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9841A -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9841A
CN106299841A CN201610648320.7A CN201610648320A CN106299841A CN 106299841 A CN106299841 A CN 106299841A CN 201610648320 A CN201610648320 A CN 201610648320A CN 106299841 A CN106299841 A CN 106299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lide rail
connector shell
opening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8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9841B (zh
Inventor
王保启
周海波
王宏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48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9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9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属于连接器结构领域。该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滑轨设置在容纳腔中,滑动挡块设置在滑轨上,且滑动挡块能够沿着滑轨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中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滑轨沿垂直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设置在容纳腔中,滑动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滑动挡块滑动到第一初始位置时遮挡住本端连接芯,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时才会露出本端连接芯,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向内推动滑动挡块将本端连接芯露出,使得本端连接芯更不容易在没有对接的情况下露出,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用于连接各种传输线,例如光纤、线缆等。目前市面上的连接器的结构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和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连接芯与传输线或者电路板连接,一个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两个相适配的连接器壳体,两个相适配的连接器壳体相互连接,使得两个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相接触,从而将传输线路连通。
连接器同其他电器产品一样,都具有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要求,其中就包括有防外物入侵的等级,防外物入侵指使灰尘、工具、手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的带电部分。
现有的连接器为了防外物入侵,一般会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防护门结构,通过防护门结构将连接器壳体的开口封闭。现有的防护门结构通常包括转动门和弹性元件,转动门铰接在连接器壳体的开口处,在两个连接器壳体分离时,转动门在弹性元件的弹力下转动,以将连接器壳体的开口封闭,在两个连接器壳体对接时,通过对接的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向内侧推动转动门,使转动门向内侧开启。由于这种防护门结构只需要直接向连接器壳体内部推动就可以开启,使得防护门结构很容易在对接之外的情况下被打开,因此防外物入侵能力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连接器的防护门不能很好的防止外物入侵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一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用于防护所述对接开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且所述容纳腔从所述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动挡块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动挡块用于遮盖所述本端连接芯的端面,进而阻挡自所述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对端连接芯与所述本端连接芯相接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本端连接芯的端面暴露出来,自所述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对端连接芯能够与所述本端连接芯相接触。
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中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滑轨沿垂直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设置在容纳腔中,滑动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滑动挡块滑动到第一初始位置时遮挡住本端连接芯,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时才会露出本端连接芯,因此使得无法通过沿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向内推动滑动挡块将本端连接芯露出,使得本端连接芯更不容易在没有对接的情况下露出,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元件,所述第一复位元件与所述滑动挡块相连接;所述滑动挡块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轨在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滑动挡块恢复到所述第一初始位置。
为了便于推动滑动挡块滑动,滑动挡块朝向对接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外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斜面上以推动所述滑动挡块滑动。
为了便于滑动挡块的安装,所述滑轨可以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第二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滑动挡块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还包括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之间,一部分所述滑动挡块被夹设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另一部分所述滑动挡块被夹设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之间,通过将滑动挡块布置成两层,可以有利于缩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第二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和所述对接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用于套设在所述本端连接芯外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对接开口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套筒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被打开,所述套筒的开口被暴露出来,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使得本端连接芯被挡板遮挡在套筒中,由于需要推动套筒沿着本端连接芯的轴线滑动才可以开启第二防护门结构,因此外物无法通过推挤挡板的方式使本端连接芯露出,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为了便于推动套筒滑动,套筒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的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凸起。
此外,所述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套筒恢复到所述第二初始位置,使得在断开连接器的连接时,挡板可以再次将套筒的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子挡板,每块所述子挡板均包括铰接边和与所述铰接边相对的闭合边,两块所述子挡板的所述铰接边均铰接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边上,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块所述子挡板的闭合边相接触,以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时将所述套筒的开口打开,可以减小每一块挡板的尺寸,从而可以方便第二防护门结构的开启,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推动轴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由于需要推动推动轴沿滑槽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对接开口打开,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推动转动门的方式将对接开口打开,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转动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三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三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推动轴恢复到所述第三初始位置,从而使得转动门可以自动关闭。
优选地,所述转动门包括两道子转动门,所述第一类内侧壁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每道所述子转动门均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接合部,两道所述子转动门的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在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道所述转动门的接合部相接触,从而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通过设置两道子转动门可以减小每一道子转动门的大小,从而可以缩短每一道子转动门的行程,有利于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三防护门结构的密封性,至少一道所述子转动门的接合部上设置有橡胶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二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且所述容纳腔从所述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用于套设在所述本端连接芯外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对接开口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套筒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被打开,将所述套筒的开口被暴露出来,由于需要推动套筒沿着本端连接芯的轴线滑动才可以开启第二防护门结构,因此外物无法通过推挤挡板的方式使本端连接芯露出,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为了便于推动套筒滑动,套筒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的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凸起。
此外,所述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套筒恢复到所述第二初始位置,使得在断开连接器的连接时,挡板可以再次将套筒的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子挡板,每块所述子挡板均包括铰接边和与所述铰接边相对的闭合边,两块所述子挡板的所述铰接边均铰接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边上,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块所述子挡板的闭合边相接触,以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时将所述套筒的开口打开,可以减小每一块挡板的尺寸,从而可以方便第二防护门结构的开启,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可滑动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推动轴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由于需要推动推动轴沿滑槽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对接开口打开,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推动转动门的方式将对接开口打开,通过同时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推动轴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由于需要推动推动轴沿滑槽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对接开口打开,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推动转动门的方式将对接开口打开,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转动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三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三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推动轴恢复到所述第三初始位置,从而使得转动门可以自动关闭。
优选地,所述转动门包括两道子转动门,所述第一类内侧壁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每道所述子转动门均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接合部,两道所述子转动门分别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在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道所述转动门的接合部相接触,从而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通过设置两道子转动门可以减小每一道子转动门的大小,从而可以缩短每一道子转动门的行程,有利于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三防护门结构的密封性,至少一道所述子转动门的接合部上设置有橡胶条。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前述任一种连接器壳体和容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为前述任一项具有第一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一外力。
具体地,滑动挡块朝向对接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外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斜面上以推动所述滑动挡块滑动,第一驱动结构可以是第二斜面,在对接连接器时,通过第二斜面推动第一斜面,使滑动挡块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从而将连接芯露出。
实现时,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器对接方向平行的导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的导向槽,当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导轨位于所述导向槽中,便于连接器的对接,同时导轨还可以提高壳体的机械强度。
此外,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勾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与所述勾板相适配的勾槽,在连接器对接时,勾板卡入对应的勾槽中,从而可以防止连接器在工作时断开而导致连接中断。
优选地,所述连接芯包括安装座和浮动接头,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中,所述浮动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浮动弹簧连接,使得在连接器对接时,浮动接头可以在垂直于连接器对接的方向上浮动,有利于连接芯的对接。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为前述任一项具有第二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二外力。
具体地,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的凹槽或凸起,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的第二驱动结构可以是推拉板,推拉板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的对接开口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所述推拉板与凹槽或凸起相配合,带动所述套筒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移动。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为前述任一种具有第三防护门的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结构,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三外力。
具体地,所述第三驱动结构为先导板,所述先导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的对接开口一端,所述先导板包括推动斜面,所述推动斜面与所述推动轴相配合,以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推动所述推动轴滑离所述第三初始位置。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开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连接芯,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从所述第一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且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芯与所述第二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动挡块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动挡块用于遮盖所述第一连接芯的端面,进而阻挡自所述第一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第二连接芯与所述第一连接芯相接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芯的端面暴露出来,自所述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第二连接芯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芯相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一外力;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芯与第二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对接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中与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第一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第一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结构,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三外力;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从所述第二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连接芯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芯外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套筒朝向所述第二对接开口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套筒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被打开,所述套筒的开口被暴露出来,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在所述连接器对接时提供所述第二外力。
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中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滑动挡块和第一复位元件,滑轨沿垂直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设置在容纳腔中,滑动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滑动挡块滑动到第一初始位置时遮挡住连接芯,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时才会露出连接芯,因此使得无法通过沿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向内推动滑动挡块将连接芯露出,使得连接芯更不容易在没有对接的情况下露出,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使得连接芯被挡板遮挡在套筒中,由于需要推动套筒沿着连接芯的轴线滑动才可以开启第二防护门结构,因此外物无法通过推挤挡板的方式使连接芯露出,触碰到连接芯,通过设置第三防护门结构,由于需要推动推动轴沿滑槽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对接开口打开,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线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推动转动门的方式将对接开口打开,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图2中的第一防护门结构的打开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连接器壳体的第二防护门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护门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第三防护门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第三防护门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门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拉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41,壳体41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41a,壳体41上还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43(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连接芯已从连接器壳体中抽离),且容纳腔从对接开口41a延伸至壳体41内部。
参见图1,容纳腔中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芯43的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固定座42,固定座42为管状结构,连接芯43插设在固定座42中。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41和第一防护门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图2中去除了部分壳体41),图3显示了图2中的第一防护门结构的打开状态的状态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壳体41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41a,第一防护门结构用于防护对接开口41a,壳体41上还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43,且容纳腔从对接开口41a延伸至壳体41内部,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33和滑动挡块31,滑轨33设置在容纳腔中,且滑轨3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本端连接芯43与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滑动挡块31设置在滑轨33上,且滑动挡块31能够沿着滑轨33在第一初始位置(见图2中的滑动挡块31所在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见图3中的滑动挡块31所在位置)之间滑动,在滑动挡块31位于第一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挡块31用于遮盖本端连接芯43的端面,进而阻挡自对接开口41a插接进来的对端连接芯与本端连接芯43相接触;在滑动挡块31位于第一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本端连接芯43的端面暴露出来,自对接开口41a插接进来的对端连接芯能够与本端连接芯43相接触。
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中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滑轨沿垂直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设置在容纳腔中,滑动挡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滑动挡块滑动到第一初始位置时遮挡住连接芯,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时才会露出连接芯,因此使得无法通过沿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向内推动滑动挡块将连接芯露出,使得连接芯更不容易在没有对接的情况下露出,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优选地,第一防护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元件32,第一复位元件32与滑动挡块31相连接,滑动挡块31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滑轨33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第一外力消失时,第一复位元件32用于将滑动挡块31恢复到第一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挡块31朝向对接开口41a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31a,第一斜面31a与滑轨3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连接器对接时,第一外力作用在第一斜面31a上,从而使得滑动挡块31沿滑轨33滑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滑动挡块31上设置其他可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滑动挡块31沿滑轨33滑动的结构,例如可以在滑动挡块31的至少一端设置一个推杆,壳体41上对应设置与滑轨33平行的条形槽,推杆设置在条形槽中,在两个连接器壳体相互对接时,可以通过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推动推杆沿条形槽滑动,从而使得滑动挡块31沿滑轨33滑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滑轨33可以包括第一滑轨331和第二滑轨332,第一滑轨3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本端连接芯43与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第二滑轨332平行于第一滑轨331,滑动挡块31被夹持在第一滑轨331和第二滑轨332之间,便于滑动挡块31的安装,第一复位元件32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挡块31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可以与壳体41连接,或者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滑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挡块31上。
进一步地,滑轨33还可以包括第三滑轨333,第一滑轨331、第二滑轨332和第三滑轨333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二滑轨332设置在第一滑轨331和第三滑轨333之间,一部分滑动挡块31被夹设在第一滑轨331和第二滑轨332之间,另一部分滑动挡块31被夹设在第二滑轨332和第三滑轨333之间,有利于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滑动挡块31上可以设置安装通孔,滑轨33可以是直杆件,滑动挡块31通过安装通孔套装在滑轨33上,弹簧也可以套装在滑轨33上,从而可以避免滑动挡块31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滑轨3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防护门结构,图5为图4中的连接器壳体的第二防护门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4和图5中去除了部分壳体41,结合图4和图5,该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41和设置在壳体41上的第二防护门结构,壳体41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41a,壳体41上还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43,且容纳腔从对接开口41a延伸至壳体41内部,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22和用于套设在本端连接芯43外的套筒21,套筒21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中,套筒21朝向对接开口41a一端设置有开口,挡板22活动安装在套筒21的开口的一端,套筒21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见图4中的套筒21所在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见图5中的套筒21所在位置)之间滑动,在套筒21位于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挡板22能够遮挡套筒21的开口,在套筒21位于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挡板22被打开,套筒21的开口被暴露出来。
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套筒,套筒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纳腔中,挡板活动安装在套筒的开口的一端,使得连接芯被挡板遮挡在套筒中,由于需要推动套筒沿着连接芯的轴线滑动到第二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套筒的开口打开以露出连接芯,因此外物无法通过推挤挡板的方式使套筒的开口打开,无法触碰到连接芯,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护门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两块子挡板220,每块子挡板220均包括铰接边221和与铰接边221相对的闭合边222,两块子挡板220的铰接边221均铰接在套筒21的开口的边上,在套筒21位于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块子挡板220的闭合边222相接触,以遮挡套筒21的开口,通过设置两块子挡板220,可以减小每一块子挡板220的尺寸并缩短每一块子挡板220的行程,从而可以方便第二防护门结构的开启,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实现时,套筒21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驱动部在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套筒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连接器对接时,通过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与驱动部干涉,从而带动套筒21从第二初始位置滑动到第二结束位置,以使套筒21的开口在连接器对接时自动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设置在套筒21的外侧壁上的凹槽23,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23也可以设置为凸起,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两块子挡板220中的每块子挡板220与套筒21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元件21a,弹性元件21a用于产生驱使对应的子挡板220转动的弹力,以使子挡板220将套筒21的开口封闭,从而使得在断开连接器的连接时,子挡板220自动将套筒21的开口封闭,实现第二防护门结构的自动关闭。
具体地,弹性元件21a可以为扭簧,扭簧结构简单,便于拆卸维修,此外,弹性元件21a也可以是弹片或是其他弹性元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的安装示意图,如图7所示,套筒21与壳体41之间可以连接有第二复位元件,第二复位元件与套筒21相连接,在第二外力消失时,第二复位元件用于将套筒21恢复到第二初始位置,从而使得在断开连接器的连接时,套筒21能够自动复位,以实现第二防护门结构的自动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元件可以是弹簧21b,弹簧21b的一端与套筒21连接,弹簧21b的另一端与壳体41连接,弹簧21b可以套设在固定座42上,以保证弹簧21b的弹力方向始终与套筒21的滑动方向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位元件也可以是弹片或是其他弹性元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第三防护门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壳体的第三防护门结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门的安装示意图,结合图8~图10,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第三防护门结构,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对接开口41a处的转动门11,转动门11通过转动轴连接在壳体41的第一类内侧壁上,转动门41可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本端连接芯与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转动门1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12,且推动轴12位于转动轴和对接开口41a之间,壳体41中与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3,推动轴12设置在对应的滑槽13中,且推动轴12能够沿着滑槽13滑动,推动轴12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滑槽13在第三初始位置(见图2中推动轴12所在的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见图3中推动轴12所在的位置)之间滑动,当推动轴12位于第三初始位置时,转动门11能够遮挡对接开口41a,当推动轴12位于第三结束位置时,转动门11被推开,对接开口41a被暴露出来。
通过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转动门、推动轴和滑槽,推动轴可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且推动轴位于转动轴线和对接开口之间,使得需要推动推动轴沿滑槽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才可以将对接开口打开,因此无法通过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推动转动门的方式将对接开口打开,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
如图10所示,转动门11与壳体41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11a,在第三外力消失时,第三复位元件11a用于将推动轴12恢复到第三初始位置,从而使得两道转动门11可以在连接器断开连接时自动将对接开口41a封闭。
具体地,第三复位元件11a可以是扭簧,如图10所示,扭簧的两个支撑脚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41的内壁和转动门11的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复位元件11a也可以是弹片或是其他弹性元件,且对于不同的弹性元件,其安装方式也可能不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门包括两道子转动门110,第一类内侧壁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每道子转动门110均包括连接部111和与连接部111相对的接合部112,两道子转动门110的连接部111分别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一个第一内侧壁上,在推动轴12位于第三初始位置时,两道子转动门110的接合部112相接触,从而能够遮挡对接开口41a,通过设置两道子转动门110可以减小每一道子转动门110的大小,从而可以缩短每一道子转动门110的行程,有利于减小连接器壳体的尺寸。
优选地,至少一道子转动门110的接合部112上设置有橡胶条113(见图8),在两道子转动门110合拢时,橡胶条113夹在两道子转动门110之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三防护门结构的密封性。
实现地,可以在两个子转动门110上分别设置橡胶条113,也可以只在其中一个子转动门110上设置橡胶条113。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8和图9中所示的两道子转动门110沿图中壳体41的上下两侧开启,在其他实施例中,两道子转动门110也可以沿图中壳体41的左右两侧开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上同时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二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对接开口位于第一防护门结构的两侧,通过同时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二防护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其中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二防护门结构可以参照前文中对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二防护门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也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上同时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第三防护门结构设置在对接开口41a处,通过同时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其中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参照前文中对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也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上同时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通过同时设置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其中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参照前文中对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上同时设置有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对接开口位于第一防护门结构的两侧,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通过同时设置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能力和防异物侵入的能力,其中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可以参照前文中对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二防护门结构和第三防护门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1中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2中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5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63,第一连接器壳体可以为前述任一种具有第一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一外力。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挡块231朝向对接开口51a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231a,第一斜面231a与滑轨(可参见图9或图10中的滑轨3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连接器对接时,第一外力作用在第一斜面231a上,从而使得滑动挡块231沿滑轨滑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结构可以为第二斜面334,在对接连接器时,通过第二斜面334推动第一斜面231a,使滑动挡块231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从而将第一连接芯53露出。
此外,相邻两第一连接芯53之间可以设置有容纳滑动挡块231的间隙,当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连接后,滑动挡块231滑动至间隙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2中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1中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6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53,第一连接器壳体为前述任一种具有第二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二外力。
实现时,套筒321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驱动部在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套筒321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连接器对接时,通过第二驱动结构与驱动部干涉,从而带动套筒321从第二初始位置滑动到第二结束位置,以使套筒321的开口在连接器对接时自动打开。
具体地,第二驱动结构可以是推拉板234,推拉板234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对接开口51a处,驱动部可以是凹槽323,在连接器对接时,推拉板234与凹槽323相配合,带动套筒321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移动。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拉板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推拉板234可以包括连接部234a、弹性部234b和干涉部234c,连接部234a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壁连接,弹性部234b平行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壁设置,弹性部234b的一端的侧面与连接部234a连接,干涉部234c连接在弹性部234b的另一端背向连接部234a的侧面上,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时,干涉部234c带动套筒321,使得套筒321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凹槽323,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时,干涉部234c与套筒321干涉,弹性部234b弯曲,从而使得干涉部234c可以卡入凹槽323中,在将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断开时,弹性部234b弯曲,干涉部234c从凹槽323中脱出。
优选地,干涉部234c上用于推动套筒321的一面向容纳腔内侧倾斜,干涉部234c上用于拉动套筒321的一面向容纳腔外侧倾斜,可以便于干涉部234c卡在凹槽323中或从凹槽323中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也可以是凸起,通过凸起与干涉部234c干涉而带动套筒321滑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1中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2中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5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63,第一连接器壳体为前述任一种具有第三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三外力。
实现时,第三驱动结构可以为先导板314,先导板31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壳体的对接开口61a一端,先导板314包括推动斜面314a,推动斜面314a与推动轴212相配合,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时,推动推动轴212沿滑槽213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以使得转动门11将对接开口51a打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1中的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可参见图12中的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5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63,第一连接器壳体是包括第一防护门结构和第二防护门结构的连接器壳体,第二防护门结构和对接开口位于第一防护门结构的两侧,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一外力,第二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二外力。
参见图12,实现时,第一驱动结构可以是第二斜面334,通过第二斜面334推动第一防护门结构中的滑动挡块231滑动,从而将第一防护门结构打开。
第二驱动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61内部,以使得在第一防护门结构打开时,第二驱动结构可以和第二连接芯63穿过第一防护门结构。
实现地,容纳腔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连接芯63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为固定座62,固定座62为管状结构,第二连接芯63插设在固定座62中,第二驱动结构可以设置在固定座62朝向对接开口61a的一端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接器组件,参见图11和图12,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芯53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二连接芯63,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51、设置在第一壳体51上的第一防护门结构和设置在第一壳体51上的第三防护门结构,第一壳体51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开口51a,第一壳体51上还设有从第一对接开口51a延伸至第一壳体51内部的用于容置第一连接芯53的第一容纳腔,其中,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211,转动门211通过转动轴连接在第一壳体51的第一类内侧壁上,转动门211可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芯与第二连接芯的插接方向,转动门21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212,且推动轴212位于转动轴和第一对接开口51a之间,第一壳体51中与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213,推动轴212设置在对应的滑槽213中,且推动轴212能够沿着滑槽213滑动,推动轴212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滑槽213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推动轴212位于第三初始位置时,转动门211能够遮挡第一对接开口51a,当推动轴212位于第三结束位置时,转动门211被推开,第一对接开口51a被暴露出来;第一连接器壳体内还设有第一防护门结构,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可参见图9或图10中的滑轨33)和滑动挡块231,滑轨设置在容纳腔中,且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芯53和第二连接芯63的插接方向,滑动挡块231设置在滑轨上,且滑动挡块231能够沿着滑轨在第一初始位置(见图2中的滑动挡块31所在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见图3中的滑动挡块31所在位置)之间滑动,在滑动挡块231位于第一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挡块231用于遮盖第一连接芯53的端面,进而阻挡自第一对接开口51a插接进来的第二连接芯63与第一连接芯53相接触,在滑动挡块231位于第一结束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芯53的端面暴露出来,自对接开口51a插接进来的第二连接芯63能够与第一连接芯53相接触。
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一外力,第二连接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三外力。
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壳体6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61上的第二防护门结构,第二壳体61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开口61a,第二壳体61上还设有从第二对接开口61a延伸至第二壳体61内部的用于容置第二连接芯63的第二容纳腔,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322和用于套设在第二连接芯63外的套筒321,套筒321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套筒321朝向第二对接开口61a一端设置有开口,挡板322活动安装在套筒321的开口的一端,套筒321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见图4中的套筒21所在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见图5中的套筒21所在位置)之间滑动,在套筒321位于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挡板322能够遮挡套筒321的开口,在套筒321位于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挡板322被打开,套筒321的开口被暴露出来。
第一壳体5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在连接器对接时提供第二外力。
实现时,第三驱动结构可以为先导板314,先导板31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壳体61的对接开口一端,先导板314包括推动斜面314a,推动斜面314a与推动轴212相配合,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时,推动推动轴212沿滑槽213滑动到第三结束位置,以使得转动门211将对接开口51a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挡块231朝向对接开口51a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231a,第一斜面231a与滑轨(可参见图9或图10中的滑轨3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连接器对接时,第一外力作用在第一斜面231a上,从而使得滑动挡块231沿滑轨滑动。
第一驱动结构可以为第二斜面334,在对接连接器时,通过第二斜面334推动第一斜面231a,使滑动挡块231滑动到第一结束位置,从而将第一连接芯53露出。
此外,套筒321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凹槽323,第二驱动结构可以是推拉板234,推拉板234设置在第一壳体51的对接开口51a处,在连接器对接时,推拉板234与凹槽323相配合,带动套筒321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也可以为凸起,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1所示,第一壳体5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器对接方向平行的导轨241,如图12所示,第二壳体6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轨241相适配的导向槽341,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时,导轨241滑入导向槽341中,并顺着导向槽341滑动,使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更容易对接,同时导轨241还可以提高第一壳体51的机械强度。
优选地,连接器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勾板242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上与勾板242相适配的勾槽342,在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对接后勾板242卡入对应的勾槽342中,从而可以防止连接器在工作时断开而导致连接中断。
可选地,第二连接芯63上插设有插芯63a,第一连接芯53上设置有与插芯63a相适配的插孔53a,在连接器连接后,插芯63a插入到插孔53a中,实现连接芯的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芯63包括安装座631和浮动接头632,安装座631固定在第二壳体61中,浮动接头632设置在安装座631上,浮动接头632与安装座631之间通过浮动弹簧633连接,插芯63a插设在浮动接头632上,在第一连接芯53和第二连接芯63对接时,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浮动接头632可以在垂直于插芯63a的方向上浮动,有利于连接芯的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可以是光纤连接器、电连接器等。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结构同样可以适用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结构同样可以适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一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用于防护所述对接开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且所述容纳腔从所述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动挡块,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滑动挡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动挡块能够沿着所述滑轨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
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动挡块用于遮盖所述本端连接芯的端面,进而阻挡自所述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对端连接芯与所述本端连接芯相接触;在所述滑动挡块位于所述第一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本端连接芯的端面暴露出来,自所述对接开口插接进来的所述对端连接芯能够与所述本端连接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元件,所述第一复位元件与所述滑动挡块相连接;
所述滑动挡块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轨在所述第一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滑动挡块恢复到所述第一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第二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滑动挡块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还包括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之间,一部分所述滑动挡块被夹设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另一部分所述滑动挡块被夹设在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三滑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第二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和所述对接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护门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用于套设在所述本端连接芯外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对接开口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套筒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被打开,所述套筒的开口被暴露出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套筒恢复到所述第二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子挡板,每块所述子挡板均包括铰接边和与所述铰接边相对的闭合边,两块所述子挡板的所述铰接边均铰接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边上,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块所述子挡板的闭合边相接触,以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
所述推动轴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三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三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推动轴恢复到所述第三初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包括两道子转动门,所述第一类内侧壁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每道所述子转动门均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接合部,所述两道子转动门的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在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两道子转动门的接合部相接触,从而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道所述子转动门的接合部上设置有橡胶条。
12.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二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本端连接芯,且所述容纳腔从所述对接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防护门结构包括挡板和用于套设在所述本端连接芯外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套筒朝向所述对接开口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挡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一端,所述套筒在第二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器对接的方向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能够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挡板被打开,所述套筒的开口被暴露出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套筒在所述第二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二结束位置之间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的凹槽或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与所述套筒相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套筒恢复到所述第二初始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两块子挡板,每块所述子挡板均包括铰接边和与所述铰接边相对的闭合边,两块所述子挡板的所述铰接边均铰接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的边上,在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块所述子挡板的闭合边相接触,以遮挡所述套筒的开口。
17.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壳体和第三防护门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对接开口,所述第三防护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对接开口处的转动门,所述转动门通过转动轴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类内侧壁上,所述转动门可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本端连接芯与所述对端连接芯的插接方向,所述转动门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动轴,且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对接开口之间,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类内侧壁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动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中,且所述推动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推动轴在第三外力作用下沿所述滑槽在第三初始位置和第三结束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当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结束位置时,所述转动门被推开,所述对接开口被暴露出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在所述第三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三复位元件用于将所述推动轴恢复到所述第三初始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包括两道子转动门,所述第一类内侧壁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内侧壁,每道所述子转动门的均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接合部,两道所述子转动门的连接部分别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在所述推动轴位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两道所述转动门的接合部相接触,从而能够遮挡所述对接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转动门的接合部上设置有橡胶条。
2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容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芯。
2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容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芯。
23.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容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芯。
CN201610648320.7A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Active CN106299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8320.7A CN106299841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8320.7A CN106299841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841A true CN106299841A (zh) 2017-01-04
CN106299841B CN106299841B (zh) 2018-03-06

Family

ID=5766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8320.7A Active CN106299841B (zh) 2016-08-09 2016-08-09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984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197A (zh) * 2018-02-08 2018-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子卡连接器、母板连接器、光电连接器组件及机箱
CN108697013A (zh) * 2018-07-23 2018-10-23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管控平台的机载控制盒
CN108957643A (zh) * 2018-09-21 2018-12-07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结构
CN109149250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间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110661129A (zh) * 2018-06-30 2020-01-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翻转门的连接器
CN113410698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部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47683A (zh) * 2022-01-19 2022-05-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层保护装置的推拉式插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13368U (zh) * 2012-04-22 2012-10-31 浙江恒泰电工有限公司 开启式防水地面插座
CN203406464U (zh) * 2013-09-10 2014-01-22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防尘门式信息模块
US20140057485A1 (en) * 2012-08-22 2014-02-27 Wistron Corporation Connector mechanism
CN204011939U (zh) * 2014-07-31 2014-12-10 浙江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桌面盒
CN204216304U (zh) * 2014-12-05 2015-03-18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通信转接信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13368U (zh) * 2012-04-22 2012-10-31 浙江恒泰电工有限公司 开启式防水地面插座
US20140057485A1 (en) * 2012-08-22 2014-02-27 Wistron Corporation Connector mechanism
CN203406464U (zh) * 2013-09-10 2014-01-22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防尘门式信息模块
CN204011939U (zh) * 2014-07-31 2014-12-10 浙江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桌面盒
CN204216304U (zh) * 2014-12-05 2015-03-18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通信转接信号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250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间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108390197A (zh) * 2018-02-08 2018-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子卡连接器、母板连接器、光电连接器组件及机箱
CN110661129A (zh) * 2018-06-30 2020-01-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翻转门的连接器
CN110661129B (zh) * 2018-06-30 2021-12-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翻转门的连接器
CN108697013A (zh) * 2018-07-23 2018-10-23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管控平台的机载控制盒
CN108957643A (zh) * 2018-09-21 2018-12-07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结构
CN108957643B (zh) * 2018-09-21 2024-03-19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结构
CN113410698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部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47683A (zh) * 2022-01-19 2022-05-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层保护装置的推拉式插头
CN114447683B (zh) * 2022-01-19 2024-03-1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层保护装置的推拉式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841B (zh)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9841A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US6267608B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structure for a housing cover of a connector of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30108233A1 (en) Protection cap for optical fiber adapter
CN102116909B (zh) 用于光纤适配器接口的安全装置
US20200341209A1 (en) Dual interlocking shutter system for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adapter
JP2006126807A (ja) 光コンセントユニット
JP2009075213A (ja) 光ローゼット
CN110609354B (zh) 带有对开防尘门的连接器组件
TWI719089B (zh) Rj45閘門插口及相關通訊系統
JP4294018B2 (ja) 光コネクタ接続部用の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接続箱
JP4252046B2 (ja) 成端キャビネット
CN2914391Y (zh) 改进的防水快速接头结构
US7403382B2 (en) Removable expansion module usable 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ice
KR101834935B1 (ko) 광커넥터 접속용 어댑터
US7858887B2 (en) 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 loom
KR200470544Y1 (ko) 광단자함의 결속장치
JP2009204718A (ja) 光コネクタケース
CN215641974U (zh) 一种光纤插座盒
KR101203180B1 (ko) 벽면 매설용 공동주택 콘센트박스
KR101792169B1 (ko) 케이블 무단 엑세스용 인클로저 장치
CN218213533U (zh) 一种光分路器接头
JP4540530B2 (ja) 光端末装置の光ファイバ接続構造
CN110661129B (zh) 带有翻转门的连接器
CN202275192U (zh) 光连接器连接用的光适配器
KR100408041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리셉터클 결합구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