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0271B -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0271B
CN106330271B CN201510347079.XA CN201510347079A CN106330271B CN 106330271 B CN106330271 B CN 106330271B CN 201510347079 A CN201510347079 A CN 201510347079A CN 106330271 B CN106330271 B CN 106330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ignal
data
group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7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0271A (zh
Inventor
孙奇
韩双锋
王森
潘振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470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3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0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基站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基站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盲检测方法、用户解调指示方法、基站、终端。

Description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盲检测方法、解调指示方法、基站和终端。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又称为多天线多用户技术,MIMO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MIMO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研究,并已经被长期演进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者(LTE-Advanced)、IEEE 802.16e/n/ac等众多无线通信标准采纳。为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点对多点的多用户MIMO传输技术被提出,在多用户MIMO技术中,基站侧配置有多根天线,基站通过多用户MIMO预编码技术同时服务多个用户。目前多天线多用户传输方案主要包含非线性预编码传输方案和线性预编码传输方案。其中非线性预编码技术能达到系统的容量界,但是具有很高的实现复杂度,不宜在实际系统中使用。而常见的线性预编码传输方案包括迫零预编码、酉编码等方案。
迫零预编码是多天线多用户系统中最简单的线性编码方案,基本思想是: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由多用户信道矩阵求逆获得,从而形成多个正交的用户传输波束,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是一个对角矩阵,从而消除了用户间的干扰,多个用户在空间域上正交传输。但是最近,基于非正交接入的多用户传输技术也开始受到关注,有人提出了一种多天线多用户系统中的基于非正交接入的联合用户分簇及功率控制的方案。在所提的方案中,为了消除用户间的干扰,对所有服务的用户中具有较强增益的用户进行迫零预编码,并考虑通过分簇方案,将具有较差信道增益的用户,尽量调度到与已经形成的迫零预编码波束中,进行非正交接入传输。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在于:基于迫零预编码的正交多天线多用户传输方案,在低信噪比或者多用户信道相关性较大的时候,性能较差,频谱效率不高。实际系统中由于发端天线的相关性以及直射信号的影响,用户间信道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非正交接入传输方案,对于一个分簇组的内的两个用户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并且预编码矩阵只是根据分簇组内较强的用户信道而决定,对于不同的分簇组间仍存在簇内较差用户到其他分簇组间的干扰。该传输方案对用户信道分布以及用户数量比较敏感,当可供调度的用户数较少时,簇间用户间干扰较大,导致系统性能较差。而实际小区环境中的激活用户数很难满足现有方案中的调度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盲检测方法、解调指示方法、基站和终端,能够解决用户簇间干扰问题且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基站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基站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终端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终端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终端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当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正确时,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解调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除了向终端发送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而得到的待发送信号之外,所述基站还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向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用户分组单元、预编码单元、组内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叠加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用户分组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所述预编码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组内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所述叠加单元,用于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信道估计单元、恢复单元、解调单元、解扰单元和输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所述解调单元,用于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所述解扰单元,用于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正确时,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多根天线向终端发送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而得到的待发送信号;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向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盲检测方法、解调指示方法、基站和终端中,其中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基站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基站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如此,能够解决用户簇间干扰问题且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用户解调指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盲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架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发明实施例ρTX=0时系统容量随发送功率的变化的仿真示意图;
图9-2为本发明实施例ρTX=0.5时系统容量随发送功率的变化的仿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由于对用户相关性不敏感,与传统多用户MIMO迫零预编码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户簇间干扰问题,相比现有技术,在通常小区用户数条件下也具有更好的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采用多根天线服务多个用户;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基站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这里,获取用户信道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的上行导频数据和信道互易性在基站侧进行估计,得到用户信道信息;或者是终端根据基站下行导频进行估计,然后终端再将估计的用户信道信息反馈给基站。
步骤102,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103,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这里,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采用不同的组内编码方案,具体地判断每个用户组内用户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其中第一条件可以为关于用户数的阈值的条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第一条件可以为大于1,下面以第一条件为大于1为例,进行说明:
方案a,如果每个用户组内用户数大于1,则组内编码方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组内编码方案。
组内编码方案a1: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后用一个用户组内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得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这里,当采用预编码向量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特征值最大的等效信道,令预编码向量的方向与该等效信道最大特征值向量方向一致。
这里,当采用预编码矩阵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信道条件满足预设的第二条件的等效信道,其中,满足第二条件的等效信道可以为信道条件最好的等效信道,选取其最大N个(N不大于用户接收天线个数)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值向量作为列向量组成预编码矩阵。其中,当终端噪声未知时,可以认为等效信道范数最大的信道为信道条件最好的信道,在终端噪声已知时,可以认为等效信道范数的平方与用户端噪声功率比值最大的信道为信道条件最好的信道。换句话说,当用户噪声未知时,第二条件为等效信道范数最大。;当终端噪声已知时,第二条件为等效信道范数的平方与用户端噪声功率比值最大。
组内编码方案a1:分别对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流采用空时分组码或者空频分组码进行编码,得到各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再将各个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叠加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方案b,如果组内用户数为1,则不对用户进行组内编码。
步骤104,基站将步骤102中得到的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步骤103中得到的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步骤105,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步骤106,基站将所述待发送信号通过多根天线发送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中,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基站将用户分成多组的方法为:根据用户信道间的正交性及用户信道的增益的差值,将具有较小的信道正交性以及较大信道增益差值的用户放在相同的组中;具有较大的信道正交性且较小信道增益差的用户放在不同的组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中,基站将用户分成多组的方法为:以系统容量最大为准则,选取使得系统容量最大的用户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102中,多用户MIMO预编码方案可以为块对角化迫零预编码,也可以将用户组看作一个虚拟多天线用户进行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或最大信干噪比等多用户预编码。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解调指示方法,该方法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解调指示方法应用于基站,基站采用多根天线服务多个用户;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基站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用户解调指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用户解调指示方法包括:
步骤201,基站向终端发送待发送信号;
步骤202,所述基站还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向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这里,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为用户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
这里,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包括信道编码方式和信道调制方式。
这里,基站还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解调指示信息,包括:基站可以通过在下行控制信道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传输属性指示信息域中,向终端发送解调指示信息。目前LTE中PDCCH的传输属性指示信息域中包含PDSCH传输的调制编码方式指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解调指示方法,可以通过在现有LTE中PDCCH的传输属性指示信息域中添加同组用户的其他用户的信道调制编码方式以及用户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即用户解调状态信息)。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盲检测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盲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盲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300,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信号为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的待发送信号,所述第一信号中包括导频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所述终端从第一信号中提取出导频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
这里,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指示信息、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终端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为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
步骤301,终端根据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步骤302,终端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步骤303,终端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步骤304,终端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步骤305,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是否错误;否时,进入步骤306;否时,进入步骤307;
步骤306,如果正确,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步骤307,如果错误,终端根据同用户组内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步骤302中的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五数据信号;从第二数据信号中删除与所述第五数据信号对应的调制编码后的第六数据信号,得到第七数据信号,并对所述第七数据信号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得到第八数据信号;
这里,所述第六数据信号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根据同用户组内其他用户的编码调制方式对第五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得到第六数据信号。
步骤308,终端使用自身扰码对步骤307中得到的第八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九数据信号;
步骤309,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是否错误,否时,进入步骤306,是时,进入步骤310;
步骤310,如果错误,终端向基站发送错误反馈,请求重传。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所包括的用户分组单元、预编码单元、组内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叠加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以及各单元各自所包括的模块,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1所示,该基站400包括用户分组单元401、预编码单元402、组内编码单元403、处理单元404、叠加单元405和第一发送单元406,其中:
所述用户分组单元4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所述预编码单元402,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组内编码单元403,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所述处理单元404,用于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所述叠加单元405,用于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406,用于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2所示,所述组内编码单元403包括第一判断模块4031、第一预编码模块4032和第二预编码模块4033,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4031,用于判断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4032;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不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二预编码模块4013;
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4032,用于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后用一个用户组内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得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这里,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还用于分别对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流采用空时分组码或者空频分组码进行编码,得到各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再将各个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叠加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所述第二预编码模块4013,用于不对用户进行组内编码。
这里,当采用预编码向量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特征值最大的等效信道,令预编码向量的方向与该等效信道最大特征值向量方向一致。
这里,当采用预编码矩阵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信道条件满足预设的第二条件的等效信道,选取其最大N个(N不大于用户接收天线个数)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值向量作为列向量组成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分组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用户信道间的正交性及用户信道的增益的差值,将具有较小的信道正交性以及较大信道增益差值的用户放在相同的组中;具有较大的信道正交性且较小信道增益差的用户放在不同的组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分组单元,具体用于以系统容量最大为准则,选取使得系统容量最大的用户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用户MIMO预编码包括:块对角化迫零预编码、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最大信干噪比预编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3所示,所述基站40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407,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向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其中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可以为用户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基站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所包括的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都可以通过基站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50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501和第二发送单元502,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501,用于通过多根天线向终端发送待发送信号;
这里,所述待发送信号中包括导频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02,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向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其中,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可以为用户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基站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基站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所包括的第一接收单元、信道估计单元、恢复单元、解调单元、解扰单元和输出单元等单元,以及各单元各自所包括的模块,都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6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601、信道估计单元602、恢复单元603、解调单元604、解扰单元605和输出单元606,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恢复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所述解调单元604,用于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所述解扰单元605,用于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606,用于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正确时,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所述终端600还包括:删除单元;
所述解调单元,还用于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错误时,根据同一用户组内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五数据信号;
所述删除单元,用于从第二数据信号中删除与所述第五数据信号对应的调制编码后的第六数据信号,得到第七数据信号;
所述解调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七数据信号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得到第八数据信号;
所述解扰单元,还用于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八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九数据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还用于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正确时,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解调状态信息,所述终端还包括判断单元和请求单元,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解调所述第一信号的状态是否满足所述解调状态信息;当满足时,触发所述请求单元;
所述请求单元,用于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解调状态信息为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
对应地,所述判断单元还包括开启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和请求模块,其中:
所述开启模块,用于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错误时,终端开启计数器开始计数,所述计数用于表明当前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阈值;
所述请求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时,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终端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如基站、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下面以上述终端实施例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700包括信号恢复单元701、解调单元702、干扰删除单元703、校验单元704和重传请求单元705,其中:
信号恢复单元70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对第一信号中的接收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并输出恢复的接收信号;
这里,所述接收信号为上述实施例六中的第一数据信号。
解调单元702,用于根据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恢复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解调数据;
校验单元703,用于根据用户自身扰码对解调单元输出的解调数据进行解扰,并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解扰后的数据是否错误;如果正确则输出解扰后的数据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否则输出错误指示到干扰删除单元704。
干扰删除单元704,用于如果收到校验单元的错误指示,则从信号恢复单元输出的接收信号中删除解调单元输出数据对应的调制编码后的信号并将删除后的信号输入解调单元,否则将信号恢复单元输出的信号直接输入解调单元,并清空错误指示计数。当收到校验单元收到的错误指示计数超过预置的阈值时,向重传请求单元发出重传指示。
这里,预置的阈值是指用户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阈值为基站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中的一种。
重传请求单元705,用于收到重传指示向发送端发送错误反馈,请求重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终端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在该方法中,假设基站具有4根天线,服务4个单天线用户,其中每一个用户对于一个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基站将4个用户分为进行分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架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具体的分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分组方法一:
1a)将用户按照信道增益进行升序排序,得到用户编号1、2、3和4;
1b)分别计算用户1与用户3和用户4的正交性,其中,用户i与用户j的正交性ρij定义为其中hi和hj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状态信息;如果ρ13≥ρ14,则将用户1和用户4分为一组,用户2和用户3分为一组;否则,将用户1和用户3分为一组,用户2和用户4分为一组;其中用户1和用户3认为配对为一组,那么用户3为用户1的配对用户,同理,用户2为用户4的配对用户,而用户4为用户2的配对用户。
1c)对两组用户分别计算组内两个用户信道之间的正交性,如果正交性大于阈值0.3,则将该组内两个用户拆成两组,每组一个用户。
分组方法二:
2a)产生所有可能的分组方案;
2b)依次计算每种可能分组方案在编码后传输所能达到的系统容量,其计算方法为对分组方案中每一组的容量进行求和。
下面以第q组为例,对于第q组的容量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计算:
2b1)如果第q组组内为1个用户,为噪声功率,Pq为第q组信号功率,
2b2)如果第q组组内为2个用户,且hq,1Wq最大奇异值较大,Pq,1和Pq,2分别为第q组内用户1和用户2的信号功率
2b3)如果第q组组内为2个用户,且hq,2Wq最大奇异值较大,
c)选取系统容量最大的分组方案。
步骤802,针对2个用户分组以用户组间迫零为准则进行迫零预编码,具体地,对第l组(1≤l≤2)用户进行迫零预编码,其迫零预编码矩阵Wl的计算方法为:
步骤8021,将基站到除第l组用户外其他所有用户的信道的行向量按行顺次排列为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SVD分)解,
步骤8022,取Vl矩阵的最后n列作为第l组用户的迫零预编码矩阵Wl,其中n为第l组用户集合中的用户数;
步骤803,基站对2个用户分组分别进行组内编码,具体的对第q组(1≤q≤2)用户进行组内编码的方法如下:
步骤8031,如果第q组内用户数等于2,组内编码方案为:将组内的两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后得到xq,1+xq,2,再用预编码向量vq对叠加后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vq(xq,1+xq,2)。其中预编码向量vq为矩阵hq,1Wq与矩阵hq,2Wq中最大奇异值较大的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步骤8032,如果组内用户数为1,则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xq,1
步骤804,基站4根天线的发送信号
对应于上述步骤801至步骤804所记载的方法,基站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用户发送解调指示信息,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和目标用户编码和调制方式以及组内配对用户的调制编码方式,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包括:1)直接解调;2)进行一次干扰删除再解调。
终端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解调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检测。解调指示信息中的解调状态信息为直接解调的用户时,根据用户自身编码调制方式对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解调。当解调指示信息为进行干扰删除再解调时,首先根据组内配对用户编码调制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根据解调的数据信号和组内配对用户的编码调制方式进行恢复,恢复出组内配对用户编码调制后的信号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删除该信号,对删除后的信号根据用户自身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
实施例九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在该方法中,假设基站具有8根天线,服务8个单天线用户,其中每一个用户对于一个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基站将8个用户分为进行分组,具体的分组方法包括:
步骤9011,令正交性系数门限T=0.3;
步骤9012,随机选择一个未分组用户i作为一组,放入集合S1中,从剩余未分组用户中随机选择一个用户j,计算ρij,如果ρij<T,则将用户j放入用户集合S1中并令用户集合数d=1,否则将用户j放入用户集合S2中并令用户集合数d=2;其中ρij的计算方法为:hi和hj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
步骤9013,从剩余未分组用户中随机选择一个用户k,分别与用户集合S1到Sd中的所有用户计算正交性系数,如果存在l和q使得ρkq<T,q∈Sl,1≤l≤d,则将用户k放入用户集合Sl中,否则将用户k放入用户集合Sd+1中并更新用户集合数d=d+1;
步骤9014,重复步骤9013直到所有用户都被分配到用户集合中
步骤9015,如果存在某个用户集合Sl,其中用户数大于2,则令T=T-0.1,d=0,清空用户分组集合并返回步骤9012,否则结束分组。
步骤902,基站针对d个用户分组S1到Sd以用户组间迫零为准则进行迫零预编码,具体的对第l组(1≤l≤d)用户进行迫零预编码,其迫零预编码矩阵Wl的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9021,将基站到除第l组用户外其他所有用户的信道的行向量按行顺次排列为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SVD分)解,
步骤9022,取Vl矩阵的最后n列作为第l组用户的迫零预编码矩阵Wl,其中n为第l组用户集合中的用户数;
步骤903,基站对d个用户分组S1到Sd分别进行组内编码,具体的对第q组(1≤q≤d)用户进行组内编码的方法如下:
步骤9031,如果第q组内用户数等于2,组内编码方案为:
分别对组内2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流xq,1和xq,2采用Alamouti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数据流sq,1,sq,2,再叠加获得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sq,1+sq,2,其中当采用空时分组码时具体为:
m为奇数;
m为奇数;
其中m表示第m时刻,xq,1(m)和xq,2(m)为数据流xq,1和xq,2在第m个时刻传输的符号;
步骤9032,如果组内用户数为1,则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xq,1
步骤904,基站8根天线的发送信号
基站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解调指示信息,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信息和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组内其他配对用户的信道调制编码方式,所指示的解调状态信息包括:1)直接解调;2)进行一次干扰删除再解调。
终端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解调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解调指示信息为直接解调的用户,根据用户自身编码调制方式对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解调。解调指示信息为进行干扰删除再解调的用户,首先根据同一组内配对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根据解调的数据和组内配对用户的编码调制方式恢复,恢复出组内配对用户编码调制后的信号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删除该信号,对删除后的信号根据用户自身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
实施例十
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在该方法中,假设基站具有128根天线,16个射频链路,每个射频链路对应8根天线,基站同时服务16个单天线用户;其中每一个用户对于一个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多用户下行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基站将16个用户分为进行分组,具体的分组方法为:
步骤1001-1,令正交性系数门限T=0.3;
步骤1001-2,随机选择一个未分组用户i作为一组,放入集合S1中,从剩余未分组用户中随机选择一个用户j,计算ρij,如果ρij<T,则将用户j放入用户集合S1中并令用户集合数d=1,否则将用户j放入用户集合S2中并令用户集合数d=2;其中正交性ρij的计算方法为:
hi和hj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
步骤1001-3,从剩余未分组用户中随机选择一个用户k,分别与用户集合S1到Sd中的所有用户计算正交性系数,如果存在l和q使得ρk,q<T,q∈Sl,1≤l≤d,则将用户k放入用户集合Sl中,否则将用户k放入用户集合Sd+1中并更新用户集合数d=d+1;
步骤1001-4,重复步骤1001-3直到所有用户都被分配到用户集合中;
步骤1001-5,如果存在某个用户集合Sl,其中用户数大于2,则令T=T-0.1,d=0,清空用户分组集合并返回步骤1001-2,否则结束分组。
步骤1002,基站采用混合预编码架构,其中每个射频链路对应一个模拟预编码向量ak∈C8×1(k=1,2,,16);ak可以根据使得用户k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方向选取;则基站的等效模拟域预编码矩阵A可以写为:
步骤1003,步骤1002中所述混合编码结构中,基站数字域预编码的实现方式为:针对d个用户分组S1到Sd以用户组间迫零为准则进行数字域的迫零预编码,具体的对第l组(1≤l≤d)用户进行迫零预编码,其迫零预编码矩阵Wl的计算方法包括:
步骤1003-1,获取数字域的用户信道,相当于用户到基站信道与基站等效模拟域预编码矩阵A的乘积,可以由数字域的数据导频直接估计获得。
步骤1003-2,将基站到除第l组用户外其他所有用户的数字域信道的行向量按行顺次排列为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SVD分)解,
步骤1003-3,取Vl矩阵的最后n列作为第l组用户的迫零预编码矩阵Wl,其中n为第l组用户集合中的用户数。
步骤1004,基站对d个用户分组S1到Sd分别进行组内编码,具体的对第q组(1≤q≤d)用户进行组内编码的方法如下:
步骤1004-1,如果第q组内用户数等于2,组内编码方案为:将组内的两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xq,1+xq,2后,用预编码向量vq对叠加后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vq(xq,1+xq,2)。其中预编码向量vq为矩阵hq,1AWq与矩阵hq,2AWq中最大奇异值较大的矩阵的最大奇异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步骤1004-2,如果组内用户数为1,则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sq=xq,1
步骤1005,基站128根天线的发送信号
基站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用户发送解调指示信息,解调指示信息包括解调状态和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MCS)以及组内配对用户的MCS,所指示的解调状态包括:1)直接解调;2)进行干扰删除再解调。终端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解调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恢复。
实施例十一
与MU-MIMO下行迫零预编码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组内用户的编码方案采用非正交方式进行传输;在用户信道相关性比较大的时候或者用户间的信道增益相差较大或者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更好的容量性能。
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在用户组间的干扰,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迫零编码方法可以保证无用户组间干扰,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对组内用户进行编码;能够提升系统的传输容量。另外,现有技术中发送方法与其调度方法强相关,无法自由选择调度算法,而且其所提调度算法需要大量用户支持才能获得理想性能,在可供调度用户数无法满足需求时性能很差。另外在常用的round robin调度下现有技术的方法性能极差,甚至低于MU-MIMO下行迫零预编码方案的性能。而本发明实施例对调度方案不敏感,在round robin调度算法下依然具有很好的吞吐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带来的有益效果参见图9-1和图9-2,其中,仿真参数见表1,其中图9-1为本发明实施例ρTX=0时系统容量随发送功率的变化的仿真示意图,图9-2为本发明实施例ρTX=0.5时系统容量随发送功率的变化的仿真示意图。图9-1和图9-2是以实施例8为原型。从仿真图9-1和9-2中更可以看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下行发送方法的平均高容量性能优于传统的基于迫零预编码的多天线多用户传输方案。当信道相关性越大的时候,本发明所提传输方案的性能优势越大。例如ρTX=0.5的时候,本发明方案相比传统迫零多用户传输方案容量增益约为22%~26%,大于ρTX=0时的容量增益15%~18%。分组方法一性能很接近分组方法二(容量最优的分组方法)的性能,而复杂度相比分组方法二显著降低,因此推荐在实际应用中采用。
表1,仿真参数表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基站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基站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
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解调指示信息中的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调,并对解调的信息使用自身扰码进行解扰,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解扰后的信号发现正确时,将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包括:
判断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后用一个用户组内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得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还包括:
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分别对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流采用空时分组码或者空频分组码进行编码,得到各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再将各个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叠加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还包括:
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不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不对用户进行组内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预编码向量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特征值最大的等效信道,令预编码向量的方向与该等效信道最大特征值向量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预编码矩阵时,组内编码的过程为: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信道乘以该组预编码矩阵,得到各个用户的等效信道并找到信道条件满足预设的第二条件的等效信道,选取其最大N个(N不大于用户接收天线个数)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值向量作为列向量组成预编码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包括:
根据用户信道间的正交性及用户信道的增益的差值,将具有较小的信道正交性以及较大信道增益差值的用户放在相同的组中;具有较大的信道正交性且较小信道增益差的用户放在不同的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包括:以系统容量最大为准则,选取使得系统容量最大的用户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户MIMO预编码包括:块对角化迫零预编码、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最大信干噪比预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
解调状态信息、目标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与所述目标用户在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11.一种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终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终端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终端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终端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当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正确时,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错误时,终端根据同一用户组内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五数据信号;
从第二数据信号中删除与所述第五数据信号对应的调制编码后的第六数据信号,得到第七数据信号;
对所述第七数据信号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得到第八数据信号;
终端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八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九数据信号;
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正确时,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解调状态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判断解调所述第一信号的状态是否满足所述解调状态信息;
当满足时,所述终端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状态信息为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错误时,终端开启计数器开始计数,所述计数用于表明当前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
终端判断所述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阈值;
当所述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所述终端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当所述计数未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所述终端根据同一用户组内其他未被使用的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用户分组单元、预编码单元、组内编码单元、处理单元、叠加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用户分组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将系统中的多个用户分成多个用户组,其中每个用户组内包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户;
所述预编码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信道信息对用户组间进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获得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组内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进行组内编码,得到经过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每个用户组的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相乘,得到每个用户组的数据信号;
所述叠加单元,用于基站将所有用户组的数据信号的叠加,得到待发送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发送信号发送给终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与所述待发送信号对应的解调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解调指示信息中的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解调,并对解调的信息使用自身扰码进行解扰,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解扰后的信号发现正确时,将所述解扰后的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内编码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和第一预编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
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用于将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数据流叠加后用一个用户组内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得到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模块还用于分别对用户组内的各个用户的传输数据流采用空时分组码或者空频分组码进行编码,得到各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再将各个用户编码后的数据流叠加作为组内编码后的数据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内编码单元包括第二预编码模块;当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每个用户组内的用户数不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时,触发所述第二预编码模块;所述第二预编码模块,用于不对用户进行组内编码。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信道估计单元、恢复单元、解调单元、解扰单元和输出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解调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解调指示信息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
所述信道估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中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恢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接收的第一信号中的第一数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进行恢复,得到第二数据信号;
所述解调单元,用于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三数据信号;
所述解扰单元,用于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三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四数据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正确时,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同一用户组内的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所述终端还包括:删除单元;
所述解调单元,还用于当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四数据信号发现错误时,根据同一用户组内其他用户的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对所述第二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得到第五数据信号;
所述删除单元,用于从第二数据信号中删除与所述第五数据信号对应的调制编码后的第六数据信号,得到第七数据信号;
所述解调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七数据信号根据自身信道编码调制方式进行解调,得到第八数据信号;
所述解扰单元,还用于使用自身扰码对所述第八数据信号进行解扰,得到第九数据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还用于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正确时,终端将所述第四数据信号作为检测到的用户数据输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指示信息还包括解调状态信息,所述终端还包括判断单元和请求单元,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解调所述第一信号的状态是否满足所述解调状态信息;当满足时,触发所述请求单元;
所述请求单元,用于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状态信息为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的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包括开启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和请求模块,其中:
所述开启模块,用于通过循环冗余码校验第九数据信号错误时,终端开启计数器开始计数,所述计数用于表明当前终端解调需要进行干扰删除的次数;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计数是否达到预设的阈值;
所述请求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时,请求基站重传所述第一信号。
CN201510347079.XA 2015-06-19 2015-06-19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Active CN106330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7079.XA CN106330271B (zh) 2015-06-19 2015-06-19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7079.XA CN106330271B (zh) 2015-06-19 2015-06-19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0271A CN106330271A (zh) 2017-01-11
CN106330271B true CN106330271B (zh) 2019-11-26

Family

ID=5772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7079.XA Active CN106330271B (zh) 2015-06-19 2015-06-19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302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3585B (zh) * 2018-03-12 2020-12-01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混合线性非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12703683A (zh) * 2018-08-02 2021-04-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imo系统中的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软件产品
CN109245803B (zh) * 2018-11-16 2020-06-3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快速信道估计与混合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1464260B (zh) * 2019-01-21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2182048A (zh) * 2020-09-11 2021-01-05 南方科技大学 数据标注方法、网络设备、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469113B (zh) * 2020-10-30 2023-02-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载波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4513236B (zh) * 2020-11-16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多天线预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8775A (zh) * 2005-09-30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接入系统mimo-ofdm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7717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35538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信道向量量化的调度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187596A (zh) * 2008-08-13 2011-09-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主用户和次用户的通信系统
CN102833048A (zh) * 2012-09-19 2012-12-19 上海交通大学 双向中继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7101B2 (en) * 2005-09-21 2011-03-29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greedy user group selection with range reduction in TDD multiuser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
US7630337B2 (en) * 2005-09-21 2009-12-0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improved user group selection scheme with finite-ra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DD multiuser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8775A (zh) * 2005-09-30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用户接入系统mimo-ofdm资源分配方法
CN10127717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35538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信道向量量化的调度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187596A (zh) * 2008-08-13 2011-09-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主用户和次用户的通信系统
CN102833048A (zh) * 2012-09-19 2012-12-19 上海交通大学 双向中继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0271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0271B (zh) 多天线多用户非正交发送方法、基站、盲检测方法、终端
KR101381130B1 (ko) 다중 사용자 프리코딩 및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기지국
Kshetrimayum Fundamentals of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488210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EP2082512B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ler
CN101394254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Björnson et al. Receive combining vs. multi-stream multiplexing in downlink systems with multi-antenna users
Zhang et al. Low complexity MIMO scheduling with channel decomposition using capacity upperbound
WO2009083782A2 (en) Optimal user pairing for multiuser mimo
CN108781105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761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973350B (zh) 一种多用户传输模式的多用户配对方法
WO2009083783A2 (en) Optimal user pairing for downlink multiuser mimo
CN107659349A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US9479237B2 (en) Vector selection modulation-bas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Kim et al. Improved multiuser MIMO unitary precoding using partia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insights from the Riemannian manifold
CN107046431A (zh) 信息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600125A (zh) 一种基于迭代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2468932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用户设备
Lin et al. Downlink SINR distribution of linearly precoded multiuser MIMO systems
CN101795180A (zh) 一种具有最优排序特征的mimo检测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52540B (zh) 一种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51421A (zh) 一种基于码本预编码的配对用户选择方法及装置
Ozyurt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beamforming with user selection in MIMO broadcast channels
Wang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evaluation of LT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