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7736B - 一种古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7736B
CN106297736B CN201610767950.6A CN201610767950A CN106297736B CN 106297736 B CN106297736 B CN 106297736B CN 201610767950 A CN201610767950 A CN 201610767950A CN 106297736 B CN106297736 B CN 106297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zither
ways similar
stringed plucked
plucked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679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7736A (zh
Inventor
张垚
杨玉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679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7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00General design of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琴,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包括第一内板面和第一外板面,第一内板面上设置有龙池纳音和凤沼纳音,龙池纳音和凤沼纳音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纳音块和连接块,连接块的横截面为梯形,连接块的上底面与第一内板面相连,连接块的下底面与纳音块相连;底板包括第二内板面和第二外板面,第二内板面上铺设有毛毡层。本发明古琴面板中的纳音形状和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能达到有效增大古琴发音音量的作用,底板中增设有毛毡层,使得本发明古琴在增大音量的同时,其音色也得到了保障。本发明对传统古琴的突破较大,在古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古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弦乐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我国的古琴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古琴诞生起就担负着“教化”德育的作用,而且在我国提倡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今天,古琴的普及在文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3年12月,古琴在其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喜爱,随着国内外掀起的古琴热,对古琴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由于古琴制作的特殊性,形成产业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多以手工作坊私人制琴为主,他们大多采用传统工艺,外观做工尚好,音质极佳者却难觅。
古琴的主要部件为面板和底板,面板和底板组成了古琴的共鸣体声振系统,因此,面板与底板的结构及材质是决定古琴音质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现阶段在古琴制作工艺中,研究的对象多局限于面板及底板的材质,而对面板及底板的结构却很少涉及,因此对于古琴结构特别是共鸣系统的实质性研究和改进非常少。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探索制琴技术的科学规律,并将现代科技手段及科学理论运用于古琴的制作与音质的分析中,已成为业内的大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琴,用于解决现有的古琴共鸣体声振系统一直秉承于传统的形式而发展缓慢、音质欠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琴,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包括第一内板面和第一外板面,所述第一内板面上设置有龙池纳音和凤沼纳音,所述龙池纳音和所述凤沼纳音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纳音块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块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内板面相连,所述连接块的下底面与所述纳音块相连;
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内板面和第二外板面,所述第二内板面上铺设有毛毡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板面为向第一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内板面为向第二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板面上还设置有天柱和地柱,所述天柱为端面呈扇形的块体,且所述天柱的两侧边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边,所述地柱为端面呈眼形的块体。
优选地,所述天柱和所述地柱的上端面铺设有毛毡层。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毛毡层上均对应开设有龙池和凤沼,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的周围均设置有多个导音条,每个所述导音条均呈柳叶形。
优选地,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均为方形孔,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的四周均设置有导音条,所述导音条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纵中心轴线,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宽边上导音条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宽边呈垂直设置,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长边上导音条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长边呈0~90°设置。
优选地,所述龙池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凤沼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也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龙池和所述凤沼长边上的多个导音条均匀分布,且所述导音条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长边呈夹角为45°设置。
优选地,所述纳音块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纳音块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毛毡层为羊毛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古琴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古琴对面板和底板均做了改进,面板中的龙池纳音、凤沼纳音以及天地音柱的形状和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能达到有效增大古琴发音音量的作用,底板中增设有毛毡层,减少了杂音的输出,使得本发明古琴在增大音量的同时,其音色也得到了保障。此外,本发明还通过对面板内板面、底板内板面的圆弧设计,以及对天地柱的改进,从而使得声音的流动和导出更加顺畅,相比于现有的古琴减少了声音在琴腹内撞击所耗损的能量从而能增大从龙池和凤沼输出的古琴声音的音量。通过在底板上增设导音条的措施,使从龙池和凤沼输出的古琴声音更具有冲击力,增强声音的厚重感。因此,本发明在不增大古琴箱体体积的同时,达到了既增大古琴音量又提高古琴音色的效果。本发明构思精巧,结合了科学理论对古琴做出了非常大的改进,在传统的古琴行业具有很大的突破,对古琴在现今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古琴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古琴底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龙池纳音的主视图。
附图说明:
1-第一内板面, 2-第二内板面,
3-龙池纳音, 4-凤沼纳音,
5-纳音块, 6-连接块,
7-毛毡层, 8-天柱,
9-地柱, 10-导音条,
11-龙池, 12-凤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古琴,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包括第一内板面1和第一外板面,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内板面1上设置有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如图3所示,所述龙池纳音3和所述凤沼纳音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纳音块5和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块6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内板面1相连,所述连接块6的下底面与所述纳音块5相连;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内板面2和第二外板面,所述第二内板面2上铺设有毛毡层7。
从声学结构上看,古琴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振动系统、激励系统、传导系统和共鸣系统,其中振动系统为琴弦,当然,在利用第一外板面发音时,其第一外板面也可归于振动系统,激励系统为人的手指,传导系统则为古琴的琴马,即岳山,在利用第一外板面发音时第一内面板1也承担着传导的作用,而共鸣系统则为本实施例中的面板和底板。共鸣系统决定了一架古琴的音质。制作完成的古琴,其面板和底板相贴合,中部形成中空的共鸣腔,称为“琴腹”,在古琴的底板上开设有两个出音孔,一个出音孔开设在起始位置和足池之间,称为龙池11,另一个出音孔开设在足池和琴尾之间,称为凤沼12,对应龙池11和凤沼12的位置在面板的第一内板面1上分别设置有凸台,即称为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琴腹包括一个大音响和一个小音响,大音响是从起始位置到足池,包括了龙池纳音3,小音响是从足池到琴尾,包括了凤沼纳音4。龙池纳音3半封住龙池11出音孔、凤沼纳音4半封住凤沼12出音孔,从而使得振动在古琴琴腹内部的声音因为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的阻挡,而在琴腹内回荡,形成古琴特有的琴韵。
古琴的发声不是一个简单的由面板振动来带动琴腹内空气振动的模式,它实际是在面板振动带动空气式振动的同时,底板也参与振动,从而一起构成一个纵向的摆动,当在弹奏古琴时,声音的走向是向下的,故琴腹内的声音一定是纵向的振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在此简述一下古琴的发声原理:以手指为激励系统与琴弦采取不同的接触方式,从而使得琴弦进入振动的过程,琴弦被激发产生振动后,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以静止位置为中心向两侧不断做往复运动,随着振动能量的逐渐耗损,琴弦振动逐渐衰减并最终回到静止位置。琴弦的振动通过岳山、龙龈等部件传导至面板,在琴弦的振动过程中,其振动还会挤压周围空气而形成声音向人耳传输。面板接收的振动又传导至底板,使古琴的面板和底板共同参与整次振动,面板和底板组成共鸣系统与琴腹内的空气产生充分的共振,琴腹内的空气共振产生声波并由底板上的龙池11和凤沼12两个出音孔向外辐射,向人耳传输。
本实施例对传统形式的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传统形式的矩形块纳音或圆柱体纳音改进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块6和纳音块5组合形式的纳音,在不影响龙池纳音3或凤沼纳音4分别与龙池11或凤沼12形成的半封闭式输音通道的情况下,减少了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与面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其对古琴面板振动的影响,更利于古琴面板的振动发声。连接块6的形状还方便琴腹内部的声音沿着连接块6的两侧传动,最后从龙池纳音3或凤沼纳音4与龙池11或凤沼12形成的半封闭式输音通道输出。该设计便于导音,能减少琴音在琴腹内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从而使得经由本实施例中的古琴输出的声音相对于传统的古琴所输出的声音变大了,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古琴输出的声音整体更通透明亮。
另外,由于采用的连接块6的横截面为梯形,连接块6与第一内板面1相连的部分的接触面积在变小的情况下也保证了整个纳音与第一内板面之间的稳固连接,相较于传统古琴内纳音的设置形式,纳音与面板的连接稳固性和面板自身的稳固性也没有因为纳音的形状而受影响,其连接稳固性依然得以保持,同理,面板的稳固性也没有受到影响。
本实施例还对底板进行了改进,在底板的第二内板面2上增设有毛毡层7,能起到过滤杂音的作用,其作用类似于话筒上的海绵,本实施例中毛毡层7的主要作用是过滤由底板产生的琴音中的杂音,从而在对整个古琴的发声音量提高的同时还提升了古琴的音色,使得古琴的音色更加纯粹和干净。
本实施例中古琴的技术改进构思精巧,音量和音色相比于传统古琴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传统的古琴行业上具有重大的突破,对古琴在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铺设在古琴第二内板面2上的毛毡层7采用的是羊毛毡。
羊毛毡采用羊毛制作而成,在当代工业中,其经常作为汽车吸音、隔音材料来使用,也用于音响器材中,起到隔音的效果,故羊毛毡相较于其他的纤维材料来说,其隔音吸音效果非常强。采用羊毛毡作为本实施例的毛毡层7,在古琴内部对于杂音的吸附更彻底,古琴输出的声音更清澈透亮,效果十分显著。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纳音块5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所述连接块6和所述纳音块5为一体成型,即由连接块6和纳音块5组成的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其整体呈现的是类似于陀螺的形状。椭圆形块体的纳音块5相比于矩形块体的纳音块5,声波在琴腹内部传输时,椭圆形块体的纳音块5对声波的阻却作用更小,进而减小了声波在琴腹内传输过程中的能量耗损。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6的下端面为面积较小的平面,但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纳音块5和连接块6为一体成型,故即使减少了连接块6和和纳音块5的接触面积,也对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各自的稳固性均没有影响。
不改变古琴原有的外部形状,为了进一步增大古琴的音量,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内板面1为向第一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内板面2为向第二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即底板在龙池11的凤沼12处厚度最薄,更易于声波的流动、传输和导出。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古琴的第一内板面1上还设置有天柱8和地柱9,所述天柱8为平面呈扇形的块体,且所述天柱8的两侧边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边,所述地柱9为平面呈眼形的块体。天柱8的两侧边是指扇形天柱8的两半径边,两半径边为呈向内凹陷的圆弧形。
天柱8和地柱9均设置在古琴的琴腹内,其上下两个端面分别与面板的第一内板面1和底板的第二内板面2相接,起到支撑古琴底板和面板的作用,天柱8和地柱9上带有应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抑制古琴琴体变形的作用。传统古琴的天柱8和地柱9一般采用的是圆柱体的形式,本实施例中天柱8和地柱9的形状突破了传统的形式,本实施例中天柱8和地柱9的形状设计为流线型,减少了对声波的阻滞作用,方便声音在天柱8和地柱9隔开的各个区域中的传动,声波的传动更为流畅,同样能起到增大古琴音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古琴一般采用的是先将面板和底板整体制作完成,再将面板和底板扣合的制作过程,天柱8和地柱9与古琴面板为一体成型,制作完成后的古琴,天柱8和地柱9与底板的关系不固定,面板在振动时很可能会造成天柱8和地柱9与底板摩擦碰撞而产生噪音,进而影响古琴的音色,本实施例优选在天柱8和地柱9的端面上铺设毛毡层7。
如图2所示,对于底板,本实施例也进行了改进,所述底板和所述毛毡层7上对应开设有龙池11和凤沼12,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的周围均设置有多个导音条10,每个导音条10均呈柳叶形。各个导音条10之间会形成导音槽,使得声波能更快速地经过导音槽而由龙池11和凤沼12传出。柳叶形的导音条10使得声波的传输更顺畅,由古琴向外输出的声音更集中,从而起到进一步增大琴腹内音量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龙池11和凤沼12均为方形孔,为了增强龙池11和凤沼12的输音功能,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的四周均设置有导音条10,本实施例中的导音条10也采用羊毛毡做成,所述导音条10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纵中心轴线,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宽边上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宽边呈垂直设置,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长边上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长边呈0~90°设置。
进一步,所述龙池11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10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凤沼12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10也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长边上的多个导音条10均匀分布,且所述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的长边呈夹角为45°设置。
龙池11和凤沼12长边上的多个导音条10呈均匀分布,使得各个导音条10之间均能形成导音槽,声波沿导音条10从导音槽向龙池11和凤沼12传输,将声音集中由导音槽输出,进而增强音波的冲击性,使得古琴发出的声音厚重而不涣散。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

Claims (9)

1.一种古琴,包括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包括第一内板面(1)和第一外板面,所述第一内板面(1)上设置有龙池纳音(3)和凤沼纳音(4),所述底板包括第二内板面(2)和第二外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龙池纳音(3)和所述凤沼纳音(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纳音块(5)和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块(6)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内板面(1)相连,所述连接块(6)的下底面与所述纳音块(5)相连;
所述第二内板面(2)上铺设有毛毡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板面(1)为向第一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内板面(2)为向第二外板面凹陷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板面(1)上还设置有天柱(8)和地柱(9),所述天柱(8)为端面呈扇形的块体,且所述天柱(8)的两侧边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边,所述地柱(9)为端面呈眼形的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天柱(8)和所述地柱(9)的上端面铺设有毛毡层(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毛毡层(7)上均对应开设有龙池(11)和凤沼(12),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的周围均设置有多个导音条(10),每个所述导音条(10)均呈柳叶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均为方形孔,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的四周均设置有导音条(10),所述导音条(10)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纵中心轴线,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宽边上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宽边呈垂直设置,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长边上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长边呈0~9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池(11)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10)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凤沼(12)的两宽边和两长边上的导音条(10)也分别呈对称设置,所述龙池(11)和所述凤沼(12)长边上的多个导音条(10)均匀分布,且所述导音条(10)的纵中心轴线与其相对应的长边呈夹角为45°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纳音块(5)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所述连接块(6)和所述纳音块(5)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层(7)为羊毛毡。
CN201610767950.6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古琴 Active CN106297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7950.6A CN106297736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古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7950.6A CN106297736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古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7736A CN106297736A (zh) 2017-01-04
CN106297736B true CN106297736B (zh) 2019-07-12

Family

ID=5767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67950.6A Active CN106297736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古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7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2633B (zh) * 2017-05-08 2023-07-07 杨致俭 古琴底板加强结构
CN106940994B (zh) * 2017-05-08 2023-07-07 杨致俭 用于优化音质的流线型古琴腹腔结构
CN107358936A (zh) * 2017-07-14 2017-11-17 汤桥桥 胎模、胎模的制作方法及脱胎古琴的制作方法
CN107358937A (zh) * 2017-07-14 2017-11-17 汤桥桥 用于制作脱胎古琴的胎模及脱胎古琴的制作方法
CN110379398B (zh) * 2018-04-13 2022-11-08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古琴切片槽腹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933A (zh) * 2006-10-30 2008-01-16 刘书炯 一种扬琴
CN201226235Y (zh) * 2008-06-25 2009-04-22 鸿程国际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音的毛毡琴槌
CN201716974U (zh) * 2009-11-02 2011-01-19 金海鸥 音箱内腔有变化结构的古琴
CN102136267A (zh) * 2010-01-21 2011-07-27 单志渊 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
CN103400570A (zh) * 2013-08-14 2013-11-20 马青 金属制作的古琴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21171U (zh) * 2014-02-25 2014-07-16 沈非 一种古琴
CN104464691A (zh) * 2014-12-11 2015-03-25 田泉 双箱古琴
CN204390728U (zh) * 2015-02-08 2015-06-10 陈洁 扩音二胡
CN204390704U (zh) * 2014-11-11 2015-06-10 张家才 一种组合式可调音胡琴琴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933A (zh) * 2006-10-30 2008-01-16 刘书炯 一种扬琴
CN201226235Y (zh) * 2008-06-25 2009-04-22 鸿程国际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音的毛毡琴槌
CN201716974U (zh) * 2009-11-02 2011-01-19 金海鸥 音箱内腔有变化结构的古琴
CN102136267A (zh) * 2010-01-21 2011-07-27 单志渊 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
CN103400570A (zh) * 2013-08-14 2013-11-20 马青 金属制作的古琴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21171U (zh) * 2014-02-25 2014-07-16 沈非 一种古琴
CN204390704U (zh) * 2014-11-11 2015-06-10 张家才 一种组合式可调音胡琴琴码
CN104464691A (zh) * 2014-12-11 2015-03-25 田泉 双箱古琴
CN204390728U (zh) * 2015-02-08 2015-06-10 陈洁 扩音二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7736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7736B (zh) 一种古琴
CN102543048A (zh) 一种有琴弦的乐器的音板
KR20140012969A (ko) 사운드 품질 개선을 위한 현악기용 부품
CN205984252U (zh) 一种古琴底板
CN205984253U (zh) 一种古琴面板
US109099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composite sound board
US20170206866A1 (en) Guitar bridge with tonal enhancement
CN103218995A (zh) 双杆四弦马头琴
Inta The acoustics of the steel string guitar
CN209418126U (zh) 一种桐鼓
CN102610214B (zh) 一种数码三角钢琴音板结构
CN205230568U (zh) 指板柳琴
CN1617221B (zh) 琴弦弯折于拉弦板上的弦乐器
CN102136267B (zh) 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
CN207718790U (zh) 一种轻式吉他结构
US3212384A (en) Guitar neck construction
CN211016476U (zh) 一种吉他用音色增强面板
CN2329068Y (zh) 三合件复合纤维共鸣箱吉他
CN208368134U (zh) 大振幅弦鸣琴
CN203118426U (zh) 正面双圆音孔直立音板双音箱拉弦乐器
US129653A (en) Improvement in musical instruments
CN205845486U (zh) 无底板蕉叶古琴
CN203311827U (zh) 双杆四弦马头琴
CN2243705Y (zh) 许氏音梁提琴
CN208806055U (zh) 一种不均匀厚度的吉他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