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8731B -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8731B
CN106168731B CN201610153075.2A CN201610153075A CN106168731B CN 106168731 B CN106168731 B CN 106168731B CN 201610153075 A CN201610153075 A CN 201610153075A CN 106168731 B CN106168731 B CN 106168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adiator
transmitting member
heat
displa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3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8731A (zh
Inventor
加濑智史
藤仓拓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68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8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8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8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具有:散热装置,具有突起状的热传递部;基板,在一面侧配置有所述散热装置,该基板形成有供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插入的开口部;电子部件,以散热面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经由框状的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该连接部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隙地配置;以及热传导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散热面之间以及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的外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周之间,所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更靠所述散热装置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组装有电子装置的设备,能够列举将个人计算机的画面、视频图像、以及基于存储卡等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等向屏幕进行投影的投影装置。
在日本特开2013-196946号公报所公开的投影装置中,设置有由红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红色光源装置、由还被作为蓝色光源装置的多个蓝色激光二极管构成的激励光照射装置等电子装置。来自该激励光照射装置的激励光被朝荧光轮照射,从荧光轮发出绿色的荧光光。然后,红色、绿色、蓝色的各色光源光,被朝组装有成为DMD(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设备)的显示元件的电子装置照射,而经由投影侧光学系统向屏幕上投影彩色图像。
此外,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激光二极管、成为DMD的显示元件等电子部件,由于投影装置的驱动而发热。因而,在具备这些电子部件的电子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对各个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的散热器。
在一般情况下,当电子部件附着粉尘时,有时会变得无法发挥规定的性能。例如,当投影装置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激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上附着粉尘时,亮度有可能会降低。此外,当DMD等显示元件上附着粉尘时,有可能由于像素的缺损、色相不均等而画质降低。但是,难以将对这样的伴随有发热的电子部件进行支承的部件的连接面等成为密闭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粉尘朝电子部件的附着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电子装置的投影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为,具有:散热装置,具有突起状的热传递部;基板,在一面侧配置有所述散热装置,该基板形成有供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插入的开口部;电子部件,以散热面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经由框状的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该连接部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隙地配置;以及热传导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散热面之间以及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的外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周之间,所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更靠所述散热装置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为,包括:所述电子装置,所述电子部件成为显示元件;光源装置,由红色光源装置、绿色光源装置以及蓝色光源装置构成;光源侧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向所述显示元件进行导光;投影侧光学系统,对从所述显示元件射出的图像进行投影;以及投影装置控制部,对所述光源装置、所述显示元件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将具有开口部的基板、与电子部件的散热面对应地配置固定的工序,该电子部件经由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隙地配置的框状的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在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散热面上载放具有规定厚度的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的工序;以及将具有散热部和使热向该散热部传递的突起状的热传递部的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使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塑性变形,以使所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更靠所述散热装置侧的位置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功能框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通过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装置的图4的V-V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装置的组装工序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元件装置的组装工序的截面图。
图8A~图8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传递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传递部的变形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投影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装置10的左右表示相对于投影方向的左右方向,前后表示相对于投影装置10的屏幕侧方向以及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
并且,如图1所示,投影装置10的框体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由侧面面板、上面面板11以及下面面板16形成,该侧面面板包括正面面板12、背面面板13、右侧面板14以及左侧面板15。投影装置10在正面面板12的左侧方具有投影部。并且,在正面面板12上设置有多个吸排气孔17。并且,投影装置10具备对来自遥控器的控制信号进行接收的Ir接收部,但对此未图示。
此外,在上面面板11上设置有键/指示器部37。在该键/指示器部37配置有电源开关键、对电源的接通或者断开进行告知的电源指示器、能够切换投影的打开、关闭的投影开关键、在光源装置、显示元件或者控制电路等过热时进行告知的过热指示器等键、指示器。
并且,在背面面板13上设置有输入输出连接器部以及电源适配器等各种端子,在该输入输出连接器部设置有未图示的USB端子、输入模拟RGB映像信号的映像信号输入用的D-SUB端子、S端子、RCA端子、声音输出端子等。此外,在背面面板13上形成有多个吸气孔。
接着,使用图2的功能框图对投影装置10的投影装置控制部进行说明。投影装置控制部由控制部38、输入输出接口22、图像转换部23、显示编码器24、以及显示驱动部26等构成。
该控制部38负责投影装置10内的各电路的动作控制,由CPU、固定地存储有各种设置等的动作程序的ROM、以及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的RAM等构成。
然后,通过该投影装置控制部,从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输入的各种规格的图像信号,在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2、系统总线(SB)而由该图像转换部23转换为统一成适合于显示的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之后,输出至显示编码器24。
此外,显示编码器24在将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展开存储于视频RAM25之后,根据该视频RAM25的存储内容生成视频信号并输出至显示驱动部26。
显示驱动部26作为显示元件控制单元起作用,与从显示编码器24输出的图像信号相对应,以适当的帧率来驱动空间光调制元件(SOM)即显示元件51。并且,该投影装置10将从光源装置60射出的光束经由光源侧光学系统照射至显示元件51,由此通过显示元件51的反射光形成光像(图像光),并经由投影侧光学系统将图像投影显示于未图示的屏幕。另外,该投影侧光学系统的可动透镜组235为,通过透镜马达45进行用于变焦调整、聚焦调整的驱动。
此外,图像压缩/扩展部31进行如下的记录处理:将图像信号的亮度信号以及色差信号通过ADCT以及霍夫曼编码等处理进行数据压缩,而依次写入成为拆装自如的存储介质的存储卡32。
并且,图像压缩/扩展部31在再现模式时进行如下处理:读出记录于存储卡32的图像数据,将构成一系列的动画的各个图像数据按照1帧单位进行扩展,将该图像数据经由图像转换部23输出至显示编码器24,能够基于存储于存储卡32的图像数据进行动画等的显示。
并且,由设置于框体的上面面板11的主键以及指示器等构成的键/指示器部37的操作信号,被直接送出至控制部38,来自遥控器的键操作信号由Ir接收部35接收,由Ir处理部36解调后的编码信号被输出至控制部38。
另外,在控制部38经由系统总线(SB)连接有声音处理部47。该声音处理部47具备PCM音源等音源电路,在投影模式以及再现模式时,该声音处理部47将声音数据模拟化,驱动扬声器48来扩声放音。
此外,控制部38对作为光源控制单元的光源控制电路41进行控制,该光源控制电路41进行使光源装置60发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波段光的个别控制,以便从光源装置60射出图像生成时所请求的规定波段的光。
并且,控制部38使冷却风扇驱动控制电路43进行基于设置于光源装置60等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并使其根据该温度检测的结果对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38还进行使冷却风扇驱动控制电路43通过计时器等在投影装置主体的电源断开后仍持续进行冷却风扇的旋转、或者根据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的结果来断开投影装置10主体的电源等的控制。
接着,基于图3对该投影装置1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投影装置10的内部构造的平面示意图。投影装置10在左侧面板15的附近具备控制电路基板241。该控制电路基板241具备电源电路模块、光源控制模块等。在控制电路基板241的右侧面板14侧,配置有作为电子装置的显示元件装置300,该电子装置具备成为DMD的显示元件51、成为对该显示元件51进行冷却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90。此外,投影装置10在投影装置10的框体的前方靠右具备光源装置60。并且,投影装置10在光源装置60与背面面板13之间配置有光源侧光学系统170。在投影装置10的左侧面板15侧配置有投影侧光学系统220。
光源装置60具备成为蓝色波段光的光源并且还成为激励光源的激励光照射装置70、成为红色波段光的光源的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成为绿色波段光的光源的绿色光源装置80。绿色光源装置80由激励光照射装置70以及荧光板装置100构成。并且,在光源装置60中配置有对红、绿、蓝的各色波段光进行导光并射出的导光光学系统140。导光光学系统140将从各色光源装置射出的各色波段光向光隧175的入射口进行聚光。
激励光照射装置70配置于投影装置10的框体的前侧大致中央部分的正面面板12的附近。并且,激励光照射装置70设置有以光轴与右侧面板14以及左侧面板15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即蓝色激光二极管71。在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正面面板12侧设置有散热器8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中配置有2行4列的合计8个蓝色激光二极管71。
此外,在各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光轴上配置有多个准直透镜73,该多个准直透镜73将来自各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各射出光分别转换成平行光以便提高各射出光的指向性。
红色光源装置120并列设置于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右侧,以使红色光源装置120射出的红色波段光的光轴、与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射出而由第一反射镜141反射的蓝色波段光以及从荧光板101射出的绿色波段光的光轴交叉。红色光源装置120具备配置成光轴与蓝色激光二极管71的光轴平行的红色光源121、以及对来自红色光源121的射出光进行聚光的聚光透镜组125。该红色光源121是发出红色波段的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即红色发光二极管。
此外,红色光源装置120具备配置于红色光源121的正面面板12侧的散热器130。另一方面,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左侧配置有冷却风扇261。来自该冷却风扇261的冷却风被送风至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散热器81以及红色光源装置120的散热器130,通过各个散热器81、130来分别冷却蓝色激光二极管71以及红色光源121。
构成绿色光源装置80的荧光板装置100,配置在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射出而由第一反射镜141反射的激励光的光路上、且配置在右侧面板14的附近。荧光板装置100具备:成为荧光轮的荧光板101,被配置成与右侧面板14平行,即被配置成与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射出光的光轴平行;马达110,旋转驱动该荧光板101;聚光透镜组111,将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射出并由第一反射镜141反射的激励光的光束聚光于荧光板101,并且对从荧光板101朝左侧面板15方向射出的光束进行聚光;以及聚光透镜115,对相对于荧光板101透射或者扩散透射的光束进行聚光。另外,在马达110的右侧面板14侧配置有冷却风扇262,通过该冷却风扇262来冷却荧光板装置100等。
荧光板101在周向上连续地设置有:将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射出并经由了聚光透镜组111的射出光作为激励光接受,而射出绿色波段的荧光光的荧光发光区域;以及使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射出光即激励光透射或者扩散透射的区域。
荧光板101的基材为由铜、铝等形成的金属基材,在该基材的激励光照射装置70侧的表面上形成环状的槽,该槽的底部通过银蒸镀等来进行镜面加工,在该镜面加工后的表面上敷设绿色荧光体的层。并且,在成为激励光透射或者扩散透射的区域中的透射的区域的情况下,在基材的切口透光部嵌入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基材。在成为扩散透射的区域的情况下,在基材的切口透光部嵌入通过喷砂等使表面形成有细微凹凸的透明基材。
荧光板101的荧光体层为,当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作为激励光的蓝色波段光照射至荧光板101的绿色荧光体层时,绿色荧光体层中的绿色荧光体被激励,从绿色荧光体全方位地射出绿色波段光。所荧光发光的光束朝左侧面板15侧射出,并入射至聚光透镜组111。另一方面,朝荧光板101中的入射光进行透射或者扩散透射的区域入射的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蓝色波段光,相对于荧光板101透射或者扩散透射,并朝配置于荧光板101的背面侧(换言之,右侧面板14侧)的聚光透镜115入射。
并且,导光光学系统140由使红色、绿色、蓝色波段的光束聚光的聚光透镜、对各色波段的光束的光轴进行转换而使其成为相同的光轴的反射镜、以及分色镜等构成。具体而言,导光光学系统140由第一反射镜141、聚光透镜151、扩散板152、第一分色镜142、第二反射镜143、聚光透镜146、第三反射镜149、聚光透镜147、聚光透镜145、以及第二分色镜148构成。
第一反射镜141配置于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背面面板13侧。该第一反射镜141将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射出的蓝色波段光的光轴朝右侧面板14方向转换90度。
聚光透镜151配置于第一反射镜141的右侧面板14侧。扩散板152配置于聚光透镜151的右侧面板14侧。由第一反射镜141反射后的激励光由聚光透镜151聚光,并通过扩散板152扩散。
在相对于扩散板152扩散透射的蓝色波段光以及从荧光板101射出的绿色波段光、与从红色光源装置120射出的红色波段光交叉的位置,配置有第一分色镜142,该第一分色镜142使蓝色以及红色波段光透射,对绿色波段光进行反射而将该绿色波段光的光轴朝背面面板13方向转换90度。
此外,在透射或者扩散透射了荧光板101的蓝色波段光的光轴上、即在聚光透镜115与右侧面板14之间,配置有第二反射镜143,该第二反射镜143对蓝色波段光进行反射而将该蓝色光的光轴朝背面面板13方向转换90度。在第二反射镜143的背面面板13侧配置有聚光透镜146,并且在该聚光透镜146的背面面板13侧配置有第三反射镜149。在第三反射镜149的左侧面板15侧配置有聚光透镜147。第三反射镜149将由第二反射镜143反射而经由聚光透镜146入射的蓝色波段光的光轴朝左侧面板15侧转换90度。
此外,在第一分色镜142的背面面板13侧配置有聚光透镜145。并且,在聚光透镜145的背面面板13侧、且在聚光透镜147的左侧面板15侧配置有第二分色镜148。第二分色镜148对红色波段光以及绿色波段光进行反射而将光轴朝左侧面板15侧转换90度,并使经由聚光透镜147入射的蓝色波段光透射。
透射了第一分色镜142的红色波段光的光轴、以及以与该红色波段光的光轴一致的方式由第一分色镜142反射的绿色波段光的光轴,朝聚光透镜145入射。并且,透射了聚光透镜145的红色以及绿色波段光,由第二分色镜148反射并经由光源侧光学系统170的聚光透镜173聚光于光隧175的入射口。另一方面,透射了聚光透镜147的蓝色波段光,透射第二分色镜148而经由聚光透镜173聚光于光隧175的入射口。
光源侧光学系统170由聚光透镜173、光隧175、聚光透镜178、聚光透镜179、照射镜185、聚束透镜195构成。另外,聚束透镜195将从配置于聚束透镜195的背面面板13侧的显示元件51射出的图像光朝向固定透镜组225以及可动透镜组235射出,因此该聚束透镜195还成为投影侧光学系统220的一部分。
在光隧175与第二分色镜148之间,配置有将光源光聚光于光隧175的入射口的聚光透镜173。因此,红色波段光、绿色波段光以及蓝色波段光由聚光透镜173聚光并朝光隧175入射。入射至光隧175的光束通过光隧175而成为均匀的强度分布的光束。
在光隧175的左侧面板15侧的光轴上配置有聚光透镜178、179。从光隧175射出的光束,经由聚光透镜178、179照射至照射镜185,通过照射镜185而经由聚束透镜195以规定的角度照射至显示元件51。成为DMD的显示元件51为,在背面面板13侧设置有散热器190,通过该散热器190来冷却显示元件51。并且,在显示元件装置300中,通过保持部件310来保持显示元件51、散热器190、聚束透镜195、聚光透镜179、照射镜185以及投影侧光学系统220等的光学部件。
通过光源侧光学系统170而照射至显示元件51的图像形成面的光源光即光束,由显示元件51的图像形成面反射,作为投影光经由投影侧光学系统220投影到屏幕上。此处,投影侧光学系统220由聚束透镜195、可动透镜组235、固定透镜组225构成。可动透镜组235形成为能够通过透镜马达来进行移动。并且,可动透镜组235以及固定透镜组225内置于固定镜筒。因此,具备可动透镜组235的固定镜筒成为焦点可变型透镜,并形成为能够进行焦距调节、聚焦调节。
通过像这样构成投影装置10,由此当在使荧光板101旋转的同时从激励光照射装置70以及红色光源装置120以不同的定时射出光时,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波段光经由导光光学系统140依次入射至聚光透镜173以及光隧175,并且经由光源侧光学系统170入射至显示元件51,因此投影装置10的显示元件51即DMD根据数据对各色的光进行分时显示,由此能够朝屏幕投影彩色图像。
接着,对作为电子装置的显示元件装置300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显示元件装置300中,通过保持部件310一体地保持作为电子部件的显示元件51、成为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90、聚束透镜195、聚光透镜179、照射镜185、以及投影侧光学系统220。另外,在图4中,通过截面图仅表示保持部件310对显示元件51以及散热器190进行保持的部分。
在保持部件310的中央形成有光路空间312。在该光路空间312中保持有聚束透镜195。另一方面,在保持部件310的后端面设置基板320。并且,在基板320的中央形成有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长矩形形状的开口部321(参照图5)。在基板320的一面侧即图3中的背面面板13侧(即背面侧)配置有散热器190。在基板320的开口部321的另一面侧即图3中的正面面板12侧(即正面侧)配置有显示元件51。显示元件51为,在正面配置有微镜,背面成为散热面。
显示元件51为,成为显示元件51的正面侧的缘部的抵接面,抵接于聚束透镜195的背面侧的形成于光路空间312的主视时呈框状的阶梯部314。在显示元件51的背面侧的缘部,连接有主视时形成为框状的显示元件51用的套筒52。套筒52配置于基板320的开口部321的正面侧的缘部。在套筒52的背面突出有连接端子52a。该连接端子52a与基板320电连接。因而,根据该连接端子52a的长度量,套筒52的背面与基板320的正面侧的面分离规定的间隙S而配置。如此,套筒52成为用于将显示元件51与基板320电连接的电子部件的连接部。
并且,在阶梯部314与基板320之间的、显示元件51以及套筒52的外周,设置有框状的橡胶垫53。该橡胶垫53防止从套筒52的外周侧进入间隙S的粉尘侵入。
在基板320的背面侧设置有含有铝等的衬垫330。并且,在衬垫330的背面侧设置有板金部件340。在该板金部件340、衬垫330以及基板320上,在各自的螺栓用的孔部中插通有螺栓350。并且,两个螺栓350与形成于保持部件310的左右两处的内螺纹部316螺合。因而,板金部件340、衬垫330以及基板320被固定于保持部件310。并且,在衬垫330以及板金部件340的中央部,分别形成有与基板320的开口部321为相同形状的开口部331、341。
另一方面,成为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90为,在背面形成有成为散热部的多个散热翅片191。在图4中,在从近前侧朝向里侧的方向上配置有多个散热翅片191。因而,在散热翅片191间形成的多个槽191a(参照图9),沿图4的左右方向形成。
在散热器190的正面侧形成有突起状的热传递部192。如图5所示,热传递部192为,主视时的截面成为长矩形形状。如图4所示,热传递部192形成为能够插入开口部321、331、341的规定大小。另一方面,多个散热翅片191将图4的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形成。因而,散热器190能够通过挤压成型来形成。
此外,在板金部件340上,在左右分别形成有板簧部342。在各板簧部342分别形成有内螺纹部343。并且,在散热器190的左右两处的螺栓孔193中,分别插通有螺栓360。该螺栓360与板簧部342的内螺纹部343螺合。由此,散热器190相对于板金部件340固定,并且通过成为施力单元的板簧部342的施加力,散热器190被朝向正面侧的显示元件51施力。
此外,螺栓360的前端部位于衬垫330的孔部332内。由此,防止螺栓360的前端与基板320的背面的干涉。
如在图4以及图5也表示的那样,在散热器190的热传递部192的外周与成为连接部的套筒52的内周之间、以及热传递部192的前端面与显示元件51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膏等的热传导性部件370。并且,热传递部192与套筒52的内周之间的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端部371,位于比基板320与套筒52之间的间隙S更靠一面侧(即散热器190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端部371达到衬垫330的开口部3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即,热传递部192的外周与基板320的开口部321的内周之间的间隙,通过热传导性部件370来密封。
热传导性部件370是具有热传导性、难燃性、电绝缘性,主要由硅构成的硬度较低的粘土状的材料。因而,该热传导性部件370为,能够通过较低的载荷容易地使其塑性变形,并且其密接性也较高。因而,散热器190的热传递部192的外周与套筒52的内周之间、以及热传递部192的前端面与显示元件51的背面之间,经由热传导性部件370密接。
当投影装置10驱动时,如此形成的显示元件装置300的显示元件51发热。于是,由显示元件51产生的热从显示元件51的背面侧的散热面经由热传导性部件370朝热传递部192传递。然后,传递至热传递部192的热通过散热器190的多个散热翅片191散热。
在投影装置10的启动中,通过冷却风扇261、262(参照图3)取入外部空气,使其在投影装置10的内部流通并排出。此时,即便是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朝投影装置10取入的外部空气中也混入有粉尘。而且,显示元件51的正面侧的缘部的抵接面与阶梯部314的背面抵接的抵接部未被密封。但是,通过橡胶垫53,外部空气的粉尘不会从显示元件51的外周经由显示元件51与阶梯部314抵接的抵接部附着于显示元件51的正面侧的多个微镜。
并且,通过热传导性部件370将由套筒52和基板320形成的间隙S密闭。此处,当假设粉尘从开口部321侵入间隙S时,该粉尘会从套筒52以及显示元件51的外周经由显示元件51与阶梯部314抵接的抵接部附着于显示元件51的正面侧的多个微镜。但是,通过热传导性部件370将间隙S密闭。因而,能够防止粉尘从开口部321朝间隙S侵入。
另外,显示元件51以及套筒52由于显示元件51的发热而微小地变形。因而,显示元件51以及套筒52的外周与橡胶垫53未被密接。因此,即便橡胶垫53配置于从套筒52的外周侧覆盖间隙S的位置,也难以防止粉尘从间隙S侵入。
此外,保持部件310与显示元件51相比为足够大,因此保持部件310几乎不会由于显示元件51的发热而变形。因而,橡胶垫53与保持部件310以及基板320密接,能够防止粉尘从橡胶垫53的外侧侵入。
接着,根据图6以及图7对显示元件装置3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使具有开口部321的基板320、与电子部件即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对应地配置固定的工序,该电子部件经由与基板320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的框状的连接部即套筒52与基板320连接;在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上载放具有规定厚度的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370的工序;以及将具有突起状的热传递部192的散热装置190的热传递部192插入开口部321,使热传导性部件370塑性变形以使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端部位于比套筒52与基板320之间的间隙S更靠散热装置190侧的工序。
具体地说,如以下所述。首先,在保持部件310的阶梯部314载放显示元件51。此时,显示元件51以背面侧的散热面成为散热器190侧的方式载放于阶梯部314。然后,在显示元件51的外周配置橡胶垫53。接着,将在基板320的开口部321的正面侧的缘部连接了套筒52的基板320配置在保持部件310的后端,以使显示元件51与套筒52连接。之后,将衬垫330配置在基板320的背面侧,将板金部件340配置在衬垫330的背面侧。然后,如图6所示,使螺栓350与保持部件310的内螺纹部316螺合,将板金部件340、衬垫330以及基板320固定于保持部件310。
接着,将形成为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370载放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例如,在将厚度为大约2.0mm的热传导性部件370载放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之后,将散热器190的热传递部192插入基板320、衬垫330、板金部件340的开口部321、331、341,使热传递部192的前端面与热传导性部件370抵接。然后,使螺栓360插通于散热器190的螺栓孔193,使螺栓360与板金部件340的板簧部342的内螺纹部343螺合。
当螺入螺栓360时,散热器190在被板簧部342朝向正面侧施力的同时向正面侧移动。于是,通过热传递部192对热传导性部件370施加载荷,而热传导性部件370塑性变形。通过热传导性部件370的塑性变形,热传递部192的前端面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之间的热传导性部件370被压溃而变薄,相应地,如图7所示,热传导性部件370开始填充于热传递部192的外周与套筒52的内周之间。然后,通过进一步螺入螺栓360,由此在热传递部192的外周与套筒52的内周之间、以及热传递部192的前端面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之间配置热传导性部件370。进行螺栓360的螺入作业,直至如图4所示那样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端部371位于比由套筒52和基板320形成的间隙S更靠散热器190侧的位置为止。
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将显示元件51载放于保持部件310,将基板320等配置于保持部件310并固定之后,将热传导性部件370载放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但是只要在将基板320配置于保持部件310之前、将显示元件51与套筒52连接,则也可以在将热传导性部件370载放到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之后,将基板320等配置于保持部件310并固定。
此外,能够根据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硬度、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的大小等,使散热器190的热传递部192成为各种形状,以便可靠地密闭间隙S。此处,图8A~图8C是关于热传递部192A、192B、192C的从图4的左右的侧面方向观察的截面图。例如,图8A所示的热传递部192A形成为以朝向基端侧(即散热翅片191侧)扩展的方式倾斜的梯形形状。并且,热传递部192A为,该梯形形状在长度方向(即图4的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此外,图8B所示的热传递部192B形成为,在截面图中大小不同的长矩形形状重叠为两层。具体而言,基端侧的长矩形部的长边形成得比突端侧的长矩形部的长边更长。在该热传递部192B中,两层的长矩形形状也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图8C所示的热传递部192C为,在截面图中形成有钝角状的前端部。在该热传递部192C中,具有钝角状的前端部的截面也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并且,图9表示具有热传递部192D的散热器190。热传递部192D的前端面在侧视时成为波形形状。并且,热传递部192D为,该侧视波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并且,由多个散热翅片191形成的槽191a的方向、与热传递部192D的侧视波形形状的谷线L(或者脊背线)的方向一致。由此,具有热传递部192D的散热器190也能够通过挤压成型来形成。
如上所述,热传递部192A~192D为,图8A~图8C以及图9所示的侧视时的截面形状连续地形成。并且,上述实施例的热传递部192的侧视时的截面形状也连续地形成。并且,由多个散热翅片191形成的槽191a的方向、与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侧视时的截面形状连续地形成的方向(即图4的左右方向)相同。因而,具备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散热器190也能够通过挤压成型来形成。
另外,在通过挤压成型来形成具备热传递部192A~192D的散热器190的情况下,热传递部192A~192D的长度方向上的无用部分通过切削加工来切除。
此外,热传递部192A~192D均与图5所示的热传递部192相同,主视时的截面成为长矩形形状。
如此,构成了作为电子装置的显示元件装置300,但本发明还能够成为具备其他电子部件的其他电子装置。例如,还能够成为具备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电子装置。在该情况下,还能够与电子部件的散热面的形状相匹配地使热传递部成为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此外,作为将散热器190朝正面侧施力的施力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金部件340上形成了板簧部342,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成为卷绕于螺栓360的螺旋弹簧等。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成为散热装置的散热器190的热传递部192、192A~192D被插入基板320的开口部321。另一方面,成为电子部件的显示元件51以散热面位于开口部321的方式与成为连接部的套筒52连接。并且,套筒52以与基板之间具有间隙S的方式与基板电连接。并且,在热传递部192、192A~192D与散热面之间以及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外周与套筒52的内周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部件370。热传导性部件370的端部位于比套筒52和基板320之间的间隙S更靠散热器190侧的位置。
由此,能够防止粉尘从开口部321向间隙S流入。因而,能够减少粉尘附着于显示元件51的表面的情况,因此作为电子部件的显示元件51能够持续地发挥规定的性能。
此外,热传递部192、192A~192D为,主视时的截面成为长矩形。由此,能够与成为长矩形的电子部件、例如本实施例的显示元件51相匹配,将热传导性部件370配置于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前端面、其外周。
此外,散热器190的散热部由多个散热翅片191形成。另一方面,热传递部192、192A~192D为,侧视时的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并且,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长度方向与由多个散热翅片191形成的槽191a的方向相同。由此,对于具备突起状的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散热器190,能够进行挤压成型而高效地进行制造。
此外,热传递部192D为,在成为侧视波形形状的情况下,热传递部192D的前端面的表面积增大,因此热传递部192D能够使来自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的热高效地传递至散热翅片191。此外,能够选择各种热传递部192、192A~192D。
此外,通过成为施力单元的板簧部342,散热器190被朝显示元件51侧施力。由此,能够使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前端面与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可靠地密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元件51的冷却效率。
此外,成为施力单元的板簧部342,设置有供插通于散热器190的螺栓360螺合的内螺纹部343。由此,安装散热器190时的螺栓360的紧固扭矩的管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通过简单构造的板金部件340对散热器190进行施力。
此外,热传导性部件370为,通过热传递部192、192A~192D使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370塑性变形而成。由此,能够使热传导性部件370与热传导性部件370的接触部位(间隙S、热传递部192、192A~192D的外周等)可靠地密接。
此外,投影装置10具备:成为电子装置的显示元件装置300;具备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各光源装置的光源装置60;光源侧光学系统170;投影侧光学系统220;以及投影装置控制部。由此,在投影装置10的显示元件51中粉尘的附着减少,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减少由粉尘的附着导致的画质劣化的投影装置10。
此外,显示元件装置300的制造方法为,使显示元件51连接于与基板320连接的套筒52,在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上载放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通过热传递部192、192A~192D使热传导性部件370塑性变形。由此,能够同时进行散热器190相对于保持部件310的组装和热传导性部件370的塑性变形,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显示元件装置3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导性部件370为,在显示元件51的散热面上载放片状的热传导性膏等热传导性部件,通过热传递部192、192A~192D使其塑性变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预先在上面形成有开口部的箱状的热传导性部件。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具有:
散热装置,具有突起状的热传递部;
基板,在一面侧配置有所述散热装置,该基板形成有供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插入的开口部;
电子部件,以散热面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经由框状的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该连接部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隙地配置;
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一面侧,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以及
热传导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与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散热面之间以及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的外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周之间,
所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更靠所述散热装置侧的位置,
根据所述连接端子的长度量,所述连接部的一面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的面分离规定的间隙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热传递部的外周与所述基板的内周之间的间隙由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密封,
所述散热装置具有散热部,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将热朝所述散热部传递,
所述热传递部为,主视时的截面成为矩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由多个散热翅片形成,
所述热传递部为,侧视时的截面连续地形成,
所述热传递部的侧视时的截面连续地形成的方向与由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形成的槽的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热传递部成为以朝向基端侧扩展的方式倾斜的梯形形状、在截面图中大小不同的长矩形形状重叠为两层的形状、在截面图中形成有钝角状的前端部的形状、或者前端面为侧视波形形状的任一种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由施力单元朝向所述电子部件侧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单元是具有通过螺栓对所述散热装置进行固定的内螺纹部的板簧。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热传导性部件是通过所述热传递部使片状的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塑性变形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显示元件,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
9.一种投影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部件成为显示元件;
光源装置,由红色光源装置、绿色光源装置以及蓝色光源装置构成;
光源侧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向所述显示元件进行导光;
投影侧光学系统,对从所述显示元件射出的图像进行投影;以及
投影装置控制部,对所述光源装置、所述显示元件进行控制。
10.一种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具有开口部的基板、与电子部件的散热面对应地配置固定的工序,该电子部件经由与所述基板具有间隙地配置的框状的连接部与所述基板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一面侧设置有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根据所述连接端子的长度量,所述连接部的一面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的面分离规定的间隙而配置;
在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散热面上载放具有规定厚度的片状的热传导性部件的工序;以及
将具有散热部和使热向该散热部传递的突起状的热传递部的散热装置的所述热传递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使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塑性变形,以使所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隙更靠所述散热装置侧的位置的工序。
CN201610153075.2A 2015-05-20 2016-03-17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68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3186 2015-05-20
JP2015103186A JP6172538B2 (ja) 2015-05-20 2015-05-20 電子装置、投影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8731A CN106168731A (zh) 2016-11-30
CN106168731B true CN106168731B (zh) 2018-12-25

Family

ID=57325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3075.2A Active CN106168731B (zh) 2015-05-20 2016-03-17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2024B2 (zh)
JP (1) JP6172538B2 (zh)
CN (1) CN106168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6364B2 (ja) * 2016-12-22 2018-1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6551752B2 (ja) * 2017-02-15 2019-07-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TWI665507B (zh) * 2017-07-14 2019-07-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散熱結構之數位微鏡裝置
CN109254484B (zh) 2017-07-14 2021-05-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散热结构的数字微镜装置
JP6774635B2 (ja) * 2017-09-19 2020-10-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7004196B2 (ja) * 2017-09-21 2022-02-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CN207516713U (zh) * 2017-11-15 2018-06-19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投影设备
JP7075299B2 (ja) * 2018-07-12 2022-05-2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DE112019001810T5 (de) 2018-04-06 2020-12-31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ahrzeugleuchte, Raum-Lichtmodulationseinheit und Leuchteneinheit
JP7115032B2 (ja) * 2018-05-24 2022-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板
KR102664716B1 (ko) * 2019-03-19 2024-05-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변형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내의 화면의 표시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US11758089B2 (en) * 2021-08-13 2023-09-12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Vide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0939A (en) * 1992-04-17 1993-05-18 Intel Corporation Lead grid array integrated circuit
TW549474U (en) * 2003-01-21 2003-08-21 Coretronic Corp Fixing structure for light valve
TW566572U (en) * 2003-03-07 2003-12-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lexible assembling device applied in an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ts mechanism
US6914783B2 (en) * 2003-06-02 2005-07-05 Infocus Corporation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mounting system
US7019979B2 (en) * 2003-11-21 2006-03-28 Waffer Technology Corp.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fastening structure
JP4343032B2 (ja) * 2004-05-31 2009-10-14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構造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US7612440B2 (en) * 2005-05-18 2009-11-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ackage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KR100766075B1 (ko) * 2005-12-05 2007-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md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프로젝션 시스템.
US7583097B2 (en) * 2005-12-23 2009-09-01 Essai, Inc. Contactor nest for an IC device and method
EP1863297B1 (en) * 2006-06-02 2013-11-20 Barco NV Cooling of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ing devices
EP1863296A1 (en) * 2006-06-02 2007-12-05 Barco NV Cooling of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ing devices
US7462037B2 (en) * 2006-06-05 2008-12-09 Ted Ju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37290B (en) * 2007-04-09 2011-02-11 Young Optics Inc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 light valve and a thermal module of an optical engine
CN101398601B (zh) * 2007-09-28 2010-11-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KR101535229B1 (ko) * 2009-05-22 2015-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범용 테스트 소켓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패키지 테스트 장치
KR20100131125A (ko) * 2009-06-05 2010-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로젝터
JP5731122B2 (ja) * 2010-01-25 2015-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20327316A1 (en) * 2010-03-11 2012-12-27 Takayuki Okada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013196946A (ja) * 2012-03-21 2013-09-30 Casio Computer Co Ltd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77609B2 (ja) * 2013-06-21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画像投射装置、電子機器
JP6049584B2 (ja) * 2013-10-28 2016-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2015087508A (ja) * 2013-10-30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6046471A (ja) * 2014-08-26 2016-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冷却構造、画像投射装置、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2538B2 (ja) 2017-08-02
JP2016219605A (ja) 2016-12-22
CN106168731A (zh) 2016-11-30
US10372024B2 (en) 2019-08-06
US20160344988A1 (en)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8731B (zh) 电子装置、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839463B (zh) 发光装置及光源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CN102841496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CN105988267B (zh) 散热装置、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2692798B (zh) 冷却装置及投影仪
US8070302B2 (en) Laminate 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reflection 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unit
CN104460203B (zh) 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的投影仪
CN102053467B (zh) 光源单元和投影仪
CN102200683B (zh) 光源单元以及投影仪
CN102566214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CN105404083B (zh) 荧光轮、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05892208B (zh) 射出三原色光的光源装置及具有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2967990B (zh) 光源装置、投影仪、以及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998886A (zh) 透镜阵列、光源装置、投影仪以及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419509A (zh) 光源单元及投影仪
US10432898B2 (en) Projector having light source including laser diodes
CN103324016B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仪
CN105425520B (zh) 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光源装置、具有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4932183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装置、光学元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01880B (zh) 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7490928A (zh) 荧光发光装置、光源装置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CN107526238A (zh) 密封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08205231A (zh) 电子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8427239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01620367B (zh) 具有绝热构造的投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