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3205A -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3205A
CN106303205A CN201510324001.6A CN201510324001A CN106303205A CN 106303205 A CN106303205 A CN 106303205A CN 201510324001 A CN201510324001 A CN 201510324001A CN 106303205 A CN106303205 A CN 106303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area
depth
view information
size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40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240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32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1763 priority patent/WO20161974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3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3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焦区域调整装置。本发明通过获取的景深信息调整对焦区域,实现了通过获取的景深信息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随着景深信息的变化,对焦区域的尺寸也相应进行调整,而不是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提高了对焦区域调整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和智能,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用各种拍照装置,如手机、相机等进行拍照,目前大部分的拍照设备在进行拍照对焦时,都是通过人工调整对焦参数,从而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而人工调整对焦区域时,容易出现误差,导致对焦区域调整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拍照过程中人工调整对焦区域时,调整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的步骤包括:
A、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B、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C、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D、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并继续执行步骤A和B,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优选地,所述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包括:
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对焦区域调整装置,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处理模块,用于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比对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减小单元,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景深信息后,继续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所述比对单元继续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
保持单元,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优选地,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本发明提出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在拍照过程中,可先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对焦区域对拍照对象进行对焦,实现了通过获取的景深信息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随着景深信息的变化,对焦区域的尺寸也相应进行调整,而不是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提高了对焦区域调整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第一实施例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20的第二实施例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步骤S20的第三实施例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调整模块20的第一实施例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图5中调整模块20的第二实施例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调整模块20的第二实施例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包括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步骤,所述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包括:
a、在侦测到对焦指令时,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如终端默认将拍照界面的中心位置作为预设的对焦区域,则在拍照对焦时,将拍照界面的中心位置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b、在拍照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摸操作选择对焦区域,即终端显示拍照界面,当用户触摸拍照界面的任一区域时,将用户触摸选择的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c、在拍照过程中,若检测到摄像头与对焦的景物只是发生距离的远近变化,则将前一时刻的对焦区域作为当前的对焦区域。
d、根据当前的光照模式获取当前的对焦区域,此处在下文的实施例中具体详述。
以上所列举出的四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仅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各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的方式包括:
1)方式一:在拍照过程中,通过终端预设的双目摄像头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对焦,以获取所述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双目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如2mm),利用双目摄像头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对焦时,可获取双目摄像头与对焦景物之间角度差,然后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如正弦定理即可计算出景深信息。通过双目摄像头对景物进行对焦,计算两个摄像头的景深信息的平均值,使得获取到的景深信息更加精确。同时,双目摄像头中的对应像素点成对出现时,终端分析哪个像素对现场的还原度比较高,选择还原度较高的像素,可以有效抑制了噪点的干扰,使两个小镜头能获得类似一个大镜头的效果,噪点更少、景深信息更加精确。
2)方式二:在对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进行对焦时,先通过终端预设的红外传感器发射红外信号,然后接收前方物体的反射光,并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获取景深信息,例如,红外传感器发送红外光线时,遇到物体会放射光线,可通过计算对焦景物反射光线的时间,以及光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出对焦景物的景深信息。
3)方式三:先识别拍照画面中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然后根据预设的景物模式对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选择对应的景物模式,确认完毕后,根据预设景物模式映射的景深信息,确定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与摄像头之间的近似距离,然后再通过双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获取精确的景深信息。
以上所列举出的三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的方式仅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各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步骤S20,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的实施例包括:
1)第一实施例,参照图2,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步骤S22,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步骤S23,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步骤S24,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并继续执行步骤S21和S22,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阈值THx可根据正常光照模式和暗光模式两种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当景深距离t为20cm~3m,则预设阈值THx可以为:景深距离t为20cm~30cm时,预设阈值为Th1;当景深距离t为30cm~50cm时,预设阈值为Th2;景深距离t为50cm~1m时,预设阈值为Th3。按照依次类推的方式预设出阈值,要注意的是,Thx设置原则是,摄像头距离越近,即景深距离越小,阈值Thx值越小,且在暗光光照模式下和正常光照模式下分别可调。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方案为,先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的各个像素点景深值,然后根据各个像素点计算出平均值,最后计算出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Ms(mean square),将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Ms大于所述预设阈值Thx时,此时是存在不同焦平面的物体在对焦区域中,导致对焦效果不明显,为减少对焦的误差,优选方案为:终端以对焦区域中的焦点为中心,按照预设的方式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如按照预设比例(10%)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并将减小后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仍然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继续按照预设的方式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直至所述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此时对焦区域中的景物是处于同一焦平面的景物,使得对焦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在拍照过程中,先通过双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等获取景深信息,然后根据景深信息计算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将所述景深均方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动态调整对焦区域尺寸,实现在拍摄微距物体时,能更准确的获取对焦区域的大小,以防止不同焦平面的物体进入对焦区域,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对焦区域对拍照对象进行对焦,在调整后,不会因为对焦区域过大时不同景深信息的景物都进入对焦区域而导致对焦错误,而是通过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使得对焦区域中的景物是在一个焦平面上的景物,提高了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2)第二实施例,参照图3,所述步骤S22之后,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5,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说明此时对焦区域的对焦范围不会大于对焦景物的预设范围,不会造成对焦模糊,而导致对对焦不清楚;同时对焦范围也不会小于对焦景物的预设范围,减少了噪声的干扰,则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3)第三实施例,参照图4,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26,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步骤S27,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步骤S28,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多次实现测试试验以及分析结果,总结出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的对应关系。优选方案为,先计算出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也就是计算对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景深距离值,再对各个像素点求平均值,并根据所述景深均值确定出对应的对焦区域值,并将画面的对焦区域调整为预设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值,例如:当景深信息为20~30cm时,将对焦区域调整为拍照画面长宽的1/8;当景深信息为30~50cm时,将对焦区域值调整为画面长宽的1/7,即根据景深信息实时调整对焦区域尺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的映射关系根据多次测验结果分析出来的,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的值。可以理解的是,当获取的所述尺寸与所述对焦区域合适,无需调整时,此时对焦区域可以不响应所述调整指令,或者,调整尺寸后,保持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对焦区域中存在不同焦平面的景物时,可识别出不同焦平面的景物的景深距离,例如,前景中的景物占据对焦区域的面积较大时,背景中景物占据对焦区域的面积较小,此时,可将背景中的景物的像素点去除,只保留前景景物的像素点。
步骤S30,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本实施例提出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在拍照过程中,可先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对焦区域对拍照对象进行对焦,实现了通过获取的景深信息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随着景深信息的变化,对焦区域的尺寸也相应进行调整,而不是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提高了对焦区域调整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终端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10之前,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还包括步骤:
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照模式优选包括正常光照模式和暗光光照模式,当终端当前处于正常光照模式时,可将对焦区域预设为默认值;当终端处于暗光光照模式时,可在对焦区域默认值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使得对焦区域变大,从而使得对焦效果更加准确。即所述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对焦区域的实施例包括:1)若终端当前的光照模式为正常光照模式,可将对焦区域预设为画面长宽的1/4(可调);2)若终端当前的光照模式为暗光光照模式,则可在正常光照模式对应的对焦区域基础上加大对焦区域,如将暗光光照模式对应的对焦区域设置为为画面长宽的1/2(可调),相当于正常光照的1/4再加上1/4,大于正常光照对焦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暗光光照模式下,对焦区域加大,可以加大对焦区域的进光量,此时,可更准确对暗光光照模式下的景物进行对焦。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对焦区域调整装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5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5所示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理解该对焦区域调整装置的各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对焦区域调整装置,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当前对焦区域,所述获取模块10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包括:
a、在侦测到对焦指令时,所述获取模块10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如默认将拍照界面的中心位置作为预设的对焦区域,则在拍照对焦时,将拍照界面的中心位置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b、在拍照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摸操作选择对焦区域,即先显示拍照界面,当用户触摸拍照界面的任一区域时,所述获取模块10将用户触摸选择的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c、在拍照过程中,若检测到摄像头与对焦的景物只是发生距离的远近变化,则所述获取模块10将前一时刻的对焦区域作为当前的对焦区域。
d、根据当前的光照模式获取当前的对焦区域,此处在下文的实施例中具体详述。
以上所列举出的四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仅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各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的方式包括:
1)方式一:在拍照过程中,所述获取模块10通过预设的双目摄像头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对焦,以获取所述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双目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利用双目摄像头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对焦时,所述获取模块10可获取双目摄像头与对焦景物之间角度差,然后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如正弦定理即可计算出景深信息。通过双目摄像头对景物进行对焦,计算两个摄像头的景深信息的平均值,使得获取到的景深信息更加精确。同时,双目摄像头中的对应像素点成对出现时,可先分析哪个像素对现场的还原度比较高,选择还原度较高的像素,可以有效抑制了噪点的干扰,使两个小镜头能获得类似一个大镜头的效果,噪点更少、景深信息更加精确。
2)方式二:在对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进行对焦时,所述获取模块10先通过终端预设的红外传感器发射红外信号,然后接收前方物体的反射光,并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获取景深信息,例如,红外传感器发送红外光线时,遇到物体会放射光线,可通过计算对焦景物反射光线的时间,以及光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出对焦景物的景深信息。
3)方式三:先识别拍照画面中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然后根据预设的景物模式对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选择对应的景物模式,确认完毕后,根据预设景物模式映射的景深信息,确定对焦区域对应的景物与摄像头之间的近似距离,然后所述获取模块10再通过双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获取精确的景深信息。
以上所列举出的三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的方式仅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各种获取当前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调整模块20,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20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实施例包括:
1)第一实施例,参照图6,所述调整模块20包括:
计算单元21,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比对单元22,用于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减小单元23,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第一获取单元24,用于在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
所述计算单元21继续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所述比对单元22继续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阈值THx可根据正常光照模式和暗光模式两种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当景深距离t为20cm~3m,则预设阈值THx可以为:景深距离t为20cm~30cm时,预设阈值为Th1;当景深距离t为30cm~50cm时,预设阈值为Th2;景深距离t为50cm~1m时,预设阈值为Th3。按照依次类推的方式预设出阈值,要注意的是,Thx设置原则是,摄像头距离越近,即景深距离越小,阈值Thx值越小,且在暗光光照模式下和正常光照模式下分别可调。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方案为,先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的各个像素点景深值,然后所述计算单元21根据各个像素点计算出平均值,最后计算出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Ms(mean square),所述比对单元22将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Ms大于所述预设阈值Thx时,此时是存在不同焦平面的物体在对焦区域中,导致对焦效果不明显,为减少对焦的误差,优选方案为:以对焦区域中的焦点为中心,所述减小单元23按照预设的方式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如按照预设比例(10%)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然后所述比对单元22将减小后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仍然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所述比对单元22继续按照预设的方式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直至所述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此时对焦区域中的景物是处于同一焦平面的景物,使得对焦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在拍照过程中,所述获取模块10先通过双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等获取景深信息,然后所述计算单元21根据景深信息计算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所述比对单元22将所述景深均方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动态调整对焦区域尺寸,实现在拍摄微距物体时,能更准确的获取对焦区域的大小,以防止不同焦平面的物体进入对焦区域,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对焦区域对拍照对象进行对焦,在调整后,不会因为对焦区域过大时不同景深信息的景物都进入对焦区域而导致对焦错误,而是通过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使得对焦区域中的景物是在一个焦平面上的景物,提高了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所述获取模块10先通过双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等获取景深信息,然后调整模块20中的计算单元21根据景深信息计算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将所述景深均方差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并比对结果动态调整对焦区域尺寸,实现在拍摄微距物体时,能更准确的获取对焦区域的大小,从而使得对焦更准确。
2)第二实施例,参照图7,所述调整模块20还包括:
保持单元25,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说明此时对焦区域的对焦范围不会大于对焦景物的预设范围,不会造成对焦模糊,而导致对对焦不清楚;同时对焦范围也不会小于对焦景物的预设范围,减少了噪声的干扰,此时,所述保持单元25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3)第三实施例,参照图8,所述调整模块20还包括:
确定单元26,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第二获取单元27,用于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调整单元28,用于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多次实现测试试验以及分析结果,总结出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的对应关系。优选方案为,所述确定单元26先计算出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也就是计算对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景深距离值,再对各个像素点求平均值,并且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7根据所述景深均值确定出对应的对焦区域值,并且所述调整单元28将画面的对焦区域调整为预设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值,例如:当景深信息为20~30cm时,将对焦区域调整为拍照画面长宽的1/8;当景深信息为30~50cm时,将对焦区域值调整为画面长宽的1/7,即根据景深信息实时调整对焦区域尺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的映射关系根据多次测验结果分析出来的,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的值。可以理解的是,当获取的所述尺寸与所述对焦区域合适,无需调整时,此时对焦区域可以不响应所述调整指令,或者,调整尺寸后,保持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对焦区域中存在不同焦平面的景物时,可识别出不同焦平面的景物的景深距离,例如,前景中的景物占据对焦区域的面积较大时,背景中景物占据对焦区域的面积较小,此时,可将背景中的景物的像素点去除,只保留前景景物的像素点。
处理模块30,用于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本实施例提出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在拍照过程中,可先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对焦区域对拍照对象进行对焦,实现了通过获取的景深信息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随着景深信息的变化,对焦区域的尺寸也相应进行调整,而不是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的尺寸,提高了对焦区域调整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终端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对焦区域调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30,还用于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照模式优选包括正常光照模式和暗光光照模式,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当前处于正常光照模式时,所述处理模块30可将对焦区域预设为默认值;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当前处于暗光光照模式时,所述处理模块30可在对焦区域默认值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使得对焦区域变大,从而使得对焦效果更加准确。即所述处理模块30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对焦区域的实施例包括:1)若终端当前的光照模式为正常光照模式,可将对焦区域预设为画面长宽的1/4(可调);2)若终端当前的光照模式为暗光光照模式,则可在正常光照模式对应的对焦区域基础上加大对焦区域,如将暗光光照模式对应的对焦区域设置为为画面长宽的1/2(可调),相当于正常光照的1/4再加上1/4,大于正常光照对焦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暗光光照模式下,对焦区域加大,可以加大对焦区域的进光量,此时,可更准确对暗光光照模式下的景物进行对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的步骤包括:
A、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B、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C、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D、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并继续执行步骤A和B,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包括:
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对焦区域调整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6.一种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对焦区域对应的景深信息;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调整所述对焦区域的尺寸;
处理模块,用于将调整尺寸后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当前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
比对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
减小单元,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按预设比例减小所述对焦区域尺寸;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减小尺寸后的对焦区域的景深信息;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景深信息后,继续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计算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值,所述比对单元继续比对所述景深均方差值与预设阈值,直至减小后的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方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
保持单元,用于当所述景深均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时,保持所述对焦区域尺寸不变。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景深信息,确定所述对焦区域中像素点的景深均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景深均值与对焦区域尺寸的映射关系,获取确定的景深均值对应的对焦区域尺寸;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尺寸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对焦区域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区域调整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所处的光照模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光照模式获取预设的对焦区域,并将获取的所述对焦区域作为当前对焦区域。
CN201510324001.6A 2015-06-12 2015-06-12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303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4001.6A CN106303205A (zh) 2015-06-12 2015-06-12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PCT/CN2015/091763 WO2016197494A1 (zh) 2015-06-12 2015-10-12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4001.6A CN106303205A (zh) 2015-06-12 2015-06-12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3205A true CN106303205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50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4001.6A Pending CN106303205A (zh) 2015-06-12 2015-06-12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3205A (zh)
WO (1) WO201619749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812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1814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6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53835A (zh) * 2020-12-14 2021-04-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状态的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02961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的对焦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2923A (en) * 2006-05-11 2007-11-16 Asia Optical Co Inc Method of auto focus
TWI312902B (en) * 2006-09-01 2009-08-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An auto focus method for image having two objects
JP4782725B2 (ja) * 2007-05-10 2011-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合焦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9251557A (ja) * 2008-04-11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WO2012099175A1 (ja) * 2011-01-18 2012-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812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1814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6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63B (zh) * 2019-07-15 2023-06-3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02961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的对焦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53835A (zh) * 2020-12-14 2021-04-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状态的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53835B (zh) * 2020-12-14 2022-02-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状态的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7494A1 (zh)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3205A (zh) 对焦区域调整方法和装置
US10277798B2 (en) Multiple lenses system, ope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EP3308325B1 (en) Liveness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6657988B (zh) 自动定位测试图卡的摄像头测试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04834901A (zh) 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脸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43934A (zh)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产品及存储介质
KR101769177B1 (ko) 시선 추적 장치 및 방법
US7382901B2 (en) Eye image imaging device
CN103793719A (zh) 一种基于人眼定位的单目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05872399B (zh) 逆光检测方法和逆光检测系统
US1097265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ris recognition
CN10615669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34659B (zh) 一种相机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3654709A (zh) 视线检测设备、视线检测方法及用于其的程序
CN107277367A (zh)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678251A (zh)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20261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70032173A1 (en) Gaze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093907B (zh) 人机交互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9641070U (zh) 一种鸣笛抓拍系统
WO2020010829A1 (zh) 激光投射器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CN112255239B (zh) 污染位置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605968A (zh) 基于混合投影的瞳孔定位方法
CN110956054B (zh) 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终端
CN108955519A (zh) 一种快递活物检测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