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7052B - 医疗技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医疗技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7052B
CN106247052B CN201610682396.1A CN201610682396A CN106247052B CN 106247052 B CN106247052 B CN 106247052B CN 201610682396 A CN201610682396 A CN 201610682396A CN 106247052 B CN106247052 B CN 106247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device
medical equipment
inner tube
tub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2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7052A (zh
Inventor
马丁·劳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90186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901866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247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7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7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7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5/00Constructive types of pipe joi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L13/00 - F16L23/00 ; Details of pipe joi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means
    • F16L25/10Sleeveless joints between two pipes, one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2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with a cassette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blood circu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05Multi-channel connectors or couplings, e.g. for connecting multi-lumen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6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having provision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 A61M39/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connection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i.e. sterile doc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2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with a cassette forming partially or totally the blood circuit
    • A61M1/362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ssettes, e.g. specific details on material o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27Quick-acting type 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with a septum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604/00Surgery
    • Y10S604/905Aseptic connectors or couplings, e.g. frangible, pierca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连接装置(100),其用于使至少一个第一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与一第二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形成流体连接。本发明进而有关一种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方法,以及一种外部医疗技术功能性装置与一种医疗技术设备。

Description

医疗技术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4月15日、申请号为201080027671.7、发明名称为“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及医疗技术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医疗技术设备。
背景技术
医疗或实验室科技中经常配合处理及分析设备使用各种外部功能性装置。此等外部功能性装置可以各种导管系统及盒体配置为基础,并经常藉由建立液体及/或气体的流体连接而与处理及分析设备及/或另一外部功能性装置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连接装置,以于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系统(以下亦简称为系统或多个系统)间达成流体连接。
此一目的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而达成。
以下整体论述中,使用“可为或具有”一词时,应理解为与“较佳为或具有”一词为同义。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可用于至少一第一流体输送系统及一第二流体输送系统(以下亦称为连接系统)间的流体连接,并包括至少第一系统的一第一管部,其系设计用于与第二系统的第二管部相连接。
经由两个管部的连接,可以建立两个系统间的流体连接。两个系统各自可为一外部功能性装置及/或一处理设备,而两者之间欲建立流体连接。
目前使用的“管件”或“管部”一词,系表示适于并设计用于容置及/或传递流体的管通道或导管。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一或第二管件或管部包括至少一内管与至少一外管。内管系设于外管的内部。内管与外管可相对彼此成同心或非同心的配置。
内管与外管可设在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上或设在一处理设备上,或可提供用以设在外部功能性装置或处理设备上。
所述连接装置可适于将一处理设备或一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连接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内管与外管间。
“连接管”一词表示一管件、一管部、一通道、一导管等,其可用于与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每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可为挠性或硬性。
连接管的一部分可容置在连接装置的内管与外管间的空隙内。
内管的内部与外管的内部间可提供流体连接。
第一及/或第二系统各自可为外部医疗技术功能性装置、医疗技术处理或血液处理设备、医疗分析设备等用以输送医疗流体(尤其是液体与气体)的系统。
所述连接装置可包括一闭合装置,用以接通内管与外管间的内腔与环形间隙,以便冲洗及/或消毒系统中会与流体接触的所有内表面。
所述连接装置可包括一扩大部,用以连接内管与连接管,尤其是以塞入或扩张的方式连接。扩大部可设在内管上或设在连接管上。它可经由一体制造而呈现在内管或连接管上,或者可与后者连接。它可具有圆球形或外凸形的外表面。依其设计,当连接装置在随时可用并已接妥状态时,扩大部可用于达成内管与连接管之间的流体密封。
扩大部,尤其在其最大截面或直径的区域内,较佳是沿流动方向上,具有圆球形及/或球形及/或弯曲形及/或弧形及/或外凸形的外表面。
扩大部的构形可于连接装置在随时可用并已接妥的情况时,用以达成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间的流体密封,尤其是内管与连接管间的流体密封。
扩大部最大截面直径或其最大截面圆周所在的平面,系垂直第一管部及第二管部的连接方向且通过扩大部在连接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所述连接方向可为欲与扩大部连接的管部的轴线方向。
扩大部最大截面直径或其最大截面圆周所在的平面,系垂直与扩大部连接的管部的内腔延伸方向且通过扩大部连接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内。
扩大部在至少三个通过其中心点的不同截面内,或在至少三个包含一共有直线的不同截面内,可具有相同直径及/或圆周。
扩大部的直径或截面直径可为圆形。
扩大部系设为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连接过程中,可沿扩大部欲被导入的管部内的移位路径而移动,并同时维持由其产生的密封状态,及/或设为可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连接过程中,或在连接完成后,可相对流动方向倾斜一角度,并同时维持由其产生的密封状态。因此,已经连接的管部在其接妥状态时,可于朝内或朝外的方向进一步伸缩套接一些距离而不必破坏已经由扩大部获得的连接状态。同样地,已连接的管部于其彼此连接时,可相对彼此稍微倾斜或共同收折而不致于破坏已连接的状态或造成漏泄。
扩大部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的连接过程中,可沿扩大部欲被导入的管部内的移位路径而移动,并同时维持由其产生的密封状态。所述移位路径可为1、2、3、4、5、6、7、8、9、10毫米或更长。
扩大部在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的连接过程中,或在连接完成后,可相对流动方向倾斜一角度,并同时维持由其产生的密封状态。所述角度的范围可在1至3度;其范围可在1至5度,1至8度,1至10度。它可采用1、2、3、4、5、6、7、8、9或10度或更大角度的数值。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可包括另一第二密封装置。连接装置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可设于邻接扩大部的位置。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限压阀。连接装置可包括一废水支管。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枢转座,其可使内管及/或外管及/或连接管相对彼此进行侧向及/或水平对正。
除了其他定心或对正装置,连接装置尚可包括一预定心装置,可在建立流体连接前,使内管及/或外管及/或连接管达到-垂直及/或侧向-对正。
预定心装置可包括至少二个可弹性偏转的舌状部。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防触板,用以防止内部遭受污染,及/或防止连接管被使用者触摸。
防触板系由一闭锁装置扣持在外部医疗技术功能性装置内。防触板可包括复数个可弯曲的节片。有些可弯曲节片可自由弯曲而不受其他节片影响。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装置,此装置在连接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性改变及/或移动,因此在断开后,此装置上继续明显地维持已达成的连接。此装置可为防触板。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波纹管装置,波纹管装置可为外管的一部分。外管可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构件,用以绷紧波纹管装置。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个用以移动闭合装置并露出内管开口的装置,以便建立流体连接。闭合装置例如一可移除的冲洗盖。冲洗盖可借助所述装置自动地移动以露出内管的开口。
内管与外管可配置为相对彼此作轴向移位。连接装置可包括一装置-尤其是一自动装置-用以使内管及/或外管相对彼此轴向移位。
连接装置可包括一个使内管及外管轴向移位的装置。由此装置可达成的移位中,内管与外管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或可以改变。
欲获得流体连接的流动范围内,可使用亲水性材料。或者,或除此之外,可在流动范围内的表面具有亲水性的披覆层。
本发明连接装置例如可用作一自动置换连接器。
经由滑轨做媒介或利用连接装置在枢转位置时也会枢转冲洗盖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耦接。
本发明亦涵括使用其他类型的驱动机构(机械式,例如齿条/小齿轮;或气动式)来执行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及/或本发明的医疗技术设备可包括若干传感器用以侦测连接装置单一元件(例如内管、外管、冲洗盖、连接管等)的位置或状态。
所使用的传感器装置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例如借助光电屏障进行位置的轴向侦测,或借助光电屏障、开关、旋转电位计等进行主轴旋转的侦测、枢转运动的侦测)。
当本发明连接装置为连接状态的抛弃式物品时,流经连接装置的液体可首先利用于充填及冲洗外部功能性装置,稍后在处理期间则可用作置换液。
本发明亦同样涵括例如透析器(或冲洗接口)的全自动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外部医疗技术功能性装置而达成。本发明的外部功能性装置也可以毫不减损地达到所有可经由本发明连接装置获得的优点。
“外部功能性装置”可为单次用组件或单次用物品。它可使用塑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外部功能性装置可设计用于一处理方法中。在本发明意义范围内的处理方法包括各种医疗或医疗技术处理方法,以及实验室科技中的各种分析方法。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外部功能性装置系设为一血液盒。
举例而言,本案申请人于2009年4月23日及2009年6月10日分别向德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的申请案10 2009 018 664.6(代理人档号FM19A27)及(09/33-d01DE;FM19A27),其发明名称皆为“外部功能性装置、容置本发明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血液治疗设备及方法”(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blood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vention,and method),其中有本发明意义范围内的血液盒的说明。于兹以参照方式将该案揭示内容完整结合入此处。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达成。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毫不减损地达到本发明连接装置所有的优点。
在本发明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方法中,至少使用一个本发明的连接装置。
在所述方法中,系利用内管的扩大部来扩张连接管的内腔,藉此获得流体连接。
所述方法进而包括执行一自动常规,用以判定借助连接装置及/或连接装置限压阀的操作所获得的流体连接,是否有可能的漏泄存在。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冲洗盖可自动枢转而露出内管,以便建立流体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亦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处理设备而达成。本发明的处理设备也可以毫不减损地达到本发明连接装置所有的优点。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设备为一血液处理设备,诸如一透析设备,用以执行一透析处理,诸如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液透析过滤等。
所述处理设备同样适于执行腹膜透析。
本发明的目的亦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滴液防护装置及根据本发明的闭合套而达成。
本发明连接装置可用于自动建立两个流体输送系统间的连接;流体输送系统尤其是指液体输送系统。
其优点在于,在连接期间,使用者基本上不会接触到要与流体或液体接触的部件。以此方式,在连接期间时,可减少或排除连接位置及/或输送流体的污染。
除此之外,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者不需要接受训练。此外,可以消除错误的甚至引起损坏的连接。
所述连接操作可整合到一自动化的整体操作中,此种操作不需使用者介入即可进行(例如:使用后续的充填/冲洗来进行机器的初始测试)。
由于连接装置的内管系同心配置,因此利于维持连接位置的消毒或卫生。
由于本发明的方法,所以可同时使处理设备与外部功能性装置保持在无菌及/或无异物的状态。因此可避免交互污染。
利用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可以确保在低压力损失下大致完整地接近外部功能性装置要消毒的任何表面;使用气体消毒的方法中,通常都需要此种有利的情况。
以自动及/或自动化方式关闭连接装置,进而可避免残留液体在处理程序终止后从连接口陆续滴出。
利用本文所述的防触板,可使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及/或本发明的外部功能性装置配备一重复使用防护装置。尤其,它表示一种窜改防护装置,可用易于辨识的形式指示外部功能性装置是否已被用过。
本发明连接装置透过符合流变学的适当构形及任何流体输送区(亦简称为流体区)的配置,尤其是内管、外管、其他管件、及连接管的配置,可以确保最大可能的充填及/或排液处理。以此方式,也可确保只有最小可能的液体残留量留在所使用的处理设备流体系统中,完全没有或仅有极小量的液体会漏泄到连接口的环境内。
移除冲洗盖时,由于内管的内腔可局部清空或可全然不含任何液体,因此,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预期中的液滴-于冲洗盖移除期间,可能在最后一刻仍与外管及/或冲洗盖未消毒区域接触的液滴-与连接装置内残留的消毒液混合并因此在两相连接部件重复连接时传到内管内腔中的风险。
此外,本发明连接装置亦可确保无死角及/或无固定涡流。这在消毒期间特别有利。
在水平式连接组件的情况中,内腔与外腔在冲洗后通常仍充满冲洗液。这意味着每次用手移除闭合盖或冲洗盖时,会有至少小量液体进入周围环境的风险。使用本发明的连接装置时,可利于避免此种风险。
根据本发明,使用本发明连接装置的闭合盖或冲洗盖时,可避免二次空间。如此允许简化与特别彻底的消毒与冲洗。
此外,根据本发明,冲洗盖的内侧较佳能配合符合流变学的适宜方式,以使所有流动区域在消毒及冲洗期间都能受到充分的冲洗。
此外,内管对应的构形-例如圆锥形-也可确保重要的密封区域都受到特别加强的消毒与冲洗。由于旋转液流系因构形而产生,所以它甚至可抵达狭窄的接点并同时产生可让流体经由外腔回流的流变前提。
本发明连接装置可使所有相关区域针对触碰-可能时-甚至针对咳嗽,提供最大可能的安全防护。
此外,本发明连接装置可设为特别不耐公差。这对于处理设备与外部功能性装置的单一局部配置内的公差,以及两相连接部件或流体系统彼此间的公差相容性,都可适用。因此,不论是手动式或自动化的实际连接操作中,于连接之前与连接期间都可提供两相连接部件的最大可能公差-尤其是侧向公差,也可允许连接方向内滑行运动的最大可能公差。由于结合两种公差,所以可在两相连接部件的连接轴线之间,提供充分的角度公差。
本发明连接装置于连接期间,可提供充分的紧密度,直到处理结束为止。借助第二冗余密封,亦即,冗余密封凸缘,本发明连接装置可以对抗仍然不免发生的漏泄情况。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侦测漏泄的液体并以可控的方式将其排出。
为了在连接期间抵消两相连接部件间横向机械力的应力,本发明连接装置特别使用重力并行作用并利用最大侧向公差来提供低横向作用力的配置设计。
利用本发明连接装置,可以保护处理设备,防止外界不当进入其连接区域,因此可以减少这些区域的维护及/或检查。以此方式,可以降低处理设备所需的维护成本。
此外,可以轻松检查及/或更换处理设备所有与连接配置相关的组件。
此外,不须使用诸如硅橡胶的昂贵材料,即可获得根据本发明的流体连通。以此方式,可利于减少制造成本。
使用本发明的连接装置,还可以避免在处理设备的范围或区域内使用弹性体密封。以此方式,可利于避免弹性体密封与其安装空间之间极不适于彻底冲洗的边界区及/或死角区。使用低磨损的非弹性体密封装置替换先前在连接期间易受磨损的弹性体密封,更可明显延长维护周期。
此外,当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系设在外部功能性装置那一侧时,可在移除冲洗盖或保护盖之后,保护外管不受触碰;当连接装置设于处理设备那一侧时,其外管也受到一样的防护。以此方式,于连接处理设备期间,同样可以避免将细菌传入或导入内管。
第一实施例表示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与一处理设备间的自动连接配置。
此时,本发明的连接装置通常系设为并提供作为处理设备的一部分。
当外部功能性装置与处理设备间应该或必须同时达成数个界定为三维的连接时,此种配置方式对外部功能性装置与处理设备间的连接特别有用。
举例而言,当外部功能性装置,诸如一血液盒,系与透析处理相关时,此种配置方式可提供作为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自动置换连接。此外,此种配置方式亦可用作现有及/或未来盒式透析系统的自动血液过滤/透析液连接。
第二实施例表示第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与第二外部功能性装置间的自动连接配置。
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连接装置为处理设备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较之下,本发明连接装置于第二实施例中主要系实施为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上的单次用部件。
举例而言,类似的配置可在未来世代的急性血液透析机与腹膜透析机内,用作处理盒的任何袋装处理液的自动连接系统。
第三实施例涵括外部功能性装置与处理设备间可用手动方式连接的配置。
在类似的配置中,可以省略用于自动或自动化连接两个流体输送系统的驱动机构,或用类似的具有例如机构驱动杆形式的手动操作系统替换的。
此外,当每一外部功能性装置只有一个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移动的连接管,亦即只有一个抛弃式连接器(诸如一管件上的连接器)系耦接于处理设备时,可以省略公差补偿系统的一部分(连接管的枢转配置与预定心)。
举例而言,类似的配置可在涉及管路系统的透析处理中作为冲洗连接及/或置换连接,或在现行血液盒中作为冲洗连接等。
第四实施例涵括至少二个外部功能性装置间的手动连接配置。
为了使连接力量可经由手动操作控制,可额外设置强化作用力的结构元件,诸如偏心杆及/或旋转螺帽等。在此种配置中,可合理使用弹性及/或易于滑动的单次用部件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的纵向剖示图;
图2显示一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连接器次组件位于基本位置的纵向剖示图;
图3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位于基本位置的纵向剖示图;
图4显示图3所示连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的局部纵向剖示图;
图6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作为一处理设备一部分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显示借助本发明连接装置在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与一处理设备间建立流体连通过程的状态;
图8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建立流体连通过程中第一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9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建立流体连通过程中第二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10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建立流体连通过程中第三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建立流体连通过程中第四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12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建立流体连通过程中第五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13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作为一处理设备一部分时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4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第一流体连通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15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于第二流体连通状态的纵向剖示图;
图16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作为一处理设备一部分时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7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作为一处理设备一部分时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18A和18B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在一枢转位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19A显示防触板于使用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19B显示防触板于使用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20A显示具有螺旋结构的冲洗盖立体外观图;
图20B显示冲洗盖呈轴向密封设计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1A显示呈A型设计的闭合套纵向剖示图;
图21B显示呈B型设计并具有改良式滴液防护的闭合套立体外观图;
图22A显示B型设计闭合套在基本位置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2B显示B型设计闭合套在闭合位置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3A显示呈A型设计在基本位置时的侧向补偿纵向剖示图;
图23B显示A型设计在偏转位置时的侧向补偿纵向剖示图;
图24A显示呈B型设计在基本位置时的侧向补偿纵向剖示图;
图24B显示B型设计在一预定心位置时的侧向补偿纵向剖示图;
图24C显示B型设计在一连接位置时的侧向补偿纵向剖示图;
图25A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一实施例在消毒、冲洗操作及/或操作备妥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5B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一实施例在清空操作及/或开始连接操作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5C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一实施例在连接及/或闭合操作时的纵向剖示图;
图26显示一透析过滤器的纵向剖示图,该透析过滤器在透析液接口内部包括一连接器次组件;
图27显示本发明处理设备的流程图,该处理设备包括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及一外部功能性装置;以及
图28显示一冲洗接口的纵向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说明本发明。图中以相同附图标记指称相同或同一元件。
以下解说本发明时将参照一处理设备,然而,本发明或其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一处理设备。因此,凡与处理设备相关的任何说明也概括适用于各种例如用于治疗、诊断、分析等的医疗技术设备。
图1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纵向剖示图。
连接装置100包括一内管1,其-仅在一较佳样态中以同心方式-设于一外管3的内部。
内管1可沿轴向在外管3内位移。
图2至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方法或借助本发明连接装置建立流体连接而准备的各种配置或次组件于一基本位置时的状态。
图2显示一连接器次组件200的纵向剖示图,连接器次组件200系供连接至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图2中未显示)。
其中,连接器次组件200为一外部功能性装置的一部分,而连接装置为一处理设备的一部分。然而,连接器次组件200也可以设在处理设备上,反之,连接装置则设在外部功能性装置上。
连接器次组件200包括一连接管5,其具有一内腔7。
连接管5内部设一闭合套9。闭合套9于其上端(相对其在图2中的朝向)包括一闭合凸缘11。
藉由设在连接管5内壁15内的闭锁装置13,可将闭合套9扣持在例如防止朝下位移的位置。
闭锁装置13包括一个位于连接管5内壁15的增厚部及一个位于闭合套9侧壁的凹槽或凹陷部。然而,本发明确实也包括相反的配置方式,亦即,将凹陷部设在内壁而将增厚部则设在闭合套。只要技术人员认为技术上为可行,此种“相反”构形皆属本发明目前所述架构固有的揭示内容。
或者,闭锁装置13亦可设为一夹紧装置等(图中未显示)。
连接管5于其上端(相对图2中的朝向)包括一闭合颈17。根据图2所示,闭合颈17具有锯齿状。闭合颈17的上侧设一支撑拱顶19。
闭合颈17的右侧(相对图2中的配置方式)设一通道21。通道21可通向外部功能性装置的内部。
连接器次组件200包括一容置空间23,用以容置流体。
连接器次组件200于其下侧(相对图2中的配置方式)包括一支撑环25。
连接器次组件200的外壁27与支撑环25之间,设一用于防触板31的闭锁装置29。
图3概要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纵向剖示图。
其中显示连接装置100的整体配置系作为一处理设备的一部分。
连接装置100包括一内管1及一外管3。内管1系导入外管3。
内管1包括一内腔33。内管1的外壁35与外管3的内壁15之间有一间隙,目前系称为内管1的外腔37。
内管1的内腔33与内管1的外腔37适合用于容置流体。
内管1的一壁部上端(相对图3中的朝向)包括一扩大部39。扩大部39具有球面构形。或者,内管1整体及其内腔33均可包括此种扩大部。
连接装置100由一冲洗盖41覆盖或关闭。
为了可用自动化的方式从连接装置100取下冲洗盖41,反之亦然,举例而言,为了建立与另一流体输送系统的流体连通,可设一驱动机构。图3显示此种驱动机构的若干部件,其具有冲洗盖枢转驱动机构43的形式。
冲洗盖枢转驱动机构43包括一支撑装置45。
支撑装置45包括一上部451及一下部453。
上部451与下部453系彼此固接。在图3所示的基本位置时,上部451与下部453系相对彼此以大致平行或镜像对称的方式对齐。上部451与下部453共同形成一支撑部(=“托架”),此支撑部不属于枢转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外管安装在支撑部内,利用支撑部的对应“球窝”内具有球形或外凸的周缘曲率作为公差补偿,外管可相对支撑部在有限的限度内枢转。
支撑装置45包括一枢转座455。支撑装置45系利用一线性驱动器(图未示)而移动。
图3中进而显示一处理设备的机壳47。机壳47于其上侧(相对图3中的朝向)及其面向冲洗盖41的内侧,包括一橡胶板49。
内管1包括一流体接口51,用以将流体导入内管1的内腔33。
外管3包括一流体接口53,用以将流体导入内管1的外腔37或从外腔37排出流体。
图4显示图3所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的连接装置100局部或细部,可用以建立处理设备与外部功能性装置间的流体连通连接。
外管3包括一基部本体55。外管3包括一顶盖或顶部本体57。外管3更包括一密封盖或密封本体59。
内管1的扩大部39与外管3的顶部本体57之间,有一喇叭状朝上开口-如图4所示的-的间隙61。
间隙61可为环绕内管1的间隙。间隙61可于其延伸方向的每一部位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然而,倘若内管1并非对中设在外管3内,间隙61亦可在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尺寸。
间隙61于其侧向或径向受外管3的密封本体59区隔。内管1的外腔37在间隙61下方延续,可供流体进入。
冲洗盖41包括一流体嵌座411及一托架本体413。
根据图4所示,冲洗盖41系放在外管3密封本体59之上或上方,或放在内管1与外管3的上方。
外管3的密封本体59在密封部60之处与冲洗盖41压合。冲洗盖41或其流体嵌座411在密封部60的位置形成扩大。
冲洗盖41系在二个周缘密封部621、623相对处理设备或处理设备的正面形成密封。
冲洗盖41的位置系与处理设备的表面201齐平。
图5概要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作为一处理设备300一部分时的局部纵向剖示图。
连接装置100在其基本位置时,如图5所示,其上承载冲洗盖41。
处理设备300包括一马达,例如一直流马达63,用以枢转冲洗盖41。
处理设备300包括一马达,例如一直流马达65,用以移位连接装置100。
处理设备300包括一滴水排出口67。
处理设备300包括一薄膜式电位计69,用以辨识连接装置100的位置。
为了辨识冲洗盖41的位置,处理设备300可包括数个传感器,在特定情况中,此等传感器也可以是不同的种类。如图5所示,为此目的,处理设备300包括一霍尔传感器71。
入口73系通往连接装置100的内部,用以将流体导入连接装置100。
图6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作为处理设备300一部分时,从欲耦接或整合的外部功能性装置侧观看时的前视与上视图。图6中已移除处理设备300的正面壳体部件。
连接装置包括冲洗盖41。
在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此一图示中,入口73被遮盖而无法看见。图中显示其附图标记是为了指示其位置。
处理设备300包括一枢转杆75。冲洗盖41系以硬质方式连接于枢转杆75。
枢转杆75包括一磁铁77。
图6中显示的处理设备300有二个霍尔传感器51。
连接装置100上设一管接头,以连接通往外部功能性装置的通道(图6未示)。此通道例如可用作流体的回流管路79。
图7概要显示借助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一处理设备300与一外部功能性装置400间建立流体连通过程的状态。以上配置方式以纵向剖示图来表示。
图7中的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刚被对接于处理设备300上。图7显示处理设备300与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于建立流体连接的过程中首次接触。
外管3的密封本体59抵靠在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器次组件200的防触板31上。
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81与内管1的中心轴线83的位置间有明显的偏位。因此,连接管5尚未相对内管1进入建立流体连通所需或所期望的位置。
图7中,连接器次组件200或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上方设一覆盖装置85,例如一门扇表面或一面板。
此种覆盖装置例如可用来将外部功能性装置压入处理设备。例如,本案申请人于2009年3月8日向德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第10 2009 012 633.3号,发明名称为“用以连接外部功能性装置与一设备的器件、包括此种器件的设备、及其连接方法”(Device forconnecting an 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 to an arrangement,arrangementincluding like device,and connecting method)的专利申请案(代理人档号FM19A24),其中揭示此种覆盖装置。于兹以参照方式将该案相关揭示内容完整结合入此处。
图8概要显示连接管5开始穿入外管3时的连接装置100纵向剖示图。
外管3包括一引入漏斗部或导引漏斗部87。导引漏斗部87是外管3的密封本体59的一部分。
根据图8所示,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81并未相对外管3成中心对齐。从图中进而可以看出,外管3系沿连接器次组件200下侧向右移位,反之亦然。
外管3的导引漏斗部87系与连接器次组件200的防触板31邻接或抵靠。
内管1的中心轴线83位置系偏离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81。
连接管5于其内腔7具有一侧向公差89。侧向公差89较佳可用来提供某一程度的游隙,以补偿装配上的误差。
侧向公差89的优点在于允许以轻松及/或不生损伤的方式将内管1穿入连接管5。
图9概要显示连接装置100于外管3穿设结束时的纵向剖示图。
内管1系局部插入或导入连接管5(反之亦然)。内管1的内腔33系与连接管5的内腔7成流体连通。然而,尚未到达流体连接的较佳配置。
根据图9所示,内管1尚未与连接管5适当对正。内管1的中心轴线83与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81仍相对彼此偏位。
图10显示内管1开始穿入连接管5时的位置局部放大详图。
当内管1穿入连接管5时,连接管5的壁部被推在内管1的扩大部39与外管3的密封本体59之间。
图11概要显示连接装置100在内管1与连接管5形成最小连接时的位置。
内管1的扩大部39已插入连接管5并向前伸入。
连接管5的壁部大致填满外管3密封本体59与内管1扩大部39之间的间隙61。
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81与内管1的中心轴线83现已重合。
由于内管1、连接管5与外管3的伸缩套接,扩大部39至少将连接管5局部推挤分开或扩张。外管3的密封本体59则从外侧对连接管5的壁部施压或推挤。
外管3的密封本体59沿图11所示的朝上方向推挤连接器次组件200的防触板31,因此连接器次组件200的容置空间23与例如图2所示的容置空间相较时,变得较小。
图12概要显示连接装置100在内管1与连接管5形成最大连接时的位置。
最小连接与最大连接两位置间的任何轴向位置都是容许的位置。此种优点乃因为本发明对连接装置提供轴向公差。
相较于图11的位置,内管1在最大连接位置或图12所示最大连接位置时,向连接管5移入更深。扩大部39系完全位于连接管5的内部。
图12中,防触板31已朝上移位更多,使容置空间23相较于图11的容置空间变得更小。
甚至在达到最大连接状态前,扩大部39的端侧已直接邻接连接器次组件200的闭合套9,并因此使闭合套9沿轴向位移。
闭合凸缘11与连接器次组件200的闭合颈17邻接。
将具有扩大部39的内管1插入连接管5,可以实现流体连接及/或流体密封。由于扩大部39的外径大于连接管5的内径,所以连接管5在扩大部39最大直径的位置内呈环形扩大或扩张。其优点在于连接管5的内壁在材料张力下-较佳为弹性张力-覆盖在扩大部39最大外径的外圆周上,形成一环状密封区。
再加上两相连结的表面具有相当低的粗糙度,所以此种由于扩张产生的材料张力,可确保接头在相对环境的特定压差下具有充分的液密度。
连接管5的内壁较佳具有圆筒状构形。
相对连接管5的直径,连接管5的内壁较佳实施为薄壁及/或具有固定的壁厚。以此方式,可以在内管1插入连接管5的任何距离上,都保持固定的扩张及/或密封效果。
连接管5及/或内管1及/或外管3的材料可以采用诸如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的热塑性材料与PTFE(聚四氟乙烯)等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但不限于此。
这些材料利于使用注射成型技术以低廉的成本加工处理。此外,它们拥有适宜的刚性及/或韧性,以达到上述与扩张相关的密封原理。
连接管5的典型尺寸包括4-毫米至8毫米的内径,0.4毫米至1毫米的壁厚,及20毫米至40毫米的长度。
通常,管件由于其几何形状之故,所以与其中央区域比较时,在其开口近处的扩张刚度显然较低,且/或在其耦接端近处的扩张刚度则显然较高。
基此,较佳可在建立流体连接的过程中,使用连接管5上与其一端或两端的距离略为大于其内径一倍以上的区域,作为各种不同的连接位置。
由于连接管5较佳具有薄壁及/或简单的几何形状,所以连接管5较佳为一种设于外部功能性装置400该侧的连接半组件或系统,例如为单次用组件的形式。
以上述方式,扩大部39可在外部功能性装置内产生密封。扩大部39进而可提供公差补偿。
内管1的扩大部39较佳至少在该环形扩张区域内呈球体的形式。该球体的球心可位于内管1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83上。
倘若内管1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83与连接管5的中心轴线或对称轴线81并不重合,以此方式可利于经常实现相同的环形几何形状接触或密封。若对低连接力及/或特高的密封效果(例如要密封极为稀薄的流体,诸如液体与气体)有特别高度要求时,可以将扩大部39的球形环状区实施为数个单一、较窄的环形密封杆形式或一弹性体环形嵌座的形式。
狭窄的环形密封杆可利于提供多数冗余密封环区,此等密封环区具有相同的或递升的密封压力。
弹性体环形嵌座可桥接或避开或抵消两密封搭配件之间微小的不平整。
内管1的扩大部39可具有超出连接管5内径尺寸的直径尺寸。此种超尺寸直径较佳在连接管5内径2%至10%的范围内。
具有扩大部39的内管1可为处理设备300的连接半组件。
由于需具备诸如多次使用能力及/或使用热流体(例如液体)消毒等要件,所以连接装置100或内管1及/或内管1扩大部39的材料较佳包括诸如不锈钢,钛,具有含陶瓷、氧化物及/或聚四氟乙烯(PTFE)披覆的钢料,及/或可注射成型的烧结陶瓷,诸如氧化锆,或是使用此等材料制成。
然而,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00同样可使用例如热塑性树脂实施为单次用组件。
尤其,藉由使用具有多数细或狭窄环形密封杆及/或具有弹性体环形嵌座的扩大部39(使用收缩部迭加),可以用相反方式实施连接半组件,亦即,以连接管5作为处理设备300的刚性或不变形组件,或作为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刚性或不变形组件。当无法实施薄壁连接管5或仅能在高复杂度或高成本的条件下实施薄壁连接管5时,特别适于这种方式。
外管3包括一冗余密封凸缘91,其可作为另一种冗余密封保全的实例。通常,一旦达到连接位置时,即可建立连接管5外壁与外管3内壁15之间的接触。冗余密封凸缘91可用于径向支撑连接管5。
冗余密封凸缘91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冗余密封凸缘91可用于径向支撑连接管5以维持本发明的扩张型主要密封。第二,冗余密封凸缘91可作为冗余辅助密封。图12中所示位于冗余密封凸缘91左侧旁的O形环可作为一弹簧。
冗余密封凸缘91可具有环状构形。
图12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中,冗余密封凸缘91的典型连接位置。
在此位置时,连接器次组件200的连接管5同样被压抵连接装置100外管3内壁15的环形区内。如此可产生流体密封。
与外管3接附的冗余密封凸缘91,其内径可选择比大致圆筒形且/或具有光滑壁部的连接管5外径约小2%至10%。
二个密封搭配件,亦即外管3及/或连接管5,其中至少有一个,通常两个都是,较佳实施为具有弹性。
由于连接管5大致轴向套接在外管3内,所以可在冗余密封凸缘91的区域内产生对连接管5的径向朝内压缩,或冗余密封凸缘91的径向朝外扩张。
与主要密封的情况相同,可产生一个环形区;在此环形区内,连接管5在径向应力下被压抵冗余密封凸缘91。
以此方式,材料的张力加上充分的光滑度,或加上两连接表面的充分同质性,可利于产生连接管5与外管3之间的液密性。
冗余密封凸缘91较佳设于紧邻主要密封扩大部39之处,且其朝向连接管5管开口端方向的最大轴向偏位,约为连接管5内径的一倍。
以此方式,扩张型主要密封因扩大部39而产生的疲劳或疲乏,可藉连接管5的塑性变形而抵消。
扩大部39的偏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确保连接管5对外侧与内侧皆有持续弹性变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一管件被扩张时,一般的倾向是朝管件开口端发生漏斗型扩张。当冗余密封凸缘91的冗余密封环形区为偏位设置时,也可抵消此种扩张。
冗余密封凸缘91-类似但也不受扩大部39影响-可使用或包括硬质材料、弹性材料及/或弹性体材料制成;硬质材料诸如金属及/或陶瓷材料,弹性材料诸如PTFE及/或聚甲醛(POM),及/或弹性体材料诸如硅橡胶等。
在一特佳样态中,图12所示的冗余密封凸缘91系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制作,并与外管3的顶部本体57形成一体。
藉由回火(冷拉伸)及/或加装弹性体制的弹性环及/或使用环状弹簧,可使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径向朝内的持久弹性。
由于所述较佳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具有低摩擦系数,因此形成密封所需的轴向推力可以最小化。
即使在PTFE(聚四氟乙烯)层的容许磨损情况下,弹性元件都可产生不变的密封作用。
利用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紧密度监控及/或漏泄防护。
在图12所示的连接位置中,连接管5系于其内侧与内管1的流体接口51间形成液密连接。连接管5进而与外管3的流体接口53间形成液密性。
为了监控紧密度,较佳可使用以下方法:内管1的内腔33较佳用于正常的流体连接。连接时或连接期间,内管1的外腔37可任选性地充填气体,例如空气,及/或液体。外腔37较佳经由一限压阀而耦接于一条通向废水支管的导管,废水支管例如一滴水排水管(图12中未显示)。
限压阀的启动压力可设定为低于内部流体连接时发生的最大液压。限压阀的启动压力可进而低于相对环境的最低密封压力;藉由冗余密封凸缘91可以得到相对环境的最低密封压力。
在一特佳样态中,限压阀的启动压力甚至低于大气压力。
若发生漏泄的情况时,限压阀最后终于开启并允许漏泄的液体通过,在可控方式下进入废水支管。此方式的优点在于可定期查询(轮询)限压阀的切换情况,因此可代替各次处理方法开始前的自我检查常规,尽快辨识主要密封内可能的漏泄。基此,进而可在初期就采取对策,诸如更换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及/或更换处理设备300的破损组件。
定期查询限压阀切换情况之外,在另一替代方法中,可以评估一额外提供的压力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
在另一替代方法中,也可以对外管3的流体接口53施加一真空(例如在负压情况下使用流体连接时),及/或直接连接与大气相通的排水管(例如在过压情况下使用流体连接时)并对内部的流体连接-尤其是内管1与连接管5之间-进行压力保持测试来代替自我检查常规。
前述说明的第一个监控方法,甚至可在实际处理或主要处理开始前进行之。所述处理例如为一透析处理。此种监控方法在主要处理期间也能持续有效。
前述说明的第二个监控方法可限于主要处理开始前的紧密度监控。
两种流体安排方式皆可确保在任何时间点都不会有处理流体漏泄到环境中。相反地,可能发生的漏泄流体都会以可控的方式排进处理设备300的废水支管。
图13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一连接位置的视图。
图14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一关闭位置的纵向剖示图。
内管1与连接管5之间已建立流体连通。
防触板31向上滑动后,容置空间23相较于图12中所示者变得更小。
闭合套9被闭合凸缘11从下方(相对图14中的配置)推入闭合颈17内。
将连接装置100移位或移动进入闭合位置后(冲洗盖在开启状态),闭合套9沿图14中的朝上方向移位,关闭通往外部功能性装置的通道21。
举例而言,可在一处理期间结束时进行外部功能性装置的关闭。
图15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关闭位置时的最大允许位移剖示图。
防触板31与外壁27的内侧之间,较佳保留一残留间隙28。如此有助于安全与顺畅的操作。此时的容置空间23具有最小的尺寸。
闭合套9又被更进一步地推入闭合颈17内。
图16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不含冲洗盖时的视图。
举例而言,为了执行清洁程序,连接装置100可从关闭位置进入冲洗位置。
为了将冲洗盖移位而进入冲洗位置,首先相反连接方向将支撑装置或支撑体轴向移位一距离,以便可在连接装置上方以轴向对齐的方式枢转冲洗盖。完成枢转动作时,再使支撑体或支撑装置顺连接方向移位,直到连接装置与冲洗盖之间达到密封连接为止。
图17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冲洗位置的视图。处理设备300的壳体前部93遮盖了连接装置100及/或处理设备300位于壳体前部后方的组件。以下说明中会指示被遮盖元件的附图标记,以方便理解它们合作方式。
冲洗位置可对应连接装置100的基本位置。
在冲洗位置时,冲洗盖41已被枢转到处理设备300壳体前部93内(连接装置100)的开孔前方。在一较佳样态中,冲洗盖41在轴向上与一作用器/传感器垫(图未示)的前侧齐平。冲洗盖41与处理设备300的壳体前部93之间可能存在的环形间隙,例如可用一O形环密封,以防止流体穿透,尤其是防止液体穿透。
较佳是将连接装置100用力插入冲洗盖41,以使外管3的密封本体59或其外边缘相对冲洗盖41的外侧形成密封。
当外管3的密封本体系使用复合的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时,它可代表冲洗盖与外管密封本体形成的密封配对中较软质的那一半。因此,外管密封本体较佳设为不须开启处理设备300即可置换的构形。
为了清洁连接装置100,通常系经由内管1供应清洁液,并经由外管3排出清洁液。
使用一霍尔传感器,例如H2Conn(S502),可以侦测接设在枢转杆75上的磁铁77。以此方式,可借助电位计,例如线性电位计SposConn(S503),判定一主轴螺母(及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管5)的轴向位置。冲洗盖41的轴向位置可根据密封本体外边缘与处理设备300的壳体前部93间的距离来判定。
为了从冲洗位置进入连接位置,可执行以下动作顺序:初始时,相对连接方向将连接装置100与冲洗盖41一同轴向移动(至图17中的左方)。接着,沿轴向将连接装置100移出冲洗盖41。冲洗盖41可继续留在其位置。然后可进行冲洗盖41的枢转动作,以使连接装置100可顺着连接方向自由移动。最后,可沿轴向将连接装置100移出处理设备300的正面并进入外部功能性装置400。
为了可从冲洗位置进入连接位置,可顺着连接方向轴向移动连接装置100。
由于枢转杆75已枢转开启,冲洗盖41较佳可以露出壳体前部93内的开孔。连接装置100可向前移位。现在,连接装置100可穿入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器次组件200的连接管5。
以下将说明,尤其是参照图19或图19A至图28说明本发明连接装置100或其个别组件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凡技术人员认为合理时,亦说明可应用于本发明任何实施例的个别特征,不论其他特征如何。
为了便于理解所述的实施例,各图均显示附图标记,而其整体说明或关联性大致可从图1至图18B中找到。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定的侧向移动性及/或预定心。
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例如各种抛弃式盒体,可包括多种功能性装置,它们同时需要在三维空间内彼此对正。这些功能性装置,例如连接器、传感器、作用器等,经常设计为经由或相对对应的功能性装置及/或处理设备300的配置而彼此对正。
整体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基本对正及/或固定,通常可借助一个单独的装置来达成。通常是将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对中锁固于处理设备300的机壳47,及/或藉由按压及/或壳式闭合连接的安装方式,将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固定在处理设备300的机壳47间。或者可任选性地使用一橡胶板49及/或一门板作为一覆盖装置85(见图3)。
欲使二个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彼此形成流体连通时,可直接利用连接装置100的内管1及外管3与连接器次组件200的连接管5进行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间的定向,或进行第一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装置100与第二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器次组件200间的定向。
借助螺纹及/或卡口式连接及/或经由枢转轭(例如以德国贝得洪堡FreseniusMedical Care公司现行出品的5008透析机的冲洗口而言),可以实现连接装置100及/或连接器次组件200与处理设备300接口间的连接。
当个别组件及/或个别组件于组装成次组件时不够精确,通常会发生复数系统间或复数连接系统间的管件(内管1、外管3、连接管5)间距偏差。这个问题迄今依然存在。
由于外部功能性装置400整体相对处理设备300整体及/或第二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基本对正及/或固定系借助一上位装置,例如借助一压紧装置而实施的,于先前技术中会因为公差或制造因素而另外发生连接系统(进一步)的侧向偏位。
在此种情况下,唯有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二者能在关联的连接轴线(例如中心轴线81、83)间具有相当低的侧向偏差时进入连接位置,才能以最佳化的方式实现流体连接。
在包括数个外部功能性装置400连接管5的典型习用配置方式中,举例而言,内管1的连接口相对连接管5的连接口的最大允许侧向位置偏差可在+/-0.2毫米左右。
在此种位置偏差以内,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尤其是与连接器次组件200的连接管5,仍可在相当低的侧向作用力下,例如低于10N(牛顿)的作用力下,透过连接位置的挠曲达到相互对中而不造成漏泄。
然而,以上提及的多重连接器配置方式的一中,在基本对正与固定之后,两相关联的连接器开口位置仍可能发生高达+/-1.5毫米左右的侧向偏差。
为了允许关联的管体(内管1、连接管5及外管3)成功地朝内伸缩套接,它们最好需要对应构形的导引漏斗部87,而且在具有两个连接配对部分的情况时,亦即连接装置100及/或连接器次组件200,其中至少有一个相对彼此具有同样高度的侧向移动性。
较佳可藉由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上相对处理设备300机壳47所设置的枢转座455来确保此种侧向移动性。
图中显示的安装类型可使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内管1的连接口相对处理设备300的机壳47具有充分的侧向移动性。
外管3在相距内管1连接口一段充分的距离处(较佳为连接管5直径的5至20倍左右),具有一球状部,此球状部系以可旋转且/或几乎无游隙的样态安装在对应的半球状球窝内,亦即安装在支撑装置45的上部451与下部453(请看图3及图24A-C)内。
为了确保侧向移动性,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选项。
由于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重力影响下也可采用水平位置来使用,同时,由于侧向移动的装置通常会有摩擦因此不会自动复位,所以根据本发明,较佳使用一个预定心装置。
预定心装置较佳可在重新连接前,使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及/或连接器次组件200至少其中之一对正一容许中心。
预定心装置较佳可确保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在连接期间的最大侧向力系限定在一预定值,例如约略小于10N左右。
倘若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及连接器次组件200由于其侧向移动性而可能在连接前就已经位于过度侧向偏移的位置时,此种预定心装置尤其有利。在此种情况时,可能需要对应加大的导引漏斗部87,然而,通常并不希望使用此种较大的导引漏斗部87,因为会造成本发明连接装置100配置的结构尺寸增加,形成不利的样态。
图23A及图23B显示经由可弹性偏转的舌状部或挠性预定心舌状部95(较佳有三个舌状部)进行预定心的实施例。
挠性预定心舌状部95可使连接装置100进入一零位置或基本位置,并同时产生一相当低的侧向作用力,即使在最大偏转的情况时也是如此。
预定心止挡部97可确保将侧向偏转限定在最大容许值(在既定情况时,视导引漏斗部87的配置尺寸而定)。
图24A至24C显示另一种可选用的配置方式。在此种配置方式中,枢转座455像水平定向的均衡天平。从图24A所示的基本位置进入图24B所示的中间位置时,外管3受预定心管件99引导,直到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内管1的开口与通往连接器次组件200连接管5口部的导引漏斗部87呈现局部重迭为止。
从中间位置开始到图24C所示的连接位置与超出此连接位置时,预定心管件99与外管脱离,所以无任何与习知的配置方式相同的复位弹性力可侧向作用在两相连接的组件上。
在一较佳样态中,内管1内腔33及内管1外腔37的流体连接导管系实施为可轻易移动且可轻易弯曲的导管,在一特佳样态中,此等流体连接导管系硅橡胶管。
在此种情况时,较佳使此等流体连接导管的配置尽量靠近枢转座455的接合中心点。为了减少作用在连接装置100的侧向偏转力,最好将导管或其某些部分设为螺旋状。
此外,导管的对正及/或固定方式,最好能使中央预定心位置内因管件连接所导致的侧向偏转力接近于零。
当枢转座455在极度偏转的位置时,作用在连接位置的全部侧向力,最好应低于最大允许侧向力。
在另一较佳实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轴向及/或角度的精密对正及/或公差补偿。
以下参照连接期间的动作过程图式,解说公差补偿的相关操作。
从连接装置100的基本位置开始(例如图4或图24A所示位置),或从一耦接位置开始(例如图7所示位置),到图24B所示的位置,系应用前述的预定心。
从图24B所示的位置,连接管5已些微穿入外管3的导引漏斗部87,所以导引漏斗部87可达成使连接装置100或内管1及连接器次组件200或连接管5进一步对正中心的重要任务。
在更进一步的连接动作中,从图8所示位置开始,连接管5的防触板31于其一端面的外轮廓已接触导引漏斗部87上的一部位,因此可进一步侧向定心于图9所示的位置,表示漏斗式的正心动作结束。
内管1的扩大部39于初始接触连接管5内壁7具有圆角的套管表面后,请看例如图10,可由扩大部进行最后部分的侧向定心。
从上述位置继续完成连接装置100及连接器次组件200所有其他导入路径的精密定心。扩大部39具有合宜的球形,加上内管1的外径,再加上连接管5的内径具有相对较大5%至30%左右的尺寸,在前述处理设备300的枢转运动协助下,适合允许完整的侧向公差补偿。连接器轴线或中心轴线81、83之间在过程中所产生的的最大角度偏位,并不会导致机械性的碰撞或使主要密封及/或冗余密封产生漏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之间的轴向偏位公差约为+/-1.5毫米。此种公差尺寸可降低其他关联结构的制造复杂性。
此外,关于两个连接系统间的轴向定向-尤其是以自动化操作多个连接的情况时-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中,例如盒体配置中,会产生明显的公差。
当处理设备400连接系统中的个别组件,包括驱动机构或驱动单元,应该尽可能设计成在组装及/或更换时不需要个别的校准时,对轴向公差高度相容性的要求愈来愈高。
此外,最好能让处理设备400的驱动机构具有尽可能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基准装置、路径量测装置及/或驱动单元。
因此,举例而言,只要借助一光电阻挡层表示线性驱动的绝对基准位置,及/或单纯经由计算步进马达脉冲判定涵盖的距离即已足够。
本案中,两个连接系统的元件设计系使连接器配置的任何相关位置,都允许+/-1.5毫米左右的轴向公差。
根据本发明的轴向公差相容性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主要密封及/或冗余密封都是与大致圆筒形的连接管5交互作用的径向密封。图12、14与15详细显示如何可在所有相关连接位置中确保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器次组件200达到安全连接与安全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最佳化的保护措施,使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器次组件200不受触碰及/或咳嗽的污染。此种最佳化的触碰及/或咳嗽防护措施对于连接管5中用于流体输送的内部区域特别有利,因为此内部区域以卫生而言极为重要。
本发明进而允许增进的消毒性能,尤其是增进的气体消毒性能。
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一般习知连接器,惯常包括一闭合盖或一可剥膜;开始连接之前,必须以手动方式移除此种闭合盖或可剥膜。
移除这些保护装置后,习知连接器或习知连接装置的口部不再有任何保护,无法防止例如因咳嗽或喷嚏造成异物经由空气传播进入连接装置的情况。
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管5通常配备另一外部管结构作为对策;相较于所述外部管结构,实际的连接管5系退缩一距离,因此,在无意间触碰时,人的手指无法直接接触连接管5的端面。
位于图7至图12及图14、15所示位置的防触板31(见图19A、19B)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方法。
根据前述各图所示,防触板31从其组装直到外部功能性装置400插入处理设备300为止,都是经由一闭锁装置29(例如图2所示)扣持在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上。
防触板31系使用多个分段的及/或可弯曲的节片覆盖连接管5的端面。因此可利于保护连接管5的口部免于触碰与污染。但是,例如用一根手指触碰防触板31时,则是无害的。
从图7所示位置开始(对应外管3端面与防触板31结合表面间第一次的接触),防触板31即受外管3推进并继续前进。在此情况时,可弯曲的节片收折,使防触板31的外表面在任何时间点都不会与连接管5表面及/或内管1表面及/或外管3的漏斗状表面发生机械性接触。
防触板31可设为角度容差的样态,所以可允许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之间于其轴向或中心线方向的非零角度而不妨害所论述的功能。
容置空间23可设为相当宽敞或足以将防触板31容置在连接管5的任何位置内而只涉及低作用力。
由于弯曲节片的闭锁及由于弯曲节片的摩擦力,所以可提供防触板的安全牢固的扣持力。
与某些习知的防触盖或防触可剥膜比较时,防触板31的优点在于不会干扰习知的气体消毒方法。
一如其余的外部功能性装置400,防触板31可用成本低廉的注射成型法以热塑性材料制作。
防触板31使用后,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表面上无法再察觉或看到防触板31的位置,因此可作为信号,通知使用者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已被用过。
与习知的闭合盖比较时,防触板31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移除,并可保证对连接口产生确实的防触作用。
或者,防触板亦可实施为EP0966985B1内说明的咳嗽防护板,于兹以参照方式将上述案件的相关揭示内容结合入本案。因此,可确保连接组件或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特佳防护,也能对抗咳嗽或经由空气传递的异物液滴。
连接管5自由端6的端侧表示一潜在污染区。如图10所示,连接管5的自由端6设一环周的内倒角8或内侧去角部。内倒角8较佳不与扩大部39接触。只有内倒角8或去角部与连接管5光滑管部间的过渡区才会接触内管1的扩大部39,因此污染区内可能存在的细菌不会被携带进入连接管5。
此种精密正心允许或利于连接管5及/或内管1于其相关表面间发生卫生容许的第一次接触。
以此方式,即使连接管5端面或漏斗状表面或外管3的导引漏斗部87可能已经发生污染,仍然可以防止污染被挟带进入连接管5的相关套管表面。
倘若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仅供单次使用时,最好可有避免重复使用的防护。同样地,从处理设备300取下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之后,最好不会再有残余的液体从连接器次组件200的连接管5的连接口排出。
因此,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其可避免连接器次组件200被重复使用及/或发生滴流。此外,进而可确保增进的气体消毒性能。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指示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已经发生第一次使用,而且也能防止非容许的二度使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还有另一优点,例如,当忘记移除滥用防护装置时,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及/或处理设备300日后不会受损-尤其在自动连接系统的情况下。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以防连接器次组件200被重复使用及/或发生滴流。此外,进而可确保增进的气体消毒性能。
根据本发明,可经由例如图21A、21B、22A、22B及26所示的闭合套9来达到上述防护。
图22A、22B显示具有一体式滴液防护元件的闭合套9。滴液防护元件包括数个设为同心套合的管体部,藉此产生多个狭窄的环形间隙;此等环形间隙藉由毛细作用“吸入”液滴,因此可防止液滴逐渐滴出。具有此种构造的闭合套9可用于多种相当不同的外部功能性装置(抛弃式),只要是拆解后会发生液体逐渐滴出的情况时,都可使用它。尤其可以用在透析器的透析液接口。
图26显示一透析器的端盖插设一闭合套9。图22A、22B所示的闭合套9可用作各种市售透析器的翻新改造工具组。具有一体式滴液防护元件的闭合套9于初始时为开启状态,以便可进行气体消毒及/或蒸气消毒。当外部功能性装置的单次使用结束后,闭合套9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闭状态,而滴液防护元件则防止液滴从连接片逐渐漏泄。
图22A显示流通位置;图22B显示闭合位置。
在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制造架构中,闭合套9可使用与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其余构成部分相同的低成本热塑性材料来制作。它可由闭锁装置13扣持定位。
初始配置方式可允许使用特别简单且有效的方式进行任何形式的气体消毒。
由于是无应力的闭锁,所以消毒期间-尤其是蒸气消毒期间,外部功能性装置400不会发生损害。
流体处理结束后,两个连接系统(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或外部功能性装置400或处理设备300)的处理设备300的连接装置100可以进一步伸缩套接,藉此闭合套9可抵达其闭合位置。
如此可使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连接管5在闭合颈17与闭合凸缘11的关联拓朴间产生液密及/或不可松脱的扩张型密封。
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安装后的初始测试(例如压力保持测试)架构中,可以排除重复使用,并可安全地辨识重复使用的情况。
发生企图重复使用的情况时,处理设备300及/或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并不会受损。
当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彼此断开时,连接管5内仍然保留一个残留空间,其内包括残余液体,此残留液体应该不会漏泄到周围环境中。
由于同轴管结构及/或通孔的狭窄配置方式,再加上内管1端面与闭合套9接触端面间的距离小,因此仅有极少量的残留液会留下,此外,藉由狭窄结构的毛细作用,可以防止残留液滴落。
若是习知的冲洗连接器或直线连接器,可将此种毛细管设计直接整合到连接管5内。
在本申请案中,可以完全省略闭合套。与习知装置相较下,连接器组成部分的数目可减少到只有两个部分,但能同时确保气体消毒的性能。
图26所示透析过滤器的透析液接口,可产生重复使用防护装置及滴流防护装置的另一有利应用。
以往,闭合盖通常必须共同出货,并于使用后以手动方式安装,以便达到阻止使用后残留透析液滴流的防护。
使用此种闭合盖特别不便,因为取下它们后,必须依照法规处置,而且于必要时,必须更换为新的无菌盖。
此外,通常必须先进行一项棘手的作业,将机器侧上方的透析液接口移除,并用手动方式安装上闭合盖,然后反转过滤器180度,并对另一个透析液接口执行相同的程序,以防止透析器变空。
本发明的内管1及闭锁插接式的闭合套9(请看例如图26),可产生一透析过滤器;从汉森接头的几何形状而言,及/或从过滤器制造相关的各种连接装置而言,此种透析过滤器可与一般惯用的透析过滤器完全相容。所以可运用在市售的任何透析过滤器上。
尤其,制造期间可能发生的额外成本可能微不足道。
此外,制造期间使用液体、气体及/或蒸气处理透析过滤器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透过相对汉森接头的几何形状对应实施连接装置100,同样可以确保混合使用含有或不含闭合套9的过滤器。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最佳化的重复使用防护装置及/或一种具有最佳化操作的滴流防护装置。
两个驱动机构中,其中之一为用于主要连接动作的线性驱动器,它不仅容许两个位置,并且容许至少三个位置,亦即基本位置、连接位置及闭合位置;它也对其他进一步的位置提供前述的对应连接技术。
较佳是利用结合了绝对路径量测系统及位移程式自由可编程性的电动驱动机构。
相较于其他的转换选项,使用螺纹主轴/螺纹螺帽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时特别具有成本效益。此外,使用螺纹主轴/螺纹螺帽的另一优点是,万一发生功能失常时,倘若选用的螺距相当低,线性驱动器可以保持在目前的位置。
第二个驱动器复合体有关的驱动机构,系用以驱动放置及移除闭合盖或冲洗盖41时所需的动作。其中,较佳可利用电动马达驱动的组合式枢转及/或升降驱动器。本发明同样涵括其他类型的运动与作动,诸如斜滑运动或是气压缸驱动。
最后,也可以透过对应的止挡或控制凸轮,从线性主驱动器的行程运动,以机械方式驱动冲洗盖枢转驱动机构43的动作。此种技术在实验中已成功地实现。
图4显示一径向密封,此种密封可以完全免去弹性体密封环(具有内在的死角问题)。两个密封搭配件中,至少有一个(外管3的密封本体59或冲洗盖41的流体嵌座411)较佳是以适合密封及适合构成冲洗空间的材料,诸如PTFE(聚四氟乙烯),一体制成。
透过密封区的弹性实施方式及/或透过额外的复位弹簧支撑,例如透过沿密封方向作用的弹性体环圈及/或透过对应作用的弹簧结构(在转轴密封的领域中为已知),可以确保密封所需的弹性回复力。
冲洗盖或闭合盖与外管3之间的另一种密封变化形式是图20B所示的轴向密封设计:此种密封涉及弹性体或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流体嵌座411,此流体嵌座411系以轴向密封的方式放置在外管3的端面上。其中最好也是大致不再有前述的典型死角。由于此种轴向密封可于轴向及角度上自动配应密封搭配件,所以其优点在于额外具有特别良好的磨损耐久力。
此种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移除闭合盖或冲洗盖41后,连接装置100于其内管1扩大部39区域内局部清空的内部空间,大致不再有凝聚的液环,以及,内管1端面前方的空间也局部清空液体。
图4显示的冲洗盖41,其托架本体413系经由螺纹、插销或卡扣接合而与冲洗盖枢转驱动机构43连接。此外,托架本体413与处理设备300机壳47或与橡胶板49间的密封,较佳采用径向密封的方式。托架本体413面向使用者的端面上,进而包括至少一种装置,用以传送拆卸时所需的作用力及移动。在一较佳样态中,所述装置为一用于拆卸托架本体413的沟槽,使用例如一枚硬币即可轻松而简单地操作。
此时,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取出冲洗盖41而不需进一步拆卸机构,并可对冲洗盖41及连接装置100的末端空间进行例如调整的作业。移除冲洗盖41后,即可接近外管3顶部本体57的周围环境。外管3的顶部本体57于其外侧设有数个凹槽或凹陷部可供环形扳手附着。
因此,处理设备300的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冲洗盖41及外管3密封本体59(两者都是受磨部件)的调整与更换而无任何特别的复杂性。
图3及图4显示的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所有与卫生相关的区域内,都包括完整的触碰及/或咳嗽防护。连接装置100在基本位置时,冲洗盖41的装设方式系与处理设备300的机壳47或与橡胶板49形成液密。
重新将外部功能性装置400装配到处理设备300时,第一项操作可包括将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固定在位于基本位置的冲洗盖41前方。藉此可防止接触与卫生相关的区域。在进一步的处理中,经由外部功能性装置400的紧密覆盖后方,从连接装置100抽出冲洗盖41,同时使其位于无法接近触碰且无法让液体从周围环境滴落的位置,然后将冲洗盖枢转到位于处理设备300正面后方更加无法接近的空间内。
为了在流体连接系统使用中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操作,包括使冲洗盖41返回其基本位置(待用位置或消毒及冲洗作业位置),外部功能性装置400较佳保持在此覆盖位置。
图25A至25C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的最佳化设计及其移动的类型。尤其在水平式连接组件中,此种配置方式可以实现低残留液损耗及/或确保无菌的要求。
图20A显示冲洗盖41的流体嵌座411,其具有最佳化的流动空间配置。由于大致圆锥形的轮廓结构加上螺旋形的重定向沟槽,所以消毒及/或冲洗期间从内管1排出的液流,可以重定向至外管3与冲洗盖41之间的侧向密封区域,并藉此转换成旋流。重定向时,较佳只有低损耗。
从整体看来,经由最佳化构造得到的流动空间系设为特别地狭窄,以便能够确保整体性的高流速及良好的流量交换。
图25A-C显示进一步最佳化设计的内管1、外管3及冲洗盖41。在此设计中,外管3系设为可相对内管1轴向移动。
为了避免轴向密封与移位密封配置中原本就会涉及的磨损及/或死角问题,最好是借助图示中使用诸如PTFE(聚四氟乙烯)等塑胶材料制作的波纹装置105来实现此种移位能力。
外管3中以测地学而言位于最低位置之处,设一通道101,此通道系沿回流方向结合入两个内侧环形凸缘107、109之间;由于内管1相对外管3的移位能力,加上内管1相对密封顶部或密封本体59的对应直径比,所以两个环形凸缘107、109可形成一个可切换的流量节流圈。
冲洗盖41内设置至少另一个通道103,在一较佳态中,通道103也是位于一最低位置。当连接装置包括冲洗盖41时,外管3包括二个外侧的环形凸缘111、113。
图25A显示这些组件在消毒、冲洗及操作准备就绪期间的位置。冲洗盖41插入外管3的深度已达最大。外侧环形凸缘111可作为与环境间的最后密封。另一外侧环形凸缘113可作为一剥离装置用以去除环形凸缘111区域可能出现的结垢,同时在此位置形成液流重定向,以供消毒及冲洗。
在此位置时,内管1受到限制,使密封本体或密封顶部的外径相对另一内侧环形凸缘109形成一流量节流圈。
大部分的液流通过冲洗盖41,通过冲洗盖41内的通道103,进入外侧环形凸缘111、113,进入外管3内的通道101,并从该处进入密封本体或密封顶部后方的流出空间。外管3的开口侧区域受到格外加强的冲洗作用,其中,另一外侧环形凸缘113从两侧清洁,而外侧环形凸缘111则于其朝向环形区的一侧受到冲洗。
较小部分的冲洗流体则通过位于密封顶部的节流位置。操作就绪期间,直到下次移除冲洗盖41前,外管3在其一路延伸至外侧环形凸缘111的特大区域内,都保持在无菌、充分冲洗及/或无沉淀可能的状态。
图25B显示各组件于清空处理期间及开始后续连接操作以与连接器次组件200连接管5连接时的位置。
完成消毒及/或冲洗程序后,内管1移至离外管3端面更远的距离。如此可在另一内侧环形凸缘109与密封顶部外径间产生近似密封的状态。
现在将外管3的内腔直接或经由一输送装置耦接到处理设备300的废水网络。内管1系直接或经由一输送装置连接到一气体接口。藉由产生一压差或藉由作动一输送装置,可将液体朝向废水网络排放。
图中显示,内管1、外管3、及特别设计供此用途的冲洗盖41(亦即开口区),其尖端部位内的通道区中仅残留极小量的液体,此小量液体必须移除,以便干燥与连接相关的连接器区域。由于狭窄的流动空间,所以可用特别有效的方式将此小量液体转移到以测地学而言位置较低的环形内腔的波纹管区或波纹管装置101,液体无法从该处返回水平式连接组件内的开口区。
位于连接装置100及冲洗盖41二者开口区内的相关空间,几乎完全不含任何液体,仅有极小量的残留液薄膜留在表面上,日后抽出冲洗盖41时,这些表面残留液薄膜不会再产生残留液漏到周围环境的现象。
被液流冲刷的表面较佳设一亲水性披覆层,如此也可支持上述的效果。以此方式,仅有附着力强但不轻易移动的液体薄膜及较大的液滴会形成在表面上。
当后续抽出冲洗盖41时,内管1与外管3的端面及冲洗盖41特别远离。此外,与后续处理程序具有相关性的整个开口区,几乎完全没有液体或可移动的残留液。
从紧接抽出冲洗盖41之前的时间点,直到完成后续的连接操作止,内管1都在较远的缩入位置,而且对于后续的消毒连接特别重要。液滴会在后续的冲洗盖及连接头移动时,进入位于内部的连接器次组件200的开口区,致使连接器次组件200曝露在未消毒的环境中。因此,内管1设有特别有效的保护措施,既可防止触摸亦可防止被未消毒或脏污物质,尤其是被液滴污染的可能性。
刚开始与连接器次组件200连接时,内管的位置系特别远离处理设备300未消毒的环境。
图25C显示最佳化设计中完全连接的位置,直到位置最后变成闭合套9的闭合位置。
在连接期间,内管1渐次往前移向外管3的端面。同时,外侧环形凸缘111、113都与容置空间23的圆筒形壁部形成密封。
以此方式,可以维持外腔37结合冗余密封及/或结合紧密度检查的功能性。达到连接位置时,以及改变成闭合位置时,内管1可朝向外管3的端面渐次移位,因此,比起内管1相对外管3成硬质配置时,可以移位更远。以此方式,可以在连接管5及容置空间23的较小结构长度上,实现充分的轴向公差。
每个环形凸缘较佳可用披覆PTFE(聚四氟乙烯)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嵌入式密封。
图27概要显示本发明连接装置100在一透析机的处理流程图中的位置。此透析机系作为一处理设备300,其包括一透析液回路500及一体外血液回路600。体外血液回路600包括一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图中系举例显示为一血液处理盒。本案申请人于2009年4月23日及2009年6月10日分别向德国专利商标局提出申请案10 2009 018 664.6(代理人档号FM19A27)及(09/33-d01DE;FM19A27),其发名称皆为“外部功能性装置、容置本发明外部功能性装置的血液治疗设备及方法”(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blood treatment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 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nvention,and method),其中有此种血液处理盒的说明。于兹以参照方式将该案揭示内容完整结合入此处。
外部功能性装置400包括连接器次组件200,作为其一体的组成部分。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形成从透析机到血液处理盒之间的置换连接。图27中,连接装置100与连接器次组件200系显示为未连接状态。
图28显示一冲洗接口700的纵向剖示图。
冲洗接口700系由连接器次组件或连接装置半组件构成,亦即,由连接器次组件200及连接装置100构成。此种配置系特别用于有下述情况的应用中:以手动方式达成连接,及/或直接经由连接器次组件达成预定心,及/或省略侧向公差补偿的额外装置,及/或将内部连接器次组件与外部连接器次组件同样实施为抛弃式产品,及/或因为外部连接器次组件的连接管内已有一体整合或经由实质连接的毛细管防滴元件,因此可省略闭合套,同时,由于闭合套位置内的压力低,可能的残留液会在此位置堆积并阻塞外部连接器次组件,因此不需要闭合套作为防滴元件。
此外,图28显示两种连接器次组件均透过内缩的且与连接相关的内部连接器(内管及连接管)而具备有效且标准的防触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医疗技术设备(300),包括至少连接装置(100),用于至少一第一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及一第二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间的流体连接,其中该连接装置(100)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系统的第一管部,其设计用于连接第二系统的第二管部,其中第一管部包括:
至少一内管(1);及
至少一外管(3);
内管(1)与外管(3)之间包括一空间(37);其中该连接装置(100)包括一闭合装置(41),可使内管(1)的内腔与内管(1)和外管(3)间的空间(37)接合或连接而成流体连通;
其包括一装置用以移动闭合装置(41)并露出内管(1)的开口,以便建立该第一系统与该第二系统之间的流体连接;其中该闭合装置设为一可移除的冲洗盖(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由用以移动闭合装置(41)的装置所引起的该闭合装置(41)的耦接经由滑轨做媒介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用以移动闭合装置(41)的装置包括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用以移动闭合装置(41)的装置包括马达(6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闭合装置(41)的移动是枢转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包括至少一用于确定该冲洗盖(41)的位置的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冲洗盖(41)在二个周缘密封部(621、623)相对医疗技术设备(300)的正面形成密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冲洗盖(41)的位置与该医疗技术设备(300)的表面(201)齐平。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冲洗盖(41)包括流体嵌座(411),该流体嵌座(411)以轴向密封的方式放置在外管(3)的端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外管(3)设为可相对该内管(1)轴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外管(3)包括塑胶材料制作的波纹装置(105)。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配置成自动枢转该冲洗盖(41)以露出内管(1),以便建立流体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为一血液处理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为用于执行透析处理的透析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该医疗技术设备(300)是血液透析设备或腹膜透析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技术设备(300),其中所述血液透析设备是血液透析过滤透析设备。
CN201610682396.1A 2009-04-23 2010-04-15 医疗技术设备 Active CN106247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18664A DE102009018664A1 (de) 2009-04-23 2009-04-23 Externe Funktionseinrichtung,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einer erfindungsgemäßen externen Funktion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DE102009018664.6 2009-04-23
US18568709P 2009-06-10 2009-06-10
DE102009024575.8 2009-06-10
DE102009024575A DE102009024575A1 (de) 2009-04-23 2009-06-10 Verbind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nektieren wenigstens zweier fluidführender medizinitechnischer Systeme, sowie medizintechnische Vorrichtung
US61/185,687 2009-06-10
CN201080027671.7A CN102458506B (zh) 2009-04-23 2010-04-15 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及医疗技术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7671.7A Division CN102458506B (zh) 2009-04-23 2010-04-15 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及医疗技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7052A CN106247052A (zh) 2016-12-21
CN106247052B true CN106247052B (zh) 2019-09-17

Family

ID=4299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2396.1A Active CN106247052B (zh) 2009-04-23 2010-04-15 医疗技术设备
CN201080027671.7A Active CN102458506B (zh) 2009-04-23 2010-04-15 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及医疗技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7671.7A Active CN102458506B (zh) 2009-04-23 2010-04-15 用以连接至少二个流体输送医疗技术系统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及医疗技术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876B2 (zh)
EP (2) EP3127565B1 (zh)
JP (1) JP5574552B2 (zh)
CN (2) CN106247052B (zh)
DE (1) DE102009024575A1 (zh)
PL (1) PL2421585T3 (zh)
WO (1) WO201012175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5817B1 (en) 2000-07-11 2004-02-24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valve with posi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DK1990070T3 (da) 2004-11-05 2012-04-10 Icu Medical Inc Medicinsk konnektor med høje gennemstrømningsegenskaber
US8454579B2 (en) 2009-03-25 2013-06-04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valves and volume regulator
PL2421582T3 (pl) 2009-04-23 2017-06-30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Zewnętrzne urządzenie funkcyjne i system
USD644731S1 (en) 2010-03-23 2011-09-06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
US8758306B2 (en) 2010-05-17 2014-06-24 Icu Medical, Inc. Med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DE102010032179A1 (de) * 2010-07-23 2012-01-2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Konnektor, medizintechnische Behandlungsvorrichtung, medizintechnische Funktion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DE102010032181A1 (de) 2010-07-23 2012-01-2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Ankoppeleinrichtung, Konnektor, medizintechnische Funktionseinrichtung, medizintechnische Behandlungs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CN103619372A (zh) 2011-03-23 2014-03-05 纳科斯达格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腹膜透析系统、装置和方法
US9861733B2 (en) 2012-03-23 2018-01-09 Nxstage Medical Inc. Peritoneal dialysis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ITRM20120239A1 (it) * 2012-05-24 2013-11-25 Glomeria Therapeutics S R L Dispositivo di connessione
DE102013001438B4 (de) * 2013-01-29 2017-08-2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mit einer Buchsen-Einheit zum Anschluss einer Stecker-Einhe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von medizinischen Flüssigkeiten
ES2941891T3 (es) 2013-12-11 2023-05-26 Icu Medical Inc Válvula de retención
DE102014103490A1 (de) 2014-03-14 2015-09-1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Blutbehandlungskassette mit Folienventil und elastischem Abstandhalter sowie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DE102014103491A1 (de) 2014-03-14 2015-09-1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Blutbehandlungskassette mit Folienventil und unelastischem Abstandhalter sowie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USD793551S1 (en) 2014-12-03 2017-08-01 Icu Medical, Inc. Fluid manifold
USD786427S1 (en) 2014-12-03 2017-05-09 Icu Medical, Inc. Fluid manifold
GB2541949B (en) * 2015-09-07 2018-05-09 Haydale Composite Solutions Ltd Collar assembly
DE202016102660U1 (de) 2016-05-19 2016-06-10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Externe Funktionseinrichtung,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einer erfindungsgemäßen externen Funktionseinrichtung
US11207454B2 (en) 2018-02-28 2021-12-28 Nxstage Medical, Inc. Fluid preparation and treatment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9866424A (zh) * 2019-03-15 2019-06-11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颗粒塑料3d打印机防滴料喷嘴
DE102020106590A1 (de) 2020-03-11 2021-09-1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Konnektionselement und Konnektionssystem für eine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DE102020106593A1 (de) 2020-03-11 2021-09-1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Reinigungssystem für eine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DE102020106595A1 (de) 2020-03-11 2021-09-1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Konzentratbehälteradapter und Konnektorgehäuse zur Anbindung an eine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DE102020114988A1 (de) 2020-06-05 2021-12-09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Diskonnektion
TW202220714A (zh) * 2020-10-07 2022-06-01 德商費森尤斯醫療護理德國有限責任公司 一次性用品及具有一埠之系統
DE102020126224A1 (de) 2020-10-07 2022-04-0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Zugangssystem für ein medizintechnisches Gerät zur Entnahme einer medizinischen Flüssigkeit und Überwachungssystem mit einem derartigen Zugangssystem und ein medizinisches Behandlungsgerät mit einem derartigen Überwachungssystem
DE102020126226A1 (de) 2020-10-07 2022-04-07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Disposable und System mit einem Port
DE102021103885A1 (de) 2021-02-18 2022-08-18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iskonnektion
CN113262392B (zh) * 2021-04-25 2022-08-09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3546239B (zh) * 2021-07-22 2022-09-30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医疗护理输液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347A (en) * 1995-12-21 1998-09-15 Bonaldo; Jean M. Medical valve element
US5911710A (en) * 1997-05-02 1999-06-15 Schneider/Namic Medical insertion device with hemostatic valve
TW200416054A (en) * 2002-10-03 2004-09-01 Top Kk Fitting device
US6814726B1 (en) * 1998-06-26 2004-11-09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Connector element with a sealing part
CN1829551A (zh) * 2003-07-31 2006-09-06 株式会社Jms 医疗用连接系统
CN101035590A (zh) * 2004-10-06 2007-09-12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输液管线的连接结构以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58A (en) * 1867-12-17 Charles r
US1017813A (en) * 1910-07-21 1912-02-20 Mueller Mfg Co H Supply-pipe for lavatory-fittings.
US1490622A (en) * 1920-04-08 1924-04-15 Nicholas M Miller Interchangeable spout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mills
US3796057A (en) * 1972-05-15 1974-03-12 Apf Corp Pile splicer with retaining means
US3986508A (en) * 1973-08-22 1976-10-19 Abcor, Inc. Sterilizable, medical connector for blood processing
US4019512A (en) * 1975-12-04 1977-04-26 Tenczar Francis J Adhesively activated sterile connector
US4153278A (en) * 1977-09-19 1979-05-08 Vetco, Inc. Hydraulically operated misalignment connector
JPS5855318B2 (ja) * 1978-08-04 1983-12-09 コンパニ フランケイスデ ペトロル パイプを芯合わせして接続する自動装置
SE451089B (sv) * 1985-12-20 1987-08-31 Steridose Systems Ab Kontaminationsfri koppling
JP3181340B2 (ja) * 1991-11-19 2001-07-03 康裕 福井 一体型人工心肺
US5591251A (en) * 1993-11-29 1997-01-07 Cobe Laboratories, Inc. Side flow bubble trap apparatus and method
SE9402720D0 (sv) * 1994-08-15 1994-08-15 Gambro Ab Insats för tryckgivare
US5492147A (en) * 1995-01-17 1996-02-20 Aeroquip Corporation Dry break coupling
US5643190A (en) * 1995-01-17 1997-07-01 Medisystem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low-through treatment device
DE19637266C1 (de) * 1996-09-13 1997-12-04 Wolf Gmbh Richard Kuppl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Schlauches mit einem medizinischen Instrument, Gerät oder anderem Schlauch
US6009339A (en) * 1997-02-27 1999-12-28 Terumo Cardiovascular Systems Corporation Blood parameter measurement device
DE19707804C1 (de) * 1997-02-27 1997-12-0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 Gmbh Anschlußvorrichtung für medizintechnische Einrichtungen
US6063062A (en) * 1997-04-18 2000-05-16 Paradis; Joseph R. Universal luer activatable and swabbable antireflux valve
US6050978A (en) * 1997-05-09 2000-04-1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Needleless valve connector
JP3739960B2 (ja) * 1999-03-24 2006-01-25 有限会社グッピー 孵化槽及び水生動物飼育槽
EP1586345A1 (en) * 1999-12-10 2005-10-19 Vapother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piratory tract therapy
GB2365344A (en) * 2000-08-04 2002-02-20 Alan David Mogg Catheter adaptor
US6745998B2 (en) * 2001-08-10 2004-06-08 Alaris Medical Systems, Inc. Valved male luer
DE10224750A1 (de) 2002-06-04 2003-12-2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 Gmbh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einer medizinischen Flüssigkeit
JP4443162B2 (ja) * 2002-10-03 2010-03-31 株式会社トップ 継ぎ手装置
US7140592B2 (en) * 2002-12-31 2006-11-28 Cardinal Health 303, Inc. Self-sealing male Luer connector with biased valve plug
US20050049539A1 (en) * 2003-09-03 2005-03-03 O'hara Gerald P. Control system for driving fluids through an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US20050261619A1 (en) * 2004-05-24 2005-11-24 Terumo Cardiovascular Systems Corporation Vortex-flow air removal in a blood perfusion system
US7476209B2 (en) * 2004-12-21 2009-01-13 Therako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 blood component and performing a photopheresis treatment
US7396051B2 (en) * 2005-01-14 2008-07-08 Baxa Corporation Swabable fluid connectors and fluid connector pairs
US8100866B2 (en) * 2005-03-24 2012-01-24 B. Braun Medical Inc. Needleless access port valves
FR2901481B1 (fr) * 2006-05-24 2009-01-23 Ace Dev Solution Soc A Respons Connecteur luer lock male
US8197452B2 (en) * 2006-07-28 2012-06-1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Vascular access device non-adhering surfaces
US7784835B1 (en) * 2006-12-05 2010-08-31 Keays Steven J Pipe connecting member
CA2574551A1 (en) * 2007-01-19 2008-07-19 Joseph E. Dadson, Sr. Connectology system
US7811278B2 (en) * 2007-02-11 2010-10-12 Cuffco, Llc Fluid connector
US8220843B2 (en) * 2008-07-30 2012-07-17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Sealing joint for connecting adjoining duct pieces in an engine exhaust system
WO2010048131A1 (en) 2008-10-21 2010-04-29 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 C-met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DE102009012633A1 (de) 2009-03-10 2010-09-23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externen Funktionseinrichtung mit einer Anordnung, Anordnung aufweisend eine sol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DE102009012632A1 (de) 2009-03-10 2010-09-23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Abdichtungseinrichtung zum Abdichten eines Volumens einer medizinischen Behandlungsanordnung gegen ein weiteres Volumen sowi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DE102009024468A1 (de) 2009-06-10 2010-12-16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Externe Funktionseinrichtung,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einer erfindungsgemäßen externen Funktion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DE102009018664A1 (de) 2009-04-23 2010-10-28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Externe Funktionseinrichtung, Blutbehandlungs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einer erfindungsgemäßen externen Funktion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347A (en) * 1995-12-21 1998-09-15 Bonaldo; Jean M. Medical valve element
US5911710A (en) * 1997-05-02 1999-06-15 Schneider/Namic Medical insertion device with hemostatic valve
US6814726B1 (en) * 1998-06-26 2004-11-09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Connector element with a sealing part
TW200416054A (en) * 2002-10-03 2004-09-01 Top Kk Fitting device
CN1829551A (zh) * 2003-07-31 2006-09-06 株式会社Jms 医疗用连接系统
CN101035590A (zh) * 2004-10-06 2007-09-12 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输液管线的连接结构以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7052A (zh) 2016-12-21
PL2421585T3 (pl) 2016-12-30
JP2012524561A (ja) 2012-10-18
CN102458506A (zh) 2012-05-16
EP3127565A1 (de) 2017-02-08
WO2010121751A2 (de) 2010-10-28
EP2421585A2 (de) 2012-02-29
WO2010121751A3 (de) 2011-07-14
EP3127565B1 (de) 2019-03-06
CN102458506B (zh) 2016-08-24
JP5574552B2 (ja) 2014-08-20
US8991876B2 (en) 2015-03-31
US20100270792A1 (en) 2010-10-28
DE102009024575A1 (de) 2010-12-23
EP2421585B1 (de)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052B (zh) 医疗技术设备
JP5000639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使用
RU2537781C2 (ru) Стериль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с нестерильным изгибаемым кольцом и способ
CN102186334B (zh) 软管联接件
JP5572394B2 (ja) 液体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方法
US20080087860A1 (en) Valve assembly and system
CA131605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gless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US20100274169A1 (en) Valve device, valve insert, external functional means,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AU2018345904A1 (en) Male to female coupling
JP6554461B2 (ja) 容器
CN116348174B (zh) 旋转式腹膜透析互连装置
CN216536361U (zh) 一种自动腹膜透析机的兼容连接装置
DK2590707T3 (en) SINGLE CONNECTOR FOR hemofiltration
US20240181237A1 (en) Rota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connect
CN209727530U (zh) 一种药品质量管理用的抽取装置
JP2004105106A (ja) 培養装置用バルブ
CN115151343A (zh) 配备有双材料法兰的密封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