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960A -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 Google Patents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960A
CN106255960A CN201580021903.0A CN201580021903A CN106255960A CN 106255960 A CN106255960 A CN 106255960A CN 201580021903 A CN201580021903 A CN 201580021903A CN 106255960 A CN106255960 A CN 106255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unit
unit
unconfirmed
communication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1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5960B (zh
Inventor
田岛直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5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5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包含第1控制装置、第2控制装置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而构成的冗余化系统,该第2控制装置是第1控制装置的备用装置,与第1控制装置连接,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第1控制装置及第2控制装置连接,在该冗余化系统中,第1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基于存活确认用数据而能够判断为在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基于参数而能够判断为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进行从第1控制装置向第2控制装置的系统切换。

Description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该冗余化系统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即:第1系统,其包含控制系统单元和第1通信单元;第2系统,其是第1系统的备用装置,包含与第1通信单元连接的第2通信单元;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其与第1通信单元及第2通信单元连接;以及用户装置,其与第1系统连接。
背景技术
当前,就二重化可编程控制器而言,存在下述方法,即,在发生了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对控制系统和待机系统进行切换,通过作为新控制系统进行动作的旧待机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而使通信得以继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二重化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切换方式,存在下述方法,即,在检测出的通信异常包含系统切换触发要件、不包含不能进行系统切换的要因的情况下,进行从平时始终处于运转状态的运转可编程控制器向平时始终处于待机状态的待机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切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7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63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利用与可编程控制器相对应的专用的控制程序,从而能够对与特定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异常进行检测,以检测出通信异常为契机而执行系统切换。但是,就该专用的控制程序而言,存在创建及修正所需的作业负担大这一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该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能够简易地实现以检测出与特定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异常为契机的系统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冗余化系统,其包含第1控制装置、第2控制装置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而构成,该第2控制装置是第1控制装置的备用装置,与第1控制装置连接,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第1控制装置及第2控制装置连接,该冗余化系统的特征在于,第1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在基于存活确认用数据而能够判断为在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基于参数而能够判断为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进行从第1控制装置向第2控制装置的系统切换。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冗余化系统,其包含第1系统、第2系统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而构成,该第1系统包含控制系统单元和第1通信单元,该第2系统是第1系统的备用装置,包含与第1通信单元连接的第2通信单元,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第1通信单元及第2通信单元连接,该冗余化系统的特征在于,第1通信单元具有: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依次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存活确认用数据,对在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进行判定,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参照参数对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是监视对象单元进行判定,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从第1系统向第2系统的系统切换请求通知给控制系统单元。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通信单元,其搭载于由第1系统和作为该第1系统的待机系统的第2系统冗余地构成的冗余化系统,该通信单元的特征在于,通信单元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可通信地连接,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第1系统及第2系统连接,通信单元具有: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依次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存活确认用数据,对在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进行判定,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参照参数对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是监视对象单元进行判定,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决定执行从第1系统向第2系统的系统切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易地实现以检测出与特定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异常为契机的系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由用户装置进行设定的参数设定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所包含的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通信故障发生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由用户装置进行设定的参数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主控通信单元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诊断信息画面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具有由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控系统10、和作为主控系统10的备用装置且作为待机系统的副控系统20二重化后的冗余结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既可以包含线型连接的网络单元而构成,也可以包含线型连接的网络单元以及星型连接的网络单元而构成。
另外,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包含与主控系统10及副控系统20连接的本地系统30、本地系统40及本地系统50、以及与主控系统10连接的用户装置1而构成。
主控系统10包含下述部件而构成,即:可编程控制器11,其导入各种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而对所连仪器的动作进行控制;跟踪用通信单元12,其用于与作为待机系统的副控系统20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同步;以及主控通信单元13,其对与本地系统30、本地系统40及本地系统5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主控系统10是第1系统的一个例子。可编程控制器11是控制系统单元的一个例子。主控通信单元13是第1通信单元的一个例子。
副控系统20包含下述部件而构成,即:可编程控制器21,其导入各种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对所连仪器的动作进行控制;跟踪用通信单元22,其用于与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控系统10之间对控制信息进行同步;以及副控通信单元23,其对与本地系统30、本地系统40及本地系统5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副控系统20是第2系统的一个例子。副控通信单元23是第2通信单元的一个例子。
本地系统30包含下述部件而构成,即:可编程控制器31,其导入各种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而对所连仪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通信单元32,其对与主控系统10或者副控系统2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本地系统40包含下述部件而构成,即:可编程控制器41,其导入各种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对所连仪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通信单元42,其对与主控系统10或者副控系统2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本地系统50包含下述部件而构成,即:可编程控制器51,其导入各种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对所连仪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通信单元52,其对与主控系统10或者副控系统20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以及通信单元52与主控通信单元13及副控通信单元23连接。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以及通信单元52是从属系统通信单元的一个例子。
主控通信单元13及副控通信单元23分别保存在用户装置1中由用户设定的参数5。在参数5中包含用于从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各通信单元的动作设定信息、以及通信区域的范围。可编程控制器11下载在用户装置1中由用户设定的参数5而转发至主控通信单元13。主控通信单元13保存从可编程控制器11转发来的参数5。主控通信单元13经由网络将参数5转发至副控通信单元23。副控通信单元23保存从主控通信单元13转发来的参数5。跟踪用通信单元12及跟踪用通信单元22执行使可编程控制器11的控制信息、和可编程控制器21的控制信息同步的跟踪通信。
另外,如图1所示,主控系统10分别从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接收用于通知处于可通信状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30a、存活确认用数据40a及存活确认用数据50a。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在对本站点设定的发送定时依次发送存活确认用数据30a、存活确认用数据40a及存活确认用数据50a。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与控制数据独立地发送存活确认用数据30a、存活确认用数据40a及存活确认用数据50a。此外,在上述图1所示的例子中,副控通信单元23也与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同样地将存活确认用数据20a发送至主控通信单元13。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由用户装置进行设定的参数设定画面的例子的图。用户装置1显示用于对参数5进行设定的参数设定画面60。参数设定画面60包含下述设定项目而构成,即:设定项目61,其对冗余化系统1000所含有的通信单元的台数进行设定;设定项目62,其对通信单元的型号名称进行设定;设定项目63,其对网络单元的站点编号进行设定;设定项目64,其对网络单元的站点类别进行设定;设定项目65,其对系统切换监视对象站点进行设定;以及设定项目66,其对监视优先级进行设定。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站点编号为“2号”的本地站点被设定为系统切换监视对象站点。
图2所示的站点编号为“0号”的主控站点与图1所示的主控通信单元13相对应,图2所示的站点编号为“1号”的本地站点与图1所示的通信单元32相对应,图2所示的站点编号为“2号”的本地站点与图1所示的通信单元42相对应,图2所示的站点编号为“3号”的本地站点与图1所示的通信单元52相对应,图2所示的站点编号为“4号”的副控站点与图1所示的副控通信单元23相对应。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所包含的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图。此外,由于主控系统10及副控系统20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作为一个例子而举出主控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主控系统10的可编程控制器11具有:微处理器11a,其执行与主控系统10中的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存储器(memory)单元11b,其存储用于实现由微处理器11a执行的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以及总线接口11c,其与内部总线连接。微处理器11a执行与主控系统10中的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存储器单元11b存储用于实现由微处理器11a执行的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存储器单元11b还被用作暂时对微处理器11a的处理结果进行存储的作业区域。存储器单元11b例如由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Memory)、存储区(storage)、可拆装的存储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总线接口11c是用于与跟踪用通信单元12及主控通信单元13连接的接口。另外,总线接口11c是用于经由线缆200a与用户装置1连接的接口。
如图3所示,跟踪用通信单元12具有:跟踪存储器12b,其被利用在跟踪通信中;以及总线接口12c,其与内部总线及线缆200b连接。跟踪存储器12b作为执行用于使可编程控制器11的控制信息和可编程控制器21的控制信息同步的通信时的缓冲器起作用。总线接口12c是用于与可编程控制器11连接的接口。另外,总线接口12c是用于经由线缆200b与跟踪用通信单元22连接的接口。
如图3所示,主控通信单元13具有:微处理器13a,其执行与主控通信单元13中的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存储器单元13b,其存储用于实现由微处理器13a执行的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总线接口13c;以及网络接口13d。主控通信单元13通过使用作为硬件资源的微处理器13a及存储器单元13b执行与各种控制相对应的程序,从而实现与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例如,主控通信单元13读取存储器单元13b所存储的程序,展开至在存储器单元13b中分配的作业区域,使微处理器13a执行展开后的程序所包含的命令。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与微处理器13a的命令执行结果相应地,执行与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
如图3所示,在存储器单元13b存储例如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参数d2、存活确认用数据d3、系统切换信息d4。参数d2与上述参数5相对应。
为了实现与系统切换相关的处理,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提供在下面进行说明的各种功能。即,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基于存活用确认数据d3,判定在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以及通信单元52之中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参照参数d2,对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是监视对象站点进行判定。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将从主控系统10向副控系统20的系统切换请求通知给可编程控制器11。并且,在决定了执行系统切换的情况下,系统切换判定程序d1将与系统切换相关的系统切换信息d4储存至存储器单元13b。
存储器单元13b所存储的参数d2与由用户使用用户装置1设定的参数5相对应。存储器单元13b所存储的存活确认用数据d3包含从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依次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30a、存活确认用数据40a及存活确认用数据50a而构成。系统切换信息d4是与系统切换相关的信息。在系统切换信息4d中包含系统切换的实施时刻、通信异常站点、系统切换站点、以及系统切换的要因。系统切换信息由微处理器13a储存。
如图3所示,用户装置1具有微处理器1a、存储器单元1b、显示器1c和总线接口1d。微处理器1a执行与用户装置1中的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存储器单元1b存储用于实现由微处理器1a执行的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显示器1c显示各种信息。
存储器单元1b对参数设定程序d5进行存储。参数设定程序d5提供用于对参数5进行设定的功能,该参数5包含:用于从通信单元32、通信单元42及通信单元52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各通信单元的动作设定信息、以及通信区域的范围。参数设定程序d5通过将图2所示的参数设定画面显示于显示器1c,从而使得能够由用户进行参数5的设定。
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如图4所示,主控通信单元13执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步骤S11)。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判定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步骤S12)。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不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2,No),主控通信单元13返回上述步骤S11的处理步骤,继续进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另一方面,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2,Yes),主控通信单元13对该通信单元是否是监视对象站点进行判定(步骤S13)。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步骤S12中检测到的未确认存活单元不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步骤S13,No),主控通信单元13返回上述步骤S11的处理步骤,继续进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另一方面,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步骤S12中检测到的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步骤S13,Yes),主控通信单元13将系统切换请求分别通知给跟踪用通信单元12及可编程控制器11(步骤S14)。从主控通信单元13通知的系统切换请求被分别通知给例如预先在跟踪用通信单元12的跟踪存储器12b分配的中断接收区域、以及在可编程控制器11的存储器单元11b分配的中断接收区域。跟踪用通信单元12通过进行跟踪存储器12b的中断接收区域的读取,从而对系统切换请求进行检测。可编程控制器11通过进行存储器单元11b的中断接收区域的读取,从而对系统切换请求进行检测。
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对系统切换信息进行储存(步骤S15)。
跟踪用通信单元12如果从主控通信单元13接收到系统切换请求,则将系统切换通知发送至副控系统20的跟踪用通信单元22(步骤S16)。
可编程控制器11如果从主控通信单元13接收到系统切换请求,则执行用于将作为备用装置的副控系统20从待机状态设为运转状态的系统切换(步骤S17)。
跟踪用通信单元22如果从跟踪用通信单元22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则将系统切换通知分别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21及副控通信单元23(步骤S18)。
可编程控制器21如果从跟踪用通信单元22接收到系统切换通知,则执行用于从待机状态转变至运转状态的系统切换(步骤S19)。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中,主控通信单元13如果检测到被设定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42的通信异常,则自动地对系统切换请求进行通知。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简易地实现以检测出与特定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异常为契机的系统切换,而无需创建用于对与作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异常进行检测而执行系统切换的专用的控制程序并由可编程控制器11执行该专用的控制程序。
图5是表示通信故障发生位置的例子的图。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主控系统10和本地系统42之间发生以线缆断线等为原因的通信故障CF1。在该情况下,从通信单元42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40a不能被主控通信单元13接收。因此,主控通信单元13由于无法确认到作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42的存活,因此决定进行系统切换,以通过副控通信单元23使与通信单元42之间的通信得以继续。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基于由用户装置1设定的参数而使与被设为监视对象站点的特定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得以继续。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在作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42的监视中未利用可编程控制器11的处理能力,因此与使可编程控制器11执行作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42的监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可编程控制器11的负荷,其结果,能够提高主控系统10整体的处理能力。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主控通信单元13与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相伴而将系统切换的实施时刻、通信异常站点、系统切换站点、以及系统切换的要因储存至存储器单元13b,因此能够用于系统维护及故障排除。
实施方式2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中,对设定多个通信单元作为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的主控通信单元13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由用户装置进行设定的参数设定画面的例子的图。在实施方式2中,在参数设定画面60将多个通信单元设定为监视对象站点。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站点编号为“1号”的本地站点及站点编号为“2号”的本地站点被分别设定为监视对象站点。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站点编号为“2号”的本地站点被设定为监视优先级“第1级”,站点编号为“1号”的本地站点被设定为监视优先级“第2级”。
除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功能以外,系统切换判定程序还提供用于执行与多个监视对象站点相对应的处理的功能。具体地说,系统切换判定程序提供用于下述动作的功能,即,在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对是否存在多个监视对象站点进行判定,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从监视优先级高的监视对象站点起决定执行系统切换。
使用图7,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主控通信单元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主控通信单元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处理是通过由微处理器13a执行存储器单元13b所存储的系统切换程序d1实现的。
如图7所示,主控通信单元13执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步骤S101)。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对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进行判定(步骤S102)。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不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2,No),主控通信单元13返回上述步骤S101的处理步骤,继续进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另一方面,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2,Yes),主控通信单元13对该通信单元是否是监视对象站点进行判定(步骤S103)。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步骤S102中检测出的未确认存活单元不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步骤S103,No),主控通信单元13返回上述步骤S101的处理步骤,继续进行存活确认用数据的接收确认。另一方面,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步骤S102中检测出的未确认存活单元是监视对象站点的情况下(步骤S103,Yes),主控通信单元13对与监视对象站点相应的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存在多个进行判定(步骤S104)。即,主控通信单元13对与在步骤S102中检测出的未确认存活单元相应、且还与监视对象站点相应的通信单元是否存在多个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与未确认存活单元相应、且还与监视对象站点相应的通信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步骤S104,Yes),主控通信单元13进行既是未确认存活单元、且是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之中的监视优先级高的通信单元的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步骤S105),储存与步骤S105的系统切换请求相对应的系统切换信息(步骤S106)。
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进行监视优先级第二高的通信单元的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步骤S107),储存与步骤S107的系统切换请求相对应的系统切换信息(步骤S108)。
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对是否残留有需要系统切换的通信单元进行判定(步骤S109)。即,主控通信单元13针对根据步骤S104的判定结果而检测出的全部通信单元,对是否结束了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残留有需要系统切换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9,Yes),主控通信单元13返回上述步骤S107的处理步骤。与此相反,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未残留需要系统切换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9,No),主控通信单元13结束图7所示的处理。
在上述步骤S104中,作为判定的结果,在与未确认存活单元相应、且还与监视对象站点相应的通信单元未存在多个的情况、即为1个的情况下(步骤S104,No),主控通信单元13进行与在步骤S102中检测出的作为未确认存活单元的通信单元相关的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步骤S110),对系统切换信息进行储存(步骤S111),结束图7所示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在既是未确认存活单元、且是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主控通信单元13从监视优先级高的通信单元起依次进行系统切换请求的通知。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将多个通信单元设为监视对象。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在设为监视对象的多个通信单元之中,能够从监视优先级高的通信单元起依次修复通信异常。
实施方式3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说明在用户装置1中对系统切换信息进行显示的处理。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如图8所示,用户装置1如果接收到诊断信息画面的显示请求(步骤S51),则将系统切换信息的获取请求发送至主控系统10(步骤S52)。
主控系统10的可编程控制器11如果从用户装置1接收到系统切换信息的获取请求,则将系统切换信息的获取请求发出至主控通信单元13(步骤S53)。
主控通信单元13如果从可编程控制器11接收到系统切换信息的获取请求,则从存储器单元13b读取系统切换信息d4(步骤S54)。然后,主控通信单元13将读取到的系统切换信息d4发出至可编程控制器11(步骤S55)。
可编程控制器11如果从主控通信单元13接收到系统切换信息d4,则将系统切换信息d4发送至用户装置1(步骤S56)。
用户装置1如果从主控系统10接收到系统切换信息d4,则基于接收到的系统切换信息d4创建诊断信息,将诊断信息画面输出显示于显示器1c(步骤S57)。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诊断信息画面的结构例的图。如图9所示,诊断信息画面90包含显示区域91和显示区域92而构成,显示区域91对发生通信异常时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结构信息、以及当前的冗余化系统1000的结构信息进行显示,显示区域92对在显示区域91中由用户选择出的通信单元的动作状态进行显示。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显示区域91及显示区域92中,通过模型来表示系统的结构,该模型由表示通信单元的图标、和表示线缆的直线构成。并且,如图9所示,诊断信息画面90具有利用弹出画面93对与在显示区域91或者显示区域92中由用户选择出的图标相对应的通信单元的详细信息进行显示的多窗口结构。在弹出画面93显示选择出的通信单元的通信异常的原因。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通过使诊断信息画面90显示于用户装置1,从而能够由用户高效地实施系统维护及故障排除。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冗余化系统1000,说明了主控通信单元13通过使用作为硬件资源的微处理器13a以及存储器单元13b来执行与各种控制相对应的程序,从而实现与各种控制相对应的处理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通过使与存储器单元13b所存储的程序相对应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及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多个处理电路进行了协同工作的布线逻辑而实现上述各种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主控系统10中,可编程控制器11及主控通信单元13在功能上分散地构成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由主控通信单元13所实现的功能搭载至可编程控制器11。即,可编程控制器11对被设定为监视对象站点的通信单元42的通信异常进行检测,主动地对系统切换的实施进行判定。该情况下的可编程控制器11是第1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另外,也可以在可相对于由运用系统和待机系统进行冗余化后的任意的冗余化系统进行拆装的状态下构成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主控通信单元13。该情况下的主控通信单元13是通信单元的一个例子。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还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用户装置,10本地系统,11可编程控制器,12跟踪用通信单元,13主控通信单元,20副控系统,21可编程控制器,22跟踪用通信单元,23副控通信单元,30本地系统,31可编程控制器,32通信单元,40本地系统,41可编程控制器,42通信单元,50本地系统,51可编程控制器,52通信单元,100网络,200a、200b线缆。

Claims (6)

1.一种冗余化系统,其包含第1控制装置、第2控制装置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而构成,该第2控制装置是所述第1控制装置的备用装置,与所述第1控制装置连接,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所述第1控制装置及所述第2控制装置连接,
该冗余化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装置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在基于所述存活确认用数据而能够判断为在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存在未确认存活单元、基于所述参数而能够判断为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进行从所述第1控制装置向所述第2控制装置的系统切换。
2.一种冗余化系统,其包含第1系统、第2系统和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而构成,该第1系统包含控制系统单元和第1通信单元,该第2系统是所述第1系统的备用装置,包含与所述第1通信单元连接的第2通信单元,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所述第1通信单元及所述第2通信单元连接,
该冗余化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单元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从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依次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存活确认用数据,对在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所述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参照所述参数对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所述未确认存活单元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从所述第1系统向所述第2系统的系统切换请求通知给所述控制系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作为所述参数而存储包含与所述监视对象单元相对应的监视优先级的所述参数,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未确认存活单元存在多个、多个该未确认存活单元各自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参数所包含的所述监视优先级,决定从优先级高的监视对象单元起依次执行系统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冗余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决定了执行所述系统切换的情况下,将与系统切换相关的系统切换信息储存至所述存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冗余化系统还包含与所述第1系统连接的用户装置,
所述控制部与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所述系统切换信息的发送请求相应地,将该系统切换信息发送至该用户装置,
所述用户装置将从所述第1系统接收到的所述系统切换信息显示于显示部。
6.一种通信单元,其搭载于由第1系统和作为该第1系统的待机系统的第2系统冗余地构成的冗余化系统,
该通信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与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可通信地连接,该多个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与所述第1系统及所述第2系统连接,
所述通信单元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参数和从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依次发送的存活确认用数据,该参数包含用于从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对成为通信异常的监视对象的监视对象单元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存活确认用数据,对在多个所述从属系统通信单元之中是否存在已有大于或等于一定时间未确认到存活的未确认存活单元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存在所述未确认存活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参照所述参数对该未确认存活单元是否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进行判定,
作为判定的结果,在所述未确认存活单元是所述监视对象单元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决定执行从所述第1系统向所述第2系统的系统切换。
CN201580021903.0A 2015-04-02 2015-04-02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Active CN106255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0513 WO2016157507A1 (ja) 2015-04-02 2015-04-02 冗長化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960A true CN106255960A (zh) 2016-12-21
CN106255960B CN106255960B (zh) 2018-02-09

Family

ID=5687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1903.0A Active CN106255960B (zh) 2015-04-02 2015-04-02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89288B1 (zh)
KR (1) KR101750673B1 (zh)
CN (1) CN106255960B (zh)
TW (1) TWI567547B (zh)
WO (1) WO20161575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5814A (zh) * 2020-05-19 2023-0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Jp) 增设基础单元、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197A (zh) * 2017-06-19 2017-09-2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控存储设备主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7316779B2 (ja) * 2018-12-05 2023-07-2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施設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施設監視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1334U (zh) * 2011-08-01 2012-05-30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环网链路冗余控制系统
CN103617104A (zh) * 2013-12-01 2014-03-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一种基于ipmi的冗余计算机系统节点故障主被动检测方法
CN103744743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库rac模式心跳信号的冗余配置的方法
CN104346212A (zh) * 2014-10-20 2015-02-11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i/o性能的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4072B2 (ja) * 2002-03-19 2007-05-16 株式会社山武 ネットワーク障害監視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回線切替装置
TWI383294B (zh) * 2004-05-25 2013-01-2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用以識別資料通訊架構之構件的系統
JP2006338600A (ja) * 2005-06-06 2006-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二重化切換システム
JP4836979B2 (ja) 2008-03-07 2011-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重化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10146363A (ja) * 2008-12-19 2010-07-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二重化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系切替方式
JP5742410B2 (ja) * 2011-04-11 2015-07-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計算機システム、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計算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計算機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3095470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Intel Corporation Error framework for a microprocessor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61334U (zh) * 2011-08-01 2012-05-30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环网链路冗余控制系统
CN103617104A (zh) * 2013-12-01 2014-03-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一种基于ipmi的冗余计算机系统节点故障主被动检测方法
CN103744743A (zh) * 2014-01-17 2014-04-23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库rac模式心跳信号的冗余配置的方法
CN104346212A (zh) * 2014-10-20 2015-02-11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i/o性能的优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5814A (zh) * 2020-05-19 2023-0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Jp) 增设基础单元、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57507A1 (ja) 2017-04-27
TWI567547B (zh) 2017-01-21
WO2016157507A1 (ja) 2016-10-06
TW201638785A (zh) 2016-11-01
CN106255960B (zh) 2018-02-09
JP5989288B1 (ja) 2016-09-07
KR101750673B1 (ko) 2017-06-23
KR20160127835A (ko) 2016-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2741B (zh) 一种接入级网络拓扑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01571813B (zh) 一种多机集群中主从调度方法
CN106713487A (zh) 数据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487413A (zh) 城市轨道交通主备控制系统及主备切换方法
EP2688333B1 (en) Parallel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power sources
CN105515812A (zh) 资源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459534A (zh) 一种树状网络的网络拓扑收集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06063519A1 (fr) Procede de mise en reseau de station de base de reseau d'acces sans fil et reseau d'acces sans fil
US2015004343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self-organizing network function
CN106255960A (zh) 冗余化系统以及通信单元
CN101026496A (zh) 一种容灾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3036760A (zh) 堆叠系统的拓扑收敛方法及成员设备
CN104486394A (zh) 不中断业务软件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9669820A (zh) 基于Kettle的任务监管方法和装置
CN103281720A (zh) 无线控制器热备切换方法及装置、无线控制器、接入系统
CN107645479A (zh) 一种实现防火墙多活高可用性的方法及终端
CN101199162B (zh) 一种控制通信网络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969513B (zh) 无线控制器升级方法和设备
CN108092829A (zh) 集群分裂的处理方法、sdn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0618664B (zh) 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16190A (zh) 一种减少业务中断次数的设备软件升级方法
CN102595457B (zh) 一种维护用户终端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13932B (zh) 一种ap设备重连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35722B (zh) 一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跨区域数据交换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
CN103593369B (zh) Hss数据查询、更新方法及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