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1245B -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1245B
CN106371245B CN201511036144.3A CN201511036144A CN106371245B CN 106371245 B CN106371245 B CN 106371245B CN 201511036144 A CN201511036144 A CN 201511036144A CN 106371245 B CN106371245 B CN 106371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cover
surface member
liquid crystal
support surface
suppor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61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1245A (zh
Inventor
李仁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371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1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1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1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单元包括:多个点光源,其面向液晶面板的后表面;底盖,其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支撑面,其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Description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直下型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直下型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移动终端和笔记本计算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包括平板显示装置。
示例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在这些平板显示装置当中,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诸如批量生产技术高度发达、驱动手段容易、功耗低、清晰度分辨率高和屏幕尺寸大的优点。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所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单独的光源(例如,在后表面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以朝着液晶面板的表面照射光以便显示可识别的图像。
背光单元可被分成直下型背光单元和边光型背光单元。在直下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被布置在液晶面板下面。在边光型背光单元中,光源被布置为面向导光板的侧面,并且多个光学片被布置在液晶面板与导光板之间。
图1是示出包括直下型背光单元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该直下型背光单元具有多个光学片5和漫射器板4设置在液晶面板6下面,多个光源1布置在漫射器板4下面的结构。从光源1生成的光通过漫射器板4和光学片5被散射和折射,然后朝着液晶面板6的整个表面散布。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底盖7、引导面板8和上壳9以保护光源1、漫射器板4、光学片5和液晶面板6。
如果如图1所示光源1布置在漫射器板4下面,则产生供应给液晶面板6的边缘区域和其它区域的光的偏差,这导致液晶面板6的整个表面上的显示颜色不均匀。
图2是示出包括具有支撑面(support side)3的直下型背光单元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具有相对于底盖7倾斜的形状的支撑面3布置在光源1的两侧。通过支撑面3改变从光源1生成的光的路径以便增加供应给液晶面板6的边缘区域的光。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引导面板8和上壳9以保护漫射器板4、光学片5和液晶面板6。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变窄,如图2所示,支撑面3被布置在液晶面板6上显示图像的活动区域的后表面上。这导致光源1与支撑面3之间的区域S中的光不均匀,从而导致用户感觉区域S中相对暗。
图3示出提供给图2的直下型背光单元的“A-A”下面的区域的前表面的光的图像。在图3中,暗红色指示由于提供相对更多的光,所以亮度高,浅红色指示由于提供相对更少的光,所以亮度低。到达图2和图3的区域S的光的量少于到达其它区域的光。当通过液晶面板显示图像时,与形成在其它区域中的图像相比,形成在区域S中的图像相对较暗。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直下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由于不均匀的光供应,在液晶面板的边缘区域中生成暗区域的问题。
难以作为单个显示装置提供100英寸或更大的大尺寸屏幕。已开发出称为VideoWall、MultiVision或多单元显示装置的技术。
MultiVision显示装置是通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连续地布置多个单元显示装置来提供大尺寸屏幕的显示装置。MultiVision显示装置在各个单元显示装置上显示不同的图像,或者在各个单元显示装置上显示分割的一个图像。
具体地讲,当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多个图像时,较重要的图像通常显示在显示装置的中心区域中,较不重要的图像朝着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显示。
因此,如果在MultiVision显示装置中为了在单元显示装置上显示而分割一个图像,则较重要的图像通过布置在整个显示装置的中心处的单元显示装置来显示。结果,在布置在中心处的单元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中生成暗区域。
这样,如果为了通过MultiVision显示装置的单元显示装置显示而分割一个图像,则发生这样的问题:在重要的图像中可能出现暗区域,并且与单元显示装置各自显示不同的图像时相比,用户可能感觉到更严重的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示例优点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减少在液晶面板的边缘区域中生成的光的不均匀性来改进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上的亮度均匀性。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示例优点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通过减少在构成多单元显示装置的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的边缘区域中生成的光的不均匀性来改进多单元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上的亮度均匀性。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和特征将部分地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对于研究了以下内容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学习。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包括:多个点光源,其面向液晶面板的后表面;底盖,其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支撑面,其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第一支撑面构件,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支撑面构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光源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与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上的下照明高度之差b大于或等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3mm,所述下照明高度等于X*tanβ,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并且其中X表示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光源的中心测量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小于90°并且大于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0mm<a<10mm)、Y=X*tanβ+b(0mm<b<3mm)以及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光取向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二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使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接触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上部下面的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底盖的第一侧表面的上部。
在另一方面中,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单元以及利用从所述背光单元辐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多个点光源,其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底盖,其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支撑面,其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第一支撑面构件,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支撑面构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0mm<a<10mm)、Y=X*tanβ+b(0mm<b<3mm)以及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光取向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使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在另一方面中,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单元显示装置包括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液晶显示装置,各个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多个点光源、底盖和支撑面,该支撑面包括多个支撑面构件,所述多个支撑面构件相对于底盖的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以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来自多个光源的光的路径。
将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二者提供旨在进一步说明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示例。
附记1.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
多个点光源,所述多个点光源面向液晶面板的后表面;
底盖,该底盖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
支撑面,该支撑面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
第一支撑面构件,该第一支撑面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支撑面构件,该第二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附记3.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附记4.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a大于或等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10mm。
附记5.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与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上的下照明高度之差b大于或等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3mm,所述下照明高度等于X*tanβ,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并且其中X表示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测量的距离。
附记6.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小于90°并且大于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β。
附记7.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其中,0mm<a<10mm,Y=X*tanβ+b,其中,0mm<b<3mm,以及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光取向角。
附记8.根据附记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
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附记9.根据附记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二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端部。
附记10.根据附记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附记11.根据附记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附记12.根据附记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在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上部下方的第一侧表面接触。
附记13.根据附记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上部。
附记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单元;以及
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利用从所述背光单元辐射的光来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多个点光源,所述多个点光源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
底盖,该底盖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
支撑面,该支撑面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附记15.根据附记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
第一支撑面构件,该第一支撑面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支撑面构件,该第二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附记16.根据附记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附记17.根据附记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边缘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其中0mm<a<10mm,Y=X*tanβ+b,其中0mm<b<3mm以及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一个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光取向角。
附记18.根据附记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
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附记19.根据附记1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附记20.根据附记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附图说明
本专利文件或申请包含至少一张彩色图。带有彩色图的本专利或专利申请公布的副本将由专利局应请求并且支付必要的费用来提供。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示出包括直下型背光单元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包括具有支撑面的直下型背光单元的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提供给图2的直下型背光单元的“A-A”下面的区域的前表面的光的图像;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背光单元的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A、图7B和图7C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在第一支撑面构件与光源之间的间隔距离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给液晶面板的光的比较图像;
图8A、图8B和图8C示出在第一支撑面构件的高度满足条件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给液晶面板的光的比较图像;
图9是根据背光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背光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在支撑面中包括散射图案的背光单元的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实施方式而清楚。然而,本发明可按照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彻底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
附图中为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公开的任何形状、尺寸、比例、角度或数量仅是示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细节。相似的标号始终指代相似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元件、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不必要地使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模糊时,该项的详细描述可被省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附加部件。在没有相反指示的情况下,以单数形式描述的术语也表示该术语的复数形式。
元件应该被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或者公差,即使没有明确提及这种误差范围或者公差。
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结构(例如,电极、线、丝、层、触点)被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部或下部、另一结构上或者另一结构下面时,该描述应该被解释为描述结构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设置有第三结构的情况二者。
在利用诸如“在…之后”、“继…之后”、“接下来”或者“在…之前”的时间描述语描述时间关系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否则该描述表示相邻时间顺序或者非相邻时间顺序的情况。
将理解,尽管本文中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命名为第一元件。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联接或组合,并且可不同地彼此协作并在技术上驱动。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可彼此独立地实现,或者可按照相互依赖关系一起实现。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如图4所示,背光单元包括设置在液晶面板60的后表面上的多个光学片50和漫射器板40以及布置在漫射器板40下面的多个光源10。背光单元包括在光源10的后表面上的反射单元20。反射单元20将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反射单元20与光源10一起设置在底盖70中。底盖70包括下表面以及设置在下表面与液晶面板60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
光学片50和漫射器板40由底盖70和支撑面30支撑。支撑面30接触底盖70的侧表面和底盖70的下表面(经由反射单元20,如果存在的话)。引导面板80支撑液晶面板60,该液晶面板60包括上基板60a和下基板60b。支撑面30是反射和漫射光以改进反射光的均匀性的材料。例如,支撑面30由诸如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塑料聚合物材料制成。支撑面30可成形为片材或构件。
尽管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和引导面板80按照单一体提供,其它实施方式可不同于图4的示例。因此,支撑面30和引导面板80可分开提供。另外,支撑面30还可包括设置在底盖70的侧面以便将支撑面30固定到底盖70上的支撑面构件35。然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不包括支撑面构件3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和引导面板80被分开示出,支撑面构件35被省略。
印刷电路板65通过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或者载带封装(TCP)的连接构件66沿着液晶面板60的至少一个边缘连接。
另外,上壳90可按照矩形框架的形状设置,以覆盖液晶面板60的上表面和侧面。图像可通过上壳90中的开放区域显示在液晶面板60上。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支撑面30将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朝着光源10的两端的液晶面板60改变。支撑面30可包括多个支撑面构件,所述多个支撑面构件分别相对于底盖70按照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取向以便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光的路径,以向液晶面板60的表面均匀地提供光。
详细地讲,支撑面30包括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以及设置在底盖70的侧面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支撑面30改变光源10所提供的光的路径。
更详细地讲,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一端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向底盖70的侧面倾斜。
由于支撑面30改变光的路径以便向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提供光,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按照从底盖70的侧面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的倾斜角度设置,以便将光源10的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
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基于预定条件定位,以便向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例如,图3的区域S)提供光。
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将基于简化的图来描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在不脱离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可对元件进行各种修改。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背光单元的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包括面向液晶面板60的后表面的多个光源10、用于存放多个光源10的底盖70以及将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朝着多个光源10的两端的液晶面板60改变的支撑面3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多个光源10可以是点光源,例如具有半球形状的LED。
具体地讲,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被设置在底盖70的各个不同位置处,使得光的路径被改变为不同方向,以便更均匀地向液晶面板60的表面提供光。
详细地讲,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包括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以及设置在底盖70的侧面上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支撑面30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
更详细地讲,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一端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向底盖70的侧面倾斜。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延伸以覆盖支撑漫射器板40的底盖70的侧面的上部。然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抵靠底盖70的侧面定位。
由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将光的路径朝着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改变,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按照从底盖70的侧面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的倾斜角度定位,以便将来自光源10的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
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基于预定条件来定位,以便向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例如,图3的区域S)提供光。
以下,将描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布置的详细条件。
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如上所述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然后被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详细地讲,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中心的距离X由下式1来提供。
[式1]
X=r+a(0mm<a<10mm)
r表示光源10的半径,a表示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当光源10具有半球形状时,r表示光源10的半径,但是如果光源10不具有半球形状,则r可表示从光源10的中心到光源10与底盖70或反射单元20接触的最外边缘的距离。换言之,如果由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不包括反射单元20,光源10被直接定位在底盖70上,则r表示从光源10的中心到光源10与底盖70接触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如果光源10被设置在包括在背光单元中的反射单元20上,则r指示从光源10的中心到光源10与反射单元20接触的最外边缘的距离。
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与光源10的中心间隔开X(如式1中所示),或者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通过相对于光源10的最外边缘按照a定位来被定位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
由于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难以提供光,所以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被定位在距光源10的中心X内的距离处。
图7A至图7C示出指示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光的图像。图像说明了(a)将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定位在距光源10的中心X内的距离处与(b)将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定位在距光源10的中心超过X的距离处之间的差异。图像的暗红色指示相对多的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图像的浅红色指示相对少的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
图7A、图7B和图7C示出在维持支撑面30的布置的其它条件的同时通过改变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最外边缘的距离a而获得的比较图像。
图7A示出当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最外边缘的距离为8mm时的实验图像,图7B示出当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最外边缘的距离为10mm时的实验图像,图7C示出当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最外边缘的距离为12mm时的实验图像。
由于在图7A和图7B中光被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60,所以支撑面30的定位防止了妨碍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见性的暗区域。然而,如果如图7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的中心间隔开至少X的预定距离,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S。如果通过这种配置的液晶面板60显示图像,则区域S被形成为比其它区域相对更暗。
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高度Y由下式2提供。
[式2]
Y=X*tanβ+b(0mm<b<3mm)
β表示光源10相对于底盖70的光取向角。具体地讲,光源10对与光源10的中心的角度大于或等于光取向角β的点进行照明。与光源10的中心的角度小于光取向角β的点基本上未被光源10照明。
X*tanβ对应于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间隔开的距离X处光所穿过的底盖70的下照明高度。换言之,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在下照明高度及以上的部分被光源10照明,而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在下照明高度以下的部分基本上未被光源10照明。
因此,如式2所表示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比在距光源10的距离X处光所穿过的底盖70的上高度长了预定长度b。
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满足根据式2的条件的情况下显示在液晶面板60上的图像与指示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不满足根据式2的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光的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示出于图8A至图8C中。
图8A、图8B和图8C示出通过在维持除了距离条件以外支撑面30的布置的其它条件的同时仅改变长度b而获得的比较图像。
图8A示出当预定长度b为2mm时的实验图像,图8B示出当预定长度b为3mm时的实验图像,图8C示出当预定长度b为4mm时的实验图像。
由于在图8A和图8B中光被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60,所以所显示的图像不包括妨碍可见性的暗区域。然而,如果如图8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不满足式2的条件,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S。如果通过这种配置的液晶面板60显示图像,则区域S比其它区域相对更暗。
如果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被垂直地定位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长度等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高度。
然而,如果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按照倾斜角度定位,则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长度不同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联接的位置满足式1和式2就足够了,所以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按照倾斜角度被定位于底盖70的下表面上。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被定位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与底盖70的侧面二者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垂直地或者按照倾斜角度被定位于底盖70的下表面上。
角度α表示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并且由下式3提供。
[式3]
β<α≤90°
如式3中所表示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大于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的光取向角β。
由于只有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光取向角,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才可改变光源10所提供的光的路径,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相对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按照满足式3的条件的倾斜角度来定位。
然而,如果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超过90°,则光源10的光可朝着底盖70而非液晶面板10反射。因此,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存在上限值。
如上所述,满足式1至式3的条件的支撑面30可提供均匀的光以防止在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包括用于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该散射图案可包括凸图案、凹图案或这二者。
另外,在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上部可包括单独的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即,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包括散射图案以及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以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并且扩展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的光的路径。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除了支撑面30包括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以外,图9中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图6中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因此,将与图6相同的标号给予与图6的元件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9,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包括面向液晶面板60的后表面的多个光源10、用于存放所述多个光源10的底盖70以及用于将从所述多个光源提供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多个光源10的两端的液晶面板60改变的支撑面3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光源10可以是具有半球形状的LED或者其它点光源。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相对于底盖70定位以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光的路径,以便将光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整个表面。
详细地讲,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包括: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其一端被定位于底盖70的下表面上;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其相对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按照倾斜角度定位;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其将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侧面连接。支撑面30将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改变至不同的方向。
由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改变光的路径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将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面构件30c连接以将光源10的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定位。
如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基于预定条件来设置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例如,图3的区域S)。
如果具有条形形状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依据式1和式2按照根据式3的预定角度α形成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上,则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端部可不抵靠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定位。
即,如果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形成为条形形状,则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抵靠比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低的底盖70的侧面的部分来定位。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还包括抵靠底盖70的侧面定位的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第三支撑面构件抵靠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定位。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联接到未面向底盖70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
由于第三支撑面构件30c抵靠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定位,所以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与底盖70一起更稳定地支撑漫射器板40和光学片50。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被定位成覆盖支撑漫射器板40的底盖70的侧面的上部,以便支撑漫射器板40。然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也可被定位在底盖70的侧面处,而不限于图9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将光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60,并且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被定位于底盖70的侧面的上部以稳定地支撑漫射器板40和光学片50。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布置的详细条件。
首先,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然后被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详细地讲,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中心的距离X由式1提供。
详细地讲,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与光源10的中心间隔开式1所给出的X,或者按照与光源10的最外边缘间隔开a的方式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
即,由于难以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提供光,所以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被定位于距光源10的中心X内的距离处。
如果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相对于光源10的中心按照预定距离X或以上定位,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这导致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高度Y满足式2的条件。
如式2所表示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比在与光源10间隔开距离X处光所穿过的底盖70的上高度长了预定长度b。
如果如图8A至图8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不满足式2的条件,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这导致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暗区域。
如果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被垂直地定位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从底盖70的下表面延伸的长度等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高度。
然而,如果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按照倾斜角度定位于底盖70的下表面上,则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长度不同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
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彼此联接的位置满足式1和式2就足够了,所以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按照倾斜角度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被定位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与底盖70的侧面二者处,并且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垂直地或者按照倾斜角度被定位于底盖70的下表面上。
另外,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式3。
如式3所表示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大于光源10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的光取向角β。
即,由于只有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光源10的光取向角,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才可改变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相对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按照倾斜角度定位,其中所述角度满足式3的条件。
第三支撑面构件30c根据式3的条件联接至定位于底盖70的侧面处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一端,并且被定位成使得其一个表面面向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
然而,如果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超过90°,则光源10的光可被朝着底盖70而非液晶面板10反射。因此,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存在上限。
如上所述,满足上式1至式3的条件的支撑面30可提供均匀的光以防止在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包括用于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该散射图案可包括凸图案、凹图案或这二者。
另外,在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的上部可包括单独的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即,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包括散射图案以及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以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并且扩展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的光的路径。
图10是根据背光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除了支撑面30包括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并且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定位以外,图10中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与图9中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因此,将与图9相同的标号给予与图9的元件相同的元件。
参照图10,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包括面向液晶面板60的后表面的多个光源10、用于存放所述多个光源10的底盖70以及用于将从所述多个光源提供的光的路径朝着所述多个光源10的两端的液晶面板60改变的支撑面30。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光源10可以是具有半球形状的LED。
具体地讲,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包括多个支撑面构件,所述多个支撑面构件相对于底盖7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使得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光的路径以便将光更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整个表面。
详细地讲,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包括: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其一端被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其按照倾斜角度联接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其一端按照倾斜角度联接到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另一端相对于底盖70的侧面按照倾斜角度定位。支撑面30将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改变至不同的方向。
由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改变光的路径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相对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定位以将光源10的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支撑面构件30c被定位成将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连接,以将光源10的光朝着液晶面板60反射。具体地讲,如图10所示,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被定位成覆盖支撑漫射器板40的底盖70的上部,以支撑漫射器板40。然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抵靠底盖70的侧面定位,而不限于图9的示例。
如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和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基于预定条件来定位以使得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例如,图3的区域S)。
如果具有条形形状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依据式1和式2按照根据式3的预定角度α形成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上,则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端部可不被定位在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
这样,如果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形成为条形形状,则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可抵靠比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低的底盖70的侧面的部分来定位。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还包括被定位于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的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并且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按照倾斜角度联接到未面向底盖70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另一端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
由于第三支撑面构件30c被定位于底盖70的侧面的最上部,所以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与底盖70一起更稳定地支撑漫射器板40和光学片50。
以下,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和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的布置的详细条件。
首先,如上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间隔开预定距离,然后被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详细地讲,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到光源10的中心的距离X满足式1。
详细地讲,第一支撑面构件30a可与光源10的中心间隔开如式1中所表示的X,或者按照与光源10的最外边缘间隔开a的方式设置在底盖70的下表面上。
即,由于难以在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提供光,所以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被定位于距光源10的中心X内的距离处。
如果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的中心间隔开预定距离X或以上,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这导致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第一支撑面构件30a距底盖70的下表面的高度Y满足式2的条件。
如式2所表示的,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比在与光源10间隔开距离X处光所穿过的底盖70的上高度长了预定长度b。
如果如图8A至图8C所示,第一支撑面构件30a的高度不满足式2的条件,则较少的光被提供给第一支撑面构件30a与光源10之间的区域,这导致在所显示的图像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以及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满足下式4。
[式4]
β<α1<90°
α12≤90°
如式4所表示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大于光源10相对于底盖70的下表面的光取向角β。
即,由于只有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光源10的光取向角,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才可改变从光源10提供的光的路径,所以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相对于第一支撑面构件30a按照满足式4的条件的倾斜角度设置。
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大于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即,只有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支撑面构件30b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通过将在第二支撑面构件30b的外部被导向的光或者路径通过第二支撑面构件30b被改变的光朝着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反射来将光朝着液晶面板60重新导向。因此,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相对于第二支撑面构件30b和底盖70的侧面按照满足式4的条件的倾斜角度设置。
然而,如果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或α2超过90°,则光源10的光可被朝着底盖70而非朝着液晶面板10反射。因此,如式4所表示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与底盖70的下表面之间的角度存在上限值。
满足上式1至式4的条件的支撑面30可提供均匀的光以防止在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中形成暗区域。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包括用于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该散射图案可包括凸图案、凹图案或这二者。
另外,在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的上部可另外包括单独的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即,第二支撑面构件30b或第三支撑面构件30c可包括散射图案以及反射单元或者穿孔的反射单元,以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以便扩展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的光的路径。
图11是根据在支撑面中包括散射图案的背光单元的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横截面图。
如图11所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可包括散射图案32以使从光源10提供的光散射,以便扩展提供给液晶面板60的光的路径。
尽管图1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被修改为包括具有凸形的散射图案32,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图11的示例。根据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或者其它实施方式的支撑面30可包括散射图案32,并且散射图案32可具有凹形。
图1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60、背光单元100、引导面板80、底盖70和上壳90。
液晶面板60显示图像,并且包括彼此结合的上基板60a和下基板60b,液晶层夹在这二者之间。
尽管图12中未示出,多条选通线与多条数据线交叉以在下基板60b中限定像素,薄膜晶体管(TFT)设置在与形成在各个像素中的透明像素电极对应的选通线和数据线的各个交叉点处。
与各个像素对应的具有诸如红色(R)、绿色(G)或蓝色(B)的颜色的滤色器设置在上基板60a中。另外,在上基板60a上设置有黑底,该黑底通过环绕各个滤色器来覆盖诸如选通线和数据线以及薄膜晶体管的非显示元件。另外,上基板60a包括覆盖滤色器和黑底的透明公共电极。
然而,由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结构,所以上述滤色器可被设置在下基板60b的TFT上,例如形成在COT型(TFT上滤色器)液晶面板60中,而没有形成在上基板60a中。
印刷电路板65通过诸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或载带封装(TCP)的连接构件66沿着液晶面板60的至少一个边缘连接。
印刷电路板65可包括:选通驱动电路,用于将薄膜晶体管的开/关信号以扫描方式传送给各条选通线;以及数据驱动电路,用于将每帧的图像信号传送给数据线。选通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可被布置在液晶面板60的两个邻近边缘处。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面板60中,如果按照选通线选择的薄膜晶体管通过以扫描方式传送的选通驱动电路的开/关信号而导通,则数据驱动电路的信号电压通过数据线被传送给对应的像素电极。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所生成的电场而变化,从而导致透射率差异。
另外,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液晶面板60的后表面上提供光以外部地显示该透射率差异的背光单元100。
背光单元100包括光源封装110、设置在光源封装110上面的漫射器板40以及多个光学片50。
光源封装110包括PCB(未示出),其被布置为沿着底盖70、反射单元20和多个光源10的长度方向具有特定间隔。反射单元20和多个光源10被封装在各个PCB中。
具有辐射功能的金属芯PCB可用作PCB,散热器可被设置在金属芯PCB的后表面上以将从各个光源10传递来的热发射到外部。
所述多个光学片50可包括诸如称为双倍增亮膜(DBEF)的反射偏振膜或者棱镜片的各种功能片。
因此,从多个光源10提供的光在穿过漫射片40和光学片50之后进入液晶面板60,其增加了液晶面板60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
液晶面板60和背光单元100被容纳于上壳90、引导面板80和底盖70内。上壳90具有按照直角弯曲的矩形框架的截面,以覆盖液晶面板60的上表面和侧边缘,其表面具有开放区域以在液晶面板60上显示图像。
另外,底盖70用作存放背光单元100的底壳。为此,底盖70的各个边缘被升高倾斜角度,支撑面30被设置在底盖70上以在其中形成预定空间。
具体地讲,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面30可包括多个支撑面构件,其分别联接到底盖70的不同位置以在不同的方向上改变光的路径,以便向液晶面板60提供均匀的光并且防止液晶面板60的边缘区域中变暗。
另外,布置在底盖70上并且环绕液晶面板60和背光单元100的拐角的矩形形状的引导面板80联接到上壳90和底盖70。
此外,尽管未示出,可通过布置多个液晶显示装置来形成多单元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个支撑面构件的背光单元,所述多个支撑面构件分别设置在底盖70的不同位置中以在不同方向(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改变光的路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获得以下示例优点。
可通过降低液晶面板的边缘区域中的暗度来提供具有均匀亮度的图像。
另外,如果各自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背光单元的多个液晶显示装置被组合成多单元显示装置,则可通过所有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具有改进的亮度均匀性的图像,其中背光单元降低了中心图像的边缘周围的暗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包括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这些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7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5-0103307的权益,其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阐述一样。

Claims (13)

1.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
多个点光源,所述多个点光源面向液晶面板的后表面;
底盖,该底盖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
支撑面,该支撑面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通过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反射来将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
第一支撑面构件,该第一支撑面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支撑面构件,该第二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与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上的下照明高度之差b大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3mm,所述下照明高度等于X*tanβ,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并且其中X表示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测量的距离,
其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其中,0mm<a<10mm,Y=X*tanβ+b,其中,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a表示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
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二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二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底盖的在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上部下方的第一侧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面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的上部。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单元;以及
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利用从所述背光单元辐射的光来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多个点光源,所述多个点光源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
底盖,该底盖包括支撑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下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两个或更多个侧表面;以及
支撑面,该支撑面与所述底盖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表面接触并且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接触以便通过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反射来将光的路径朝着所述液晶面板改变,所述支撑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不同的角度取向的多个支撑面构件,
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
第一支撑面构件,该第一支撑面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上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二支撑面构件,该第二支撑面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按照第一倾斜角度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与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光在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上的下照明高度之差b大于0mm并且小于或等于3mm,所述下照明高度等于X*tanβ,其中β表示所述多个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底盖的光取向角,并且其中X表示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测量的距离,
其中,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一个点光源的中心的距离X、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距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的高度Y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满足:X=r+a,其中,0mm<a<10mm,Y=X*tanβ+b,其中,β<α<90°,其中r表示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中心到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a表示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多个点光源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面构件最靠近的所述一个点光源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
第三支撑面构件,该第三支撑面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2小于或等于90°并且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构件与所述底盖的所述下表面之间的角度α1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面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散射的散射图案。
CN201511036144.3A 2015-07-21 2015-12-29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371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03307A KR102334862B1 (ko) 2015-07-21 2015-07-21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15-0103307 2015-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1245A CN106371245A (zh) 2017-02-01
CN106371245B true CN106371245B (zh) 2021-05-18

Family

ID=5502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6144.3A Active CN106371245B (zh) 2015-07-21 2015-12-29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6087B2 (zh)
EP (1) EP3121645B1 (zh)
KR (1) KR102334862B1 (zh)
CN (1) CN1063712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7277B2 (en) 2016-10-04 2020-07-07 Vuereal Inc. Method of integrating functional tuning materials with micro devices and structures thereof
WO2018065901A1 (en) * 2016-10-04 2018-04-12 Vuereal Inc. Color conversion layer integration into display substrate with high intensity light sources
CN110114713A (zh) * 2016-11-14 2019-08-09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单元
EP3529662A1 (en) 2017-05-03 2019-08-28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backlight units with support posts and cavity height monitoring
US10739638B2 (en) 2017-05-03 2020-08-11 Apple Inc. Backlight units with support posts and cavity height monitoring
US10969628B1 (en) 2017-09-28 2021-04-06 Apple Inc. Backlight units with support posts and cavity height monitoring
KR102461530B1 (ko) * 2017-11-13 2022-10-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이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63819B1 (ko) * 2017-11-30 2022-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407396A (zh) * 2018-10-23 2019-03-0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45185B (zh) * 2018-12-21 2021-08-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730278B (zh) * 2018-12-21 2021-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703386B (zh) * 2019-07-31 2020-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CN113287060A (zh) * 2019-12-20 2021-08-20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15390316A (zh) * 2022-09-28 2022-11-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826296A (zh) * 2022-12-20 2023-03-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758A (zh) * 2005-08-04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1109870A (zh) * 2006-07-19 2008-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201063086Y (zh) * 2007-01-30 2008-05-21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结构
US8085362B2 (en) * 2008-12-24 2011-12-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2667310A (zh) * 2009-12-18 2012-09-12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728774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Mura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2624A (ja) * 2000-09-08 2002-03-22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状表示装置
KR100873085B1 (ko) 2002-06-22 2008-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직하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70023844A (ko) * 2005-08-25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몰드 프레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JP4530082B2 (ja) 2008-07-31 2010-08-25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109647B2 (en) * 2009-07-28 2012-02-07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device
KR101282029B1 (ko) * 2013-01-31 2013-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갖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8758A (zh) * 2005-08-04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1109870A (zh) * 2006-07-19 2008-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201063086Y (zh) * 2007-01-30 2008-05-21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结构
US8085362B2 (en) * 2008-12-24 2011-12-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2667310A (zh) * 2009-12-18 2012-09-12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728774A (zh) * 2013-12-31 2014-04-1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源的Mura消除方法及液晶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12659A (ko) 2017-02-03
US20170023828A1 (en) 2017-01-26
US10146087B2 (en) 2018-12-04
EP3121645B1 (en) 2018-08-22
KR102334862B1 (ko) 2021-12-03
EP3121645A1 (en) 2017-01-25
CN106371245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1245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3382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22858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97387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light-blocking tape
US843695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good heat radiating function
EP271320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55007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ghting device
US8162499B2 (en) Backlight unit,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86423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3503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97515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US9874676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mobi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GB2544895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2011629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9927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 guide plate with optical patterns to prevent light leakage
US77334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00245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46513A (ko) 광학 시트와 그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4008926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3756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2007006364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179475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80024387A (ko) 발광다이오드 어셈블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