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935A -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935A
CN106302935A CN201510240468.2A CN201510240468A CN106302935A CN 106302935 A CN106302935 A CN 106302935A CN 201510240468 A CN201510240468 A CN 201510240468A CN 106302935 A CN106302935 A CN 106302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ng number
harassing
wrecking
business platform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04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2935B (zh
Inventor
王桂平
吴杨凯
程亮
汪小丰
张晶
范伟锋
解道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obao China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404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2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识别骚扰通信号码,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因号码的泄漏带来的各种营销广告和恶意骚扰的情况,因此,如果不能对这种营销广告和恶意骚扰进行有效的识别,将对用户产生巨大的困扰。
现有技术中,一般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安装具有识别恶意骚扰通信的应用程序。所述恶意骚扰通信可以包括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以骚扰电话为例,识别恶意骚扰通信过程包括:
1、接收呼叫请求,根据所述呼叫请求获取主叫电话号码;
2、判断所述主叫电话号码是否与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电话号码相匹配;
3、当所述判断为是时,识别出所述主叫电话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相应的,利用上述方法识别出所述主叫电话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后,可以发出骚扰风险提示信息。这样当有骚扰来电时,用户可以根据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避免接听恶意骚扰的电话。
上述现有技术识别恶意骚扰通信的方法中,识别过程都是在终端完成的。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智能终端完成恶意骚扰通信的识别,这就需要获取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因此,安装现有技术中具有识别恶意骚扰通信的应用程序一般需要对智能终端进行越狱等操作,会对智能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以有效的识别骚扰通信号码,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第三方服务器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包括:第二终端和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发送单元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包括:第二终端和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包括:第二终端、预设业务平台以及第三方服务器;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三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二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请求;
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包括第三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判断终端接收的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当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并在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不仅有效的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且通过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使得识别骚扰通信号码在平台侧完成,在终端侧就无需进行骚扰通信号码的识别,也无需获取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这样就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该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一种可以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中,例如移动智能电话、平板电子设备、便携式计算机(例如笔记本电脑等)、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穿戴设备等可以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实施例。图1是说明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虽然下文描述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该实施例包括:
S110: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可以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第一终端发送的请求。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呼叫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主叫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被叫电话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短信发送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发送方的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接收方的电话号码。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号码可以为用户的电话号码,其可以为固定电话的号码,也可以为移动电话的号码,并不限于任何号码段。
S120: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到第二终端响应所述通信请求,实现通信连接,往往有一段执行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第二终端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可以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可以包括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一个平台号码,也可以包括多个平台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陌生号码包括未存储在第二终端上的号码。例如,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可以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可以直接执行正常的通信连接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具体的,假设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某11位的手机号码,检测号码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可以包括: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左,或者可以从中间某一位开始对号码进行读取。并且可以按序一位一位的读取,且可以一边读取一边与设备中存储的通讯录进行比对,当读取了一定数量位的号码信息时,如果已经检测到设备中存储的通讯录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号码信息时,可以停止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需要匹配的号码信息的位数是预先设置的,如果读取了预设数量位的号码信息时,没有检测到设备中存储的通讯录有与之相匹配的号码信息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反之,如果读取了全部的或连续的预设数量位的号码信息后,依然检测到设备中存储的通讯录有与之相匹配的号码信息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陌生号码。这里读取号码信息的位数可以预先设置,一般对于中国的手机号码所述位数小于等于号码的总位数十一,大于等于八。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位数也可以小于八,但一般太小的位数对于判断上述号码信息是否匹配存在较大的误差。一般对于中国的座机号码所述位数小于等于号码的总位数八,大于等于六。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位数也可以小于六,但一般太小的位数对于判断上述号码信息是否匹配存在较大的误差。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手机的电话区位码、以及座机的区号,可以先进行识别处理,再进行上述号码信息匹配的过程。
在某些实施例中,除了上述检测号码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外,所述检测号码信息是否匹配的过程还可以包括: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左,或者可以从中间某一位开始对号码进行读取。并且可以按序读取预设数量位的号码信息,读取后与设备中存储的通讯录进行比对,检测是否有相匹配的号码信息。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号码信息时,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反之,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陌生号码。
S130: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后,在所述预设业务平台侧,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骚扰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可以包括电话号码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还可以包括电话号码对应的骚扰属性。具体的,例如,某电话号码属于诈骗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这里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比如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识别出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后,可以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存储到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这里对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是在预设业务平台侧完成的,无需用户更新骚扰号码库,有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方式并不仅仅限于通过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140: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来电提醒:该号码已被多人举报涉嫌诈骗,请谨防受骗。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实施例可以判断终端接收的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当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并在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不仅有效的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且通过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使得识别骚扰通信号码在平台侧完成,在终端侧就无需进行骚扰通信号码的识别,也无需获取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这样就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图2是说明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虽然下文描述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该实施例包括:
S210: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可以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第一终端发送的请求。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呼叫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主叫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被叫电话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短信发送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发送方的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接收方的电话号码。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号码可以为用户的电话号码,其可以为固定电话的号码,也可以为移动电话的号码,并不限于任何号码段。
S220: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之后,第二终端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所述陌生号码包括未存储在第二终端上的号码。例如,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可以直接执行正常的通信连接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具体的,可以通过调用人机界面接口设置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以智能手机接收到呼叫请求为例,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判断出当前呼叫请求的主叫电话号码为陌生号码时,也即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通过调用智能手机MMI(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接口设置的方式设置手机呼叫转移,将被叫号码收到的陌生号码来电呼转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这里的手机MMI是手机底层软件提供的一种标准化编程接口。手机MMI码的设置具体的,例如,需要设置转接所有来电至业务平台,相应的MMI码可以是:**21*要转移目标号码#@。这里的所述要转移目标号码可以包括平台号码,比如中国移动的1008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可以包括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一个平台号码,也可以包括多个平台号码。
S230: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总,在步骤S220之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骚扰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可以包括电话号码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还可以包括电话号码对应的骚扰属性。具体的,例如,某电话号码属于诈骗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这里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比如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识别出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后,可以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存储到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这里对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是在预设业务平台侧完成的,无需用户更新骚扰号码库,有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方式并不仅仅限于通过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240: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40之后还包括:
S250: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40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了所述通信请求之后,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具体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
此外,所述第一拦截信息可以包括拦截所述通信请求的信息。具体的,例如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第一拦截信息可以包括骚扰拦截提醒:为您拦截了广告推销骚扰电话xxxxxxxxxxx。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260: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具体的,例如,当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将所述呼叫请求连接到被叫电话号码所在终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来电提醒:该号码已被多人举报涉嫌诈骗,请谨防受骗。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270: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280: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具体的,例如,当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拦截所述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具体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在拦截所述呼叫请求之后,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拦截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第二拦截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拦截信息可以包括拦截提醒:您有未接陌生电话,号码为xxxxxxxxxxx。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二拦截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实施例可以判断终端接收的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当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在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不仅有效的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且通过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使得识别骚扰通信号码在平台侧完成,在终端侧就无需进行骚扰通信号码的识别,也无需获取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这样就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图3是说明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虽然下文描述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该实施例包括:
S310: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可以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在的第一终端发送的请求。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呼叫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主叫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被叫电话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短信发送请求,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发送方的电话号码,所述第二通信号码可以包括短信接收方的电话号码。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号码可以为用户的电话号码,其可以为固定电话的号码,也可以为移动电话的号码,并不限于任何号码段。
S320: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之后,第二终端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可以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可以包括网络中的服务器。所述陌生号码包括未存储在第二终端上的号码。例如,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第二终端的通讯录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陌生号码,那么第二终端可以直接执行正常的通信连接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具体的,可以通过调用人机界面接口设置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以智能手机接收到呼叫请求为例,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判断出当前呼叫请求的主叫电话号码为陌生号码时,也即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通过调用智能手机MMI(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接口设置的方式设置手机呼叫转移,将被叫号码收到的陌生号码来电呼转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这里的手机MMI是手机底层软件提供的一种标准化编程接口。手机MMI码的设置具体的,例如,需要设置转接所有来电至业务平台,相应的MMI码可以是:**21*要转移目标号码#@。这里的所述要转移目标号码可以包括平台号码,比如中国移动的1008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通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可以包括互联网中的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包括一个平台号码,也可以包括多个平台号码。
S330:第三方服务器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20之后,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可以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时,可以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检测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的任意一个号码的号码信息都不匹配时,可以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是骚扰通信号码。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可以包括电话号码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还可以包括电话号码对应的骚扰属性。具体的,例如,某电话号码属于诈骗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反之,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这里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比如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2秒,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识别出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后,可以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存储到所述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实现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这里对预设骚扰号码库的更新是在第三方服务器完成的,无需用户更新骚扰号码库,有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的方式并不仅仅限于通过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340: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向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发送识别结果。
所述识别结果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和或,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40之后还包括:
S350: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50之后还包括:
S360: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50之后,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具体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
此外,所述第一拦截信息可以包括拦截所述通信请求的信息。具体的,例如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第一拦截信息可以包括骚扰拦截提醒:为您拦截了广告推销骚扰电话xxxxxxxxxxx。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370: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通信号码所在终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具体的,例如,当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将所述呼叫请求连接到被叫电话号码所在终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来电提醒:该号码已被多人举报涉嫌诈骗,请谨防受骗。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骚扰风险提示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380: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30之后还可以包括:
S390: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具体的,例如,当所述通信请求为呼叫请求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可以拦截所述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具体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在拦截所述呼叫请求之后,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拦截信息,但本申请实施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拦截信息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利用闪信、应用程序消息等发送所述第二拦截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拦截信息可以包括拦截提醒:您有未接陌生电话,号码为xxxxxxxxxxx。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二拦截信息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的实施例可以判断终端接收的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当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将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器。然后,在所述第三方服务器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不仅有效的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且通过在第三方服务器完成识别骚扰通信号码,在终端侧就无需进行骚扰通信号码的识别,也无需获取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这样就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结合附图4,该系统400包括:第二终端410和预设业务平台420;
所述第二终端410包括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发送单元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420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420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结合附图5,该系统500包括:第二终端510和预设业务平台520;
所述第二终端510包括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包括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还包括:
第一拦截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还包括:
第一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还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520还包括:
第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结合附图6,该系统600包括:第二终端610、预设业务平台620以及第三方服务器630;
所述第二终端610包括第三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二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请求;
所述第三方服务器630包括第三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服务器630还包括:
识别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发送识别结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还包括:
第二拦截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还包括:
第三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还包括:
第三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还包括: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业务平台620还包括:
第四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
通过调用人机界面接口设置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若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的实施例可以判断终端接收的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当判断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陌生号码时,可以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并在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不仅有效的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且通过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使得识别骚扰通信号码在平台侧完成,在终端侧就无需进行骚扰通信号码的识别,也无需获取终端操作系统较高权限,这样就不会对终端系统的安全造成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识别出骚扰通信号码,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短暂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40)

1.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3.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9.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
第二终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且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第三方服务器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向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发送识别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
通过调用人机界面接口设置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若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21.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终端和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发送单元当所述判断为是时,第二终端向预设业务平台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23.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终端和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一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并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一拦截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一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所述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二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识别出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29.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终端、预设业务平台以及第三方服务器;
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三提取单元,用于接收通信请求,并提取所述通信请求中的第一通信号码;以及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陌生号码;以及第二转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为是时,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号码;
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请求;
所述第三方服务器包括第三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服务器还包括:
识别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发送识别结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二拦截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三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拦截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三提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骚扰风险提示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将所述通信请求连接到第二终端。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业务平台还包括:
第四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时,拦截所述通信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拦截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3至3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预设业务平台包括:
通过调用人机界面接口设置将所述通信请求转接到所述预设业务平台对应的平台号码。
37.根据权利要求21至3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通信号码的号码信息是否与预设骚扰号码库中存储号码的号码信息相匹配;
若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若不匹配,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39.根据权利要求21至3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包括:
检测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为骚扰通信号码。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是否为骚扰通信号码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请求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确定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第一通信号码不为骚扰通信号码。
CN201510240468.2A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302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468.2A CN1063029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0468.2A CN1063029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935A true CN106302935A (zh) 2017-01-04
CN106302935B CN106302935B (zh) 2020-08-14

Family

ID=5763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0468.2A Active CN106302935B (zh) 2015-05-13 2015-05-13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9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548A (zh) * 2017-02-21 2017-05-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陌生来电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246409A (zh) * 2018-11-28 2020-06-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08907A2 (en) * 1994-09-16 1996-03-21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of establishing an acceptance threshold for controlling fraudulent telephone calls
CN101370205A (zh) * 2008-09-25 2009-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来电干扰的方法
CN101472008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骚扰电话进行识别、控制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
CN101771757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与拦截骚扰电话的方法
US20110072499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Chung-Yu Lin Metho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fraudulent phone call verification that utilizes an identification code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dynamic password
CN103220391A (zh) * 2013-04-08 2013-07-24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通讯录的装置、服务器及呼叫方法
CN10402332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陌生通话号码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93153A (zh) * 2014-06-25 2014-10-08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令路由分析实现伪号码呼叫甄别和拦截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486476A (zh) * 2014-12-11 2015-04-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04601782A (zh) * 2015-01-09 2015-05-06 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08907A2 (en) * 1994-09-16 1996-03-21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of establishing an acceptance threshold for controlling fraudulent telephone calls
CN101472008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骚扰电话进行识别、控制的方法及相应的系统
CN101370205A (zh) * 2008-09-25 2009-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来电干扰的方法
CN101771757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与拦截骚扰电话的方法
US20110072499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Chung-Yu Lin Method of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fraudulent phone call verification that utilizes an identification code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dynamic password
CN103220391A (zh) * 2013-04-08 2013-07-24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通讯录的装置、服务器及呼叫方法
CN10402332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陌生通话号码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93153A (zh) * 2014-06-25 2014-10-08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令路由分析实现伪号码呼叫甄别和拦截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486476A (zh) * 2014-12-11 2015-04-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04601782A (zh) * 2015-01-09 2015-05-06 深圳市宝尔爱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7548A (zh) * 2017-02-21 2017-05-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陌生来电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246409A (zh) * 2018-11-28 2020-06-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46409B (zh) * 2018-11-28 2022-06-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通信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935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80541A1 (en) Identity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992096B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90085543A (ko) 보안 질문들을 생성하고 아이덴티티들을 검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72438B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数据处理、交易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834855A (zh) 一种系统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302493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消息处理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4726947B (zh) 消息展示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44835A (zh) 图片处理方法、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终端
CN104427285B (zh) 一种提示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KR20170067888A (ko) 카드의 추가방법,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컴퓨터 저장매체
CN106302935A (zh) 一种通信信息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062648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899735A (zh) 显示来电评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2616A (zh) 一种号码拨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63288B (zh) 群组通讯方法及群组通讯系统
WO2017206244A1 (zh) 通话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32661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915709A (zh) 一种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
CN109299948A (zh) 一种红包发送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81523A (zh) 一种自动发送生日祝福短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36892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98053A (zh) 一种通信记录处理设备、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7766841A (zh) 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06652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拨号方法及系统
CN112771499A (zh) 一种消息加载方法、消息加载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27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Room 554, floor 5, building 3, No. 969, Wenyi West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OBAO (CHINA)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Greater Cayman, British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