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58A - 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58A CN1062058A CN91111202A CN91111202A CN1062058A CN 1062058 A CN1062058 A CN 1062058A CN 91111202 A CN91111202 A CN 91111202A CN 91111202 A CN91111202 A CN 91111202A CN 1062058 A CN1062058 A CN 10620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lead
- wire
- armature
- tongue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1—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02K13/04—Connections between commutator segments and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1—Commutator or slip ring assemb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2—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Dc Machiner (AREA)
Abstract
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包括:一
个多极结构的电枢铁芯,其上绕置多个线圈;一个设
置在绝缘筒上的换向器,该绝缘筒固定地安装到电机
轴上;和从线圈抽出的连接到换向器舌片上的引线
端,其中,在电枢铁芯上按顺序地绕置多个线圈,从最
后缠绕好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拖尾端,在该引线以预
定的角度缠绕到绝缘筒上之后是以这样的方式连接
到一个预定的换向器舌片上,即该引线和所有其他位
于已缠绕好线圈与换向器舌片之间的引线至少多次
地交叉和接触。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中,多个线圈是依次缠绕在一个电枢铁芯上的,而且,所有引线,除了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外,都是通过从最后绕成的线圈中抽出引线的拖尾端部缠绕在另外导线上而可靠地固定到一个绝缘筒上。
图5表示一个微型电动机的例子,它具有一个三极结构的换向器。在图5中描述的这种微型电动机的三极结构的电枢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一个具有多个电枢极2-1,2-2和2-3的电枢铁芯2(缠绕其上的线圈未表示出)固定地安装到电机轴1上。换向器环段4-1,4-2和4-3具有换向器舌片3-1,3-2和3-3,而换向器环段则安装在一个绝缘筒5上,绝缘筒5固定地安装在电机轴1上。
图5表示线圈绕置在铁芯上之前的电枢铁芯2和换向器4的情况。图5(A)表示从换向器的一侧朝电机轴方向看去的前视图,而图5(B)是沿图5(A)中A-A箭头方向所示的侧视图,在这些附图中,编号6A至6C表示位于电枢极2-1,2-2和2-3之间的缝隙。
线圈是绕置在电枢极2-1,2-2和2-3上,并且从这些线圈抽出的引线是连接到预定的换向器舌片3-1,3-2和3-3上,而动力电源是通过换向器环段4-1,4-2和4-3以及换向器舌片3-1,3-2和3-3输送到这些线圈上的。
下面,参照图6至8将描述一个传统线圈的绕置方法。而图6至8则有助于说明传统线圈绕制方法的线圈绕置工作过程,应用传统的线圈绕制方法的微型电机的电枢包括第1至第3以等角120°间隔设置的电枢极2-1至2-3。以及在第1至第3电枢极2-1至2-3之间安置的第1至第3换向器舌片3-1至3-3。
图6表示最常用的传统线圈绕置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在这一绕置方法中从线圈7-1,7-2和7-3中抽出的引线是如此方式延伸的,即它们以最短的路线连至换向器舌片3-1,3-2和3-3上。这就是说,线圈的绕置从第2换向器舌片3-2开始,而且,引线1a的导引端连接到第二换向器舌片3-2上,然后,引线1a沿一个预定的方向(在图6中沿左方向)延伸并且从位于第一电枢极2-1和第二电枢极2-2之间的缝隙6B上方绕置在第一电枢极2-1上以形成第一线圈7-1。然后,从第1线圈7-1抽出的引线1b的拖尾端则连接到第三换向器舌片3-3上。虽然在图6中为清楚起见仅仅表明第一线圈7-1的一圈绕线,但第一线圈7-1是具有预定圈数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第二和第三线圈7-2和7-3,对此以后将会描述。
其次,从第一线圈7-1抽出的引线1b在连接到第三换向器舌片3-3上以后就以同样的方向延伸,且不用割断,就如同第一线圈7-1的情况一样进行绕置,以形成第二线圈7-2。类似地,可绕制成第三线圈7-3,从第三线圈7-3抽出的引线3b的拖尾端则连接到第二换向器舌片3-2上。
图7表示了另外一种传统线圈绕制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实质上与上面图6中描述的方法相同,仅有的不同如图中所示,从线圈7-1至7-3抽出的引线1a至3a延伸的要比图6实施例中的引线长(即从角度的意义上说,要大于120°相对应的周长)。
因此,引线1a至3a就会部分地被置于和绝缘筒5的外圆周在超过120°的角度间隔表面上相接触。
图8表示又一个传统的线圈绕制方法,它本质上与图7中表示的传统方法相同,仅有的不同如图所示,从线圈7-1至7-3抽出的引线1a至3a和1b至3b延伸的要比图6中所示传统方法抽出的引线长,并大于一个角度120°所对应的长度。
由此,引线1a至3a和1b至3b部分地被置于和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
在图6所示的传统方法中,由于从线圈7-1,7-2和7-3抽出的所有引线(1a至3a和1b至3b)延伸的方式是这样,即它们以最短的路线连接换向器舌片3-1,3-2和3-3,并且所有这些引线悬挂着横跨于线圈7-1,7-2和7-3以及换向器舌片3-1,3-2和3-3之间。
所以,图6中所示的传统方法会带来不期望的问题,例如由于电机长时间运转,振动和冲击等不利因素会造成松弛和断线。
还有,在图7和8所示的传统方法中,这些引线则部分地与绝缘筒5相接触。结果,同样会遇到上述图6所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为克服上述缺陷,例如松弛和断线,则经常使用粘合剂等将这些引线粘接到绝缘筒5上。这样就会导致制造成本提高,因为,制造电枢所需的工时增加了,同时增加了材料的消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防止引线由于电机运转、振动和撞击等造成的断线,同时也防止线圈由于引线的松散、脱离等造成的松弛和开绕,而且也消除了使用粘合剂为粘结工序来固定引线,从而减少了制造电枢所需的时间和劳动,以利于提高工效、降低成本。
本发明就是试图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这种方法典型地包括:一个多极结构的电枢铁芯,其上绕置多个线圈;一个安装在绝缘筒上的换向器,该绝缘筒固定地安装在电机轴上;和连接到换向器舌片上的线圈引线;其特征在于,它是这样的方式,在电枢铁芯上绕置多个线圈,将从最后绕置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缠绕在绝缘筒上,亦即,使它与所有其他置于已绕好线圈和换向器舌片之间的引线至少多次(不止一次)地交叉和接触,再以其拖尾端连接到预定的换向器舌片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典型地包括:一个多极结构的电枢铁芯,其上绕有多个线圈,一个设置在绝缘筒上的换向器,该绝缘筒固定地安装在电机轴上,和线圈的引线连接到换向器的舌片上,其中所述多个线圈是按顺序缠绕在电枢铁芯上的,并且从最后绕制成的线圈中抽出的一条引线是以如此方式按预定角度缠绕到绝缘筒上的,亦即,引线与所有其他位于已缠绕好线圈和换向器舌片之间的引线至少多次(不止一次)地交叉和接触,而后连接到一个予定的换向器舌片上。从最后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一条引线,选通过第一缝隙以及第一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第二缝隙,然后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延伸出大约600°相对应的周长,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通过第一缝隙,再通过第一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第二缝隙,然后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按预定方向延伸出大约480°相对应的周长,所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在最后电枢极上绕制以后,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并在第一电枢极的上方延伸出大约360°相对应的周长,然后通过第一缝隙,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是在最后电枢极上绕制后,通过第一缝隙以及最后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最后缝隙以后,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以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大约720°相对应的周长,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引线,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延伸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然后,进一步沿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至少延伸出360°相对应的周长。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可明显地看出。
图1所示是按照本发明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它是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是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表示另一种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所示是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又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所示是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的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5所示是一种具有三极结构换向器的微型电动机的电枢;
图6所示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线圈绕置方法的平面示意图;
图7所示是另一崽传统线圈绕置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和
图8所示是又一种传统线圈绕置方法的平面示意图。
图1表明根据本发明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图2,3和4则表明本发明另一些实施方案的线圈绕置工作过程的平面示意图。
图1至4用于说明应用本发明方法在电枢上绕置线圈时的工作过程。附图的编号与图5至8所用的编号相对应。
图1中所示实施方案的线圈绕制过程将依次描述如下:
1)第一线圈绕置步骤:
从第一线圈7-1抽出的引线1a的导引端,在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以后,沿着绝缘筒5(图5所示)的外圆周表面上大约240°对应的周长延伸,其方向与第一线圈7-1的缠绕方向相同(在图中为左向,此后称之为预定方向),并且,从上面插置到位于第一电枢极2-1和第二电枢极2-2之间的缝隙6B中,然后,插置到缝隙6A中,接着,返回到缝隙6B。结果,在第一电枢极2-1上形成第一线圈7-1,从第一线圈(7-1)抽出的引线1b的拖尾端则通过第二电枢极2-2的较低部分和缝隙6c延伸出大约240°对应的周长,其方向正好与前边描述的预定方向相反(此后称之为反预定方向),并且连接到第二换向器舌片3-2上;虽然在图1中只描述第一线圈7-1的一圈,但第一线圈7-1具有一个预定的圈数。这些同样适合于第二和第三线圈7-2和7-3。
2)第二线圈绕置步骤:
连接到第二换向器舌片3-2上的第一线圈7-1引线1b的拖尾端是不用切断地沿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沿预定方向延伸出大约240°对应的周长,插置到缝隙6c中,再通过缝隙6B,然后返回缝隙6C,其结果,在第二电枢极2-2上形成第二线圈7-2,从第二线圈7-2抽出的引线2b的拖尾端,在通过第三电枢极2-3的较低部分和缝隙6A以后,沿反预定方向延伸出大约240°对应的周长,并连接到第三换向器舌片3-3上。
3)第三线圈绕置步骤:
连接到第三换向器舌片3-3上的第二线圈7-2的引线2b的拖尾端是不切断地沿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沿预定方向延伸出大约240°对应的周长,插置到缝隙6A中,再通过缝隙6C而返回缝隙6A,其结果,在第三电枢极2-3上形成第三线圈7-3。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的拖尾端是在通过缝隙6A以及通过第一电枢极2-1的较低部分和缝隙6B以后,沿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沿反预定方向(如图中实线所示)延伸出大约600°所对应的周长,然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的拖尾端可以不直接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在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这是一圈)后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引线3b可以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可不仅是一次(圈)而且几次圈延伸都可以。
图1表示的实施方案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在电枢上的所有绕制工作是遵照上面的线圈绕置步骤1至3进行的。用这种线圈绕置方法,所有其他的引线就可以通过最后线圈的引线,这就是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紧紧地固定和可靠地固紧到绝缘筒5上。
在图2、3和4中表示的实施方案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相同,仅有的不同在于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的处理方式。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的拖尾端是通过缝隙6A以及第一电枢极2-1的较低部分和缝隙6B,并且沿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以与图1实施方案中正好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大约480°相对应的周长(如图中实线所示),然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为简便起见在图2中以标志X表示引线3b的相同位置);或者,以前述方式绕置的第三引线3b是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而是进一步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而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这种引线3b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可以不只是一次(圈)而是多次(圈)延伸,如图1实施方案所述的情况。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的拖尾端是绕在第三电枢极2-3上,且沿绝缘筒5的外圆周表面以与图1实施方案中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大约360°对应的周长(如图中实线所示),同时没有通过缝隙6A,而是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在图3中标志X是为简便起见来表明引线3b的同一位置);或者,以前述方式绕置的第三引线3b不是立即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而是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如图中虚线所示)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该引线3b可被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不仅是一次(圈)可以是几次(圈)延伸正如图1实施方案的情况。
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从第三线圈7-3抽出的引线3b拖尾端是绕置在第三电枢极2-3上的,其通过缝隙6A以及第三电枢极2-3的较低部分和缝隙6C,沿与图1实施方案相同的方向亦即沿预定方向(如图中实线所示)延伸出大约720°对应的周长,然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或者,以前述方式绕置的第三引线3b不是马上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而是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如图中虚线所示),然后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3-1上,该引线3b可延伸出360°对应的周长不仅是一次(圈)的可以是多次(圈)延伸,正如图1实施方案的情况。
在图2至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所有其他引线都是通过从最后线圈中抽出的引线,亦即第三线圈7-3的引线3b,紧紧地固定和可靠地定位到绝缘筒5上。
本发明用于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是不局限在前述实施方案中三极结构的电枢线圈绕置方法的,而是可以应用到多极结构的电枢和具有叠绕线圈的电枢上。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可以改进位于换向器舌片和线圈之间的引线固定状态,同时也能够实现下面的优良效果:
1)可以防止引线由于电机运转、振动和撞击等造成的断线,因为这些引线不会松散和脱离。
2)可以防止线圈由于引线的松散、脱离等造成的松弛,开绕,因为这些引线不会有松散和脱离等情况发生。
3)因为有上述1)和2)的优点,故可以提供具有高质量和可靠性能高的微型电动机。
4)由于不需要粘合剂和粘法工序来固定引线因而就可减少制造电枢所需的时间和劳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Claims (6)
1、一种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典型地包括:一个多极结构的电枢铁芯,其上绕有多个线圈,一个设置在绝缘筒上的换向器,该绝缘筒固定地安装在电机轴上,和所述线圈的引线连接到所述换向器舌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圈是按顺序缠绕在所述电枢铁芯上的,并且从最后绕制成线圈中抽出的一条引线是以如此方式按预定角度缠绕到绝缘筒上的,亦即,所述引线与所有其他位于已缠绕好线圈和换向器舌片之间的引线至少多次(不止一次)地交叉和接触,而后连接到一个预定的换向器舌片上。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最后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一条引线,先通过第一缝隙以及第一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第二缝隙,然后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延伸出大约600°相对应的周长,再连接到所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所述引线通过第一缝隙,再通过第一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第二缝隙,然后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按预定方向延伸出大约480°相对应的周长,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所述引线,在所述最后电枢极上绕制以后,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并在第一电枢极的上方延伸出大约360°相对应的周长,然后通过第一缝隙,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所述引线是在所述最后电枢极上绕制成后,通过第一缝隙以及最后电枢极的较低部分和最后缝隙以后,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以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大约360°相对应的周长,再连接到第一换向器舌片上。
6、一种如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用于在微型电动机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最后缠绕成的线圈中抽出的所述引线,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延伸后,连接至第一换向器舌片上,然后,进一步沿所述绝缘筒的外圆周表面至少延伸出360°相对应的周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27598/90 | 1990-11-28 | ||
JP2327598A JPH04197054A (ja) | 1990-11-28 | 1990-11-28 | 小型モータの電機子巻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58A true CN1062058A (zh) | 1992-06-17 |
CN1034622C CN1034622C (zh) | 1997-04-16 |
Family
ID=18200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1111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22C (zh) | 1990-11-28 | 1991-11-28 | 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400495A (zh) |
JP (1) | JPH04197054A (zh) |
CN (1) | CN1034622C (zh) |
GB (1) | GB2250384B (zh) |
MY (1) | MY110294A (zh) |
TW (1) | TW2093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40849A (zh) * | 2013-01-10 | 2014-09-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换向器式电动机及其绕线的接线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6038899A2 (en) * | 1995-05-22 | 1996-12-05 | Globe Products Inc. | Armature and armature winding and commutator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5955812A (en) * | 1997-06-09 | 1999-09-21 | Joyal Products Co., Inc. | Electric motor with carbon track commutator |
DE19826886A1 (de) * | 1998-05-28 | 1999-12-02 | Bosch Gmbh Robert |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Rotors |
JP2002517154A (ja) * | 1998-05-28 | 2002-06-11 | ローベルト ボツシユ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電動モータのためのロータならびに該ロータ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
JP4734759B2 (ja) * | 2001-05-22 | 2011-07-2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直流ブラシモータのロ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コイルの巻線方法 |
JP2003088064A (ja) * | 2001-09-07 | 2003-03-20 | Moric Co Ltd | 回転電気機器の電機子の巻線方法及び装置 |
US7859162B2 (en) | 2005-06-21 | 2010-12-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rmature of rotary motor, rotary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7084237B2 (ja) * | 2018-07-11 | 2022-06-14 |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並びに、ロータの結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6406162A (zh) * | 1964-06-01 | 1965-12-02 | ||
US3913220A (en) * | 1968-02-09 | 1975-10-21 | Globe Tool Eng Co | Armature winding method |
US3588560A (en) * | 1969-10-02 | 1971-06-28 | Honeywell Inc | Shell-type motor rotating arma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1990
- 1990-11-28 JP JP2327598A patent/JPH04197054A/ja active Pending
-
1991
- 1991-11-05 TW TW080108723A patent/TW209320B/zh active
- 1991-11-15 MY MYPI91002117A patent/MY110294A/en unknown
- 1991-11-25 GB GB9125006A patent/GB2250384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1-11-28 CN CN91111202A patent/CN103462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3
- 1993-12-13 US US08/166,739 patent/US540049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40849A (zh) * | 2013-01-10 | 2014-09-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换向器式电动机及其绕线的接线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250384A (en) | 1992-06-03 |
TW209320B (zh) | 1993-07-11 |
GB9125006D0 (en) | 1992-01-22 |
MY110294A (en) | 1998-04-30 |
CN1034622C (zh) | 1997-04-16 |
US5400495A (en) | 1995-03-28 |
GB2250384B (en) | 1994-11-23 |
JPH04197054A (ja) | 1992-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622C (zh) | 在微型电动机的电枢上绕制线圈的方法 | |
CN1344054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CN1202605C (zh) | 定子 | |
CN102457149A (zh) | 定子、无刷电动机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CN1992468A (zh) | 电动机 | |
CN1716468A (zh) | 表面安装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4000764A (en) | Stator lead termination apparatus | |
CN1077342C (zh) | 电动鼓风机的制造方法 | |
CN1652435A (zh) |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95845C (zh) | 外展型电动机及其电动机定子的制造方法 | |
CN1067533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CN101043154A (zh) | 用于异步电机的定子总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24158C (zh) | 无刷电动机 | |
CN1314183C (zh) | 旋转电机的电枢、旋转电机、及电枢的制造方法 | |
CN1470094A (zh) | 用于电枢的线圈绕制装置 | |
CA2040609A1 (en) | Coil winding armatures with parallel coils | |
CN1794543A (zh) | 转子及其缠绕方法 | |
CN1404079A (zh) | 绕线型线圈零件的制造方法及线圈零件 | |
CN1092417C (zh) | 步进电机 | |
CN1169277C (zh) | 压缩机用电动机定子的绕线方法 | |
CN1260875C (zh) | 电容器电动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09463A (zh) | 旋转电机中电枢的绝缘体 | |
CN1034623C (zh) | 在微型电机的y形接法电枢上缠绕绕组的方法 | |
CN1145251C (zh) | 电枢绕组的绕线方法 | |
CN108347148B (zh) | 永磁无槽直流电动机电枢及其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