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1880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1880B
CN106341880B CN201610827062.9A CN201610827062A CN106341880B CN 106341880 B CN106341880 B CN 106341880B CN 201610827062 A CN201610827062 A CN 201610827062A CN 106341880 B CN106341880 B CN 106341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frequency b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70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1880A (zh
Inventor
张元雨
孙向涛
朱宇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70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1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1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该方法包括: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下行数据信道;根据所述数据,从多个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将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和所述数据,发送给用户端;接收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同通信场景下满足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下行信道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数据后,向基站发送表征移动终端接收数据成功或失败的上行反馈信息。在某一具体的通信场景中,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与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反馈信息的时间差是固定的。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主要的通信场景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业务的差异性不大,空口时延固定,因此,其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是固定不变的,移动终端按照该定时关系在相应的频率及时刻发送上行反馈信息。但是在未来5G系统中,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继续增强外,还增加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多个不同的通信场景并存。由于不同的通信场景对空口时延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保证不同的通信场景具有不同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而现有的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由于其固定不变,因此不适用于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在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该方法包括: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接收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为接收数据失败,则重新向所述用户端发送该数据。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用户端发送上行反馈信息的信道不固定,而是由基站根据通信数据以及通信场景的不同,实时为用户端分配上行反馈信道,不同的上行反馈信道对应不同的通信空口时延,因此,在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预处理单元,用于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下行信道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上行信道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为接收数据失败,则调用所述信息发送单元重新向所述用户端发送该数据。本发明所述基站将系统频率资源进行划分,能支持不同类型业务的通信;对于每次发送的下行数据,分别根据需求指定上行反馈信道,在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包括: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设定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根据所述每个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分别设定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根据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相对应的,用于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无线子帧,作为上行反馈信道。基站为各个频带分别设定上行反馈信道,分别满足了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包括: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频带;在所述频带的无线帧中,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无线子帧,作为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包括: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将所述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进行对比,选择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将所述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中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基站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上行反馈信道,分别满足了数据传输不同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要求。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支持多种频段的通信,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及接收基站通过下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所述信息包括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对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将解析所述数据的结果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所述基站。用户端通过基站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不同的上行反馈信道对应不同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因此,在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支持多种频段的通信,该用户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及接收基站通过下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所述信息包括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信息解析单元,用于对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反馈单元,用于将解析所述数据的结果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所述基站。用户端反馈单元通过接收到的基站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不同的上行反馈信道对应不同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因此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包括: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解析所述信息,获取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与上行反馈信息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率资源划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定上行反馈信道的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适用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基站与用户端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连接,组成数据传输系统。在该数据传输系统中,基站通过无线信道的下行数据信道,将数据下发给各个用户端;各个用户端在收到属于自身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结果通过无线信道的上行反馈信道反馈给基站。当用户端成功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后,向基站发送表征已成功解析数据的反馈信息,基站收到反馈信息后,继续发送后续数据;当用户端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失败时,向基站发送表征解析数据失败的信息,基站重新向该用户端发送该数据,直到该用户端反馈已成功解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一种通信系统,基站发送下行数据与接收用户端发送的上行反馈信息的时间差要与通信系统相匹配,即每一种通信系统都具有特定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分为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种模式。
对于FDD系统来说,下行载波在子帧n-4上传输的数据,其对应的反馈信息在子帧n的上行载波上进行传输,具体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对于TDD系统来说,下行载波在子帧n-k上传输的数据,其对应的反馈信息在子帧n的上行载波上进行传输。k的取值与上、下行子帧的配比有关,具体的对应关系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对于LTE系统,不论采用TDD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还是采用FDD模式进行数据传输,都具有相应的适用于LTE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由于LTE系统主要承载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业务的差异性不是很大,空口时延是固定的,因此,基于TDD模式和FDD模式分别设定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能够满足整个LTE系统需求。
但是,在未来5G通信系统中,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继续增强外,还会增加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不同的通信场景下,对通信系统的空口时延的要求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不同的通信场景下,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不同。因此,LTE系统中使用的单一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已不适用于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5G通信系统,在5G通信系统中,需要能够满足多种通信场景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能够完成多种通信场景并存时的数据传输,且可以针对不同的通信场景,分别配置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
在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基站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未来5G通信系统中,不同的通信业务,占用的带宽不同,因此,需要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即划分为不同的频率范围,每个频带对应一个通信业务,也就是说该通信业务通过与其对应的频带发送数据。
如图3中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形象说明,将划分出的频带称为切片。本发明实施例假设:切片1所示的频带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切片2所示的频带用于人与物之间的通信,切片3所示的频带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存在更多不同的通信业务,针对不同的通信业务,均可以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每一种通信业务,划分相应的频带用于该通信业务的通信。
然后,基站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在每个频带内部的基本带宽区域之外的部分,称为扩展区域,基站可以根据网络的负载及不同通信业务的业务量的变化,动态地调整不同频带的大小,以使频带大小能够实时满足通信业务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带宽区域的大小,要根据其所在的频带对应的通信业务类型来选取。基本带宽区域,要能够保证所对应的通信业务能够完成基本业务,也就是说,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的大小,是该频带所对应的通信业务所需要的最小带宽。当基站根据网络负载动态调整不同频带大小时,必须保证每一频带的大小不小于其基本带宽区域的大小,以保证该频带对应的通信业务能够正常进行。
如图3中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切片1、切片2、切片3内,分别选取基本带宽区域,如图中每个切片内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每个切片内部的基本带宽区域,满足其所在的频带对应的通信业务所需的最小带宽。
在每个切片中的虚线所示的基本带宽区域之外的拓展区域,能够根据业务量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例如,假设在某一时刻,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业务量猛增,切片1所示的带宽已经几乎完全被利用,而人与物之间的通信业务量却很少,切片2所示的带宽的利用量很低,则基站可以动态地将切片2调小,空出的频带资源转给切片1,供人与人之间通信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切片2所能调小的最大限度是,将切片2调整成其基本带宽区域大小。
接下来,基站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
对于通信系统来说,一般是下行数据量较大,并且变化较大,所以需要的资源资源范围较大,需要对频率资源调整的范围要求也较大;对于上行反馈来说,上行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并且变化也较小,所以不太需要动态的调整资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下行数据传输信道不作限定,其可以占用频带中的任意频率范围内的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而将上行反馈信道限定在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另由于动态的调整资源需要小区信息进行更新,同时需要小区内广播下发,会增加控制信令的开销,本发明实施例将上行反馈信道设定在范围不可变的基本带宽区域内,也节省了基站控制信令开销。
具体对上行反馈信道的设定要根据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确定,要设定上行反馈信道的频带用于哪种通信场景,则根据该通信场景对于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定时关系的要求,设定上行反馈信道。具体的设定方式是:为某一频带设定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帧子帧,即设定该频带中的无线帧中的哪些子帧用来传输下行数据;然后根据所述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确定这一通信场景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要求;根据这一通信场景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的定时关系,设定哪些子帧用于传输与无线帧中传输的下行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假设图3中的切片1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且这一频带对于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与现有LTE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要求相同。则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参照图2及表1、表2所示的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对应关系,针对FDD数据传输模式及TDD数据传输模式,分别将切片1基本带宽区域内某一载波频率上的无线帧中的相应子帧设定为用于传输与切片1下行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对于其他切片,参照切片1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方法,分别设定上行反馈信道,设定结果参见图4所示。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基站接收需要发送给用户端的数据,根据所述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频带。
在无线通信中,基站主要用于接收通信网络中传送过来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所服务的小区中的用户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到通信网中传输过来的数据后,首先根据数据的数据类型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等,选择合适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频带。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图4所示的频带划分方法,当基站接收到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业务中的数据时,选择切片1所示的频带来发送数据(按照设定,切片1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当基站接收到人与物之间的通信业务中的数据时,选择切片2所示的频带来发送数据(按照设定,切片2用于人与物之间的通信);当基站接收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业务中的数据时,选择切片3所示的频带来发送数据(按照设定,切片3用于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按照上述频带选择方法,对应基站对频带适用业务场景的划分,可以分别为接收到的数据选择相应的传输频带。
S502、基站在选出的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频带的无线帧中,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无线子帧,作为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每一个无线帧都包括固定数量的无线子帧(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无线帧中包含10个无线子帧),在一个无线帧中的众多无线子帧中,有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有用于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无线子帧,还有用于传输同步信号的无线子帧等。基站从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频带中的一个无线帧中的众多无线子帧中,选择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无线子帧,作为下行数据传输信道。也就是说,基站将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频带中的某个子载波上的无线帧中的某一个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设定为用于传输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S503、基站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数据的传输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针对接收到的数据的业务场景的不同,基站需要设定与所述业务场景相适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并且,基站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情况,实时调整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例如,假设基站需要传输的数据不是紧急通信信息,则基站可以为所述数据的传输设定一个相对较大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定时关系,而优先处理其他紧急通信数据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若基站需要传输的数据,是前期已经经过多次传输,但是用户端未能成功解析的数据,为了保证通信业务顺利进行,则基站可以将原本较大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调整为较小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以尽快确认用户端是否成功接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站只能通过事先在各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中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接收用户端发送的上行反馈信息,因此,基站为所传输的数据设定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时,要设定为事先已设定好的,与各频带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中的某一个,以方便基站将某一频带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S504、基站将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进行对比,选择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
在基站及通信小区建设阶段,基站已经为每一个划分的频带,根据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设定了对应于该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当基站为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数据的传输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后,基站通过对比,找到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设定的所述数据传输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相同的频带,将该频带作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
例如,在图4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假设基站通过切片1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了一段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数据,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的紧急程度,基站可以选择通过切片1所示的频带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也可以选择通过切片2所示的频带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还可以选择通过切片3所示的频带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
S505、基站将所述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中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由于在小区建设阶段基站已事先在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分别设定了上行反馈信道,因此,在步骤S505中,基站直接将步骤S504中选择出的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例如,在图4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假设基站通过切片1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了一段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数据,又在步骤S504中,基站选择出通过切片2所示的频带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则在步骤S505中,基站将图4中所示的,位于切片2的基本带宽区域中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也就是说,基站将切片2的基本带宽区域中的某一个子载波上的无线帧中的用于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无线子帧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S506、基站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
在通信系统频率带宽当中,有部分公共区域作为控制信道,用来发送控制信息或调度信息。基站将选择的用于传输与所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以及所述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下发给用户端,目的是明确告诉用户端,从哪个下行数据信道接收数据,以及本次下发的数据的反馈信息,要通过哪个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用户端在基站告知的用于发送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上能够接收到基站下发的数据,同时通过基站告知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基站在选择出的上行反馈信道上,能够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关于本次数据传输的反馈信息。
例如在图4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告知用户端通过切片1所示的频带中的无线帧接收数据,同时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告知用户端,切片2的基本带宽区域中的上行反馈信道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基站在发送完上述信息后,在切片2所示的频带的上行反馈信道中接收用户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S507、用户端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及接收基站通过下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所述信息包括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用户端接收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后,对所述信息进行解析,用户端可以从中得知应当到基站告知的下行数据信道上接收数据,并且应当通过基站告知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支持基站所选择的下行数据信道的频段的用户端,在所述下行数据信道频段内,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要求各用户端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场景,也就是说要求各用户端支持多种频段的通信,以使用户端能够根据基站的设定,通过不同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反馈信息。
S508、用户端对通过所述下行数据通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用户端通过基站告知的下行数据信道接收到数据之后,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解析,以确定是否能够成功解析所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解析结果确定向基站反馈的信息。
S509、用户端通过解析出的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向基站发送对应所述数据的反馈信息。
如果用户端能够成功解析基站发送的数据,则通过基站告知的上行反馈信道向基站发送表征成功接收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如果用户端不能成功解析基站发送的数据,则通过基站告知的上行反馈信道向基站发送表征接收数据失败的上行反馈信息。
S510、基站接收用户端通过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
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候,对应所发送的下行数据都设定了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基站通过接收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确认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
S511、基站对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解析。
基站接收用户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后,对反馈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当用户端通过基站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表征成功接收数据的反馈信息时,基站接收到反馈信息后,确认已完成本次数据传输;当用户端通过基站设定的上行反馈信道发送表征接收数据失败的反馈信息时,基站接收到反馈信息后,执行步骤S512、重新向用户端发送数据,同时发送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多次向用户端发送数据,用户端都不能成功接收时,为了保证通信业务顺利进行,基站可以为所述数据的传输设定较小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即基站选择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较小的频带的上行反馈信道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告知用户端。用户端在基站选择的上行反馈信道内发送反馈信息。当基站多次更换下行数据传输信道或上行反馈信道,均不能成功完成与用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取消本次数据传输。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事先针对各个场景的通信,在其通信信道中按照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定时关系的要求,分别设定上行反馈信道。在基站与用户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端发送上行反馈信息的信道不固定,而是由基站根据通信数据以及通信场景的不同,实时为用户端分配上行反馈信道,不同的上行反馈信道对应不同的通信空口时延,因此,在多种通信场景并存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分别满足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反馈信息定时关系的要求。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站包括:预处理单元601,用于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下行信道选择单元602,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上行信道选择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发送单元604,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接收处理单元605,用于接收所示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为接收数据失败,则重新向所述用户端发送该数据。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基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基站的下行信道选择单元602,包括:频带选择单元6021,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频带;信道选择单元6022,用于在所述频带的无线帧中,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无线子帧,作为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基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选择单元603,包括:定时关系设定单元6031,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上行频带选择单元6032,用于将所述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进行对比,选择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上行信道设定单元6033,用于将所述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中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图6、图7及图8所示的基站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内容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9是图1中所示的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用户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下行数据,及用于传输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信息解析单元902,用于解析接收到的所述信息;反馈单元903,用于将解析所述信息中的下行数据的结果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所述基站。
图9所示的用户端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内容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该方法包括:
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
接收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为接收数据失败,则重新向所述用户端发送该数据;
其中,所述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包括:
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设定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
根据所述每个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分别设定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根据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相对应的,用于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无线子帧,作为上行反馈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将所述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进行对比,选择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
将所述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中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应用于用户端,所述用户端支持多种频段的通信,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及接收基站通过下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所述信息包括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对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将解析所述数据的结果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
解析所述信息,获取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将系统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频带,在每个频带内,分别选取一段频率资源,作为基本带宽区域;对所述每个频带分别划分无线帧,并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
下行信道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
上行信道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从多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中,选择一个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及表征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的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用户端,并且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用户端;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解析;如果所述反馈信息为接收数据失败,则调用所述信息发送单元重新向所述用户端发送该数据;
其中,所述预处理单元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基本带宽区域所在的频带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道时,具体用于:
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设定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
根据所述每个频带适用的通信场景,分别设定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根据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分别在所述每个频带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无线帧内,设定与所述每个频带的无线帧中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无线子帧相对应的,用于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无线子帧,作为上行反馈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选择单元,包括:
定时关系设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设定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
上行频带选择单元,用于将所述与所述需要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与所述每个频带的下行数据传输与上行数据反馈的定时关系进行对比,选择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
上行信道设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频带中的基本带宽区域内的上行反馈信道,设定为用于传输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
7.一种用户端,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支持多种频段的通信,该用户端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及接收基站通过下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所述信息包括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信息解析单元,用于对通过所述下行数据信道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反馈单元,用于将解析所述数据的结果通过所述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所述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时,具体用于: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息;
解析所述信息,获取用于发送下行数据的下行数据信道信息,及用于发送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上行反馈信道信息。
CN201610827062.9A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Active CN106341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7062.9A CN106341880B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7062.9A CN106341880B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1880A CN106341880A (zh) 2017-01-18
CN106341880B true CN106341880B (zh) 2019-06-04

Family

ID=5783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7062.9A Active CN106341880B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1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9014949A (es) * 2017-08-10 2020-0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y dispositivo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68B (zh) * 2006-07-25 2011-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道分配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01651890A (zh) * 2008-08-11 2010-02-17 夏普株式会社 反馈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1754232A (zh) * 2008-12-12 2010-06-23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参考信令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026377B (zh) * 2009-09-09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849107B1 (ko) * 2011-02-17 2018-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화된 다운링크 물리 제어 채널에 대응하는 데이터 패킷들의 성공적 수신 여부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업링크 피드백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1880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9580B (zh) 用于利用到基站的直接数字接口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中本底噪声优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8147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996171A (zh) 用于时分双工的自适应帧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7852704A (zh) 配置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3718A (zh) 自适应tti与lte共存的系统和方法
SG191694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repetition
WO2018028270A1 (zh) 一种发送和检测同步信号的方法、设备
CN1985539A (zh)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20533888A5 (zh)
CN110506442A (zh) 组公共控制信道
WO2018028347A1 (zh) 一种确定基带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2740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08917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10360647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8293255A (zh) 业务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8024379B (zh) 一种跨载波调度方法及装置
KR20190035770A (ko)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07453852B (zh) 一种子帧类型通知、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4188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端
CN108923906B (zh) 时分双工系统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560671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WO2023168161A1 (en) Frequency hopping for data channel repetition in full duplex
CN102594437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EP3818647B1 (en) Applying random phase to multicast data
KR20230048029A (ko) Ue 조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1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8, Academy of Posts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1 Building, No. 5 Hospital,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eacon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0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8, Academy of Posts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1 Building, No. 5 Hospital,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eacon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 88, postal academy road, Ho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