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7348A -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7348A
CN106337348A CN201610778767.6A CN201610778767A CN106337348A CN 106337348 A CN106337348 A CN 106337348A CN 201610778767 A CN201610778767 A CN 201610778767A CN 106337348 A CN106337348 A CN 10633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asphalt
colophonium
reclaimed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78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希娟
周新锋
李晓娟
李娜
韩微微
王旭
丁楚志
岳卫民
贾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Highwa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7787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73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7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 E01C7/182Aggregate or filler materials, except those according to E01C7/2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包括沥青、矿料和废旧沥青混合料,并检验原材料的性能,筛分废旧沥青混合料并检验其性能;然后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沥青的最佳用量;再验算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比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低一个等级的要求;最后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测试,并验证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提出掺有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使得在前期配合比设计阶段即可优选出性能满足要求的配合比,大大降低了试验路铺筑阶段出现的各种路面病害的风险,显著提高工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的大中修养护会产生大量废旧路面材料。按照10年的大中修周期测算,我国高等级公路每年大中修养护里程达3.5万公里,以平均路面宽度10米、平均翻修厚度10厘米测算,每年高等级公路大中修工程产生废旧路面材料3500万立方米。在我国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建成后,每年高速公路路面大中修规模将达到8000公里以上,超过目前每年高速公路新建规模(5000)公里左右,按照平均翻修厚度10厘米计算,届时每年产生的废旧路面材料数量与目前每年新建高速公路面层所需材料数量相当。此外,我们还有24.6万公里城市道路,道路面积42.4亿平方米,这些城市道路的维修同样产生大量废旧路面材料。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十分有必要推广和应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再和再生剂、新矿料、新沥青适当配合,重新拌和成满足道路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应用于道路建设,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生产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沥青混合料(主要为矿料和沥青)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国外的应用实践证明,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用价值。
由于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中所用到的沥青混合料是将旧料和再生剂、新矿料、新沥青配合之后得到的,其各成分之间的配比必然会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对其各成分之间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检测所述原材料的性能,并检验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2,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步骤3,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步骤4,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包含再生沥青,验算所述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与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比所述沥青的标号低一个等级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
步骤5,根据步骤2确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步骤3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配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对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测试,并验证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满足,即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本发明的特点及进一步地改进为:
步骤1中,所述沥青和矿料的工程技术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2004)的要求。
步骤1中,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包含废旧沥青,所述废旧沥青的工程技术指标要求为:25℃针入度≥20,15℃延度≥5cm;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工程技术指标要求为:含水率≤1%,密度≥2.5g/cm,砂当量≥60%。
步骤2中,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级配范围,调节所述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确定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3a,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的油石比:按照公式a=b-1进行估算,其中,a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估算油石比,b为与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同级配的普通沥青混合料的估算油石比;
子步骤3b,以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估算的油石比为中值,取多组油石比,并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4a,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根据步骤3中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和步骤1中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结果,采用下式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
LgPR=X1gPb+(1-X)lgP0
式中,PR为再生沥青的针入度,Pb为沥青的针入度;P0为废旧沥青的针入度;X为废旧沥青与沥青的用量比例;
子步骤4b,根据再生沥青的针入度确定再生沥青的标号,并判断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与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比所述沥青的标号低一个等级的要求。
步骤5中,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因为其中掺配了一定比例的废旧沥青混合料,而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加入会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造成影响。所以,本发明在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充分考虑了其材料的特性,得到了性能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较,本发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增加了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由于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废旧沥青,废旧沥青的再生方式选用沥青的调和再生方式,因此再生沥青的标号能否达到要求,将是本发明的配合比设计中的重点控制指标。再生沥青的标号则通过废旧沥青和沥青的针入度及比例计算得到。由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可适当降低一个等级,但是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应满足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2004)中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能够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前期配合比设计阶段优选出性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大大降低试验路铺筑阶段出现的各种路面病害的风险,显著提高工程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沥青、矿料和磨 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检测所述原材料的性能,并检验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1)由于掺有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主要取决于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性质的好坏,因此为了使设计的掺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混合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之前,应对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品质进行准确的评价。
首先采用离心分离法对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试验,将矿质集料和沥青结合料分离,并且对抽提后的矿料进行筛分试验,由此可以确定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级配组成,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本实施例中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抽提前后矿料筛分试验结果
分析表1可知,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抽提前,颗粒组成偏粗,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废旧沥青与较小粒径的矿料粘附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微粒。经过抽提后,废旧沥青的分离使得小粒径的矿料得以分散,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组成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S16规格的要求。
对上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工程技术指标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JTG E20-2011)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试验结果可知,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均满足本发明的技术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再生利用。
表2本实施例的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工程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2)本实施例的矿料为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粗集料选用陕西泾阳10~20mm、5~15mm、5~10mm和3~5mm碎石,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矿粉的检测结果见表4。
表3本实施例的粗集料的工程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表4本实施例的矿粉的工程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由表3、表4可知,粗集料和矿粉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可以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
(3)沥青采用中海90-A沥青,检测结果见表5。
表5本实施例的中海90号沥青的工程技术指标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沥青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可以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
步骤2,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级配范围,调节所述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确定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表6本实施例各矿量的掺配比例
根据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和各档粗集料的筛分结果,再生沥青混合料各材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6、表7。
表7本实施例AC-16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步骤3,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子步骤3a,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本实施例中,由于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主要为细集料,其掺配比例一般为10~30%,其中废旧沥青的含量一般在1%左右,因此,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的估算可按照相同级配普通沥青混合料估算油石比减1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估算的油石比。
本实施例估算沥青的油石比为3.5%。
子步骤3b,以估算的沥青的油石比为中值,取多组沥青的油石比,并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本实施例以估算的沥青的油石比3.5%为中值,以0.5%为步长,选取2.5%、3.0%、3.5%、4.0%和4.5%5组沥青油石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进行马歇尔试验,马歇尔试验采用双面击实75次,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本实施例的AC-16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指标
从表6中找出对应于稳定度最大值、密度最大值、沥青饱和度VFA中值以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空隙率中值的沥青的用量,以上述四个沥青用量的平均值作为沥青最佳用量的初试值OAC1,及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指标的沥青用量公共范围OACmin~OACmax,以OACmin和OACmax中值作为OAC2,取OAC1和OAC2的中值作为沥青的最佳用量OAC。通过计算,该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4%,由此确定出沥青的最佳用量。
步骤4,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包含再生沥青,验算所述再生沥青的标号是 否满足比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低一个等级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
子步骤4a,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根据步骤3中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步骤1中得到的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中废旧沥青的含量和针入度对数,采用下式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
LgPR=X1gPb+(1-X)lgP0
式中,PR为再生沥青的针入度,Pb为沥青的针入度;P0为废旧沥青的针入度;X为废旧沥青与沥青的用量比例;
由步骤1可知,废旧沥青的针入度为25(0.1mm),沥青的针入度为83(0.1mm),废旧沥青与沥青的比例为23∶77,经上式计算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为63。
子步骤4b,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确定再生沥青的标号,并判断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比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低一个等级的要求。
由子步骤4a可知,再生沥青的针入度为63,其所对应的再生沥青的等级为70号沥青,与原材料中用到的90号沥青相比较降低了一个等级,满足要求。
步骤5,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步骤3中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配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马歇尔试验和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等相关路用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并检验各路用性能是否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
表9本实施例的再生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指标
表10本实施例的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
指标 单位 实测值 技术要求
油石比 3.4 ——
击实次数 75 两面各75次
残留稳定度 90.6 ≥80
冻融劈裂 87.3 ≥75
动稳定度 次/mm 2452 ≥1000
低温性能 (με) 2066 ——
渗水系数 ml/min 不渗水 <120
由表10可知,通过上述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设计,AC-16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体积指标、残留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说明所设计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合理的,同时也说明了本发明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沥青、矿料和磨 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检测所述原材料的性能,并检验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本实施例的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结果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沥青为SBS改性沥青,检测方法按照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JTGE20-2011)进行,其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1。
由检测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SBS改性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表11本实施例的SBS改性沥青的性能检测试验结果
步骤2,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级配范围,调节所述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确定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根据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和各档粗集料的筛分结果,再生沥青混合料各材料的用量、合成级配及级配曲线见表12、表13。
表12本实施例各矿量的掺配比例
表13本实施例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
步骤3,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子步骤3a,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
本实施例中,由于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主要为细集料,其掺配比例一般为10~30%,其中废旧沥青的含量一般在1%左右,因此,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 石比的估算可按照相同级配普通沥青混合料估算油石比减1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估算的油石比。
本实施例估算沥青的油石比为3.8%。
子步骤3b,以估算的沥青的油石比为中值,取多组沥青的油石比,并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本实施例以估算的沥青的油石比3.8%为中值,以0.5%为步长,选取2.8%、3.3%、3.8%、4.3%和4.8%5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马歇尔试验采用双面击实75次,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理论密度采用实测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14。
表14实施例2AC-13再生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指标
由表14可以看出,稳定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则以规范要求的空隙率中值的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在表14中找出符合规范规定指标的沥青用量公共范围OACmin~OACmax,以OACmin和OACmax中值作为OAC2,取OAC1和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通过计算, 该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3.8%。
步骤4,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包含再生沥青,验算所述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比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低一个等级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
子步骤4a,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计算方法同实施例1。
由步骤1可知,废旧沥青的针入度为25(0.1mm),沥青的针入度为65(0.1mm),废旧沥青与沥青的比例为20:80。计算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为56。
子步骤4b,根据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确定再生沥青的标号,并判断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比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低一个等级的要求。
由子步骤4a可知,再生沥青的针入度为56,再生沥青的等级较沥青有所降低,但是满足要求。
步骤5,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步骤3中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配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马歇尔试验和高温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等相关路用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5和表16所示。
表15本实施例的再生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指标
表16本实施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结果
通过上述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设计,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体积指标、残留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均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说明了配合比设计方法针对新沥青为改性沥青的适用性。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检测所述原材料的性能,并检验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2,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步骤3,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步骤4,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包含再生沥青,验算所述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与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比所述沥青的标号低一个等级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
步骤5,根据步骤2确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步骤3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配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对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测试,并验证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重新进行设计;满足,即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粒度为0.075-13.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沥青和矿料的工程技术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2004)的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包含废旧沥青,所述废旧沥青的工程技术指标要求为:25℃针入度≥20,15℃延度≥5cm;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工程技术指标要求为:含水率≤1%,密度≥2.5g/cm,砂当量≥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级配范围,调节所述沥青、矿料和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确定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3a,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按照公式a=b-1进行估算,其中,a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估算的油石比,b为与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同级配的普通沥青混合料的估算的油石比;
子步骤3b,以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估算的油石比为中值,取多组油石比,并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4a,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根据步骤3中确定的沥青的最佳用量和步骤1中所述磨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结果,采用下式计算再生沥青的针入度
LgPR=X lgPb+(1-X)lgP0
式中,PR为再生沥青的针入度,Pb为沥青的针入度;P0为废旧沥青的针入度;X为废旧沥青与沥青的用量比例;
子步骤4b,根据再生沥青的针入度确定再生沥青的标号,并判断再生沥青的标号是否满足与所述沥青的标号同等级或比所述沥青的标号低一个等级的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
CN201610778767.6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6337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8767.6A CN106337348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78767.6A CN106337348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7348A true CN106337348A (zh) 2017-01-18

Family

ID=5782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78767.6A Pending CN106337348A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734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389A (zh) * 2017-10-09 2018-05-01 淮阴工学院 一种测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有效再生率的方法
CN108484072A (zh) * 2018-04-08 2018-09-04 长安大学 一种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及其级配方法和应用
CN108503304A (zh) * 2018-04-08 2018-09-07 长安大学 一种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及其级配方法和应用
CN110054906A (zh) * 2019-05-06 2019-07-26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双级配设计制备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方法
CN111960727A (zh) * 2020-04-28 2020-11-20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大掺量抗疲劳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CN113024161A (zh) * 2021-03-16 2021-06-25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桂金: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 《公路》 *
高震: "沥青路面旧料热再生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389A (zh) * 2017-10-09 2018-05-01 淮阴工学院 一种测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有效再生率的方法
CN107976389B (zh) * 2017-10-09 2020-07-24 淮阴工学院 一种测定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有效再生率的方法
CN108484072A (zh) * 2018-04-08 2018-09-04 长安大学 一种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及其级配方法和应用
CN108503304A (zh) * 2018-04-08 2018-09-07 长安大学 一种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及其级配方法和应用
CN108484072B (zh) * 2018-04-08 2020-07-31 长安大学 一种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及其级配方法和应用
CN110054906A (zh) * 2019-05-06 2019-07-26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双级配设计制备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方法
CN111960727A (zh) * 2020-04-28 2020-11-20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大掺量抗疲劳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CN111960728A (zh) * 2020-04-28 2020-11-20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温拌再生混合料
CN113024161A (zh) * 2021-03-16 2021-06-25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3024161B (zh) * 2021-03-16 2022-07-01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7348A (zh)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Ahammed et al. Asphalt pavements surface texture and skid resistance—exploring the reality
CN103088736B (zh) 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阶段oac设计方法
CN103558111B (zh)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含水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04389253B (zh) 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或底基层的设计方法
CN105236830B (zh) 一种基于体积参数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5714637A (zh) 一种基于矿料间隙率的矿料级配优化方法
CN104372727B (zh) 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358201B (zh) 一种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设计方法
CN102720114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的快速控制方法
CN105421182B (zh) 一种建筑垃圾用于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方法
Song et al.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bonding performance between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and underlying layer
Zhao et al. Influenc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of semi-flexible pavement based on aggreg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rix skeleton
Zhang et al. Study of the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behavior of asphalt based on a performance grading system in Northeast China
CN112878135B (zh)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路口抗车辙路面变形判断和施工方法
Djakfar et al.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porous hot mix asphalt with gilsonite additive
Sun et al. Study on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interface-slip characteristics of aggregates
Bruno et al.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fully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s produced with chemical additives for patch pavement rehabilitation
CN107220460A (zh) 一种高摩阻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Haritonovs et al. Prediction of rutting formation i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Asi et al. Adaptation of superpave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 procedure to jordan climatic and traffic conditions
CN104310859B (zh) 高黏高弹应力消散材料中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方法
Androjić et al. Influence of comp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Marshall specimens
CN105445445B (zh)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多阶段施工控制方法
Hugo et al. A synthesis of applications of the MLS as an innovative system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aterials in pavement engin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Xinfeng

Inventor after: Xu Xijuan

Inventor after: Li Xiaojuan

Inventor after: Li Na

Inventor after: Han Weiwei

Inventor after: Wang Xu

Inventor after: Ding Chuzhi

Inventor after: Yue Weimin

Inventor after: Jia Desheng

Inventor before: Xu Xijuan

Inventor before: Zhou Xinfeng

Inventor before: Li Xiaojuan

Inventor before: Li Na

Inventor before: Han Wei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Xu

Inventor before: Ding Chuzhi

Inventor before: Yue Weimin

Inventor before: Jia Desh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