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766B -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3766B
CN106233766B CN201480078083.4A CN201480078083A CN106233766B CN 106233766 B CN106233766 B CN 106233766B CN 201480078083 A CN201480078083 A CN 201480078083A CN 106233766 B CN106233766 B CN 106233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mrs
pilot
base station
density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0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3766A (zh
Inventor
刘永
陈大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54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60417B/zh
Priority to CN201910685389.0A priority patent/CN110401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3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3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通过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后,将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基站通过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Description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在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部署大量天线,使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User-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U-MIMO)系统形成高维输入多输出(HighDimensional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HD-MIMO)系统。HD-MIMO系统中,用户设备的接收机基于预知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对每根天线进行信道估计,并基于此还原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多种RS中,由于数据信道的恢复完全依赖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估计信道,因此,DMRS估计性能的精确性对数据解调起到决定性作用。
DMRS为占用一定时频图案的序列,不同的DMRS的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至少其中之一不同,采用不同的DMRS获得的信道估计值也不同。现有技术中,采用导频密度和天线端口映射方案唯一的方式进行DMRS的配置。具体的,SU-MIMO最大支持8层正交DMRS复用,即可同时复用8个流的数据传输。在层数为1或2时,采用码分复用(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的方式正交化DMRS信号,在每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中占用12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DMRS RE分布为:频域为每个RB的第2、7及12个子载波上,时域为在每个子帧的6、7、13和14个符号上,每层DMRS导频密度固定为3RE/RB,且采用相同的导频映射图案;而在层数为3~8的情况下采用CDM+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混合复用方式,在每个RB中共占用24个RE。DMRS RE分布为:频域为每个RB的第1、2、6、7、11及12个子载波上,时域为在每个子帧的6、7、13和14个符号上,每层DMRS导频密度同样固定为3RE/RB,且采用相同的导频映射图案。在接收端进行DMRS信道估计时,3RE/RB的导频密度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估计。
然而,随着对移动通信高容量的需求,为支持更多流数据传输,HD-MIMO场景下需要支持更高阶的DMRS复用。若要满足每层3RE/RB的导频密度,则DMRS需要占用一个RB的更多RE,极大程度上增加了DMRS导频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通过自适应的调整DMRS的导频密度和映射方案,以尽可能地在保证信道估计精度的同时减小DMRS导频的开销。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并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第二导频密度。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调节后的导频密度,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结合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高层信令方式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结合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结合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结合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经由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以高层信令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调节模块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并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第二导频密度。
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
结合第三个方面、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调节模块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结合第三个方面、第三个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高层信令方式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
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DMRS进行信道估计。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结合第四个方面、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结合第四个方面、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结合第四个方面、第四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经由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以高层信令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第五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执行指令,当所述基站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基站执行上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放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六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执行指令,当所述用户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执行上第二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基站通过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后,将携带该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基站通过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般来说,DMRS和用户数据采用相同的预处理方式,其具有如下特点:(1)用户特定(UE-specific)的,即每个终端数据与其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2)从网络侧来看,各层传输的DMRS相互正交;(3)DMRS一般被用来支持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技术,因而只在被调度的资源块上发送,发送的数量与层数相关,与天线端口一一对应,而非物理天线数,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两者通过层映射和预编码联系起来。在配置DMRS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以及信道估计性能等。其中,导频密度在此指的是:DMRS在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在频域上占用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数量,例如,若导频密度为3,则表示DMRS占用一个RB的频域上的3个RE,可表示为3RE/RB;资源映射方案指DMRS占用的RE在一个RB的时频资源上的具体位置,例如,假设DMRS占用12个RE,导频密度为3RE/RB,则其资源映射方案可以为频域为每个RB的第2、7及12个子载波上,时域为在每个子帧的6、7、13和14个符号上;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则指DMRS端口号分配与复用策略,它与层数,即DMRS的复用阶数及资源映射方案有关。SU-MIMO中,DMRS的信道估计会受到估计算法、信道状况、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及每阶段DMRS的导频密度等的影响。现行标准中,基站发送的下行DMRS支持高达8层的传输,其占用的时频资源为24RE/RB,因而在频域上每个端口(Port)的DMRS的导频密度为3RE/RB,此时,用户设备在进行DMRS信道估计时,3RE/RB的导频密度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估计。
然而,高阶SU-MIMO中,要求DMRS支持的层数更高,例如,需要实现24层的传输。若要达到现有每层3RE/RB的导频密度,DMRS需要占用72个RE/RB,此时,DMRS导频开销就会高达43%。
另外,高阶SU-MIMO系统中,在DMRS信道估计所受到的其他多种因素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相同的DMRS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也会获得不同的估计性能。举例来说,由于每层DMRS的导频密度大幅降低,DMRS的估计性能对信道时间选择性和信道频选特性及相关性更为敏感。在高流数DMRS复用时,若采用唯一的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则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和开销水平,系统鲁棒性难以得到保证。例如,在信道频选严重的ETU信道中,1RE/RB的导频密度几乎使得Wiener算法难以收敛,而只能采用2RE/RB的导频密度才能获得可以接受的DMRS估计性能;而在信道频选极小的EPA信道中,在采用相同的信道估计算法前提下,1RE/RB的导频密度已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性能,此时,若还采用2RE/RB的导频密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资源,增加系统开销。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自适应地调整DMRS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的DMRS配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及开销大的弊端。
图1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适用于高阶SU-MIMO系统中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时需要动态调整DMRS导频密度的场景。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101、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第一DMRS为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本步骤中,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如天线数、传输阶数等,确定第一DMRS,该第一MDRS即为采用唯一的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DMRS。以导频密度3RE/RB为例,当传输层数为8时,每层DMRS的导频密度为3RE/RB,当传输层数为12层时,每层DMRS的导频密度为2RE/RB,当传输层数为24时,每层DMRS的导频密度为1RE/RB……该过程相当于一个初始化的过程。
在确定出第一DMRS后,基站自适应调节该第一DMRS的导频密度,以下为描述清楚起见,将初始化得到的第一DMRS的导频密度称之为第一导频密度,将对第一导频密度调节后得到的导频密度称之为第二导频密度。自适应调整过程中,基站通过逐步增大或减少第一导频密度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该第二导频密度与当前高阶SU-MIMO系统的导频密度适应,满足高阶SU-MIMO系统的鲁棒性能。
102、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以使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并进行信道估计。
在对第一导频密度自适应调整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后,基站将该第二导频密度信息携带在信令中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其中,第二导频密度信息可以为第二导频密度或导频密度调整信息,如导频密度的增加量或减少量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基站通过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后,将第二导频密度信息携带在信令中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基站通过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可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第二导频密度。
具体的,基站基于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块反馈的(用户设备的反馈模块用于合成反馈信息,如平均速度等)反馈信息,动态调整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并依此第二导频密度确立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和/或资源映射方案。其中,反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与用户设备间的相对平均速度,用户设备的环境信息等。例如,若相对平均速度急剧提高,或者环境突然变得恶劣时,基站需要正向调整导频密度以保证信道估计精度以实现正确译码;反之,若相对平均速度逐渐变小,则基站反向调整导频密度,并依此新密度确立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和/或资源映射方案。基于此生成信令;用以指示接收端导频密度变化。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可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
具体的,在自动重传请求停等式中,系统默认基站每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包就暂时停下来,等待用户设备的确认信息。当数据包到达用户设备时,对其进行检错,若接收正确,返回确认(ACK)信号,错误则返回不确认(NACK)信号。用户设备的估计性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在ACK/NACK信息上,若用户设备一直反馈的是NACK信号,则基站正向调整导频密度以提升信道估计精度,反之可以适当降低导频密度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在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之后,可根据该第二导频密度,确定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具体的,基站可以直接确定出第二DMRS的相关信息,如第二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等,并将确定出的第二DMRS的相关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等,还原出第二DMRS,并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可事先生成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为每一条对应关系赋予索引号以提供索引。如此一来,基站在确定出第二导频密度后,可依据该第二导频密度以及索引号,确定出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然后,将第二导频密度、与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发送给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设备上也可以事先生成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为每一条对应关系赋予索引号以提供索引。如此一来,基站在确定出第二导频密度并将该第二导频密度发送给用户设备后,用户设备可依据该第二导频密度以及索引号,确定出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基站可将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或高层信令发送给用户设备。当基站需要将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也发送给用户设备时,携带该些第二DMRS的相关信令均可以经由PDCCH、PBCH或高层信令发送。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中,考虑到向后兼容性,对于一个RB,可将时域上的第6、7、13、14符号上的12个子载波用于发送DMRS。
图2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适用于高阶SU-MIMO系统中基站发送下行数据时需要动态调整DMRS导频密度的场景。具体的,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2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第二导频密度为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的,第一DMRS为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本步骤中,有关第一导频密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图1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202、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
本步骤中,用户设备基于基站发送的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
可选的,本步骤中,若基站仅发送第二导频密度给用户设备,此时,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确定与该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等,然后,根据第二导频密度、与该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生成第二DMRS。
可选的,本步骤中,若基站除了将第二导频密度发送给用户设备外,还发送与该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给用户设备,此时,用户设备直接根据第二导频密度、与该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生成第二DMRS。
可选的,本步骤中,用户设备上可事先存储有导频密度、资源映射方案、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为每一条对应关系赋予索引号以提供索引。如此一来,用户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后,可依据该第二导频密度以及索引号,确定出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然后,根据第二导频密度、与该第二导频密度对应的资源映射方案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生成第二DMRS。
203、用户设备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
本步骤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该第二导频密度为基站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的,然后,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第二导频密度为基站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第二导频密度例如为基站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第二导频密度例如为基站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二中,用户设备可经由PDCCH、PBCH或高层信令等接收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二中,考虑到向后兼容性,对于一个RB,可将时域上的第6、7、13、14符号上的12个子载波用于接收DMRS。
图3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是与本发明图1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100包括:
调节模块11,用于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发送模块12,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调节模块11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并进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通过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后,将第二导频密度信息携带在信令中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通过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得到第二导频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调节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第二导频密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
图4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100在图3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
确定模块13,用于在所述调节模块11对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所述发送模块12,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高层信令方式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图5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是与本发明图2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200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生成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21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
估计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生成模块22生成的所述DMRS进行信道估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该第二导频密度为基站对采用唯一导频密度与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确定出的第一DMRS进行自适应调节得到的,然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基于该第二导频密度得到第二DMRS,进行根据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并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解调。该过程中,第二导频密度为基站对第一导频密度进行逐步增大或减少的自适应调整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DMRS导频的开销。另外,通过自适应调整导频密度,避免导频密度和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唯一方式配置的DMRS导致的无法兼顾低密度DMRS的解调性能的弊端。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反馈的反馈信息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为所述基站根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所述第一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
图6为本发明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装置200在图5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
确定模块24,用于在所述生成模块22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21,还用于在所述生成模块22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生成第二DMRS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或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21,具体用于经由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以高层信令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图7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300,包括:处理器31和存储器32。基站3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33、接收器34。发射器33和接收器34可以和处理器31相连。其中,发射器33用于发送数据或信息,接收器34用于接收数据或信息,存储器32存储执行指令,当基站300运行时,处理器31与存储器32之间通信,处理器31调用存储器32中的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用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用户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43、接收器44。发射器43和接收器44可以和处理器41相连。其中,发射器43用于发送数据或信息,接收器44用于接收数据或信息,存储器42存储执行指令,当用户设备400运行时,处理器41与存储器42之间通信,处理器41调用存储器42中的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方法:
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反馈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导频密度,所述第一DMRS为所述基站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所述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的信令;
所述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包括所述第二DMRS端口号分配与复用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的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高层信令方式发送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的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相对平均速度、所述用户设备的环境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包括导频密度调整信息。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方法:
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第二导频密度信息的信令,所述第二导频密度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对第一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第一导频密度进行调节得到的,所述第一DMRS为根据网络配置情况确定的;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携带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信息的信令,其中,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是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的,所述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是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确定的,所述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包括所述第二DMRS端口号分配与复用策略;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导频密度、所述第二DMRS的资源映射方案和所述第二DMRS的导频端口映射方案得到第二DMR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间的相对平均速度、所述用户设备的环境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包括导频密度调整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的信令,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广播信道或高层信令方式接收来自基站的携带所述第二导频密度的信息的信令。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DMRS进行信道估计。
CN201480078083.4A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6233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5426.8A CN110460417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201910685389.0A CN110401520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7161 WO2015168940A1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426.8A Division CN110460417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201910685389.0A Division CN110401520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3766A CN106233766A (zh) 2016-12-14
CN106233766B true CN106233766B (zh) 2021-02-23

Family

ID=5439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389.0A Active CN110401520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201910685426.8A Active CN110460417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201480078083.4A Active CN106233766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5389.0A Active CN110401520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201910685426.8A Active CN110460417B (zh) 2014-05-09 2014-05-09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0401520B (zh)
WO (1) WO20151689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2055B1 (en) * 2016-03-31 2021-05-05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Triggering transmissions us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CN109565433B (zh) 2016-07-28 2021-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1805855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b adaptation for interlaced fdm dmrs
CN108282275B (zh) * 2017-01-06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897287B2 (en) * 2017-05-15 2021-01-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quasi-co-location (SQCL) similar angle precoding (SAP)
WO2019047090A1 (zh) * 2017-09-07 2019-03-14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0948B (zh) * 2018-09-07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1669263B (zh) * 2020-05-19 2023-04-18 上海芯袖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g通信中dmrs配置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4696971A (zh) * 2020-12-25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656A (zh) * 2007-09-05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速度和信道质量指示的优化导频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86971B (zh) * 2008-05-30 2011-02-1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帧长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064929B (zh) * 2009-11-16 2013-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回程链路导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11486B (zh) * 2011-01-19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标识信令组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CN102739382A (zh) * 2011-03-25 2012-10-17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解调导频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2404854B (zh) * 2011-11-04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316688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上行解调导频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移动中继
KR20150008163A (ko) * 2012-05-11 2015-01-21 옵티스 와이어리스 테크놀로지, 엘엘씨 특정 서브프레임 구성용 기준 신호 디자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8940A1 (zh) 2015-11-12
CN110401520B (zh) 2020-10-16
CN110460417B (zh) 2020-10-27
CN110460417A (zh) 2019-11-15
CN110401520A (zh) 2019-11-01
CN106233766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766B (zh) 解调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JP7073378B2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ンネルで制御情報多重化
CN107210794B (zh) 用于对于低成本用户设备的链路适配的系统和方法
CA2794175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RU2686849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вторной mimo-передач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lte
JP5600207B2 (ja) 多入力多出力送信モードでのユーザー端末機からの制御情報及びデータ情報をマルチプレキシング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JP5548930B2 (ja) 専用基準信号プリコーディング粒度の伝達
US2017015614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80096729A (ko) 개선된 통신 시스템용 프레임 구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346201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EP2684310B1 (en)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allocating control channel elements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JP6771582B2 (ja) 低複雑性マルチ設定csiレポート
EP2641340A1 (en) Two-dimensional ue pairing in mimo systems
CN115134062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17194B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EP2522099A2 (en) Signaling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drs) precoding granularity
KR102496114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기
CN111769855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JP6649268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20150028335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harq 응답의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
WO2013135207A1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JP489397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471544B (zh)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6200296A1 (en)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with prediction of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by csi-rs
CN114450906A (zh) 用于自适应dmrs模式的网络接入节点和客户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