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6073A -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6073A
CN106286073A CN201510359252.8A CN201510359252A CN106286073A CN 106286073 A CN106286073 A CN 106286073A CN 201510359252 A CN201510359252 A CN 201510359252A CN 106286073 A CN106286073 A CN 106286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vance angle
ignition advance
pinking
electromotor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92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6073B (zh
Inventor
仇杰
韦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92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6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采用所述方法及装置,可以获取最佳点火提前角。

Description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点火提前角是指从点火时刻起到发动机活塞达到压缩上止点的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混合气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这样效率最高,振动最小,温度升高最低。
最佳点火提前角主要与发动机转速、负荷、燃料种类(如汽油牌号)以及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关。
在发动机节气门一定时,随着转速的升高,需增大点火提前角。在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的增加,节气门开度增加,需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相反的,发动机负荷减小时,需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不同的汽油牌号对应的辛烷值不同,辛烷值较高的汽油抗爆性较高,应增大点火提前角。其他因素包括影响混合气燃烧速度的因素,例如燃料室形状、燃料室内温度、空燃比、大气压力以及冷却液温度等。
现有的最佳点火提前角获取方法,通过电子控制点火系统,采集各种传感器信号感知对点火提前角产生影响的因素,使发动机在转速和负荷发生变化时获取最佳的点火提前角。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现有的点火提前角获取方法获取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并不是实际的最佳点火提前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取最佳点火提前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可选的,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后,还包括: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可选的,所述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当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且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包括: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对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可选的,在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之后,还包括:采用所述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重新执行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并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可选的,所述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所述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后,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发动机采用所述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发生爆震,且爆震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当所述发动机在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未发生爆震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用于: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对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将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之后,采用所述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重新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
可选的,所述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所述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的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通过循环地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可以使得最终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子控制点火系统,采集各种传感器信号感知对点火提前角产生影响的因素,使发动机在转速和负荷发生变化时获取最佳的点火提前角。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现有的点火提前角获取方法获取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并不是最佳点火提前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的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通过循环地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可以使得最终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以下通过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1,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具体实施中,在执行步骤S101之前,可以先通过查表的方法,获取发动机当前工作状态下所对应的点火提前角,此时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在具体实施中,ECU可以通过获取发动机的爆震传感器信号来检测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爆震传感器可以向ECU发送爆震信号,从而使得ECU可以获知发动机发生爆震。
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可以判定发动机当前点火提前角偏大,因此需调低点火提前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可以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选择。降低点火提前角后,可以再执行步骤S101,以判断降低后的点火提前角是否会导致发动机发生爆震。若检测到发动机仍存在爆震,则继续调低点火提前角,直至调整后的点火提前角不会导致发动机发生爆震。
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可以判定发动机当前点火提前角偏小,可以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2,发动机状态是否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
在具体实施中,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可以先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并将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与预设的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进行比对。当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执行步骤S103;当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不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则不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结束流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发动机的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存在其他的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S103,发动机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第一时长。在发动机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执行步骤S1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4,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在具体实施中,结合步骤S103~步骤S104,当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即:当前可以对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时,并不立即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而是在延迟预设第一时长之后,再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当前点火提前角为上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为当前时刻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
延迟第一时长的主要作用为避免因传感器误报或噪声等因素导致获取到的发动机状态出现误差的情况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实际上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不能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然而,由于存在传感器误报或噪声等因素,使得获取到的发动机工作状态出现误差,导致步骤S102中判定发动机工作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因此,通过执行步骤S103,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时,需触发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使得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为“执行”状态。在步骤S102执行完成之后,步骤S103中,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的初始状态为“保持”状态,即保持当前的点火提前角不变,发动机仍以当前点火提前角进行工作。当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为“保持”状态的时长达到T0时,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为“激活”状态。当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处于“激活”状态的时长达到T1时,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为“执行”状态。在点火提前角控制逻辑的时长T1内,点火提前角实质上仍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第一时长等于T0与T1之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点火提前角与映射调整量的对应关系。例如,在当前点火提前角为α0~α1时,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为β0,在当前点火提前角为α1~α2时,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为β1。点火提前角的取值、对应的映射调整量的取值以及点火提前角与映射调整量的对应关系均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自行的设定。
例如,当前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为α,α处于α0~α1之间,发动机的当前工作状态满足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则将点火提前角调整为α+β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映射调整量也可以与发动机的当前负荷、发动机的转速相关。可以预先建立映射调整量与发动机负荷以及转速的映射表,发动机的当前负荷越大,映射调整量的值越小;发动机的当前转速越大,映射调整量的值越小。在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时,直接通过查表的方式即可获取对应的映射调整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执行完成,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在下一时刻,发动机采用调整后的点火提前角进行工作。调整后的点火提前角可能较大,存在运行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导致发动机爆震的可能性。因此,在步骤S104执行完成之后,还可以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5,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执行步骤S106;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执行步骤S10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动机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未发生爆震时,可以判定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尚未达到最佳值,因此可以重新执行步骤S104,继续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不断的增加点火提前角,使得调整后的点火提前角不断的逼近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例如,步骤S104中,当前时刻点火提前角更新为α1,α1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为β1。执行步骤S105,此时未检测到发动机发生爆震,则将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更新为α11,并重新执行步骤S105。
在实际应用中可知,在不断的循环执行步骤S104~步骤S105时,由于不断的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使得点火提前角的值不断的增加。
步骤S106,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4~步骤S105不断的增加点火提前角,不断增加的点火提前角最终会导致发动机发生爆震。在实际应用中可知,发动机发生轻微爆震时,此时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高。然而,在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时,发动机的内部组件的耐久性以及寿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发动机的内部组件的寿命会降低。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当前时刻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点火提前角,也即上一时刻所更新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初始的点火提前角。初始的点火提前角的值为:在步骤S101执行之前所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6执行完成后,还可以重新执行步骤S101,重新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通过循环的执行步骤S101~步骤S106,可以使得发动机能够工作在较佳的工作状态,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时长的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定,例如,设定第二时长为10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判定此时的点火提前角较大,可以降低点火提前角,直至将点火提前角降低至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降低点火提前角的过程可以是缓慢降低的过程,例如,可以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降低点火提前角,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时,可以以预设的步进值缓慢降低点火提前角。例如,步进值可以为0.75°,预设第三时长为2s,即每隔2s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降低0.75°,直至将点火提前角降低至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预先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分别获取对应的点火提前角,从而可以建立发动机工作状态与点火提前角的映射表。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ECU可以通过获取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来获知对应的点火提前角并控制发动机工作。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过于复杂,无法将所有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都完全考虑,因此,现有技术中所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并未达到最佳点火提前角。此外,现有通过查表获取点火提前角的方法中,发动机在某一工作状态下,对应的点火提前角为映射表中的最大点火提前角,即点火提前角存在一定的范围。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在某些较为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当前点火提前角达到最大值,但是理论上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却小于实际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即现有的理论上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最佳。
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判断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则增加点火提前角。在点火提前角更新后,再去判断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若未发生爆震,则继续增加点火提前角。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控制方法,通过逐次逼近的方法来使得调整后的点火提前角达到最佳点火提前角。
由此可见,在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的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通过循环地对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可以使得最终获取到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20,包括:检测单元201以及调整单元202,其中:
检测单元201,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调整单元202,用于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检测单元2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202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后,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整单元202还可以用于:当所述发动机采用所述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发生爆震,且爆震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当所述发动机在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未发生爆震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202可以用于: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对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201还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202将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之后,采用所述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重新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整单元20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201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所述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所述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后,还包括: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当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且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包括: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对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之后,还包括:采用所述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重新执行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并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所述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
8.一种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调整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动机未发生爆震,且发动机状态满足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的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后,在下一时刻,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发动机采用所述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发生爆震,且爆震时长达到预设第二时长时,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当所述发动机在采用更新后的点火提前角未发生爆震时,将当前点火提前角与对应的映射调整量之和作为下一时刻的点火提前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用于:以预设第三时长为周期,采用预设步进值对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进行调整,直至将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发送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调整单元将所述爆震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调整为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之后,采用所述点火提前角的初始值,重新检测所述发动机是否发生爆震。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发动机发生爆震时,将点火提前角更新为当前点火提前角与预设值之差。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提前角调整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转速值、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所述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以及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
CN201510359252.8A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86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252.8A CN106286073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252.8A CN106286073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6073A true CN106286073A (zh) 2017-01-04
CN106286073B CN106286073B (zh) 2018-06-15

Family

ID=5765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9252.8A Active CN106286073B (zh) 2015-06-25 2015-06-25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60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560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及修正系统
CN114263557A (zh) * 2021-12-24 2022-04-01 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混动汽车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3255B (en) * 1986-07-22 1990-05-09 Honda Motor Co Lt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gnition timing
JP3521894B2 (ja) * 2001-09-17 2004-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630785A (zh) * 2002-12-12 2005-06-22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点火提前角确定方法
CN101608963A (zh) * 2009-07-24 2009-12-23 东莞市力宇燃气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爆震检测装置
CN102678423A (zh) * 2011-03-16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时间设定装置
CN103114951A (zh) * 2012-09-28 2013-05-22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直喷发动机最优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3255B (en) * 1986-07-22 1990-05-09 Honda Motor Co Lt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gnition timing
JP3521894B2 (ja) * 2001-09-17 2004-04-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630785A (zh) * 2002-12-12 2005-06-22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点火提前角确定方法
CN101608963A (zh) * 2009-07-24 2009-12-23 东莞市力宇燃气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爆震检测装置
CN102678423A (zh) * 2011-03-16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点火时间设定装置
CN103114951A (zh) * 2012-09-28 2013-05-22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直喷发动机最优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5605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及修正系统
CN111255605B (zh) * 2018-11-30 2021-06-2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火提前角的修正方法及修正系统
CN114263557A (zh) * 2021-12-24 2022-04-01 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混动汽车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6073B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2202B2 (en) Torque compensation for detonation
JP2009036027A (ja) セタン価検出装置
JP2017141693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988530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engine using combustion pressure sensor
CN104832347A (zh) 发动机爆震检测方法及系统
US20170226981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6286073A (zh) 车辆发动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60025032A1 (en) Controlling combustion noise of diesel fuel
JP2016125363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949075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KR101393567B1 (ko) 차량 엔진의 실화 판정방법과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US10655592B2 (e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lean burn spark ignition engines
CN113982806B (zh) 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072184B1 (ko) 차량용 엔진의 노킹 윈도우 제어 방법
JPH081150B2 (ja) 内燃機関のノツキング検出方法
KR101325501B1 (ko) 바이-퓨엘 차량에서의 점화각 제어 방법
CN106321326B (zh) 车辆的点火提前角的获得方法及装置
JP2021046828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973228B2 (ja)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KR101554785B1 (ko) 점화시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8131949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KR100507203B1 (ko) 가솔린 엔진의 노킹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174361A (ja) 内燃機関の失火検出装置
JP4748461B2 (ja) 筒内噴射エンジンの噴射時期適合方法及び噴射時期適合装置
JP2017145691A (ja)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