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14364A -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14364A
CN106314364A CN201510369918.8A CN201510369918A CN106314364A CN 106314364 A CN106314364 A CN 106314364A CN 201510369918 A CN201510369918 A CN 201510369918A CN 106314364 A CN106314364 A CN 106314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ingerprint
module
driver identit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99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明佳
孙海路
张腾龙
王奕龙
苏海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699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14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14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14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biometry
    • B60R25/252Fingerprint recogn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081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combined with personal settings of other vehicle devices, e.g. mirrors, seats, steering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以解决通过遥控钥匙解锁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安全性不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其包括指纹采集传感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车辆控制单元以及电源模块;指纹采集传感器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将其识别成功得到验证信息,并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以控制对应受控对象;电源模块为指纹采集传感器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供电。本发明使用指纹采集传感器采集的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不会被窃取,安全性高,而且,指纹中的指纹特征是人体的一部分,不必担心忘记携带,使用方便。该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应用于汽车控制方面。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防盗系统多采用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对汽车进行防盗,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控制过程是:先按下遥控钥匙上的开锁按键,触发遥控钥匙内部的编码电路,经编码电路生成一组密文,然后通过发射模块向车身控制器发送携带密文编码的加密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器接收加密控制信号,使车身制器内部存储的识别码与加密控制信号所携带的密文编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车身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受控对象执行解锁;否则,无法解锁。
但是,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是必须通过遥控钥匙发送携带密文编码的加密控制信号,才能使车身控制内存储的识别码与加密控制信号所携带的加密编码进行匹配,因此,如果未带遥控钥匙的情况下,车身控制器是无法发出开锁信号实现解锁的,这为驾驶员带来了不便。而且,遥控钥匙中的发射模块向车身控制器发送加密控制信号的过程中,该加密控制信号容易被截获并通过解码器解码,从而能够破译开锁的编码信号,因此,通过遥控钥匙解锁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的安全性不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以解决通过遥控钥匙解锁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安全性不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包括指纹采集传感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车辆控制单元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外部;
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并发送给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
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用于识别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将识别成功得到的验证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单元;
所述车辆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验证信息控制对应受控对象运行;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和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供电。
优选的,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为能够识别活体指纹特征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包括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以及验证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用于存储指纹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且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所述指纹信息中识别出与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以得到驾驶员指纹信息和身份认证通过信号;根据所述驾驶员指纹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得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
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单元。
较佳的,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与所述报警装置相连,当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所述指纹信息中不能识别出与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将得到的身份认证未通过识别信号反馈给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
当反馈给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的次数超过N次时,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控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较佳的,所述车辆控制单元包括车身控制器、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和发动机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和门锁执行机构运行;
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分别发送给所述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和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还包括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通过所述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发送给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控制器包括位置调节模块和门锁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位置调节模块,用于存储位置调整信息;所述位置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位置调节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运行;
所述门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门锁执行机构运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模块包括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座椅位置记忆模块、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所述位置调节执行装置包括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座椅调节执行电机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其中,
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用于存储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所述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运行;
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用于存储座椅调整信息;所述座椅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座椅调节执行电机运行;
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用于存储后视镜调整信息;所述后视镜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运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模块和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分别与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交互连接;
所述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包括登录模块、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位置调整预设模块以及模式选择模块;
所述登录模块,用于管理者登录;
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用于管理者增加或删除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中的位置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且增加或删除的所述指纹信息与增加或删除的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对应;
所述位置调整预设模块,用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增加或删除位置调节模块中的位置调整信息;且增加或删除的所述位置调整信息与增加或删除的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对应;
所述模式选择模块,用于管理者设置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使用权限、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初始化、驾驶员身份信息的查询、报警设置以及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设防或撤防。
更优选的,所述车身控制器与安装在驾驶座上的压力传感器相连;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以在驾驶座有人的情况下,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发送调取控制信号;使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使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使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中,指纹采集传感器设在车身外部,当需要进入汽车时,可通过指纹采集传感器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利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识别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将识别成功得到的验证信息发送给车身控制单元以控制多个受控对象运行。而由于指纹采集传感器采集的使用者的指纹特征每个人不同,而且通过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指纹特征的过程是人手与指纹采集传感器1直接接触,因此,也不存在指纹特征被非法截获的问题,即指纹特征不易被窃取,从而避免了通过遥控钥匙解锁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安全性不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此外,指纹中的指纹特征是人体的一部分,不会丢失,不必担心忘记携带,因此,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指纹采集传感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与车辆控制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图1中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车辆控制单元与受控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图3中的车身控制器与受控单元和中央控制门锁开关的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图4中位置调节模块与位置调节执行装置的连接关系图;
图6为图5中位置调节模块、位置调节执行装置与位置传感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7为图3中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车辆控制单元与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指纹采集传感器, 2-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
21-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 22-验证信息发送模块;
23-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 3-车辆控制单元;
31-车身控制器, 32-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
33-发动机控制模块, 310-位置调节模块;
311-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 312-座椅位置记忆模块;
313-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 314-门锁控制模块;
4-电源模块; 5-报警装置;
6-位置调节执行装置, 60-位置传感器;
61-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 62-座椅调节执行电机;
63-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 7-门锁执行机构;
8-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 81-登录模块;
82-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 83-位置调整预设模块;
84-模式选择模块, 9-压力传感器;
10-中央控制门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包括指纹采集传感器1、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车辆控制单元3以及电源模块4;其中,
指纹采集传感器1安装在车身外部,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并发送给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与指纹采集传感器1连接,用于识别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将识别成功得到的验证信息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3;车辆控制单元3与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连接,用于根据验证信息控制多个受控对象运行;电源模块4分别与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电连接,用于为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供电。
工作时,电源模块4为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供电;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并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发送给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识别出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得到验证信息,将验证信息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3,车辆控制单元3根据验证信息控制对应的受控对象运行。
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中,指纹采集传感器1设在车身外部,当需要进入汽车时,可通过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利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识别使用者的指纹,将识别成功得到的验证信息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3以控制多个受控对象运行。由于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的使用者的指纹特征每个人不同,而且通过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指纹特征的过程是人手与指纹采集传感器1直接接触,因此,也不存在指纹特征被非法截获的问题,即指纹特征不易被窃取,从而避免了通过遥控钥匙解锁传统的遥控式汽车防盗系统安全性不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此外,指纹中的指纹特征是人体的一部分,不会丢失,不必担心忘记携带,因此,使用方便。
上述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传感器1的种类很多,其均可实现指纹特征采集的功能,但是为了使指纹特征采集的更为全面,优选的,指纹采集传感器1为能够识别活体指纹特征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这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不易复制指纹信息,通过真皮射频技术(True print技术)读取手指皮肤下的活组织层,适合处理包括干、湿、脏、褪皮、刀痕等各种手指的指纹,广泛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手指;而且,这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采用指纹旋转按压纠正技术,在采集指纹特征的过程中,即使有一定的旋转也能自动地纠正指纹图像。而与上述电容式指纹传感器配合使用的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中内嵌有DSP指纹识别处理芯片。此外,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对于指纹特征的提取流程如下:
首先,获取指纹图像,对获取的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图像增强处理包括消除指纹图像的噪声,去除指纹图像的脊线粘连;
然后,将图像增强处理的指纹图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的指纹图像;
接着,细化二值化的指纹图像,得到细化指纹图像;
最后,从细化指纹图像中提取指纹特征。
通过上述指纹特征提取流程可以看出,指纹图像在输入指纹采集传感器后,经历了指纹重构的过程,使提取的指纹特征的唯一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耗电量,电源模块4通过继电器分别与指纹采集传感器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相连,当汽车防盗控制系统需要工作时,继电器分别与指纹采集传感器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接通,达到了降低耗电量的目的。
请参阅图2,该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具体包括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以及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其中,
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用于存储指纹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且指纹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以得到驾驶员指纹信息和身份认证通过信号;根据驾驶员指纹信息调取与驾驶员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得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用于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3。
上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中存储了指纹信息和与指纹信息一一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当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会根据得到的驾驶员指纹信息调取与驾驶员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得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不仅能够控制需要身份认证通过信号的车辆控制单元3,而且还可以控制对驾驶员身份相关的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有要求的车辆控制单元3,使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的防盗等级提高。而且,上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存储的指纹信息还可以经过加密处理,进一步提高防盗等级。
请继续参阅图2,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与报警装置5相连,当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不能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当反馈给指纹采集传感器1的次数超过N次时,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控制报警装置5报警;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而且,N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来说,N为3,但并不排除其他情况。
可见,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之间为交互连接的,其具体可以为通过CAN总线连接,但并不排除其他交互连接方式。当有人试图通过指纹采集传感器采集指纹打开汽车时,如果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不能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的次数超过N次(一般为3次),则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就会控制报警装置5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请参阅图3,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单元3为汽车中常见的控制单元,例如车身控制器31、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发动机控制模块33;其中,
车身控制器31,用于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和门锁执行机构7运行;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分别发送给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发动机控制模块33。而且,由于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分别与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发动机控制模块33相连的时候必须采用两种通信方式,因此,在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的输出端设置网关,网关通过CAN总线与发动机控制模块33,同时,网关通过LIN总线与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相连。而且,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CAN总线和LIN总线为车载网络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车载网络通信系统可以省去传统按键控制的多项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8,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控制的受控对象为转向管柱,而发动机控制模块33控制的受控对象为发动机;且当发动机控制模块33解锁后,在满足刹车踏板被踩下,汽车档位处于P挡或N挡的情况下,通过一键启动按钮,发动机便能启动,无需钥匙开启点火锁。此外,指纹采集传感器14可以安装在车身外部任何地方,如车门把手上或后背门上。其中,当指纹采集传感器1安装在后背门上的时候,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只能将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车身控制器,以控后背门的打开。
请继续参阅图3,在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中还可以增加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通过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发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33。该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通过增加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能够使发动机得到双重指纹防盗保护,进一步提高防盗等级。
请参阅图4,而车身控制器31包括位置调节模块310和门锁控制模块314;其中,位置调节模块310,用于存储位置调整信息;位置调整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位置调节模块310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门锁控制模块314用于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门锁执行机构7运行。
工作时,车身控制器31在接收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后,门锁控制模块314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门锁执行机构7打开门锁;而位置调节模块310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对相应位置进行调整。
请继续参阅图4,车身控制器31在接收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后,门锁控制模块314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门锁执行机构7打开门锁;也可以是将门锁控制模块314和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相连,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通过门锁控制模块314控制门锁执行机构7打开门锁;这两种控制方式均能达到控制门锁执行机构打开门锁,只是前提条件是,车身控制器31需要接收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后,这两种方法才能实现。
请参阅图5,至于位置调节模块310,其中的位置调整信息按照位置调整部位的不同,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模块中,下面以位置调节模块310包括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这三个模块为例说明位置调节模块310,但不仅限于所列模块。
当位置调节模块310包括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包括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其中,
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用于存储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运行,调节方向盘的位置;
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用于存储座椅调整信息,座椅调整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以控制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运行,调节座椅的位置;
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用于存储后视镜调整信息;后视镜调整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以控制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运行,调节后视镜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门锁执行机构7、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分别与车身控制器31的连接具体是通过LIN总线实现的,但不排除其他可实现的连接方式。
通过对上述位置调节模块310的举例说明,可以看出,位置调节模块310中的位置调整信息按照位置调整部位的不同,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模块中,且每个模块中的位置调整信息与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因此,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中的位置调节模块310可根据实际情况记忆若干个驾驶者的位置调整信息,从而克服了现有的具有座椅记忆功能的汽车中只能记忆三个驾驶员的位置调整信息的缺陷。
请继续参阅图5,车身控制器31还可以与安装在驾驶座上的压力传感器9相连;压力传感器9用以在驾驶座有人的情况下,向车身控制器9发送调取控制信号;使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使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使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可见,安装在驾驶座上的压力传感器9在感知驾驶座有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向车身控制器9发送调取控制信号,以便及时调节方向盘位置、座椅位置以及后视镜位置,避免了车门打开且没有人在驾驶座时,无意义的调节方向盘位置、座椅位置以及后视镜位置,实现了智能化调节方向盘位置、座椅位置以及后视镜位置的目的。
另外,请参阅图6,为了保证位置调节执行装置对应的受控对象的调节位置与位置调节模块310中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相匹配,使受控对象的位置调整精确,请参阅图6,位置调节执行电机6上安装位置传感器60;位置传感器60将监测的位置信息反馈至位置调节模块310,位置调节模块310根据反馈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满足调取的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如果满足,则位置调节模块310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停止位置调整,如果不满足,则位置调节模块310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继续对调整位置进行调整。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调整位置上安装位置传感器60,使调整位置上的位置信息实时反馈给车身控制器31的位置调节模块310中,位置调节模块310根据反馈的位置信息实时的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对调整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调整位置与调取的位置调整信息相匹配。
而由于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包括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因此,具体的,在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上分别安装位置传感器,优选的,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和座椅位置调节执行电机62上安装的位置传感器为霍尔式位置传感器,在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上安装的位置传感器为电位差传感器。
下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各单元中的模块功能均已在上述内容详细说明,因此不做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6和图8,该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指纹采集传感器1、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车辆控制单元3以及电源模块4;其中,
指纹采集传感器1设在车身外部的门把手上,其为瑞典Finger print cards公司的FPC1011指纹传感器,它采用面状区域采集,一次性成像,高清稳定,采集区域面积10.64×14mm。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具体包括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以及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与报警装置5相连;车辆控制单元3包括车身控制器31、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发动机控制模块33,且车身传感器9与安装在驾驶座上的压力传感器9相连,车身控制器31包括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和门锁控制模块314,门锁控制模块314与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相连;与此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和门锁控制模块314的受控对象对应为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和门锁执行机构7;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上还可以连接位置传感器;且各位置传感器与对应的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相连;另外,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先与网关相连,网关通过CAN总线与发动机控制模块33,同时,网关通过LIN总线与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相连;门锁执行机构7、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分别与车身控制器31之间通过LIN总线连接的。
工作时,电源模块4通过继电器给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供电,指纹采集传感器1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发送给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发送给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当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不能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将得到的身份认证未通过识别信号反馈给指纹采集传感器1,当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将得到的身份认证未通过识别信号反馈给指纹采集传感器的次数超过3次,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控制报警装置5报警;当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指纹信息中识别出与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得到驾驶员指纹信息和身份认证通过信号;根据驾驶员指纹信息调取与驾驶员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得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
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将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车身控制器31,车身控制器31中的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在接收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对应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座椅调整信息和后视镜调整信息,以对应调节方向盘的位置、座椅的位置和后视镜的位置。门锁控制模块314在接收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后,通过中央控制门锁开关10控制门锁控制模块314打开门锁。
而且,压力传感器9在驾驶座有人的情况下,向车身控制器9发送调取控制信号;使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使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使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根据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而在满足刹车踏板被踩下,汽车档位处于P挡或N挡的情况下,通过一键启动按钮,发动机便能启动,无需钥匙开启点火锁。
至于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如何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调节方向盘的位置、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如何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调节座椅的位置、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如何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调节后视镜的位置,其工作原理相同,下面以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安装的位置传感器为例说明如何位置传感器如何实时调节方向盘位置的工作原理。
请参参阅图6,安装在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上的位置传感器将监测的位置信息反馈至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反馈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满足调取的与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如果满足,则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控制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停止方向盘的位置调整,如果不满足,则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控制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继续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还通过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将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发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33,以控制发动机打开,使发动机喷油并实现点火。,同时,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将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打开转向柱锁。
与上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相对应的,为了使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实现自动设防的功能,车门上安装的车门状态监测开关,发动机控制模块33、压力传感器9、报警装置5分别与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2相连,;其中,发动机控制模块33通过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与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2相连。
如果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33监测到发动机关闭,压力传感器9监测到驾驶座无人,车门状态监测开关监测到门锁关闭的情况下,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2自动闭锁,实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设防。
如果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33监测到发动机关闭,压力传感器9监测到驾驶座无人,车门状态监测开关监测到门锁打开的情况下,报警装置5报警提示关闭门锁,在车门关闭后,车门状态监测开关监控到门锁关闭,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2自动闭锁,实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设防。
请参阅图8,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位置调节模块310和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分别与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交互连接,这种交互连接可通过CAN总线实现,但不排除其他可实现的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7和图8,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包括登录模块81、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82、位置调整预设模块83以及模式选择模块84;其中,登录模块81,用于管理者登录;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82,用于管理者增加或删除指纹信息和与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位置调整预设模块83,管理者或使用者用于增加或删除位置调整信息;且增加或删除的位置调整信息与增加或删除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对应;模式选择模块84,用于管理者设置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使用权限、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初始化、驾驶员身份信息的查询、报警设置以及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设撤防。
上述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使用时首先要进行管理者授权,具体方法是:首先,通过采集指纹设置管理者设置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的管理者,只有管理者才能通过登录模块81进入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中,然后利用模式选择模块84选择模式,注册和删除指纹信息和与指纹信息相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因此,在管理者没有将指纹信息和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增加到位置调节模块310中的情况下,使用者是无法使用安装了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目的,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防盗等级。另外,上述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存储有中英文字库,使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具有中英文界面操作功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增加或删除的位置调整信息可由使用者进行,但是前提是管理者要通过登录模块81进入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采集传感器(1)、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车辆控制单元(3)以及电源模块(4);其中,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安装在车身外部;
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用于采集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并发送给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
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用于识别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并将识别成功得到的验证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单元(3);
所述车辆控制单元(3),用于根据所述验证信息控制对应的受控对象运行;
所述电源模块(4),用于为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和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为能够识别活体指纹特征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包括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以及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其中,
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用于存储指纹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且所述指纹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所述指纹信息中识别出与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以得到驾驶员指纹信息和身份认证通过信号;根据所述驾驶员指纹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指纹信息对应的驾驶员身份信息,以得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
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用于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和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辆控制单元(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与所述报警装置(5)相连,当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根据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从所述指纹数据中不能识别出与所述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将得到的身份认证未通过识别信号反馈给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当反馈给所述指纹采集传感器(1)的次数超过N次时,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控制所述报警装置(5)报警;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单元(3)包括车身控制器(31)、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发动机控制模块(33);其中,
所述车身控制器(31),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和门锁执行机构(7)运行;
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分别发送给所述电子转向柱锁控制模块(32)和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汽车防盗单元(2)还包括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所述验证信息发送模块(22)通过所述发动机防盗控制模块(23)将所述身份认证通过信号发送给所述发动机控制模块(3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控制器(31)包括位置调节模块(310)和门锁控制模块(314);其中,
所述位置调节模块(310),用于存储位置调整信息;所述位置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位置调节模块(310)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运行;
所述门锁控制模块(314),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控制门锁执行机构(7)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模块(310)包括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所述位置调节执行装置(6)包括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和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其中,
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用于存储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所述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方向盘调节执行电机(61)运行;
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用于存储座椅调整信息;所述座椅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座椅调节执行电机(62);
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用于存储后视镜调整信息;所述后视镜调整信息与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一一对应;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以控制所述后视镜调节执行电机(63)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模块(310)和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分别与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交互连接;
所述中央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8)包括登录模块(81)、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82)、位置调整预设模块(83)以及模式选择模块(84);
所述登录模块(81),用于管理者登录;
指纹注册与删除模块(82),用于管理者增加或删除所述指纹识别和处理模块(21)中的指纹信息和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且增加或删除的所述指纹信息与增加或删除的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对应;
所述位置调整预设模块(83),用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增加或删除位置调节模块(310)中的位置调整信息;且增加或删除的所述位置调整信息与增加或删除的所述驾驶员身份信息对应;
所述模式选择模块(84),用于管理者设置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使用权限、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初始化、驾驶员身份信息的查询、报警设置以及所述汽车防盗控制系统的设防或撤防。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汽车防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控制器(31)与安装在驾驶座上的压力传感器(9)相连;
所述压力传感器(9),用以在驾驶座有人的情况下,向所述车身控制器(31)发送调取控制信号;使所述方向盘位置记忆模块(311)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方向盘位置调整信息;使所述座椅位置记忆模块(312)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座椅调整信息;使所述后视镜位置记忆模块(313)根据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调取与所述驾驶员身份匹配信息相对应的后视镜调整信息。
CN201510369918.8A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6314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9918.8A CN106314364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9918.8A CN106314364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14364A true CN106314364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2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9918.8A Pending CN106314364A (zh) 2015-06-26 2015-06-26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1436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0620A (zh) * 2017-06-27 2017-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手指静脉认证的方向盘调节系统
CN107776534A (zh) * 2017-10-18 2018-03-0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7953854A (zh) * 2017-11-10 2018-04-2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车载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09598825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9703519A (zh) * 2019-02-27 2019-05-0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涉及生物识别和nfc认证的车门解锁系统
CN111098823A (zh) * 2018-10-26 2020-05-05 成都西达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1111449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5464A1 (en) * 2006-04-26 2007-11-01 Amita Singh Car intelligence
CN102036855A (zh) * 2008-05-19 2011-04-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车辆设置的驾驶员识别系统
CN201856734U (zh) * 2010-09-21 2011-06-08 黄思华 汽车指纹识别控制系统及其汽车
CN202039680U (zh) * 2011-03-29 2011-11-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汽车车门开启以及发动机点火启动的控制系统
CN102991461A (zh) * 2012-12-21 2013-03-27 马鞍山奕代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指纹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72802U (zh) * 2013-07-31 2014-03-12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
CN104029654A (zh) * 2014-05-30 2014-09-10 江苏大学 基于指纹密钥加密技术的汽车防盗方法和防盗系统
CN204415326U (zh) * 2015-02-05 2015-06-24 潘昌 车辆防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5464A1 (en) * 2006-04-26 2007-11-01 Amita Singh Car intelligence
CN102036855A (zh) * 2008-05-19 2011-04-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车辆设置的驾驶员识别系统
CN201856734U (zh) * 2010-09-21 2011-06-08 黄思华 汽车指纹识别控制系统及其汽车
CN202039680U (zh) * 2011-03-29 2011-11-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汽车车门开启以及发动机点火启动的控制系统
CN102991461A (zh) * 2012-12-21 2013-03-27 马鞍山奕代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指纹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472802U (zh) * 2013-07-31 2014-03-12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于指纹的车辆防盗及其调节系统
CN104029654A (zh) * 2014-05-30 2014-09-10 江苏大学 基于指纹密钥加密技术的汽车防盗方法和防盗系统
CN204415326U (zh) * 2015-02-05 2015-06-24 潘昌 车辆防盗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0620A (zh) * 2017-06-27 2017-11-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手指静脉认证的方向盘调节系统
CN109598825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9598825B (zh) * 2017-09-30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7776534A (zh) * 2017-10-18 2018-03-0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7953854A (zh) * 2017-11-10 2018-04-2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车载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11098823A (zh) * 2018-10-26 2020-05-05 成都西达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1111449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114491B (zh) * 2018-10-31 2021-08-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703519A (zh) * 2019-02-27 2019-05-03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涉及生物识别和nfc认证的车门解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4364A (zh) 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
CN105459958B (zh) 一种车载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验证设备
CN202806675U (zh)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及汽车
US10351098B2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driver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470767B (zh) 用于证实机动车中的驾驶员的方法和系统
US6727800B1 (en) Keyless system for entry and operation of a vehicle
CN205440280U (zh) 一种车载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验证设备
US20110172885A1 (en) Universal garage door opener and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CN103935324A (zh) 用于车辆门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087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US20030117261A1 (en) Universal transmitter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keyless entry systems
CN105501179A (zh) 混合进入系统
CN107539269A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汽车防盗系统
CN102241247A (zh) 一种汽车无钥匙感应指纹一键启动系统
CN104802748A (zh) 一种具有两级生物识别功能的汽车防盗方法及防盗系统
CN109291881B (zh) 一种汽车指纹识别的管理方法
CN201714170U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指纹车锁控制系统
CN105620420A (zh) 一种智能钥匙系统和汽车控制方法
CN107939182A (zh) 用于具有电子闩锁的车辆的车窗短暂下降
CN106335468A (zh) 一种基于智能腕表的车辆遥控系统
CN213303112U (zh) 一种遥控钥匙及车辆安全启动系统
CN103679896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CN107215309A (zh)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车门紧急闭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12666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206968607U (zh)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车门紧急闭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