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14672A - 自行车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14672A
CN106314672A CN201610294761.1A CN201610294761A CN106314672A CN 106314672 A CN106314672 A CN 106314672A CN 201610294761 A CN201610294761 A CN 201610294761A CN 106314672 A CN106314672 A CN 106314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means
connecting rod
chain guide
pivotal line
substructur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47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14672B (zh
Inventor
桑山和也
江村笃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314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14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34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limiting or positioning th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3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变速器主要配置有底座构件、链条导引器、联接组件和第一调节构件。链条导引器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相对于底座构件能够枢转地被支撑。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上,且绕第二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上。联接组件包括将底座构件联接到链条导引器上的第二连杆。当底座构件安装到车架上时,第二连杆比第一连杆离车架更远。第一调节构件可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和链条导引器之一,以限制链条导引器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

Description

自行车变速器
技术领域
概括而言,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变速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配置有调节构件的自行车变速器,该调节构件限制链条导引器的在其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
背景技术
自行车通常使用链条驱动传动机构来将踩踏力传递给后轮。自行车的链条驱动传动机构通常使用一个或两个变速器,来选择性地将链条从多个链轮之一移动到另一个上,以改变自行车的速度。典型的变速器具有底座构件、链条导引器和联接组件(如,移动机构),联接组件被联接在底座构件和链条导引器之间,使得链条导引器相对于底座构件能够横向移动。弹簧通常相对于链轮将链条导引器偏压至最内侧位置或最外侧位置。鲍登式控制线缆通常联接在变速器和传统变速控制装置之间。借助于所述控制线缆移动所述联接组件,从而使变速器的链条导引器横向移动。一些变速器具有高位调节螺钉和低位调节螺钉,它们限制链条导引器的运动范围以阻止链条从高速和低速链轮上移出。
发明内容
概括而言,本公开涉及自行车变速器的各种特征。在一个特征中,自行车变速器配置有调节构件,该调节构件限制链条导引器在其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
根据现有技术状态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变速器,其主要包括底座构件、链条导引器、联接组件和第一调节构件。底座构件被配置成安装到车架上。链条导引器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相对于底座构件能够枢转地被支撑,伸展位置比缩回位置离车架更远。联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上,并绕第二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上。联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将底座构件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上。在底座构件安装到车架上的状态下,第二连杆比第一连杆离车架更远。第一调节构件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和链条导引器之一,以限制链条导引器在其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一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底座构件包括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第一枢轴线穿过所述连接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从所述连接部分突出。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在链条导引器位于缩回位置上时接触第一调节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缩回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调节构件包括第一工具进入部分和能够调节地旋入第一连杆中的第一螺纹部分。第一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一螺纹部分更靠近链条导引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二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伸展位置,且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二调节构件包括第二螺纹部分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第二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中,第二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二螺纹部分离链条导引器更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连杆上,以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相互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二螺纹部分具有末端,所述末端被配置成当链条位于伸展位置上时,接触底座构件和链条导引器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二调节构件包括第二螺纹部分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第二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中。第二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二螺纹部分更靠近链条导引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一枢轴线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联接组件包括延伸连接件、输入连接件和连接杆。延伸连接件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第一连杆上,且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上。输入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构件绕第三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被支撑。所述连接杆绕第四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到输入连接件上,且绕第五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到延伸连接件上,从而使得联接组件响应于输入连接件的运动而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延伸连接件通过第二调节构件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二调节构件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和延伸连接件之一上。第二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第一连杆和延伸连接件之间绕第一枢轴线的相对角度方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观察,第二调节构件设置在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连杆上,以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相互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成相互靠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第一连杆包括枢转部分和第一附接部分,该枢转部分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上,第一调节构件附接到第一附接部分上。第一附接部分相对于链条导引器的链条运行方向被设置在所述枢转部分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自行车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调节构件,第二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链条导引器的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中的另一位置。第一连杆包括第二附接部分,第二调节构件附接到第二附接部分上。第二附接部分相对于链条导引器的链条运行方向设置在所述枢转部分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该自行车变速器是自行车前变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变速器被配置成,在底座构件安装到车架上的状态下,第一枢轴线在竖向上看处于第二枢轴线的上侧。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描述公开了自行车变速器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能明显看出所公开的自行车变速器的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请参照附图,附图构成原始公开文本的一部分:
图1是自行车车架的局部侧视图,根据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前变速器安装到车架上;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外侧前透视图;
图3是图1和2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外侧后透视图;
图4是图1至3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内侧前透视图;
图5是图1至4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外侧立面图;
图6是图1至5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内侧立面图;
图7是图1至6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前侧立面图,此时链条导引器位于缩回位置上;
图8是图1至7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前侧立面图,此时链条导引器位于伸展位置上;
图9是图1至8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后侧立面图,此时链条导引器位于缩回位置上;
图10是图1至9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后侧立面图,此时链条导引器位于伸展位置上;
图11是图1至10中的前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面图,示出了附接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
图12是图1至11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面图,图中省去了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以示出第一连杆的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
图13是根据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前变速器的外侧后透视图,图中剖掉了第一连杆的一些部分以示出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前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面图,示出了附接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
图15是根据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前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内侧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解释选定的实施例。对于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能从本公开明显看出,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阐释,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首先参照图1,示出了装配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变速器12的自行车10。在此,变速器12安装到自行车10的车架F上。具体而言,变速器12通过支架B安装到车架F的座管T上。变速器12是线缆操作式变速器,其能以传统方式响应于变速杆(未示出)的操作而工作。具体而言,变速器12受操作线缆14操作,操作线缆14具有连接到变速器12上的第一端和连接到变速杆上的第二端。操作线缆14是传统的自行车操作线缆,其具有被外壳14b覆盖的内线缆14a。换句话说,操作线缆14是鲍登式操作线缆14(即,机械线缆),其内线缆14a能够滑动地被接收在外壳14b内。通过响应于变速杆的操作,选择性地拉动和释放内线缆14a,从而变速杆操作变速器12。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自行车变速器12是自行车前变速器。具体而言,变速器12是底拉式前变速器,使得操作线缆14的内线缆14a被向下拉动。操作线缆14通常跨越一操作线缆导向器(未示出)的顶部布设或沿车架F的五通R的底部布设,所述操作线缆导向器以传统方式改变操作线缆14的方向,使其沿车架F的下管向上穿行到变速杆上。因此,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前变速器是底拉式变速器。
参照图2至10,自行车变速器12主要包括链条导引器16、底座构件18、联接组件20和第一调节构件M1。从根本上说,底座构件18以传统方式固定安装到车架F上。链条导引器16通过联接组件20能够移动地支撑到底座构件18上,从而使链条导引器16相对于底座构件18移动。内线缆14a附接到联接组件20的输入连接件22上,输入连接件22接收来自于换挡操作的输入力以移动链条导引器16。输入连接件22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底座构件18上。这样,操作线缆14的操作引起链条导引器16相对于底座构件18移动。
返回来参照图1,链条导引器16相对于底座构件18能够枢转地被支撑,以使链条C在相对于车架F的纵向中央平面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链条导引器16使链条C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与缩回位置相比,伸展位置在横向方向上离车架F要更远。如图所示,骑行期间,链条C在链条运行方向D上运行,使得变速器12的前侧构成链条运行方向D的下游侧。变速器的后侧构成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
在此,车架F配置有一对链环S1和S2。当然,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车架F能够配置有多于两个链环。因此,链条导引器16被设计成当其根据操作线缆14是被拉动还是被释放而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时,使链条C在链环S1和S2之间移动。因此,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上时(如图7和9最清楚所示),变速器12响应于操作线缆14被拉动的操作而移动到伸展位置上(如图8和10最清楚所示)。另一方面,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伸展位置上时,变速器12响应于操作线缆14被释放的操作而移动到缩回位置上。
从图2至4中可最清楚看出,链条导引器16包括第一导板24和第二导板26。第一导板24和第二导板26之间形成链条接收槽L。第一导板24通过第一连接部分或上连接部分18和第二连接部分或后端连接部分30连接到第二导板26上。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通过弯曲单块金属板材,将第一导板24、第二导板26、第一连接部分28和第二连接部分30形成为单一的整体构件。链条导引器16还包括固定(如,铆接)到第一连接部分28上的U形附接部件。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6最清楚所示,链条导引器16通过偏压构件32而相对于底座构件18朝缩回位置被偏压。偏压构件32具有绕联接组件20的枢轴布置的螺旋部分32a。偏压构件32具有接触联接组件20的第一自由端部分32b和接触第二导板26的第二自由端部分32c。因此,偏压构件32能够操作地设置在底座构件18和链条导引器16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压构件32朝缩回位置偏压链条导引器16,以将链条导引器16定位在小链环S1上方。因此,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缩回位置构成链条导引器16的初始状态或静止位置。具体而言,在所述操作线缆14从自行车前变速器12上释放下来或脱离下来时,偏压构件32保持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上。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偏压构件32和联接组件20相对于底座构件18和链条导引器16被设置,以形成下摆式变速器,就如前面所述的那样。下摆式变速器表示这样一种变速器:其链条导引器安装在联接组件的底部枢轴处,底部枢轴支撑链条导引器。所示实施例中的变速器12也是底拉式变速器,原因在于,当车架位于水平直立位置时,在向下方向上拉动操作线缆14,则会使链条导引器16抵抗偏压构件32的偏压力移动。
现在将更详细描述底座构件18。从根本上说,变速器12在底座构件18处安装到车架F上。因此,底座构件18被配置成安装到车架F上。底座构件18包括自行车安装部分34。自行车安装部分34被配置成通过安装螺钉S联接到车架F的座管T上的支架B上。螺钉S被旋紧到图1所示的自行车安装部分34的螺孔(未示出)中。尽管示出自行车安装部分34是“挂耳式”安装结构,但是,自行车安装部分34并不局限于这种类型的安装结构。例如,如果需要和/或要求,自行车变速器12的自行车安装部分34可用具有“夹环式”安装部分34的底座构件18替代。
从图3和4中可最清楚看出,底座构件18包括能够枢转地支撑联接组件20的下连接部分40和上连接部分42,下面将对联接组件20进行解释。从图4中可最清楚看出,底座构件18包括外壳接收部件44,其被配置成接收操作线缆14的外壳。具体而言,如图4和6最清楚所示,外壳接收部件44被设置在底座构件18的朝内侧。在此,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外壳接收部件44和底座构件18形成为单一构件。但是,从本公开将能明显看出,外壳接收部件44可以是独立于底座构件18的单独构件,其附接到底座构件18上。如图所示,在底座构件18安装到车架F上的状态下,外壳接收部件44至少局部从底座构件18朝车架F伸出。
如图4所示,输入连接件22包括线缆附接部件50,其被配置成附接到操作线缆14上。如图所示,线缆附接部件50包括垫圈52、固定螺栓54和形成在输入连接件22的主体中的螺孔(未示出)。固定螺栓54包括工具接合结构56(如,六角凹口),用于将固定螺栓54拧紧到螺孔中或将其松开。因此,固定螺栓54被旋紧到输入连接件22的主体的螺孔中。这样,输入连接件22被配置成连接到操作线缆14上,以响应于操作线缆14的操作而使输入连接件22移动。同时,联接组件20响应于输入连接件22的运动而移动。
现在将参照图2至9更详细描述联接组件20。从根本上说,联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将链条导引器16能够摆动地支撑在底座构件18上。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16和底座构件18上,以限定将链条导引器16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的四连杆机构。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联接组件20的第一连杆60是内连杆,第二连杆62是外连杆。换句话说,在底座构件18安装到车架F上的状态下,第二连杆62比第一连杆60离车架要更远。
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联接组件20还包括所述输入连接件22、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输入连接件22、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被设置成将操作线缆14的拉力传递给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使得链条导引器16在底座构件18上摆动。
从图3中可最清楚看出,前变速器12包括多个枢轴Xl、X2、X3、X4、X5、X6和X7。枢轴X1至X7相应地限定了多个枢轴线P1、P2、P3、P4、P5、P6和P7。这样,输入连接件22、第一连杆60、第二连杆62、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全部一致枢转,以使链条导引器1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在附图中,枢轴线P1至P7均用参考字母“P”之后加上对应于限定枢轴线的枢轴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例如,第一枢轴线P1由第一枢轴X1限定,等等。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变速器12包括七个枢轴X1至X7,每个枢轴限定枢轴线P1至P7中的相应一个枢轴线。
就这点而言,第一连杆60在第一枢轴线P1处能够枢转地连接到底座构件18上。如图4和6最清楚所示,第一连杆60包括第一枢转部分60a,其通过第一枢轴X1绕第一枢轴线P1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第一连杆60还包括绕第二枢轴线P2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16上的第二枢转部分60b。因此,第一连杆60通过第二枢轴X2绕第二枢轴线P2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16上。因此,在底座构件18安装到车架F上的状态下,从竖向上来看,第一枢轴线P1设置在第二枢轴线P2的上方。
输入连接件22通过第三枢轴X3相对于底座构件18绕第三枢轴线P3能够枢转地被支撑。这样,输入连接件22相对于底座构件18能够枢转。连接杆66的第一端通过第四枢轴X4在第四枢轴线P4处能够枢转地连接到输入连接件22上。连接杆66的第二端通过第五枢轴X5在第五枢轴线P5处能够枢转地连接到延伸连接件64上。这样,输入连接件22的枢转运动通过连接杆66被传递给延伸连接件64。在此,延伸连接件64通过第一枢轴X1能够枢转地安装在底座构件18上。
从图2、3和5可最清楚看出,第二连杆62通过第六枢轴X6在第六枢轴线P6处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具体而言,第二连杆62包括第一枢转部分62a,其通过第六枢轴X6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第二连杆62还包括第二枢转部分62b,其通过第七枢轴X7在第七枢轴线P7处能够枢转地联接到链条导引器16上。这样,第二连杆62能够枢转地将底座构件18与链条导引器16相联。由于这种配置,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通过第一枢轴X1和第六枢轴X6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而第二连杆62通过第六枢轴X6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链条导引器16通过第二枢轴X2和第七枢轴X7能够枢转地被支撑。
从图3和4中可最清楚看出,底座构件18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枢轴X1的下连接部分40,以将联接组件20能够枢转地支撑到底座构件18上。底座构件18还包括上连接部分42,其将联接组件20进一步能够枢转地支撑到底座构件18和输入连接件22上。下连接部分40是一对突出部件,它们包括一对能够轴向对准以接收第一枢轴X1的安装孔,第一枢轴X1穿过该对安装孔。因此,第一枢轴线P1穿过底座构件18的下连接部分40。第一枢轴X1将联接组件20的第一连杆60能够枢转地附接到底座构件18上。上连接部分42是一对突出部件,它们包括一对轴向对准以接收第六枢轴X6的安装孔,第六枢轴X6穿过该对安装孔。第六枢轴X6将联接组件20的第二连杆62能够枢转地附接到底座构件18上。这样,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通过第一枢轴X1和第六枢轴X6能够摆动地安装到底座构件18上。
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上时,从第一枢轴线P1和第二枢轴线P2的轴向方向观察,第一枢轴线P1和第二枢轴线P2相对于底座构件18和联接组件20在竖向上大致对准。第一连杆60包括附接到其上的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被配置成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运动量。在后面将更详细描述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
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杆62具有从第六枢轴线P6朝上延伸的上端突出部分68。上端突出部分68被设置成靠近输入连接件22。上端突出部分68起到保护构件的作用,以保护输入连接件22和第二连杆62之间的空间免受杂物的侵袭。在使链条C从第一链轮S1移动到第二链轮S2上的换挡操作期间,输入连接件22接收来自于操作线缆14的拉力,然后该拉力通过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被传递给第一连杆60。这样,与操作线缆附接到外连杆(第二连杆)上的传统变速器相比,从输入连接件22传递给第二连杆62的作用力大小被降低。因为操作线缆14未直接附接到变速器12的第二连杆62上,因此,与传统前变速器相比,第二连杆62在换挡操作期间承受的应力要更小。因此,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杆62可由塑料制成,而不必由金属制成。第二连杆62的这种结构可让变速器12的重量更轻。
如前所述,联接组件20还包括延伸连接件64、输入连接件22和连接杆66。在操作线缆14的拉动操作期间,从图9和10所示的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观察,输入连接件22绕第三枢轴线P3逆时针枢转,以使变速器12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由于输入连接件22的这种枢转运动,输入连接件22将输入力施加在联接组件20上以使链条导引器1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当输入连接件22绕第三枢轴线P3枢转时,联接组件20响应于输入连接件22的运动而运动。
从图3、7和8中可最清楚看出,延伸连接件64的第一端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第一连杆60上,且绕第一枢轴线P1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8上。延伸连接件64的第二端绕第五枢轴线P5能够枢转地联接到连接杆66上。
参照图3、9和10,连接杆66在输入连接件22和延伸连接件64之间大致竖直延伸。连接杆66在该连接杆66的第一端处绕第四枢轴线P4能够枢转地联接到输入连接件22上,在连接杆66的第二端处绕第五枢轴线P5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延伸连接件64上。
如图所示,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被配置成,使得第四枢轴线P4和第五枢轴线P5间隔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五枢轴线P5和第一枢轴线P1之间延伸的第二距离。换句话说,连接杆66优选比延伸连接件64长。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如图3最清楚所示,延伸连接件64和连接杆66被设置成在底座构件18安装到车架F上的状态下,比第二连杆62更靠近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在操作线缆14的操作期间,输入连接件22绕第三枢轴线P3枢转,以推动或拉动连接杆66,进而使得延伸连接件64绕第一枢轴线P1枢转。延伸连接件64然后将这种输入力传递给第一连杆60,从而使链条导引器16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上,或反之亦然。
现在将参照图3、5和7至12更详细描述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如前所述,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设置在联接组件20的第一连杆60上。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是调节螺钉,其被配置成可让骑行者调节链条导引器16在换挡期间的运动范围和联接组件20的角度方位。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被配置成限制链条导引器16在其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第二调节构件M2被配置成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中的另一位置。换句话说,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被配置成调节链条导引器在换挡操作期间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的冲程运动范围。另外,对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的调节可让骑行者能够操作地配置变速器12,使得自行车链条C在链条导引器16的链条接收槽L之间最优地运行。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是螺钉。
如前所述,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设置在联接组件20的第一连杆60上。具体而言,如图12最清楚所示,第一连杆60包括第一附接部分76,第一调节构件M1附接到第一附接部分76上。第一连杆60还包括第二附接部分78,第二调节构件M2附接到第二附接部分78上。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附接部分76和第二附接部分78是用于分别接收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的螺孔。在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附接部分76和第二附接部分78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P1的方向上相互对准,如图12所示。
优选地,第一附接部分76相对于链条导引器16的链条运行方向D设置在第一连杆60的第一枢转部分60a的上游侧。类似地,第二附接部分78也相对于链条导引器16的链条运行方向D设置在第一枢转部分60a的上游侧。因此,第一附接部分76和第二附接部分78相对于链条导引器16的链条运行方向D设置在第一枢轴线P1的上游侧。如前所述,当变速器12安装到车架F上时,上游侧也对应于变速器12的后侧。将第一附接部分76和第二附接部分78设置在变速器12的后侧,可让变速器结构紧凑,不会过度地从车架F朝外伸出。
如前所述,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是螺钉。如图9和10最清楚所示,第一调节构件M1包括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和能够调节地旋入第一连杆60中的第一螺纹部分82。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是凹陷部分,其被配置成接收六角键(未示出)或将第一调节构件M1旋紧到第一连杆60中或将第一调节构件M1从第一连杆60中旋出的其他工具。以这种方式,第一调节构件M1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60上,从而能够调节地改变第一调节构件M1相对于第一连杆60的位置。优选地,从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观察变速器12时,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被设置成在横向上比第一螺纹部分82更靠近链条导引器16。换句话说,当将变速器12安装到车架F上时,第一螺纹部分82被设置成比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更靠近车架F。因此,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被设置在第一连杆60的一侧,该侧面向相对于车架F而言沿横向朝外的方向。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的这种配置可让骑行者容易接近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以调节第一调节构件M1。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还被设置成,使得其在变速器12安装到车架F上时,可从链条导引器16的竖向上方的方向上接近。可替换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将能明显看出,第一工具进入部分80可设置在第一连杆60的一侧上,该侧面向相对于车架F而言沿横向朝内的方向。
类似地,如图7和8最清楚所示,第二调节构件M2包括第二螺纹部分84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86。第二调节构件M2优选与第一调节构件M1相同。第二调节构件M2还优选以与第一调节构件M1相同的方式定位在第一连杆60上。即,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工具进入部分86比第二螺纹部分84在横向上更靠近链条导引器16。如前所述,第一附接部分76和第二附接部分78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P1的方向上水平对准,使得第一调节构件M1和第二调节构件M2同样水平对准。以这种方式,第二工具进入部分86也被设置成,使得在变速器12安装到车架F上时,工具(未示出)能在链条导引器16的竖向上方的空间处进入第二工具进入部分86。当然,与第一调节构件M1一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将能明显看出,第二调节构件M2可被重新设置在变速器12上,使得第二进入部分86被设置成面向相对于车架F而言沿横向朝内的方向。另外,与第一调节构件M1一样,骑行者可通过被配置成与第二工具进入部分86相互配合的工具(未示出)来调节第二调节构件M2,以将第二调节构件M2旋入、旋出第一连杆60。以这种方式,第二调节构件M2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60上,从而能够可调节地改变第二调节构件M2相对于第一连杆60的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9和10描述第一调节构件M1的调节原理。如前所述,第一调节构件M1能够操作地设置在第一连杆60上,接触底座构件18和链条导引器16之一,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18,以限定链条导引器16的缩回位置。即,第一调节构件M1的位置决定自行车换挡操作的起始位置,在该换挡操作中,变速器12从缩回状态(图9)移动到伸展状态(图10)。换句话说,第一调节构件M1的位置决定链条导引器16的静止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将能明显看出,第一调节构件M1也可被配置成接触链条导引器16,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6的缩回位置或伸展位置。第一调节构件M1按照惯例可被称为限位止动螺钉,原因是,其调节链条导引器16在换挡操作期间的开始界限或终点界限。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是低位调节限位止动螺钉,原因是,其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缩回或静止位置。以这种方式,第一调节构件M1还调节链条导引器16在换挡操作期间的运动范围。
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M1设置在第一连杆60上,在链条导引器16的缩回位置处接触底座构件18。优选地,底座构件18包括接触部分88。具体而言,接触部分88从底座构件18的下连接部分40突出,被配置成在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上时接触第一调节构件M1。换句话说,接触部分88在向下方向上从第一枢轴线P1朝第二枢轴线P2延伸。这样,第一调节构件M1设置在第一枢轴线P1和第二枢轴线P2之间以接触底座构件18的接触部分88。因此,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时,第一调节构件M1接触底座构件18。具体而言,第一调节构件M1具有靠近第一螺纹部分82的第一末端89。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时,该第一末端89接触底座构件18的接触部分88。
当链条导引器16朝伸展位置移动时,从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观察,第一连杆60绕第一枢轴线P1逆时针枢转,以使链条导引器16移动。当第一连杆60枢转以移动链条导引器16时,第一调节构件M1朝横向向外方向远离底座构件18运动。当链条导引器位于伸展位置上时(图10),第一调节构件M1的第一末端89与连接部分88因此隔开一定距离。
现在将参照图7和8描述第二调节构件M2的调节原理。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构件M2被配置成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伸展位置。如前所述,第二调节构件M2附接到第一连杆60的第二附接部分78上。具体而言,第二调节构件M2以螺纹方式旋紧到第二附接部分78中,以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伸展位置,从而改变第二调节构件M2相对于第二附接部分78的位置。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构件M2以螺纹方式旋紧到第一连杆60中,使得第二螺纹部分84的第二末端90从第二附接部分78中伸出,以接触延伸连接件64。因此,第二调节构件M2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60和延伸连接件64之一上。第二调节构件M2从第一连杆60中伸出的程度决定延伸连接件64相对于第一连杆60的角度方位。因此,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构件M2,骑行者能调节延伸连接件64相对于第一连杆60的角度方位。具体而言,第二调节构件M2被配置成调节第一连杆60和延伸连接件64绕第一枢轴线P1的相对角度方位。以这种方式,当链条导引器16位于缩回位置(图7)或伸展位置(图8)时,第二调节构件M2在第二末端90处接触延伸连接件64。调节延伸连接件64的角度方位进而将调节连接杆66和输入连接件22的角度方位。以这种方式,骑行者可微调变速器12,由此获得足够大的移动力,以将链条C从小链环S1移动到大链环S2上,且使得链轮最优地定位在链条导引器16的链条接收槽L之间。这样,在链条C与大链环S2接合的状态下,可避免链条C的被设置在槽L中的部分接触链条导引器16。
通过调节第一连杆60和延伸连接件64之间的角度方位,从而第二调节构件M2调节延伸连接件64的静止位置。以这种方式,第二调节构件M2还起到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伸展位置的作用。即,通过调节第一连杆60和延伸连接件64之间绕第一枢轴线P1的角度方位,第二调节构件M2调节延伸连接件64在换挡操作期间绕第一枢轴线P1枢转的程度。延伸连接件64绕第一枢轴线P1枢转的程度决定了延伸连接件64的冲程,从而决定连接杆66和输入连接件22在换挡操作期间的冲程。以这种方式,通过调节延伸连接件64、连接杆66和输入连接件22的冲程,第二调节构件M2就对链条导板16的伸展位置进行了调节。
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构件M2例如是冲程调节螺栓。通常,冲程调节螺栓调节链条导引器16从缩回位置至伸展位置运动的冲程。由于调节了冲程,因此,调节(改变)了伸展位置,使得不需要高位调节螺栓(即,第二限位止动螺钉)。但是,冲程调节螺栓仅调节冲程(因此,其调节链条导引器16的伸展位置)。因此,为了调节缩回位置,需要低位调节螺栓(如,第一调节构件M1)。如前所述,所示的该实施例的第二调节构件M2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60和延伸连接件64之一上。
现在将参照图13和1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改进型变速器112。从根本上说,变速器112与变速器12相同,除了第一连杆60和第二连杆62用改进型的第一连杆160和改进型的第二连杆162代替以外。第二连杆162被配置成具有附接到其上的操作线缆14。换句话说,由换挡操作产生的输入力被第二连杆162直接接收(与变速器12的输入连接件22相对照)。因此,在变速器112中,不包括延伸连接件、连接杆或输入连接件。由于变速器12和112相似,因此,为简洁起见,将仅简要描述变速器112。
从根本上说,变速器112包括链条导引器116、底座构件118和联接组件120。联接组件120具有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60,它们与链条导引器116和底座构件118形成四连杆机构。变速器112还包括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是旋入第一连杆160中的螺钉。底座构件118在其自行车安装部分134处不可移动地安装到车架F上。底座构件118包括下连接部分140和上连接部分(未示出)。链条导引器116被配置成可通过联接组件120相对于底座构件118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连杆160通过第一枢轴2X1在第一枢轴线2P1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底座构件118的下连接部分140上。第一连杆160还在第二枢轴线2P2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链条导引器116上。第二连杆162在第三枢轴线2P3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底座构件118的上连接部分上。第二连杆162在第四枢轴线2P4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链条导引器116上。因此,第一连杆160和第二连杆162限定将链条导引器116能够枢转地连接到底座构件118上的四连杆机构。
如前所述,变速器112不包括输入连接件。因此,第二连杆162不具有用于防止杂物进入第二连杆162和输入连接件之间的空间中的上突出部分。此外,如前所述,第二连杆162接收操作线缆14,从而在使链条导引器116从缩回位置移动至伸展位置的换挡操作期间接收骑行者输入力。就这点而言,第二连杆162具有线缆附接部件150,操作线缆14附接到线缆附接部件150上。具体而言,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杆162的线缆附接部件150是线缆锚臂192。线缆锚臂192被形成为第二连杆162的整体部件,当变速器112安装到车架F上时该线缆锚臂192朝车架F延伸。线缆锚定部分194设置在线缆锚臂192的延伸末端上,以用于采用栓固的方式固定住操作线缆14的内线缆14a。第二连杆162优选由在换挡操作期间能承受住来自于操作线缆14的应力的金属制成。
第一连杆160具有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它们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160上,由此则能够调节地改变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相对于第一连杆60的位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一调节构件2M1包括第一工具进入部分180和第一螺纹部分182。第二调节构件2M2包括第二螺纹部分184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186。第一连杆160具有第一附接部分176和第二附接部分178,它们是用于分别接收第一螺纹部分182和第二螺纹部分184的螺孔。因此,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2M1和2M2的第一和第二螺纹部分182和184旋入第一连杆160中。在变速器112中,第一附接部分176设置在第一枢轴线2P1下方,而第二附接部分178设置在第一枢轴线2P1上方。
如图13所示,第一工具进入部分180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186被设置成在横向上比第一螺纹部分182和第二螺纹部分184更靠近链条导引器116。换句话说,当变速器112安装到车架F上时,第一工具进入部分180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186背离车架F,朝向第二连杆162。根据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的这种定位,工具(未示出)可通过第一和第二调节构件2M1、2M2与链条导引器116的上连接部分之间的空间进入第一工具进入部分180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186中。
类似于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构件M1,第一调节构件2M1是限位止动螺钉,其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118和链条导引器116之一,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1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2M1接触底座构件118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16在缩回位置处的运动。具体而言,第一螺纹部分182具有第一末端189,当链条导引器116位于缩回位置上时,第一末端189接触底座构件118。换句话说,第一调节构件2M1调节传动构件朝外移动期间的换挡冲程的起始位置、和传动构件朝内移动期间的换挡冲程的传动构件移动终点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将能明显看出,第一调节构件2M1能被配置成接触链条导引器116,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16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第一调节构件2M1的这种配置、定位和原理与第一调节构件M1的配置、定位和原理相同。因此,为简洁起见,不将进一步描述第一调节构件2M1。
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构件2M2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118,以限定链条导引器116的伸展位置。另外,第二调节构件2M2被配置成以螺纹方式附接到第一连杆160上,由此改变第二调节构件2M2相对于第一连杆160的位置,以调节链条导引器116的伸展位置。如前所述,第一连杆160的第二附接部分178接收第二调节构件2M2的第二螺纹部分184。如图13和14最清楚所示,第一连杆160包括第一枢转部分160a,其是具有一对安装孔的一对安装凸缘,该对安装孔接收将第一连杆160能够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构件118上的第一枢轴2X1。第二附接部分178设置在第一连杆160的向上突出部分196上。向上突出部分196在相对于第一枢轴线2P1的向上方向上从第一枢转部分160a延伸。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2M1被设置在第一枢轴线2P1下方,第二调节构件2M2被设置在第一枢轴线2P1上方。因此,在变速器112中,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2P1的方向观察,第一枢轴线2P1被设置在第一调节构件2M1和第二调节构件2M2之间。
在从小链环S1移动到大链环S2的换挡操作期间,从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观察,第一连杆160绕第一枢轴线2P1逆时针枢转。因此,第一连杆160枢转,使得第一调节构件2M1在朝外方向上远离底座构件118运动,以在第一调节构件2M1和底座构件118之间形成空间。同时,第一连杆160的向上突出部分196在朝内方向上朝底座构件118运动,使得第二调节构件2M2接触底座构件118。因此,当链条导引器116位于伸展位置时,第二调节构件2M2的第二螺纹部分184的第二末端190接触底座构件118,以限制链条导引器116朝外运动。在变速器112中,第二调节构件2M2也是限位止动螺钉,原因是,其被配置成在链条导引器116位于伸展位置时接触底座构件118,从而阻止链条导引器116在换挡操作期间进行朝外伸展移动。以这种方式,第二调节构件2M2调节换挡冲程的终点界限。
现在将参照图15描述根据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改进型变速器212。从根本上说,变速器212包括链条导引器216、底座构件218和联接组件220。变速器212还包括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联接组件220具有第一连杆260和第二连杆262,它们与链条导引器216和底座构件218形成四连杆机构。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是被旋入第一连杆260中的螺钉。由于变速器112与变速器212相似,因此,为简洁起见,将仅简要描述变速器212。
大体上,变速器212与变速器112相同,除了底座构件118被底座构件218代替,第一连杆160被第一连杆260代替以外。底座构件218具有被配置成接触第一调节构件3M1的第一接触部分288,同时底座构件218具有被配置成接触第二调节构件3M2的第二接触部分298。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分298是向下突出部分,其在朝外进行换挡操作期间接触第二调节构件3M2。此外,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分288设置在底座构件218的向下突出部分上。换句话说,当变速器212安装到车架F上时,第一接触部分288被设置成在横向上比第二接触部分298更靠近车架F。
第一连杆260具有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它们能够移动地附接在第一连杆260上,由此能够调节地改变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相对于第一连杆260的位置。第二连杆262接收操作线缆(未示出),从而接收换挡操作期间的输入力。第二连杆262的配置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杆162相同。
第一连杆260在第一枢轴线3P1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底座构件218上,且在第二枢轴线3P2(未示出)处能够枢转地附接到链条导引器216上。第一连杆260具有第一附接部分276和第二附接部分278,它们被配置成分别接收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第一附接部分276和第二附接部分278是螺纹孔。第一调节构件3M1具有第一工具进入部分280和第一螺纹部分(未示出)。第二调节构件3M2具有第二工具进入部分286和第二螺纹部分(未示出)。第一调节构件3M1的第一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260的第一附接部分276中。第二调节构件3M2的第二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260的第二附接部分278中。第一调节构件3M1旋入第一连杆260中,使得第一工具进入部分280面向远离车架F并朝向第一连杆262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是,第二调节构件3M2旋入第一连杆260中,使得第二工具进入部分286面向朝向车架F并远离第二连杆262的方向。换句话说,第二工具进入部分286被设置成比第二螺纹部分284离链条导引器216更远。
第一附接部分276和第二附接部分278在第一连杆260上相互靠近,使得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在第一连杆260上相互靠近。如图所示,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设置在第一连杆260上,以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3P1的方向上相互对准,且二者位于第一枢轴线3P1下方。由于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的这种配置,因此,在从小链环S1移动到大链环S2上的换挡操作期间,从链条运行方向D的上游侧观察,第一连杆260绕第一枢轴线3P1逆时针枢转。因此,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与第一连杆260一起在换挡操作期间横向朝外移动,以使链条导引器216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
在变速器212中,第一调节构件3M1和第二调节构件3M2是限位止动螺钉。具体而言,在所示的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构件3M1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218,以限定链条导引器216的缩回位置。第二调节构件3M2被配置成接触底座构件218,以限定链条导引器216的伸展位置。换句话说,在从小链环S1移动到大链环S2上的换挡操作过程中,第一调节构件3M1调节换挡冲程的起始位置,而第二调节构件3M2调节换挡冲程的终点位置。如前所述,第二调节构件3M2旋入第一连杆260中,使得当变速器212安装到车架上时,第二工具进入部分286面向朝向车架F并远离第二连杆262的方向。由于这种定位,第二螺纹部分284具有第二末端290,其接触底座构件218的第二接触部分298,当链条导引器216位于缩回位置(即,静止位置)上时,第二接触部分298在横向上比第一接触部分288离车架F更远。
当链条导引器216位于缩回位置上时,第一螺纹部分(未示出)的第一末端接触底座构件218的第一接触部分288,同时,在第二调节构件3M2和底座构件218之间存在空间。具体而言,第二调节构件3M2和底座构件218的第二接触部分298之间存在空间。在换挡操作期间,第一连杆260绕第一枢轴线3P1的枢转引起第一调节构件3M1远离底座构件218的第一接触部分288运动,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空间。同时,第二调节构件3M2移动,更加靠近底座构件218的第二接触部分298。当链条导引器216位于完全伸展位置上时,第二调节构件3M2接触底座构件218的第二接触部分298。这样,第二调节构件3M2的第二末端290被配置成,在链条导引器216定位到伸展位置上时接触底座构件218和链条导引器216之一。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的过程中,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是开放式术语,明确表示具有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件、整体和/或步骤,但是并不排除存在其他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件、整体和/或步骤。上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另外,术语“部件”、“部分”、“部”、“构件”或“元件”以单数形式使用时可以具有复数意义或表示一组部件,除非文中另有所指。
文中使用的下列方向术语“面向框架侧”、“非面向框架侧”、“向前”、“向后”、“前”、“后”、“上”、“下”、“之上”、“之下”、“向上”、“向下”、“顶部”、“底部”、“侧部”、“垂直”、“水平”、“竖直”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类似方向术语表示装配有链条张紧装置的自行车位于竖立骑行位置时的方向。因而,这些方向术语在用来描述链条张紧装置时,应该相对于装配有自行车前变速器并在水平面上位于竖立骑行位置上的自行车来解释它们。术语“左”表示从自行车后侧角度观察参照右侧时的“右”,术语“右”表示从自行车后侧角度观察参照左侧时的“左”。
另外,应该理解为,尽管术语“第一”和“第二”在此用来描述各种不同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因而,例如,在不违背本发明提供的相关技术知识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元件可称之为第二元件,反之亦然。文中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下述结构:通过将一元件附接到另一元件上而将所述一元件直接固定到所述另一元件上;将一元件固定到中间元件上,然后将中间元件固定到另一元件上,从而将所述一元件非直接地固定到另一元件上;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成一体,即,一个元件实质上是另一元件的部件。这种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术语,例如“被结合”、“被连结”、“被连附”、“被安装”、“被粘结”、“被固定”及其派生词。最后,文中使用的程度术语如“基本上”、“大致”和“大约”表示改变的元素在最终结果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的偏差程度。
尽管仅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可明显看出,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例如,除非有特别的相反说明,否则,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改变各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位,只要基本上不影响其预定功能即可。除非有特别的相反说明,否则,被示出直接相互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只要基本上不影响其预定功能即可。除非有特别的相反说明,否则,一个元件的功能可通过两个元件来实现,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采纳在另一实施例中。某具体实施例不需要同时具有所有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独特的每个特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特征相结合,所述的每个独特特征也应认为是本申请人的其他发明的单独描述,包括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原理。因而,前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是阐释性的,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界定。

Claims (20)

1.一种自行车变速器,其包括:
底座构件,其被配置成安装到车架上;
链条导引器,其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底座构件能够枢转地被支撑,所述伸展位置比所述缩回位置离车架更远;
联接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构件上,且绕第二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链条导引器上;第二连杆能够枢转地将所述底座构件联接到所述链条导引器上,在所述底座构件安装到车架上的状态下,第二连杆比第一连杆离车架更远;
第一调节构件,其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接触所述底座构件和所述链条导引器二者之一,以限制所述链条导引器在该链条导引器的所述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一处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一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所述底座构件包括连接部分和接触部分,第一枢轴线穿过所述连接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从所述连接部分突出,所述接触部分被配置成在该链条导引器位于所述缩回位置上时接触第一调节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缩回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调节构件包括第一工具进入部分和能够调节地旋入第一连杆中的第一螺纹部分,第一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一螺纹部分更靠近所述链条导引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还包括:
第二调节构件,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伸展位置,第二调节构件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二调节构件包括第二螺纹部分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第二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中,第二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二螺纹部分离所述链条导引器更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连杆上,以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相互对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二螺纹部分具有末端,所述末端被配置成当所述链条导引器位于所述伸展位置上时接触所述底座构件和所述链条导引器二者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二调节构件包括第二螺纹部分和第二工具进入部分,第二螺纹部分旋入第一连杆中,第二工具进入部分被设置成比第二螺纹部分更靠近所述链条导引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观察,第一枢轴线被设置在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所述联接组件包括延伸连接件、输入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延伸连接件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第一连杆上,且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构件上;所述输入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构件绕第三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被支撑;所述连接杆绕第四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输入连接件上,且绕第五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延伸连接件上,以使得所述联接组件响应于所述输入连接件的运动而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所述延伸连接件通过第二调节构件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第一连杆上,第二调节构件能够移动地附接到第一连杆和所述延伸连接件二者之一上,第二调节构件被配置成调节第一连杆和所述延伸连接件之间绕第一枢轴线的相对角度方位。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从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观察,第二调节构件设置在第一枢轴线和第二枢轴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在第一连杆上,以在平行于第一枢轴线的方向上相互对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调节构件和第二调节构件被设置成相互靠近。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第一连杆包括枢转部分和第一附接部分,所述枢转部分绕第一枢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构件上,第一调节构件附接到第一附接部分上,第一附接部分相对于所述链条导引器的链条运行方向被设置在所述枢转部分的上游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还包括:
第二调节构件,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链条导引器的所述缩回位置和所述伸展位置中的另一位置,第一连杆包括第二附接部分,第二调节构件附接到第二附接部分上,第二附接部分相对于所述链条导引器的链条运行方向设置在所述枢转部分的上游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所述自行车变速器是自行车前变速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变速器,其中,
在所述底座构件安装到车架上的状态下,第一枢轴线沿竖向来看处于第二枢轴线的上方。
CN201610294761.1A 2015-07-03 2016-05-06 自行车变速器 Active CN106314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91,326 2015-07-03
US14/791,326 US9616970B2 (en) 2015-07-03 2015-07-03 Bicycle derailleu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672A true CN106314672A (zh) 2017-01-11
CN106314672B CN106314672B (zh) 2019-04-09

Family

ID=5758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4761.1A Active CN106314672B (zh) 2015-07-03 2016-05-06 自行车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16970B2 (zh)
CN (1) CN106314672B (zh)
DE (1) DE102016007039A1 (zh)
IT (1) ITUA20164806A1 (zh)
TW (1) TWI6560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42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和用于自行车拨链器的链接销
CN115140233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车辆的拨链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1277B2 (en) 2005-02-02 2011-09-20 Mad Dogg Athletics, Inc. Programmed exercise bicycle with computer aided guidance
USD798197S1 (en) * 2016-06-03 2017-09-26 Wolf Tooth Components, LLC Bicycle derailleur hanger extension
US10407128B2 (en) * 2016-09-30 2019-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10703442B2 (en) * 2017-07-14 2020-07-0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TWI789225B (zh) * 2022-01-27 2023-01-01 台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前撥鏈器
US11806577B1 (en) 2023-02-17 2023-11-07 Mad Dogg Athletics, Inc. Programmed exercise bicycle with computer aided guidan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094U (zh) * 1989-09-05 1991-04-23
CN1743223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982154A (zh) * 2005-12-14 2007-06-20 株式会社岛野 顶部/底部牵拉型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0302980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株式会社岛野 具有接触构件的前拨链器
TW201444732A (zh) * 2013-05-21 2014-12-01 Shimano Kk 自行車前撥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25327B1 (zh) * 1973-04-16 1976-09-10 Juy Lucien
JPS5649832Y2 (zh) * 1977-07-12 1981-11-20
US4237743A (en) * 1977-10-11 1980-12-09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FR2443373B1 (fr) * 1978-12-04 1985-12-13 Huret Roger Derailleur de pedalier pour cycle
US4424048A (en) * 1980-06-17 1984-01-03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having horizontally positioned linkage members
FR2502101A1 (fr) * 1981-03-17 1982-09-24 Simplex Ets Changement de vitesse au pedalier des cycles et vehicules similaires
FR2508196A1 (fr) * 1981-06-17 1982-12-24 Huret & Fils Mecanisme de guidage et d'actionnement, notamment pour derailleur de bicyclette
FR2507993A1 (fr) * 1981-06-17 1982-12-24 Huret & Fils Mecanisme de derailleur pour bicyclette
US4617006A (en) * 1983-09-19 1986-10-14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JPS61161001A (ja) * 1985-01-09 1986-07-21 Nec Corp 可変減衰器
JPH0322071Y2 (zh) * 1986-07-10 1991-05-14
JPH0352297U (zh) * 1989-09-28 1991-05-21
US5312301A (en) * 1991-11-29 1994-05-17 Maeda Industries, Ltd.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5425678A (en) * 1993-05-26 1995-06-20 Richardson; Brian E. Elastic joint derailleur
DE69423175T2 (de) * 1993-11-12 2000-09-14 Shimano Kk Vorderer Umwerfer für ein Fahrrad
JP2965878B2 (ja) * 1994-11-25 1999-10-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フロント変速装置のチェーンガイド位置決め機構
US5779581A (en) * 1996-06-19 1998-07-14 Shimano, Inc. Top pull front derailleur
US5816966A (en) * 1997-03-27 1998-10-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icycle front deraileur with a smooth gear switching mechanism
US6099425A (en) * 1999-03-29 2000-08-08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341538B1 (en) * 1999-05-27 2002-01-29 Shimano (Singapore) Private, Ltd.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component
US6471610B1 (en) * 2000-06-07 2002-10-29 Ching-Huan Tseng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491597B2 (en) * 2001-05-07 2002-12-10 Falcon Industrial Co., Ltd. Front speed changing device
US6695729B2 (en) * 2001-10-30 2004-02-24 Po-Cheng Chen Chain shifting assembly for bicycles
US6923740B2 (en) * 2001-11-26 2005-08-02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TW581039U (en) * 2002-07-08 2004-03-21 Sun Race Sturmey Archer Inc Improved structure of chain-switching of bicycle derailleur
US7014584B2 (en) * 2002-12-27 2006-03-21 Shimano Inc. Top pull type front derailleur
US7081058B2 (en) * 2003-02-12 2006-07-25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7442136B2 (en) * 2005-02-18 2008-10-28 Shimano Inc. Motorized bicycle derailleur assembly
US7438657B2 (en) * 2005-05-27 2008-10-21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7677998B2 (en) * 2006-01-31 2010-03-16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8777788B2 (en) * 2007-02-08 2014-07-1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7914407B2 (en) * 2007-05-29 2011-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assembly
US9457871B2 (en) * 2014-09-08 2016-10-04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094U (zh) * 1989-09-05 1991-04-23
CN1743223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982154A (zh) * 2005-12-14 2007-06-20 株式会社岛野 顶部/底部牵拉型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0302980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株式会社岛野 具有接触构件的前拨链器
TW201444732A (zh) * 2013-05-21 2014-12-01 Shimano Kk 自行車前撥鏈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42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和用于自行车拨链器的链接销
CN113859422B (zh) * 2020-06-30 2023-06-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和用于自行车拨链器的链接销
CN115140233A (zh) * 2021-03-30 2022-10-04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人力车辆的拨链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6064B (zh) 2019-04-11
TW201702122A (zh) 2017-01-16
DE102016007039A1 (de) 2017-01-05
US20170001685A1 (en) 2017-01-05
US9616970B2 (en) 2017-04-11
CN106314672B (zh) 2019-04-09
ITUA20164806A1 (it) 2017-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4672A (zh) 自行车变速器
CN105398536B (zh) 自行车前变速器
CN1982154B (zh) 顶部/底部牵拉型自行车前拨链器
CN107253510B (zh) 前拨链器
CN101277862B (zh) 转向柱组件
CN105857506B (zh) 自行车拨链器
US8061667B2 (en) Mounting device for bicycle control components
CN104015857B (zh) 自行车车把夹具和自行车车把夹具组件
US20100075788A1 (en) Six link front derailleur
CN103355012A (zh) 一种微耕机
JP2010266009A (ja) 緩衝器
CN101327739A (zh) 车辆换档杆装置
CN215942751U (zh) 一种狭小空间风管法兰螺栓连接用工具
CN208787266U (zh) 弯管机的拉弯模块
CN215105871U (zh) 一种房建排水管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05479188U (zh) 一种伸缩螺纹杆
CN201705791U (zh) 汽车换挡拉索调节装置
CN207416831U (zh) 一种可双向调节的安装座
CN203395383U (zh) 可调节型管道吊架
CN207181451U (zh) 用于电网线损现场分析设备的安装架
US11273885B2 (en) High-rise bicycle stem
CN213575926U (zh) 一种槽钢支架
CN105626252A (zh) 带有皮带张紧度调节的柴油机压气泵支承机构
CN205578644U (zh) 一种客车风扇传动系统
CN205370774U (zh) 清洗机用旋钮式调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