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9183A -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9183A
CN106329183A CN201510368986.2A CN201510368986A CN106329183A CN 106329183 A CN106329183 A CN 106329183A CN 201510368986 A CN201510368986 A CN 201510368986A CN 106329183 A CN106329183 A CN 106329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eader body
socket
plug
ball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89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云锋
陈继良
欧洋
邓仙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689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91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2855 priority patent/WO20170007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9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91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所述插头结构包括:插头本体;与所述插头本体进行电连接的导线;其中,所述插头本体为球形结构;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结构,且所述接触结构外露于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上述方案,通过将插头结构设置为球形结构,使得插头结构在与插座结构配合安装时,减小了插座结构受到的水平应力,同时,球形结构的设置方式,也降低了插头结构的损坏机率。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耳机连接方式多数都为直插式耳机座与直插的耳机插头,虽然该类型的耳机连接方式插拔方便,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的耳机以及耳机座损坏率非常高,主要集中在耳机座受插入的耳机插头所受水平应力的杠杆作用而导致的开焊,和耳机插头部分弯曲而导致的导线断裂。即使一些质量比较好的耳机,在提高导线以及导线绝缘保护皮的强度后,耳机座与耳机插头的损坏还是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直插式耳机与耳机插座因受力而易损坏,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结构,包括:
插头本体;
与所述插头本体进行电连接的导线;其中,
所述插头本体为球形结构;
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结构,且所述接触结构外露于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接触结构均具有一圆弧形接触面,所述圆弧形接触面形成为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结构均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接触结构之间的绝缘结构,且所述绝缘结构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结构还包括:过渡结构;且所述过渡结构包括:
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件;
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连接杆中,并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穿出;
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凹槽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与上述的插头结构配合的插座结构,所述插座结构包括:
插座本体;
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一球形凹槽,且所述球形凹槽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匹配;
所述球形凹槽中设置有多组接触点,且每组所述接触点与一个接触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每组接触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触点,且至少一个所述触点位于同一凹槽截面上;其中,
所述凹槽截面垂直于所述球形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
进一步地,每组接触点的至少一个触点在所述凹槽截面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一接触平面,且所述球形凹槽开设在所述接触平面上,并在所述接触平面上形成一圆形孔;
所述插座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接触平面上的弹性结构;
且所述弹性结构围绕所述圆形孔的边缘设置;
所述弹性结构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时,由原始伸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后,所述弹性结构恢复原始伸缩状态,将所述插头本体卡设在所述球形凹槽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插座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将插头结构设置为球形结构,使得插头结构在与插座结构配合安装时,减小了插座结构受到的水平应力,同时,球形结构的设置方式,也降低了插头结构的损坏机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所述插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所述插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所述插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插头结构与插座结构的配合状态示意图一;
图5表示本发明的插头结构与插座结构的配合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直插式耳机与耳机插座因受力而易损坏,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所述插头结构包括:
插头本体;
与所述插头本体进行电连接的导线200;其中,
所述插头本体为球形结构;
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结构110,且所述接触结构110外露于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
应当说明的是,将插头结构的插头本体设置为球形结构,且所述球形结构具有一光滑的外表面,使得插头本体在与插座结构配合安装时,减小了插座结构受到的水平应力;同时,将插头本体由原来的圆柱形结构变为球形结构,降低了插头结构的损坏机率,提高了插头结构的耐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接触结构110均具有一圆弧形接触面,此圆弧形接触面构成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的一部分,每个圆弧形接触面对应插座结构上的一组接触点。
具体的,在进行插头本体的安装时,将插头本体的插入方向定义为该插头本体的第一方向,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结构110均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即可以将每个接触结构110看作是围绕同一个中心线的环形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接触结构120优选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所述插头结构在与插座结构配合后能正常使用,每个所述接触结构110之间应为不导通的状态,因此,所述插头本体还应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接触结构110之间的绝缘结构120,且所述绝缘结构120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所述绝缘结构120与所述接触结构110的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绝缘结构110可以选用橡胶或塑料等绝缘材质,通过利用绝缘结构120将每个所述接触结构110进行绝缘分割,保证了每个接触结构110之间彼此绝缘,其性能不受其他接触结构110的影响。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所述插头结构避免了因受到外界挤压力而发生断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插头结构的使用寿命。
继续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所述插头结构,包括:
插头本体;
与所述插头本体进行电连接的导线200;其中,
所述插头本体为球形结构;
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结构110,且所述接触结构110外露于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
所述插头本体上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接触结构110之间的绝缘结构120,且所述绝缘结构120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二中上述部件的设置方式均采用实施例一中的设置方式实现。
可选地,所述插头结构还包括:过渡结构;
且所述过渡结构包括:
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件310;
与所述连接部件310连接的连接杆320;
所述导线200穿设在所述连接杆320中,并在所述连接杆320远离所述插头本体的一端穿出。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过渡结构为塑料材质,所述连接杆320为中空的管体,所述导线通过在所述管体中插设,降低了在进行插头结构与插座结构配合安装时,直接拉拽导线而损坏导线的机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三,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中的插头本体以及过渡部件均采用实施例二的方式实现,优选地,所述过渡部件的连接杆320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凹槽结构321,且所述凹槽结构321在所述连接杆320上均匀分布。
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中,设置有凹槽结构321的插头结构,方便了用户对插头结构的插拔操作。
对应与上述实施例的插头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与上述的插头结构配合的插座结构,所述插座结构包括:
插座本体410;
所述插座本体410上设置有一球形凹槽420,且所述球形凹槽420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匹配;
所述球形凹槽420中设置有多组接触点,且每组所述接触点与一个接触结构110相配合。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球形凹槽420中的接触点的组数以及每组接触点中的触点个数,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设置。
本发明中以所述球形凹槽420中设置3组接触点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如图2所示,球形凹槽420包括三组接触点,分别为第一组接触点431、第二组接触点432和第三组接触点43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插头本体上的每个接触结构与每组接触点能均匀接触,每组所述接触点均包含至少一个触点,例如图2中的第一组接触点431和第二组接触点432分别包含3个触点,因第三组接触点433处于球形凹槽420的底端正中央,所以第三组接触点433只需设置一个触点即可。
为了保证每组接触点均能准确的对准各自的接触结构110,若所述接触点中包含有多个触点时,该组接触点中的每个触点均位于同一凹槽截面上,且在同一凹槽截面上均匀分布;其中,
所述凹槽截面垂直于所述球形凹槽420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球形凹槽420的第一方向与所述插头本体的第一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接触点中的触点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一一对应的状态,继续如图2所示,位于不同凹槽截面上的触点分别处于不同的与球形凹槽420的第一方向相平行的直线上,此种形式的触点的设置方式,使得每组接触点的设置较为灵活,不会受到其他触点的影响。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接触点优选为导电的金属材质。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述接触点的设置方式为:
每组所述接触点中的触点均设置为一个突出的柱状结构,且所述柱状结构垂直于其所在的球形凹槽平面,所述柱状结构的上部端面上设置有一球形触点,当所述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420时,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每个接触结构会跟与其对应的柱状结构上的球形触点接触,并挤压该球形触点,使得球形触点沿垂直于其所在的球形凹槽平面的方向进行运动,确保了球形触点与接触结构的紧密贴合。应当说明的是,此种球形触点设置方式实现的是球形触点上的一点与接触结构上的一点的接触,实现的是点与点的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通过将插座结构的插槽设置为球形凹槽,保证了具有球形结构的插头结构在插入时,不会产生较强的水平应力,进而降低了插座结构的损坏机率;同时,将触点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弹性行程,保证了触点与插头结构的充分连接,同时使得插头结构不会生硬的碰撞触点而损坏所述触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施例五,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五中除每组接触点中的触点设置方式与实施例四不同外,其它部件的设置方式均采用实施例四的实现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接触点的设置方式为:
位于球形凹槽底部的一组接触点只包含一个触点,其它两组接触点中的每一组均包含三个触点。位于球形凹槽底部的一个触点441为柱状突起结构,为了保证此柱状突起结构在与插头结构的接触结构接触时,不会造成对接触结构的损伤,所述柱状突起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一球形触点。其它两组接触点中的每一个触点442均为突出的弧状突起结构,当所述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420时,在每个弧状突起结构与所述插头本体上与其对应的接触结构接触时,会受到一个挤压力作用,位于同一凹槽平面上的所述弧状突起结构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作径向扩张运动,以保证每组接触点的弧状突起结构能包围与该组接触点对应的接触结构。应当说明的是,此种触点设置方式实现的是弧状突起结构的内表面443与对应的接触结构的外表面接触,实现的是面与面的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五中采用面与面的接触方式,此种方式,增大了插头结构与插座结构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插头结构与插座结构接触不良而影响使用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插座结构包括:
插座本体410;
所述插座本体410上设置有一球形凹槽420,且所述球形凹槽420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匹配;
所述球形凹槽420中设置有多组接触点,且每组所述接触点与一个接触结构110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插座本体410包括一接触平面411,且所述球形凹槽420开设在所述接触平面411上,并在所述接触平面411上形成一圆形孔;
所述插座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接触平面411上的弹性结构440;
且所述弹性结构440围绕所述圆形孔的边缘设置;
所述弹性结构440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420时,由原始伸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420后,所述弹性结构440恢复原始伸缩状态,将所述插头本体卡设在所述球形凹槽中。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弹性结构440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说明。
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六中的插座本体410以及多组接触点的设置方式可采用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六,将插头结构的球形凹槽的入口周围设置有弹性结构,保证了插头本体在插入球形凹槽后,在弹性结构的挤压下,不会从球形凹槽中脱落,进而保证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使用场景作具体说明如下(以耳机与耳机插座的使用为例进行说明):
应当说明的是,在此应用场景中,上述插头结构对应为耳机,插座结构对应为耳机插座,且耳机的插头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接触结构,分别为:左声道接触结构、右声道接触结构和接地接触结构;对应的插座结构上分别设置有左声道触点、右声道触点和接地触点;接触结构和触点分别对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耳机的插头本体插设在耳机插座的球形凹槽中,在二者配合安装完成后(耳机和耳机插座的配合安装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耳机插座的弹性结构440将所述插头本体固定在插座本体410的球形凹槽中,所述耳机上的连接部件310和连接杆320位于球形凹槽的外部,方便了用户对耳机的插拔操作,接触点在插座本体410内部与导线或金属器件相连,之后通过导线或者金属器件连接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中。
本发明上述方案,通过对耳机与耳机插座的连接方式进行重新设计,能有效的减少音频设备耳机插座开焊的问题以及耳机线缆断裂的问题,而其生产和制作的难度并未增加,易于实现,成本也不会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插座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设置有本发明插座结构的电子设备,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维修机率,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本体;
与所述插头本体进行电连接的导线;其中,
所述插头本体为球形结构;
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结构,且所述接触结构外露于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结构均具有一圆弧形接触面,所述圆弧形接触面形成为所述球形结构的表面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结构均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接触结构之间的绝缘结构,且所述绝缘结构围绕所述插头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结构还包括:过渡结构;且所述过渡结构包括:
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的连接部件;
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连接杆中,并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穿出;
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凹槽结构。
6.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结构配合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结构包括:
插座本体;
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一球形凹槽,且所述球形凹槽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匹配;
所述球形凹槽中设置有多组接触点,且每组所述接触点与一个接触结构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接触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触点,且至少一个所述触点位于同一凹槽截面上;其中,
所述凹槽截面垂直于所述球形凹槽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接触点的至少一个触点在所述凹槽截面上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一接触平面,且所述球形凹槽开设在所述接触平面上,并在所述接触平面上形成一圆形孔;
所述插座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接触平面上的弹性结构;
且所述弹性结构围绕所述圆形孔的边缘设置;
所述弹性结构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时,由原始伸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在插头本体插入所述球形凹槽后,所述弹性结构恢复原始伸缩状态,将所述插头本体卡设在所述球形凹槽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插座结构。
CN201510368986.2A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Withdrawn CN106329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8986.2A CN10632918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PCT/CN2016/082855 WO2017000704A1 (zh) 2015-06-29 2016-05-20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8986.2A CN10632918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9183A true CN106329183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0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8986.2A Withdrawn CN106329183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9183A (zh)
WO (1) WO201700070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4810Y (zh) * 1999-06-04 2000-06-28 郑镇冈 汽车点烟器的接头插座关节连接结构
JP3200550B2 (ja) * 1995-10-13 2001-08-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点火ケーブル用接続端子
CN200983457Y (zh) * 2006-11-22 2007-11-28 张永理 多芯电连接器插接头
CN102842827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耦接整流器与电脑装置的插头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9191Y (zh) * 2006-03-17 2007-05-09 赵斌 旋转式转接器
GB2513347A (en) * 2013-04-24 2014-10-29 Ibm Electrical socket
CN203839670U (zh) * 2014-05-30 2014-09-17 宁波隆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dmi线旋转接头
CN204179359U (zh) * 2014-11-18 2015-02-25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新型插座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0550B2 (ja) * 1995-10-13 2001-08-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点火ケーブル用接続端子
CN2384810Y (zh) * 1999-06-04 2000-06-28 郑镇冈 汽车点烟器的接头插座关节连接结构
CN200983457Y (zh) * 2006-11-22 2007-11-28 张永理 多芯电连接器插接头
CN102842827A (zh) * 2011-06-21 2012-12-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耦接整流器与电脑装置的插头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00704A1 (zh)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74316U (zh) 套筒式激光焊接连接器端子
CN204424511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105375196A (zh) 电传导连接装置
CN203800301U (zh) 高压连接器
CN203225379U (zh) 磁吸式电源连接器
CN206322937U (zh) 一种磁吸头及其磁吸连接器
CN203589383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结构
CN106329183A (zh) 一种插头结构、插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4067672U (zh) 多线路高压电连接器
CN104466482A (zh) 一种灯笼花式接触头
CN206789728U (zh) 相连接导线端部连接器
CN202749525U (zh) 母线连接器
CN204315818U (zh) 插头
CN203747138U (zh) 电缆防水连接装置和蓄电池
CN202159851U (zh) 双接地小型四芯插口
CN205303834U (zh) 电传导连接装置
CN207732180U (zh) 小型化矩形高压电连接器
CN201562621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断路器的绝缘套管
CN206774762U (zh) 一种防水连接线
CN206210707U (zh) 一种改良式继电器
CN102438059B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CN204668523U (zh) 一种五极插头
CN205069447U (zh) 一种微动开关组件
CN206059788U (zh) 一种半刚性三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5082839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