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4184A -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4184A
CN106134184A CN201580016732.2A CN201580016732A CN106134184A CN 106134184 A CN106134184 A CN 106134184A CN 201580016732 A CN201580016732 A CN 201580016732A CN 106134184 A CN106134184 A CN 106134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lution
unit
terminal
displa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7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喜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34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4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5/005Adapting incoming signals to the display forma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 G09G5/37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for mixing or overlaying two or more graphic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08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 H04N21/25833Management of client data involving client hardware characteristics, e.g. manufacturer, processing or storage capabili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8/00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secur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09G2370/042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for monitor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2Use of DVI or HDMI protocol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20Details of th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sources of image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如果从显示装置获取的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则信息终端确定显示装置的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根据确定结果,选择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第一分辨率或者标准纵横比的第二分辨率;如果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则将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选择的分辨率;并且如果装置信息不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则将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显示装置的推荐分辨率。

Description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通过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提供与遥远地方进行远程会议的远程会议系统变得流行。
在这种类型的远程会议系统中,在一方参与远程会议的会议室中,远程会议系统的传输终端(终端装置)用于拍摄会议室的图像并且采集包含该方的语音的话音。此外,将拍摄图像和采集声音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将其发送到目的地方的传输终端,该图像显示于目的地方的会议室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设备或者投影仪)上,并且从扬声器输出声音。因此,以接近实际(非远程)会议的状态,实现远程地方之间的会议。
这种类型的远程会议系统中采用的传输终端可以与显示装置作为一套一起销售,或者如今越来越多地作为单体销售。因此,如今能够使各种分辨率的显示装置连接到传输终端。
因为为了对传输到和从诸如1280像素宽度×720像素高度(纵横比16:9)的另一个传输终端收到的图像数据具有固定分辨率值而设计这种类型的传输终端,所以可能根据连接的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而发生显示问题。
具体地说,在图像数据以图像数据的原始分辨率显示于显示装置上的情况下,当图像的分辨率在宽度方向或者高度方向上比设计得分辨率值高时,一部分图像不显示于图像的分辨率高于设计值的方向上,不显示应当显示的某个区,并且可视性降低。特别是,存在最近的传输终端显示的内容包含会议室的图像之外的诸如操作菜单或者错误消息的辅助信息。因此,如果不显示应当显示辅助信息的区的一部分,则用户不能操作传输终端或者理解错误的原因。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为了准备电视电话会议的图像而将纵横比从16:9变更为4:3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为了执行实时共享屏幕显示,终端接收另一个终端的显示能力,该终端将该终端的应用数据的分辨率转换为另一个终端的显示分辨率,并且将转换结果发送到另一个终端的方法。
此外,在连接到这种远程会议系统的传输终端中,根据是通过模拟端子还是通过数字端子输出视频,可以采用不同的分辨率设置。例如,传输终端对模拟端子采用“1024x768”的分辨率,而对数字端子采用“1280x720”(720p)的分辨率。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5-341571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2-325239
发明内容
然而,在传统方法中未考虑到显示失真和显示操作菜单等等。因此,问题是,根据显示装置组合,可能发生显示失真,也可能不显示操作菜单的一部分。此外,传统方法只能对付输入图像纵横比是16:9并且显示装置纵横比是4:3的情况,并且没有通用性。
此外,如果习惯对图像数据的输出使用模拟端子的用户对图像数据的输出使用具有数字端子的显示装置,则用户很可能不清楚分辨率差异。此外,显示装置的制造商的呼叫中心、负责引入显示装置的管理部等等的负荷很可能提高,因为来自习惯于使用模拟端子的用户的许多与分辨率差异有关的询问。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根据连接到传输终端的显示装置的能力正确显示图像数据和辅助信息。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提供了一种通过数字端子连接到显示设备并且将显示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设备的信息终端。该信息终端包含:分辨率确定单元,配置该分辨率确定单元,以在从显示设备获取的设备信息与预定设备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显示设备的可显示分辨率,并且确定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分辨率选择单元,配置该分辨率选择单元,以在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可显示分辨率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的情况下,从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第一分辨率,而在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可显示分辨率不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的情况下,从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标准纵横比的第二分辨率;以及分辨率变更单元,配置该分辨率变更单元,以在设备信息与预定设备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变更为分辨率选择单元选择的分辨率,而在设备信息不与预定设备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将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变更为显示设备的推荐分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能够根据连接到传输终端的显示装置的能力,正确显示图像数据和辅助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外观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硬件配置。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中继装置、程序提供服务器、或者外部输入装置的硬件配置图。
图5A是包含于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中的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B是包含于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中的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6A是示出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图。
图6B是示出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图。
图6C是示出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图。
图7是示出变更质量管理表的图。
图8是示出中继装置管理表的图。
图9是示出终端认证管理表的图。
图10是示出终端管理表的图。
图11是示出目的地列表管理表的图。
图12是示出会期管理表的图。
图13是地址优先级管理表的图。
图14是示出传输速度优先级管理表的图。
图15是示出质量管理表的图。
图16是示出用于控制指出中继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7是示出用于起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准备阶段处理过程的时序图。
图18是示出用于缩少中继装置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用于缩少中继装置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当执行用于缩少中继装置的处理时的优先级得分计算状态的图。
图21是示出用于选择中继装置的传输终端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22是示出用于选择中继装置的传输终端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在传输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24是外部输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5是示出使会议的目的地传输终端显示外部输入装置显示的显示数据的处理的时序图。
图26是外部输入装置显示的屏幕的示例。
图27是传输终端将图像数据和显示数据显示于上面的屏幕的示例。
图28是示出用于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安装于外部输入装置中的处理的处理流程。
图29是图像显示控制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30是示出用于显示控制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31A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31B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32A是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屏幕的示例。
图32B是不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屏幕的示例。
图33是示出辅助信息显示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34A是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辅助信息显示屏幕的示例。
图34B是在不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辅助信息显示屏幕的示例。
图35A是对上端和底端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屏幕的示例。
图35B是对上端和底端附加分段区的情况下的屏幕的示例。
图36是示出分辨率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图37是示出分辨率管理表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38A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另一个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38B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另一个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39是示出图像显示控制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40是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又一个示例中使用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41A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又一个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41B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又一个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42A是示出传输终端与投影仪之间的连接的示例的图。
图42B是示出传输终端与投影仪之间的连接的示例的图。
图43是示出图像显示控制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44是示出用于显示控制的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45A是示出产品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图45B是示出产品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图45C是示出产品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图46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图47是示出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参考图1至图41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传输终端以及传输终端连接到的传输系统的基本硬件配置和功能。其次,参考图42至47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的应用示例。
<<传输系统的总体配置>>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原理图。
传输系统包含:数据提供系统,在该数据提供系统中,通过传输管理系统,内容数据从传输终端发送到另一个传输终端;以及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通过传输管理系统,通信系统在多个传输终端之间互相发送包括情绪信息的信息。通信系统用于通过图像管理系统(对应于“传输管理系统”)在多个通信终端(对应于“传输终端”)之间互相发送包含情绪信息的信息。作为通信系统的示例,能够列出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电话系统、音频会议系统、个人计算机(PC)屏幕共享系统等等。
下面假定视频会议系统是通信系统的示例,并且视频会议管理系统是图像管理系统的示例。此外,假定视频会议终端是通信终端的示例,并且将描述传输系统、传输管理系统和传输终端。换句话说,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和传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而且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或者传输系统。
图1所示的传输系统1包含:多个传输终端(10aa、10ab、......、10db)、传输终端(10aa、10ab、......、10db)的显示器(120aa、120ab、......、120db)、传输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
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可以将任何一个传输终端(10aa、10ab、......、10db)描述为“传输终端10”,可以将任何一个显示器(120aa、120ab、......、120db)描述为“显示器120”,并且可以将任何一个中继装置(30a、30b、30c、30d)描述为“中继装置30”。
传输终端10将图像数据、音频数据等等发送到另一个传输终端10和从另一个传输终端10接收图像数据、音频数据等等。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图像数据的图像是视频图像的情况。然而,图像不仅可以是视频图像,而且可以是静止图像。此外,图像数据的图像既可以包含视频图像又可以包含静止图像。中继装置30在多个传输终端10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传输管理系统50以集中方式管理传输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
外部输入装置40连接到传输终端10,并且将用于显示文档数据的显示数据发送到传输终端10。在此,文档数据指例如文档创建软件、电子数据表软件和演示软件使用的数据。
此外,多个路由器(70a、70b、......、70f)选择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最佳路由。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可以将任何一个路由器(70a、70b、......、70f)描述为“路由器70”。程序提供系统90包含硬盘(HD)(未示出),用于实现传输终端10的各种功能或者单元传输终端程序存储于硬盘中,并且传输终端程序能够将传输终端程序发送到传输终端10。此外,程序提供系统90还存储用于实现中继装置20的各种功能或者单元的中继装置程序,并且能够将中继装置程序发送到中继装置30。此外,程序提供系统的HD还存储用于实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各种功能或者单元的传输管理程序,并且能够将传输管理程序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
此外,通过LAN 2a,传输终端10aa、传输终端10ab、中继装置30a、和路由器70a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通过LAN 2b,传输终端10ba、传输终端10bb、中继装置30b、以及路由器70b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此外,通过包含路由器70c的专用线路2ab,LAN 2a和LAN2b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LAN 2a和LAN 2b包含于预定区A中。例如,区A是日本,LAN2a包含于东京的办公室中,并且LAN 2b包含于大阪的办公室中。
另一方面,通过LAN 2c,传输终端10ca、传输终端10cb、中继装置30c和路由器70d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通过LAN 2d,传输终端10da、传输终端10db、中继装置30d和路由器70e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此外,通过包含路由器70f的专用线路2cd,LAN 2c和LAN2d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LAN 2c和LAN 2d包含于预定区B中。例如,区B是美国、LAN2c包含于纽约的办公室中,并且LAN 2d包含于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中。经过相应路由器70c和70f,区A和区B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
此外,通过因特网21,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连接到传输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并且能够与传输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通信。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狂野包含于区A中或者区B中,也狂野包含于区A和B之外的区中。
在此,LAN 2a、LAN 2b、专用线路2ab、因特网21、专用线路2cd、LAN 2c以及LAN 2d包含于通信网络2中。
此外,在图1中,在每个传输终端10、每个中继装置30、管理系统50、每个路由器70以及程序提供系统90的下面指出的一组4个编号以简化方式示出IPv4的典型IP地址。例如,传输终端10aa的IP地址是“1.2.1.3”。此外,代替IPv4,可以采用IPv6。为了方便,下面的描述中将采用IPv4。
<<硬件结构>>
接着,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硬件结构。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外观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传输终端10的纵向是x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中的x轴的的方向Y轴方向,并且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是Z轴方向。
如图2所示,传输终端10包含:外壳1100、臂1200和摄像机外壳1300。在外壳1100的前臂1110中,存在由多个进气孔形成的进气面(未示出),并且在外壳1100的后壁1120中,存在由多个排气孔形成的排气面1121。对于上述排列,通过驱动嵌于外壳1100中的冷却风扇,能够通过进气面(未示出)使空气在传输终端的后面进入,并且通过排气面1121,使空气排出到传输终端10的后面。在外壳1100的右侧壁1130中,形成声音拾取孔1131,并且利用将描述的内置麦克风114,能够拾取诸如话音、物音、噪声等等的声音。
在外壳1100的右臂1130侧中,形成操作面板1150。在操作面板1150中,存在将在下面描述的多个操作按钮(108a至108e)、电源开关109、以及报警灯119。此外,声音输出面1151形成于操作面板1150中,操作面板1150由多个用于通过来自内置扬声器115的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孔形成,将在后面描述。此外,在外壳1100的左壁1140侧中,收纳部1160形成为凹形部,用于收纳臂1200和摄像机外壳1300。在外壳1100的右壁1130中,形成多个连接部(1132a至1132c),以将电缆电连接到连接接口118的外部设备,将在后面描述。另一方面,在外壳1100的左壁1140中,形成连接端口(未示出),以将显示器120的电缆120c电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接口118。
应当注意,在下面,将操作按钮(108a至108e)的任意操作按钮描述为“操作按钮108”,并且将连接端口(1132a至1132c)的任意连接端口描述为“连接端口1132”。
接着,臂1200通过扭转铰链1210装接到外壳1100,并且臂1200能够相对于外壳1100的135度的倾角θ1的范围内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旋转。图2示出倾角是90度的状态。
在摄像机外壳1300中,存在内置摄像机1021,该内置摄像机1021能够拍摄用户的、文档的、房间的,等等的图像。此外,在摄像机外壳1300中,形成转矩铰链1310。摄像机外壳1300通过转矩铰链1310装接到臂1200。此外,摄像机外壳1300通过转矩铰链1310装接到臂1200,并且假定图2示出θ2和θ3是0度的状态,能够在水平旋转角度范围θ2的+/-180度的范围内在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上旋转,并且在倾角θ3的+/-45度范围内的向上和向下方向上相对于臂1200旋转。
应当注意,中继装置30、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的外视图与典型服务器计算机的外视图相同,并且因此,省略对外视图的描述。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硬件配置。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101,该中央处理单元(CPU)101用于控制传输终端10的全部操作;只读存储器(ROM)102,该只读存储器(ROM)102用于存储传输终端程序;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闪速存储器104,该闪速存储器104用于存储包含图像数据、音频数据等等的各种数据项;固态驱动器(SSD)105,根据CPU 101的控制,该固态驱动器(SSD)105用于将各种数据项写入闪速存储器104和从闪速存储器104读取各种数据项;介质驱动器107,该介质驱动器107用于从诸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106读取各种数据项和将各种数据项写入(存入)诸如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106;操作按钮108,该操作按钮108用于选择传输终端10的目的地;电源开关109,该电源开关109用于接通/断开传输终端10的电源;网络I/F 111,该网络I/F 111用于通过通信网络2进行数据传输,下面描述通信网络2;电荷耦合器件(CCD)112,根据CPU 101的控制,该电荷耦合器件(CCD)112用于拍摄物体的图像并且获取图像数据;成像元件I/F 113,该成像元件I/F 113用于控制摄像机112的驱动;麦克风114,该麦克风114用于输入音频;扬声器115,该扬声器115用于输出音频;音频输入输出I/F 116,根据CPU 101的控制,该音频输入输出I/F 116用于处理麦克风114与扬声器115之间的音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显示器I/F 117,根据CPU 101的控制,该显示器I/F 117用于将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显示器120;外部设备I/F 118,该外部设备I/F118用于将各种数据项传送到外部设备和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项;报警灯119,报警灯119用于通知传输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错误;以及总线线路110,该总线线路110包含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用于使上述元件互相电连接,如图3所示。
显示器120是包含用于显示物体、操作图标等等的图像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器120通过电缆120c连接到显示器I/F 117。电缆120c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的电缆、组成视频的电缆、或者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或者数字视频交互(DVI)的信号的电缆。
摄像机112包含镜头和固态图像感测器件,该固态图像感测器件用于将光转换为电荷并且数字化被摄体图像,并且作为固态图像感测器件,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荷耦合器件(CCD)等等。
通过插入图2所示外壳1100的连接端口1132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等等,诸如外部摄像机、外部麦克风和外部扬声器的外部设备能够电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I/F 118。如果根据CPU 101的控制连接外部摄像机,则给予要驱动的外部摄像机比内置摄像机112高的优先级。类似地,如果根据CPU 101的控制连接外部麦克风或者连接外部扬声器,则相应地给予要驱动的外部麦克风或者外部扬声器比内置麦克风114或者内置扬声器115高的优先级。
应当注意,记录介质106可从传输终端10卸下。此外,其不局限于使用的闪速存储器,并且可以采用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等,只要其是根据CPU 101的控制写入/读取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此外,摄像机112是用于将光转换为电荷并且数字化被摄物图像的固态图像感测器件,并且作为固态图像感测器件,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荷耦合器件(CCD)等等,只要能够拍摄被摄物图像。此外,显示器120包含用于显示被摄物、操作图标等等的图像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
此外,传输终端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诸如记录介质106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传输终端程序。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的硬件配置图。管理系统50包含:CPU 201,该CPU201用于控制传输管理系统50的全部操作;ROM 202,该ROM 202用于存储传输管理程序;RAM203,该RAM 203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硬盘(HD)204,该硬盘(HD)204用于存储各种数据项;硬盘驱动器(HDD)205,根据CPU 201的控制,该硬盘驱动器(HDD)205用于对HD 204的数据读取和写入进行控制;介质驱动器207,该介质驱动器207用于对包含闪速存储器的记录介质206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储存)进行控制;显示设备208,该显示设备208用于显示包含光标、菜单、窗口、字符或者图像的各种信息项;网络I/F 209,利用通信网络2,该网络I/F 209用于执行数据通信;键盘211,该键盘211包含多个用于输入字符、数字值、各种指令等等的键;鼠标212,该鼠标212用于选择并且执行各种指令、选择处理目标、移动光标等等;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驱动器214,作为可拆卸记录介质的示例,该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驱动器214对CD-ROM 213的数据读取进行控制;外部装置I/F 215,该外部装置I/F 215用于将数据传送到外部装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以及总线线路210,诸如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等等,该总线线路210用于电连接上述元件,如图4所示。
应当注意,传输管理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包含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传输管理程序。
此外,因为外部输入装置40与传输管理系统50具有类似的硬件结构,所以可以省略该描述。然而,对于外部输入装置40,用于控制外部输入装置40的外部输入装置程序记录于ROM 202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输入装置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包含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文本输入装置程序。
此外,因为中继装置30包含与传输管理系统50类似的硬件配置,所以可以省略该描述。然而,对于中继装置30,用于控制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程序记录于ROM 202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装置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包含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中继装置程序。
此外,因为程序提供系统90具有与传输管理系统50类似的硬件配置,所以可以省略该描述。然而,对于程序提供系统90,用于控制程序提供系统90的程序提供程序记录于ROM202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提供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包含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中继装置程序。
此外,维护系统100是用于维护或者管理传输终端10、中继装置30、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至少一个的计算机。例如,对于维护系统100位于一个国家而传输终端10、中继装置30、传输管理系统50或者程序提供系统90位于外国的情况,维护系统100通过网络2远程维护或者管理传输终端10、中继装置30、传输管理系统50和程序提供系统90中的任何一个。
此外,维护系统100执行对型号、序列号、销售目的地、维护与检验记录、故障记录等等的管理,而不使用通信网络2。
此外,程序提供系统30和维护系统100与上述传输管理系统50具有类似的硬件配置,并且因此可以省略该描述。然而,对于程序提供系统90,用于控制程序提供系统90的程序提供程序记录于ROM 204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提供程序可以作为可安装格式或者可执行格式的文件记录于包含记录介质206和CD-ROM 213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分销该程序提供程序。此外,程序提供系统程序可以存储于ROM 202中,而非HD 204中。
应当注意,作为可拆卸记录介质的另一个示例,可以采用包含可录型光盘(CD-R)、数字通用光盘(DVD)、蓝光光盘等等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功能结构>>
接着,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功能结构。图5A和5B是包含于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的终端、装置和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5A和5B中,传输终端10、中继装置30以及传输管理系统50互相连接,以通过通信网络2执行数据通信。外部输入设备40连接到传输终端10并且能够与传输终端10执行数据通信。此外,图24是包含于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中的外部输入装置40的功能框图。此外,图5A和5B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程序提供系统90,因为程序提供系统90不与电视电话会议通信直接有关。
<<传输终端的功能结构>>
传输终端10包含:传输与接收单元11、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登录请求单元13、成像单元14a、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视频输入单元15a、音频输出单元15b、选择处理单元16、延迟检测单元17、文本信息传输与接收单元18、以及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19。上述单元是由根据来自执行存储于ROM 202中的程序的CPU 201的指令操作的图3所示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实现的功能或者措施。此外,传输终端10包含存储单元1000,该存储单元1000包含图3所示的SSD105。
(传输终端的功能单元)
接着,详细描述传输终端10的单元。传输终端1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由图3所示的网络I/F 111实现,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将数据(信息)传送到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和从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接收数据。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由图3所示的操作按钮108和电源开关109实现,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输入。例如,当用户开启电源开关109时,图5B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收电源接通的输入,并且开启电源。登录请求单元13由来自图3所示CPU 101的指令实现,并且,在收到电源接通输入时,自动通过通信网络2将指出传输终端10ab的登录请求和当前IP地址的登登录请求信息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传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
成像单元14a由图3所示的摄像机112和成像单元I/F 113实现,拍摄被摄物的图像并且输出拍摄的图像数据。
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由显示器I/F 117实现,并且对图像数据传送到外部显示器120进行控制。
如图29所示,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包含:分辨率控制单元14b1,该分辨率控制单元14b1用于根据连接的显示器(显示装置)120的分辨率正确控制输出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以及辅助信息显示单元14b2,该辅助信息显示单元14b2用于控制诸如操作菜单、错误消息等等的辅助信息的显示。
分辨率控制单元14b1包含: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该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用于获取:能够显示于显示器120上的多个分辨率、当前显示的分辨率、或者在存在分辨率管理表的情况下,从分辨率管理表读取的数据中提取的分辨率;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该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用于确定分辨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该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基于预定条件从能够显示于显示器120上的多个分辨率中选择分辨率;图像处理单元14b13,该图像处理单元14b13执行诸如扩展和压缩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对图像数据附加段区等等的处理;标志设置单元14b14,该标志设置单元14b14用于设置重叠标志;以及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该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用于变更到选择的分辨率。此外,分辨率控制单元14b1包含:分辨率管理表读取单元14b16,该分辨率管理表读取单元14b16用于从分辨率管理表读取数据行;标志获取单元14b17,该标志获取单元14b17用于从读取数据行获取重叠标志;标志确定单元14b18,该标志确定单元14b18用于确定重叠标志的值;以及段值获取单元14b19,该段值获取单元14b19用于从分辨率管理表读取的数据行中获取段值。
辅助信息显示单元14b2包含:附属信息生成单元14b20,该附属信息生成单元14b20用于产生诸如操作菜单、错误消息等等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14b21,该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14b21用于产生辅助信息图像;以及辅助信息图像显示单元14b22,该辅助信息图像显示单元14b22用于使产生的辅助信息图像与原始图像数据同步,并且使同步结果显示于显示器120上。
图30示出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进行控制使用的数据的示例。该示例包含诸如“当前显示分辨率”、“可显示分辨率”、“重叠标志”、“段位置”、“辅助信息显示位置”、以及“显示内容”的项。作为“当前显示分辨率”,临时保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从显示器120获取的当前设置显示分辨率(宽度、高度)。典型显示器120在内部保留关于从外部能够查看的当前设置显示分辨率的信息。作为“显示分辨率”,临时保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从显示器120获取的、显示器120可显示的单个或者多个分辨率(宽度、高度)。典型显示器120具有多个显示分辨率,并且在内部保留关于从外部能够查看的可显示分辨率的信息。应当注意,利用括号中的纵横比一起指出“当前显示分辨率”和“可显示分辨率”。能够由分辨率计算纵横比,并且因此能够省略纵横比。“重叠标志”是指出辅助信息是否应当叠置在原始图像数据上的标志。如果辅助信息不应当叠置在原始图像数据上,则意味着辅助信息显示于附加段区中。“段部”是指出附加段区的位置的信息。“辅助信息显示位置”是指出显示附加信息的位置的信息。“显示内容”是指出辅助信息内容的信息。上述项之外,可以保留当显示辅助信息时用于使背景半透明的设置值等等。
音频输入单元15a由图3所示的麦克风114和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实现。当输入用户的话音时,将输入话音转换为音频信号,并且输出感觉音频信号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单元15b由扬声器115和音频输入输出I/F 116实现,其将根据音频信号的音频数据转换为话音,并且输出该话音。
选择处理单元16执行使多个中继装置30缩少为最终中继装置30的处理,其由来自图3所示CPU 101的指令实现,并且包含测量单元16a、计算单元16b和选择单元16c。在传输与接收单元11每次收到前传输信息时,测量单元16a测量接收日期和时间,将在下面描述前传输信息。计算单元16b基于测量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与包含于前传输信息中的传输日期和时间之差计算从传输前传输信息到接收前传输信息要求的时间。通过选择以计算单元16b计算的最短要求时间中继前传输信息的中继装置30,选择单元16c选择最终单个中继装置30。
延迟检测单元17由来自CPU 101的指令实现,并且检测由其他传输终端通过中继装置30发送的图像数据或者音频数据的延迟时间(ms)。此外,外部信息传输与接收单元18通过外部装置I/F 215将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此外,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19由图3所示的SSD 105实现,其将各种数据项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并且读取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的数据。存储单元1000存储:用于识别传输终端10的终端标识符(ID)、口令、图像数据、音频数据、用于识别用于传输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等等。此外,存储单元1000存储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传输到外部输入装置40,并且其在外部输入装置40上运行。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外部输入装置40的显示数据。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的显示数据传送到传输终端10。通过将图像转换为包含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位图等等格式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将图像转换为包含图形设备接口(GDI)等等的格式的绘画命令,显示数据指出由显示于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获取的图像数据。
应当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将在下面描述的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分别指出用于唯一地识别传输终端10并且唯一地识别中继装置30的识别信息项,该识别信息项包含:语言、字符、符号或者各种标记。此外,终端ID和中继装置ID可以是至少是语言、字符、符号和各种标记中的两个的组合的识别信息。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作为请求开始电视电话会议的请求源的传输终端10是“请求源终端10A”,并且假定作为请求目的地的传输终端10是“目的地终端10B”。
<外部输入装置的功能结构>
如图24所示,外部输入装置40包含:传输与接收单元41、连接检测单元42、安装确定单元42、程序获取单元44、操作输入接受单元46、显示控制单元47、收容单元48、以及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49。上述单元是由根据来自执行存储于ROM 202中的程序的CPU 201的指令操作的图4所示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实现的功能或者措施。此外,外部输入装置40包含存储单元4000,该存储单元4000包含图4所示的HDD 205。此外,包含Windows(注册商标)的操作系统(OS)安装在外部输入装置40中。因此,当连接到另一个装置时,外部输入装置40能够执行程序。
<外部输入装置的功能>
接着,将详细描述外部输入装置40的单元。外部输入装置4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41由图4所示的网络I/F 209实现,并且将数据(信息)项发送到传输终端10和从传输终端10接收数据(信息)项。连接检测单元42检测通过外部装置I/F 215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装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的状态。安装确定单元43确定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是否安装于外部输入装置40中。程序获取单元44从通过传输与接收单元41连接的传输终端10的存储单元1000获取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操作输入接受单元从用户接收操作输入。显示控制单元47使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49读取的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400上,将在下面描述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49。收容单元48装配连接到外部输入装置40的各种装置的存储单元。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49由图4所示的HDD 205实现,并且执行将各种数据项存储于存储单元4000中和读取存储于存储单元4000中的数据项的处理。存储单元4000存储文档数据等等。
<中继装置的功能结构>
接着,将描述中继装置30的功能或者措施。中继装置30包含:传输与接收单元31、状态检测单元32、数据质量检验单元33、变更质量管理单元34、数据质量变更单元35、以及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39。上述单元是由根据来自执行存储于ROM 202中的程序的CPU 201的指令操作的图4所示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实现的功能或者措施。此外,中继装置30包含存储单元3000,该存储单元3000包含图4所示的HD 204。
(变更质量管理表)
存储单元3000包含变更质量管理DB 3001,该变更质量管理DB 3001包含如图7所示的变更质量管理表。在变更质量管理表中,作为图像数据的中继目的地的传输终端30的IP地址与中继装置30中继到中继目的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关联。
接着,将描述该实施例中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存在:具有低分辨率的图像,该低分辨率的图像用作基本图像并且包含水平方向上的160个像素和垂直方向上的120个像素,如图6A所示;具有中等分辨率的图像,该中等分辨率的图像包含水平方向上的320个像素和垂直方向上的240个像素,如图6B所示;以及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该高分辨率的图像包含水平方向上的640个像素和垂直方向上的480个像素,如图6C所示。如果通过窄带路由中继图像数据,则中继仅包含用作基本图像的低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的低质量图像数据。如果通过较宽带路由中继图像数据,则中继包含作为基本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图像数据的中等质量图像数据。此外,如果通过非常宽带路由中继图像数据,则中继包含作为基本图像的低分辨率图像数据、中等分辨率图像数据、以及高分辨率图像数据的高质量图像数据。例如,在图7所示的变更质量管理表中,如果中继装置30将图像数据中继到具有IP地址“1.3.2.4”,则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的质量)是“高质量”。
<中继装置的功能单元>
接着,将详细描述中继装置30的功能配置。应当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描述中继装置30的功能单元时,还描述功能单元和用于实现中继装置30的功能单元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关系。
图5B所示的中继装置3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31由图4所示的网络I/F 209实现,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执行将各种数据(信息)项传送到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和从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接收各种数据(信息)项。状态检测单元32由来自图4所示的CPU 201的指令实现,并且其检测自身包含状态检测单元32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作为操作状态,存在诸如“在线”、“离线”或者“故障”的状态。
数据质量检验单元33由来自图4所示CPU 201的指令实现,并且通过将目的地终端10B的IP地址用作搜索密钥、搜索变更质量管理表(参考图7)、以及提取相应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其检验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变更质量管理单元34由来自图4所示CPU 201的指令实现,并且基于传输管理系统50传送的质量信息,改变变更质量管理DB 3001的内容,将在下面描述质量信息。例如,如果当通过对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执行传输和接收,在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10aa与具有终端ID“01db”的目的地终端10db之间举行电视电话会议时,因为请求源终端10bb与目的地终端10ca之间通过无线网络2开始的另一个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目的地终端10db发生接收图像数据延迟,则必需对中继装置30将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变更为中电通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变更质量管理DB 3001的内容,使得基于指出中电通信质量的质量信息,将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从高图像质量变更为中电通信质量。
数据质量变更单元35由来自图4所示CPU 201的指令实现,并且基于变更质量管理DB3001的变更内容,变更传输源终端10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39由图4所示HDD 205实现,并且其执行将数据存储于存储单元3000中和读取存储于存储单元3000中的数据的处理。
<传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接着,将描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或者措施。传输管理系统50包含:传输与接收单元51、终端认证单元52、状态管理单元53、终端提取单元54、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缩少单元56、会话管理单元57、质量确定单元58、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59、以及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上述单元是由根据来自执行存储于ROM 202中的程序的CPU 201的指令操作的图4所示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实现的功能或者措施。此外,传输管理系统50包含存储单元5000,该存储单元5000包含图4所示的HD 204。
(中继装置管理表)
存储单元5000包含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该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包含中继装置管理表,如图8所示。在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对于中继装置30的每个中继装置ID,中继装置ID与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传输管理系统50收到指出该操作状态的状态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以及中继装置30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Mbps)关联。例如,在图8所示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示出,对于中继装置ID为“111a”的中继装置30a,操作状态是“在线”,传输管理系统50收到状态信息的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13:00”,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是“1.2.1.2”,以及中继装置30a的最大传输速度是100Mbps。
(终端认证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该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包含终端认证管理表,如图9所示。在终端认证管理表中,对于传输管理系统50管理的传输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终端ID与口令关联。例如,在图9所示的终端认证管理表中示出传输终端10aa的终端ID是“01aa”,并且关联口令是“aaaa”。
(终端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终端管理DB 5003,该终端管理DB 5003包含终端管理表,如图10所示。在终端管理表中,对于传输终端10的每个终端ID,终端ID与传输终端10的操作状态、垂直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关联,将在下面描述登录请求信息。例如,在图10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示出终端ID为“01aa”的传输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是“在线”,传输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是“2009年11月10日,13:40”,以及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是“1.2.1.3”。
(目的地列表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该目的地列表管理DB 5004包含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如图11所示。在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请求开始电视电话会议的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与注册为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所有目的地终端10B的终端ID关联。例如,在图11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示出基于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10aa能够将电视电话会议开始请求发送到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是具有终端ID“01ab”的传输终端10ab、具有终端ID“01ba”的传输终端10ba、以及具有终端ID“01db”的传输终端10db。根据从请求源终端10A到传输管理系统50的添加请求或者删除请求,更新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
(会话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会话管理DB 5005,该会话管理DB 5005包含会话管理表,如图12所示。在会话管理表中,对于用于执行选择中继装置30的会话的每个选择会话ID,选择会话ID与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目的地终端10B的终端ID、目的地终端10B接收图像数据时的接收延迟时间(ms)、以及传输管理系统50收到目的地终端10B传送的指出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时的日期和时间关联。例如,在图12所示会话管理表中示出在利用选择会话ID“sel”执行的会话中选择的中继装置30a(中继装置ID“111a”)在具有终端ID“01aa”的请求源终端10aa与具有终端ID“01db”的目的地终端10db之间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并且在“2009年11月10日,14:00”时目的地终端10db处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是200ms。应当注意,如果在两个传输终端10之间举行电视电话会议,则基于不由目的地终端10B发送的而由请求源终端10A发送的延迟信息,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可以存储于会话管理表中。应当注意,如果在3个或者3个以上的传输终端10之间举行电视电话会议,则基于收到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传输终端10发送的延迟信息,可以将延迟信息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存储于会话管理表中。
(地址优先级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优先级管理DB 5006,该优先级管理DB 5006包含地址优先级管理表,如图13所示。在地址优先级管理表中,地址优先级得分(address prioritypoint)(例如,“5”、“3”、“1”、“0”)与典型IPv4 IP地址的四点地址的相同或者不同点地址(same-or-different dot-address)模式(例如,“相同.相同.相同.不同”、“相同.相同.不同.-”、“相同.不同.-.-”、“不同.-.-.-”)关联。例如,在图13所示的地址优先级管理表中,如果在两个IP地址之间,最高层的3个点地址是相同值,则地址优先级得分是“5”。如果在两个IP地址之间,最高层中的两个点地址是相同值,则地址优先级得分是“3”。在这种情况下,最低层中的点地址是否相同与地址优先级得分无关。如果最高层中的点地址相同并且在两个IP地址之间次最高层中的点地址不同,则地址优先级得分是“1”。在这种情况下,最低层中的和次最低层中的点地址是否相同与地址优先级得分无关。如果在两个IP地址之间最高层中的点地址不同,则地址优先级得分是“0”。在这种情况下,次最高层中的、再次最高层中的和最低层中的点地址是否相同与地址优先级得分无关。
(传输速度优先级管理表)
此外,包含于存储单元5000中的优先级管理DB 5006还包含传输速度优先级管理表,如图14所示。在传输速度优先级管理表中,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与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Mbps)关联,使得最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则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越高。例如,在图14所示的传输速度优先级管理表中,如果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1000Mbps或者更高,则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5”。如果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等于或者大于100Mbps,而小于1000Mbps,则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3”。如果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等于或者大于10Mbps,而小于100Mbps,则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1”。如果中继装置30中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小于10Mbps,则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0”。
(质量管理表)
此外,在存储单元5000中,包含质量管理DB 5007,该质量管理DB 5007包含质量管理表,如图15所示。在该质量管理表中,图像数据在请求源终端10A处或者在目的地终端10B处的延迟时间(ms)与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关联。
(传输管理系统的功能单元)
接着,将详细描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单元。应当注意,在下面,当描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单元时,还将描述功能单元与用于实现传输管理系统50的功能单元的图4所示主要元件之间的关系。
传输与接收单元51由图4所示的网络I/F 209实现,并且通过通信网络2,执行将各种数据(信息)项发送到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或者从其他终端、装置或者系统接收各种数据(信息)项。通过利用终端ID和包含于通过传输与接收单元51收到的登录请求信息中的口令作为搜索密钥,搜索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并且确定是否将相同终端ID和口令存储于终端认证管理DB 5002中,终端认证管理单元52执行终端认证。为了控制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操作状态,状态管理单元53使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与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操作状态、传输管理系统50收到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IP地址关联,并且将关联结果存储于终端管理表中。
通过利用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作为搜索密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考图11),并且提取能够与请求源终端10A通信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终端ID,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终端ID。此外,通过将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用作搜索密钥并且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考图11),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对其注册为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另一个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
通过利用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终端ID作为密钥,并且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提取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的操作状态。利用上述操作,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能够获取能够与登录请求源终端10A通信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操作状态。此外,通过利用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作为搜索密钥,并且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还获取登录请求源终端10A的操作状态。
缩少单元56包含:选择会话ID生成单元56a、终端IP地址提取单元56b、一次选择单元56c以及优先级确定单元56d,用于在最终缩少处理之前执行一次缩少处理,以支持将多个中继装置30缩少为最终单个中继装置30的最终缩少处理。选择会话ID生成单元56a产生选择会话ID,该选择会话ID用于执行用于选择中继装置30的会话。通过基于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10B的终端ID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终端IP地址提取单元56b提取对应于包含于请求源终端10A发送的开始请求消息中的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10B的终端ID的IP地址。通过选择存储于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的中继装置30中的其操作状态是“在线”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ID(参考图8),一次选择单元56c选择中继装置30。
此外,通过搜索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考图8),基于请求源终端10A的IP地址和目的地终端10B的IP地址,对于选择的中继装置30的每个IP地址,一次选择单元56c检查选择的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的点地址是否与请求源终端10A的IP地址的相应点地址和目的地终端10B的IP地址的相应点地址相同。此外,通过选择其总得分是最高或者次最高的老公中继装置10,一次选择单元56c进一步选择中继装置30,通过对地址优先级得分和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求和获取该总得分,并且从对请求源终端10A的IP地址的地址优先级得分和对目的地终端10B的IP地址的地址优先级得分中选择最高得分,获取地址优先级得分。
应当注意,在该实施例中,描述选择具有最高得分和次最高得分的中继装置30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具有高得分的3个或者更多个中继装置,只要能够缩少中继装置30的数量。
优先级确定单元56d参考优先级管理表(参考图13),并且确定某个一次选择单元56c检查的某个中继装置30的地址优先级得分。此外,通过搜索优先级管理表(参考图14),基于存储于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考图8)中的中继装置30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优先级确定单元56d确定优先级选择单元56c缩少的每个中继装置30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
会话管理单元57使选择会话ID生成单元56a产生的选择会话ID与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和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关联,并且将该关联结果存储于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参考图12)中。此外,对于会话管理表中的每个选择会话ID(参考图12),会话管理单元57存储传输终端10的选择单元16c最终选择的单个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
通过利用上述延迟时间作为搜索密钥搜索质量管理表(参考图15),并且提取图像数据的相应图像质量,质量确定单元58确定中继装置30中继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59由图4所示的HDD 205实现,并且执行将各种数据项存储于存储单元5000中和读取存储于存储单元5000中的数据项的处理。通过利用目的地终端10B的IP地址作为搜索密钥,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提取相应终端ID,并且还将延迟信息指出的延迟时间存储于会话管理表中的记录的延迟时间字段中(参考图12),在该记录中包含提取的终端ID。
<<实施例的处理和操作>>
(基本处理和操作)
上面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系统1的配置和功能(或者措施)。接着,将参考图16至23和图25至28描述传输系统1的处理方法。应当注意,图16是示出用于控制指出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的状况信息的处理的时序图。图17是示出用于起动传输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准备阶段处理过程的时序图。图18是示出用于缩少中继装置30的处理的时序图。图19是示出用于缩少中继装置30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0是示出当执行用于缩少中继装置30的处理时的得分计算状态的图。图21是示出用于选择中继装置30的传输终端10的处理的时序图。图22是示出用于选择中继装置30的传输终端10的处理的处理流程图。图23是示出在传输终端10之间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处理的时序图。图25是示出使会议的目的地传输终端10显示外部输入装置40显示的显示数据的处理的时序图。图26是外部输入装置40显示的屏幕的示例。图27是传输终端10将图像数据和显示数据显示于上面的屏幕的示例。图28是示出用于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安装于外部输入装置40中的处理的处理流程。
首先,将参考图16描述用于控制将指出从中继装置30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的状况信息的处理。首先,在每个中继装置30中,图5B所示的状态检测单元32周期性地检测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步骤S1-1至S1-4)。此外,为了使传输管理系统50实时地控制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每个中继装置3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31通过通信网络2周期性地将中继装置30的状况信息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步骤S2-1至S2-4)。状况信息包含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和对应于状态检测单元32检测到的中继装置ID的中继装置30的操作状态。应当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假定中继装置(30a、30b、30d)处于“在线”状态,并且正常操作,并且中继装置30c在操作,但是为了执行中继操作而处于“离线”状态,因为在用于中继装置30c的程序中存在一些问题。
接着,在传输管理系统50中,传输与接收单元51接收每个中继装置发送的状况信息,并且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59将与中继装置ID关联的状况信息存储于存储单元5000的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参考图8)(步骤S3-1至S3-4)。利用上述操作,对于中继装置ID,将操作状态“在线”、“离线”和“故障”中的任何一个存储于中继装置管理表中,如图8所示。此外,此时,对于每个中继装置ID,还存储传输管理系统50接收状态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应当注意,如果状况信息不由中继装置30发送,则中继装置管理表的记录中的操作状态的字段和接收日期和时间的字段可以是空白的,或者这些字段可以保留先前操作状态和先前接收日期和时间。
接着,将参考图7描述在传输终端10aa与传输终端10db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处理。首先,当用户闭合图3所示的电源开关109时,图5B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收电源接通的输入,并且开启电源(步骤S21)。接着,如果因为收到电源接通输入被触发,则登录请求单元13通过通信网络2自动将指出登录请求的登录请求信息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步骤S22)。登录请求信息包含用于识别作为请求源的传输终端10aa的终端ID和口令。通过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19,从存储单元1000读取终端ID和口令,并且终端ID和口令发送到传输与接收单元11。应当注意,当将登录请求信息从传输终端10aa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时,接收侧(传输管理系统50)能够获取发送侧(传输终端10ab)的IP地址。
接着,如果将包含于通过传输与接收单元51收到的登录请求信息中的终端ID和口令用作搜索密钥,搜索存储单元5000的终端认证管理表(参考图9),并且确定相同的终端ID和口令是否存储于终端认证管理表中,传输管理系统50的终端认证单元52执行终端认证(步骤S23)。如果确定相同终端ID和口令存储于终端认证管理表中并且登录请求来自具有正确使用许可的传输终端10,则状况管理单元53使传输终端10aa的终端ID与操作状态、收到登录请求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以及传输终端10aa的IP地址关联,并且将关联结果存储于终端管理表中(参考图10)(步骤S24)。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终端ID“01aa”与操作状态“在线”、接收日期和时间“2009年11月10日,13:40”以及终端ID地址“1.2.1.3”关联,并且将关联结果存储于图10所示的终端管理表中。
此外,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51通过通信网络2将指出终端认证单元52获取的认证结果的认证结果信息发送到作为登录请求的请求源的请求源终端10aa(步骤S25)。在该实施例中,继续对终端认证单元52确定该终端具有正确使用许可的情况进行描述。
通过利用作为登录请求源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用作搜索密钥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参考图11),并且读取能够与请求源终端10aa通信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终端ID,传输管理系统50的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能够与请求源终端10aa通信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终端ID(步骤S26)。在此,提取对应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的目的地终端(10ab、10ba、10db)的终端ID“01ab”、“01ba”和“01db”。
接着,通过利用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终端ID(“01ab”、“01ba”和“01db”)作为密钥,搜索终端管理表,并且读取终端提取单元54提取的终端ID的操作状态(“离线”、“在线”、“在线”),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获取传输终端(10ab、10ba、10db)的操作状态(步骤S27)。
接着,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包含在步骤S27用作搜索密钥的终端ID(“01ab”、“01ba”和“01db”)和相应目的地终端(10ab、10ba、10db)的操作状态(“离线”、“在线”、“在线”)的目的地状态信息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步骤S28)。利用上述操作,请求源终端10aa能够获取作为能够与请求源终端10aa通信的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传输终端(10ab、10ba、10db)的当前操作状态(“离线”、“在线”、“在线”)。
此外,通过利用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密钥,传输管理系统50的终端提取单元54搜索目的地列表管理表,并且提取对其将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注册为目的地终端10B的候选对象的其他请求源终端10A的终端ID(步骤S29)。在图11所示的目的地列表管理表中,提取的其他请求源终端的终端ID是“01ab”、“01ba”和“01db”。
接着,通过利用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作为搜索密钥,传输管理系统50的终端状态获取单元55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并且获取请求源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步骤S30)。
接着,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包含终端ID“01aa”和在步骤S30获取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操作状态“在线”的目的地状态信息发送到从对应于在步骤S29提取的终端ID(“01ab”、“01ba”和“01db”)的传输终端(10ab、10ba、10db)中选择的、其在终端管理表中的操作状态是“在线”的传输终端(10ba、10db)。应当注意,当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目的地状态信息发送到传输终端(10ba和10db)时,基于终端ID(“01ba”和“01db”),传输与接收单元51参考存储于图10所示终端管理表中的终端的IP地址。利用上述操作,能够将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操作状态“在线”发送到能够与作为目的地请求登录的请求源终端10aa通信的其他目的地终端(10db和10ba)。
另一方面,在其他传输终端10中,与步骤S21类似,当用户开启图4所示电源开关109时,图5B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收电源开启的输入,并且执行与步骤S22至S31-1类似的处理。省略该详细描述。
接着,参考图18,将描述用于缩少中继装置30的处理。应当明白,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请求源终端10aa能够与其是作为目的地候选对象的传输终端10并且根据在步骤S28收到的目的地状态信息其操作状态是“在线”的传输终端(10ba、10db)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请求源终端10aa的用户选择与目的地终端10db开始通信。
首先,当用户按下图3所示的操作按钮108以选择传输终端10sb时,图5B所示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受开始与传输终端10db通信的请求(步骤S41)。此外,传输终端10aa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指出通信开始请求并且包含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的开始请求消息(步骤S42)。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51接收开始请求消息,并且获取作为传输源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此外,基于包含于开始请求消息中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状态管理单元53将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中的分别包含终端ID“01aa”和终端ID“01db”的记录的操作状态的字段变更为“通信”(步骤S43)。在上述状态下,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尚未开始通信(呼叫),但是已经处于通信状态。如果另一个传输终端10尝试与请求源终端10aa和目的地终端10db通信,则输出指出该通信状态的音频消息或者显示消息。
接着,将参考步骤S44至S48以及步骤S61-1至66描述用于执行用于选择中继装置30的处理。首先,选择会话ID生成单元56a产生用于执行用于选择中继装置30的会话的选择会话ID(步骤S44)。此外,会话管理单元57使在步骤S44产生的选择会话ID“sel”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关联,并且将关联结果存储于存储单元5000的会话管理表中(参考图12)(步骤S45)。
接着,基于中继装置管理DB 5001、终端管理DB 5003以及优先级管理DB 5006,传输管理系统50的缩少单元56对用于中继请求源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10db之间的通信的中继装置30执行一次缩少(步骤S46)。
在此,将参考图19进一步详细描述步骤S46中的处理。首先,通过基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终端IP地址提取单元56b提取对应于包含于请求源终端10aa发送的开始请求消息中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终端ID“01db”的传输终端(10aa、10db)的IP地址(“1.2.1.3”,“1.3.2.4”)(步骤S46-1)。接着,通过从存储于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考图8)中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其操作状态是“在线”的中继装置(30a、30b、30d)的占据主动ID(111a、111b、111d),一次选择单元56c选择中继装置30(步骤S46-2)。此外,通过基于在步骤S46-1提取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搜索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考图8),对于选择的终端装置(30a、30b、30d)的IP地址(“1.2.1.2”、“1.2.2.2”、“1.3.2.2”)中的每个,一次选择单元56c检查选择的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的点地址中的每个是否与请求源终端10aa的IP“1.2.1.3”的相应点地址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的相应点地址是否相同(步骤S46-3)。
接着,优先级确定单元56d参考优先级管理表(参考图13)并且确定在步骤S46-3检查的每个中继装置(30a、30b、30d)的地址优先级得分。图20示出上述确定结果。应当注意,图20是示出当执行用于缩少中继装置30的处理时的优先级得分计算状态的图。图20中示出地址优先级得分、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和每个中继装置ID的总得分。此外,地址优先级得分包含中继装置30相对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得分和中继装置30相对于目的地终端10db的得分。总得分是两个地址优先级得分之间的较大得分和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之和。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是“相同.相同.相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5”,如图20所示。此外,对于请求源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是“相同.不同.不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1”。此外,对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3.1.3”,中继装置30b的IP地址“1.2.2.2”是“相同.相同.不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3”。此外,对于请求源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中继装置30b的IP地址“1.2.2.2”是“相同.不同.相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1”。此外,对于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3.2.2”是“相同.不同.不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1”。此外,对于请求源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中继装置30d的IP地址“1.3.2.2”是“相同.相同.相同.不同”,并且因此,地址优先级得分是“5”。
接着,返回去参考图19,通过基于存储于中继装置管理表中的每个中继装置30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参考图8)搜索优先级管理表(参考图14),优先级确定单元56d确定在步骤S46-2由一次缩少处理缩少的每个中继装置(30a、30b、30d)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步骤S46-5)。根据该实施例,中继装置30a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100(Mbps),如图8所示。因此,参考图14所示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中继装置30a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3”。此外,类似地,中继装置30b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1000(Mbps),并且中继装置30b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5”。此外,类似地,中继装置30d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是10(Mbps),并且中继装置30d的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是“1”。
接着,通过选择其总得分最高和次最高的中继装置46,一次选择单元56c进一步选择头两个中继装置30,其中通过对较高地址优先级得分和传输速度优先级得分求和获取总得分,并且其中通过对于传输终端(10a、10db)的IP地址从地址优先级得分中选择较高得分获取较高地址优先级得分(步骤S46-6)。根据该实施例,如图20所示,中继装置ID(111a、111b、111d)的总得分分别是“8”、“8”和“6”。因此,选择对应于中继装置ID“111a”的中继装置30a和对应于中继装置ID“111b”的中继装置30b。
在完成步骤S46缩少处理后,图5B所示的传输与接收单元51通过通信网络2将用于指出缩少的中继装置30的数量的中继装置缩少信息发送到目的地终端10db(步骤S47)。在中继装置缩少信息中,包含在步骤S46缩少的缩少中继装置30的数量“2”、请求源终端10aa的终端ID“01aa”以及选择会话ID“sel”。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终端db明白在与选择会话ID“sel”执行会话中,中继装置30的数量是多少,哪个传输终端10请求开始电视电话会议,以及作为中继装置缩少信息的传输源的传输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此外,通过通信网络2,传输终端10db将指出完成接收中继装置缩少信息的接收完成信息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步骤S48)。在接收完成信息中,包含会话ID“sel”。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明白完成了在会话ID“sel”中执行的传输中继装置30的数量,并且获取作为接收完成信息传输源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
接着,将参考图21描述目的地终端10db选择中继装置30的处理。首先,在开始电视电话会议之前,传输管理系统50将用于事先请求中继的前中继请求信息发送到每个中继装置(30a,30b)(步骤S61-1、S61-2)。在前中继请求信息中,包含会话ID“sel”、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以及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利用上述操作,中继装置(30a、30b)获取选择会话的会话ID、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以及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中继装置(30a、30b)还获取作为前中继请求信息传输源的传输管理系统50的IP地址“1.1.1.2”。
接着,每个中继装置(30a、30b)将用于请求在开始电视电话会议之前将包含分组因特网探测器(ping)的前传输信息发送到相应中继装置(30a、30b)的前传输请求信息发送到在步骤S61-1和S61-2通过通信网络2从传输与接收单元31获取的请求源终端10aa,将在下面描述分组因特网探测器(ping)(步骤S62-1,S62-2)。在前传输请求信息中,包含会话ID“sel”。利用上述操作,请求源终端10aa明白应当在会话ID“sel”中执行的中继装置30的选择处理中将前传输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a、30b)。请求源终端10aa获取作为前传输请求信息传输源的中继装置(30a、30b)的IP地址(“1.2.1.2”、“1.2.2.2”)。
应当注意,传输管理系统50不直接将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而将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发送到中继装置30a,如在步骤S61-1中所述,并且中继装置30请求请求源终端10aa将前传输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a,目的在于在不将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发送到另一个传输终端10的情况下确保安全。
接着,通过通信网络2,请求源终端10aa将前传输信息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到中继装置(30a、30b)(步骤S63-1和S63-2)。在传输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之前,通过中继装置(30a、30b)将前传输信息发送到期待中的10db,并且该前传输信息用于测量请求源终端10aa发送到目的地终端10db接收的要求时间。此外,前传输信息包含:ping,该ping用于检验请求源终端10aa、中继装置(30a、30b)和目的地终端10db互相连接并且能够互通信通信;从请求源终端10aa发送前传输信息的发送日期和时间;以及会话ID“sel”。利用上述操作,中继装置(30a、30b)明白在利用选择会话ID“sel”执行会话中发送前传输信息。中继装置(30a、30b)获取作为前传输信息传输源的请求源终端10aa的IP地址“1.2.1.3”。
接着,中继装置(30a、30b)将前传输信息转发到包含于在步骤S61-1、S61-2收到的前中继请求信息中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步骤S64-1、S64-2)。利用上述操作,目的地终端10db明白,在与选择会话ID“sel”执行会话中,发送前传输信息。目的地终端10db获取作为前传输信息传输源(中继源)的中继装置(30a、30b)的IP地址(“1.2.1.2”、“1.2.2.2”)。
接着,目的地终端10db最终将中继装置30缩少到单个中继装置30,该单个中继装置30基于前传输信息中继电视电话会议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步骤S65)。
在此,将参考图5A、图5B和图22进一步详细描述步骤S5中的处理。首先,对于中继装置(30a、30b)收到的前传输信息中的每个,图5B所示的选择处理单元16的测量单元16a测量传输终端10db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收到前传输信息时的接收日期和时间(步骤S65-1)。接着,对于已经测量了其接收日期和时间的每个前传输信息,计算单元16b基于测量的接收日期和时间与包含于前传输信息中的传输日期和时间之间的差计算从传输前传输信息到收到前传输信息要求的要求时间(步骤S65-2)。接着,在利用会话ID“sel”执行会话中,选择单元16c确定是否已经从中继装置30的所有(2个)中继装置候选对象中收到前传输信息(步骤S65-3)。此外,未从所有中继装置候选对象收到前传输信息(步骤S65-3中的“否”),则选择单元16c确定是否从传输终端10db收到第一前传输信息开始已经历时预定时间(在此,1分钟)(步骤S65-4)。此外,如果未历时预定时间(步骤S65-4中的“否”),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65-1。另一方面,如果已经从所有中继装置候选对象收到前传输信息(步骤S65-3中的“是”)或者已经历时预定时间(步骤S65-4中的“是”),则选择单元16c选择已经以计算单元16b计算的要求时间中的最短要求时间中继前传输信息的单个中继装置30(步骤S65-5)。根据该实施例,示出通过假定从发送中继装置30a中继的前传输信息到收到中继装置30a中继的前传输信息要求的时间小于从发送中继装置30b中继的前传输信息到收到中继装置30b中继的前传输信息要求的时间,选择中继装置30a的情况。
应当注意,在该实施例中,确实由目的地终端10db缩少中继装置30,但是并不局限于目的地装置10db来缩少中继装置。通过将指出从发送到收到前传输信息的要求时间的所有要求时间信息从目的地终端10db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或者传输管理系统50,请求源终端10aa或者传输管理系统50可以将中继装置30缩少到中继装置30a。
接着,通过通信网络2,目的地终端10db将指出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选择中继装置30a的选择消息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步骤S66)。在该选择消息中,包含选择中继装置30a的会话ID“sel”和中继装置ID“111a”。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明白,在利用选择会话ID“sel”执行会话中,选择中继装置30a。传输管理系统50还获取作为传输信息的传输源的传输终端10db的IP地址“1.3.1.4”。
接着,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会话管理单元57将最终选择为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30a的中继装置ID“111a”存储于会话管理DB 5005的会话管理表的记录中的中继装置ID的字段中(参考图12),在该会话管理DB 5005中,包含选择会话ID“sel”的记录(步骤S67-1)。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中继装置ID“111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步骤S67-21)。此外,通过通信网络2,传输管理系统50的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指出中继开始的中继开始请求消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68)。在中继开始请求消息中,包含请求源终端10aa和作为中继目标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相应IP地址(“1.2.1.3”、“1.3.2.4”)。根据上述操作,中继装置30a建立会话,以在传输终端(10aa、10db)之间通信具有包含低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和高分辨率的3种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步骤S69)。因此,传输终端(10aa、10db)能够开始电视电话会议。
应当注意,在步骤S47,将中继装置缩少信息从传输管理系统50发送到目的地终端10db,并且确实是目的地终端10db在步骤S48至S64-1和S64-2后执行中继装置选择处理(步骤S65),这不限制该实施例。在步骤S47,可以将中继装置缩少信息从传输管理系统50发送到请求源终端10aa,并且直到步骤S64-1和S64-2,可以在请求源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10db之间切换信息传输源和信息传输目的地。利用上述操作,代替目的地终端10db,在步骤S65,请求源终端10aa可以执行中继装置10的选择处理,并且在步骤S66,可以发送选择消息。
接着,将参考图5A、图5B和图23描述在请求源终端10aa与目的地终端10db之间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从而执行电视电话会议的处理。首先,通过通信网络2,请求源终端10aa将成像单元14a拍摄的被摄物的图像数据和输入到音频输入单元15a的音频数据从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81)。应当注意,根据该实施例,发送图6A所示的包含低分辨率数据、中等分辨率数据和高分辨率数据的高质量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利用上述操作,中继装置30a的传输与接收单元31接收具有三个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此外,通过利用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密钥搜索变更质量管理表(参考图7)并且提取对应于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数据质量检验单元33检验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82)。根据该实施例,检验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是“高质量”,这与传输与接收单元3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相同。因此,以相同的图像质量和音频质量将收到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传递到目的地终端10db(步骤S83)。利用上述操作,目的地终端10db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能够基于收到的图像数据使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20上,并且音频输出单元15b能够基于收到的音频数据输出话音。
接着,传输终端10db的延迟检测单元17以预定周期检测传输与接收单元1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延迟时间(步骤S84)。应当注意,根据该实施例,下面的描述基于延迟时间的200ms的情况。
通过通信网络2,目的地终端10db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将指出延迟时间“200ms”的延迟信息发送到传输管理系统50(步骤S85)。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获取作为延迟信息的传输源的传输终端10db的延迟时间和IP地址“1.3.2.4”。
接着,传输管理系统50的延迟时间管理单元60利用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密钥搜索终端管理表(参考图10),提取相应直到ID“01db”、以及还将延迟信息指出的延迟时间“200ms”存储于其内包含提取的终端ID“01db”的会话管理DB 5005的会话管理表(参考图12)中的记录的延迟时间字段中(步骤S86)。
接着,通过利用上述延迟时间“200ms”作为搜索密钥搜索质量管理表(参考图15),并且提取图像数据“中等图像质量”的相应图像质量,质量确定单元58将图像质量确定为“中等图像质量”(步骤S87)。
接着,通过利用与会话管理表(参考图12)中的终端ID“01db”关联的中继装置ID“111a”作为搜索密钥,搜索中继装置管理表(参考图8),传输与接收单元51提取相应中继装置30a的IP地址“1.2.1.2”(步骤S88)。此外,通过通信网络2,传输与接收单元51将指出在步骤S87确定的图像数据“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质量的质量信息发送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89)。在该质量信息中,包含在步骤S86用作搜索密钥的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利用上述操作,中继装置30a的变更质量管理单元34使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1.3.2.4”与中继图像数据“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质量关联,并且将该关联结果存储于变更质量管理表中(参考图7)(步骤S90)。
接着,与步骤S81类似,传输终端10aa继续将包含低质量图像数据、中等质量图像数据和高质量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步骤S91)。利用上述操作,与步骤S82类似,通过利用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作为搜索密钥搜索变更质量管理表(参考图7),并且提取相应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中等图像质量”,中继装置30a的数据质量检验单元33检验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步骤S92)。根据该实施例,检验的图像数据质量是“中等图像质量”,其低于传输与接收单元31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高图像质量”。因此,通过将图像数据的质量从“高图像质量”降低到“中等图像质量”,数据质量变更单元35变更图像数据的图像的质量(步骤S93)。此外,通过通信网络2,传输与接收单元31将其图像质量已经变更为“中等图像质量”的图像数据和其音频质量未变更的音频数据发送到传输终端10db(步骤S94)。如上所述,如果在收到图像数据的目的地终端10db发生接收延迟,则中继装置30a能够改变图像质量,不使电视电话会议的参与者感觉异常。
接着,将参考图25描述确定了中继装置30后,共享上面显示存储于外部输入装置40的存储单元4000中的文档数据的整个屏幕的处理。在此,将描述作为目的地终端的传输终端10db显示连接到传输终端10aa的外部输入装置40aa显示信息的示例。
如上所述,当确定中继装置30时,传输管理系统50在步骤S67-21发送的中继装置ID“111a”和目的地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由传输终端10aa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接收,并且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19将收到的中继装置ID“111a”和IP地址“1.3.2.4”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步骤S67-22)。
此外,当外部输入装置40aa连接到传输终端10aa时,外部输入装置40aa的连接检测单元42检测该连接(步骤S70)。当连接检测单元42检测到外部输入装置40aa连接到传输终端10aa时,安装确定单元43确定是否已经安装了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如图28所示(步骤S71)。如果确定尚未安装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则程序获取单元44获取存储于传输终端10aa中的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并且安装获取的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当在步骤S72安装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时,外部输入装置40aa请求传输终端10aa允许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执行该处理(步骤S73)。当传输终端10aa允许外部输入装置40aa的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执行该处理时,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显示数据(步骤S74)。接着,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的显示数据发送到传输终端10aa(步骤S75)。
如果在步骤S71确定已经安装了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则该处理进入步骤S73。
当传输终端10aa的外部信息传输与接收单元18收到显示数据时,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19获取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的中继装置ID“111a”和目的地传输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步骤S77)。此外,传输与接收单元11将显示数据和目的地传输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发送到在步骤S77获取的中继装置ID“111a”指出的中继装置30(步骤S78)。当中继装置30收到传输终端10aa在步骤S78发送的显示数据时,中继装置30基于传输终端10db的IP地址“1.3.2.4”改变显示数据的质量,并且将显示数据发送到传输终端10db(步骤S80)。步骤S77的详细处理与上面描述的改变音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质量的处理类似(步骤S81至S94),并且因此,省略该描述。当传输终端10db的传输与接收单元11收到中继装置30发送的显示数据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显示收到的图像数据。在图27所示的示例中,外部输入装置40aa显示的图像基于该显示数据显示于屏幕的左部,并且传输终端10aa的成像单元14a拍摄的和传输与接收单元11发送的图像数据显示于屏幕的右上部。此外,传输终端10db的成像单元14a拍摄的图像数据显示于屏幕的右下部。
(显示控制处理和操作)
图31A和图31B是示出传输终端10的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执行的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在图31A中,当通过开启传输终端的电源开始该处理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可显示分辨率(步骤S101)。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该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在传输终端10与中继装置30之间继续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例如,16:9和分辨率示例1280×720)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步骤S102)。如果可能,确定是否包括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分辨率的原因是选择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并且为了显示辅助信息添加段区。
如果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标准S102中的“是”),则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基于预定标准从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中选择分辨率(标准S103)。作为预定标准,可以采用各种标准,包含:优选地选择最高分辨率(基于宽×高的最大值的分辨率)、优选地选择特定纵横比(例如,8:5)的分辨率、选择较适合字号和辅助信息的字符数量的分辨率、用户定义优选分辨率(例如,WXGA(1280×800)、XGA(1024×768))。
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利用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选择分辨率,并且添加段区(步骤S104)。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尤其执行下面的处理。首先,图像处理单元14b13放大或者压缩图像数据,使得转换图像的宽度与选择分辨率的宽度匹配。如果转换之前和之后的宽度相同,则不执行放大或者压缩(或者放大率或者压缩率是1)。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检查图像转换之后的高度,并且对转换图像的下端添加段区。添加段区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图像的下端,而且可以将段区添加到图像的上端,也可以将半高的段区添加到图像的上端和下端。
图32A是对标准纵横比16:9的图像数据选择纵横比8:5的分辨率的示例,并且示出段区添加到深色指出的图像数据的下端。应当注意,通过从包含传输终端10的点位的8个点位的中继装置接收图像数据项,并且通过利用1280×720的分辨率使图像数据项同步,产生纵横比16:9的原始数据。此外,图35A是对标准纵横比16:9的图像数据选择纵横比4:3的分辨率的情况的示例,并且示出两个段区分别添加到图像数据的上端和下端的状态。
接着,返回去参考图31A,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换为选择分辨率(步骤S105)。利用上述操作,显示器120以变更的分辨率显示图像。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假(步骤S106)。当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检测到错误等并且显示当前显示图像数据之外的辅助信息时,参考重叠标志。当以辅助信息叠置在当前显示图像数据上的方式显示辅助信息时,重叠标志的值是真,而当辅助信息不叠置在当前显示图像数据上时,该值是假。下面将描述辅助信息的详细控制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不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步骤S102中的“否”),则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基于预定标准从标准纵横比的分辨率中选择分辨率(步骤S107)。预定标准与步骤S103中的标准类似。
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利用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选择分辨率(步骤S108)。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转换之前和转换的比值相同,所以在图像数据的宽度方向上或者高度方向上不产生消隐区,并且不添加段区。图32B示出放大或者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在没有添加段区的情况下显示图像数据的屏幕的示例。
接着,返回去参考图31A,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选择分辨率(比值S109)。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真(步骤S110)。
至此描述的处理是当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时的初始处理。下面的处理是对应于在开启电源后替换显示器120的情况的循环处理。
在图31B中,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显示器120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步骤S111)。
接着,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显示器120能够显示图像的可显示分辨率(步骤S112)。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在传输终端10与中继装置30之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例如,16:9)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步骤S113)。
如果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步骤S113中的“是”),则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基于预定标准从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分辨率中选择分辨率(步骤S114)。该预定标准与步骤S103中的标准类似。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显示器120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与选择分辨率是否相同(步骤S115)。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选择分辨率不同(步骤S115中的“是”),则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选择分辨率,并且添加段区(步骤S116)。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选择分辨率(步骤S117)。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假(步骤S118)。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选择分辨率没有不同(步骤S115中的“否”),则不执行步骤S116至S118的处理,因为无需改变分辨率。
另一方面,如果不包含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步骤S113中的“否”),则分辨率选择单元14b12基于预定标准从标准纵横比的分辨率中选择分辨率(步骤S119)。该预定标准与步骤S103中的标准类似。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显示器120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和选择分辨率是否不同(步骤S120)。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选择分辨率不同(步骤S120中的“是”),则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选择分辨率(步骤S121)。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换为选择分辨率(步骤S122)。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真(步骤S123)。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选择分辨率不同(步骤S120中的“否”),则不执行步骤S121至S123的处理。
只要该程序在运行,就重复上述处理。因此,即使在不再连接基于不同分辨率的另一个显示器120的情况下,仍继续执行图31A和图31B的处理。上述重复处理对应于周期性地监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的变化的处理,该处理可以通过对程序Windows(注册商标)引入众所周知的事件驱动机制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启动程序时注册事件通知,使得在分辨率因为连接另一个显示器120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执行事件通知。此后,在每次发生事件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执行图31B所示的步骤S111和后续步骤中的处理。应当注意,事件通知仅指出执行变更分辨率并且可以指出已经完成临时储存分辨率信息。因此,如果当未完成临时储存分辨率信息时刚好在收到事件通知后执行步骤S111和后续步骤的处理,则该处理可能导致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优选地在进入步骤S111之前等待预定周期。存在在刚好开始该处理后发生类似问题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优选地在步骤S101之前添加等待预定周期的处理。通过添加等待时间,能够参考正确分辨率信息。
图33是示出辅助信息显示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在图33中,当发生用于显示诸如操作菜单或者错误消息的辅助信息的信息事件并且启动该处理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14b21确定重叠标志是否是真(步骤S131)。
如果重叠标志是假(步骤S131中的“否”),则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14b21在与图像数据不同的层产生辅助信息图像(步骤S132)。
接着,辅助信息图像显示单元14b22将产生的辅助信息图像显示于在分辨率控制处理(图31A的步骤S104和图31B的步骤S116)中已经添加的段区中(步骤S133)。此外,该处理结束。图34A示出辅助信息(错误消息和操作按钮)显示于对屏幕的下端添加的段区中的状态。应当注意,当在显示错误消息的状态下,用户按下显示于右区中的OK按钮时,传输终端10的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接收按下按钮输入。此后,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停止显示错误消息,并且使显示器120的显示返回图32A所示的状态。图35B示出当存在对屏幕的上端和下端添加的段区时,辅助信息(错误消息和操作按钮)显示于对屏幕的下端添加的段区中的状态。
应当注意,在上述屏幕示例中,错误信息被表示为辅助信息,但是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该示例。实施例能够应用于需要显示图像数据之外的信息的任何情况。例如,在需要将操作菜单显示于显示器120上的情况下,用户利用该操作菜单结束会议,当操作输入接受单元12收到来自用户的传输终端10的断开按钮的按下输入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显示操作菜单。在这种情况下,屏幕的显示内容变更为“结束会议?”、“通过选择OK会议结束,通过选择取消会议继续”等等,并且除了OK按钮,取消按钮显示于右区中。可以从OK按钮和取消按钮(未示出)收到用户的选择。除了上述内容,关于传输管理系统50管理的传输终端10的信息、关于会议的参与者的信息等等可以显示为辅助信息。
接着,返回去参考图23,如果重叠标志是真(步骤S1311中的“是”),则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14b21在与图像数据不同的另一个层传说辅助信息图像(步骤S134)。
接着,辅助信息图像显示单元14b22显示产生的叠置于例如标准纵横比的图像的下部上的辅助信息图像(步骤S135)。在此,显示叠置于原始图像上的辅助信息图像意味着显示辅助信息图像的像素,而非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该像素存在于辅助信息图像的显示范围内。通过使辅助信息的背景部透明或者半透明,能够显示在辅助信息的背景部中存在于辅助信息后面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也能够显示与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混合的混合色。在实践中,通过使用包含于传输终端10中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OS)提供的图像处理功能、通过规定辅助信息图像和显示位置,通过规定应当显示于最前面上的辅助信息图像,并且如果需要,通过规定透明度,能够实现上述操作。此外,显示了辅助信息图像后,该处理结束。图34B示出辅助信息(错误消息和操作按钮)显示于屏幕的主要图像的下部的状态。
利用上述操作,根据连接到传输终端10的显示器120的能力,能够提高原始图像数据和辅助信息图像的可视性,并且能够有效使用屏幕面积。换句话说,通过从显示器120的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适当分辨率,能够提高可视性。此外,通过根据纵横比改变辅助信息的显示方法,还能够固定辅助信息的可视性。应当注意,如上所述,辅助信息的显示方法包含:将辅助信息显示于对图像数据添加的段区中的方法;以及显示叠置于图像数据上的辅助信息的方法。显示叠置于图像数据上的辅助信息的方法通常涉及复杂层实现并且导致缓慢处理。根据该实施例,对选择涉及非叠置显示方法的分辨率基于优先级,并且因此,能够选择导致快速显示的分辨率,而不要求用户的操作负荷。
接着,图36至图38B示出显示控制的另一个实施例。根据上述描述,执行基于显示器120的纵横比的处理。根据下面的内容,引入分辨率管理表,并且对于每个分辨率,能够详细设置显示控制。
图36和图37示出实施例中使用的分辨率管理表的示例。图36和图37所示的分辨率管理表包含:“项名称”、“分辨率”、“重叠(重叠标志)”和“段值”的项。“项名称”是用于识别数据行(行数据)的代码。行数据定义的“分辨率”包含分别指出宽度像素的数量和高度像素的数量的宽度值和高度值。“重叠(重叠标志)”指出辅助信息是否叠置于原始图像数据上,在叠置情况下,设置“真”,而在不叠置情况下设置“假”。对于不叠置情况,辅助信息显示于添加的段区中。“段值”是指出段区的大小和位置的信息,如果“重叠”是“假”,则该段区的大小和位置用于控制添加的段区,并且具有宽度、高度和位置的值。宽度和高度的值分别指出宽度像素的数量和高度像素的数量。将宽度和高度的值指出的段区添加到图像数据。此外,位置的值包含“下”、“上”和“二者”,其分别指出将宽度值和高度值定义的段区添加到图像的下端的情况、将段区添加到图像的上端的情况、以及将段添加到图像的相应端的情况。应当注意,在“重叠”是“真”的情况下,段值是“不可用(NA),无数据”。当段值是“NA”时,不添加段区。
应当注意,图36是记录的分辨率较高的示例,该记录位于较高行中(靠近顶的行)。图37是没有叠置(重叠“假”的分辨率)的记录位于较高行的示例。对于图37所示的情况,给予,在不叠置于图像数据上的情况下显示辅助信息的分辨率优先,根据设计策略,即使其是临时的,在要求提高显示速度或者不要求辅助信息叠置于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其是有利的。通过改变分辨率管理表的配置,可以执行根据其他标准的不同显示控制。
图38A和图38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处理流程图。
在图38A中,当通过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开始该处理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可显示分辨率(步骤S141)。
接着,分辨率管理表读取单元14b16尝试读取分辨率管理表的一行数据(步骤S142),并且确定是否不存在要读取的行(步骤S143)。
在不存在没有要读取的行的情况下(存在要读取的行)(步骤S143中的“否”),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从读取的行数据获取分辨率的值(宽度值和高度值)(步骤S144)。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获取的分辨率是否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步骤S145)。在获取的分辨率不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的情况下(步骤S145的“否”),该处理返回读取分辨率管理表中的下一行数据(步骤S142)。
在获取的分辨率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的情况下(步骤S145中的“是”),标志获取单元14b17从读取的行数据获取重叠标志的值,并且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获取的值设置为用于管理的重叠标志(步骤S146)。
接着,标准确定单元14b18确定获取的设置重叠标志是否是真(步骤S147)。
在获取的设置重叠标志是假的情况下(步骤S147中的“否”),段值获取单元14b19从读取的行数据获取段值(步骤S148)。
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分辨率,并且基于获取的段值添加(步骤S104)段区(步骤S149)。换句话说,根据获取的分辨率的宽度值,在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对称地放大或者压缩图像数据。此后,产生获取的分辨率的宽度值和高度值定义的段区。在位置值定义的位置,将产生的段区添加到放大的或者压缩的图像数据。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50)。
此外,如果重叠标志是真(步骤S147中的“是”),则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51)。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52)。
此外,如果不存在行要读取(步骤S143中的“是”),则执行在不使用分辨率管理表的情况下的分辨率控制的初始处理的一部分,即,与图31A的步骤S102至S110类似的处理(步骤S153)。
至此描述的处理是当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时的初始处理。下面的处理是对应于在开启电源后更换显示器120的情况的循环处理。
在图38B中,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显示器120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步骤S154)。
接着,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显示器120能够显示图像的可显示分辨率(步骤S155)。
接着,分辨率管理表读取单元14b16尝试读取分辨率管理表的一行数据(步骤S156),并且确定是否没有行要读取(步骤S157)。
如果不存在没有行要读取(步骤S157中的“否”),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从读取的行数据获取分辨率值(步骤S158)。
接着,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获取的分辨率是否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步骤S159)。如果获取的分辨率不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步骤S159中的“否”),则该处理返回读取分辨率管理表中的下一行数据(步骤S156)。
如果获取的分辨率包含于可显示分辨率中(步骤S159中的“是”),则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分辨率是否相同(步骤S160)。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和获取的分辨率相同(步骤S160中的“是”),则标志获取单元14b17从读取的行数据中获取重叠标志的值,并且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获取的值设置为用于管理的重叠标志(步骤S161)。
接着,标准确定单元114b18确定获取的设置重叠标志是否是真(步骤S162)。
如果获取的设置重叠标志是假(步骤S162中的“否”),则段值获取单元14b19从读取的行数据获取段值(步骤S163)。
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分辨率,并且基于获取的段值添加当前(步骤S164)。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65)。
此外,如果重叠标志是真(步骤S162中的“是”),则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66)。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分辨率(步骤S167)。
此外,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分辨率不同(步骤S160中的“否”),则不执行步骤S161至S167的处理。
此外,如果没有要读取的行(步骤S157中的“是”),则执行不使用分辨率管理表的分辨率控制循环处理的一部分,即,类似于图31B所示步骤S113和S123的处理(步骤S168)。
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只要程序在运行,就重复上述处理。因此,即使在重新连接不同分辨率的另一个显示器时,仍继续执行图38A和图38B所示的处理。如上所述,通过引入事件驱动机制,可以执行上述重复处理。
辅助信息的显示处理与图33所示的处理类似。
根据实施例,通过重写分辨率管理表,能够改变显示标准,与需要变更程序相比,只要有利于维护。换句话说,即使在未来需要改变显示控制时,仅通过添加、删除和改变分辨率管理表中的项,就能够改变显示控制,这比直接改变程序容易,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维护显示控制。因此,根据实施例,有利的是,如果未来出现更高分辨率和更好可视性的新型显示器,则能够容易地控制新型显示器的分辨率。
接着,图39至图41B示出显示控制的又一个实施例。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不区别连接到传输终端10的显示器120是模拟类型的还是数字类型的。然而,如果连接数字类型的显示器120,则用户通常使用数字输入,并且数字类型的纵横比实际上与传输终端10的标准纵横比相同(数字类型是未来的主流,并且将传输终端10的标准纵横比设计为16:9,其与数字电视的纵横比相同)。因此,如果识别连接的显示器120是数字类型的,则简化分辨率控制,并且提高处理速度。
图39是示出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结构的示例的图。将硬件识别信息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1和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新添加到图29所示的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分辨率控制单元14b1的配置。硬件识别信息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1获取传输终端10的硬件识别信息,并且确定获取的信息的值是例如指相应数字电视的“TV”。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从连接的显示器120获取指出连接的显示器120是否处于数字输入状态的信息,并且确定连接的显示器120是否处于数字输入状态。
图40是示出在分辨率控制处理的另一个示例中使用的数据的示例的图。在图40中,将“数字输入”、“推荐分辨率”、“硬件识别信息”等等的项新添加到图30所示的项。“数字输入”是从显示120获取的用于指出当前图像输入信号是否是数字输入的信息。“推荐分辨率”是从显示器120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推荐分辨率对应于在不放大或者压缩的情况下能够显示的并且对应于全屏的显示像素数量的(点×点)分辨率。在运输时,事先在传输终端10中设置“硬件识别信息”。例如,如果传输终端10对应于数字电视,则设置“TV”,并且如果传输终端10是典型电视,则设置“D1”。
图41A和图41B是示出传输终端10的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执行的分辨率控制处理的示例的处理流程。
在图41A中,当传输终端10的电源开启时开始处理,并且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硬件识别信息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1获取传输终端10的硬件识别信息(步骤S171),并且确定硬件识别信息是否是“TV”(步骤S172)。
如果硬件识别信息是“TV”(步骤S172中的“是”),则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访问显示器120,获取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步骤S173),并且确定该值是否是“真”(步骤S174)。
如果数字输入(数字)的值是“真”(步骤S174中的“是”),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推荐分辨率(步骤S175)。
接着,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步骤S176)。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转换之前和之后的比相同,所以在图像数据的宽度方向上或者高度方向上不产生消隐区,并且不添加段区。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步骤S177)。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真(步骤S178)。
此外,如果硬件识别信息不是“TV”(步骤S172中的“否”),或者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不是“真”(步骤S174中的“否”),则执行如在上述处理示例中描述的分辨率控制处理,即,与图31A的步骤S101至S110类似的处理或者与图38A的步骤S141至S152类似的处理(步骤S179)。
至此描述的处理是当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时的初始处理。下面的处理是对应于在开启电源后替换显示器120的情况的循环处理。
在图41B中,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显示器120段区显示图像的分辨率(步骤S180)。
接着,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访问显示器120,获取数字输入的值(数字)并且确定该值是否是“真”(步骤S182)。
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是“真”(步骤S182中的“是”),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显示器120并且获取推荐分辨率(步骤S183),并且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是否相同(步骤S184)。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推荐分辨率不同(步骤S184中的“是”),则图像处理单元14b13将在内部以标准纵横比产生的图像数据放大或者压缩为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步骤S185)。
接着,分辨率变更单元14b15将显示器120的分辨率变更为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步骤S186)。
接着,标志设置单元14b14将重叠标志设置为真(步骤S187)。
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分辨率没有不同(步骤S184中的“否”),则不执行步骤S185至S187的处理。
此外,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不是“真”(步骤S182中的“否”),则如在上述处理示例中描述的分辨率控制的循环处理的一部分,即,与图31B的步骤S112至步骤S123类似的处理或者与图38B的步骤S155至S167类似的处理(步骤S188)。
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只要程序在运行就重复上述处理。因此,即使在重新连接基于不同分辨率的另一个显示器120时,仍继续执行图41A和图41B的处理。如上所述,通过引入事件驱动机制可以执行上述重复处理。
辅助信息的显示处理与图33中所示的处理类似。
根据实施例,假定如果连接的显示器120处于数字输入状态,则显示器120的纵横比与标准纵横比相同,能够立即设置分辨率,并且能够提高分辨率控制处理的速度。
<<根据上述配置的主要优点>>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通过将中继音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ID存储于传输终端10aa的存储单元1000中,能够不将传输管理系统50不管理的外部输入装置40的存储单元4000中存储的文档的显示数据发送到作为会议另一方的传输终端10db。利用上述操作,传输管理系统50不需要执行认证外部输入装置40的处理,并且因此,能够降低传输管理系统50的管理负荷。
此外,如果需要共享显示于不包含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的外部输入装置40上的屏幕,则通过用作与传输终端40连接的触发器,能够共享该屏幕,因为,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安装于外部输入装置40中。
能够获取与通信网络2的LAN 2a至2d的环境有关的诸如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的信息,但是难以进一步获取与通信网络2的因特网2i有关的信息。因此,首先,基于可获取的环境信息,将用于中继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多个中继装置30缩少到2个或者多个中继装置30。此外,在多个传输终端10之间实际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之前,发送和接收前传输信息,并且能够将中继装置30缩少为实际中继最快前传输信息的单个中继装置30,这是有利的。
换句话说,通过选择头两个或者多个中继装置30、靠近传输终端10中的任何一个的IP地址的指定IP地址,能够留下两个或者多个最终使用的中继装置30。利用上述操作,此后,通过在请求源终端10A与目的地终端10B之间发送和接收前传输信息,能够将最终中继装置30的两个或者多个候选对象缩少到以从发送到接收要求的最短时间中继前传输信息的单个中继装置30。因此,在通信网络2的当前环境下,能够以最高可用质量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或者音频数据,这是有利的。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当缩少中继装置30时,不仅通过优选地选择靠近执行电视电话会议的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的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而且通过考虑到中继装置30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选择两个或者多个中继装置30。利用上述操作,根据通信网络2的实际环境,能够缩少中继装置30的候选对象,这是有利的。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当缩少中继装置30时,从缩少操作状态是在线状态的中继装置30开始缩少处理。因此,能够符合通信网络2的实际环境,缩少中继装置30的候选对象,这是有利的。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根据连接的传输终端的显示器的显示能力,正确显示图像数据和辅助信息。因此,保证显示会议所需的信息,并且提高信息的可视性。此外,能够有效使用屏幕面积。
<<传输终端的应用示例>>
上面参考图1至图41A、41B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基本功能和操作。下面将参考图42A、42B至图47描述传输终端10的应用示例。
如上所述,传输终端10能够通过视频图形阵列(VGA)端子表示的模拟信号输出端子(下面称为模拟端子)将视频输出到外部显示器、投影仪等等。另一方面,传输终端10也能够通过诸如数字视频接口(DVI)端子、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端子、DisplayPord端子等等的数字信号输出端子(下面称为数字端子)输出视频。
如图42A和42B所示,存在输出视频的分辨率的推荐值或者默认值在传输终端10通过模拟端子输出视频的情况与传输终端10通过数字端子输出视频的情况之间不同的情况。一般地,常常根据市售显示设备的支持状态选择推荐值的分辨率。例如,在传输终端10中,“1024x768”或者“1280x800”的分辨率能够用于从模拟端子输出视频,并且“1280x720”(720p)的分辨率能够用于从数字端子输出视频。
在此,如果传输终端10的视频由投影仪投影,则常常使用模拟端子,因为现有投影仪常常仅支持模拟端子(特别是,VGA端子)而不支持数字端子(图42A)。然而,最近,随着数字端子的不断普及,已经出现了具有诸如HDMI(注册商标)端子的数字端子的投影仪(图42B)。
可以预期,从现在开始,许多用户将开始使用具有数字端子的投影仪。然而,当切换连接的投影仪的传输终端10的端子时,用户很可能混淆不同分辨率的显示视频。此外,呼叫中心或者管理部的负荷很可能升高,因为来自习惯使用模拟端子的用户的许多涉及分辨率差的询问。
为了处理上述状况,在下面的传输终端10中,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投影仪,使通过数字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与通过模拟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相同。利用上述操作,即使在新引入具有数字端子的投影仪时,用户仍能够以与之前使用的投影仪相同的分辨率投影视频。利用包含投影仪的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型号名称等等的产品信息(装置信息)定义特定条件,下面将详细描述该特定条件。当传输终端10将视频输出到特定制造商的投影仪或者特定型号的投影仪时,如果例如需要传输终端10使通过数字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与通过模拟端子输出的分辨率相同,则利用产品信息定义特定条件有效。
下面将主要描述与前面参考图1至图41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实施例的一部分。应当注意,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外壳、硬件配置和基本结构与参考图2、图3、图5A和图5B描述的相同。
<<功能结构>>
将参考图43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功能。除了图39所示的功能,图43所示的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还包含: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以及产品确定单元14b203。
如果投影仪连接的传输终端10,则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获取存储于投影仪的特定区中的投影仪的产品信息。包含产品信息的数据结构的示例示于图44中。除了图40所示的数据项,图44所示的数据结构还包含“制造商代码”项、“产品代码”项和“型号名称”项。下面将上述3项统称为“产品信息”。
“制造商代码”指投影仪的制造商专有的代码。“产品代码”指投影仪的产品代码。“型号名称”指投影仪的型号名称。上述代码和名称可以由任意字符串或者数字值的组合表示。在图44所示的示例中,制造商代码由字母数字串表示,产品代码由十六进制值表示,并且型号名称由字母数字串表示。
图44所示的数据结构由例如作为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的标准的延伸显示识别数据(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定义。例如,当连接投影仪时,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能够获取利用EDID存储的上述产品信息。
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管理产品确定表,该产品确定表用于确定是否使通过数字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与通过模拟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相同。图45A至图45C示出产品确定表的示例。如图45A至图45C所示,利用产品信息定义产品确定表中描述的确定条件。
图45A示出仅利用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定义确定条件的产品确定表的示例。图45B示出利用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和型号名称定义确定条件的产品确定表的示例。图45C示出利用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和特定范围的产品代码定义确定条件的产品确定表的示例。
应当注意,利用产品信息或者其他信息的组合,可以定义产品确定表。例如,可以利用任意字符串或者包含于EDID中的值定义产品确定表。
基于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获取的产品信息和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管理的产品确定表,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是否使数字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与模拟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相同。例如,在图45A所示的产品确定表的示例中,如果获取的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是“RRR”,则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满足该条件,并且确定使数字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与模拟端子输出的视频的分辨率相同。另一方面,在图45B所示的示例中,如果获取的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是“RRR”并且获取的产品信息的“型号名称”是“PPP_01SERIES”或者“PPP_02SERIES”,则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满足该条件。此外,在图45C所示的示例中,如果获取的产品信息的“制造商代码”是“RRR”,并且获取的产品信息的“产品代码”包含于“0x0020h”和“0x002Fh”之间,则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满足该条件。
<<实施例的处理和操作>>
<<开始处理>>
将参考图46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的控制处理的示例。图46示出在通过数字端子连接投影仪的状态下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的情况下的处理流程图。
在图46中,当通过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开始处理时,图像显示控制单元14b的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访问投影仪并且获取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步骤S201)。此外,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确定数字输入的值是否是“真”(步骤S202)。
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是“真”(步骤S202中是“是”),则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获取图44所示的产品信息(例如,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和型号名称)(步骤S203)。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不是“真”(步骤S202中的“否”),则执行图41A中的步骤S179(即,图38A的步骤S141至S152)(步骤S206),并且结束该处理。
步骤S203之后,产品确定单元14b203读取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管理的产品确定表(步骤S204)。此外,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在步骤S203获取的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205)。
如果产品信息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205中的“是”),则执行图41A的步骤S179(即,图38A的步骤S141-S152)(步骤S206),并且结束该处理。换句话说,执行与投影仪连接到模拟端子的情况(步骤S202中的“否”)相同的处理。
如果产品信息不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205中的“否”),则执行图41A的步骤S175至S178(步骤S207),并且结束该处理。换句话说,根据投影仪的推荐分辨率改变分辨率。
应当注意,在图46中,在步骤S201和S203分别获取图44所示的数据的内容。然而,例如,如果数据由EDID提供,则在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后,传输终端10可以从投影仪一起获取所有数据项,并且将数据项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和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可以分别在步骤S201和S203从存储单元1000读取相应数据项。
此外,在开启传输终端10时或者之后执行的程序初始化的时间,可以读取在图46的步骤S204读取的产品确定表。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204,产品确定表14b203能够参考已经读取的产品确定表。
<<开始之后的处理>>
至此描述的处理是当开启传输终端10的电源时的初始处理。下面的处理对应于开启电源后重新连接投影仪的情况。
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投影仪并且获取投影仪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图47,步骤S301)。
接着,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访问投影仪,获取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步骤S302),并且期待该值是否是“真”(步骤S303)。
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是“真”(步骤S303中的“是”),则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获取图44所示的产品信息(例如,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和型号名称)(步骤S304)。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输入的值(数字)不是“真”(步骤S303中的“否”),则执行图41B的步骤S188(即,图38B的步骤S155-S167)(步骤S307),并且结束该处理。
步骤S304之后,产品确定单元14b203读取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管理的产品确定表(步骤S305)。此外,产品确定单元14b203确定在步骤S304获取的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306)。
如果产品信息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306中的“是”),则执行图41B的步骤S188(即,图38B的步骤S155-S167)(步骤S307),并且结束该处理。换句话说,执行与投影仪连接到模拟端子的情况(步骤S202中的“否”)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产品信息不满足产品确定表定义的条件(步骤S306中的“否”),则分辨率获取单元14b10访问投影仪并且获取推荐分辨率(步骤S308)。此外,分辨率确定单元14b11确定投影仪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和获取的推荐分辨率是否不同(步骤S309)。
如果挺有趣当前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与获取的推荐分辨率不同(步骤S309中的“是”),则执行图41B的步骤S185至S187(步骤S310),并且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当前显示分辨率与获取的分辨率没有不同(步骤S309中的“否”),则结束该处理。
应当注意,在图47中,责备自己S302和S304分别获取图44所示的数据的内容。然而,例如,如果在投影仪连接时,数据由EDID提供,则传输终端10可以从投影仪一起获取所有数据项,并且将数据项存储于存储单元1000中。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14b102和产品信息获取单元14b201可以分别在步骤S302和S304从存储单元1000读取相应数据项。
<<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如果投影仪具有特定产品信息,则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终端10能够将通过数字端子输出的的分辨率调节到与通过模拟端子输出的视频相同的分辨率。利用上述操作,即使在新引入具有数字端子的投影仪时,用户也能够利用与之前使用的投影仪相同的分辨率投影视频。因此,投影仪的制造商的呼叫中心或者负责管理投影仪的公司的管理部不需要处理与分辨率变更有关的询问。
应当注意,在该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14b202保留产品确定表。然而,可以将产品确定表存储于传输终端10的存储单元1000中,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2从外部(例如,从图1所示的传输管理系统50)获取该产品确定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其被称为投影仪连接到数字端子的示例。然而,代替投影仪,可以连接包含诸如CRT、液晶显示器等等的显示器的任何显示装置、电视机、电子白板。当利用模拟端子连接到传输终端10的现有显示装置由利用数字端子可连接到传输终端10的显示装置代替时,分辨率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对用户给予奇怪的感觉。通过上面描述的传输终端10能够解决这种问题。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采用EDID,并且事先将诸如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或者型号名称(参考图41)的产品信息存储于投影仪中的示例。然而,传输终端10可以从投影仪获取识别投影仪所需的最少信息(例如,诸如型号名称的产品标识符)。在这种情况下,传输终端10事先将对应于标识符的其他信息(例如,制造商代码或者产品代码)保留在纯粹的1000等等中。利用上述排列,即使在投影仪没有诸如制造商代码或者产品代码的信息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取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传输终端10包含图2所示外壳的示例。然而,传输终端10可以是PC、智能电话、平板电脑、个人显示助理(PDA)或者诸如包含手表、眼镜等等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终端。
<<实施例的补充描述>>
应当注意,用于获取显示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镜像驱动器。镜像驱动器用于将产生的显示数据直接发送到USB驱动器,而不通过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镜像驱动器产生显示数据,并且通过外部装置I/F 118,USB驱动器将产生的显示数据发送到传输终端10。在这种情况下,该程序无需获取显示数据,并且因此,可以减少执行该程序使用的资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程序获取显示驱动器产生的图像数据并且将其发送到传输终端10。然而,程序可以获取GDI产生的绘画命令,并且将该绘画命令发送到传输终端10。因为绘画命令的大小小于图像数据,所以能够降低网络负荷。此外,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可以仅获取显示于虚拟显示器上的单个屏幕中的预定屏幕上的显示数据,并且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可以发送获取的显示数据。利用上述操作,不与会议的其他方共享显示于预定屏幕之外的屏幕上的图像数据。因此,不让会议的其他方看到机密文档,并且提高安全性。
应当注意,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管理系统50、程序提供系统90以及维护系统100可以包含单个计算机或者对其任意分配相应单元(功能或者器具)的多个计算机。此外,如果程序提供系统90包含单个计算机,则可以将程序提供系统90发送的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并且发送,也可以在不划分为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此外,如果程序提供系统90包含多个计算机,则可以从相应计算机发送多个多个划分模块。
此外,存储根据实施例的传输终端程序、中继装置程序和传输管理程序的记录介质、存储上述程序的HD 204以及包含HD 204的程序提供系统90作为国内或者国外用户的程序产品提供程序。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中继装置30根据图7所示变更质量管理表和图15所示质量管理表中继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示例,管理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分辨率。然而,图像的管理质量并不局限于分辨率。作为质量的另一个示例,可以管理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的深度、音频数据的话音的采样频率、音频数据的话音的位长等等。
此外,在图8、图10和图12所示的表中,存储接收日期和时间。不局限于接收日期和时间,但是至少可以存储接收日期和时间中的接收时间。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图8的表中管理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存储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不局限于中继装置30的IP地址和传输终端10的IP地址。只要用作用于识别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识别信息,就可以管理中继装置30的全限定域名(FQDN),并且只要用作用于识别通信网络2上的传输终端10的终端设备信息,就可以管理传输终端10的FQDN。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公知的域名服务器(DNS),获取对应于FQDN的IP地址。应当注意,可以将“用于识别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中继装置识别信息”称为“对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指出连接目的地的中继装置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者“指出到通信网络2上的中继装置30的目的地的中继装置目的地信息”。类似地,可以将“用于识别通信网络2上的传输终端10的终端设备信息”称为“指出到通信网络2上的传输终端10的连接目的地的终端连接目的地信息”或者“指出到通信网络2上的传输终端10的目的地的终端目的地信息”。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情况描述为传输系统1的示例,但是传输系统1并不局限于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并且可以是包含网际协议(IP)电话、因特网电话等等的电话系统。此外,传输系统1可以是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传输终端30中的一个对应于装配于汽车上的汽车导航系统,并且传输终端30中的其他传输终端对应于用于控制汽车导航系统的管理中心中的管理终端或者管理服务器或者装配于另一个汽车上的另一个汽车导航装置。
此外,在获取显示数据的处理中,代替整个屏幕,可以仅获取显示于屏幕的区(窗口)中的部分,将在下面描述。图26是外部输入装置40aa显示的屏幕屏幕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区(a)和区(b)显示于屏幕上。当用户要求与传输终端10db共享区中的一个时,根据鼠标212的操作,图27中的(c)所示的指针指出该区。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图7中指出的区(a)的显示数据。
此外,存储于外部输入设备使用的传输终端10的存储单元1000中的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可以事先包含于外部输入设备40中。利用上述排列,能够省略发送和接收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的处理,并且能够降低传输终端10和外部输入设备40的负荷。
此外,如上所述,外部输入设备40使显示装置400显示数据。显示装置400可以是与外部输入设备40分立的装置,也可以包含于外部输入设备40中。
此外,在步骤S71的处理中,装配确定单元43可以确定是否已经安装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步骤S71确定未安装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则程序获取单元44获取存储于传输终端10aa中的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和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并且安装获取的单元(步骤S73)。
此外,外部输入装置40aa可以事先包含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并且可以不执行安装确定单元43的上述处理。通过将显示数据获取单元451获取的显示数据写到传输终端10aa的装配存储单元1000中,可以不需要显示数据传输单元452。
上面根据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通过示出特定示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明白,可以对特定示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换句话说,应当明白,本发明并不受特定示例和附图的限制。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14年2月10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No.2014-023707的优先权的权益,兹通过引用合并该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参考编号的描述]
1:传输系统
10:传输终端
11:传输与接收单元(显示数据传输器具的示例)
12:操作输入接受单元
13:登录请求单元
14a:成像单元
14b:图像显示控制单元
14b1:分辨率控制单元
14b10:分辨率获取单元
14b11:分辨率确定单元
14b12:分辨率选择单元
14b13:图像处理单元
14b14:标志设置单元
14b15:分辨率变更单元
14b16:分辨率管理表读取单元
14b17:标志获取单元
14b18:标准确定单元
14b19:段值获取单元
14b101:硬件识别信息获取与确定单元
14b102:数字输入获取与确定单元
14b201:产品信息获取单元
14b202:产品确定表管理单元
14b203:产品确定单元
14b2:辅助信息显示单元
14b20:辅助信息生成单元
14b21:辅助信息图像生成单元
14b22:辅助信息图像显示单元
15a:音频输入单元
15b:音频输出单元
16:选择处理单元
16a:测量单元
16b:计算单元
16c:选择单元
17:延迟检测单元
18:外部信息传输与接收单元(显示数据接收器具的示例)
19: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
20:检测单元
30:中继装置
31:传输与接收单元
32:状态检测单元
33:数据质量检验单元
34:变更质量管理单元
35:数据质量变更单元
40:外部输入装置
41:传输与接收单元
42:连接检测单元
43:安装确定单元
44:程序获取单元
451:显示数据获取单元
452:显示数据传输单元
46:操作输入接受单元
47:显示控制单元
48:收容单元
49:存储与读取处理单元
50:传输管理系统
51:传输与接收单元
52:终端认证单元
53:状态管理单元
54:终端提取单元
55:终端状态获取单元
56:缩少单元
56a:选择会话ID生成单元
56b:终端IP地址提取单元
56c:选择单元
56d:优先级确定单元
57:会话管理单元
58:质量确定单元
60:延迟时间管理单元
100:维护系统
120:显示器
400:显示装置
1000:存储单元(目的地信息储存器具的示例)
3000:存储单元
3001:变更质量管理DB
4000:存储单元
4001:文档管理DB
5000:存储单元
5001:中继装置管理DB
5002:终端认证管理DB
5003:终端管理DB
5004:目的地列表管理FB
5005:会话管理DB
5006:优先级管理DB
5007:质量管理DB

Claims (12)

1.一种通过数字端子连接到显示装置的信息终端,并且所述信息终端配置为将要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所述信息终端包括:
分辨率确定单元,配置为在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装置的可显示分辨率,并且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
分辨率选择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所述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第一分辨率,而在所述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不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的第二分辨率;以及
分辨率变更单元,配置为在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分辨率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分辨率,而在所述装置信息不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分辨率变更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推荐分辨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装置信息包含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和型号名称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终端,还包括:
装置信息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所述装置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其中
在包含于所述获取的装置信息中的所述型号名称与预定型号名称匹配的情况下,所述装置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终端,还包括:
装置信息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所述装置信息是否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其中
在包含于所述获取的装置信息中的所述制造商代码是预定制造商代码,并且包含于所述获取的装置信息中的所述产品代码在预定产品代码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装置信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信息终端,还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分辨率选择单元选择了所述第一分辨率后,执行添加段区到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产生一个或者多个宽度与所述第一分辨率的宽度匹配的矩形数据项,并且
在所述图像数据的高度方向上添加所述矩形数据项,其中
所述矩形数据项的高度和所述图像数据的高度的和与所述第一分辨率的高度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信息终端,还包括:
辅助信息显示单元,配置为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辅助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辅助信息显示于选择所述第一分辨率情况下的所述段区中;并且使所述辅助信息显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任意区中,使得在选择所述第二分辨率的情况下,所述辅助信息和所述图像数据重叠。
8.一种通过数字端子连接到显示装置的信息终端,所述信息终端配置为将要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所述信息终端包括:
第一分辨率获取单元,配置为在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装置的可显示分辨率;
第二分辨率获取单元,配置为在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从具有至少包含分辨率和重叠标志作为元素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行的分辨率管理表中连续读取数据行;
分辨率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分辨率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分辨率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分辨率;
标志获取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包含所述第二分辨率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读取数据行获取重叠标志;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为在所述标志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重叠标志是假的情况下,执行对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图像数据添加段区的处理;以及
分辨率变更单元,配置为在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第二分辨率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分辨率,并且在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推荐分辨率。
9.一种系统,包括: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多个信息终端,其中
通过处理从所述其他信息终端发送的图像数据,获取所述信息终端中的每个的所述图像数据。
10.一种通过数字端子连接到显示装置的信息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终端配置为将要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装置的可显示分辨率,并且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
在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第一分辨率;
在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不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的第二分辨率;
在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选择分辨率;并且
在所述装置信息不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则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推荐分辨率。
11.一种包含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控制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12.一种系统,包括:显示装置和信息终端,所述信息终端通过数字端子连接到所述显示装置,并且所述信息终端配置为将要显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信息终端包含:
装置信息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所述显示装置的装置信息;
分辨率确定单元,配置为在从所述显示装置获取的所述装置信息与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显示装置的可显示分辨率,并且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是否包含用于图像数据传输的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分辨率;
分辨率选择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所述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第一分辨率,并且在所述分辨率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不包含所述标准纵横比之外的纵横比的所述分辨率的情况下,从所述可显示分辨率中选择所述标准纵横比的第二分辨率;
分辨率变更单元,配置为在所述装置信息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变更为所述分辨率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分辨率,而在所述装置信息不与所述预定装置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分辨率变更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推荐分辨率;以及
显示单元,配置为以所述变更分辨率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CN201580016732.2A 2014-02-10 2015-02-05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61341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3707 2014-02-10
JP2014-023707 2014-02-10
PCT/JP2015/053297 WO2015119216A1 (ja) 2014-02-10 2015-02-05 情報端末、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4184A true CN106134184A (zh) 2016-11-16

Family

ID=5377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732.2A Pending CN106134184A (zh) 2014-02-10 2015-02-05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8546B2 (zh)
EP (1) EP3107282A4 (zh)
JP (1) JP6337910B2 (zh)
CN (1) CN106134184A (zh)
AU (1) AU2015215500A1 (zh)
SG (1) SG11201606311SA (zh)
WO (1) WO2015119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642B (zh) * 2014-08-18 2019-12-0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播放分辨率切换方法及系统
EP3247112A1 (en) 2016-05-20 2017-11-22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0356361B2 (en) 2016-09-16 2019-07-16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JP6819208B2 (ja) * 2016-10-25 2021-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327828B2 (ja) * 2021-11-19 2023-08-1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268742B (zh) * 2022-03-01 2022-05-24 北京瞭望神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眼芯片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30A (zh) * 2003-06-2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双屏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225180A1 (en) * 2006-06-07 2008-09-18 Callway Edward G Display Information Feedback
WO2012147535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terminal,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image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30308055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Tsuyoshi SHIGEMASA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8628B2 (ja) 2001-04-25 2011-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ータ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会議端末並びにデータ会議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113200B2 (en) 2004-05-21 2006-09-26 Poly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paring video communication image for wide screen display
JP3978616B2 (ja) * 2005-09-13 2007-09-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出力装置
JP4994806B2 (ja) * 2006-11-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投射装置及び画像投射システム
JP5060979B2 (ja) * 2008-01-30 2012-10-3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情報装置およびそのモード切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30A (zh) * 2003-06-26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双屏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225180A1 (en) * 2006-06-07 2008-09-18 Callway Edward G Display Information Feedback
WO2012147535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Ricoh Company, Ltd. Transmission terminal,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image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30308055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Tsuyoshi SHIGEMASA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606311SA (en) 2016-09-29
EP3107282A4 (en) 2017-05-17
EP3107282A1 (en) 2016-12-21
WO2015119216A1 (ja) 2015-08-13
JP6337910B2 (ja) 2018-06-06
JPWO2015119216A1 (ja) 2017-03-30
US20160343347A1 (en) 2016-11-24
AU2015215500A1 (en) 2016-08-18
US10068546B2 (en)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6197B (zh) 发送终端、图像显示控制方法以及发送系统
US10931917B2 (en) Transmiss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ransmission program
CN106134184A (zh) 信息终端、系统、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4137172B (zh) 电子装置
US9369501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299608B (zh) 一种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05378688B (zh) 程序、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设备
CN104137068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控制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