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0358A -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0358A
CN106340358A CN201610986277.5A CN201610986277A CN106340358A CN 106340358 A CN106340358 A CN 106340358A CN 201610986277 A CN201610986277 A CN 201610986277A CN 106340358 A CN106340358 A CN 106340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ensity polyethylene
conductive unit
isolating bar
pipel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62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3020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5639A/zh
Priority to CN201610986277.5A priority patent/CN106340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0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4Compound tubes, i.e. made of material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6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14Insulat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by extr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与管道交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防渗层形成步骤、隔离层形成步骤、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外绝缘层形成步骤。本发明制造方法具有步骤少、制造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品合格率、原材料易购等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既可通电力又可输送液体、可以防止管道中的液体因冷却而凝固、可以加热管道中的液体,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与管道交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力公司及自来水公司供应给用户时,常常需要在房屋的入户处凿洞,将自来水管及电力线分别通入用户室内,这种方式不仅需要多次敷设、而且很不美观,施工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自来水管通常为金属管或塑料管,由于金属管较重且易于生锈、价格昂贵等,在自来水传送方面已较少使用,在寒冷的冬季,即使是自来水管,也常常会被冻住,给用户带来了不便,而且在较低温度时不易维修。
另外,用户几乎每时每记得都在使用着电力,电力的使用会使线缆发热,加速其老化,线缆发出的热量没有有效地、合理的利用。
CN105987525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电一体管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管,电源线,绝缘外衣,保温外衣,护衣,水管外圈设有一组电源线,电源线外圈设有绝缘外衣,绝缘外衣和水管外圈设有保温外衣,保温外衣外圈设有护衣;其缺陷是圆形电源线放在绝缘外衣中,使管道体积变大,成本偏高,另外,由于结构限制,不利于接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具有屏蔽层81,屏蔽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具有屏蔽层81,屏蔽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材料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八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八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九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十一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十一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本发明制造方法具有步骤少、制造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品合格率、原材料易购等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既可通电力又可输送液体、可以防止管道中的液体因冷却而凝固、可以加热管道中的液体,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实例1中的内导体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实例1中的外导体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实例3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实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实例4中的内导电单元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实例4中的外导电单元又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实例5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实例6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公众能更准确地理解和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实例作详细说明,附图中的附图标号对应的含义如下:1—管道本体、2—防渗层、3—隔离层、4—内导电单元、5—内绝缘层、6—外导电单元、7—外绝缘层、8—外护层、41—内导体、42—内绝缘套、61—第一导电单元、62—第二导电单元、600—第一绝缘套、601—第一导电体、610—第二绝缘套、611—第二导电体、620—第三绝缘套、621—第三导电体、81—屏蔽层、91—第一隔离条、92—第二隔离条、10—管孔。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3,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4还可以由内导体41及将内导体包覆住的内绝缘套42构成。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单元6还可以由第一导电体601及将第一导电体包覆住的第一绝缘套600构成。
图2为内导电单元展开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导电单元展开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实例2
请见图4,并参考图1至图3,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还可以由内导体及将内导体包覆住的内绝缘套构成。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都可以是导体或包覆有绝缘材料的导体。
实施实例3
请见图5,并参考图1至图4,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外导电单元都可以使用实施实例1中的结构。
实施实例4
请见图6至图8,并参考图1至图5,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61可以由第二导电体611及将第二导电体611包覆住的第二绝缘套610构成。
更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62可以由第三导电体621及将第三导电体621包覆住的第三绝缘套620构成。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外导电单元都可以使用实施实例1中的结构。
实施实例5
请见图9,并参考图1至图8,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周向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外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具有屏蔽层81,屏蔽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外导电单元都可以使用实施实例1中的结构。
实施实例6
请见图10,并参考图1至图9,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内部具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管孔10,其特征在于:管道本体外部具有防渗层2,防渗层外具有隔离层3,隔离层外周向包覆有内导电单元4,内导电单元外挤塑包覆有内绝缘层5,内绝缘层外包覆有外导电单元6及第一隔离条91和第二隔离条92,外导电单元由第一导电单元61及第二导电单元62构成,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分布且四者的外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直径相等,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之外挤塑包覆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外具有屏蔽层81,屏蔽层外挤塑包覆有外护层8,所述第一隔离条91及第二隔离条92都是电绝缘体。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都可以使用实施实例4中的结构。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外导电单元都可以使用实施实例1中的结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材料是塑料,优选PP-R、PP-U材料。
或者,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上述两个配方的复合材料,使管道本体具有高阻燃性能,氧指数达到42以上;同时,管道本体具有优良的耐电压性能,做成5mm厚度的管道本体,施加1000kv电压、持续168小时,管道本体未见击穿;-60~+100℃、每10度保持168小时,老化后的收缩≤1.03%;5mm厚度、外径为40mm的管道本体在3KN、168小时压力下未见裂纹;上述材料在S90挤塑机上挤制速度为30~120米/分钟;因此,上述配方具有耐电压高、热收缩小、压抗力大、易加工等优点。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的材料是尼龙或聚酯,是挤塑或紧密缠绕在管道本体外的,防渗层是液体密封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时,所述内导体、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三导电体的材料都可以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是绝缘塑料,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结构时,所述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内绝缘套、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第三绝缘套、外护层、第一隔离条、第二隔离条的材料都是绝缘塑料。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塑料是尼龙或聚丙烯或聚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的材料是由金属丝网状编织而成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单元不含有绝缘层时,其是由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形成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单元不含有绝缘层时,其是由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形成的。
本发明中,电力传输线与管道结合为一体,并不是简单的组合;管孔内可以通过水或其它液体,而电力可以在管道本体外进行传输,当然,本发明中,若管道本体具有足够的耐水压或气压能力,及确保不渗水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省略防渗层及隔离层;防渗层及隔离层的设置,为了使管道本体万一渗水时具有多重保护,同时,使电力不会漏入管孔内的液体中,保证安全。本发明一次敷设即可实现电力及自来水等的接入,节省了敷设的时间和费用,而且更加美观,接入用户单元后,剥开电力单元,电力单元接入用户开关或电表;管道本体接入用户单元的管道,可以使电力、供水放在一处,便于管理与维护。另外一方面,由于用户经常使用电器设备,因此,在供给用户的线路上有电流通过时,内导体、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三导电体都会发热,现有技术中,对于该种热量是不加以利用的,而本申请中,导体的发热可以稍微加热管道,这样,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管道中有水也不会凝固,保证了水流的顺利通行;由于合理地利用了导体的发热,管道中的水还得到了有效的加热,因此,家庭中使用时,即使在冬季,平时的也不需要另外加热而用热水来洗手洗脸,家庭中水管里放出的是微热的水,做饭、菜时也节省了加热的时间,节约了能源;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既可通电力又可输送液体、可以防止管道中的液体因冷却而凝固、可以加热管道中的液体,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2.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八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3.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
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八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九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4.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5.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6.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十一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7.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8.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9.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
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
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
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
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
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
第六步:制造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方式,形成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其中,第一隔离条及第二隔离条的横截面都为扇环弧形,且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外弧曲率相等、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与第一隔离条的内弧曲率相等;
第七步:制造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压制形成具有扇环形截面的第二导电体及第三导电体;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形成第二绝缘套,完成第一导电单元的制造;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形成第三绝缘套,完成第二导电单元的制造;第一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内弧曲率相等,第一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与第二导电单元的外弧曲率相等;
第八步:形成外部导体的步聚:取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在内绝缘层外依次相接排列,并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内圆弧都紧贴内绝缘层外壁,使第一隔离条、第二导电单元、第二隔离条、第一导电单元四者的外圆弧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外部导体;
第九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部导体外形成外绝缘层;
第十步:屏蔽层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编织形成网状结构后包覆在外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
第十一步:外护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屏蔽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CN201610986277.5A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340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02048.8A CN107975639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N201610986277.5A CN106340358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6277.5A CN106340358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2048.8A Division CN107975639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358A true CN106340358A (zh) 2017-01-18

Family

ID=5784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2048.8A Pending CN107975639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N201610986277.5A Pending CN106340358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02048.8A Pending CN107975639A (zh) 2016-11-09 2016-11-09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9756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654A (zh) * 2017-09-30 2018-03-27 镇江皮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8285A (zh) * 2021-05-12 2021-07-27 江苏华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拉螺旋铠装光电复合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17A (zh) * 1989-09-13 1991-04-1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结合较长尺寸水下装置的光纤
CN102842386A (zh) * 2011-08-08 2012-12-26 蒋菊生 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4680412U (zh) * 2014-12-18 2015-09-30 皖西学院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8585A1 (de) * 1985-08-06 1987-02-19 Siemens Ag Flexible elektrische leitung
CN1358947A (zh) * 2002-01-23 2002-07-17 陈阵 纳米抗菌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81801B (zh) * 2008-05-19 2011-02-09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多功能水下拖缆
CN102002198A (zh) * 2010-11-02 2011-04-06 徐州百安居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的聚氯乙烯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3713B (zh) * 2011-07-06 2014-11-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延伸率高抗冲聚氯乙烯管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34276U (zh) * 2011-08-08 2012-02-01 蒋菊生 一种复合电缆
CN104599775B (zh) * 2014-08-27 2016-08-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垦利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87525A (zh) * 2015-03-02 2016-10-05 赵玉华 太阳能热水器水电一体管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17A (zh) * 1989-09-13 1991-04-1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结合较长尺寸水下装置的光纤
CN102842386A (zh) * 2011-08-08 2012-12-26 蒋菊生 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4680412U (zh) * 2014-12-18 2015-09-30 皖西学院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654A (zh) * 2017-09-30 2018-03-27 镇江皮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5639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2506B (zh) 一种有线电视及电力复合的供水管道
CN101330200B (zh) 热缩型电缆中间接头复合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56118A (zh) 一种三网合一用供水管道
CN106340358A (zh)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N106764215A (zh) 一种复合电热丝伴热保温塑胶管
CN108550429A (zh) 一种防鼠蚁电气化铁路用单相交流电缆及其制造工艺
CN106402507B (zh) 一种多网合一用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N105931700A (zh) 含复合绝缘层的1kV及以下绝缘管型母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7817A (zh) 有机绝缘金属护套伴热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35250A (zh) 一种智能建筑用有线电视及电力复合的供水管道
CN202332391U (zh) 一种复合高分子材料电力母线管
CN205751698U (zh) 一种智能光电复合入户电缆
CN106402508B (zh) 一种多网合一用供水管道
CN106321996B (zh) 一种防冻及低碳环保的电力复合供水管道
CN106287004A (zh)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
CN206833960U (zh) 一种新型高抗拉强度的电线
CN106653223A (zh) 一种有线电视及电力复合的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
CN201657368U (zh) 有机绝缘金属护套伴热电缆
CN102496423B (zh) 一种复合高分子材料电力母线排或母线管的生产方法
CN206312583U (zh) 一种三网合一用供水管道
CN107230528A (zh) 海上浮动核电站用电缆
CN206347219U (zh) 一种防冻及低碳环保的电力复合供水管道
CN106455168A (zh) 一种串联型恒功率电热带加工工艺
CN206833964U (zh) 一种船用矿物绝缘防冻电缆
CN105895256A (zh) 一种智能光电复合入户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