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60812A - 一种唐式女衬衫以及该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唐式女衬衫以及该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60812A
CN106360812A CN201611028300.6A CN201611028300A CN106360812A CN 106360812 A CN106360812 A CN 106360812A CN 201611028300 A CN201611028300 A CN 201611028300A CN 106360812 A CN106360812 A CN 106360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int
clothes
sleeve
c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83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60812B (zh
Inventor
陈敏
蔡晓秋
陈飞荣
郑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aiq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0283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60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60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0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60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60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00Shi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唐式女衬衫,包括前衣身、后衣身、连接在领口上的衣领以及连接在袖窿上的衣袖,左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一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一折缩部,在左袖窿上形成与第一折缩部对应的第一松量部,右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二折线并缝合并形成的第二折缩部,在右袖窿上形成与第二折缩部对应的第二松量部。采用本发明的唐式女衬衫,通过将第一折缩部的折缩量转移成左窟窿的第一松量部,将第二折缩部的折缩量转移成右窟窿的第二松量部,用来为手臂的运动提供活动松量,从而增强袖子的穿着舒适度和运动功能性。本发明还提出了该唐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中,利用原型模板来裁剪前衣身和后衣身,能够提高衣身的制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唐式女衬衫以及该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唐式女衬衫以及该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唐式女衬衫是指2001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穿着的新唐装系列款式之一的短袖女衬衫。保持中国传统基本特征:立领、对襟及手工制作的盘扣。但是,袖子一改中国传统的直袖、连袖,采用装袖造型。是一种具有传统服装基本特征,又借鉴了现代服装款式造型的女衬衫。
传统的唐式衬衫的结构制图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比例制图,如在授权公告号CN2746778。名称为“唐装结构制版”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唐装结构制版,它的前衣片门襟止口劈门量为2.5-3.5CM;前衣片门襟止口下段劈门量为1-1.8CM;前衣片下摆处起翘量为2-7CM;前后衣片摆缝围度为6-8CM;前、后衣片胸围比例分配为1/4加减3.5-4.5CM;横开领数据为0.3-0.8CM;前、后衣片长短尺寸差异数值为2-7CM。比例制图是在人体测量数据的基础上,根据造型需要加放松量后形成成衣规格,再以成衣规格为计算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1/3、1/4、1/5、1/6、1/10)计算出制图所需要的各个控制点的位置及尺寸,最后用不同的线条连接各控制点形成平面制图,但由于制图中所采用的计算公式都近似比值,所以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修正。比例制图中对女性侧胸省的设计,不管不同个体的胸围大小,不论什么年龄、什么体型,采取经验值,在前片腋下设置2.3cm左右,这对不同体型、不同年龄的女性不一定合适,从而造成穿着的不合体。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穿着舒适性的唐式女衬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能够提高唐式女衬衫的舒适性和提高制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唐式女衬衫,包括前衣身、后衣身、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之间的领口、连接在领口上的衣领、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之间的袖窿以及连接在袖窿上的衣袖,袖窿包括左袖窿和右袖窿,前衣身包括呈对襟设置的左前衣身和右前衣身,左前衣身与右前衣身通过盘扣活络连接,所述左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一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一折缩部,在所述左袖窿上形成与第一折缩部对应的第一松量部,第一折线由位于所述左前衣身上的左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与所述左前衣身的连接处,在所述右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二折线并缝合并形成的第二折缩部,在所述右袖窿上形成与第二折缩部对应的第二松量部,第二折线由位于所述右前衣身上的右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与所述右前衣身的连接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左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三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三折缩部,第三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后衣身上对应第三折缩部设有第四折缩部,在所述右前衣身设有通过对折第四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五折缩部,第四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后衣身上对应第五折缩部设有第六折缩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左前衣身的内侧设有第一挂面块,第一挂面块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左前衣身的下端,第一挂面块的右侧与所述左前衣身的右侧缝接在一起,所述右前衣身的内侧设有第二挂面块,第二挂面块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右前衣身的下端,第二挂面块的左侧与所述右前衣身的左侧缝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对应所述后衣身设置的贴边块,贴边块沿所述领口延伸,贴边块的上端缝接在所述领口处,贴边块的左端缝接在所述第一挂面块上,贴边块的右端缝接在所述第二挂面块上。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前衣身、后衣身、衣领以及衣袖,前衣身包括左前衣身和右前衣身,衣袖包括左衣袖和右衣袖;
步骤E、将左前衣身、右前衣身、左衣袖、右衣袖以及衣领缝接在一起并装上盘扣;
其中,步骤A中后衣身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二原型模板制作第二过渡模板,第二原型模板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二颈线201、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二肩线202以及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二腋线203、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二腰节线204、连接第二腰节线204与第二腋线203的第二右垂线205以及连接第二颈线201与第二腰节线204的第二左垂线206围成,在第二肩线202上设有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与第二肩线202分别交于C和C’,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均朝第二腰节线204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二省尖点E,由E点做水平线与第二腋线203相交于D点;
按住E点,将C点转移至C’点,D点随之移动至D’点处,转移量DD’设为“O”;依照第二原型模板画C’点到D’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二过渡模板,参照第二过渡模板裁剪后衣身20;
步骤A中前衣身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一原型模板制作第一过渡模板,第一原型模板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一颈线、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一肩线、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一腋线、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一腰节线、连接第一腰节线与第一腋线的第一左垂线以及连接第一颈线与第一腰节线的第一右垂线围成,在第一腋线上设有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均朝第一右垂线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一省尖点P,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与第一腋线相交于A’’点和A点,在第一左垂线上取一点F,连接P点和F点,在第一腋线上取A’点,使得A点到A’点的量为“O”;
按住P点,将A”点转移至A’,F点相应转移至F’点,依照第一原型模板画A’点到F’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一过渡模板,参照第一过渡模板裁剪前衣身,并将角FPF’的对角线作为第一折线,在第一折线上取一点P’,使得PP’的长度为3~6cm,对折P’F和P’F’并将P’F和PF’缝接在一起形成第一折缩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衣袖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将所述第一过渡模板和所述第二过渡模板置于同一纸板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腋线的下端点和所述第二腋线的下端点重合于B,做经过B点的水平线BL,做经过A”的水平线形成G线,做经过B点且与BL线垂直的直线作为袖山线,设所述第一过渡模板的第一腋线的上端点为H,设所述第二过渡模板的第二腋线的上端点为I,做经过I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交于R点,做经过H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较于S,R点和S点连线的中点设为Q,袖山的高度为BQ长度的5/6,袖山点设为F,在BL线上取一点U,连接F点和U点,使得FU的长度等于BH长度减去0.5cm的值,在BL线取另外一点W,连接F点和W点,使得WF的长度为IB长度减去0.5cm的值,WF和FU位于袖山线的两侧,做经过F点的第一水平线,在B点下方画第二水平线,第一水平线与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等于袖长的长度,经过U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1,经过W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2,从IB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做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2,从BH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作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1,将直线Ba1三等分,将直线Ba2三等分,将IB弧线以B点为起点对应2/3Ba2长度的弧段转移至W点处形成第一弧段,将BH弧线以B为起点对应2/3Ba1长度的弧段转移至U点处形成第二弧段,从F点处在直线FU的1/4长度处垂直于FU向上抬高1.8cm至1.9cm形成第一衔接点,从F点起在FW直线上的1/4直线FU长度处取一点,并将该点垂直于直线FW向上抬高1.9cm至2cm形成第二衔接点,在G线与FU交点向上1cm处取b1点,经F、第一衔接点以及b1点做第一凸弧,经b1点做与第一弧段衔接的第一凹弧,经F、经第二衔接点以及b2作第二凸弧,经b2做与第二弧段衔接的第二凹弧,第一凸弧、第一凹弧、第一弧段、UT1、T1T2、T2W、第二弧段、第二凹弧以及第二凸弧围成所述左衣袖或者所述右衣袖。
采用本发明的唐式女衬衫,通过将第一折缩部的折缩量转移成左窟窿的第一松量部,将第二折缩部的折缩量转移成右窟窿的第二松量部,用来为手臂的运动提供活动松量,从而增强袖子的穿着舒适度和运动功能性。
采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通过肩省、胸省转移到袖窿的量“○”,来增加袖窿的深度,为手臂的运动提供活动松量,从而增强袖子的穿着舒适度和运动功能性,该方法中,利用原型模板来裁剪前衣身和后衣身,原型裁剪法的最大特点是合理地设计胸省的位置,科学地处理胸省间的转移,巧妙地运用胸省的变化方法,解决了女装的结构设计关键。该方法中,通过拷贝袖窿底的曲线到袖底前后,衣身袖窿弧线与袖子袖山弧线贴合,经过缝合穿着后腋下既舒服又美观。袖山弧线尺寸比袖窿尺寸多2.2cm左右,这些为装袖所留的缩缝量满足了人体手臂的形状,使衣袖外形富有立体感。
原型裁剪法没有繁琐的公式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背长,胸围两尺寸,制出原型,只要理解了应用原型设计唐式女衬衫的原理与方法,就能快速为各体型女性设计其所需要的款式。不仅适合单件裁剪,也适合批量生产,能够提高衣身的制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原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过渡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后衣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原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过渡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右前衣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衣袖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衣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衣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女性胸坡角的示意图;
图13为第八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平面图;
图14为第八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立体图;
图中:
11-左前衣身 12-右前衣身
100-第一原型模板 101-第一颈线
102-第一肩线 103-第一腋线
104-第一腰节线 105-第一右垂线
106-第一左垂线 107-第一下胸省线
108-第一上胸省线 20-后衣身
1000-第一过渡模板
200-第二原型模板 2000-第二过渡模板
201-第二颈线 202-第二肩线
203-第二腋线 204-第二腰节线
205-第二右垂线 206-第二左垂线
207-第二左肩省线 208-第二右肩省线
30-衣领 41-左衣袖
42-右衣袖 411-第一衔接点
412-第二衔接点 413-第一凹弧
414-第二凹弧 415-第一弧段
416-第二弧段 50-盘扣
61-第一折缩部 62-第二折缩部
63-第三折缩部 64-第四折缩部
65-第五折缩部 66-第六折缩部
631-第三折线 661-第六折线
71-第一挂面 72-第二挂面
80-贴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14,一种唐式女衬衫,包括前衣身、后衣身20、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20之间的领口、连接在领口上的衣领30、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20之间的袖窿以及连接在袖窿上的衣袖,袖窿包括左袖窿和右袖窿,衣袖包括左衣袖41和右衣袖前42,左衣袖41缝接在左袖窿上,右衣袖42缝接在右袖窿上。衣身包括呈对襟设置的左前衣身11和右前衣身12,左前衣身11与右前衣身12通过盘扣50活络连接,所述左前衣身11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一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一折缩部61,在所述左袖窿上形成与第一折缩部61对应的第一松量部,第一折线由位于所述左前衣身11上的左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20与所述左前衣身11的连接处,在所述右前衣身12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二折线并缝合并形成的第二折缩部62,在所述右袖窿上形成与第二折缩部对应的第二松量部,第二折线由位于所述右前衣身12上的右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20与所述右前衣身12的连接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左前衣身11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三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三折缩部63,第三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后衣身20上对应第三折缩部设有第四折缩部64,在所述右前衣身12设有通过对折第四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五折缩部65,第四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后衣身20上对应第五折缩部65设有第六折缩部66。第三折缩部63、第四折缩部64、第五折缩部65以及第六折缩部66的设置,可以使得本发明的唐氏衬衫更加贴身,提升穿着的舒适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左前衣身11的内侧设有第一挂面块,第一挂面块71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左前衣身11的下端,第一挂面块71的右侧与所述左前衣身11的右侧缝接在一起,所述右前衣身12的内侧设有第二挂面块72,第二挂面块72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右前衣身12的下端,第二挂面块72的左侧与所述右前衣身12的左侧缝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对应所述后衣身20设置的贴边块80,贴边块80沿所述领口延伸,贴边块80的上端缝接在所述领口处,贴边块80的左端缝接在所述第一挂面块71上,贴边块80的右端缝接在所述第二挂面块72上。贴边块8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作为第一挂面块71和第二挂面块72缝接的载体,另一方面,贴边块80可以作为服饰织唛缝接的载体,使得服饰织唛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对皮肤造成干扰,保证了服饰穿着的舒适性。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前衣身、后衣身20、衣领30以及衣袖,前衣身包括左前衣身11和右前衣身12,衣袖包括左衣袖41和右衣袖42;
步骤E、将左前衣身11、右前衣身12、左衣袖41、右衣袖42以及衣领30缝接在一起并装上盘扣50;
其中,步骤A中后衣身20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二原型模板200制作第二过渡模板200,第二原型模板200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二颈线201、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二肩线202以及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二腋线203、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二腰节线204、连接第二腰节线204与第二腋线203的第二右垂线205以及连接第二颈线201与第二腰节线204的第二左垂线206围成,在第二肩线202上设有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与第二肩线202分别交于C和C’,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均朝第二腰节线204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二省尖点E,由E点做水平线与第二腋线203相交于D点;
按住E点,将C点转移至C’点,D点随之移动至D’点处,转移量DD’设为“O”;依照第二原型模板200画C’点到D’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二过渡模板2000,参照第二过渡模板200裁剪后衣身20,具体在第二过渡模板2000基础设计后衣身的长度、下摆等尺寸;
步骤A中前衣身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一原型模板100制作第一过渡模板1000,第一原型模板100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一颈线101、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一肩线102、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一腋线103、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一腰节线104、连接第一腰节线104与第一腋线103的第一左垂线106以及连接第一颈线101与第一腰节线104的第一右垂线105围成,在第一腋线103上设有第一下胸省线107和第一上胸省线108,第一下胸省线107和第一上胸省线108均朝第一右垂线105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一省尖点P,第一下胸省线107和第一上胸省线108与第一腋线103相交于A”点和A点,在第一左垂线106上取一点F,连接P点和F点,在第一腋线103上取A’点,使得A点到A’点的量为“O”;
按住P点,将A”点转移至A’,F点相应转移至F’点,依照第一原型模板100画A’点到F’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一过渡模板1000,参照第一过渡模板1000裁剪前衣身(具体是设计衣身长度尺寸、下摆等),并将角FPF’的对角线作为第一折线,在第一折线上取一点P’,使得PP’的长度为3~6cm,对折P’F和P’F’并将P’F和PF’缝接在一起形成第一折缩部61,同样右前衣身12上形成第二折缩部62。
经过上述处理后,C点转移至C’点,D点转移至D’点,在图4中,C点未转移时的位置点,D点未转移时的位置点。A”点转移至A’点,F点转移至F’点,图7中,F点和A”点表示未转移时的位置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衣袖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将所述第一过渡模板1000和所述第二过渡模板2000置于同一纸板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腋线103的下端点和所述第二腋线203的下端点重合于B,做经过B点的水平线BL,做经过A”的水平线形成G线,做经过B点且与BL线垂直的直线作为袖山线,设所述第一过渡模板1000的第一腋线103的上端点为H,设所述第二过渡模板2000的第二腋线203的上端点为I,做经过I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交于R点,做经过H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较于S,R点和S点连线的中点设为Q,袖山的高度为BQ长度的5/6,袖山点设为F,在BL线上取一点U,连接F点和U点,使得FU的长度等于弧BH长度减去0.5cm的值,在BL线取另外一点W,连接F点和W点,使得WF的长度为弧IB长度减去0.5cm的值,WF和FU位于袖山线的两侧,做经过F点的第一水平线,在B点下方画第二水平线,第一水平线与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等于袖长的长度,经过U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1,经过W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2,从IB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做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2,从BH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作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1,将直线Ba1三等分,将直线Ba2三等分,将IB弧线以B点为起点对应2/3Ba2长度的弧段转移至W点处形成第一弧段415,将BH弧线以B为起点对应2/3Ba1长度的弧段转移至U点处形成第二弧段416,从F点处在FU的1/4长度处垂直于FU向上抬高1.8cm至1.9cm形成第一衔接点,从F点起在FW直线上的1/4直线FU长度处取一点,并将该点垂直于直线FW向上抬高1.9cm至2cm形成第二衔接点,在G线与FU交点向上1cm处取b1点,经F、第一衔接点以及b1点做第一凸弧411,经b1点做与第一弧段415衔接的第一凹弧413,经F、经第二衔接点以及b2作第二凸弧412,经b2做与第二弧段416衔接的第二凹弧44,第一凸弧411、第一凹弧413、第一弧段415、UT1、T1T2、T2W、第二弧段416、第二凹弧414以及第二凸弧412围成所述左衣袖41或者所述右衣袖42,第一凸弧411、第一凹弧413、第一弧段415、第二弧段416、第二凹弧414以及第二凸弧412衔接处平滑过渡。
采用上述的袖子结构设计,第一弧段415和第二弧段416分别从BH弧和IB弧中转移过来,缝制时衣身袖底弧线与袖子的袖底弧线是吻合的,因为装袖造型的袖窿和袖子,是严格按照人体腋窝和臂膀形状设计的,穿在人体身上能显得服帖合身。
第八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是以成年人(18~24岁)的标准体形(胸围80~89)为中心而筛选出来的,是符合人体自然形态的贴体型原型。借鉴新文化式女装原型来设计新唐式女衬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人与日本人同是亚裔人,体态特征相似,从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新文化式女装原型采用是前后箱型的立体构成方式,很符合中国人的体态特征;二是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经历了八次修改,每次修改都顺应人体体型及世界时装潮流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素导致女性胸围的增大,以及现代年轻人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人穿补正内衣增加胸部立体造型,胸省量变大,前衣长增长。第八代原型正是为现代年轻女性着装胸围的增加,胸省变大的体形而设计的原型模板。从下表可以看出,随着人体身高和胸围的增加,原型胸省量也相应增加。
新文化式女装原型胸围与胸省量的关系如下表,单位:厘米(cm),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1、采用160/84A,净胸围84cm,背长38cm的新文化式女装原为模板,依照步骤A进行原型省道的转移处理。
2、前片领子:沿着肩线,原型横开领开0.3cm,前中心往左收1cm连接至胸围线作为撇势,并且下降低1cm,提高领子穿着的舒适度。由于人体前胸存在胸坡角,正常女性胸坡角24°如图12,由于胸坡角的存在,则形成前颈类似省道的撇胸,以适应人体结构,使服装在前胸部更加合体。如果将一块面料覆合于人体胸部时,在领口的前中心线部位,就会出现多余的面料,只有将这部分的量去除,才能使前胸部位平服合体,这部分就是撇胸量。因此,使用原型上衣设计纸样设计新唐式女衬衫时,收获1cm撇胸,使服装胸部造型合体、平整,提高穿着的舒适度。
后片领子:沿着肩线,原型横开领开0.3cm。
2、胸围的设计、袖窿深的设计
从省道处理后的前片原型腋下点(即第一腋线103的下端点)至前后中心线(即第一右垂线105)的距离之和的两倍为衣服的成品胸围。如果需要中增在大胸围量,可以从原型腋下点水平向外增加;相反减小胸围,从原型腋下点水平向内缩小胸围量。
通过后片肩转移到后袖窿加大袖窿深,前片胸省转移相同的量到前袖窿加大前片袖窿深。
这样处理后,如果在设计中有的人手臂的活动量还需要增加更多的活动空间,还可以通过降低原型腋下点的高度来加深袖窿深。如果需要较合体的唐式女衬衫,后片肩省不需要转移至袖窿,直接作为肩省通过工艺缝合,前片胸省也不需要转移至袖窿,直接作为胸省通过工艺缝合,这样保留有胸省、肩省的唐式女衬衫很合体。总之,肩省、胸省转移的量,袖窿深需要的量可以按人体活动及款式需要灵活地进行合理调节。
3、侧缝线、下摆线、侧缝开叉的设计
从省道处理后的前后原型腋下点向下引垂线,前片腰节处收2cm,前片下摆偏出1.5cm,侧缝下摆起翘1cm,;后片腰节处收1.5cm,后片下摆偏出1cm,侧缝下摆起翘1cm;连顺前后侧缝线、下摆线,并在两侧缝留14cm开叉,开叉的长短可以根据造型需要或个人喜好来确定,也可以不要。
4、侧胸省、腰省的设计
原型腋下点往下8cm由胸省A’A”转移来的FPF’角中作省尖距离P点3~6m的侧胸省。
前片BP点(即图13中BP点)向下引垂线,距胸省省尖4cm作为腰省的省尖点,腰省大3cm,
后片腰中点设计一个2.5cm的腰省,前后腰省的大小、长度根据造型需要来确定。
设计的唐氏女衬衫的规格为:160/84A,前衣身长68cm,袖长20cm,胸围94cm,领围38.2cm,总肩宽40.4cm。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唐式女衬衫,包括前衣身、后衣身、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之间的领口、连接在领口上的衣领、形成在前衣身与后衣身之间的袖窿以及连接在袖窿上的衣袖,袖窿包括左袖窿和右袖窿,前衣身包括呈对襟设置的左前衣身和右前衣身,左前衣身与右前衣身通过盘扣活络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一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一折缩部,在所述左袖窿上形成与第一折缩部对应的第一松量部,第一折线由位于所述左前衣身上的左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与所述左前衣身的连接处,在所述右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二折线并缝合并形成的第二折缩部,在所述右袖窿上形成与第二折缩部对应的第二松量部,第二折线由位于所述右前衣身上的右胸省省尖点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后衣身与所述右前衣身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唐式女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衣身上设有通过对折第三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三折缩部,第三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后衣身上对应第三折缩部设有第四折缩部,在所述右前衣身设有通过对折第四折线并缝合形成的第五折缩部,第四折线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后衣身上对应第五折缩部设有第六折缩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唐式女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衣身的内侧设有第一挂面块,第一挂面块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左前衣身的下端,第一挂面块的右侧与所述左前衣身的右侧缝接在一起,所述右前衣身的内侧设有第二挂面块,第二挂面块从所述领口延伸至所述右前衣身的下端,第二挂面块的左侧与所述右前衣身的左侧缝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唐式女衬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后衣身设置的贴边块,贴边块沿所述领口延伸,贴边块的上端缝接在所述领口处,贴边块的左端缝接在所述第一挂面块上,贴边块的右端缝接在所述第二挂面块上。
5.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作前衣身、后衣身、衣领以及衣袖,前衣身包括左前衣身和右前衣身,衣袖包括左衣袖和右衣袖;
步骤E、将左前衣身、右前衣身、左衣袖、右衣袖以及衣领缝接在一起并装上盘扣;
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后衣身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二原型模板制作第二过渡模板,第二原型模板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二颈线201、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二肩线202以及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二腋线203、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二腰节线204、连接第二腰节线204与第二腋线203的第二右垂线205以及连接第二颈线201与第二腰节线204的第二左垂线206围成,在第二肩线202上设有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与第二肩线202分别交于C和C’,第二左肩省线207和第二右肩省线208均朝第二腰节线204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二省尖点E,由E点做水平线与第二腋线203相交于D点;
按住E点,将C点转移至C’点,D点随之移动至D’点处,转移量DD’设为“O”;依照第二原型模板画C’点到D’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二过渡模板,参照第二过渡模板裁剪后衣身20;
步骤A中前衣身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依照第一原型模板制作第一过渡模板,第一原型模板由对应人体颈部的第一颈线、对应人体肩部的第一肩线、对应人体腋部的第一腋线、对应人体腰部的第一腰节线、连接第一腰节线与第一腋线的第一左垂线以及连接第一颈线与第一腰节线的第一右垂线围成,在第一腋线上设有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均朝第一右垂线延伸并相交形成第一省尖点P,第一下胸省线和第一上胸省线与第一腋线相交于A”点和A点,在第一左垂线上取一点F,连接P点和F点,在第一腋线上取A’点,使得A点到A’点的量为“O”;
按住P点,将A”点转移至A’,F点相应转移至F’点,依照第一原型模板画A’点到F’点的轮廓线并形成第一过渡模板,参照第一过渡模板裁剪前衣身,并将角FPF’的对角线作为第一折线,在第一折线上取一点P’,使得PP’的长度为3~6cm,对折P’F和P’F’并将P’F和PF’缝接在一起形成第一折缩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采用如下方式制作:
将所述第一过渡模板和所述第二过渡模板置于同一纸板上,并使得所述第一腋线的下端点和所述第二腋线的下端点重合于B,做经过B点的水平线BL,做经过A”的水平线形成G线,做经过B点且与BL线垂直的直线作为袖山线,设所述第一过渡模板的第一腋线的上端点为H,设所述第二过渡模板的第二腋线的上端点为I,做经过I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交于R点,做经过H的水平线并与袖山线相较于S,R点和S点连线的中点设为Q,袖山的高度为BQ长度的5/6,袖山点设为F,在BL线上取一点U,连接F点和U点,使得FU的长度等于BH长度减去0.5cm的值,在BL线取另外一点W,连接F点和W点,使得WF的长度为IB长度减去0.5cm的值,WF和FU位于袖山线的两侧,做经过F点的第一水平线,在B点下方画第二水平线,第一水平线与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等于袖长的长度,经过U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1,经过W点做第二水平线的垂线,垂足为T2,从IB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做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2,从BH弧线最外侧的点向BL线作垂线并与BL线相交于a1,将直线Ba1三等分,将直线Ba2三等分,将IB弧线以B点为起点对应2/3Ba2长度的弧段转移至W点处形成第一弧段,将BH弧线以B为起点对应2/3Ba1长度的弧段转移至U点处形成第二弧段,从F点处在FU的1/4长度处垂直于FU向上抬高1.8cm至1.9cm形成第一衔接点,从F点起在FW直线上的1/4直线FU长度处取一点,并将该点垂直于直线FW向上抬高1.9cm至2cm形成第二衔接点,在G线与FU交点向上1cm处取b1点,经F、第一衔接点以及b1点做第一凸弧,经b1点做与第一弧段衔接的第一凹弧,经F、经第二衔接点以及b2作第二凸弧,经b2做与第二弧段衔接的第二凹弧,第一凸弧、第一凹弧、第一弧段、UT1、T1T2、T2W、第二弧段、第二凹弧以及第二凸弧围成所述左衣袖或者所述右衣袖。
CN201611028300.6A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6360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8300.6A CN106360812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8300.6A CN106360812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0812A true CN106360812A (zh) 2017-02-01
CN106360812B CN106360812B (zh) 2017-11-14

Family

ID=5789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8300.6A Active CN106360812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608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6765A (zh) * 2017-08-18 2018-03-27 苏州凤霓绣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美观的旗袍花扣的制作方法
CN112107061A (zh) * 2020-10-20 2020-12-22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样板分级系统设计的方法
CN112515271A (zh) * 2020-12-23 2021-03-19 蓝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衣服袖笼处肩部拱形活动量增加的制作方法
CN113057391A (zh) * 2021-03-31 2021-07-02 黎明职业大学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6778Y (zh) * 2004-06-29 2005-12-21 丁锡强 唐装结构制版
JP3750108B2 (ja) * 2001-06-13 2006-03-01 株式会社三宅デザイン事務所 プリーツ製品及びプリーツ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3251143A (zh) * 2013-05-17 2013-08-21 张容宣 一种笔挺型唐装
CN203341012U (zh) * 2013-07-23 2013-12-18 浙江洛兹股份有限公司 女式衬衫
CN204273252U (zh) * 2014-12-07 2015-04-22 宁波市镇海秀洋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衬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0108B2 (ja) * 2001-06-13 2006-03-01 株式会社三宅デザイン事務所 プリーツ製品及びプリーツ製品の製造方法
CN2746778Y (zh) * 2004-06-29 2005-12-21 丁锡强 唐装结构制版
CN103251143A (zh) * 2013-05-17 2013-08-21 张容宣 一种笔挺型唐装
CN203341012U (zh) * 2013-07-23 2013-12-18 浙江洛兹股份有限公司 女式衬衫
CN204273252U (zh) * 2014-12-07 2015-04-22 宁波市镇海秀洋广告装饰有限公司 衬衫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6765A (zh) * 2017-08-18 2018-03-27 苏州凤霓绣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美观的旗袍花扣的制作方法
CN112107061A (zh) * 2020-10-20 2020-12-22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样板分级系统设计的方法
CN112107061B (zh) * 2020-10-20 2023-09-12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样板分级系统设计的方法
CN112515271A (zh) * 2020-12-23 2021-03-19 蓝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衣服袖笼处肩部拱形活动量增加的制作方法
CN113057391A (zh) * 2021-03-31 2021-07-02 黎明职业大学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CN113057391B (zh) * 2021-03-31 2023-01-24 黎明职业大学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60812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3494B2 (en) Article of clothing with built in support system
CN106360812B (zh)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CN105661722B (zh) 一种惠安女上衣的裁制方法
CN108634459A (zh) 一种基于3d人体测量数据的女上装衣身样板生成方法
CN110558641A (zh) 一种短袖女装合并式裁剪方法
CN113100511A (zh) 汉服无省立裁技艺
CN111109738B (zh) 一种基于增量法对服装进行二次改造的新型解构方法
CN206542924U (zh) 一种新型唐式女衬衫
CN107156942B (zh) 一种t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CN206978781U (zh) 一种减压舒适型文胸内衣
CN112137213B (zh) 一种女装汉服制图方法
CN115067600A (zh) 一种上下女装的立体裁剪方法
KR100888818B1 (ko) 여성용 한복 두루마기의 설계방법
CN105476140B (zh) 无省服装的制作方法
CN107156941A (zh) 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CN206403279U (zh) 一种蟳埔女上衣装袖结构版型
CN202842389U (zh) 原生修身女裤
CN206836231U (zh) 一种t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CN109645611A (zh) 一种基于纸模的成衣压褶造型方法
CN201323878Y (zh) 针织无缝连帽运动服
CN218790665U (zh) 一种羽绒服及服装领子
KR20030071390A (ko) 니트의류의 뜨개방법
CN112107061B (zh) 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样板分级系统设计的方法
CN215124712U (zh) 一种舒适性连身连肩袖子
CN113057391B (zh)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Min

Inventor after: Wang Hui

Inventor after: Cai Xiaoqiu

Inventor after: Chen Feirong

Inventor after: Zheng Xiaomin

Inventor before: Chen Min

Inventor before: Cai Xiaoqiu

Inventor before: Chen Feiro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Xiaom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476400 south side of Zhenxing Avenue, Xiayi County, Shangqiu, Henan

Patentee after: Henan Saiqi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Donggang Town, Feng Ze District, Quan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