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6161A -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96161A CN106196161A CN201610577230.3A CN201610577230A CN106196161A CN 106196161 A CN106196161 A CN 106196161A CN 201610577230 A CN201610577230 A CN 201610577230A CN 106196161 A CN106196161 A CN 1061961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l pulverizer
- primary air
- air pressure
- coal
- air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 F23N1/025—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1/00—Preparation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in readiness for delivery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22—Controlling thickness of fuel b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25/00—Meas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通过对双进双出磨煤机一次风压调整锅炉负荷影响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一次风压力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联合控制策略。本发明的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可以降低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力水平达到节电目的;保证磨煤机始终在经济及安全的工作点运行,提高磨煤机的工作效率;可以极大的提高机组的变负荷速率,达到中储式机组的控制水平;可实现机组协调控制稳定投入加快机组的变负荷速率,以提高机组的安全运行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是火力发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的主体设备之一,该设备具有连续作业率高、维修方便、粉磨出力和细度稳定、储存能力大、响应迅速、运行灵活性大、较低的风煤比、使用煤种范围广、不受异物影响、无需备用磨煤机等优点、能研磨各种硬度和腐蚀性较强的煤种,是火力发电厂的一种性能优越的磨煤机。
配有双进双出磨煤机的直吹式燃煤发电机组,锅炉负荷调整是通过控制系统(DCS或是外接系统)改变磨煤机的负荷风门的控制指令(一般为4-20mA电流信号)来影响制粉系统的通风出力,进而影响锅炉的进煤量。在实际运行中以上方法的控制品质取决于磨煤机容量风门的特性。由于每台磨煤机一次风调节容量风门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流、调节不线性、风量测量环境恶劣导致的风量测量不准确等问题,各磨煤机容量风门特性的差异造成投入自动调节的流量不一致,而且为了保证运行稳定所有的磨煤机的容量门都投入自动的概率极低,这样就造成升降负荷时锅炉侧主要参数的调节品质差。因此,展开对磨煤机出力能力的研究进而采用有针对性自动控制策略,对保证机组的安全及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进而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及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双进双出磨煤机一次风压力调整锅炉负荷影响参数的计算,
通过公式(1)计算磨煤机的通风量,定义W f 为磨煤机的通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1)
W f :通风量
K lo :燃料相对可磨性系数
R 90 :煤粉在90μm筛孔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数
Φ :钢球填充率
D :磨煤机筒体直径
V :磨煤机筒体容积
步骤二:一次风压力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联合控制策略
设定所有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最大时归一化为100%,设定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对应的开度为0%,设定发电机组运行最低稳燃负荷的功率数为0%,设定发电机组BMCR对应的所有磨煤机的等效开度为100%;
a. 对每个磨煤机容量风门进行分段线性化,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改变值和总磨煤机容量风门指令变化所对应的数值;
b. 通过磨煤机的最低通风量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最低开度;
c. 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启顺序从先开启下层至后开启上层,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关闭顺序从先关闭上层至后关闭下层;
所述步骤二中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如下:维持一次风压力不变,改变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由0-100%,记录此过程中磨煤机容量风量的变化,根据其对应情况进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线性化。
锅炉负荷控制是火力发电机组的一项重要自动控制,是实现整个机组协调控制的基础,而双进双出的磨煤机的出力控制是实现锅炉负荷的前提。以往发电机组协调功能的锅炉侧控制通过磨煤机容量风门来实现,控制效果不理想。本发明通过对磨煤机出力的机理分析,得出通过一次风压力调节所有磨煤机出力并协同磨煤机容量风门联合控制锅炉负荷的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降低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力水平达到节电目的;
(2)保证磨煤机始终在经济及安全的工作点运行,提高磨煤机的工作效率;
(3)可以极大的提高发电机组的变负荷速率,达到中储式机组的控制水平;可实现机组协调控制稳定投入加快机组的变负荷速率,以提高机组的安全运行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双进双出磨煤机一次风压力调整锅炉负荷影响参数的研究,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负荷受磨煤机通风量、磨煤机内粉位和煤粉的干燥程度三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煤粉的干燥程度和磨煤机内的粉位是容易控制的两个量,而磨煤机的最低出力取决于以上三者的最小值,因此将磨煤机的通风量作为控制磨煤机负荷的关键因素。
通过公式(1)计算磨煤机的通风量,定义W f 为磨煤机的通风量,其计算公式为:(1)
W f :通风量
K lo :燃料相对可磨性系数
R 90 :煤粉在90μm筛孔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数
Φ :钢球填充率
D :磨煤机筒体直径
V :磨煤机筒体容积
分析计算上述公式(1)得知磨煤机的通风量与磨煤机本身及煤粉性能有关;
磨煤机的制粉能力与通风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而磨煤机的通风量取决于两个因素:磨煤机入口的一次风压力和炉膛压力间的压力差、磨煤机的容量风门的开度;基于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的锅炉通常配备了几台相同规格的磨煤机,因此,通过改变一次风母管的压力来改变磨煤机入口及出口的差压改变所有磨煤机的通风能力,进而改变磨煤机的带负荷能力;
步骤二:一次风压力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联合控制策略
设定所有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最大时归一化为100%,设定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对应的开度为0%,设定发电机组运行最低稳燃负荷的功率数为0%,设定发电机组BMCR对应的所有磨煤机的等效开度为100%;
a. 对每个磨煤机容量风门进行分段线性化,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改变值和总磨煤机容量风门指令变化所对应的数值;
上述步骤a中所述的分段线性化方法如下:维持一次风压不变,改变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由0-100%,记录此过程中磨煤机容量风量的变化,根据其对应情况进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线性化;
b. 通过磨煤机的最低通风量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最低开度;进行单个磨煤机的稳燃试验,确定该磨煤机容量风门在特定一次风压力和锅炉负荷下的最低开度;
c. 确定磨煤机容量风档板的开启顺序从先开启下层磨煤机至后开启上层磨煤机,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关闭顺序从先关闭上层磨煤机容量风门至后关闭下层磨煤机容量风门。
Claims (2)
1.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双进双出磨煤机一次风压力调整锅炉负荷影响参数的计算,
通过公式(1)计算磨煤机的通风量,定义W f 为磨煤机的通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1)
W f :通风量
K lo :燃料相对可磨性系数
R 90 :煤粉在90μm筛孔上的剩余量的百分数
Φ :钢球填充率
D :磨煤机筒体直径
V :磨煤机筒体容积
步骤二:一次风压力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联合控制策略
设定所有磨煤机容量风门开度最大时归一化为100%,设定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对应的开度为0%,设定发电机组运行最低稳燃负荷的功率数为0%,设定发电机组BMCR对应的所有磨煤机的等效开度为100%;
a. 对每个磨煤机容量风门进行分段线性化,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改变值和总磨煤机容量风门指令变化所对应的数值;
b. 通过磨煤机的最低通风量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最低开度;
c. 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启顺序从先开启下层至后开启上层,确定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关闭顺序从先关闭上层至后关闭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如下:维持一次风压力不变,改变磨煤机容量风门的开度由0-100%,记录此过程中磨煤机容量风量的变化,根据其对应情况进行磨煤机容量风门的线性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7230.3A CN106196161B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7230.3A CN106196161B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96161A true CN106196161A (zh) | 2016-12-07 |
CN106196161B CN106196161B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749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77230.3A Active CN106196161B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9616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4804A (zh) * | 2018-03-30 | 2018-10-12 | 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煤粉锅炉的一次风低压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
CN114178036A (zh) * | 2021-10-15 | 2022-03-15 | 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磨煤机的入口一次风量以及一次风压控制方法 |
CN114669389A (zh) * | 2022-03-01 | 2022-06-28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磨煤机一次风压力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7950A (en) * | 1978-02-16 | 1979-12-11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Control for a power plant coal mill pulverizer having feedforward damper positioning |
DE102007062820A1 (de) * | 2007-12-21 | 2009-08-06 | Evonik Energy Services Gmbh | Mühlenregel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ühle |
CN103047670A (zh) * | 2013-01-29 | 2013-04-17 | 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直吹式双进双出钢球磨节能优化系统及其方法 |
CN204404227U (zh) * | 2014-12-12 | 2015-06-17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 一种一次风速动态控制装置 |
CN104785330A (zh) * | 2015-04-21 | 2015-07-22 | 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磨煤机料位工况识别装置与方法 |
-
2016
- 2016-07-21 CN CN201610577230.3A patent/CN1061961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7950A (en) * | 1978-02-16 | 1979-12-11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Control for a power plant coal mill pulverizer having feedforward damper positioning |
DE102007062820A1 (de) * | 2007-12-21 | 2009-08-06 | Evonik Energy Services Gmbh | Mühlenregel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ühle |
CN103047670A (zh) * | 2013-01-29 | 2013-04-17 | 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直吹式双进双出钢球磨节能优化系统及其方法 |
CN204404227U (zh) * | 2014-12-12 | 2015-06-17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 一种一次风速动态控制装置 |
CN104785330A (zh) * | 2015-04-21 | 2015-07-22 | 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磨煤机料位工况识别装置与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佟成功: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运行控制与工况优化", 《电站辅机》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4804A (zh) * | 2018-03-30 | 2018-10-12 | 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煤粉锅炉的一次风低压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
CN114178036A (zh) * | 2021-10-15 | 2022-03-15 | 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磨煤机的入口一次风量以及一次风压控制方法 |
CN114669389A (zh) * | 2022-03-01 | 2022-06-28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磨煤机一次风压力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4669389B (zh) * | 2022-03-01 | 2024-01-02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磨煤机一次风压力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96161B (zh) | 2018-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86749B (zh) | 一种火电机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1334666B (zh) |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6196161A (zh) | 一种基于连续可变一次风压力的锅炉负荷控制设计方法 | |
CN101907867B (zh) | 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烧结终点参数自整定专家控制方法 | |
CN103028480A (zh) | 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立磨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5159243B (zh) |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煤可磨性补偿控制方法 | |
CN102425807A (zh) | 一种煤粉锅炉燃烧前馈反馈复合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6801887A (zh) | 一种抗干扰节能型的火电机组制粉控制系统 | |
CN106594793B (zh) | 火电机组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优化方法 | |
CN206608973U (zh) | 抗干扰节能型的火电机组制粉控制系统 | |
CN104571022A (zh) | 基于煤耗与可控因子关系的耗差分析模型实验系统及方法 | |
CN104132367A (zh) | 基于虚拟燃料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入炉煤量控制方法 | |
CN104627684B (zh) | 一种在线防电站锅炉一次风管堵管的方法 | |
CN103727531A (zh) | 一种裤衩腿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料平衡的控制方法 | |
CN108508747A (zh) | 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制粉系统的直流炉机组模型建模方法 | |
CN101504135B (zh) | 锅炉-汽轮机单元的汽压均衡控制器 | |
CN1249211A (zh) | 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7831656A (zh) |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节能优化技术 | |
CN105868458A (zh) | 一种基于可视化平台的铸造磨球级配数学建模方法 | |
CN207259528U (zh) | 一种高炉用煤粉控制系统 | |
Zhang et al. |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predictive control in cement combined grinding | |
CN110848727B (zh) | 一种提高锅炉负荷响应速率的调节方法 | |
CN210663913U (zh) | 一种烧结机抽风系统 | |
CN103699782A (zh) | 一种中速磨制粉系统给煤量软测量方法 | |
CN110345466A (zh) | 一种通过全负荷煤粉细度的控制缓解炉内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