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853B -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853B
CN106257853B CN201610457445.1A CN201610457445A CN106257853B CN 106257853 B CN106257853 B CN 106257853B CN 201610457445 A CN201610457445 A CN 201610457445A CN 106257853 B CN106257853 B CN 106257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ding scheme
modulation coding
superposition coded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74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853A (zh
Inventor
郑鸿实
金相晓
金锺奂
李玄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junguan University School-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junguan University School-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junguan University School-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junguan University School-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Group
Publication of CN106257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payloa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05Joint sequence estimation and interference remov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31Arrangements for the joint estimation of multiple sequ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所述接收机包括:天线,被配置为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调制编码方案(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Description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6月22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5-008818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与示例性实施例一致的设备和方法涉及信号处理,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接收通过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 coding)而产生的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的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叠加编码而产生的信号(以下,称为叠加编码信号)可通过串行干扰消除(SIC)解码方法来解码。
然而,仅在单基站环境中接收到叠加编码信号时,SIC解码方法可适合于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当从多个基站接收到多个叠加编码信号时,SIC解码方法会难以被直接应用。
也就是说,由于在多基站环境中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形成了两个或更多个信道路径,因此叠加编码信号的每个层信号的解码成功率会被不同的衰减信道、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等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在多基站环境中有效地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
发明内容
在此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克服以上缺点和以上未描述的其他缺点。然而,示例性算了不需要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可不克服任何上述问题。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多基站环境中以调制编码方案(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的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可包括:天线,被配置为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调制编码方案(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响应于从多个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信号处理器可基于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中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多个MCS块的信号干扰比(SIR),确定所述多个MCS块将被解码的顺序,并根据确定的顺序对所述多个MCS块进行解码。
MCS块可以是通过根据预定编码调制方案对从发送机发送的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而产生的块。
信号处理器可计算所述多个MCS块的SIR容限,并按照每个MCS块的SIR容限的大小的顺序对所述多个MCS块进行解码。
SIR容限可以是MCS块的接收SIR与对该MCS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SIR之间的差。
信号处理器可基于等式1计算SIR容限。
响应于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且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信号处理器对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随后对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可包括:天线,被配置为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其中,每个叠加编码信号包括具有不同接收功率的较高层信号和较低层信号;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以及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较高层信号和较低层信号中的每个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较高层信号和较低层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可包括多个调制编码方案(MCS)块,信号处理器可按照根据每个MCS块的信号干扰比(SIR)而设置的顺序对MCS块进行解码。
信号处理器可在具有小SIR容限的MCS块之前对所述多个MCS块中的具有大SIR容限的MCS块进行解码。这里,MCS块的SIR容限是该MCS块的接收SIR与对该MCS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SIR之间的差,所述多个MCS块可分别包括具有不同的编码调制方案的比特组。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的解码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根据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可包括:响应于从所述多个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基于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中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多个MCS块的信号干扰比(SIR),确定所述多个MCS块将被解码的顺序;根据确定的顺序对所述多个MCS块进行解码。
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可包括:计算所述多个MCS块的SIR容限,并按照每个MCS块的SIR容限的大小的顺序对所述多个MCS块进行解码。
SIR容限可以是MCS块的接收SIR与对该MCS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SIR之间的差。所述多个MCS块可分别包括具有不同的编码调制特性的比特组。
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可包括:响应于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意一个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且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对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随后对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
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获得在多基站环境下对于叠加编码信号的良好的解码成功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构思的以上和/或其他方面将更加清楚,其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叠加编码信号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基站环境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组成层信号的MCS块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MCS块为单位执行解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A至图7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解码方法时的性能测试结果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对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描述,否则当相同的标号在不同的附图中描绘时,相同的标号用于相同的元件。在说明书中定义的事物(诸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被提供以帮助全面理解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应理解可在没有那些具体定义的事物的情况下执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由于在相关领域已知的功能或元件会在不必要的细节上模糊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不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机可接收叠加编码信号,随后,可产生或恢复在产生叠加编码信号的叠加编码操作之前的原始信号。
短语“叠加编码”可表示使由相同的数据或不同的数据构造的信号叠加或重叠以具有不同的功率的编码方法。叠加编码信号中具有相对高功率的信号可组成较高层,叠加编码信号中具有相对低功率的信号可组成较低层(诸如基本层)。
发送机(未示出)可产生叠加编码信号,并通过基站将产生的叠加编码信号发送到接收机。
例如,发送机可通过对可包括有效载荷或消息的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较高层信号和基本层信号,并可通过对较高层信号和基本层信号的功率进行控制并使较高层信号和基本层信号重叠来产生叠加编码信号。
在该示例中,可在图1A中示出产生的叠加编码信号。
参照图1A,可看出:可使用比层B(即,基本层)信号的功率更大的功率发送使用与层B信号相同的带宽的层A(即,较高层)信号。
因此,可改变对于较高层信号和基本层信号的室内覆盖和室外覆盖。
例如,如图1B所示,层A信号可具有足以使层A信号在室内和室外被接收的功率和接收稳定性,但由于使用相对低的功率来发送层B信号,因此层B信号可仅具有室外覆盖区域。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机可位于多基站环境中。也就是说,接收机可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
例如,如图2所示,接收机Rx可位于第一基站BS1和第二基站BS2的覆盖之内。接收机Rx可从第一基站BS1接收由层A1信号和层B1信号构成的叠加编码信号,并从第二基站BS2接收由层A2信号和层B2信号构成的叠加编码信号。因此,接收机Rx可总共接收四个层信号。
以下,将详细描述有效地对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方法。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3,接收机300可包括天线310和信号处理器320。
天线310可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也就是说,当接收机300位于多个基站的覆盖之内时,接收机300可接收从多个基站发送的叠加编码信号。
信号处理器320可对通过天线310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信号处理器320可根据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可根据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阈值或大于预设阈值,来确定接收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接收机300位于多个基站中的至少两个基站的覆盖彼此重叠的区域中,则接收机300可从所述至少两个基站接收具有特定强度的重叠编码信号。
如果从所述至少两个基站接收的重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在多基站环境的假设下,信号处理器320可对从所述至少两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如果接收器300位于与多个基站之一邻近,则从邻近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强度可能较强,但从其他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强度可能较弱。
如果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而如果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在单基站环境的假设下,信号处理器320可将具有小于预设阈值的接收功率的叠加编码信号处理为噪声,并仅对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的方法。
如果关于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则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下述方法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例如,如果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何一个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且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信号处理器320可对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执行解码,随后对所述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执行解码。
也就是说,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将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处理为噪声来以去除这些信号,并通过使用串行干扰消除(SIC)解码方法来对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SIC解码方法可表示这样的方法:在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时,对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之中的具有相对高解码成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随后对去除了解码后的层信号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具有相对低解码成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
具有相对高的解码成功率的层信号可表示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之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即,较高层信号。具有相对低解码成功率的层信号可表示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之中的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即,基本层信号。
例如,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对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较高层信号执行解码,来恢复与该较高层信号相应的比特。
在该示例中,接收机300可预先存储关于编码方法(例如,编码率、用于LDPC编码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长度等)和调制方法(例如,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等)的信息,其中,在发送机(未示出)中执行所述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以产生较高层信号。接收机300可从发送机接收关于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的信息。
在该示例中,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执行与在发送机中对较高层信号执行的处理逆向对应的处理来再生较高层信号。例如,信号处理器320通过对恢复的比特执行解调和解码来再生较高层信号。
接下来,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从叠加编码信号去除再生的较高层信号并对去除了较高层信号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与基本层信号相应的比特。
在该示例中,接收机300可预先存储关于在发送机中被执行以产生基本层信号的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的信息,或可从发送机接收关于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的信息。
如果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满足预设条件,则信号处理器320可以以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调制编码方案(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MCS块可以是通过根据特定方式对将从发送机发送的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而产生的块,MCS块可表示在SIC解码的一个循环中解码的基本单元。
例如,如果通过在发送机中对具有2/3的编码率的比特执行LDPC编码来产生长度为8192的LDPC码字并使用16-QAM方法对LDPC码字执行调制,则通过该方法产生的调制符号的集合可表示一个MCS块。
每个层信号可由两个或更多个MCS块构成。可通过经由相同的方法对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或通过经由不同的方法对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来产生MCS块。
图4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组成层信号的MCS块的示例。
参照图4,层信号中的由MCS块占用的频率区域可根据编码比特的长度、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而改变,因此,组成一个层信号的MCS块的数量可改变。频率选择性衰减信道会根据MCS块被另一信道影响。
因此,信号处理器320可在多基站环境中以MCS块为单位执行解码,将参照图5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MCS块为单位执行解码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果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多个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信号处理器320可基于多个层信号的MCS块的信号干扰比(SIR)确定将被解码的MCS块的顺序,并根据确定的顺序对MCS块执行解码,其中,所述多个层信号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
信号处理器320可计算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Y的多个层信号的MCS块的SIR容限(margin)(S510)。
例如,SIR容限可表示MCS块的接收SIR相对于获得MCS块的解码成功率所需的最小SIR(在该示例中,噪声可被包括为干扰)的大小程度。SIR容限可被定义为MCS块的接收ISR与对MCS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SIR之间的差值。
也就是说,SIR容限可使用接收SIR-MCSTh来表示。
接收SIR可以是干扰信号功率与接收信号功率的比率,接收信号功率可以是MCS块的接收功率(例如,考虑发送功率、信道增益等的接收功率),干扰信号功率可包括其他MCS块的接收功率和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的噪声功率。
MCSTh可以是系统中关于应用于MCS块的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所需的最小SIR。例如,可通过基于系统应用到的信道环境等的仿真来计算MCSTh。在另一示例中,可通过将基于特定标准计算出的恒定值α与香农极限相加(即,香农极限+α)来计算MCSTh。在该示例中,接收机300可预先存储关于每个MCS块的MCSTh值。
信号处理器320可基于下面的等式1计算SIR容限(margin)。
Figure BDA0001025405810000081
这里,Pi,j(或Pk,l)是从第i基站(或第k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第j层信号(或第l层信号)的接收功率,║Hi║是从第i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平均信道大小,MCSTh(i,j)是关于从第i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第j层信号的MCS块的阈值,δn 2是AWGN的方差。
信号处理器320可按照具有大SIR容限的MCS块的顺序对MCS块执行解码。
例如,信号处理器320可对具有最大SIR容限的MCS块执行解码(S520),并确定剩余MCS块的数量(S530)。
在该示例中,如果剩余的MCS块的数量大于零(0),则信号处理器320可产生关于解码的MCS块的信号,并从叠加编码信号去除解码的MCS块(S540)。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重复上述处理直到剩余的MCS块的数量变为零(0)来对所有MCS块执行解码。
例如,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对具有最大SIR容限的MCS块执行解码和解调来产生关于MCS块的信号X,从叠加编码信号Y去除信号X,并更新SIR容限将被计算的叠加编码信号(Y←(Y-X))。
随后,信号处理器320可对去除了具有最大SIR容限的MCS块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具有下一最大SIR容限的MCS块执行解码。信号处理器320可通过重复上述处理直到所有MCS块被解码来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为了对MCS块执行解码,接收器300可预先存储关于在发送机中被执行以产生每个层信号的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的信息,或可从发送机接收关于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的信息。
图6A至图7B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响应于解码方法的性能测试结果的示图。
可假设两个基站发送两个层信号。在图6A至图7B中示出的曲线图中,P1是在接收机中从第一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功率,P2是在接收机中从第二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功率。BLER是误块率。
基站的每个层信号的参数与下面的表1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1025405810000091
注入水平可表示组成叠加编码信号的层信号之间的功率差。
发送机(未示出)可通过以1/4编码率对将被发送的比特执行LDPC编码并以QPSK方法对编码的比特执行调制来产生层A信号,通过以2/3编码率对将被发送的比特执行LDPC编码并以16-QAM方法对编码的比特执行调制来产生层B信号,使层A信号和层B信号叠加,并通过基站将叠加编码信号发送到接收机。
图6A和图6B是比较曲线图。图6A示出了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执行解码,图6B示出了对从两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较高层信号层A1和层A2执行解码,随后对基本层信号层B1和层B2执行解码。也就是说,图6B示出了在具有相对低的接收功率的较低层信号之前对具有相对高接收功率的较高层信号执行解码。
如从图6A的曲线图可见,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表现出比图6B的解码方法更好的性能。
图7A和图7B是比较曲线图。图7A示出了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执行解码,图7B示出了按照从两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之中的具有较高接收功率的叠加编码信号的顺序执行解码。也就是说,图7B示出了首先对具有较高接收功率的基站(BS)的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
从图7A的曲线图可看出,与关于基于诸如-3dB的注入水平的层A2信号的解码性能相比,如果如图7B所示执行解码,则可对层A2信号进行解码达到P1/P2=2.5dB,而可对层A2信号执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达到约4.7dB。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可对层A2信号执行解码达到更宽的覆盖。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接收机可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S810)。
如果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满足预设条件,则接收机可以以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MCS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执行解码(S820)。
在操作S820,如果从多个基站接收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接收机可基于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MCS块的SIR来确定将被解码的MCS块的顺序,并根据确定的顺序对MCS块执行解码。
MCS块可以是通过根据特定方式对经由基站发送的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而产生的块。
在操作S820,接收机可计算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的MCS块的SIR容限,并按照SIR容限的大小的顺序对MCS块执行解码。
SIR容限可以是MCS块的接收SIR与用于对MCS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SIR之间的差值,并且在操作S820,可基于以上的等式1计算SIR容限。
在操作S820,如果关于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且关于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阈值,则接收机可对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执行解码,随后对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执行解码。
可提供存储有用于执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码方法的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不是被配置为暂时存储数据的介质(诸如,寄存器、高速缓存或内存),而是被配置为永久性地或半永久性地存储数据的设备可读介质。例如,各种应用或程序可被存储在非暂时性设备可读介质(诸如,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硬盘、蓝光盘、串行总线(USB)、存储卡或只读存储器(ROM))中并被提供。
示出接收机的框图中没有示出总线,但接收机中的配置组件之间的通信可通过总线来执行。执行上述各种操作的处理器(诸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微处理器)还可包括在图3中示出的接收机300中,或在接收机300的信号处理器320中实现。
前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构思。本教导可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设备。此外,本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意图进行说明,并不意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很多替代、修改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

Claims (9)

1.一种接收机,包括:
天线,被配置为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以调制编码方案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包括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并且
其中,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多个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基于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并且根据确定的解码顺序对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
其中,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计算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中的每一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并按照更大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的顺序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
其中,信号干扰比容限是调制编码方案块的接收信号干扰比与对该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信号干扰比之间的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调制编码方案块是通过根据预定编码调制方案在发送机中对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而产生的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分别包括具有不同的编码调制特性的比特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下面的等式计算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
Figure FDA0003069221070000011
其中,Pi,j是从第i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的第j层信号的接收功率,║Hi║是从第i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平均信道大小,MCSTh(i,j)是从第i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的第j层信号的调制编码方案块的阈值,δn 2是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方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响应于叠加编码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并且剩余的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对组成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中的具有相对高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随后对具有相对低功率的层信号进行解码。
6.一种接收机,包括:
天线,被配置为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其中,每个叠加编码信号包括具有不同接收功率的较高层信号和较低层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以及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所述较高层信号和所述较低层信号中的每个层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所述较高层信号和所述较低层信号中的每个层信号包括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以及
其中,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并且根据确定的解码顺序对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
其中,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计算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中的每一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并按照更大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的顺序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
其中,信号干扰比容限是调制编码方案块的接收信号干扰比与对该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信号干扰比之间的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分别包括具有不同的编码调制特性的比特组。
8.一种接收机的解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基站接收叠加编码信号;并且
以调制编码方案块为单位对叠加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组成每个叠加编码信号的多个层信号包括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并且
其中,解码步骤包括:响应于从所述多个基站接收到的叠加编码信号中的至少两个叠加编码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基于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并且根据确定的解码顺序对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
其中,确定步骤包括计算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中的每一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信号干扰比容限,并按照更大的信号干扰比容限的顺序确定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的解码顺序,
其中,信号干扰比容限是调制编码方案块的接收信号干扰比与对该调制编码方案块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小信号干扰比之间的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调制编码方案块是通过根据预定编码调制方案在发送机中对比特进行编码和调制而产生的块。
CN201610457445.1A 2015-06-22 2016-06-22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Active CN106257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88181 2015-06-22
KR1020150088181A KR102189637B1 (ko) 2015-06-22 2015-06-22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복호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853A CN106257853A (zh) 2016-12-28
CN106257853B true CN106257853B (zh) 2021-07-20

Family

ID=5758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7445.1A Active CN106257853B (zh) 2015-06-22 2016-06-22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3124B2 (zh)
KR (1) KR102189637B1 (zh)
CN (1) CN106257853B (zh)
CA (1) CA2988073C (zh)
MX (1) MX2017016704A (zh)
WO (1) WO2016208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1077B (zh) * 2017-06-0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多用户叠加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11398876B2 (en) * 2021-02-19 2022-07-26 Ultralogic 6G, Llc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in 5G/6G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US11418279B1 (en) * 2021-06-14 2022-08-16 Ultralogic 6G, Llc Recovery and demodulation of collided 5G/6G message ele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228A (zh) * 2001-09-03 2003-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增加通信效率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778082A (zh) * 2003-02-19 2006-05-24 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受控叠加编码
CN104092525A (zh) * 2014-07-10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载波数据传输方法、干扰消除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35347A (zh) * 2014-08-21 2014-11-05 北京邮电大学 认知网络中基于联合格成型技术的脏纸编码和译码方法
EP2369773B1 (en) * 2010-03-17 2015-03-04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1078B (zh) * 2003-02-19 2013-10-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受控叠加编码
US7464166B2 (en) * 2003-04-11 2008-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 with integrated multi-user detection capability
US7477622B2 (en) 2005-01-28 2009-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erposi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71771B2 (ja) * 2005-06-10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003433B1 (ko) 2006-02-01 2010-1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첩 변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JP2008053906A (ja) 2006-08-23 2008-03-06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sir推定方法
KR101529852B1 (ko) * 2008-01-02 2015-07-0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협력적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406171B2 (en) * 2008-08-01 2013-03-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 MIMO report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WO2014179953A1 (zh) * 2013-05-08 2014-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031000B2 (ja) * 2013-06-07 2016-1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送信側装置、受信側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159633B2 (ja) * 2013-09-26 2017-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干渉低減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228A (zh) * 2001-09-03 2003-07-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增加通信效率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778082A (zh) * 2003-02-19 2006-05-24 弗拉里奥恩技术公司 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受控叠加编码
EP2369773B1 (en) * 2010-03-17 2015-03-04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N104092525A (zh) * 2014-07-10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载波数据传输方法、干扰消除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35347A (zh) * 2014-08-21 2014-11-05 北京邮电大学 认知网络中基于联合格成型技术的脏纸编码和译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88073C (en) 2023-01-24
US10623124B2 (en) 2020-04-14
CN106257853A (zh) 2016-12-28
WO2016208856A1 (en) 2016-12-29
KR20160150350A (ko) 2016-12-30
US20160373201A1 (en) 2016-12-22
CA2988073A1 (en) 2016-12-29
MX2017016704A (es) 2018-03-09
KR102189637B1 (ko)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3627B2 (en)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US8873684B2 (en) BICM decod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N103493383A (zh) 基于干扰链路il信号质量的干扰消除及有关方法和装置
US981936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 decoding scheme
CN106257853B (zh) 接收机及其解码方法
KR20170083432A (ko) 레이트 호환 가능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코드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45346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US201003030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by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t least a first and a second consecutive channel elements of a group of channel elements of a channel resource to a destination
US78439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bedding a first signal in the coding of a second signal
JP2005086593A (ja) 適応変復調方式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57250B2 (ja) 埋め込み符号化を用いて不均一誤りを防止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005347B (zh) 用于柔性、选择性ssdf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US8787506B2 (en) Decoders and methods for decoding convolutional coded data
KR102444871B1 (ko)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복호 방법
KR10259485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5329554B2 (ja) 埋め込まれた情報をデコードするためのデコーディングスキームを適応的に選択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224742A (zh) 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22140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07158937A (ja)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KR10149697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712195A (zh) 一种基于快衰落瑞利信道的协作中继传输方法及系统
JPWO2005002271A1 (ja) 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