弹簧,插入孔7b构造为方孔。再将上述安装有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一弹性构件8的检测齿轮9一起套入第二传递构件5的柱形部5b上,其中,第一避空孔9a设置的比柱形部5b的外径要大,比第二弹性构件6的外径要小,第二避空孔7b设置的比第二弹性构件6的外径要大,第一弹性构件8的内径设置的比第二弹性构件6的外径要大,安装时,柱形部5b穿过第一避空孔9a和第二避空孔7a,第二弹性构件6穿过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一弹性构件8后被检测齿轮9限制。护盖10套入上述安装好的检测齿轮9上,旋转件11上具有安装孔11a和安装凹口11b(见图5c),旋转件11从上述安装好的护盖10的外侧安装至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柱形部5b上,柱形部5b穿过安装孔11a,柱形部5b顶端的爪部5a卡入旋转件11上的安装凹口11b(见图5c)内。当然,也可以在旋转件11上设置柱形部,其穿过第一避空孔9a和第二避空孔7a,并连接至第二传递构件5上。
显影盒在输入齿轮2的一侧还设置有传动齿轮3,传动齿轮3与检测齿轮9配合设置,来自输入齿轮2的驱动力传递至传动齿轮3,传动齿轮3再将驱动力传递给检测齿轮9。当检测齿轮9旋转时,其带动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上的第一啮合部7c可与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第二啮合部5c啮合以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通过其上的爪部5a和旋转件11上的安装凹口11b配合带动旋转件11旋转。
如图5a至5c所示,旋转件11、护盖10、检测齿轮9、第一弹性构件8、第一传递构件7、第二弹性构件6和第二传递构件5组成了本实施例中的被检测单元14。图5a是图5a在D-D方向的剖面图,检测齿轮9包括一个环形凸起9c,第一弹性构件8一端套入环形凸起9c上,另一端套入第一传递构件7的突出部7d上,插入部9b安装至插入孔7b内,插入孔7b设置的比插入部9b要大,如此,第一传递构件7可在检测齿轮9内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第二弹性构件6的一端穿过第一传递构件7的第二避空孔7a并与第二传递构件5的第二啮合部5c接触,另一端与环形凸起9c的凸起部分接触,如此,第二传递构件5可沿其自身轴线方向伸缩。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爪部5a卡入旋转件11的安装凹口11b,使得第二传递构件5和旋转件11可在二者旋转轴线方向上相互牵拉。当然,也可以在旋转件11上设置爪部,在第二传递构件5上设置凹口。
如图5d所示,是第一传递构件7与第二传递构件5啮合后的示意图,第一传递构件7的第一啮合部7c具有凸起部7c1,第二传递构件5的第二啮合部5c具有与凸起部7c1配合的内凹部5c1。凸起部7c1设置为沿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其具有与上述轴线倾斜的倾斜面7c2,倾斜角度为θ。如此,当转动第一传递构件7沿R方向旋转时,凸起部7c1可勾入内凹部5c1内使得二者可以紧密的啮合,第一传递构件7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一起旋转。当转动第二传递构件5沿R方向旋转时,内凹面5c1与凸起部7c1上的倾斜面7c2作用可产生一个向上的分离力F,使得内凹部5c1脱离凸起部7c1。当然,也可在第二传递构件5上设置凸起部,在第一传递构件7上设置内凹部,倾斜面也可设置在凸起部也可以设置在内凹部上,都可以实现本实施中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7c1和第二啮合部5c1构造为斜齿。
如图5e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外一种啮合实施例,第一传递单元15上设置有孔19,孔19内安装有弹簧20,伸缩件18被弹簧20支撑在孔19内,本实施例中伸缩件18构造为球状件,孔19靠近第一传递单元15的一侧具有一个开口,其设置的比伸缩件18的直径要小,伸缩件18被弹簧20支撑其一部分突出于第二传递单元16靠近第一传递单元15一侧的顶面,第一传递单元15上设置有与上述伸缩件18突出于上述顶面的部分配合的凹进部17,凹进部17构造为U型结构。当第一传递单元15旋转时,凹进部17随第一传递单元15一起旋转,其施加一个沿其旋转轴线方向的力F1至伸缩件18,当F1小于弹簧20的弹性力时,伸缩件18与凹进部17啮合,第二传递单元16随第一传递单元15一起旋转;当F1大于弹簧20的弹性力时,伸缩件18被压缩入孔19内与凹进部17脱离啮合,第二传递单元16与第一传递单元15相对转动。当然,也可将伸缩件设置在第一传递单元上,凹进部设置在第二传递单元上。伸缩件可以设置为球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柱形,只要其能在孔内伸缩都可以达到本实施中的技术效果。
如图6a至6c所示。护盖10具有起始面10a、抬升面10b、作用面10c、下滑面10d和终止面10e。旋转件11上设置有被测部11c,其从显影盒在输入齿轮2的一侧面向外凸出延伸,可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致动器91(见图7a)检测。旋转件11上还设置有斜面11e和支撑面11d。当旋转件11安装至护盖10上时,旋转件11相对于护盖10具有三个位置:第一位置是支撑面11d被支撑在起始面10a上的位置,具体的说是支撑面11d与起始面10a相互接触的位置;第二位置是支撑面11d被支撑在作用面10c上的位置,具体的说是支撑面11d与作用面11d相互接触的位置;第三位置是支撑面11d被支撑在终止面10e上的位置,具体的说是支撑面11d与终止面10e相互接触的位置。旋转件11的旋转轴线称为第一方向,护盖10上的起始面10a与作用面10c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h1,终止面10e与作用面10c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h2,本实施例中h2设置的比h1要大。
图7a至图7e是显影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后旋转件11在旋转过程中的五个位置的侧视图,图8a至图8e是分别对应于图7a至图7e在各个位置的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图7a至图7e和图8a至图8e具体阐述下显影盒被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单元检测为新盒的过程。
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单元包括:致动器91,光传感器92,致动器91具有接触杆94、遮光杆95和旋转轴93。
如图7a所示,是旋转件11在第一位置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图8a是图7a在A-A方向的剖面图。检测齿轮9的一侧被壳体1上的第一定位部13定位,其另一侧被护盖10上的第二定位部10f定位,当护盖10安装至壳体1上时,检测齿轮9被定位在壳体1和护盖10之间以限制其在旋转轴线上的运动。此位置下,支撑面11d被支撑在起始面10a上,斜面11e与抬升面10b将要接触,旋转件11拉动第二传递构件5至一个预定的初始位置,第二弹性构件6被压缩。沿检测齿轮9的轴线,朝向显影盒侧面向外的方向称为M方向,朝向显影盒侧面向里的方向称为N方向。第一弹性构件8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移动,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啮合部7c与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第二啮合部5c 啮合。传动齿轮3带动检测齿轮9沿逆时针的R方向旋转,安装于检测齿轮9内的第一传递构件7随检测齿轮9一同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通过第一啮合部7c与第二啮合部5c的啮合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再带动旋转件11旋转使得旋转件11进入图7b所示的位置。此位置时,旋转件11上的被测部11c处于护盖10的边壁内,使得被测部11c被护盖10的边壁保护。同时,被测部11c与致动器91上的接触杆94不接触,光传感器92被遮光杆95遮挡而不能接收到光信号。
如图7b所示,是旋转件11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图8b是图7b在A-A方向的剖面图。此位置下,斜面11e与起始面10a接触并滑入抬升面10b的一部分,支撑面11d脱离起始面10a。检测齿轮9继续受传动齿轮3带动旋转,其带动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进一步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进一步带动旋转件11旋转,使得旋转件11向图7c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旋转件11在旋转的过程中同时沿M方向移动,其拉动第二传递构件5一同向M方向移动,第二弹性构件6被进一步压缩。第二传递构件5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向M方向移动,第一弹性构件8被压缩并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使得第一传递构件7与第二传递构件5保持啮合状态。此时,旋转件11上的被测部11c接近致动器91上的接触杆94,但不与接触杆94接触,光传感器92被遮光杆95遮挡而不能接收到光信号。
如图7c所示,是旋转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图8c是图7c在B-B方向的剖面图。此位置下,斜面11e已经完全滑上抬升面10b并越过起始面10a,支撑面11d与作用面10c接触并被其支撑。传动齿轮3带动检测齿轮9旋转,检测齿轮9带动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进一步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进一步带动旋转件11旋转,使得旋转件11移向图7d所示的位置。旋转件11在旋转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沿M方向移动,其拉动第二传递构件5一同向M方向移动,第二弹性构件6被进一步压缩。第二传递构件5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向M方向移动,第一弹性构件8被压缩并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使得第一传递构件7与第二传递构件5保持啮合状态。当旋转件11完全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旋转件11上的被测部11c沿M方向伸出并超出护盖10的边壁,其伸出距离为起始面10a与作用面10c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h1,被测部11c接触并拨动接触杆94使得致动器91沿其旋转轴93旋转,遮光杆95不再遮挡光传感器92,光传感器92开始接收光信号。
如图7d所示,是旋转件11处于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图8d是图7d在C-C方向的剖面图。此位置下,支撑面11d上与斜面11e相对的一侧11f滑入下滑面10d。检测齿轮9受传动齿轮3带动而继续旋转,其带动安装于其内的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带动旋转件11旋转。旋转件11在旋转过程中,与旋转件11连接的第二传递构件5受第二弹性构件6压迫而带动旋转件11一同向N方向移动,第一弹性构件8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传递构件7与第二传递构件5处于啮合状态,检测齿轮9继续旋转使得旋转件11进入图7d所示的第三位置。此时,被测部11c开始沿N方向缩回至护盖10的边壁内,其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的接触杆94脱离接触,使得致动器91沿其旋转轴93旋转至预定位置,遮光杆95遮挡光传感器92使得光传感器92不能接收到光信号。
如图7e所示,是旋转件11处于第三位置时显影盒的侧视图。图8e是图7e在C-C方向的剖面图。此位置下,支撑面11d已经完全沿下滑面10d滑下并进入终止面10e,支撑面11d与终止面10d接触并被其支撑。检测齿轮9受传动齿轮3带动旋转,其进一步带动安装于其内的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第一传递构件7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带动旋转件11旋转。旋转件11在沿下滑面10d下滑的过程中,第二弹性构件6压迫第二传递构件5使得第二传递构件5带动旋转件11持续沿N移动至第三位置,第二传递构件5沿N方向移动的距离为作用面10c和终止面10e在N方向的距离h2,第一弹性构件8压迫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移动,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限位柱12,当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下滑一定距离后被限位柱12阻挡。当旋转件11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时,限制柱12限制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移动的设置为h1,由于h1设置的比h2要小,因此,第二传递构件5要比第一传递构件7沿N方向移动的更多,设置于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第二啮合部5c与设置于第一传递构件7上的第一啮合部7c脱离啮合。在第三位置时,检测齿轮9继续受传动齿轮3带动而旋转,其带动安装于其内的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由于此时第二传递构件5与第一传递构件7已经脱离啮合,第二传递构件5不再随第一传递构件7旋转,连接至第二传递构件5上的旋转件11也不再旋转。此时,被测部11c已经完全缩入护盖10的边壁内,被测部11c与接触杆94继续分离,遮光杆95遮挡光传感器92使得光传感器92不能接收到光信号。
图7a至7e完整的体现了本实施例中显影盒中的被检测单元14被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单元检测并标记为新显影盒的过程。
当图像形成装置完成对新显影盒的检测过程后,显影盒中旋转件11将处于图7e中的第三位置,图像形成设置开始计算页产量,当打印页数达到预定的页产量时,图像形成装置发出补充显影剂的指令并停止打印工作,但此时,显影盒内的显影剂未被消耗完全,如果直接换新的显影盒会造成显影剂的浪费,并且会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若将第一啮合部7c与第二啮合部5c设置为斜齿配合,当图像形成装置发出补充显影剂的指令并停止打印工作时,只需要将使用中的显影盒取出,将被测部11c从图7e中的第三位置按照逆时针的R方向旋转至图7a中的第一位置即可恢复被检测单元14的作用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完成一次的新的检测动作并继续打印消耗完显影盒的残余显影剂。被测部11c从第三位置旋转回到至第一位置时,由于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二传递构件5通过斜齿连接且可相对移动,被测部11c带动第二传递构件5一起沿逆时针旋转,第二传递构件5在旋转过程中会脱离第一传递构件7,由此,实现被测部11c的复位动作不仅不需要拆卸显影盒且复位动作也变得非常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若将第一传递单元15与第二传递单元设置为通过球状体18与凹进部17配合,当图像形成装置发出补充显影剂的指令并停止打印工作时,则不论沿逆时针R方向,或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被测部11c,只要施加的旋转力足够大,使得凹进部17施加给伸缩件18的力F1大于弹簧20的力,就可以实现被测部11c的复位。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构件6抵接在检测齿轮9上只是一个优选方案,也可以直接在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二传递构件5上之间增设弹簧,或者可以直接将第二弹性构件6穿过检测齿轮与旋转件11抵接,都可以实现本实施中的技术效果。第一传递构件7和第二传递构件5的伸缩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控制,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弹性件利用弹性钢片等,甚至可以直接将上述第一传递构件7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也可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弹簧换成拉簧,例如将第一传递构件7与第二传递构件5通过拉簧与壳体1的侧壁连接,也可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由于终止面10e比起始面10a设置在护盖10的更深处,当终端用户需要复位被测部11c时,需要抬起11c然后转动旋转件11方可实现复位动作。为了使得被测部11c的复位变得更加简单,可以在护盖10上增设一过渡面,上述过渡面连接终止面10e和起始面10a,过渡面壳设置为一平滑的曲面,当复位被测部11c时,被终止面10e支撑的旋转件11可沿过渡面旋转滑动至起始面10a上,如此,终端用户只需要拨动被测部11c,旋转件11即可沿过渡面从被终止面10e支撑的第三位置回到被起始面10a支撑的第一位置完成复位。
与现有显影盒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影盒,提供了一种新的被检测单元结构。一方面,使得被检测单元中被测部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不会被终端客户在操作显影盒时误碰到被测部。另一方面,使得显影盒的被检测单元可以非常简单的复位,实现显影盒的二次打印,提高了显影剂的使用率,使得显影盒中残余显影剂能完全被消耗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可拆卸安装至具有检测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盒,
所述显影盒包括:
壳体(1),其内可填充有显影剂;
输入齿轮(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端用于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
传动齿轮(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输入齿轮(3)的同一侧端,其可接收所述输入齿轮(2)的驱动力;
被检测单元(1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与所述输入齿轮(3)的同一侧端,其可接收来自传动齿轮(3)的驱动力,并能被所述检测单元检测;
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单元(14)包括,与所述传动齿轮(3)配合并接收其驱动力沿其自身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检测齿轮(9),与所述检测齿轮(9)配合并接收其驱动力的第一传递构件(7),可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啮合以接收其驱动力的第二传递构件(5);
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具有第一啮合部(7c),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具有第二啮合部(5c),当所述第一啮合部(7c)与所述第二啮合部(5c)啮合时,所述第一啮合部(7c)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可带动所述第二啮合部(5c)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啮合部(7c)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可与所述第二啮合部(5c)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分力,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部(7c)与所述第二啮合部(5c)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形成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7c)和所述第二啮合部(5c)中一个具有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内凹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内凹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可导向所述凸起部从所述内凹部中滑出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倾斜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与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都可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单元(14)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伸缩的第一弹性构件(8)和控制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伸缩的第二弹性构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齿轮(9)和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其中一个设置有插入部,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插入部配合的插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8)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6)构造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构件(8)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6)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单元(14)还包括旋转件(11),所述旋转件(11)上形成有可被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被测部(11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控制所述旋转件(11)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伸缩的护盖(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10)上形成有使所述旋转件(11)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沿所述壳体(1)侧面朝外抬升h1距离的抬升面(10b),使所述旋转件(11)沿其自身旋转轴线方向沿所述壳体(1)侧面朝内下滑h2距离的下滑面(10d),其中,h1﹤h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10)上还形成有支撑所述旋转件(11)位于第一位置的起始面(10a),支撑所述旋转件(11)位于第三位置的终止面(10e)和连接所述起始面(10a)和所述终止面(10e)的过渡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具有第二避空孔(7a),所述检测齿轮(9)具有第一避空孔(9a),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一避空孔(9a)和所述第二避空孔(7a)的柱形部(5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空孔(9a)和所述第二避空孔(7a)构造为圆孔,所述第一避空孔(9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避空孔(7a)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8)一端抵接所述检测齿轮(9),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传递构件(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6)一端抵接所述检测齿轮(9),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构件(5)和所述旋转件(11)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爪部,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爪部配合的安装凹口。
CN201510469822.9A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显影盒 Active CN106383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9822.9A CN106383432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显影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9822.9A CN106383432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显影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3432A true CN106383432A (zh) 2017-02-08
CN106383432B CN106383432B (zh) 2023-10-24

Family

ID=5791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9822.9A Active CN106383432B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34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7174A (zh) * 2020-08-13 2022-02-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8626A (ja) * 2007-08-30 2009-03-19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収容体
JP2009244644A (ja) * 2008-03-31 2009-10-2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167010U (ja) * 2011-01-20 2011-03-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86209A (ja) * 2010-03-09 2011-09-2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36066A1 (en) * 2010-03-24 2011-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2540802A (zh) * 2011-07-13 2012-07-04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3365193A (zh) * 2010-03-31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JP2013246297A (ja) * 2012-05-25 2013-12-0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2993A (ja) * 2012-09-20 2014-04-10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161A (ja) * 2013-03-27 2014-10-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204101895U (zh) * 2014-09-02 2015-01-14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4989759U (zh) * 2015-08-04 2016-01-2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8626A (ja) * 2007-08-30 2009-03-19 Brother Ind Ltd 現像剤収容体
JP2009244644A (ja) * 2008-03-31 2009-10-2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86209A (ja) * 2010-03-09 2011-09-2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36066A1 (en) * 2010-03-24 2011-09-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3365193A (zh) * 2010-03-31 2013-10-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JP3167010U (ja) * 2011-01-20 2011-03-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540802A (zh) * 2011-07-13 2012-07-04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感光鼓及处理盒
JP2013246297A (ja) * 2012-05-25 2013-12-0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2993A (ja) * 2012-09-20 2014-04-10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161A (ja) * 2013-03-27 2014-10-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204101895U (zh) * 2014-09-02 2015-01-14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4989759U (zh) * 2015-08-04 2016-01-20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7174A (zh) * 2020-08-13 2022-02-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CN114077174B (zh) * 2020-08-13 2024-03-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3432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9759U (zh) 一种显影盒
EP3444681B1 (en) Process cartridge
EP2765459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1147102B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63723A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with counting mechanism
JP4841422B2 (ja) 給紙カ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3367179B1 (en) Driving assembly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EP3467593B1 (en) Driving force recepti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box using assembly
CN109459922B (zh) 自动复位的显影盒以及处理盒
CN106383432A (zh) 一种显影盒
CN10721973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04035302B (zh) 一种显影盒
CN207096690U (zh) 可复位的显影盒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6383433B (zh) 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显影盒
EP3835876A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203811990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6930899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EP3211481B1 (en) Process cartridge
CN205507365U (zh) 显影盒
CN210038440U (zh) 显影盒
CN107831645B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构件、驱动组件及盒
CN107991853B (zh) 旋转驱动力接收头、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06325023A (zh) 一种显影盒
CN216248773U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