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7738A -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7738A
CN106177738A CN201610764997.7A CN201610764997A CN106177738A CN 106177738 A CN106177738 A CN 106177738A CN 201610764997 A CN201610764997 A CN 201610764997A CN 106177738 A CN106177738 A CN 106177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grams
fructus
fol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649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志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649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7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7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当归8份、牛蒡9份、僵蚕7份、木瓜10份、砂仁9份、栀子9份、川牛膝18份、广木香11份、光叶花榈木16份、灯台叶11份、仙桃草6份、冬青叶5份、舒筋草9份、羊奶奶叶8份、杨柳枝8份、千年耗子屎12份、野柿14份、头花蓼18份、红禾麻10份、草乌6份、磁石7份、桂竹糖芥8份、甘草10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见效快且不易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胶囊,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缺少锻练者,男性多于女性。相邻的两个椎体由椎间盘所连接,构成负重关节,成为脊柱活动的枢纽。随着年龄增长和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的作用,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失去弹性,此时如有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取重物时便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顽固,不易治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给生活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失上丧失劳动能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病情较顽固,只凭少数几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鉴于各种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各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变化会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影响,药物联用时,既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药效,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减弱或治疗失败,有些药物联用还会使得药物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即使药物联用使得作用增强,但当治疗作用过度增强时会超出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部分研究往自拟中药方剂以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其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方剂配伍不合理,常常是只从某些单味或复方药的个别功能主治与某些药效学指标去生搬硬套中医药理论,方剂药味随意加减,造成组方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见效快且不易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当归8份、牛蒡9份、僵蚕7份、木瓜10份、砂仁9份、栀子9份、川牛膝18份、广木香11份、光叶花榈木16份、灯台叶11份、仙桃草6份、冬青叶5份、舒筋草9份、羊奶奶叶8份、杨柳枝8份、千年耗子屎12份、野柿14份、头花蓼18份、红禾麻10份、草乌6份、磁石7份、桂竹糖芥8份、甘草10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经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当归【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性味】 甘、辛,温。【归经】 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牛蒡【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 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僵蚕【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性味】味辛;咸;性平。【归经】肝;肺;胃经。【功能主治】 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木瓜【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 酸,温。【归经】 归肝、脾经。【功能主治】 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砂仁【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温。【归经】 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栀子【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 苦,寒。【归经】 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川牛膝【来源】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性味】 甘、微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广木香【来源】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性味】辛、苦,温。【归经】 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光叶花榈木【来源】为豆科植物秃叶红豆的果子。【性味】味苦,性冷,小毒。【功能主治】解痉止痛,凉血止血,利水渗湿。主治心胃气痛,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咳血,腹泻。
灯台叶【来源】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糖胶树的干燥树叶。【性味】味苦、微涩、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止咳化痰。
仙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坟母草带虫瘿的全草。【性味】味甘;微辛;性平。【归经】肝;胃;肺经。【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清热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咳血;吐血;衄血;肚胃气痛;疝气痛;痛经。
冬青叶【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片。【化学成份】 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 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
舒筋草【来源】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性味】 微苦、辛,温。【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羊奶奶叶【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叶。【性味】味酸、涩,性冷。【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接骨止痛,平喘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跌仆肿痛,骨折,风湿骨痛,哮喘。
杨柳枝【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枝条或根皮。【性味】味苦,性冷。【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传染性肝炎,黄疸,风疹痉痒,疔疮,丹毒,龋齿,眼肿。
千年耗子屎【来源】毛茛科植物紫背天葵的块根。【性味】味甘、苦,性冷。【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散瘀止痛,消痰散结,利水通淋。主治疮疥肿,乳腺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以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小便不利。
野柿【来源】为柿科植物野柿的根、枝和叶。【性味】味苦,涩,气香。性寒。【功能主治】调理四塔,补土健胃,清火解毒。主治乏力,不思饮食,体弱多病,旱衰,黄疸,水火烫伤。
头花蓼【来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冷。【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止痛;主治膀胧炎,痢疾,肾孟肾炎,风湿痛,尿路结石,跌仆损伤,疮疡湿疹,黄水疮,石淋。水肿。
红禾麻【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根。【性味】味辛、辣,性热。【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仆损伤,骨折疼痛,月经不调。
草乌【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性味】 辛、苦,热;有大毒。【归经】 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磁石【来源】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性味】咸,寒。【归经】归肝、心、肾经。【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用于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惊悸失眠,肾虚气喘。
桂竹糖芥【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桂竹糖芥的全草。【性味】 酸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健脾和胃,消食。治心悸,浮肿,消化不良。
甘草【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骆驼蓬子【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治咳嗽,小便不利,四肢麻木,关节酸痛。
藏波罗花【来源】为紫葳科角蒿属矮小宿根草本植物。干燥的花、种子和根入药。【性味】性平味苦。【功能主治】滋补强壮,可治产后少乳、久病虚弱、头晕、贫血。
奶皮【来源】水牛或黄牛乳汁表面油脂的加工品。【性味】湿热,味甘。【功能主治】生湿生热,润肺止咳,补身肥体,润喉清音,补胃润肠,防腐愈伤,祛风止痒。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肺燥干咳,体虚身瘦,咽干音哑,寒性胃虚,肠燥便秘,各种皮肤创伤,牛皮癣,头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达到标本同治。因此,本发明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光叶花榈木、川牛膝、头花蓼等6味药材共为君药,在复方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主要靶点来治疗疾病;杨柳枝、千年耗子屎、野柿等6味药材为臣药,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君药所需剂量;其余为佐、使草药,以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份的活性。方中,光叶花榈木解痉止痛,川牛膝通利关节,再与羊奶奶叶同用,可显著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人经反复试验,并结合药理研究观察证实,添加头花蓼与仙桃草相伍后意外产出快速修复损伤的椎间盘等软组织的独特疗效。舒筋草与杨柳枝相伍,可以解除卡压及不良刺激,防止腰肌萎缩。野柿与红禾麻相伍,可显著提升机体的自我修复代偿能力,防止损伤疾病的积累进而有效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病情恶化及复发。
2、本发明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理,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展开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能明显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光叶花榈木16克、灯台叶11克、仙桃草6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羊奶奶叶8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头花蓼18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胶囊,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1次,黄酒兑少量温开水送服,疗程同治疗组。
连续冶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3、疗效判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结果: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胶囊的治疗组中,治愈22例,好转6例,未愈2例,不良反应0例,治愈率73.3%,总有效率93.3%。平均治愈时间24.5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
对照组中治愈7例,好转7例,未愈6例,治愈率35%,总有效率75%。平均治愈时间28.5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施例2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灯台叶11克、仙桃草6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头花蓼18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3例,未愈1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9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1例复发。
实施例3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灯台叶11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成的中药胶囊的1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2例,未愈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7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
实施例4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灯台叶11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灯台叶11克、冬青叶5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光叶花榈木16克、灯台叶11克、仙桃草6克、冬青叶5克、羊奶奶叶8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头花蓼18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奶皮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光叶花榈木16克、灯台叶11克、仙桃草6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羊奶奶叶8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头花蓼18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甘草10克、骆驼蓬子9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称取:当归8克、牛蒡9克、僵蚕7克、木瓜10克、奶皮8克、骆驼蓬子9克、砂仁9克、栀子9克、川牛膝18克、广木香11克、光叶花榈木16克、灯台叶11克、仙桃草6克、冬青叶5克、舒筋草9克、羊奶奶叶8克、杨柳枝8克、千年耗子屎12克、野柿14克、头花蓼18克、红禾麻10克、草乌6克、磁石7克、桂竹糖芥8克、藏波罗花8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8制成的中药胶囊,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粒,饭后温开水送服,记录疗效如下:
病例 治愈 好转 未愈 不良反应 2年内复发 平均治愈时间
实施例4 4 2 1 1 0 1 29.4天
实施例5 4 2 1 1 0 1 28.2天
实施例6 4 3 1 0 0 1 25.4天
实施例7 4 4 0 0 0 0 22.7天
实施例8 4 4 0 0 0 0 20.9天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本发明除制成胶囊剂外,还可用常见工艺制成其他口服剂型。相关中药及其药理通过现有公开文献及网络均可获得,也可以用相近功效的药材代之代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2)

1.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当归8份、牛蒡9份、僵蚕7份、木瓜10份、砂仁9份、栀子9份、川牛膝18份、广木香11份、光叶花榈木16份、灯台叶11份、仙桃草6份、冬青叶5份、舒筋草9份、羊奶奶叶8份、杨柳枝8份、千年耗子屎12份、野柿14份、头花蓼18份、红禾麻10份、草乌6份、磁石7份、桂竹糖芥8份、甘草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药材分别去除杂质后混合,送入烘干箱内于12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100-130目细末,经紫外线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CN201610764997.7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Pending CN106177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4997.7A CN1061777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64997.7A CN1061777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7738A true CN106177738A (zh) 2016-12-07

Family

ID=5808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64997.7A Pending CN1061777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77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3965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06177738A (zh)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胶囊
CN104873699A (zh) 一种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739A (zh) 一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汤剂
CN10626707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胶囊
CN10617736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的中药汤剂
CN104825883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方剂
CN104524225A (zh) 一种治疗肾虚型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中药
CN104258177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中药
CN10617736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外耳道湿疹的中药胶囊
CN1077895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传染脓痂疹的中药胶囊
CN1077737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泌尿系结石的中药汤剂
CN107773705A (zh)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的中药汤剂
CN10777374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热郁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胶囊
CN107802777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汤剂
CN105343767A (zh) 一种治疗症瘕积聚的药物
CN10623704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中药胶囊
CN10623728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胶囊
CN10778958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胶囊
CN10617758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脓胞疮的中药胶囊
CN10778956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下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汤剂
CN107802748A (zh) 一种用于治疗滴脓疮的中药汤剂
CN107789470A (zh) 一种用于治疗指掌脱皮的中药膏剂
CN107773743A (zh) 一种用于治疗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胶囊
CN10778959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阴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