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8238B -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8238B
CN106338238B CN201610648645.5A CN201610648645A CN106338238B CN 106338238 B CN106338238 B CN 106338238B CN 201610648645 A CN201610648645 A CN 201610648645A CN 106338238 B CN106338238 B CN 106338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measuring point
correspondence
identification code
lin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8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8238A (zh
Inventor
王博
毕祥军
郝鹏
陈炳全
朱时洋
黄诚
张希
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6486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8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8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8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8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8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 G01B7/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using change in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力学专业的应变测量领域,提出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该方法先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线端标识码M与电阻应变仪测量端口T的对应关系、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和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再将得到的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最后利用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本发明可以实时单点调用和多点区域插值,能够应用在导弹、重型运载火箭壳体大构件实验测量现场,构建应变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结构特定位置处应变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在测量现场实现数据的交互呈现与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力学专业的应变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弹性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变形的程度称应变。应变有正应变(线应变),切应变(角应变)及体应变。其中,正应变公式为ε=ΔL/L,式中L是变形的前长度,ΔL是其变形后的伸长量。
在实际实验中,无法对应力进行测量,先测量应变,再根据胡克定律ε=σ/E,计算得到应力场。本发明采用的应变测量方式为应变片测量。但是实验时很难对构建进行实时定点监测。
然而在大构件应变测量实验现场,特别是我国大型导弹、重型运载火箭壳体实验验证现场,对构件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构件的实时监测,可以实时得到构件的应变分布情况,计算其应力分布情况,进而推测出构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差。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对构件实时监控,必要时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避免实验由于不当导致的失败,间接挽回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另外,实验过程中,应变场实时发生变化,过程中的危险点的位置可能随机产生,不一定发生数值模拟分析中的危险点处。所以实时测量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到的危险点的应变值对应变测量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任意一点的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任意位置的实时应变,还可以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导弹火箭壳体大构件的破坏原理更有帮助。
另外,应变片无法贴满整个实验件,所以有一些区域由于没有应变片直接测量无法得到准确的应变值。本发明依据构件特定区域的测点信息,按合适的插值方法,可获得该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该预测值可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出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本发明基于大直径导弹、重型运载火箭筒壳结构三维形貌测量技术,获取对应应变测点处的三坐标信息,构建应变测点应变测量值与大构件三维模型形貌、空间坐标信息的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实验时获得特定位置的空间坐标信息,利用建立的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输出对应特定位置的应变测量值,解决大构件应变测量时,无法实时监测某一位置应变的问题。进而在大构件实验测量现场,可以对任意位置的应变值进行实时监测,为实验加载以及实验分析提供指导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
将多个应变片按照要求贴在试验件表面的多个应变测点A处,每一个应变片对应一根两端带有线端标识码的导线;将应变片与两端带有线端标识码的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连接,静态应变仪端口T在不同时刻的应变测量值E,建立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文件,即T-E文件,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所述的应变片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第二步,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电阻应变仪的线端标识码M,按照静态应变仪端口T序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电阻应变仪相连导线上的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文件,即M-T文件,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T文件添加每个端口的温度补偿标记信息、测量端口灵敏度信息后,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应变片的线端标识码,按照应变片对应的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应变片相连导线上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M-A文件,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A文件中添加每个应变测点A所贴应变片的阻值、测点测量物理量类型信息后,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按照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应变测点A的位置信息,建立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A-G文件,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第五步,将上述得到的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
每一根导线两端的线端标识码M唯一对应,首先将M-T文件和M-A文件整合成A-M-T文件,再将T-E文件和A-G文件整合到A-M-T文件中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所述的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中不同时刻每一个应变测点A的编号都唯一对应一个线端标识码M、一个测量点位置信息G、一个静态应变仪端口T序号和一个应变测量值E。
第六步,首先工作人员输入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的空间坐标G′,或者通过激光笔远距离照射或扫码枪近距离指示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此处空间坐标G′;再通过测点综合数据库查找空间坐标G′对应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最后根据多个待测应变测点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变数据,利用合适的插值方法,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该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依据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能够在测量现场实现数据的交互呈现与处理。优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时单点调用。实验人员可在实验现场利用激光笔远距离或扫码枪近距离指示待调用测点,测量系统捕捉到改点后便可反馈该点应变的实时测量值与应变变化历史曲线等。这便大大方便了实验现场的数据处理与实验响应的机动性,为实验加载以及实验分析提供指导、依据。第二,多点区域插值。依据构件特定区域的测点信息,按合适的插值方法,可获得该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该预测值可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本发明能够应用在导弹、重型运载火箭壳体大构件实验测量现场,构建应变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结构特定位置处应变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在测量现场实现数据的交互呈现与处理,十分有望成为我国大直径导弹、重型运载火箭筒壳结构设计等航空航天领域筒壳结构实验测量的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参考图1中,虚线以上部分为本发明相关的硬件设备:试验件、应变片、连接导线、电阻应变仪、扫码器、三坐标测量仪。虚线以下部分为本相关的软件系统,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对硬件设备输出的信息综合处理,建立一个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
将多个应变片按照要求贴在试验件表面的多个应变测点A处,每一个应变片对应一根两端带有线端标识码的导线;将应变片与两端带有线端标识码的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连接,静态应变仪端口T在不同时刻的应变测量值E,建立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文件,即T-E文件,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所述的应变片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第二步,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电阻应变仪的线端标识码M,按照静态应变仪端口T序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电阻应变仪相连导线上的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文件,即M-T文件,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T文件添加每个端口的温度补偿标记信息、测量端口灵敏度信息后,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应变片的线端标识码,按照应变片对应的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应变片相连导线上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M-A文件,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A文件中添加每个应变测点A所贴应变片的阻值、测点测量物理量类型信息后,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按照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应变测点A的位置信息,建立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G-A文件,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第五步,将上述得到的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
每一根导线两端的线端标识码M唯一对应,首先将M-T文件和M-A文件整合成A-M-T文件,再将T-E文件和A-G文件整合到A-M-T文件中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所述的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中不同时刻每一个应变测点A的编号都唯一对应一个线端标识码M、一个测量点位置信息G、一个电阻应变仪测量端口序号T和一个应变测量值E。
第六步,首先工作人员输入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的空间坐标G′,或者通过激光笔远距离照射或扫码枪近距离指示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此处空间坐标G′;再通过测点综合数据库查找空间坐标G′对应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最后根据多个待测应变测点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变数据,利用合适的插值方法,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该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

Claims (2)

1.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
将多个应变片按照要求贴在试验件表面的多个应变测点A处,每一个应变片对应一根两端带有线端标识码的导线;将应变片与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连接,静态应变仪端口T在不同时刻的应变测量值E,建立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文件,即T-E文件,得到静态应变仪端口T与应变测量值E的对应关系;所述的应变片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第二步,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电阻应变仪的线端标识码M,按照静态应变仪端口T序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电阻应变仪相连导线上的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文件,即M-T文件,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T文件中添加每个端口的温度补偿标记信息、测量端口灵敏度信息后,得到线端标识码M与静态应变仪端口T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使用扫码器分别扫描导线上靠近应变片的线端标识码,按照应变片对应的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依次识别与应变片相连导线上的线端标识码M的信息,建立线端标识码M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即M-A文件,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或者在M-A文件中添加每个应变测点A所贴应变片的阻值、测点测量物理量类型信息后,得到应变测点A与线端标识码M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按照应变测点A编号的大小顺序,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应变测点A的位置信息,建立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文件,即A-G文件,得到测点三坐标G与应变测点A的对应关系;
第五步,将上述得到的对应关系进行合并,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
每一根导线两端的线端标识码M唯一对应,首先将M-T文件和M-A文件整合成A-M-T文件,再将T-E文件和A-G文件整合到A-M-T文件中得到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所述的测点综合信息数据库中不同时刻每一个应变测点A的编号都唯一对应一个线端标识码M、一个测量点位置信息G、一个静态应变仪端口T序号和一个应变测量值E;
第六步,首先工作人员输入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的空间坐标G′或通过仪器指示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此处空间坐标G′;其次,通过点综合数据库查找空间坐标G′对应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最后,根据多个待测应变测点的应变测量值E或应变曲线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变数据,利用插值方法,得到待测区域的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该应力应变测量预测值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所述的仪器为激光笔或扫码枪,激光笔远距离照射指示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扫码枪近距离指示试验件待监测应变测点。
CN201610648645.5A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Active CN106338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8645.5A CN106338238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8645.5A CN106338238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8238A CN106338238A (zh) 2017-01-18
CN106338238B true CN106338238B (zh) 2018-04-24

Family

ID=57824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8645.5A Active CN106338238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82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0787B (zh) * 2017-06-14 2019-01-25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杆系结构火箭舱段飞行载荷测量方法
CN108444419A (zh) * 2018-02-01 2018-08-24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三坐标设备联机测量系统以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1503B2 (ja) * 1996-05-17 2003-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接触式3次元計測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760154A (zh) * 2005-08-10 2006-04-19 大连理工大学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预应力施加方法
CN1828312A (zh) * 2005-12-13 2006-09-06 大连理工大学 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测定仪
CN101435747A (zh) * 2008-12-10 2009-05-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应变动态量测的多向耦合裂缝计的设计方法
CN102052930A (zh) * 2010-11-24 2011-05-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纤光栅分布式应变传感器及其应变监测方法
CN102213583A (zh) * 2011-03-10 2011-10-12 大连理工大学 柔性道路结构内应力测试的低模量光纤传感探头
CN103983224A (zh) * 2014-05-29 2014-08-13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度部件实测位姿拟合方法
JP2016024050A (ja) * 2014-07-18 2016-02-08 株式会社共和電業 搬送波型ひずみ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1503B2 (ja) * 1996-05-17 2003-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接触式3次元計測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760154A (zh) * 2005-08-10 2006-04-19 大连理工大学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预应力施加方法
CN1828312A (zh) * 2005-12-13 2006-09-06 大连理工大学 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测定仪
CN101435747A (zh) * 2008-12-10 2009-05-2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应变动态量测的多向耦合裂缝计的设计方法
CN102052930A (zh) * 2010-11-24 2011-05-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纤光栅分布式应变传感器及其应变监测方法
CN102213583A (zh) * 2011-03-10 2011-10-12 大连理工大学 柔性道路结构内应力测试的低模量光纤传感探头
CN103983224A (zh) * 2014-05-29 2014-08-13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度部件实测位姿拟合方法
JP2016024050A (ja) * 2014-07-18 2016-02-08 株式会社共和電業 搬送波型ひずみ測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8238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Measurement of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and evolution of plastic zone of low carbon steel under uniaxial tension using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US20110106459A1 (en) In-situ optical crack measurement using a dot pattern
CN112613118B (zh) 火箭发动机内部不可测装配质量数字孪生建模与追溯方法
CN107305174A (zh) 一种材料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数值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06338238B (zh) 一种大构件三坐标-应变联合测量方法
CN104502198A (zh) 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裂纹j积分测量方法
CN211979669U (zh) 一种基于bim的桥梁荷载试验构件内部损伤监测系统
CN101025392A (zh) 力学性能试验数据测定方法及系统
CN110207966A (zh) 一种航空结构多轴随机疲劳载荷下在线损伤评估方法
CN205861459U (zh) 一种岩样横向应变多点测量装置
CN112927185A (zh) 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测试计算方法
CN106524988A (zh) 基于八面体的三维应变花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2944609A (zh) 一种整套多通道白车身焊点检测系统
Blug et al.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DIC fo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biaxial fatigue crack growth experiments
CN106017300A (zh) 一种两端带有二维码标记的应变测量导线
CN104122205B (zh) 一种利用压痕隆起量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
CN109870354A (zh) 金属圆棒试样单轴拉伸断后伸长率自动测量方法
Jebáček et al. Possibilities and methods of in-flight loading measurement
CN109341838A (zh) 一种用于衡器检定的双机器人协作系统及其方法
CN108061686A (zh) 同时获取岩石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规律的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CN106767319B (zh) 一种组件燃料棒间隙测量规及使用方法
CN105675421A (zh) Gh4145螺栓的布氏硬度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5981089U (zh) 一种两端带有二维码标记的应变测量导线
CN209148136U (zh) 一种用于衡器检定的双机器人协作系统
Kong et al. Fatigue crack monitoring using large-area, flexible capacitive strain sens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