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5589A -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5589A
CN106175589A CN201610541034.0A CN201610541034A CN106175589A CN 106175589 A CN106175589 A CN 106175589A CN 201610541034 A CN201610541034 A CN 201610541034A CN 106175589 A CN106175589 A CN 106175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guide
guide tank
ground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10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75589B (zh
Inventor
赵铠
柴永壁
吕冬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10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5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5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75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5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及吸尘器,地刷组件包括:底板和进气管,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一导风槽,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进气管连接在底板上,并与第一导风通道相连通;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本发明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开设第一导风槽,使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且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使得从底板侧面进入的气流将与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以小于90°的夹角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并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

Description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地刷的底板上设有毛条,毛条置于底板的前侧,毛条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尺寸一般减小,目的是为了提高进风速度。气流经过毛条上的进风口进入底板下侧空间,由于开口较小,风速极快,气流几乎是垂直进入,而地刷底板两侧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而也有气流进入,两侧进入的气流与从毛条进风口处进入的气流几乎处于垂直,从而发生相互干扰,两股气流相遇之后以螺旋状向进气管运动,这样既不能很好的除尘,同时还会增加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刷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地刷的吸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一导风槽,所述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相连通;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所述进气管。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开设第一导风槽,使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且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因而第一导风通道能够对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使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直接流向进气管,则从底板侧面进入的气流将与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以小于90°的夹角相互作用,即避免了两股气流的流向相互垂直,从而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并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地刷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和侧面进入的气流几乎垂直,导致气流之间的干扰作用较强,影响地刷的除尘能力,并增加了噪音;而本发明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上增设第一导风槽,来改善气流的行进方向,进而减小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降低了地刷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具体地,第一导风槽开口朝向地面,即开口朝下,保证了气流能够冲击到地面,将地面上的灰尘卷起,起到除尘作用;且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经第一导风通道后直接流向进气管,因而减小了侧面气流的流向与正面气流流向之间的角度,避免了两股气流相互垂直的情况,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既提高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作用能力,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又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在底板上开设第一导风槽,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毛条结构,降低了地刷的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导风槽的开口朝向地面,指的是地刷正常放置在地面上时,第一导风槽的开口朝下,即开口朝向地面;而不代表任何状态下,第一导风槽的开口均朝向地面,比如:地刷被竖直放置,或者地刷被放置在其他物体上时,第一导风槽的开口则朝向其他的相应方向。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地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其中,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则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将依次经过节流段、扩容段进入进气管;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节流增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流的流速,增强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冲击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在进气管的入口处产生漩涡,进而避免了进气管的入口处滞留灰尘,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也对地刷的噪音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前端,并形成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节流段,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的入口处,并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扩容段。
第一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均呈条形,且开口均朝向地面,即开口均朝下,保证了气流能够冲击到地面,起到除尘作用;第一子导风槽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底板的前端,并形成第一进风口,即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进入第一导风通道,进而起到节流减速作用;第二子导风槽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进气管的入口处,并与进气管相连通,即条形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扩容段流入进气管内,且流经扩容段后直接进入进气管内,从而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则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而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减小;同时,当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时,气流在流经节流段时,也逐渐向下流动,因而能够增加气流对地面上的灰尘的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效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则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而扩容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增大;由于进气管是向上延伸的,因而进入进气管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当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时,气流在流经扩容段时,也逐渐向上流动,进而流入进气管内,这样,气流由扩容段进入进气管时,流向的改变相对较小,即扩容段与进气管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因而气流的流动更加平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并进一步改善了地刷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为平面,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为平面,且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节流段和所述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
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由于节流段中的气流是向下流动的,扩容段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而过渡段位于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且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因而过渡段能够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使气流由节流段平稳地进入扩容段,而不会发生过大的流向突变;另一方面,由于过渡段的横截面积最小,因而气流在过渡段内的流速最大,故而过渡段的存在,使得气流能够以最高速度流动一段时间后,再经扩容段进入进气管内,即延长了气流高速除尘的时间,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底部端面上,所述底板的底部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的部分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过渡段。
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和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端面上,则位于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的底板的底部端面与地面之间形成过渡段,这样一方面将过渡段的横截面积减至最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过渡段内的气流的流速,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也简化了底板的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在第一子导风槽与第二子导风槽之间开设开口朝下的呈条形的第三子导风槽,第三子导风槽的两端与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和第二子导风槽另一端直接连通,且第三子导风槽的底壁呈水平状,以保证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该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子导风槽和所述第二子导风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均逐渐减小。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逐渐减小,则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能够快速减小,从而使节流段内的气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以快速冲击地面,起到除尘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子导风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逐渐减小,能够避免扩容段的横截面积增大得过快,从而在保证扩容段能够起到扩容减速作用的基础上,保证了扩容段内的气流速度不会过慢,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二导风槽,所述第二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左端或右端,并形成第二进风口,且所述第二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所述进气管。
通过在底板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开设第二导风槽,使第二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且第二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因而第二导风通道能够对从底板侧面进入的气流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使从底板正面和侧面进入的气流均向一个方向汇聚,即向进气管的方向汇聚,因而进一步减小了侧面气流的流向与正面气流流向之间的角度,进一步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既进一步提高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作用能力,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又进一步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第二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与进气管相连通的第二导风通道,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经第二导风通道进入进气管内,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则第二导风通道能够对气流起到节流增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流的流速,增强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冲击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则第二导风槽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而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减小;同时,当第二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时,气流在流经第二导风通道时,也逐渐向下流动,因而能够增加气流对地面上的灰尘的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底部端面上。
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端面上,即第二导风槽的底壁的另一端和侧壁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端面上,使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也为开口状,此时,底板的底部端面与地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能够进入后面的进气管;由于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而与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相对应的第二导风通道处的横截面积最小,故而此处的风速最大,对地面的冲击作用最强,能够使地面上的灰尘扬起,进而将灰尘卷入到进气管内,起到除尘作用;当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的底部端面上时,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到最小,故而此处的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也减至最小,因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处的风速,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槽,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上。
在底板上开设多个第二导风槽,增加了进入进气管的气流量,增加了地刷的清扫面积,进而有效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多个第二导风槽对称分布在底板上,即底板两侧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设有第二导风槽,这样底板的前部和两侧均能够实现进风,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底板的进风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能力。优选的,底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上也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导风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与所述进气管为一体式结构。
底板与进气管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增强了进气管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进气管从底板上脱落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底板与进气管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当然,进气管也可以与底板为分体式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地刷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地刷,因而有效提高了吸尘器的除尘效果,并降低了吸尘器运行时的噪音。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地刷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地刷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板,11第一子导风槽,1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子导风槽,13第二导风槽,131第二进风口,14进气管,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10、盖板20和进气管14。
具体地,盖板20盖设在底板10上,底板10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一导风槽,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进气管14连接在底板10上,并与第一导风通道相连通;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14。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10的底部开设第一导风槽,使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且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14,因而第一导风通道能够对从底板10正面进入的气流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使从底板10正面进入的气流直接流向进气管14,则从底板10侧面进入的气流将与从底板10正面进入的气流以小于90°的夹角相互作用,即避免了两股气流的流向相互垂直,从而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并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其中,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11和第二子导风槽12,第一子导风槽11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前端,并形成第一进风口111,且第一子导风槽11与地面之间形成节流段,第二子导风槽12的一端延伸至进气管14的入口处,并与进气管14相连通,且第二子导风槽12与地面之间形成扩容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则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将依次经过节流段、扩容段进入进气管14;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节流增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流的流速,增强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冲击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在进气管14的入口处产生漩涡,进而避免了进气管14的入口处滞留灰尘,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也对地刷的噪音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第一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11和第二子导风槽12,第一子导风槽11和第二子导风槽12均呈条形,且开口均朝向地面,即开口均朝下,保证了气流能够冲击到地面,起到除尘作用;第一子导风槽11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前端,并形成第一进风口111,即第一子导风槽11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进入第一导风通道,进而起到节流减速作用;第二子导风槽12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进气管14的入口处,并与进气管14相连通,即条形第二子导风槽12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扩容段流入进气管14内,且流经扩容段后直接进入进气管14内,从而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3所示,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则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而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减小;同时,当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时,气流在流经节流段时,也逐渐向下流动,因而能够增加气流对地面上的灰尘的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效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则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而扩容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增大;由于进气管14是向上延伸的,因而进入进气管14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当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时,气流在流经扩容段时,也逐渐向上流动,进而流入进气管14内,这样,气流由扩容段进入进气管14时,流向的改变相对较小,即扩容段与进气管14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因而气流的流动更加平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并进一步改善了地刷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为平面,且第一子导风槽11的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为平面,且第二子导风槽12的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以使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
优选地,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和第二子导风槽1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底板10的底部端面位于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12的另一端之间的部分与地面之间形成过渡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12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由于节流段中的气流是向下流动的,扩容段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而过渡段位于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且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因而过渡段能够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使气流由节流段平稳地进入扩容段,而不会发生过大的流向突变;另一方面,由于过渡段的横截面积最小,因而气流在过渡段内的流速最大,故而过渡段的存在,使得气流能够以最高速度流动一段时间后,再经扩容段进入进气管14内,即延长了气流高速除尘的时间,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和第二子导风槽1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则位于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12的另一端之间的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与地面之间形成过渡段,这样一方面将过渡段的横截面积减至最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过渡段内的气流的流速,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也简化了底板10的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在第一子导风槽11与第二子导风槽12之间开设开口朝下的呈条形的第三子导风槽,第三子导风槽的两端与第一子导风槽11的另一端和第二子导风槽12另一端直接连通,且第三子导风槽的底壁呈水平状,以保证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该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11和第二子导风槽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均逐渐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逐渐减小,则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能够快速减小,从而使节流段内的气流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以快速冲击地面,起到除尘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子导风槽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宽度逐渐减小,能够避免扩容段的横截面积增大得过快,从而在保证扩容段能够起到扩容减速作用的基础上,保证了扩容段内的气流速度不会过慢,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底板10的底部还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二导风槽13,第二导风槽13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左端或右端,并形成第二进风口131,且第二导风槽13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14。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10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开设第二导风槽13,使第二导风槽13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且第二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14,因而第二导风通道能够对从底板10侧面进入的气流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使从底板10正面和侧面进入的气流均向一个方向汇聚,即向进气管14的方向汇聚,因而进一步减小了侧面气流的流向与正面气流流向之间的角度,进一步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既进一步提高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作用能力,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又进一步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第二导风槽13与地面之间形成与进气管14相连通的第二导风通道,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经第二导风通道进入进气管14内,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则第二导风通道能够对气流起到节流增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流的流速,增强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冲击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
优选地,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槽13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槽13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则第二导风槽13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而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减小;同时,当第二导风槽13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时,气流在流经第二导风通道时,也逐渐向下流动,因而能够增加气流对地面上的灰尘的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效果。
优选地,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
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即第二导风槽13的底壁的另一端和侧壁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使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也为开口状,此时,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与地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能够进入后面的进气管14;由于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而与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相对应的第二导风通道处的横截面积最小,故而此处的风速最大,对地面的冲击作用最强,能够使地面上的灰尘扬起,进而将灰尘卷入到进气管14内,起到除尘作用;当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10的底部端面上时,第二导风槽13的另一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到最小,故而此处的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也减至最小,因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处的风速,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能力。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底板10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导风槽13,多个第二导风槽13对称分布在底板10上。
在底板10上开设多个第二导风槽13,增加了进入进气管14的气流量,增加了地刷的清扫面积,进而有效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多个第二导风槽13对称分布在底板10上,即底板10两侧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开设有第二导风槽13,这样底板10的前部和两侧均能够实现进风,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底板10的进风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能力。优选的,底板1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上也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导风槽13。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板10与进气管14为一体式结构。
底板10与进气管14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增强了进气管14与底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进气管14从底板10上脱落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底板10与进气管14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当然,进气管14也可以与底板10为分体式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地刷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地刷,因而有效提高了吸尘器的除尘效果,并降低了吸尘器运行时的噪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开设第一导风槽,使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且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进气管,因而第一导风通道能够对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使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直接流向进气管,则从底板侧面进入的气流将与从底板正面进入的气流以小于90°的夹角相互作用,即避免了两股气流的流向相互垂直,从而降低了两股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并降低了地刷运行时的噪音。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一导风槽,所述第一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和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相连通;
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所述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
其中,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前端,并形成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节流段,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的入口处,并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扩容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第二导风槽,所述第二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左端或右端,并形成第二进风口,且所述第二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
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指向所述进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槽,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与所述进气管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CN201610541034.0A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Active CN1061755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1034.0A CN106175589B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1034.0A CN106175589B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5589A true CN106175589A (zh) 2016-12-07
CN106175589B CN106175589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47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1034.0A Active CN106175589B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55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9447A (zh) * 2017-09-04 2019-03-05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抽吸清洁设备的吸嘴
WO2020037514A1 (zh) * 2018-08-21 2020-02-27 广州艾若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吸尘导向结构、吸尘机构以及扫地机器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0604A1 (de) * 1993-06-25 1994-12-28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Bodensauggerät, insbesondere Vorsatz oder Teil eines Elektro-Staubsaugers
CN1611174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吸嘴结构
EP2457481A1 (fr) * 2010-11-26 2012-05-30 Seb S.A. Suceur d' aspirateur
FR2999410A1 (fr) * 2012-12-19 2014-06-20 Seb Sa Trappe pour suceur d'aspirateur
CN103919508A (zh) * 2014-05-05 2014-07-16 苏州双荣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地刷
CN206044534U (zh) * 2016-07-11 2017-03-29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30604A1 (de) * 1993-06-25 1994-12-28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Bodensauggerät, insbesondere Vorsatz oder Teil eines Elektro-Staubsaugers
CN1611174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吸嘴结构
EP2457481A1 (fr) * 2010-11-26 2012-05-30 Seb S.A. Suceur d' aspirateur
FR2999410A1 (fr) * 2012-12-19 2014-06-20 Seb Sa Trappe pour suceur d'aspirateur
CN103919508A (zh) * 2014-05-05 2014-07-16 苏州双荣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地刷
CN206044534U (zh) * 2016-07-11 2017-03-29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9447A (zh) * 2017-09-04 2019-03-05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抽吸清洁设备的吸嘴
CN109419447B (zh) * 2017-09-04 2021-11-02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抽吸清洁设备的吸嘴
WO2020037514A1 (zh) * 2018-08-21 2020-02-27 广州艾若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吸尘导向结构、吸尘机构以及扫地机器人
CN111712170A (zh) * 2018-08-21 2020-09-25 广州艾若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吸尘导向结构、吸尘机构以及扫地机器人
US11918173B2 (en) 2018-08-21 2024-03-05 Zhejiang Ounitech Robotics Co., Ltd. Dust collection guide structure, dust collection mechanism and sweeping robo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5589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2926B (zh) 地刷的底板、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206044534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106766055B (zh) 一种导风格栅、进风面板及空调器
CN106175589A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4192515U (zh) 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及具有它的吸尘器
JP2020157296A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
CN1946323B (zh) 手干燥装置
CN103953981A (zh) 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06044539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105910259A (zh) 空调室内机壳体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75588A (zh) 地刷的底板、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206044540U (zh) 地刷的底板、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6531250U (zh) 一种导风格栅、进风面板及空调器
CN105996899B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6044533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6044536U (zh) 地刷的底板、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JPH04140A (ja) 排気方法
CN206026229U (zh) 地刷的底板、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105972787A (zh) 一种风口及使用该风口的换气系统
CN206044541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6120233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109691934A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102551607B (zh) 吸尘器除尘装置
CN209564074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20548163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出风格栅及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