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8474A -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8474A
CN106288474A CN201610919976.8A CN201610919976A CN106288474A CN 106288474 A CN106288474 A CN 106288474A CN 201610919976 A CN201610919976 A CN 201610919976A CN 106288474 A CN106288474 A CN 106288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porize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99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同煜
李庆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DeLonghi Home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DeLonghi Home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DeLonghi Home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DeLonghi Home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99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84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8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8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移动空调器组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一节流毛细管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后,再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对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使移动空调器能对室内空气进行恒温除湿。移动空调器同时具有制冷和恒温除湿的功能,增加了移动空调器的功能。

Description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是一种突破传统设计理念,体形娇小、高能效比、无需安装,可随意放置在不同房屋内的移动式空调。从外观上看,移动空调器的款型和体积均与家用吸尘器差不多,具有时尚、轻便、灵巧等个性魅力。
目前在移动空调器行业中,移动空调器都具有除湿功能,但这种除湿都是基于蒸发器制冷的除湿方法。其移动空调器出风口吹出来的空气是冷的,这样在一些阴冷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制冷除湿会使房间环境变得越来越冷。此种状况下使人感到不舒服,容易得感冒病。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移动空调器的这种制冷除湿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恒温除湿的移动空调器,在除湿的同时,确保环境温度不变。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空调器具有目前移动空调的制冷功能及其控制的方法,同时具有恒温除湿功能,及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一节流毛细管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重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间距为10-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入口直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先流入所述第二蒸发器,再流入所述第一蒸发器。
一种移动空调器,包括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第一三通阀、冷凝器。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第一阀门入口、第一上阀门出口和第一下阀门出口。所述第一阀门入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连接,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接以使冷媒由所述第三出口至所述第一入口单向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还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毛细管和单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和所述第一入口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设置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单通阀。所述第一单通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单通阀。所述第二单通阀与所述第一单通阀和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二阀门入口、第二上阀门出口和第二下阀门出口。所述第二阀门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上阀门出口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下阀门出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接。
一种应用所述移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组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压缩机提供气态冷媒。将所述气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一蒸发器中,所述气态冷媒液化放热,变为液态冷媒。将从所述第一蒸发器流出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以使所述液态冷媒承受的压强减小。将所述液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二蒸发器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变为气态冷媒。使从所述第二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冷媒返回所述压缩机。使待除湿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通过所述第二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后,再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对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采用移动空调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恒温除湿。从而使得移动空调器同时具有制冷和恒温除湿功能,增加了移动空调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组件控制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恒温除湿组件 10
移动空调器 20
压缩机 100
排气口 102
吸气口 104
第一三通阀 200
第一阀门入口 210
第一上阀门出口 212
第一下阀门出口 214
冷媒管道 300
第一蒸发器 410
第一入口 412
第一出口 414
第二蒸发器 420
第二入口 422
第二出口 424
第一单通阀 510
第一端口 512
第二端口 514
第二单通阀 520
第一节流毛细管 530
第一端 532
第二端 534
第二三通阀 540
第二阀门入口 542
第二上阀门出口 544
第二下阀门出口 546
冷凝器 600
第三入口 602
第三出口 604
第二节流毛细管 610
单向阀 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10,包括:压缩机100、冷媒管道300、第一蒸发器410、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和第二蒸发器420。
所述压缩机100具有排气口102和吸气口104,用于排出冷媒以及回收冷媒。所述压缩机100用来压缩并驱动冷媒在空调系统中循环。具体地,所述压缩机100可以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所述排气口102排出,并经所述吸气口104回收冷媒,以完成冷媒在整个所述冷媒管道300中的循环使用。所述压缩机100的类型以及型号不限,只要能够满足以上功能即可。
所述冷媒管道300是移动空调的制冷系统中连接各个元件的管路,冷媒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在各个元件中流动。所述冷媒管道300属于承压部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铜管制成。可以理解,所述冷媒管道300的爆破压力应满足运行压力的5倍以上,或者最大可能压力的3倍以上。所述冷媒管道300保证了冷媒在移动空调器的循环系统中的正常流通。并且所述冷媒管道300的数量以及长度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具有第一入口412和第一出口414。所述第一入口41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02连接。在恒温除湿时,所述压缩机100可以通过所述排气口102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输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所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液化为液态的冷媒。所述气态冷媒在液化过程中向外界放热,因此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可以对外界加热。穿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外表面的空气会吸收热量从而升高温度。因此,在恒温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可以对穿过其外表面的空气加热升温。
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是一根有规定长度的小孔径管子。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的作用是节流减压。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的长度依据需要产生的压力变化来确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具有第一端532和第二端534。所述第一端53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一出口414连接。在恒温除湿模式中,所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液化为液态冷媒。所述液态冷媒从所述第一出口414流出后进入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对所述液态冷媒进行节流减压。
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具有第二入口422和第二出口424。所述第二入口422与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的第二端534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连接。所述第二出口424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吸气口104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重叠设置。在恒温除湿时,经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节流减压后的液态冷媒,由所述第二入口422流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在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使得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可以从外界吸热。当空气穿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外表面时,会放热降温,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通过上述方式,降低了通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外表面的空气的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恒温除湿时,所述压缩机100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所述排气口102排出。所述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液化为液态冷媒,液化过程向外界放热。所述液态冷媒经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节流减压后流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所述液态冷媒在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汽化吸热。因此,可以驱动室内空气循环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一侧流向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一侧。从而通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然后再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对降温除湿后的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恒温除湿。移动空调器可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恒温除湿。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丰富了移动空调器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实现恒温除湿功能仅需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即可完成。实现恒温除湿功能时,冷媒在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整个循环系统中仅发生了两次状态变化。具体的,一是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液化为液态冷媒,二是液态冷媒在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汽化为气态冷媒。并且,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所述排气口102排出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入口412。经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汽化后的气态冷媒直接回到所述吸气口1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重叠设置。重叠设置减少了能量损失,节约资源。具体的,室内的潮湿空气先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降温除湿,经降温除湿后的空气再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加热升温。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重叠设置使经过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能够全部经所述第一蒸发器410。这样避免了经降温除湿后的空气直接排出至室内,减少了能量损失。优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平行间隔设置的间距为10-20mm。平行间隔并重叠设置可以使室内潮湿的空气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有效接触面积最大。平行间隔并重叠设置同样可以使经降温除湿后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的有效接触面积最大。这样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恒温除湿效率最高。平行间隔设置避免了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也提高了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最优地,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间距为15mm。
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器20,包括: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第一三通阀200、冷凝器600。
所述第一三通阀200具有第一阀门入口210、第一上阀门出口212和第一下阀门出口214。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排气口102连接。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21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一入口412连接。
所述冷凝器600具有第三入口602和第三出口604。所述第三入口60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连接。所述第三出口604与所述第一入口41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连接,以使冷媒由所述第三出口604至所述第一入口412单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用于切换恒温除湿和制冷两种模式。具体地,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212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恒温除湿模式。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制冷模式。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还包括第二节流毛细管610和单向阀620。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和所述单向阀620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串联于所述第三出口604和所述第一入口412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设置于所述单向阀620与所述第三出口604之间。所述单向阀620限制冷媒从所述第三出口604流向所述第一入口412。
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与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三出口604和所述单向阀620连接。在制冷模式下,经所述冷凝器600液化后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对所述液态冷媒进行节流减压。
所述单向阀620是限制冷媒只能单向流动的方向控制阀。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620是限制冷媒从所述第三出口604流向所述第一入口412。在所述第一入口412和所述单向阀620之间的冷媒不能流回所述第三出口604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在制冷模式下,气态冷媒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02排出,经过冷媒管道300,到达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所述气态冷媒经所述第一三通阀200选择后,由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经所述第三入口602流入所述冷凝器600。在所述冷凝器600中,所述气态冷媒进行液化为液态冷媒。所述气态冷媒的液化使得所述冷凝器600向外界放热。所述冷凝器600连接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可以将室外空气抽入并排出。当室外空气穿过所述冷凝器600外表面时,会吸收热量从而升高温度。温度升高的室外空气又通过所述排气装置排出室外,从而向室外散热。所述液态冷媒经所述第三出口604流入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经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节流减压后的液态冷媒,由所述第一入口412流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在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以及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及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对外界吸热。此时,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及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均做蒸发吸热使用。当空气穿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以及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外表面时,会放出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到室内空气制冷的效果。汽化后的所述液态冷媒,又经所述第二出口424流入所述吸气口104中,从而实现了所述移动空调器20的制冷循环。
所述移动空调器20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200切换恒温除湿和制冷两种模式。具体地,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212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恒温除湿模式。在恒温除湿的模式下,不需经过所述冷凝器600,仅需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即可完成对空气的恒温除湿。此时所述第一蒸发器410液化放热,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汽化吸热。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先经过所述冷凝器600液化放热,再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汽化吸热。此时,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作用均为汽化吸热。并且冷媒在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之间不经过任何元器件。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414和所述第一端532之间的第一单通阀510。
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具有第一端口512和第二端口514。所述第一端口512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一出口414连接。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单通阀510控制冷媒的流向。当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开启时,允许从所述第一出口414流出的冷媒通过,以完成冷媒在所述冷媒管道300的循环流通。当所述510关闭时,不允许从所述第一出口414流出的冷媒,即不能完成冷媒的循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通阀510用于控制恒温除湿模式与制冷模式的转换。在恒温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单通阀510打开。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关闭。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还包括第二单通阀520。所述第二单通阀520通过所述冷媒管道300与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并联。
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二单通阀520的配合选择控制冷媒的流向。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关闭,所述第二单通阀520打开。冷媒可以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经所述第二单通阀520到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传输。在恒温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单通阀510打开,所述第二单通阀520关闭。冷媒可以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经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传输到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媒在所述冷媒管道300中流动时,冷媒的温度和压强可能很高,因此通过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二单通阀520控制冷媒的流向更为安全可靠,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请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还包括第二三通阀540。所述第二三通阀540具有第二阀门入口542、第二上阀门出口544和第二下阀门出口546。所述第二阀门入口542与所述第一出口414连接。所述第二上阀门出口544与所述第一端口512连接。所述第二下阀门出口546与所述第二入口422连接。
可以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540选择控制冷媒的流向。在恒温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二三通阀540的第二阀门入口542和第二上阀门出口544连通控制冷媒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经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到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传输。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三通阀540的第二阀门入口542和第二下阀门出口546连通,控制冷媒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经所述第二三通阀540到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传输。本实施例中,用一个所述第二三通阀540代替了其它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二单通阀520,使所述移动空调器20的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进行恒温除湿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通过所述压缩机100提供气态冷媒。
S200,将所述气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所述气态冷媒液化放热,变为液态冷媒。
S300,将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流出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以使所述液态冷媒承受的压强减小。
S400,将所述液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变为气态冷媒。
S500,使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流出的气态冷媒返回所述压缩机100。
S600,使待除湿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和所述第一蒸发器410。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恒温除湿的控制方法,可以驱动室内空气循环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一侧流向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一侧。从而通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然后再通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对降温除湿后的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恒温除湿。从而使所述控制方法,达到既可以制冷又可以除湿的效果,并且在除温的同时,确保了吹出来的空气是恒温的,大大提高了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器20能够实现恒温除湿和制冷两种模式的切换。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用于切换恒温除湿和制冷两种模式。具体地,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212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恒温除湿模式。当所述第一三通阀200的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和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连通时,所述空调器20处于制冷模式。
所述移动空调器20进行制冷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通过所述压缩机100提供气态冷媒。
S210,将所述气态冷媒通入所述冷凝器600中,所述气态冷媒液化放热,变为液态冷媒。
S310,将从所述冷凝器600流出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以使所述液态冷媒承受的压强减小。
S410,将所述液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变为气态冷媒。
S510,使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流出的气态冷媒返回所述压缩机100。
S610,使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
本实施例中,在实现制冷的过程中,所述冷凝器600液化放热,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汽化吸热。所述冷凝器600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之间仅通过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和所述单通阀620连接,并无其他元件。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之间仅通过所述第二单通阀520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之间仅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540连接,并无其他元件。所述移动空调器20能够实现制冷和恒温除湿两种模式,并且结构简单。在实现恒温除湿功能时仅用到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使冷媒状态发生变化,以完成整个恒温除湿的循环。在实现制冷功能时仅用到所述冷凝器600,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使冷媒状态发生变化,以完成整个制冷的循环。其中所述冷凝器600使冷媒液化放热。所述第一蒸发器41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均使冷媒汽化吸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空调器组件,包括压缩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器组件(10)还包括:
具有第一入口(412)和第一出口(414)的第一蒸发器(410),所述第一入口(412)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02)连接;
具有第一端(532)和第二端(534)的第一节流毛细管(530),所述第一端(532)与所述第一出口(414)连接;
具有第二入口(422)和第二出口(424)的第二蒸发器(420),所述第二入口(422)与所述第二端(534)连接,所述第二出口(424)与所述压缩机(100)吸气口(104)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重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的间距为10-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02)与所述第一入口(412)直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空气先流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再流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
5.一种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组件(10);
具有第一阀门入口(210)、第一上阀门出口(212)和第一下阀门出口(214)的第一三通阀(200),所述第一阀门入口(210)与所述排气口(102)连接,所述第一上阀门出口(212)与所述第一入口(412)连接;
具有第三入口(602)和第三出口(604)的冷凝器(600),所述第三入口(602)与所述第一下阀门出口(214)连接,所述第三出口(604)与所述第一入口(412)连接以使冷媒由所述第三出口(604)至所述第一入口(412)单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毛细管(610)和单向阀(620)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604)和所述第一入口(412)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毛细管(610)设置于所述单向阀(620)与所述第三出口(604)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414)和所述第一端(532)之间的第一单通阀(5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通阀(510)和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并联的第二单通阀(52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二阀门入口(542)、第二上阀门出口(544)和第二下阀门出口(546)的第二三通阀(540),所述第二阀门入口(542)与所述第一出口(414)连接,所述第二上阀门出口(544)与所述第一端(532)连接,所述第二下阀门出口(546)与所述第二入口(422)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压缩机(100)提供气态冷媒;
将所述气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10)中,所述气态冷媒液化放热,变为液态冷媒;
将从所述第一蒸发器(410)流出的液态冷媒通过所述第一节流毛细管(530)以使所述液态冷媒承受的压强减小;
将所述液态冷媒通入所述第二蒸发器(420)中,所述液态冷媒汽化吸热,变为气态冷媒;
使从所述第二蒸发器(420)流出的气态冷媒返回所述压缩机(100);
使待除湿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420)和所述第一蒸发器(410)。
CN201610919976.8A 2016-10-21 2016-10-21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2884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9976.8A CN106288474A (zh) 2016-10-21 2016-10-21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9976.8A CN106288474A (zh) 2016-10-21 2016-10-21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8474A true CN106288474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72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9976.8A Pending CN106288474A (zh) 2016-10-21 2016-10-21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84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6783A (zh) * 2017-01-09 2018-07-17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装置、空调制热组件和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2A (zh) * 1993-06-01 1995-04-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空调设备
CN2662126Y (zh) * 2003-08-31 2004-12-08 熊晓强 组合式恒温除湿空调器
WO2005106353A1 (ja) * 2004-04-28 2005-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調湿装置
CN104697047A (zh) * 2013-12-10 2015-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器
CN206207775U (zh) * 2016-10-21 2017-05-31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2A (zh) * 1993-06-01 1995-04-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空调设备
CN2662126Y (zh) * 2003-08-31 2004-12-08 熊晓强 组合式恒温除湿空调器
WO2005106353A1 (ja) * 2004-04-28 2005-1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調湿装置
CN104697047A (zh) * 2013-12-10 2015-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除湿器
CN206207775U (zh) * 2016-10-21 2017-05-31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6783A (zh) * 2017-01-09 2018-07-17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装置、空调制热组件和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1705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4966B (zh) 热泵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205048940U (zh) 烘干除湿机组
CN103791650B (zh) 热泵设备
CN102721149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37625B (zh) 一种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热泵干燥装置
WO2016074482A1 (zh) 一种用于客车铰接系统的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41690U (zh) 一种兼供暖型组合式空调系统
CN207214503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440513A (zh) 一种多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44704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3225936A (zh) 一种具有除霜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4848497A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8679890A (zh) 一种复合除霜的热泵循环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885329U (zh) 空调系统
US118285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3759468A (zh) 一种双温热源热泵系统
CN101000165A (zh) 能够有选择地对分开的区域减湿的空气调节器
CN109945545A (zh) 环路热管式制热和制冷空调系统
CN106765571A (zh) 空调系统以及应用在该空调系统中的空调器室内终端
WO2014048316A1 (zh)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系统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9373456A (zh) 一种热回收型空调
CN205747624U (zh) 空调系统
CN206207775U (zh) 移动空调器组件、移动空调器
CN209588445U (zh) 一种热泵系统和热泵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