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828B -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828B
CN106164828B CN201580016372.6A CN201580016372A CN106164828B CN 106164828 B CN106164828 B CN 106164828B CN 201580016372 A CN201580016372 A CN 201580016372A CN 106164828 B CN106164828 B CN 106164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image
operating area
external ima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3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4828A (zh
Inventor
今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51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51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75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489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19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consumables, e.g. ink, toner,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5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increased printing speed, i.e. reducing the time between printing start and printing e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显示方法,该方法包含:从外部设备输入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输入步骤;基于显示信号将图像显示于画面的显示步骤;检测针对上述画面的操作区域的操作的操作检测步骤;根据上述外部图像,将收纳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且至少一边与上述外部图像重合的矩形设定为上述操作区域的区域设定步骤;以及输出用于显示上述外部图像的上述显示信号的描绘步骤。

Description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设置触摸面板显示器,来利用受理针对画面的操作的设备。另外,即使在像投影仪那样的投影型的显示装置中,也实现使用红外线光幕等来受理针对画面的操作的功能。
在设定受理针对画面的操作的区域(操作区域)时,优选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所设定的操作区域是操作区域。在显示画面和纵横比不同的外部图像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画面上会产生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为了提高可视性,一般将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的外侧描绘成黑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7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6736号公报
然而,在投影仪中,若将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的外侧描绘成黑色的像素,则在投影面上很难识别投影仪投影为黑色的像素的区域与投影仪投影像素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边界。因此,若将投影仪投影像素的区域整体中的、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则很难在投影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的边界。另外,若将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则在将多个外部图像显示于投影面的情况下,对于用户来说更加难以识别操作区域。另外,若将未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则在因外部图像的输入源的切换而操作区域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对于用户来说也更加难以识别操作区域。
另外,若在双向投影仪中,将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描绘成黑色,则存在针对该被描绘成黑色的背面区域的操作很容易被误解为未被反映至投影图像的问题。并且,在打印将外部图像和与针对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操作对应的对象合成而成的图像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打印外部图像的黑色的背面区域而大量消耗墨、调色剂,且打印时间也延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创作的,目的之一在于使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将针对画面的操作反映到画面的区域。
(1)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包含:从外部设备输入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输入步骤;基于显示信号将图像显示于画面的显示步骤;检测针对上述画面的操作区域的操作的操作检测步骤;根据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将收纳上述外部图像且至少一边与上述外部图像重合的矩形设定为上述操作区域的区域设定步骤;以及输出用于显示上述外部图像的上述显示信号的描绘步骤。
根据本发明,由于操作区域的边界是能够将其边假定为外部图像的边的延长线的矩形,所以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此外,可以将其边仅与外部图像的一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其两边与外部图像的相邻的两边重合的(即共用一个顶点)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其三边与外部图像的三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作为外部图像的区域本身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
(2)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的上述描绘步骤中,也可以描绘上述操作区域的边界,并输出用于显示上述边界和上述外部图像的上述显示信号。
例如,在用相同的颜色描绘操作区域和操作区域的外侧区域的情况下,通过用不同的颜色来描绘操作区域的分界线,用户更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而且,例如通过在操作区域的内侧和外侧使像素的颜色不同来描绘边界,用户也更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
(3)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中,在上述描绘步骤中,也可以描绘与针对上述操作区域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并输出用于显示上述操作输入对象和上述外部图像的上述显示信号。
通过采用该结构,例如用户能够通过针对画面的操作使针对所显示的外部图像的评论与外部图像一起显示。
(4)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中,在上述区域设定步骤中,也可以在切换了输入上述图像信号的上述外部设备的情况下,重新设定上述操作区域。
通过采用该结构,即使像切换外部设备而外部图像的纵横比发生了变化、或随着输入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的个数以并列显示多个外部图像那样画面结构发生了变化,用户也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操作区域。
(5)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中,也可以在上述区域设定步骤中,将上述外部图像配置于矩形的模板区域,并将至少一边与上述模板区域重合的矩形设定为上述操作区域。
信息处理装置的画面的纵横比逐年多样化。通过采用该结构,与输入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的纵横比的种数相比,能够减少根据外部图像设定的操作区域的种数,所以用户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
(6)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方法中,也可以还具有:从投影上述外部图像的第一模式,向描绘与针对上述操作区域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且投影上述操作输入对象和上述外部图像的第二模式迁移的迁移步骤,在上述显示步骤中,在上述第二模式下,显示上述操作区域内的上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与上述第一模式不同的上述图像。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在投影外部图像和操作输入对象的第二模式下,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与第一模式不同,所以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反映针对画面的操作的区域。
(7)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包含:图像信号输入部,其从外部设备输入图像信号;显示部,其基于显示信号将图像显示于画面;操作检测部,其检测针对上述画面的操作区域的操作;区域设定部,其根据基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将收纳上述外部图像且至少一边与上述外部图像重合的矩形设定为上述操作区域;以及描绘部,其输出用于显示上述外部图像的上述显示信号。
根据本发明,由于操作区域的边界是能够将其边假定为外部图像的边的延长线的矩形,所以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此外,可以将只有一边与外部图像的一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两边与外部图像的相邻的两边重合的(即共用一个顶点)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三边与外部图像的三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作为外部图像的区域本身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
(8)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也可以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投影方式从投影上述外部图像的第一模式,向对上述外部图像和与针对上述操作区域的上述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进行合成并投影的第二模式迁移,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二模式下,描绘上述操作区域内的上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与上述第一模式不同的上述图像。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在投影外部图像和操作输入对象的第二模式下,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与第一模式不同,所以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反映针对画面的操作的区域。
(9)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二模式下,描绘上述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的上述图像。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在第二模式下,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为使用户联想到白板、白纸的白色,所以用户更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反映针对画面的操作的区域。
(10)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打印指示输入部,该打印指示输入部输入打印指示,若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上述控制部输入上述打印指示,则输入用于打印上述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的上述图像的打印数据。
(11)另外,若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上述控制部输入上述打印指示,则也可以输出用于打印使上述背面区域的打印占空比比上述第一模式低的颜色成为上述背面区域的颜色的上述图像的打印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打印投影图像时所消耗的墨、调色剂,并缩短打印时间。
(12)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也可以在从上述第一模式迁移至上述第二模式时,使上述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上述第一模式变化。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随着向第二模式的迁移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发生变化,所以用户更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区域。
(13)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图像信号输入部也可以具备USB端子,上述控制部若检测到朝向上述USB端子的连接,则使上述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上述第一模式变化。
例如存在将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连接于USB端子,并使具备检测针对投影仪的投影面的操作的功能的笔形装置也作为PC的定位设备等输入装置来发挥作用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14)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迁移指示检测部,该迁移指示检测部检测从上述第一模式迁移至上述第二模式的迁移指示,上述控制部若检测到上述迁移指示,则使上述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上述第一模式变化。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若迁移至第二模式,则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自动地变化,所以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15)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迁移指示检测部也可以检测针对上述画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的操作作为上述迁移指示。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针对投影面的操作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所以使用的便利性提高。
(16)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迁移指示检测部也可以具备用于检测上述迁移指示的开关。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若迁移至第二模式,则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自动地变化,所以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17)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操作检测部也可以具备:发送部,其若与上述画面接触则发送操作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上述操作信号;以及位置检测部,其若接收上述操作信号则检测上述发送部的位置,上述开关设置于上述发送部。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不用离开投影面就能够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所以使用的便利性提高。
(18)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开关也可以是上述发送部的电源开关。
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19)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双向显示装置中,上述开关也可以是OSD菜单的操作开关。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若迁移至第二模式,则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自动地变化,所以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双向显示装置。而且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由结构本身来确定功能的硬件资源、通过程序来确定功能的硬件资源、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另外,这些各单元的功能并不限定于由分别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硬件资源来实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程图。
图4A~图4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5A~图5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6A~图6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7A~图7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8A~图8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画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在各图中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1.概要
作为本发明的双向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投影仪1是向作为画面的墙壁、桌子、专用屏幕等投影面投影并显示图像的装置。投影仪1以投影基于从PC、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的第一模式、以及投影与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图像和外部图像的第二模式动作。
如图1A所示,在第一模式下,投影配置了外部图像A22的窗口图像A2,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和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都是黑色。在这里,所谓的窗口图像是以在投影面中成为矩形的方式投影仪处理的最大区域的图像。在从投影光源到投影面的距离因投影面上的位置而不同的情况下,即使在投影仪内描绘矩形的图像,在投影面上连结的图像也不会成为其相似形。因此,以在投影面上成为矩形的方式进行调整的图像是窗口图像。
如图1B所示,在第二模式下,将外部图像A22和包含曲线等操作输入对象A21g的操作输入图像A21重叠配置。在第二模式下,虽然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是与第一模式相同的黑色,但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为与第一模式不同的白色。另外,由于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是黑色,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所以也可以将窗口图像A2的四边作为分界线,将窗口图像A2的整个区域识别为操作区域。投影仪1若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针对操作区域的操作,则描绘并投影与操作轨迹对应的曲线等操作输入对象A21g。像这样,使操作区域的投影方式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不同,而且,显示操作区域的分界线,从而用户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区域。
而且,投影仪1也可以具有输出用于打印窗口图像A2的打印数据的功能。在第一模式下,外部图像A22为打印对象。在第二模式下,由于在外部图像A22的外侧也配置操作输入对象A21g,所以外部图像A22的外侧也为打印对象。而且,若在第二模式下输入打印指示,则输出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的打印数据。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投影图像时所消耗的墨、调色剂,并缩短打印时间。
投影仪1若在第二模式下,检测到针对操作区域的操作,则描绘并投影与操作轨迹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A21g。将操作区域设定为两边与外部输入图像A22的两边重合且收纳外部输入图像A22的矩形区域(在图1B的例子中是窗口图像A2的区域整体)。因此,由于将操作区域的分界线假定在外部图像A22的边的延长上,所以用户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区域。
2.投影仪的结构
如图2所示,投影仪1在第一壳体1a中,除了作为显示部具备光源驱动部16、投影光源17、液晶光阀10、液晶驱动部11以外,还具备图像信号输入部14、控制部15、外部存储151、操作部18、电源部19等。而且,投影仪1在与第一壳体1a连接的第二壳体1b中,作为操作检测部具备接收部21和位置检测部22。而且,投影仪1作为发送部具备电子笔23。
投影光源17由高压水银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构成,被光源驱动部16驱动。图像信号输入部14具备USB端子、以太网(注册商标)端子、RS232c端子等多个种类的输入端子,从外部设备输入各种图像信号。作为区域设定部以及描绘部发挥作用的控制部15通过执行储存于外部存储151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投影仪1的各部。另外控制部15具备图像信号处理部13和OSD处理部12,基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和从位置检测部22输入的操作位置信号来执行描绘处理,并输出作为显示信号的投影信号。图像信号处理部13作为基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和从位置检测部22输入的操作位置信号的描绘处理的结果输出窗口图像数据。OSD处理部12基于窗口图像数据输出与液晶光阀10对应的投影信号。液晶驱动部11将从OSD处理部12输出的投影信号转换为用于驱动液晶光阀10的各像素的模拟信号。液晶光阀10具备按照每个像素分别对从投影光源17放射且被未图示的分色镜分离而成的红色、绿色、蓝色的波长的光的透过率进行控制的3个液晶面板10a、10b、10c。作为迁移指示检测部发挥作用的操操作部18具备用于输入投影OSD菜单的指示的菜单键181、用于选择OSD菜单的项目的选择键182、确定键183、用于开启以及关闭从外部电源朝向电源部19的电力供给的电源开关184。电源部19向投影仪1的各部供给电力。
接收部21是对投影区域A1整体进行拍摄的红外线摄像机,接收红外线波长的光,并在投影区域A1内电子笔23的前端接触投影面期间,输出与从电子笔23照射的红外线波长的光对应的图像数据。位置检测部22通过对从接收部21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来检测红外线波长的光的发光位置,即电子笔23的位置,并输出表示电子笔23的位置的操作位置信号。操作位置信号被控制部15转换为窗口图像A2的坐标。
电子笔23在笔形的壳体内具备接触传感器231、发光部232以及电源开关233。接触传感器231设置于电子笔23的前端,检测与对象物的接触状态以及非接触状态。发光部232设置于电子笔23的前端附近,在检测到接触传感器231与对象物的接触状态期间,作为操作信号照射红外线波长的光。电源开关233是用于控制从未图示的电池向接触传感器231以及发光部232的电力供给的开关。在将电子笔23从笔架234取下时、以及将电子笔23安装于笔架234时,电源开关233自动地动作。电源开关233在从笔架234取下电子笔23时开启向接触传感器231以及发光部232的电力供给,在将电子笔23安装于笔架234时将向接触传感器231以及发光部232的电力供给设为关闭。笔架234具备检测取下电子笔23的状态和安装的状态的未图示的传感器。
3.双向投影方法
3-1.区域设定
首先,参照图3对在投影区域内描绘窗口图像的区域、在窗口图像内描绘外部图像的区域、以及窗口图像内的操作区域的设定进行说明。
若从新的外部设备向图像信号输入部14输入图像信号,则控制部15开始图3所示的区域设定处理(S0)。具体而言,若图像信号输入部14检测到朝向任意的输入端子的图像信号的输入开始了,控制部15开始步骤S1以后的区域设定处理。因此,在切换了输入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描绘区域以及操作区域。
若从新的外部设备向图像信号输入部14输入图像信号,则控制部15设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外部图像配置于窗口图像内的画面结构(S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画面结构,能够设定以下任意一个:将一个外部图像配置于窗口图像的中央的一个画面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将窗口图像的区域等分割为2个,在每一个区域配置一个外部图像的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将窗口图像不等分割成2个,在每一个区域配置一个外部图像的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具体而言,控制部15输出用于投影包含可设定的画面结构的选项的OSD菜单的投影信号,并使用操作部18设定用户所选择的画面结构。
接下来,控制部15判定被输入至图像信号输入部14的图像信号的画面分辨率等格式(S2)。
接下来,控制部15基于画面结构、被输入至图像信号输入部14的图像信号的分辨率、液晶光阀10的有效区域的分辨率(实际分辨率)以及梯形形变修正值,来设定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S3)。具体而言,根据液晶光阀10的有效区域的分辨率和梯形形变修正值,来决定针对投影仪1可投影的最大区域即投影区域的窗口图像的描绘区域。在实施梯形形变修正的情况下,如图4C中用虚线A2s表示的那样,窗口图像A2的描绘区域为比投影仪1可投影的最大区域即投影区域A1小的非矩形。此外,梯形形变的修正值可以基于检测到投影状态的结果自动地设定,也可以由用户使用OSD菜单来设定。而且,根据画面结构决定能够描绘一个外部图像的窗口图像内的最大区域。并且,根据该最大区域的纵横比和外部图像的纵横比在窗口图像内决定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这样,通过设定针对投影区域A1的窗口图像A2的描绘区域A2s,并设定针对窗口图像A2的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A22s,来设定针对与液晶光阀10的有效区域对应的投影区域A1的外部图像A11的描绘区域。有关详细内容后述。
接下来,控制部15基于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来设定操作区域(S4)。具体而言,将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的相对的两边与操作区域的相对的两边重合,且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的其它的相对的两边与窗口图像的相对的两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有关详细内容后述。
3-2.第一模式的描绘处理
控制部15基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以与设定的描绘区域分辨率一致的方式放大或者缩小地描绘外部图像。
在第一模式下,控制部15用黑色描绘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和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控制部15在第一模式下,通过像这样描绘投影区域A1,来输出与构成液晶光阀10的像素对应的投影信号。其结果,在第一模式下,如图1A所示,将投影区域A1的外部图像A22以外的部分投影成黑色。此外,虚线A2是用于表示与窗口图像A2对应的区域的虚拟的线,不是实际投影的线。
3-3.一个画面显示
在设定一个画面显示的画面结构,并输入表示窗口图像与纵横比一致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窗口图像的描绘区域本身设定为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
在设定一个画面显示的画面结构,并输入表示如图4A所示窗口图像与纵横比不同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控制部15以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A22s与窗口图像的两边重合,外部图像A22不从窗口图像的描绘区域突出,且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A22s与窗口图像的描绘区域的重心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A22s。
3-4.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
在设定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的画面结构的情况下,像图5A的用单点划线表示的那样,控制部15将窗口图像A2的区域左右二等分。而且,控制部15将左右任意一方的区域分配为描绘基于从第一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第一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将左右任意的另一方的区域分配为描绘基于从第二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第二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
在输入图像为纵长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用确定了图5B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模板区域)的模板A22s来设定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模板A22s针对描绘外部图像的左右任意一方的最大区域,将配置于其中央的纵长的区域确定为应收纳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在模板A22s与外部图像的纵横比相同的情况下,针对外部图像的窗口图像A2的描绘区域为模板A22s的区域本身。如图5B所示,在模板A22s与外部图像A22的纵横比不同的情况下,将收纳于模板A22s,且与外部图像A22纵横比一致,相对的两边与模板A22s的相对的两边重合的区域设定为针对外部图像A22的窗口图像A2的描绘区域。
在输入图像为横宽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如图5C所示,控制部15以外部图像A22的两边与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的相对的两边重合,且外部图像A22不从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突出,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的重心与外部图像A22的重心一致的方式,来设定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
3-5.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
在设定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的画面结构的情况下,像图6A的用单点划线表示的那样,控制部15将窗口图像A2的区域在左右方向上以不同的比例分割,并将各个区域分配为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分割比率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能够由用户设定。
在输入图像为纵长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对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使用模板A22s来设定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在输入图像为横宽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收纳于描绘外部图像的最大区域的矩形区域,且是其相对的两边与该最大区域的相对的两边重合,并且与外部图像纵横比一致的矩形区域设定为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其结果,如图6B所示,将横宽的外部图像A22a和纵长的外部图像A22b描绘于窗口图像A2。
3-6.从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的迁移
投影仪1根据以下所述的多个触发从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迁移。
第一触发是外部设备朝向图像信号输入部14的USB端子的连接。控制部15若检测到外部设备朝向图像信号输入部14的USB端子的连接,则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
第二触发是OSD菜单的操作。若操作部18的菜单键181等被操作,则控制部15例如图7A所示生成在最前面描绘有用于选择模式的OSD菜单A23的窗口图像A2,并等待项目的选择。在OSD菜单A23中,作为选择项目配置意味第一模式的“标准模式”和意味第二模式的“交互模式”。在第一模式下,若使用操作部18的选择键182和确定键183选择“交互模式”,则控制部15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即,作为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的迁移指示检测OSD菜单A23中的“交互模式”的选择,选择键182和确定键183作为用于检测迁移指示的操作开关发挥作用。
第三触发是电子笔23的操作。具体而言,若从笔架234取下电子笔23,则笔架234检测该动作,并通知给控制部15。其结果,控制部15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另外,也可以在从笔架234取下电子笔23后,用户未放回笔架234而进行了关闭电源开关233的操作,之后再次进行了开启操作时,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电源开关233的开启操作和关闭操作从电子笔23通知给控制部15的单元,例如作为该单元能够使用电子笔23的发光部232。另外,在该情况下,电源开关233构成迁移指示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
第四触发是针对投影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的操作。在该情况下,为了在第一模式下检测针对投影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的操作,即使在第一模式下也需要使电子笔23、接收部21以及位置检测部22动作。另外,在该情况下,操作检测部构成迁移指示检测部的至少一部分。另外,为了用户能够识别投影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如图7B所示,控制部15优选在该区域在第一模式下描绘模式切换图标A21f。此外,也可以为用户能够选择是否将在第一模式下针对投影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的操作作为朝向第二模式的迁移指示来受理。
3-7.第二模式的描绘处理
第二模式下的外部图像的描绘处理与第一模式相同。即,在外部图像相同的情况下,即使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也不变化。
在第二模式下,如图1B所示,控制部15用黑色来描绘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用白色来描绘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因此,若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则在窗口图像A2的区域内,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从黑色变化为白色。
在第二模式下,将与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区域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图像A21与外部图像A22一起配置于窗口图像A2的白色背面区域的前面。操作输入图像A21是由投影仪1的控制部15独自生成的图像。因此,对于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区域A24的操作的操作输入图像A21的响应较快。此外,操作输入图像A21的分辨率与窗口图像A2的分辨率相同。在操作输入图像A21的描绘区域,通过控制部15描绘各种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A21f、A21p、以及与使用了电子笔23的针对操作区域A24A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A21g等。
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表示用于供用户选择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区域的使用了电子笔23的操作作为什么样的图形来反映给操作输入图像A21的区域。即,若从位置检测部22输入表示描绘有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的区域的操作位置信号,则控制部15准备与各个区域对应的描绘处理。例如,若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图标A21a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将之后的针对操作区域的电子笔23的前端的接触轨迹作为操作输入对象A21g描绘在操作区域的最前面。若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图标A21b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对描绘于操作输入图像A21的线的粗细进行变更。若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图标A21c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将以之后的针对操作区域A24的电子笔23的前端的接触轨迹的起点和终点作为对角线的两端的矩形描绘在操作区域的最前面。若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图标A21d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将内接于以之后的针对操作区域A24的电子笔23的前端的接触轨迹的起点和终点作为对角线的矩形的椭圆描绘在操作区域的最前面。若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图标A21e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在之后的针对操作区域A24的电子笔23的前端的接触轨迹上,消除与在此之前的使用了电子笔23的针对操作区域A24的操作对应的操作输入对象A21g。而且,在准备或者执行与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对应的描绘处理期间中,控制部15进行用于强调对应的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的描绘。而且,若在第二模式下电子笔23的前端与投影模式切换图标A21f的区域接触,则控制部15迁移至第一模式。
3-8.操作区域
在一个画面显示的画面结构中,如图4B所示,在与窗口图像A2相比外部图像是纵长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图像的描绘区域A22s的上下的两边与窗口图像A2的上下的两边重合,所以将窗口图像A2的整体设定为操作区域。而且,在一个画面显示的画面结构中,如图8A所示,在与窗口图像A2相比外部图像A22是横宽的情况下,由于外部图像A22的描绘区域的左右的两边与窗口图像A2的左右的两边重合,所以将窗口图像A2的整体设定为操作区域A24。而且,在窗口图像A2与外部图像的纵横比一致的情况下,将窗口图像A2的整体设定为操作区域。即,在画面结构是一个画面显示的情况下,控制部将窗口图像A2的整个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
在设定的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或者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的画面结构的情况下,如图8B以及图8C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控制部15将上下的两边与两个外部图像A22a、A22b中的、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外部图像的上下的两边重合,且左右的两边与窗口图像A的左右的两边重合的矩形的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A24。因此,在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或者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的情况下,操作区域A24成为比窗口图像A2窄的区域。即使对投影面的操作区域A24的外侧的区域进行了操作,即,即使输入了与操作区域A24的外侧的区域对应的操作位置信号,控制部15也不将对应的图形描绘于窗口图像A2。
如已经叙述的那样,控制部15不管在第一模式下还是在第二模式下,都将投影区域A1内的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描绘成黑色,但对于窗口图像A2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在第一模式下描绘成黑色,在第二模式下描绘成白色。因此,若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则如图1B以及图9所示,将操作区域的左右的分界线投影为黑色的区域与白色的区域的边界。
而且,在设定二个画面等分割显示或者二个画面不等分割显示的画面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操作区域比窗口图像A2的描绘区域窄,所以在第二模式下,如图9所示,控制部15将操作区域的上面的分界线A24a与下面的分界线A24b描绘于窗口图像A2。因此,若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则在操作区域的四边表示分界线。此外,分界线A24a、24b的颜色也可以为不是窗口图像A2的背面区域的颜色的颜色。
4.窗口图像的打印
控制部15在第二模式下输入了打印指示的情况下,能够输出用于打印窗口图像的打印数据。图9所示的图标A21p表示为了输入打印指示投影面上应使电子笔23的前端接触的区域。即,若从位置检测部22输入表示描绘有图标A21p的区域的操作位置信号,则控制部15将该输入作为打印指示来受理。此时,电子笔23作为打印指示输入部来发挥作用。
若在第二模式下输入打印指示,则控制部15基于未进行梯形修正的窗口图像A2输出打印数据。具体而言,将表示窗口图像A2的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投影仪1对应的打印机能够处理的格式的打印数据并输出。打印数据可以直接输出至与投影仪1连接的打印机,也可以输出至移动存储器。而且,打印数据可以是打印机固有的格式,也可以是PDF等通用的格式。
在第二模式下,将窗口图像A2内的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A21f、A21p、分界线A24a、A24b、与针对操作区域的操作对应的文字、图形A21g以及外部图像A22的背面区域描绘成白色。因此,在基于对表示窗口图像A2的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并输出的打印数据执行打印的情况下,打印机不使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A21f、A21p、与针对操作区域A24A的操作对应的文字、图形A21g、外部图像A22以外的区域附着墨、调色剂。例如,在用喷墨打印机执行打印的情况下,针对该区域的打印占空比为零。此外,也可以将从打印对象中除去图标A21a、A21b、A21c、A21d、A21e、A21f、A21p、分界线A24a、A24b来表示窗口图像A2的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打印数据。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由于操作区域是能够将其边界识别为外部图像的边的延长线的矩形,且将操作区域的分界线显示于画面,所以用户很容易在画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而且,在投影外部图像和操作输入图像的第二模式下,由于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颜色是与第一模式的黑色不同的颜色,所以用户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操作区域。特别是,由于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颜色在第二模式下为联想白板、白纸的白色,所以用户更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操作区域。并且,通过向窗口图像内投影操作区域的分界线,用户更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在窗口图像内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操作区域。而且,由于在切换了输入图像信号的外部设备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描绘区域以及操作区域,并投影与重新设定的操作区域对应的分界线,所以即使切换外部设备而外部图像的纵横比、画面结构发生了变化,用户也很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
另外,由于随着朝向第二模式的迁移,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发生变化,所以用户更容易在投影面上识别出将针对投影面的操作反映至投影图像的区域。而且,由于若将外部设备连接于USB端子则迁移至第二模式,所以能够减少为了使操作区域内的配置外部图像的区域外的投影方式变化而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另外,由于通过针对投影面的图标的操作来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所以用户不用离开投影面就能够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使用的便利性良好。而且,由于能够通过电子笔23的电源开关的开启操作来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变化,所以能够减少对用户要求的操作次数。
5.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二模式下,也可以将操作区域的分界线描绘于窗口图像的四边。在以与操作区域相同的形式描绘窗口图像的外侧的情况下,将操作区域的分界线描绘于窗口图像的四边特别有效。另外,在第二模式下,也可以将窗口图像的操作区域的外侧描绘成黑色。在该情况下,将操作区域的分界线描绘成黑色的区域与白色的区域的边界。另外,在第二模式下,也可以将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描绘成与第一模式相同的黑色。在该情况下,通过用黑色以外的颜色来描绘操作区域的分界线,用户能够在投影面上识别出操作区域。
另外,在第二模式下,也可以用白色以外的较淡的颜色来描绘操作区域,也可以用不是单色的颜色来描绘操作区域。例如,可以用能够使用打印机的1种彩色墨、彩色调色剂来打印的颜色,且是打印占空比比第一模式低的颜色来描绘。并且,第二模式下的操作区域的形式也可以与在输入了打印指示的情况下输出的打印数据中的操作区域的形式不同。例如,也能够采用如图10所示,在第二模式下的操作区域中描绘网格,在打印数据中的操作区域不描绘网格的方法。
另外例如,在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第一模式变化时,也可以在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的时刻不变化,而是在第二模式下投影仪动作期间中设置一些触发来使其变化。例如,也可以在通过OSD菜单的操作、朝向USB端子的外部设备的连接而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的时刻,不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第一模式变化,而是在第二模式下操作了电子笔的电源开关、或在第二模式下将电子笔从笔架取下、或在第二模式下对能够检测针对投影面的操作的任意的区域进行了最初的操作、或在第二模式下进行了针对用图标表示的规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时刻,使操作区域内的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第一模式变化。
另外例如,在投影操作区域的分界线时,也可以在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的时刻不投影分界线,而是在第二模式下投影仪动作期间中,设置一些投影分界线的触发来投影分界线。例如,也可以在通过OSD菜单的操作、朝向USB端子的外部设备的连接而从第一模式迁移至第二模式的时刻,不投影分界线,而是在第二模式下操作了电子笔的电源开关、或在第二模式下将电子笔从笔架取下、或在第二模式下对能够检测针对投影面的操作的任意的区域进行了最初的操作、或在第二模式下进行了针对用图标表示的规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时刻,开始分界线的投影。
另外例如,操作区域可以内接于窗口图像,也可以不内接,也可以将四边全部与窗口图像的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上下两边与窗口图像的上下两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除去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一边的三边与窗口图像的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四边全部比窗口图像的边靠内侧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只有一边与外部图像的1边重合的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也可以将两边与外部图像的相邻的两边重合的(即共用一个顶点)矩形区域设定为操作区域。
另外例如,作为检测针对投影面的操作的单元,既可以使用激光幕帘,也可以使用红外线波长以外的波长的光。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像电子笔那样具备发送操作信号的功能的发送部,而是检测从激光幕帘照射并被手指反射的红外线波长的光来检测针对投影面的操作。
另外例如,为了投影图像,既可以使用一个液晶面板来对光进行调制,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来对光进行调制,还可以使用DMD(Digital 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来对光进行调制。另外例如为了对投影图像进行放大投影,也可以使用凸面镜,也可以不使用反射镜。另外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触摸面板显示器等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投影仪;1a…第一壳体;1b…第二壳体;10…液晶光阀;10a…液晶面板;10b…液晶面板;10c…液晶面板;11…液晶驱动部;12…OSD处理部;13…图像信号处理部;14…图像信号输入部;15…控制部;16…光源驱动部;17…投影光源;18…操作部;19…电源部;21…接收部;22…位置检测部;23…电子笔;151…外部存储;181…菜单键;182…选择键;183…确定键;184…电源开关;231…接触传感器;232…发光部;233…电源开关;234…笔架;A1…投影区域;A2…窗口图像;A21…操作输入图像;A21a…图标;A21b…图标;A21c…图标;A21d…图标;A21e…图标;A21f…模式切换图标;A21g…操作输入对象;A21p…图标;A22…外部图像;A22a…外部图像;A22b…外部图像;A22s…模板;A23…菜单;A24…操作区域;A24a…分界线;A24b…分界线。

Claims (19)

1.一种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基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的第一模式以及将所述外部图像与针对显示面的操作所对应的对象合成并显示的第二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双向显示装置中,
从所述外部设备输入所述图像信号,
基于显示信号将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面,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检测针对所述显示面上的操作区域的操作,将所述外部图像与所述对象合成,并且输出用于显示所述图像的所述显示信号,在所述图像中,所述操作区域内的所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投影区域内的所述操作区域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与所述操作区域内的所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根据所述外部图像,将收纳所述外部图像且至少一边与所述外部图像重合的矩形设定为所述操作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描绘所述操作区域的边界,并输出用于显示所述边界和所述外部图像的所述显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描绘与针对所述操作区域的操作对应的所述对象,并输出用于显示所述对象和所述外部图像的所述显示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在切换了输入所述图像信号的所述外部设备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所述操作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双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将所述外部图像配置于矩形的模板区域,并根据所述外部图像将至少一边与所述模板区域重合的矩形设定为所述操作区域。
7.一种双向显示装置,是在显示基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外部图像的第一模式以及将所述外部图像与针对显示面的操作所对应的对象合成并显示的第二模式下进行动作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图像信号输入部,其从所述外部设备输入图像信号;
显示部,其基于显示信号将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面;
操作检测部,其检测针对所述显示面的操作区域的操作;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将所述外部图像与针对所述操作区域的操作所对应的对象合成,并且输出用于显示所述图像的所述显示信号,在所述图像中,所述操作区域内的所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同,投影区域内的所述操作区域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与所述操作区域内的所述外部图像的背面区域的显示方式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所述操作区域的区域设定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区域设定部根据所述外部图像,将收纳所述外部图像且至少一边与所述外部图像重合的矩形设定为所述操作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描绘所述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的所述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打印指示输入部,所述打印指示输入部输入打印指示,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部若被输入了所述打印指示,则输出用于打印所述背面区域的颜色是白色的所述图像的打印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打印指示输入部,所述打印指示输入部输入打印指示,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部若被输入了所述打印指示,则输出用于打印使所述背面区域的打印占空比低于所述第一模式的颜色为所述背面区域的颜色的所述图像的打印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第一模式迁移至所述第二模式时,使所述背面区域的投影方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信号输入部具备USB端子,
所述控制部若检测到向所述USB端子的连接,则使所述背面区域的投影形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迁移指示检测部,所述迁移指示检测部检测从所述第一模式迁移至所述第二模式的迁移指示,
所述控制部若检测到所述迁移指示,则使所述背面区域的投影形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迁移指示检测部检测针对所述显示面的预先决定的区域的操作作为所述迁移指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迁移指示检测部具备用于检测所述迁移指示的开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检测部具备:发送部,其若与所述显示面接触则发送操作信号;接收部,其接收所述操作信号;以及位置检测部,其若接收到所述操作信号则检测所述发送部的位置,
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发送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是所述发送部的电源开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向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是OSD菜单的操作开关。
CN201580016372.6A 2014-04-01 2015-03-30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164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5191 2014-04-01
JP2014075191A JP6565133B2 (ja) 2014-04-01 2014-04-01 双方向表示方法および双方向表示装置
JP2014075195A JP6364892B2 (ja) 2014-04-01 2014-04-01 双方向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双方向投写方法
JP2014-075195 2014-04-01
PCT/JP2015/001844 WO2015151505A1 (ja) 2014-04-01 2015-03-30 双方向表示方法および双方向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828A CN106164828A (zh) 2016-11-23
CN106164828B true CN106164828B (zh) 2019-11-01

Family

ID=5423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372.6A Active CN106164828B (zh) 2014-04-01 2015-03-30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905B2 (zh)
CN (1) CN106164828B (zh)
TW (1) TWI645395B (zh)
WO (1) WO20151515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7191B2 (ja) * 2017-03-17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JP7490967B2 (ja) * 2020-01-27 2024-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JP2022111670A (ja) 2021-01-20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488A (ja) 1997-05-23 1998-1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晶ファインダー付きカメラ
JP2002196736A (ja) 2000-12-26 2002-07-12 Seiko Epson Corp アスペクト比に応じたプロジェクタの投写サイズ調整
US7266778B2 (en) * 2002-10-02 2007-09-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reezable projection display
JP4134874B2 (ja) 2003-09-30 2008-08-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画像投影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カメラ、撮影画像投影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コンピュータ、撮影画像投影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ジェクタ、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78808A (ja) 2005-09-12 2007-03-29 Nikon Corp 投影装置
WO2008103804A2 (en) * 2007-02-23 2008-08-28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Iterative region-based automated control point generation
JP4720843B2 (ja) * 2008-03-27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回路、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362307B2 (ja) * 2008-09-30 2013-12-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ドラッグアンドドロップ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端末
JP2010139686A (ja) * 2008-12-11 2010-06-24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JP5442393B2 (ja) * 2009-10-29 2014-03-12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436329B (zh) * 2011-04-29 2014-05-01 Acer Inc 影像顯示方法與影像顯示系統
JP2013097354A (ja) 2011-11-07 2013-05-20 Ricoh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1505A1 (ja) 2015-10-08
TWI645395B (zh) 2018-12-21
CN106164828A (zh) 2016-11-23
TW201543465A (zh) 2015-11-16
US10048905B2 (en) 2018-08-14
US20170003919A1 (en)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7248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972816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268284B2 (en) Image display system
CN103365549B (zh) 输入装置、显示系统及输入方法
US20150177601A1 (en) Projector, proje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ojector
TW201738721A (zh) 螢幕鍵盤之顯示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與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
US20050168700A1 (en) Projection-area dependent display/operating device
CN106990928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180213097A1 (en) Device
KR20190039588A (ko) 비접촉식 제어를 이용한 프로젝터
CN106164828B (zh)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JP2017182110A (ja)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7182109A (ja) 表示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4978079B (zh) 双向显示方法以及双向显示装置
US10551972B2 (en) Interactive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teractive projector
WO2018109876A1 (ja) 表示装置、電子黒板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ー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設定方法
JP2017167789A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
JP6364892B2 (ja) 双方向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双方向投写方法
JP6565133B2 (ja) 双方向表示方法および双方向表示装置
US9544561B2 (en) Interactive projector and interactive projection system
EP2296081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133670A (zh) 双向显示方法和双向显示装置
JP2017138871A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US20170277411A1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KR101863288B1 (ko) 스마트 보드의 전원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