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0407A - 地面车辆 - Google Patents

地面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0407A
CN106170407A CN201480075924.6A CN201480075924A CN106170407A CN 106170407 A CN106170407 A CN 106170407A CN 201480075924 A CN201480075924 A CN 201480075924A CN 106170407 A CN106170407 A CN 106170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cipal arm
hull
actuator
ground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9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B·鲁塞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lm Steamship Co
Original Assignee
Velm Steamship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lm Steamship Co filed Critical Velm Steamship Co
Publication of CN10617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0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2301/00Retractable wheels
    • B60F2301/04Retractable wheels pivot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两栖地面车辆的船头处设置的地面接合组件。它可具有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具有承载着轮子的主臂。轮子可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陆地模式位置轮子能够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主致动器延伸到主臂以使轮子地面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支架组件被配置和适于改型到船体,而不需要修改船体以在其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接收支架组件。

Description

地面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面车辆,并且更具体涉及两栖地面车辆以及相关的组件和子组件。
背景技术
用于陆地和水中两者交通的两栖车辆通常配备一组用于在陆地上驱动和转向船只的轮子。这些轮子可从在陆地上使用的展开情况移动到当船只被在水上驱动时的存放情况。
这些轮子必须以使它们能够支撑和驱动或允许船只在陆地上行驶的方式被附接到船只的船体。对于这些轮子来说能够通过船只的海上操作系统来控制是很方便的。因此轮子组件可包含许多部件,比如安装结构、支架、毂以及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船只移动的轮胎。
在非展开情况下,轮子组件可被向上拉起并且固持于在船体/船头/船尾旁边的缩回位置,但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会从船体线突伸出来并且通常影响很大。突出的轮子组件可能使爬上船只侧面的乘客进出更困难,并且在船只经过它们旁边时可能撞击或捕捉在水中的物体上。
从船体突出的轮子组件部件还可能导致船只外面的区域的液体动力学性能降低。这导致作用在船只上的阻力过大以及水喷到船只的乘客身上。这些部件自身则可能由于持续暴露于水中和/或浸在水中而遭到损坏。
在水中行驶的船只被改型为带有用于两栖使用的轮子时,轮子至适当的驱动和转向系统的附接和它们的连接可能需要昂贵和强迫性的改变,特别是对船只的船体区域。轮子安装座结构和支架的设计必须根据将要改装的船只的窗体的轮廓进行修改,并且这需要定制性地制造和安装这些部件。
当轮子和相关联的部件,在存放情况下,被固持在船体/船头/船尾外轮廓外面时,用于使这些轮子从展开情况移动到非展开情况所需的机构可能仍需要容置在船体/船头/船尾内部或部分容置在其内部。这可能就是必须对船体/船头/船尾进行不希望的改变以允许这些机构所需的运动范围的情况。
轮子组件可期望地包括至少一些形式的转向致动器和一些形式的致动器,用于使轮子在其展开情况和存放情况之间移动。虽然提供气动或电驱动的作动缸型致动器比较方便,但定位这些可能比较困境,以避免它们各自运动路径的冲突,同时不会由于它们的定位而损失实际系统的机械效率。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当船只在陆地上被另一车辆拖曳时,可能希望从其海上转向系统上脱开两栖船只的这些轮子(或以其他方式失效该转向)以使船只自由地跟着拖曳车辆后面。在这些情况下,将轮子组件部件从转向系统脱开比较困难,并且与该系统重新正确接合以使轮子的排列布置与海上操作系统的适当方向对应也可能比较困难。
举些例子,车辆的例子在US2012/0108118,US7,520,239和US7,874,259中描述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地面车辆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能够解决上述迫切解决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和/或能够为公众提供了有用的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两栖船只的轮子组件,克服了或至少部分改善了上述缺点中的一些或至少为公众提供了有用的选择。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可以说是一种用于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并且包括
a)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被枢转地安装并且具有远离船体的远端,
b)转向连接部,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所述转向连接部承载着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组件提供的地面接合装置,(a)在所述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于船的水线上方,(b)在所述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能够定位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于地面上方,所述转向连接部被从所述主臂朝向其远端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从而当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c)主致动器,其在所述船体和所述主臂之间操作,在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作用在主臂上,以在旋转轴线上枢转地移动所述主臂,从而使地面接合装置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在所述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的中间被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地面接合装置是轮子。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仅仅在所述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的中间被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主致动器是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和船体之间延伸的线性致动器。
优选地,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被枢转地接合到主臂,并且在远离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的一位置相对于船体枢转地接合。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通过轴承(bearing)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两个轴承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转向连接部相对于主臂的旋转轴线布置。
优选地,这些轴承布置在主臂的、更靠近线性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相对于主臂围绕着与主臂的旋转轴线不平行的轴线相对于船体旋转。
优选地,在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转向连接部能够相对于主臂围绕着大致竖直或不水平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相对于主臂围绕着平行于穿过船的中心线的假想竖直面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具有毂,地面接合装置在所述毂处被支撑,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毂相对于主臂设置,以便所述主臂的远端与地面接合装置相邻。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毂相对于主臂定位成使得主臂的远端与地面接合装置直接相邻,以便线性致动器尽可能靠近地面接合装置地作用在主臂上。
优选地,主臂的远端设置在地面接合装置和主臂的旋转轴线中间。
优选地,主致动器在陆地模式位置保持着所述支架组件。
优选地,支架组件具有偏心几何结构,在所述陆地模式位置能够被保持在车辆重量下方。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可被机械锁定。
优选地,主臂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经过船的中心线的假想竖直面。
优选地,主致动器是线性致动器。
优选地,主致动器是电的,气动的或液压的致动器。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被与主臂的旋转轴线相邻地枢转安装,以能够在平行于主臂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下面称为“致动器轴线”)上旋转。
优选地,致动器轴线,比所述主臂的所述旋转轴线,距主致动器在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更远。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轴线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轴线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50%。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轴线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20%。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轴线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10%。
优选地,在使用过程中,旋转轴线在致动器轴线下方。
优选地,在使用过程中,旋转轴线比致动器轴线更靠近船的船尾。
优选地,所述主臂被分叉以提供狭槽,所述主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所述狭槽内。
优选地,所述主臂被形成凹陷以提供腔,所述主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所述腔内。
优选地,所述线性致动器是包括作动缸和活塞杆的液压作动器。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一个被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枢转地连接到主臂。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被相对于船体枢转地安装。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被连接(优选枢转地)到船体。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在被附接到船体的安装座处与船体连接。
优选地,支架组件可接合到安装座。
优选地,主臂被枢转地附接到安装座。
优选地,安装座是在这里描述的类型。
优选地,主臂和安装座和作动器在它们之间形成三角形力关系。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借助于其轴颈式连接关系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以被驱动的方式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以空闲方式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与牵引杆接合以在地面模式下拉动车辆。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变得空闲,以相对于主臂旋转,从而借助于牵引杆拉动车辆,能够与牵引杆接合。
优选地,海船是选自下述中的一个:单船体,多船体,平底船,驳船和浮动船坞。
优选地,地面接合构件可被改型至海船的船体。
在第二方面中,可以说本发明是具有限定出船头和船尾的船体的海船,其中在船头处紧固如这里描述的组件。
优选地,如这里描述的组件被安装以使在陆地模式位置主致动器位于主臂更加前面。
优选地,该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将主致动器置于位于主致动器在臂上的致动位置和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假想线前面。
优选地,该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将主致动器置于位于主致动器在臂上的致动位置和臂被枢转地安装到船的船体的位置之间的假想线上方。
优选地,该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将致动器置于主臂上方。
优选地,主臂相对于所述船在陆地模式位置时的更加竖直定向和在海洋模式位置时的更加水平定向之间枢转地移动。
优选地,主致动器相对于所述船在陆地模式位置时的更加竖直定向和在海洋模式位置时的更加水平定向之间枢转地移动。
优选地,主臂的旋转轴线在主致动器相对于船体枢转地固定的位置下方。
优选地,主臂的枢转轴线比主致动器相对于船体紧固的位置更靠近船体的船尾。
在另一方面中,可以说本发明是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液压作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作动器在比设置所述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在又另一方面中,可以说本发明是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致动器在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在又另一方面中,可以说本发明是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在其降低的位置中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从而当车辆在地面上被支撑和移动时转向车辆,
3)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致动器在与轮子并置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在又另一方面中,可以说本发明是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船体,
2)轮子支撑,其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轮子,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
3)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致动器在与轮子并置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用于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并且包括:
1)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
2)转向连接部,其承载着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的地面接合装置(优选是轮子),(a)在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在船的水线上方,(b)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可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所述转向连接部被轴颈式连接用于围绕着转向轴线旋转并且被从所述主臂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以便在陆地模式位置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3)双作用线性致动器,其在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间操作,以(a)在它们之间传递力,使转向连接部围绕着转向轴线相对于主臂旋转和
(b)防止线性致动器的弯矩加载。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在主臂和转向连接机构之间操作,以(a)在它们之间传递力,使转向连接部围绕着转向轴线相对于主臂旋转和(b)防止弯矩载荷沿着线性致动器的的操作轴线加载。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是作动器(优选地,液压或气动作动器)并且包括作动缸和活塞杆,作动缸被接合到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一,使它们之间的载荷传递沿着作动器的操作轴线和活塞杆被接合到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的位置定向,从而它们之间的载荷传递沿着操作轴线定向。
优选地,作动缸和活塞杆之一以围绕着操作轴线对称的方式接合到转向连接部。
优选地,作动缸和活塞杆之一以围绕着操作轴线对称的方式接合到主臂。
优选地,作动缸和活塞杆之一以围绕着操作轴线对称的方式接合到转向连接部,并且作动缸和活塞杆中的另一个以围绕着操作轴线对称的方式接合到主臂。
优选地,连接构件被使用在活塞杆和作动缸之一的中间,连接构件能够相对于作动器枢转,并且能够在作动器和转向连接部和主臂之一之间以围绕着作动器的操作轴线对称的方式传递力。
优选地,主致动器被设置用于枢转地移动所述主臂,从而在地面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地面接合装置。
优选地,主致动器是在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作用在主臂上的作动器。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被至少部分地在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的中间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完全在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中间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作动器在主臂的远端和船体之间延伸。
优选地,作动器被在主臂的远端处接合到主臂,并且与船体在远离主臂被枢转安装的近端的一位置接合。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通过轴承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两个轴承彼此间隔开并且沿着转向连接部的旋转轴线相对于主臂布置。
优选地,轴承比作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更靠近主臂的近侧。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相对于主臂围绕着与主臂相对于船体的旋转轴线不平行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相对于主臂围绕着与主臂相对于船体的旋转轴线不平行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在陆地模式位置时,转向连接部可围绕着大致竖直或不水平的轴线相对于主臂旋转。
转向连接部可围绕着平行于经过船的中心线的假想竖直面的轴线相对于主臂旋转。
优选地,主臂围绕着垂直于经过该中心线的假想竖直面的轴线相对于船体枢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具有毂,地面接合装置在毂处被支撑。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将毂设置在相对于主臂的一位置,使主臂的远端与地面接合装置相邻。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将毂设置在相对于主臂的一位置,使主臂的远端与地面接合装置紧邻,从而作动器尽可能靠近地面接合装置地作用在主臂上。
优选地,主致动器在陆地模式位置保持着所述支架组件。
优选地,支架组件具有偏心几何结构能够,其在所述陆地模式位置能够被保持在车辆重量之下。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可被机械锁定。
优选地,主致动器的作动器是液压作动器。
优选地,作动器包括作动缸和活塞杆。
优选地,活塞杆和作动缸之一被在臂的远端处或附近连接(优选枢转地)到臂。
优选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与船体连接(优选枢转地)。
优选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被连接到(优选枢转地)船体。
优选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在被附接到船体的安装座处与船体连接(优选枢转地)。
优选地,支架组件可接合到安装座。
优选地,主臂被附接到安装座。
优选地,安装座在这里描述的类型。
优选地,主臂和安装座和作动器在它们之间形成三角形力关系。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借助于其轴颈式连接关系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以被驱动的方式旋转,但从转向作动器解耦,以能够以空闲方式旋转。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可与牵引杆连接以在地面模式下拉动车辆。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能够变空闲,以相对于主臂旋转从而借助于牵引杆拉动车辆,能够与牵引杆连接。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如这里描述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
优选地,两栖地面车辆包括船体。
优选地,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在船头处或附近被接合到船体。
优选地,仅一个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被船体承载。
优选地,两个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被船体承载。
优选地,海船是选自下述中的一个:单船体,多船体,平底船,驳船和浮动船坞。
优选地,地面接合构件可被改型至海船的船体。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壳,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主线性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主线性致动器在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4)转向线性致动器,其在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间操作以受控的方式转向轮子,转向线性致动器、转向连接部和主臂被配置和适于确保它们之间的力传递不会在转向线性致动器中产生弯矩。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壳,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主线性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主线性致动器在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和
4)转向线性致动器,其在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间操作以受控的方式转向轮子,转向线性致动器、转向连接部和主臂被配置和适于确保由线性致动器施加的力导致与该施加的力共轴的相反力被施加于其上。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并且包括
1)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
2)转向连接部,其承载着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的地面接合装置(优选轮子),(a)在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在船的水线上方,(b)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可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所述转向连接部被轴颈式连接用于围绕着转向轴线旋转,并且被从所述主臂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以便在陆地模式位置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3)线性致动器,(优选作动器,优选双作用作动器),其具有
1.操作模式,其中其被接合到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以便在它们之间传递力以使转向连接部围绕着转向轴线相对于主臂旋转,和
2.空闲模式,其中其被从转向连接部和主臂之一或两者解耦,以允许转向连接部以空闲方式转动。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海船体和被接合到船体的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地面接合组件包括支架组件,地面接合装置从支架组件垂下以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至少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组件提供攀登台阶,以帮助人登船。
优选地,攀登台阶被主臂支撑。
优选地,攀登台阶被从将支架组件紧固到船的安装座支撑。
优选地,攀登台阶是沿着主臂间隔开的一系列台阶。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具有两个相邻的平底船的多船体两栖地面车辆,地面接合组件被在两个平底船中间紧固到船体,地面接合组件包括支架组件,地面接合装置从支架组件垂下以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是如前面所描述的类型。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被紧固到船体、水线上方。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中位于水线上方。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海船体的两栖地面车辆,海船体具有关于车辆中心线的两个相邻的船头部分,它们通过之间的缝隙分开,地面接合组件在两个船头部分中间被紧固到船体,地面接合组件包括支架组件,地面接合装置从支架组件垂下以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是如前面所描述的类型。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被紧固到船体、水线上方。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中位于水线之上并且整体设置在这两个船头部分之间的缝隙中或上方。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包括海船体的两栖地面车辆的地面接合组件,其在船头处被紧固到或可紧固到船体,地面接合组件包括两个支架组件,在海船的中心线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每个支架组件包括:
1)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
2)转向连接部,其承载着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的地面接合装置(优选轮子),(a)在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在船的水线上方(b)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能够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至少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所述转向连接部被轴颈式连接用于围绕着转向轴线旋转并且从所述主臂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来在陆地模式位置上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优选地,每个支架组件被以枢转的方式接合到船体。
优选地,每个支架组件可以通过朝向船尾和向上的移动而从地面模式位置移动到海洋模式位置。
优选地,每个支架可独立于彼此移动。
优选地,每个支架经由安装座接合到船体。
优选地,安装座被与船体紧固。
优选地,单一安装座被设置用于这两个支架。
优选地,安装座是臂,所述臂具有用于紧固到船体的安装构件,并且被提供为在臂的每个远端提供支架。
优选地,每个支架通过臂安装而能够以相对于船体旋转的方式移动。
优选地,臂被枢转地安装到船体。
优选地,臂不枢转地安装到船体并且支架被枢转地安装到臂。
优选地,臂保持着支架,以能够移动到海洋模式位置,与船的船体并置的位置。
优选地,支架在海洋模式位置与船的船体并置。
优选地,支架在陆地模式中的旋转位置能够响应于所遇到的形势变化而改变。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用于两栖地面车辆的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在海船的船头处被接合或可接合并且接合到海船的船体,
地面接合装置(优选轮子),其通过支架组件承载并且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a)在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在船的水线上方,(b)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可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
用于地面接合装置的盖,其被可移动地接合到支架组件,以在其中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其中地面接合组件处于海洋模式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位置,盖被设置在与地面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的位置,以使当船在水中时可能遇到的进入水(例如,来自类似装置的船头喷溅的波浪)偏转(优选地,在航行时),围绕着地面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附近和/或远离地面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在第二位置时,盖被设置为跨越地面接合装置的前面大部分。
优选地,在第二位置时,盖被设置为跨越地面接合装置的前面面对的部分。
优选地,在第一位置,盖用作挡泥板。
优选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盖保持地面接合装置同等并置。
优选地,地面接合装置是轮子,并且盖沿着与轮子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圆弧移动。
优选地,盖是挡泥板。
优选地,盖能够被致动器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致动器是马达。
优选地,致动器是作动器。
优选地,致动器是回转式马达(例如电的,或液压的)。
优选地,马达能够转动与缆线接合的滑轮,缆线被连接到盖以使盖之间第一和第二位置移动。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海船的船头处被接合或可接合并且接合到海船的船体。
优选地,支架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的主臂。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是包括支架组件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支架组件包括:
1)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的主臂,
2)转向连接部,其承载着所述地面接合装置。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被从所述主臂朝向其远端远离船体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以便在陆地模式位置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优选地,主致动器被设置用于枢转地移动所述主臂以使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主致动器是作动器,用于在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作用在主臂上。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被至少部分地在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的中间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盖被可移动地接合到转向连接部。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海船体和如这里描述和/或其它地方描述的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
优选地,船体将地面接合组件设置在船体的船头。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海洋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其地面接合装置在船体的水线上方。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海洋模式中被定位在船体的水线上方。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陆地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其地面接合装置在船体的水线下面。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在陆地模式中被定位成使其地面接合装置地面接合装置在船体下面。
优选地,盖使被喷溅来的水在地面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附近偏转并且偏转到船体上。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用于两栖地面车辆的船头轮子组件,可便于车辆在陆地上移动,移动到实质上位于车辆的水线上方的条件,以减少车辆在水中的移动干涉,船头轮子组件包括轮子和用于轮子的盖,用于轮子的盖被相对于轮子可移动地支撑,以向着和远离一位置相对于轮子移动,其中当车辆在水中前进时盖改进了轮子的流体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性能。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将支架组件改型至两栖地面车辆的海船体的安装座,支架组件承载着地面接合装置,便于车辆在陆地上的移动,安装座包括:
两个安装构件,安装座可通过这两个安装构件紧固到船体,这两个安装构件分别提供船体接触表面,以抵靠着(直接或间接,例如利用它们之间的中间间隔件)船体稳定地设置(优选地,齐平),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到彼此以能够适应船体的、用于紧固安装座的表面的变化,这些安装构件在这样紧固时提供托架,支架组件被/能够被支撑到托架或通过托架支撑。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通过机械紧固或焊接紧固到船体。
优选地,机械紧固是螺纹式紧固(例如通过螺母和/或相关联的螺栓)。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在船体的船头中心线的每一侧分别能够设置为与船体齐平。
优选地,托架允许支架组件被以相对于船体枢转的方式支撑。
优选地,枢转只围绕着一个旋转轴线进行。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是安装板。
优选地,两个安装板可分别围绕着各自的轴线枢转。
优选地,安装板的枢转轴线平行,或彼此成锐角。
优选地,每个安装构件具有平坦的接触表面。
优选地,每个安装构件被直接连接到彼此。
优选地,每个安装构件通过分别被连接到托架而间接到连接到彼此。
优选地,托架是至这两个安装构件的中间构件。
优选地,这些安装构件之一或两者被枢转地安装到托架。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被铰链式接合到彼此。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被铰链式接合到彼此。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被铰链式接合到托架。
优选地,每个安装构件的铰接轴线互相平行。
优选地,每个安装构件的铰接轴线彼此成锐角。
优选地,托架限定用于支架组件的枢转区域,以允许支架组件被托架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
优选地,两个安装构件彼此间隔开。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具有如这里描述的、被附接到船头的安装座的两栖地面车辆。
优选地,安装座被附接到船头中心线的每一侧或附接到车辆的船体或每个船体。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船头的安装座,用于紧固承载着轮子的支架组件,使海船成为两栖地面车辆,船头安装座包括两个安装板,托架从安装板上垂下来,这些安装板被设置成将支架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并且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使这两个板都可以与船体区域共面,从而适应船体形状之间的变化并且这些位置将用于紧固安装座。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设置在两栖地面车辆的船头处的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并且包括主臂,其直接或间接承载着地面接合装置(优选轮子),能够通过支架组件提供,(a)在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在船的水线上方,(b)在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可设置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地面上方,其中主致动器延伸到主臂,以使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支架组件被配置和适应为可改型至船体,而不需要修改船体来接收支架组件,在其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将致动器置于主臂前面。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将致动器置于位于致动器在臂上的致动位置和臂被枢转地安装到船的船体的位置之间的假想线前面。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将致动器置于位于致动器在臂上的致动位置和臂被枢转地安装到船的船体的位置之间的假想线上方。
优选地,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将致动器置于主臂上方。
优选地,主臂被安装到支架安装座,支架安装座以能够相对可枢转的方式固定到船的船体。
优选地,主臂可在陆地模式位置时的更加竖直定向和在海洋模式位置时的更加水平定向之间移动。
优选地,致动器是线性致动器。
优选地,致动器是电的,气动的或液压的致动器。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是作动器。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被相对于船体紧固,靠近船体,并且相对于主臂紧固,靠近所述臂的远离船体的远端。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可致使主臂相对于船体枢转。
优选地,主臂的枢转轴线在线性致动器相对于船体紧固的位置下面。
优选地,主臂的枢转轴线比作动器相对于船体紧固的位置更靠近船体的船尾。
优选地,地面接合组件是包括所述支架组件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支架组件包括:
1)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枢转地安装,和
2)转向连接部,其承载所述地面接合装置。
优选地,所述转向连接部被从所述主臂朝向其远端远离船体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以便在陆地模式位置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被提供用于枢转地移动所述主臂,从而在地面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地面接合装置。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可在其远端处附近作用在主臂上。
优选地,转向连接部在所述主臂的近端和线性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之间被至少部分地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只在主臂上的致动点和其相对于船体枢转地安装的位置之间延伸。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船体以及如这里描述的、被接合到船体的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该组件以及该布置的位置使得在其陆地模式和海洋模式两种情况下都不需要穿过船体或到船体内的孔隙空闲区域特别专用于车辆的操作。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包括如这里描述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
优选地,两栖地面车辆包括船体。
优选地,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被在船头处或附近接合到船体。
优选地,仅具有一个被船体承载的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
优选地,具有被船体承载的两个可转向地面接合构件。
这里还描述了一种电动锁定毂组件,用于通过支架以相对于两栖地面车辆的船体旋转的方式支撑轮子,毂组件包括:
马达壳体,其提供具有输出轴的马达,所述马达壳体通过支架保持,
毂构件,其通过马达壳体能相对转动地支撑,毂构件包括毂和毂凸缘,轮子可通过毂凸缘安装,
毂构件还包括离合器,其能够在下述之间配置:其中离合器与输出轴和毂构件不能相对转动地耦合、使输出轴的旋转输出被传递到毂构件的条件(下面称为“驱动条件”),和其中毂构件闲置没有任何输出轴旋转的条件(下面称为“闲置条件”)。
优选地,离合器包括离合构件,离合构件被支撑为与输出轴和毂中的一个一起旋转,但能够在下述之间相对移动:在其中离合构件与输出轴和毂中的另一个不能相对转动地耦合、使输出轴的旋转输出被传递到毂构件的位置,和其中毂闲置没有任何输出轴旋转的位置。
优选地,离合构件以花键连接的形式接合到输出轴和毂中的一个,允许线性移位但不能相对旋转。
优选地,离合构件被花键连接到毂。
优选地,在毂内部,离合构件被花键连接到毂。
优选地,离合构件具有能够提供与输出轴的互补配合以实现驱动条件的堞形结构(castellations)。
优选地,离合构件致动器被固定到毂,能够手动地致使离合构件在耦合情况和空闲情况之间移动。
优选地,致动器相对于毂不能相对转动地安装。
优选地,致动器围绕着轮子的旋转轴线不能相对转动地安装。
优选地,致动器和离合构件或它们之间的中间构件具有凸轮和凸轮从动件关系,以致使离合构件沿着轮子的旋转轴线移动。
优选地,离合构件和输出轴设置在毂构件中。
优选地,致动器和毂具有设置于它们之间以防止水进入毂的中间密封件。
优选地,马达壳体包括短轴,毂围绕着该短轴轴颈式连接。
优选地,输出轴穿过短轴到毂构件内。
优选地,输出轴被设置为在短轴的远端通过离合构件选择性接合。
优选地,离合器是齿式离合器。
优选地,马达包括被驱动构件和由被驱动构件驱动的齿轮传动装置,输出轴是齿轮传动装置的输出轴。
优选地,齿轮传动装置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优选地,只有离合器在输出轴和毂之间传递转矩。
优选地,输出轴被相对于齿轮传动装置固定。
优选地,电动锁定毂组件是防水的,至少符合IP67标准。
优选地,马达壳体被固定到支架。
优选地,马达是电马达。
优选地,马达是液压马达。
这里还描述了两栖地面车辆,其包括具有如这里描述的地面接合组件的船体,地面接合组件被在其船头处附接到船体。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可从下面仅通过示例并且参考给出的描述中变得显然。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和”或“或”或这两者。
如这里所使用的名词前面没有数量词修饰是指该名词是复数形式和/或单数形式。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是指“至少部分包括”。当解释包括该术语的说明(以及权利要求)的表述时,在每一个表述中以此术语开始的特征都要求存在,但也可能存在其他特征。相关的术语比如“包括”“被包括”也以相同的方式解释。
所有可能存在的、在上面和下面引述到的申请、专利和公开文献的整体公开内容都被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还可以广泛地说本发明在于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提及或指出的部分、元件或特征中,以单独的或共同的形式,以及所述部分、元件或特征中任一者或任何两者或更多者的所有组合,这里若提到在与本发明相关的领域中具有已知等效内容的特定数字时,这些已知的等效内容被认定为并入本文,如同被单独阐述过一样。
附图说明
下面仅通过示例并且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图中:
图1是立体图,以部分虚构的形式示出了两栖地面车辆的优选形式的某些方面,
图2示出了使用如在这里描述的地面接合组件的两栖地面车辆的立体图,
图2a示意出图2的两栖地面车辆的船体的侧视图,其中船头轮子存放在船体的凹槽中,
图3是两栖地面车辆的多船体形式的正视图,示出船头地面接合组件被在车辆的船头处或朝向车辆的船头定位在中船处,
图4是经过图3的剖面AA的剖视图,示意出船头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并且以虚构形式示出海洋模式位置,
图4a示出多船体具有腔,以便轮子和/或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中至少部分地缩回到腔内,
图5是船体的后部分的视图,示意出两个后地面接合组件,每一个被接合到例如船体的横梁并且示出处于陆地模式位置,
图6是图5中示出的组件的后视图,
图7是图5中示出的组件的侧视图,
图8示出处于海洋模式位置的后地面接合组件,其中轮子优选被升高到水线上方并且优选整个地面接合组件位于船的水线上方,
图9示出了在船头处船体的前面的立体图,其中前面地面接合组件被固定到船体并且示出处于陆地模式位置,
图9a是示出了处于陆地模式位置的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支架组件的部件的示意图,
图9b是示出了处于海洋模式位置的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支架组件的部件的示意图,
图9c以示意图的形式示意出地面接合组件的结构,还示意出转向连接部和轮子,用于示意性地显示,当两栖地面车辆在陆地上移动时,轮子如何能够转动以转向两栖地面车辆,
图9D示意出主臂和转向连接部的结构,
图10是可用于将支架组件接合到船体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可选立体图,
图12是两栖地面车辆的船头区域的侧视图,示出前面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
图13是从底部朝向船体的视图,示出前面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
图14是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立体图,但未示出轮子,
图15是图14的可选视图,
图16示意出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分解图,
图17示出两栖地面车辆的船头部分,其中前面地面接合组件处于海洋模式位置,
图18示出了处于海洋模式位置的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立体图,
图19示出了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转向机构,
图20是示出地面接合组件的转向机构的可选视图,
图21是示出转向机构如何可以相对于转向连接部和主臂操作的可选视图,
图22是转向机构的可选立体图,
图23示出了带有液体动力学偏转器的前面地面接合组件,当支架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前面的地面接合组件处于存放(stowed)情况,以允许轮子在陆地上滚动,而不与液体动力学偏转器干涉,
图24示出了处于使用模式的液体动力学偏转器,其被定位用于在一位置遮盖轮子,以使可能从前面撞击到轮子的水喷流远离轮子和/或毂偏转,
图25是液体动力学偏转器和可用于使其在存放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26是锁定毂的截面图,其可被用于将轮子置于其可被致动器、比如液压或电的马达驱动的情况以及将轮子置于其可独立于该马达移动的位置,
图27是船头地面接合组件在处于海洋模式时的可选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仰视图,
图29是图27的侧视图,
图30是船头地面接合组件在处于陆地模式时的可选结构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侧视图,
图32是船头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的视图,和
图33是船头地面接合组件处于海洋模式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两栖地面车辆1可包括具有船体2的海船。从船体上悬垂着的可以是多个地面接合组件3a,3b和3c。这些接合组件可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在首选的形式中具有三个地面接合组件。可以是两个在船体2后面,优选一个在船体前面。应理解的是可提供另外的地面接合组件,例如其中两个被定位在船体2后面、两个在船体前面。
船体2可以是单船体,例如图1和2中所示。相反,其可以是多船体,例如图3和4中所示。优选地船体是滑行船体(plaining hull)。当两栖地面车辆1处于海洋模式时,船体可通过船用推进装置4推动。船用推进装置4可以是为当两栖地面车辆处于海洋模式时被淹没的喷水推动单元或推进器5提供动力的船外马达或船载马达。
船载或船外马达可还为地面接合组件的操作提供动力,用于它们的升高、降低和/或转向。此动力也可被用于它们的驱动。
船体2具有船头6和船尾7。它还具有沿着船长度在中船延伸的中心线8。
在首选的形式中,至少一些并且优选所有地面接合组件能够被改型至船体。
参考图1中示出的例子,示出了三个地面接合组件。优选两个3a,3b在船尾处,而一个3c在船头处或附近。船尾的地面接合组件提供彼此间隔开的地面接合装置(例如,轮子或轨道或其它形式的地面接触装置9)。同样,前面地面接合组件3b的地面接合装置9与船尾处的那些间隔开,一个地面接合组件具有两个间隔开的轮子也可以是一个选择。当两栖地面车辆处于如图1中所示的陆地模式时,这建立了稳定的平台。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地面接合装置将被称为轮子。
参考如图1中所示的地面接合组件3c,其优选围绕着中心线8安装到船体2。这使前面的地面接合组件位于中船处。机械固定、比如通过螺栓10可允许安装座11被紧固到船体。螺栓10可穿过船体以将地面接合组件3c牢固地紧固到船体。为了允许前面的地面接合组件被接合到多种形式的船体,如参考图10和11示出的安装座11可包括两个安装构件12a和12b。安装构件12a和12b例如可以是与船体上将要接合安装座11的不同部分设置成大致共面的板。
因为海船的船体形式的形状和尺寸不同,所以船体的船头部分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安装座构件12a和12b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适应这种变化。这便于安装座被容易地改型至许多船体形式。
为了能够被配置为相对于围绕着中心线的船体相应两侧设置,这些安装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例如,安装构件12a和12b可以以可枢转或可旋转的方式从桥接部分13安装。例如,安装构件12b可借助于轴或枢转结构被接合到桥接部分13以围绕着轴线XX枢转。类似地,安装构件12a可被相对于桥接构件13枢转。这允许安装构件12a和12b之间的角度被改变以能够适应不同船体的几何形状。另一旋转机构也可被提供。这可以围绕着正交于轴线XX的轴线枢转,以允许安装构件12a和12b相对于彼此定位的更大自由度。例如,桥接构件13可包括能够在平行于正交轴线XX的方向上或与XX不平行的某一其它轴线旋转的旋转连接部。然而,可选的正交轴线可不是必须的。对于每一个安装构件来说,可以是仅仅轴线XX能够允许安装座11被适于围绕着船体2的中心线8牢固紧固或牢固紧固到船体的其它部分。
应理解利用被重新构造的能力,安装构件也可被定位到船体的其它部分,不必须围绕着中心线8定位,而是被定位成可以提供从船到船之间可变的表面。
桥接部分13包括托架14,其被提供以允许支架组件15从其垂下。优选地,此支架组件和托架相接合,以允许建立该支架组件的主臂16的单一旋转轴线YY。这允许地面接合组件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用于可转向的地面接合组件(比如地面接合组件3c)的支架组件15优选包括主臂16和转向连接部17。借助于致动器18,主臂16能够以围绕着枢转轴线YY枢转的方式相对于船体移动。这使地面接合组件15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在海洋模式,地面接合组件使轮子9在船体水线上方。优选地,其至少部分在船体的船舷上缘上方。可以是位于船体中的腔内或在船体的空闲区域(rebate)中。这是轮子的存放位置。
在陆地模式中,地面接合组件15被定位成以使船体2保持在地面上方的方式设置轮子。在首选的形式中,所有地面接合组件(比如地面接合组件3a,3b和3c)一致地发生作用。优选地它们一致地移动。可选地,每一个可被单独控制。例如,可能的是将船体的船尾降低到地面上,同时船头被前面的地面接合组件支撑。
主臂16能够在轴线YY上在其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转动。优选其被限制为相对于船体旋转/移动,除了在轴线YY上旋转之外。此轴线YY可通过支轴销19限定。支轴销19可经过托架14的孔隙20。主臂16优选只有一个旋转轴线用于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支架组件15被示出处于陆地模式位置,而在图17中其被示出处于示例性海洋模式位置,其中轮子已经从地面模式位置相对于船体向前和向上枢转了。应理解在一些船体形式中和/或在前面地面接合组件的特定位置下,轮子在从陆地模式位置向其海洋模式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可被向后和向上移动。例如在地面接合组件被接合到多船体时,例如在图3和4中所示的,在两个相邻的平底船(pontooon)之间船体下面的间隙可使得,在从陆地模式位置移动到海洋模式位置的过程中,支架组件能够向前或向后枢转。
船体可包括用于轮子和/或支架组件的腔,以当处于如图4a中示出的海洋模式时它们至少部分地缩回。
在首选的形式中,主致动器18是液压作动器(ram)结构18,如图1中所示。优选双作用作动器。可选地可以是单作用作动器,用于将支架组件起升到海洋模式位置。重力导致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偏心(over centre)或锁销机构可用于将该组件保持在陆地模式位置。
在可选实施例中,致动器可以是齿条齿轮形式的致动器,利用回转型驱动器比如液压的或电的马达来移动支架组件。
为了建立机械式杠杆还具有紧凑的设计,为了使液压作动器18能够使主臂16围绕着其枢转轴线YY枢转以及能够在海洋模式使用和陆地模式使用中将支架组件保持在位,液压作动器优选被定位用于在远离轴线YY的位置相对于船体旋转。例如液压作动器可固定在轴线ZZ上。轴线ZZ可通过托架14限定。作动器将在垂直于轴线ZZ并且优选还垂直于轴线YY的方向上作用。合适的销或轴可穿过托架14的孔隙21,以优选地安装液压作动器18的作动缸22。轴线ZZ优选靠近轴线YY。这允许主臂和作动器两者都被安装到托架,该托架可在一位置处被固定到船的船体。这对于改型目的来说以及对于要求任何必要的船体加固被限制在安装托架的位置处或附近的一地带来说是有益的。它还使本组件占用的空间小并且不扩散。
当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和陆地模式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主臂16围绕着其轴线YY枢转时,液压作动器18优选地可围绕着轴线ZZ枢转。液压作动器18还包括液压活塞杆23。它优选在远端24处接合到主臂16。支轴销25可被提供以建立优选平行于轴线YY的枢转轴线RR。枢转轴线RR优选地还平行于轴线ZZ。
轴线ZZ,YY和RR的定位使得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的移动不需要对船体进行任何修改,除了固定地面接合组件的目的之外,例如通过安装座/托架。在这两个位置中支架组件保持与船的船体的船头分离并且不需要任何部分突伸到船的船体内。
对于船头的地面接合组件来说,当支架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轴线YY优选在轴线ZZ下方。轴线RR优选在轴线ZZ和YY下方。轴线ZZ在YY更前面。在陆地模式和海洋模式两种情况下,轴线RR优选在轴线YY和ZZ更前面。
轴线ZZ和YY之间的距离小于YY和RR以及ZZ和RR之间的距离。它优选小于50%的距离并且优选小于25%的该距离并且优选小于10%的该距离。
在图1中示出的形式中,支架组件15在从陆地模式位置向海洋模式位置的移动中可向前和向上枢转。这通过活塞杆缩回到液压缸22内而实现。这导致轴线ZZ和RR之间的距离减小,因而导致主臂16围绕着其支点YY枢转运动。在首选形式中,轴线RR被设置为尽可能靠近轮子9及其外周边9。这确保建立充分的机械优势并且提供作动器的大行程长度。
轴线ZZ优选位于船的船体的船头轮廓之外。优选地轴线YY也是这样。
作动缸22优选完全在轴线ZZ和RR之间延伸。
具有机械优势的几何形状例如参考图9a和9b示出了。在图9a中还参考受力图,图中示出力FT是通过致动器施加到位于轴线R和Y之间的主臂上的合力,是力FA和力FL的矢量和。如果轴线RR更靠近轴线YY,则致动器具有更短的行程长度并且另外所需的性能更高,以确保在支架组件的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两种情况下主臂都被刚性保持在位。在海洋模式位置,几何设计时仅仅需要考虑承载支架组件的重量。然而,在陆地模式位置,在陆地上滚动和/或被驱动的轮子的支架组件遇到的力可能意义更大。因此,希望的是作动器在尽可能靠近轮子的外周边处作用在主臂上。
相反,主致动器可以是莫尔斯缆(morse cable),链和链轮结构,线性马达或能够在主臂和船体之间施加力来控制主臂相对于船体的移动和位置的其它装置。
为了允许使用足够容量的液压作动器同时使轴线ZZ靠近轴线yy,主臂可被分叉或在其中具有空闲区域(rebate)以允许作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在狭槽/空闲区域中。可选地,作动器可与主臂相邻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其外面。可提供两个作动器,主臂每一侧上一个。但优选地使用一个作动器并且优选地当从船前面看时设置在船的中心线上、与主臂同心。作动器的致动轴线优选平行于轴线SS所处的假想平面。作动器的致动轴线所处的假想平面优选与轴线SS所处的假想平面共面。
为了使地面接合组件3c能够转向两栖地面车辆1,转向连接部17被从主臂16轴颈式连接。
为了确保充分的刚性被建立在转向连接部17和主臂16之间,希望能够将轴颈式连接部定位在其能够获得相当程度的侧向抵抗力以抵制在平行于轮子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枢转的位置,即抵抗支架组件的弯曲的位置。
不是将轴颈式连接部基本上或整个定位在主臂上与主臂的近端相反的RR轴线上,轴颈式连接部至少部分地设置为更接近主臂的近端。这还有助于降低主臂延伸超出轴线RR所设置的位置以使得主作动器能够尽可能靠近轮子外周边起作用的需求。轴颈式连接耦合部可通过枢转销49提供,枢转销通过主臂或转向连接部的两个叉元件支撑,并且主臂或转向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以能够枢转的形式接合到枢转销。这两个叉元件优选被间隔开以帮助锁定/解锁(take on/off)轮子。
参考图9c和9d,在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枢转销49优选设置在轴线RR和YY之间的、主臂16上一位置。或枢转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RR轴线的YY轴线侧。使至少一部分在臂的YY轴线侧允许通过叉件的载荷传递的距离被间隔开但保持RR靠近或位于臂16的端部。枢转轴线优选在转向轴线SS处。通过转向连接部施加的弯矩力可在间隔开的位置处传递到主臂以为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提供良好的强度。
转向连接部能够围绕着轴线SS相对于主臂16旋转。这种移动可以是在空闲模式中,比如当两栖地面车辆被拖曳时。此拖曳可通过将拖曳件(bridal)接合到轮子、例如使拖杆接合到拖曳车辆,比如牵引车,以使两栖地面车辆在陆地上移动而实现。可选地,转向连接部可具有通过使用转向致动器27而确定的、相对于主臂的旋转位置。
转向致动器可以是线性致动器。优选是液压作动器。优选其具有作动缸部分28和活塞作动器29。作动缸部分和活塞作动器29之一可被紧固到连杆、比如在枢转部31接合到活塞杆和转向连接部两者的反作用杆30。转向致动器的作动缸可被紧固到主臂,从而允许反作用力被建立在转向连接部和主臂之间,用于围绕着轴线SS相对于主臂16枢转转向连接部17,以达到控制轮子相对于轴线SS的旋转位置进而转向两栖地面车辆的目的。在首选形式中,反作用杆30被对称地连接到转向连接部17以及连接到转向致动器27的活塞杆23。这样,当转向致动器27的活塞杆施加力到反作用杆30时,被传递到转向致动器17的载荷围绕着转向致动器27的操作轴线TT是对称的。优选地,此轴线TT垂直于或正交于轴线SS。枢转部31位于从轴线SS偏置但与其平行的轴线PP上。
转向致动器可以是莫尔斯缆,链和链轮装置,线性马达或可在主臂和转向连接部之间施加力的其它装置。
转向致动器可从主臂和转向器之一解耦,使转向器被置于空闲。当转向连接部处于这种情况下时,轮子可用作惰轮以允许例如如前面所描述的车辆的拖曳。
销或紧固件或耦合器51可被用于以这种方式解耦转向致动器。耦合器可使反作用杆30从作动器物理地脱离连接。然后作动器可保持在固定位置,而不需要考虑因为被拖曳车辆施加的任何拖曳转向输入而产生的反馈力。用仍被接合的作动器进行的拖曳可使轮子旋转困难和/或导致液压反馈。
转向致动器29和/或主致动器18优选双作用作动器。
如参考图2能够看到的,船体在其船头区域可包括空闲区域32。空闲区域具有当支架组件处于海洋模式位置时允许地面接合组件完全固持在空闲区域32内的形状和和结构。空闲区域32可包括盖(未示出),其能够在一位置移动允许支架组件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至少在支架组件处于海洋模式位置时,盖延伸跨越空闲区域32的嘴口的相当一部分,从而将其包围在如此形成的腔内。在图2a中,轮子9被示出位于船体2的空闲区域32的边界内。
参考图5,示出了被定位在船尾的地面接合组件3a和3b。船尾的地面接合组件优选是彼此的镜像。船尾的地面接合组件优选分别包括类似或相同的地面接合装置9a和9b。优选是能够被驱动、或闲置以围绕着轴线KK旋转的轮子。优选此轴线垂直于两栖地面车辆船体的中心线。
后地面接合组件3a和3b优选是不可转向的。可选地他们是可转向的。
后地面接合组件3a和3b优选被固定到或可固定到船体2的横梁33。安装板34可被提供用于此目的。它们可被螺栓连接到横梁。每个后地面接合组件可通过使用致动器35、比如液压作动器而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液压作动器可控制被枢转地连接在船体2和每个轮子的毂37之间的支架36的位置。形成后地面接合组件的一部分的可以是台阶或梯子38的阶梯,参考地面接合组件3b可以看到。多个阶梯40可被接合到例如支架36以与其一起移动。这可允许限定攀登的梯子,以允许人爬到车辆1上,例如当后地面接合组件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可选地,攀登的台阶或梯子可被固定到毂37和/或到安装板34。
参考图23-25,图中示出前面地面接合组件3c包括盖41。盖41优选地从至少一些方向遮盖地面接合装置9的至少一部分。盖41例如可以是挡泥板的形式并且可在围绕轮子的枢转轴线的一特定圆弧上与轮子9相邻地设置。当地面接合组件处于如图23中示出的陆地模式位置时,盖41可用作挡泥板。其被相对于地面定位成不与轮子在地面上的运动干涉。
盖41优选通过支架组件15支撑。盖41优选通过转向连接部17支撑,以在转向连接部17相对于主臂16旋转时随其一起旋转。在从图23中示出的陆地模式位置向图24中示出的海洋模式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盖41可相对于转向连接部17移动。盖41可移动到其遮盖地面接合装置9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特别是盖41被设置用于遮盖地面接合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抵抗在船穿过水移动时不会发生被船喷溅而进入水。船头喷溅可通过船的船体向上偏转和/或波浪可直接撞到盖和/或船上,然后被致使靠着盖41移动。盖41提供对撞击液流的液体动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偏转。当地面接合组件被从陆地模式位置移动到图24中示出的海洋模式位置时,处于图23示出的定向中的盖41可围绕着轮子的旋转轴线逆时针移动。此移动可通过图25中示出的马达42导致。此马达可以是电或液压马达。盖41可通过被接合到转向连接部17的引导件43安装。引导件43可具有多个引导构件44,例如它们可保持住盖41的边缘或唇缘或边沿以允许其仍围绕着轮子的旋转轴线旋转。马达可包括滑轮45,缆线46可围绕着滑轮45或相对于滑轮45设置,缆线46在锚固点47固定到盖41。滑轮45在被马达42旋转时可使缆线移动,从而在对于两栖地面车辆的陆地模式或海洋模式任一者来说完全定位的适当的方向上和缆线一起拉动盖41。另外可以使用齿条齿轮机构。
在该车辆是在地面上能够自推进的类型的情况下至少一个轮子可被驱动。这可以通过引入马达实现。马达可以是直流驱动马达或使用齿轮或驱动链或其它装置来转动每个轮子。优选地马达是液压的或电的马达。
这些轮子可通过电动锁定毂组件60支撑,如图26中所示。电动锁定毂组件60可包括马达壳体61,其能够紧固或被紧固到支架组件。如果希望具有转向功能的话其优选可紧固到转向连接部。在马达壳体内的可以是马达62。它可以是具有驱动轴63的电马达。驱动轴可以是被制动的驱动轴,制动机构64可与其相互作用或通过其发生作用。
驱动轴63可以是用于与毂构件65接合的输出轴。可选地,驱动轴可为优选也被容置在马达壳体中的齿轮传动装置(gearbox)66提供动力。齿轮传动装置优选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来自齿轮传动装置的输出轴67优选被设置用于驱动毂构件65。
马达62优选是回转式马达,比如电马达或液压马达。
马达可被从海船上控制。
毂构件65可包括毂68和可安装轮子的毂凸缘69。此安装可使用螺栓螺母紧固。
毂构件被支撑在马达壳体的短轴70上。输出轴优选延伸穿过短轴到毂内。毂优选是空心的。输出轴可具有与离合构件72选择性接合的终端71。离合构件优选花键连接到毂以便与其一起旋转,但凸轮沿着轮子、输出轴和马达的旋转轴线75移动。
离合构件可被使得相对于终端71在其中其与终端71接合使输出轴的旋转输出致使毂旋转的耦合条件和其中其从终端脱开并且毂可以闲置输出轴没有任何输出的闲置条件之间移动。
离合构件可被致动器77致动。致动器77可相对于毂围绕着轴线75旋转。此旋转可使离合构件在闲置条件和耦合条件之间移动。凸轮/凸轮从动件结构可使致动器的旋转运动变化为离合构件的线性运动。
离合器优选是其中离合构件具有堞形齿80的齿式离合器,堞形齿80可与齿81或互补元件接合以在输出轴和毂之间进行转矩传递。
致动器优选是可手动致动的。它可包括手柄或把手。
密封件78能够确保毂和马达壳体的内部被密封不让水进入。
图27至33中示出了地面接合组件的可选布置。
船头组件包括两个支架组件15a和15b。优选地,它们在船头处通过安装座90支撑。
通过每个支架支撑的轮子9a,9b能够在如图27所示的海洋模式位置和如图30所示的陆地模式位置之间移动。与在前面描述的那些例子类似的致动器16a和16b能够移动支架。在从陆地模式位置移动到海洋模式位置的过程中,这些轮子围绕着轴线TT朝向船尾并且向上枢转。在中心线8的每一侧上它们分别移动到与船体的侧面相邻,水线上方。安装座90优选被安装,以将轮子定位在中心线的每一侧上。在陆地模式中,这与后面的两个轮子(未示出)一起形成了用于船的稳定平台。前面的轮子可以借助于使用主臂和转向连接部(未示出)而可转向,类似于前面描述的。
每个支架15a和15b可独立于彼此移动。这可允许车辆,在陆地模式时,协调不一致的环境条件。压力传感器和/或应变仪或用于支架的旋转的手动控制器可允许进行用于此目的的调整。对支架15a和b以及船尾的地面接合装置之一或两者的调整能够确保在每个轮子上维持近似均匀的压力。

Claims (27)

1.一种用于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支架组件,其被接合到或可接合到海船的船体,并且包括
a)主臂,其在相对于所述船体的近端处被枢转地安装并且具有远离船体的远端,
b)转向连接部,在海洋模式位置和陆地模式位置,所述转向连接部承载着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组件提供的地面接合装置,(a)在所述海洋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被支撑于船的水线上方,(b)在所述陆地模式位置,地面接合装置能够定位在地面上,以将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于地面上方,所述转向连接部被从所述主臂朝向其远端轴颈式连接以允许地面接合装置旋转,从而当处于陆地模式位置时用于控制地面接合装置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
c)主致动器,其在所述船体和所述主臂之间操作,在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作用在主臂上,以在旋转轴线上枢转地移动所述主臂,从而使地面接合装置在陆地模式位置和海洋模式位置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连接部在所述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中间被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连接部仅仅在所述主臂的近端和主致动器作用在主臂上的位置的中间被轴颈式连接到所述主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主致动器是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和船体之间延伸的线性致动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被枢转地接合到主臂,并且在远离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的一位置相对于船体枢转地接合。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连接部具有毂,地面接合装置在所述毂处被支撑,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毂相对于主臂设置,以便所述主臂的远端与地面接合装置相邻。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经过船的中心线的假想竖直面。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被以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相邻的方式枢转地安装,以能够在平行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轴线(后面称为“致动器轴线”)上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轴线比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距所述主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更远。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轴线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线性致动器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作用在所述主臂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主臂被分叉以提供狭槽,所述主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所述狭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主臂被形成凹陷以提供腔,所述主致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所述腔内。
13.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是包括作动缸和活塞杆的液压作动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一个被在所述主臂的远端处或附近枢转地连接到主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被相对于船体枢转地安装。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活塞杆和作动缸中的另一个在被附接到船体的安装座处与船体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主臂被枢转地附接到安装座。
18.一种具有限定出船头和船尾的船体的海船,其中在所述船头处固定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海船,其中,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被安装成在陆地模式位置中使主致动器在主臂的更前面。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船,其中,在陆地模式位置,所述组件将主致动器设置在位于所述主致动器在所述臂上的致动位置和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假想线前面。
21.如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其中,当处于海洋模式位置时,所述组件将主致动器置于位于所述主致动器在所述臂上的致动位置和所述臂被枢转地安装到船的船体上的位置之间的假想线上方。
22.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其中,所述主臂相对于所述船在陆地模式位置时的更加竖直定向和在海洋模式位置时的更加水平定向之间枢转地移动。
23.如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其中,所述主致动器相对于所述船在陆地模式位置时的更加竖直定向和在海洋模式位置时的更加水平定向之间枢转地移动。
24.如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船,其中,所述主臂的旋转轴线在所述主致动器被相对于船体上枢转地固定的位置下方。
25.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液压作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作动器在比设置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26.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
3)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连接部和轮子,所述致动器在比设置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的位置更靠近轮子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27.一种两栖地面车辆的可转向地面接合组件,包括:
1)主臂,其以能够相对于海船体被升高和降低的方式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海船体,
2)转向连接部,用于能够相对转动地支撑着轮子,所述转向连接部由所述主臂承载以与所述主臂一起升高和降低,并且通过轴承接合到所述主臂,以在其降低的位置中允许所述转向连接部使所述轮子相对于所述主臂旋转,从而当车辆在地面上被支撑和移动时转向车辆,
3)致动器,用于在船体和主臂之间作用,以相对于船体升高和/或降低主臂、转向和轮子,所述致动器在与轮子并置的位置处作用在主臂上。
CN201480075924.6A 2013-12-20 2014-12-19 地面车辆 Pending CN1061704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918793P 2013-12-20 2013-12-20
US61/918,793 2013-12-20
PCT/IB2014/067103 WO2015092751A1 (en) 2013-12-20 2014-12-19 A surface vehi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0407A true CN106170407A (zh) 2016-11-30

Family

ID=5340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924.6A Pending CN106170407A (zh) 2013-12-20 2014-12-19 地面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32494A1 (zh)
EP (1) EP3094512A4 (zh)
CN (1) CN106170407A (zh)
AU (1) AU2014369113A1 (zh)
WO (1) WO20150927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6237A (zh) * 2019-09-02 2019-10-29 宁波咖亚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轮子结构以及使用该轮子结构的皮划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704540A (en) * 2014-09-12 2016-09-30 Sarpi Ltd Improvements to amphibious vehicles, their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8146168A (zh) * 2017-11-24 2018-06-12 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液压水陆两栖救援艇
CN108944295A (zh) * 2018-05-29 2018-12-07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车辆的车轮
US20220105762A1 (en) * 2020-10-02 2022-04-07 Hall Labs Llc Self Trailered Boat
SE2130134A1 (sv) * 2021-05-19 2022-11-20 Craftcart Company Ab Amfibiemope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5835A (en) * 1971-08-13 1973-09-04 H Boersig Wheeled boat
US5769021A (en) * 1995-09-28 1998-06-23 Schad; Robert D. Amphibious craft
WO2003035416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Covelink Marine Limited A retractable road wheel and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4096586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Gibbs Technologies Ltd. Amphibious vehicle steering
WO2005028300A1 (en) * 2003-09-25 2005-03-31 Seale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retractable leg assembly for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8023191A2 (en) * 2006-08-24 2008-02-28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29298D0 (en) * 2000-12-01 2001-01-17 Gibbs Int Tech Ltd Suspension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5835A (en) * 1971-08-13 1973-09-04 H Boersig Wheeled boat
US5769021A (en) * 1995-09-28 1998-06-23 Schad; Robert D. Amphibious craft
WO2003035416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Covelink Marine Limited A retractable road wheel and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4096586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Gibbs Technologies Ltd. Amphibious vehicle steering
WO2005028300A1 (en) * 2003-09-25 2005-03-31 Seale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 retractable leg assembly for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8023191A2 (en) * 2006-08-24 2008-02-28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a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6237A (zh) * 2019-09-02 2019-10-29 宁波咖亚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轮子结构以及使用该轮子结构的皮划艇
WO2021042506A1 (zh) * 2019-09-02 2021-03-11 宁波咖亚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轮子结构以及使用该轮子结构的皮划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4512A1 (en) 2016-11-23
WO2015092751A1 (en) 2015-06-25
US20160332494A1 (en) 2016-11-17
EP3094512A4 (en) 2018-01-10
AU2014369113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0407A (zh) 地面车辆
US6921304B2 (en) Amphibious vehicle
AU2012327870B2 (en) Amphibious vehicle
US11364756B2 (en) Amphibian
US8277267B1 (en) Amphibious paddle track propulsion system
EP0341009A1 (en) Amphibious craft
KR101923495B1 (ko) 수륙양용 보트
KR101028825B1 (ko) 수륙 양용 캠핑카
KR101540582B1 (ko) 육상 또는 해상에서의 조향구동력 자동변환장치를 갖는 수륙양용보트
US20090156069A1 (en) Amphibious vehicle
US10974556B2 (en) Boat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US5607330A (en) Collapsible boat powered by a land vehicle
RU2350505C1 (ru) Паром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переднепривод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EP2532538B1 (en) Tracked recreational snow vehicle being converted to a personal watercraft by a conversion kit
FR2953461A3 (fr) Bateau amphibie
WO2021240446A1 (en) Amphibious watercraft
WO2017098423A1 (en) A lightweight towable boat
FI76028C (fi) Hopvikbar baot med en foer- och en aktersektion.
JP2002225793A (ja) 牽引型小型船舶
JP2002225795A (ja) 牽引型小型船舶
BR102018001624A2 (pt) embarcaçao aquática propelida por mecanismo propulsor tracionado por veículo terrestre embarcado
NZ625541B2 (en) Amphibious vehicle
JP2002225794A (ja) 牽引型小型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18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