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1885B -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1885B
CN106211885B CN201610817629.4A CN201610817629A CN106211885B CN 106211885 B CN106211885 B CN 106211885B CN 201610817629 A CN201610817629 A CN 201610817629A CN 106211885 B CN106211885 B CN 106211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p
seedling
shaft
connec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76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1885A (zh
Inventor
罗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176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1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1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1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一组秧斗焊接在支架的中部,秧斗的下端穿过支架底板;两根U型槽焊接在支架上,输送板由四个支脚支撑,每个支脚的下端连接一个车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板、往返器平移轴连接,左直梁、右直梁安装在支架上,左直梁、右直梁上分别安装一组左固定夹子套、右固定夹子套,活动夹子套的下端有活动套顶板,每个夹子中部的两边各有一个顶块,每个夹子的右部装有一根弹簧,一组夹子的右端均与滑梁连接,滑梁右边的中部有两个挂耳,连杆的右端是轴承套,轴承套经轴承与圆柱杆连接,连杆的左端经螺杆与挂耳连接;送秧主动轴的后端是齿轴套,送秧从动轴的前端是齿轴,齿轴与齿轴套套连。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秧苗培育是在秧苗盘上完成,秧苗盘上有均匀分布的蔸穴,营养泥与谷种放置在蔸穴中,长成秧苗后,把秧苗盘上的秧苗扯出来(秧苗的根部把营养泥也带出来),再抛入水田中。
公知水稻抛秧方法:一种是农民用手从秧苗盘中,扯出秧苗抛入田中,这种抛秧方法,秧苗在田中的分布极不均匀,需要人工补插、调整抛入田中的秧苗,导致农民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另一种是使用水稻抛秧装置抛秧。现有的水稻抛秧装置的工作过程是:三位农民在抛秧装置上,一位农民开动、操作抛秧装置,两位农民把秧苗盘上的秧苗扯出来,放到运秧带上,运秧带把秧苗送入秧斗内,运动的勾秧杆从秧斗经过时,将秧苗勾出来,再由毛刷把勾秧杆勾住的秧苗扫脱,而落入水田中。这种水稻抛秧装置存在几个缺点:一是农民工作量较大。因为需要人工把秧苗盘上的秧苗扯出来,放到运秧带上,因此,农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抛秧工作的人数多。由于抛秧装置运转很快,至少需要两位农民把秧苗盘上的秧苗扯出来,放到运秧带上,加上一位农民开动、操作抛秧装置,因此,至少需要三位农民共同在抛秧装置上工作。三是勾秧杆工作时,勾住秧苗的根部,把秧苗从秧斗内勾出来,尖硬的勾秧杆容易损伤秧苗的根部,在工作中,有一部分秧苗的根部被损伤,而根部被损伤的秧苗抛入水田中后,不能成活,而且要过几天后才能发现死亡的秧苗,对于死亡的秧苗,需要人工补插秧苗。四是勾秧杆在工作中,有时没勾住秧苗,有时则勾住两蔸秧苗或两蔸以上的秧苗,导致抛入水田中的秧苗,有的地方没有秧苗,有的地方不止一蔸秧苗,需要人工调整、补插秧苗。五是勾秧杆勾住秧斗内秧苗后,将勾住的秧苗从秧斗内运出来,再由毛刷把勾秧杆勾住的秧苗扫脱,在此过程中,一些秧苗,其根部的营养泥与秧苗根部脱离,导致这些秧苗抛入水田中后,在水田的水面漂浮,需要人工补插秧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抛秧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使用该装置抛秧,从事抛秧工作的农民,工作量小,人数少,且夹子每次夹住一蔸秧苗的茎部,把秧苗抛入水田中,既避免了器械损伤秧苗,又防止秧苗根部的营养泥脱落,而且,夹子每次抛一蔸秧苗到水田中,使抛入水田中的秧苗分布均匀,成活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一组秧斗焊接在支架的中部,在支架上有两根U型槽,每根U型槽的中部有U型槽盖板,所述的U型槽盖板,用于限制支脚在U型槽内的移动范围。输送板由四个支脚支撑,每个支脚的下端连接一个车轮,支脚的下端及车轮放置在U型槽内。
往返器、两个行程开关安装在该抛秧装置上,往返器转轴的一端伸入往返器内,往返器转轴的另一端与往返器转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往返器主动齿轮安装在往返器转轴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板、往返器平移轴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两根推杆与往返器平移轴连接或与往返器平移轴同步移动的其他零件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
主驱动轴与两个驱动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往返器驱动齿轮、夹秧驱动齿轮、主驱动齿轮安装在主驱动轴上,往返器驱动齿轮与往返器主动齿轮由往返器链条连接。
一级轴与两个一级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一级轴的一端装有一个一级从动齿轮和一个一级主动齿轮,一级轴的另一端装有一个一级从动齿轮;一级主动齿轮与夹秧驱动齿轮由一级链条连接。每根二级轴与两个二级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每根二级轴的一端装有一个二级从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与二级从动齿轮由二级链条连接;每根二级轴的另一端装有一个转盘,每个转盘的边缘有一根圆柱杆。
在支架上有左直梁、右直梁,左直梁、右直梁上分别安装一组左固定夹子套、右固定夹子套,活动夹子套的下端有活动套顶板,每个夹子中部的两边各有一个顶块,每个夹子的右部装有一根弹簧,每个夹子的左部依次穿过一个右固定夹子套、一个活动夹子套和一个左固定夹子套,一组夹子的右端均与滑梁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滑梁右边的中部有两个挂耳,连杆的右端是轴承套,轴承套经轴承与圆柱杆连接,连杆的左端经螺杆与挂耳连接。
送秧主动轴与两个送秧主动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送秧驱动齿轮安装在送秧主动轴上,送秧主动轴的后端是齿轴套。送秧从动轴与两个送秧从动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送秧从动轴的前端是齿轴,送秧从动轴的后端装有送秧从动齿轮。送秧主动轴后端的齿轴套与送秧从动轴前端的齿轴相吻合,齿轴与齿轴套套连。这种结构和连接关系,转动的送秧主动轴经齿轴套、齿轴带动送秧从动轴转动;同时,送秧从动轴可沿轴线方向移动。
输送带主动轴与两个输送带主动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输送带从动轴与两个输送带从动轴轴承座内的轴承套连,输送带主动轴与输送带从动轴由一组输送带套连,输送带主动轴的后端装有输送带主动齿轮,输送带主动齿轮与送秧从动轴后端的送秧从动齿轮由送秧链条连接。
两根竖梁分别安装在输送板前、后端的中部,竖梁的上端是竖梁螺杆,压杆的中部安装一组压条,压杆的两端经竖梁螺帽分别与竖梁螺杆连接。通过调节竖梁螺帽,使压条对输送带上的秧苗盘的压力适当,使运动的输送带能带动秧苗盘移动,同时,夹子将秧苗盘上的秧苗夹出时,不会带动秧苗盘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从事抛秧工作的农民,只需把秧苗盘放置在输送带上,农民工作量小,劳动强度低。2、一位农民负责开动、操作农耕车,一位农民负责把秧苗盘放置在输送带上,整个工作需要的人数少,仅需两位农民。3、操作的人数少,减轻了农耕车的重量,有利于农耕车在水田中行走。4、工作中,夹子夹住秧苗的茎部,不会损伤秧苗,抛入水田中的秧苗,成活率高。5、夹子每次夹住一蔸秧苗的茎部,把秧苗抛入水田中,没有触及秧苗的根部,秧苗的根部的营养泥不会脱离,避免了抛入水田中的秧苗,在水田的水面漂浮。6、夹子每次定能夹住、也仅能夹住一蔸秧苗的茎部,把秧苗抛入水田中,使抛入水田中的秧苗分布均匀,有利于秧苗在水田中生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1、输送板 2、输送带主动齿轮 3、输送带主动轴轴承座 4、送秧链条
5、输送带 6、送秧从动轴轴承座 7、送秧主动轴轴承座 8、送秧驱动齿轮
9、竖梁 10、压杆 11、竖梁螺杆 12、竖梁螺帽
13、压条 14、输送带从动轴轴承座 15、秧盘上导板 16夹子挡杆
17、左固定夹子套 18左直梁 19、活动夹子套 20、活动套连杆
21、顶块 22、活动套顶板 23、右固定夹子套 24、右直梁
25、夹子 26、滑梁 27、挂耳 28、螺杆
29、连杆 30、二级从动齿轮 31、转盘 32、轴承套
33、轴承 34、二级轴轴承座 35、二级链条 36、一级从动齿轮
37、一级主动齿轮 38、一级轴轴承座 39、秧斗 40、秧盘下导板
41、一级链条 42、往返器驱动齿轮 43、夹秧驱动齿轮 44、驱动轴轴承座
45、支架 46、U型槽 47、车轮 48、U型槽盖板
49、往返器链条 50、往返器主动齿轮 51、往返器 52、行程开关
53、支脚 54、连接杆 55、弹簧 56、齿轴
57、齿轴套 58、二级轴 59、送秧主动轴 60、推杆
61、主驱动轴 62、往返器转轴 63、一级轴 64、往返器平移轴
65、送秧从动轴 66、输送带主动轴 67、圆柱杆 68、往返器转轴轴承座
69、主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一组秧斗39焊接在支架45的中部,在支架45上有两根U型槽46,每根U型槽46的中部有U型槽盖板48,所述的U型槽盖板48,用于限制支脚53在U型槽46内的移动范围。输送板1由四个支脚53支撑,每个支脚53的下端连接一个车轮47,支脚53的下端及车轮47放置在U型槽46内。
往返器51、两个行程开关52安装在该抛秧装置上,往返器转轴62的一端伸入往返器内,往返器转轴62的另一端与往返器转轴轴承座68内的轴承套连,往返器主动齿轮50安装在往返器转轴62上,连接杆54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板1、往返器平移轴64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两根推杆60与往返器平移轴64连接或与往返器平移轴64同步移动的其他零件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
主驱动轴61与两个驱动轴轴承座44内的轴承套连,往返器驱动齿轮42、夹秧驱动齿轮43、主驱动齿轮69安装在主驱动轴61上,往返器驱动齿轮42与往返器主动齿轮50由往返器链条49连接。
一级轴63与两个一级轴轴承座38内的轴承套连,一级轴63的一端装有一个一级从动齿轮36和一个一级主动齿轮37,一级轴63的另一端装有一个一级从动齿轮36;一级主动齿轮37与夹秧驱动齿轮43由一级链条41连接。每根二级轴58与两个二级轴轴承座34内的轴承套连,每根二级轴58的一端装有一个二级从动齿轮30,一级从动齿轮36与二级从动齿轮30由二级链条35连接;每根二级轴58的另一端装有一个转盘31,每个转盘31的边缘有一根圆柱杆67。
在支架45上有左直梁18、右直梁24,左直梁18、右直梁24上分别安装一组左固定夹子套17、右固定夹子套23,活动夹子套19的下端有活动套顶板22,每个夹子25中部的两边各有一个顶块21,每个夹子25的右部装有一根弹簧55,每个夹子25的左部依次穿过一个右固定夹子套23、一个活动夹子套19和一个左固定夹子套17,一组夹子25的右端均与滑梁26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滑梁26右边的中部有两个挂耳27,连杆29的右端是轴承套32,轴承套32经轴承33与圆柱杆67连接,连杆29的左端经螺杆28与挂耳27连接。
送秧主动轴59与两个送秧主动轴轴承座7内的轴承套连,送秧驱动齿轮8安装在送秧主动轴59上,送秧主动轴59的后端是齿轴套57。送秧从动轴65与两个送秧从动轴轴承座6内的轴承套连,送秧从动轴65的前端是齿轴56,送秧从动轴65的后端装有送秧从动齿轮。送秧主动轴59后端的齿轴套57与送秧从动轴65前端的齿轴56相吻合,齿轴56与齿轴套57套连。这种结构和连接关系,转动的送秧主动轴59经齿轴套57、齿轴56带动送秧从动轴65转动;同时,送秧从动轴65可沿轴线方向移动。
输送带主动轴66与两个输送带主动轴轴承座3内的轴承套连,输送带从动轴与两个输送带从动轴轴承座14内的轴承套连,输送带主动轴66与输送带从动轴由一组输送带5套连,输送带主动轴66的后端装有输送带主动齿轮2,输送带主动齿轮2与送秧从动轴65后端的送秧从动齿轮由送秧链条4连接。
两根竖梁9分别安装在输送板1前、后端的中部,竖梁9的上端是竖梁螺杆11,压杆10的中部安装一组压条13,压杆10的两端经竖梁螺帽12分别与竖梁螺杆11连接。通过调节竖梁螺帽12,使压条13对输送带5上的秧苗盘的压力适当,使运动的输送带5能带动秧苗盘移动,同时,夹子25将秧苗盘上的秧苗夹出时,不会带动秧苗盘移动。
使用时,将该装置装在农耕车上,用链条将主驱动齿轮69与农耕车上的动力连通,再用链条将送秧驱动齿轮8与直流电动机转轴上的齿轮连通;接着用电线把两个行程开关52并联后,分别与直流电动机、电瓶连接。把秧苗盘上放在输送带5上,并调节竖梁螺帽12,使压条13对输送带5上的秧苗盘的压力适当。
工作中,一位农民负责开动、操作农耕车,一位农民负责把秧苗盘放置在输送带5上。工作时,农耕车动力经主驱动齿轮69、主驱动轴61带动往返器驱动齿轮42、夹秧驱动齿轮43转动,转动的夹秧驱动齿轮43经一级链条41、一级主动齿轮37、一级轴63、两个一级从动齿轮36、两根二级链条35、两个二级从动齿轮30、两根二级轴58、两个转盘31带动两根圆柱杆67绕二级轴58转动;绕二级轴58转动的两根圆柱杆67经两个轴承33、两个轴承套32、两根连杆29、两根螺杆28、两个挂耳27、滑梁26带动一组夹子25沿水平方向往返运动。在一组夹子25从右向左运动过程中,经夹子25上的顶块21带动一组活动夹子套19向左运动,当一组活动夹子套19的左边缘运动到左直梁18处时,在左直梁18的阻挡下,活动夹子套19停止向左运动,而一组夹子25继续向左运动,夹子25上的顶块21运动到活动夹子套19内,活动夹子套19与顶块21共同使夹子25的左端合拢,从而使每个夹子25的左端夹住一蔸秧苗;随后,一组夹子25向右运动,在弹簧55的作用下,带动一组活动夹子套19向右运动,当活动套顶板22的右端运动到右直梁24处时,在右直梁24的阻挡下,活动夹子套19停止向右运动,而一组夹子25继续向右运动,夹子25上的顶块21从活动夹子套19内,运动到活动夹子套19的右边,在弹簧55的作用下,每个夹子25的左端分开,每个夹子25的左端所夹住的一蔸秧苗落入一个秧斗39内,再从秧斗39的下端落入水田中。
与此同时,转动的返器驱动齿轮42经往返器链条49、往返器主动齿轮50带动往返器转轴62转动,转动的往返器转轴62经往返器51带动往返器平移轴64沿轴线方向往返移动,沿轴线方向往返移动的往返器平移轴64经连接杆54再带动输送板1、同输送板1连接的所有零部件及放置在一组输送带5上的秧苗盘同步移动。工作中,在夹子25两次夹秧苗的时间内,往返器平移轴64带动秧苗盘沿轴线方向移动的距离,等于秧苗盘内的秧苗间的株距。
当夹子25的左端夹秧苗盘内最边缘的秧苗时,一根推杆60接触一个行程开关52,在夹子25的左端夹秧苗盘内最边缘的秧苗至下次夹秧苗盘内的秧苗时间内,往返器平移轴64带动秧苗盘,沿轴线方向继续移动的距离,等于秧苗盘内的秧苗间的株距的距离一半,接着,带动秧苗盘沿轴线方向反向移动,秧苗盘沿轴线方向反向移动的距离,也等于秧苗盘内的秧苗间的株距的距离一半。在此过程中,一根推杆60把一个行程开关52的电路先接通,再断开。
当一个行程开关52的电路接通后,直流电动机经送秧驱动齿轮8、送秧主动轴59、齿轴套57、齿轴56、送秧从动轴65、送秧从动齿轮、送秧链条4、输送带主动齿轮2、输送带主动轴66、输送带从动轴带动一组输送带5转动,转动的一组输送带5再带动输送带5上的秧苗盘向右移动。当行程开关52的电路断开后,秧苗盘停止向右移动,在一个行程开关52的电路接通至断开的时间内,秧苗盘向右移动的距离等于秧苗盘内的秧苗间的行距的距离。
本装置可进行下列改进:
改进一:秧斗39的上部大,下部小。这种结构,夹子25将秧苗夹至秧斗39上方后,当夹子25松开时,有利于秧苗落入秧斗39内,同时,秧苗从秧斗39的下端落入水田中后,秧苗在水田中排列更整齐。
改进二:为使夹子25在工作中,准确对准秧苗盘内的秧苗,在左直梁18上,安装一组夹子挡杆16。这样,挡杆16的左端将阻挡夹子25发生偏移。
改进三:为避免夹子25在工作中,损伤秧苗的苗叶,夹子25的左端为梯形状;这样,夹子25夹秧苗盘内的秧苗时,更好地夹住秧苗的茎部。
改进四:在工作中,夹子25上的顶块21频繁进、出活动夹子套19,由于活动夹子套19与夹子25之间有空隙,单个的活动夹子套19在长期工作中,会发生绕夹子25转动的现象,而活动夹子套19的转动,将导致夹子25扭曲变形。因此,把一组活动夹子套19的上端均与活动套连杆20连接(或焊接、或经螺杆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这样,一组活动夹子套19经活动套连杆20连接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夹子25上的顶块21进、出活动夹子套19时,保持活动夹子套19平稳,避免夹子25扭曲变形而损坏。
改进五:为更好地将空秧苗盘收集到农耕车上,在一组秧斗39的上端、下部分别安装秧盘上导板15、秧盘下导板40。这样,秧苗盘右端到达秧盘上导板15时,将向下弯曲,当秧苗盘内的秧苗被夹子25夹完后,秧苗盘脱离压条13下落,再经秧盘下导板40收集到农耕车上。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一组秧斗(39)焊接在支架(45)的中部,在支架(45)上有两根U型槽(46),每根U型槽(46)的中部有U型槽盖板(48),输送板(1)由四个支脚(53)支撑,每个支脚(53)的下端连接一个车轮(47);往返器(51)、两个行程开关(52)安装在该抛秧装置上;连接杆(54)的两端分别与输送板(1)、往返器平移轴(64)连接,两根推杆(60)与往返器平移轴(64)连接或与往返器平移轴(64)同步移动的其他零件连接,在支架(45)上有左直梁(18)、右直梁(24),左直梁(18)、右直梁(24)上分别安装一组左固定夹子套(17)、右固定夹子套(23),活动夹子套(19)的下端有活动套顶板(22),每个夹子(25)中部的两边各有一个顶块(21),每个夹子(25)的右部装有一根弹簧(55),一组夹子(25)的右端均与滑梁(26)连接,滑梁(26)右边的中部有两个挂耳(27),连杆(29)的右端是轴承套(32),轴承套(32)经轴承(33)与圆柱杆(67)连接,连杆(29)的左端经螺杆(28)与挂耳(27)连接;送秧主动轴(59)的后端是齿轴套(57),送秧从动轴(65)的前端是齿轴(56),齿轴(56)与齿轴套(57)套连;输送带主动轴(66)与输送带从动轴由一组输送带(5)套连;两根竖梁(9)分别安装在输送板(1)前、后端的中部,竖梁(9)的上端是竖梁螺杆(11),压杆(10)的中部安装一组压条(13),压杆(10)的两端经竖梁螺帽(12)分别与竖梁螺杆(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秧斗(39)的上部大,下部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在左直梁(18)上,安装一组夹子挡杆(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夹子(25)的左端为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一组活动夹子套(19)的上端均与活动套连杆(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是:在一组秧斗(39)的上端、下部分别安装秧盘上导板(15)、秧盘下导板(40)。
CN201610817629.4A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1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7629.4A CN10621188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7629.4A CN10621188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1885A CN106211885A (zh) 2016-12-14
CN106211885B true CN106211885B (zh) 2018-06-12

Family

ID=58073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76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1885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1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5053B (zh) * 2017-08-28 2019-12-27 张家凡 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
CN109496507A (zh) * 2018-12-03 2019-03-22 李佳奇 一种插秧机用气动自动化插秧装置
CN115669330B (zh) * 2022-11-01 2024-05-07 湘潭大学 一种导轨驱动曲柄式零速移栽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1802A (ja) * 1989-11-10 1991-06-28 Toyosha Kk 自走式農作業機の自動操舵装置
CN201639977U (zh) * 2010-04-28 2010-11-24 许雪康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CN201709121U (zh) * 2010-07-05 2011-01-19 赵青海 水稻抛秧机
CN102726150A (zh) * 2011-03-29 2012-10-17 佳木斯大学 缓带式水稻抛秧机
CN204929611U (zh) * 2015-06-18 2016-01-06 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CN105532147A (zh) * 2016-01-27 2016-05-04 滁州市金成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抛秧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1802A (ja) * 1989-11-10 1991-06-28 Toyosha Kk 自走式農作業機の自動操舵装置
CN201639977U (zh) * 2010-04-28 2010-11-24 许雪康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CN201709121U (zh) * 2010-07-05 2011-01-19 赵青海 水稻抛秧机
CN102726150A (zh) * 2011-03-29 2012-10-17 佳木斯大学 缓带式水稻抛秧机
CN204929611U (zh) * 2015-06-18 2016-01-06 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CN105532147A (zh) * 2016-01-27 2016-05-04 滁州市金成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抛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1885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2603B2 (en) Ejecting-clamping-pulling combined seedling fetch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plant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6211885B (zh) 一种全自动水稻抛秧装置
CN203896716U (zh) 一种苗盘横置式全自动移栽机的送苗机构
CN104855025B (zh) 一种穴盘草莓秧苗移栽末端执行器及其取放苗控制方法
CN107801454B (zh) 一种移栽机用取苗和投苗装置
CN110896690A (zh) 一种自动化智能种菜系统
CN109644593B (zh) 蔬菜移栽起垄一体机
CN102301856A (zh) 自动取苗装置
CN108617255B (zh) 一种手推式菊花采摘装置
CN207460795U (zh) 一种全自动移栽钵苗盘输送装置
CN103814660B (zh) 蔬菜杯苗移栽机自动取投苗机构
CN107396691B (zh) 一种用于甘蓝收获机的甘蓝称重装置
CN110140494B (zh) 一种多芽段甘蔗种排种装置
CN208971964U (zh) 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摆放装置
CN103250511B (zh) 一种结球类蔬菜收获机的输送切割装置
CN202127605U (zh) 自动取苗装置
CN208678978U (zh) 一种果树种植用液体肥料搅拌设备
CN203675699U (zh) 嫁接用接穗苗上苗与夹持切削装置
CN203646293U (zh) 一种捡蛋机
CN102907200A (zh) 马铃薯播种机轮盘式排种器
CN216253900U (zh) 一种蔬菜苗智能移栽机
CN205213377U (zh) 倾斜输送水平夹持式钵苗分苗装置
CN211268041U (zh) 一种可实现管道水培行距自动调节的输送装置
CN201766836U (zh) 一种插秧机的秧盘驱动机构
CN110278864B (zh) 一种可实现管道水培行距自动调节的输送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