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定量的对电机端盖进行涂油,保证涂油均匀,且对油的使用量稳定的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包括油箱、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柱、可沿竖直导柱升降的上架、用于升降上架的第一升降装置、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及端盖旋转装置,所述竖直导柱上设有导柱上限位块与导柱下限位块,所述上架上设有与竖直导柱配合的导套,且导套位于导柱上限位块与导柱下限位块之间;所述端盖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向杆、可沿竖直导向杆升降的安装架、用于升降安装架的第二升降装置、通过竖直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端盖放置平板、设置在端盖放置平板的上表面的端盖限位槽及用于驱动竖直转轴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包括喷头、竖直缸体、设置在上架上的竖直压杆、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浮动活塞及位于浮动活塞下方的压油活塞、设置在浮动活塞与压油活塞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压油活塞与竖直缸体下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及位于上架下方的触发喷油机构,所述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竖直缸体通过连接杆与竖直导柱相连接,且竖直缸体位于上架下方,所述竖直压杆位于上架下方,且竖直压杆位于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所述浮动活塞上设有贯穿浮动活塞的上下端面的轴向通孔;所述竖直缸体内侧面上设有缸体上限位块与缸体下限位块,所述缸体上限位块位于浮动活塞与压油活塞之间,缸体下限位块位于压油活塞的下方,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缸体下限位块的下方设有第一进油接口与第一出油接口,所述第一进油接口与油箱之间通过进油管道相连通,且第一进油接口与进油管道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触发喷油机构上设有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所述第一出油接口与第二进油接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出油接口与喷头的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道相连接,所述喷头的喷口朝下,且喷头位于端盖限位槽的正上方。
本方案的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能够自动、定量的对电机端盖进行涂油,保证涂油均匀,且对油的使用量稳定。
作为优选,触发喷油机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一竖直阀套、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阀套内的第一竖直阀杆及设置在上架上的第一竖直触发杆,所述第一竖直触发杆位于第一竖直阀套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设置在第一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且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均与第一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且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下方,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第一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一上密封圈、第一中密封圈及第一下密封圈,并且当第一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第一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中密封圈与第一下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的第一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第一过油通孔。
作为优选,第一进油接口与单向阀之间还设有触发控制机构,所述触发控制机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竖直阀套、滑动设置在第二竖直阀套内的第二竖直阀杆及设置在上架上的第二竖直触发杆,所述第二竖直触发杆位于第二竖直阀套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二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三进油接口与第三出油接口,第三出油接口与第一进油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三进油接口与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阀杆下限位块与第二阀杆上限位块,且第二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下方,第二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上方,所述第二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二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二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第二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二上密封圈、第二中密封圈及第二下密封圈,并且当第二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第二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二中密封圈与第二下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中密封圈与第二下密封圈之间的第二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第二过油通孔。
作为优选,油箱的外侧面底部设有油箱出油接口,所述进油管道连接油箱出油接口与第一进油接口。
作为优选,油箱位于压油活塞的上方。
作为优选,第一升降装置为升降气缸。
作为优选,竖直导向杆上设有导向杆上限位块与导向杆下限位块,所述安装架设有与竖直导向杆配合的滑套,且滑套位于导向杆上限位块与导向杆下限位块之间。
作为优选,第二升降装置为升降电缸或升降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自动、定量的对电机端盖进行涂油,保证涂油均匀,且对油的使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触发喷油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触发控制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架1,第一升降装置2,竖直导柱3、导柱上限位块31、导柱下限位块32,上架4、导套41,
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5、竖直压杆51、竖直缸体52、第一进油接口53、第二复位弹簧54、第一出油接口55、浮动活塞限位块56、浮动活塞57、第一复位弹簧58、缸体上限位块59、压油活塞510、缸体下限位块511,
触发喷油机构6、第一竖直触发杆61、第二进油接口62a、第二出油接口62b、第一竖直阀套63、第一环形槽64、第一阀杆上限位块65、第一竖直阀杆66、第三复位弹簧67、第一上密封圈68、第一过油通孔69、第一中密封圈610、第一下密封圈611、第一阀杆下限位块612,
触发控制机构7、第二竖直触发杆71、第三进油接口72a、第三出油接口72b、第二竖直阀套73、第二环形槽74、第二阀杆上限位块75、第二竖直阀杆76、第四复位弹簧77、第二上密封圈78、第二中密封圈79、第二过油通孔710、第二下密封圈711、第二阀杆下限位块712,
及油箱8、油箱出油接口81,端盖旋转装置9、竖直转轴91、端盖放置平板92、端盖限位槽93、驱动电机94、安装架95、导向杆上限位块96、滑套97、导向杆下限位块98、竖直导向杆99、第二升降装置910,喷头10,单向阀11,进油管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包括油箱8、底架1、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柱3、可沿竖直导柱升降的上架4、用于升降上架的第一升降装置2、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5及端盖旋转装置9。竖直导柱上设有导柱上限位块31与导柱下限位块32。上架上设有与竖直导柱配合的导套41,且导套位于导柱上限位块与导柱下限位块之间。第一升降装置为升降气缸。
端盖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竖直导向杆99、可沿竖直导向杆升降的安装架95、用于升降安装架的第二升降装置910、通过竖直转轴91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端盖放置平板92、设置在端盖放置平板的上表面的端盖限位槽93及用于驱动竖直转轴旋转的驱动电机94。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架上。端盖限位槽与电机端盖的外形适配,本实施例的端盖限位槽呈圆形。竖直导向杆上设有导向杆上限位块96与导向杆下限位块98。安装架设有与竖直导向杆配合的滑套97,且滑套位于导向杆上限位块与导向杆下限位块之间。第二升降装置位于安装架的下方。第二升降装置为升降电缸或升降气缸。本实施例可沿通过第二升降装置来调节端盖放置平板的高度,从而便于端盖的上料/下料。
如图1、图2所示,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包括喷头10、竖直缸体52、设置在上架上的竖直压杆51、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浮动活塞57及位于浮动活塞下方的压油活塞510、设置在浮动活塞与压油活塞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58、设置在压油活塞与竖直缸体下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54及位于上架下方的触发喷油机构6。压油活塞下方的竖直缸体内充满油液。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靠在浮动活塞下端面上,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靠在压油活塞的上端面上。浮动活塞上设有贯穿浮动活塞的上下端面的轴向通孔。竖直缸体通过连接杆与竖直导柱相连接,且竖直缸体位于上架下方。连接杆位于导柱下限位块的下方。竖直压杆位于上架下方,且竖直压杆位于竖直缸体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竖直缸体内侧面上设有缸体上限位块59与缸体下限位块511。缸体上限位块位于浮动活塞与压油活塞之间。缸体下限位块位于压油活塞的下方。竖直缸体内侧面顶部还设有浮动活塞限位块56,且浮动活塞限位块位于浮动活塞的上方。
竖直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缸体下限位块的下方设有第一进油接口53与第一出油接口55。油箱的外侧面底部设有油箱出油接口81。油箱位于压油活塞的上方。第一进油接口与油箱之间通过进油管道12相连通,本实施例的进油管道连接油箱出油接口与第一进油接口。第一进油接口与进油管道之间设有单向阀11。单向阀允许油液由油箱进入竖直缸体内。
如图1、图2、图3所示,触发喷油机构6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一竖直阀套63、滑动设置在第一竖直阀套内的第一竖直阀杆66及设置在上架上的第一竖直触发杆61。第一竖直触发杆位于第一竖直阀套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第一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64。触发喷油机构上设有第二进油接口62a与第二出油接口62b。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设置在第一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且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均与第一环形槽相连通。第一出油接口与第二进油接口密封连接。第二出油接口与喷头的进油口之间通过出油管道相连接。喷头的喷口朝下,且喷头位于端盖限位槽的正上方。
第一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阀杆下限位块612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65,且第一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下方,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上方。第一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第一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一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67。
第一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第一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一上密封圈68、第一中密封圈610及第一下密封圈611。第一上密封圈、第一中密封圈及第一下密封圈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当第一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第一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中密封圈与第一下密封圈之间。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的第一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第一过油通孔69。
如图1、图2、图4所示,第一进油接口53与单向阀11之间还设有触发控制机构7。触发控制机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二竖直阀套73、滑动设置在第二竖直阀套内的第二竖直阀杆76及设置在上架上的第二竖直触发杆71。第二竖直触发杆位于第二竖直阀套的上端开口的正上方。第二竖直阀套的内侧面中部设有第二环形槽74。第二竖直阀套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二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三进油接口72a与第三出油接口72b。第三出油接口与第一进油接口相连接。第三进油接口与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接。
第二竖直阀杆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阀杆下限位块712与第二阀杆上限位块75,且第二阀杆下限位块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下方,第二阀杆上限位块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上方。第二竖直阀杆上并位于第二竖直阀套上端与第二阀杆上限位块之间套设有第四复位弹簧77。
第二竖直阀杆上套设有与第二竖直阀套配合的第二上密封圈78、第二中密封圈79及第二下密封圈711。第二上密封圈、第二中密封圈及第二下密封圈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当第二阀杆下限位块抵靠在第二竖直阀套的下端面时,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二中密封圈与第二下密封圈之间。第二中密封圈与第二下密封圈之间的第二竖直阀杆外侧面上设有第二过油通孔710。
本实施例的自动升降式电机端盖上油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首先,将电机端盖放置在端盖限位槽内,且电机端盖的端面上的红钢片限位槽的槽口朝上。喷头的喷口位于红钢片限位槽的槽口的正上方;接着,第二升降装置带动安装架上升,直至滑套抵靠在导向杆上限位块为止。
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端盖放置平板及其上的电机端盖旋转;同时,第一升降装置带动上架下移,直至导套抵靠在导柱下限位块上为止;
在上架下移的过程中:竖直压杆将首先与浮动活塞接触并将浮动活塞往下压,使第一复位弹簧压缩储量;并且在第一竖直触发杆与第一竖直阀杆接触之前,由于触发喷油机构的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被切断(不连通),如图2、图3所示,因而压油活塞不会下移;
接着,第一竖直触发杆与第一竖直阀杆接触,并将第一竖直阀杆往下压;同时,第二竖直触发杆与第二竖直阀杆接触,并将第二竖直阀杆往下压。
当导套抵靠在导柱下限位块上时:触发控制机构的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二上密封圈与第二中密封圈之间,从而将第三进油接口与第三出油接口切断,避免油箱内的油进入竖直缸体;
同时,触发喷油机构的第一环形槽位于第一上密封圈与第一中密封圈之间,使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通过第一过油通孔相连通,从而使第一出油接口与喷头相连通;此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油活塞将往下移动直至抵靠在缸体下限位块上为止,从而将压油活塞下方的竖直缸体内的油液(每次喷油量为压油活塞与缸体下限位块之间的竖直缸体内的油量)通过喷头喷出到红钢片限位槽内,并配合电机端盖的旋转,完成对红钢片限位槽的高效、均匀涂油,实现自动、定量的对电机端盖进行涂油,保证涂油均匀,且对油的使用量稳定。
第三,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二升降装置带动安装架下升,直至滑套抵靠在导向杆下限位块为止,并与电机端盖下料。
同时,第一升降装置带动上架上移复位。
上架上移复位后,如图2、图3、图4所示,自适应定量涂油装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触发控制机构在第四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触发控制机构的第三进油接口与第三出油接口连通;触发喷油机构的在第三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触发喷油机构的第二进油接口与第二出油接口切断;压油活塞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复位,在压油活塞上移复位的过程中油箱内的油通过进油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自动补入竖直缸体内,为下一次涂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