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5127B -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5127B
CN106125127B CN201610435047.XA CN201610435047A CN106125127B CN 106125127 B CN106125127 B CN 106125127B CN 201610435047 A CN201610435047 A CN 201610435047A CN 106125127 B CN106125127 B CN 106125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initesimal
module
time
array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50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25127A (zh
Inventor
邓贞宙
王麟
李开富
徐青
谢庆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u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oin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oinb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oin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350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5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25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e.g. for the photo-multiplier s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4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emiconductor detectors
    • G01T1/248Silicon photomultipliers [SiPM], e.g. an avalanche photodiode [APD] array on a common Si subst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29Measurement performed on radiation beams, e.g. position or section of the beam;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14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21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 G01T1/2928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using solid state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包括步骤:准备双时钟,建立共时间测量域的时间测量电路,记录被光子激发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屏蔽处于坏死情况或者性能较差的微元,建立阵列的可配置微元编码数字单元,压缩和传输数字化样本,还原激活微元的时空联合分布。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包括:失效标记模块,激活微元编码模块,延迟链编码模块,解编码模块。本发明能有效提升时间标记的精确程度,简化拟合、插值方法中不必要的中间计算量,减少需要的最少样本计数。

Description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能物理与粒子物理应用、核医学装备和生物医学诊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背景技术
硅光电倍增器是一种多个工作在计数模式下的雪崩二极管组成的阵列。该器件中组成阵列的微元(Mirco-Cell)是雪崩二极管,能够快速地响应作用光子。由于作用光子的数目在绝大多数应用中都大于1,因而有必要将雪崩二极管做成阵列,以响应不同数目的光子。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响应光子的微元数目与射入光子的期望具有单调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测量微元数目能够间接地反映射入光子束的流强。
现有的硅光电倍增器在闪烁光探测、微弱光探测、量子物理和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中,需要标记光子束的开始时间和一段时间内的激活微元数目。现有的时间标记技术和微元编码通常采用模拟电流加和/电信号处理的两步方法。其中,模拟电流加和是指对每一个微元的模拟电信号进行加和,电信号处理是指对这个总的模拟电流(或者某个电阻器件上的电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获得其开始时间和激活微元数目。已有的电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前沿甄别(Leading Edge Discrimination,以下简称LED)方法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SiPM电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大量地集成在模拟芯片中用作闪烁探测器系统中的读出电路,其定义为:闪烁脉冲的上升沿穿过甄别阈值的时间点。前沿甄别对不同幅值的脉冲获得的翻转时间偏移期望是不同的。这表现在幅值大的脉冲先越过甄别阈值,而幅值小的脉冲后越过甄别阈值。或者解释为:固定阈值除以脉冲的不同幅值得到的相对阈值是不同的。相对阈值小的情形,翻转时间提前到来;相对阈值大的情形,翻转时间推迟到来。
为了解决前沿甄别的缺陷,研究者利用延迟线开发了恒比甄别(ConstantFraction Discrimination,以下简称CFD)方法。在该方法中,闪烁脉冲被分成两路,分别送入延迟单元和衰减单元后再一同输入比较器。或者一路延迟并放大送入比较器,另一路直接送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的过零点被标定为闪烁脉冲的到达时间。恒比甄别方法在理论上消除了闪烁脉冲不同幅值带给时间标记的误差。其原理可以解释为用一个和脉冲高度相关的阈值获得前沿的翻转时间,或者解释为用一个双极型的滤波器把脉冲成型为双极型的信号再获得过零翻转时间。然而,由于性能较好的恒比甄别器需要高带宽的延迟线,采用恒比甄别的PET系统具有高昂的成本。此外,恒比甄别的性能十分依赖于给定的参数,在通道数较多的情况下恒比甄别的参数调节会大大增加开发的难度。
前沿甄别和恒比甄别都存在模拟和数字的版本。当闪烁脉冲被数字化后,许多复杂但精确地时间估计方法逐渐在现有的系统中应用开来。
谢庆国在2005年采用上升沿拟合法获取了与恒比甄别相类似的时间分辨率,而由于该方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闪烁脉冲的数字化,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方法的实质是用若干个过阈值点拟合一条直线,然后将该直线的截距作为闪烁脉冲的到达时间。
多阈值平均法是在谢庆国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简明的方法,其实现步骤是把谢庆国方法中的拟合/截距精简为多阈值点的平均值,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小,且没有斜率项的时间标记方法对于噪声更加稳定。
能量归一化甄别法是在前沿甄别时,添加能量归一化操作。由于该方法已经修正了前沿甄别法的时间游走误差,因而比前沿甄别法的精确度更高。然而,这种方法要求闪烁脉冲的数字化器具有较高的采样率,因而在实际系统的应用中受到了限制。
由于以上方法通常在微元电流加和之后进行光子流信号的处理,信息受到了极大的减损,时间分辨率上略显不足、灵活度低或者需要较高的计算量,有必要提出一种时间分辨率好、计算量小、结构更加灵活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该标记时间所在窗内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该时间标记方法和编码系统能在时间空间分辨率较好、计算量小、可重复性好、系统的适应性强、不依赖于光束特性并且可以学习光束数据中的固有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时钟输入端获取双时钟源信号,其中一个时钟(时钟源A)频率为1~100MHz,另一个(时钟源B)为100~500MHz,分别用于驱动激活微元标记阵列和N个时间数字转换器(假设总共有S个微元,每M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则N=S/M);
S2:根据微元的邻接关系,对每一个微元建立共时间测量域的时间测量电路,属于同一个共时间测量域的微元,将微元的快速信号端输出给延迟链;
S3:为每一个微元建立激活微元标记阵列RA,在(时钟源A)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微元分布;
S4:为所有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建立时间占用状态阵列RB,在(时钟源B)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时间分布;
S5:每一个微元都由失效标记进行工作控制,将处于坏死或者性能较差的微元进行屏蔽;
S6:为每一个微元建立阵列RA和RB的可配置微元编码数字单元,该可配置微元工作在压缩模式或者非压缩模式下;
S7:通过在压缩模式下已经配置的微元编码数字单元,传输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
S8:根据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和已知的微元编码配置参数,还原激活微元的时空联合分布。
所述步骤S1包括下列子步骤:
S1.1,当系统侦测到双路时钟输入时,其中的一路时钟将由时钟管理单元,移相至对齐另一路时钟;
S1.2,当系统仅有一路时钟输入,侦测到的另一路时钟接口没有时钟信号或者信号微弱时,由仅有的一路信号进行分频,产生另一路信号。
所述步骤S2包括下列子步骤:
S2.1,根据系统中存在的总微元数目S和可容纳的总时间数字转换器数目N,划分微元共时间测量域;
S2.2,将属于同一个共时间测量域的微元的快速信号同时输入到一个共地的延迟链上,每一级延迟链由一级触发器扇出;
S2.3,触发器的驱动时钟由时钟源B提供,每一个时钟周期读取一次延迟链的时间测量信息。
所述步骤S3包括下列子步骤:
S3.1,微元的慢输出口通过比较电路进行斩波处理,保证其正性输出不超越量程;
S3.2,根据S3.1中的斩波信号,将斩波信号输出给斯密特触发器,调节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使其等于S1中时钟源A的周期;
S3.3,微元在时钟源A的单个周期内是否被激活由激活微元标记阵列RA记录,激活矩阵的刷新频率由S1中提到的时钟源A的频率所确定,根据S3.2中的调节宽度的触发器脉冲,标记响应位置是否被激活。
所述步骤S4包括下列子步骤:
S4.1,S2.3中的触发器后再连接一级防亚稳态触发器;
S4.2,根据S4.1中的防亚稳态触发器的输出情况,S4.1中的防亚稳态触发器输出给时间占用状态阵列RB,记录每一条延迟链的测量结果;
S4.3,根据S4.2中的延迟链测量结果,采用稀疏性表示方法对原始的延迟链测量结果予以压缩。
所述步骤S5包括下列子步骤:
S5.1,微元失效标记控制关闭时,在避光和强光的环境下,测试每一个微元的电流,其中索引标记j的避光电流和强光电流分别为Ij d和Ij S
S5.2,根据S5.1中的避光电流和强光电流的比值Ij d /Ij S,定义失效标记矩阵,当Ij d /Ij S大于失效阈值时,认为该微元处于失效或者低性能状态;
S5.3,配置为失效或者低性能的微元直接以50欧姆电阻连地,不参与后续的电子信号处理。
所述步骤S6包括下列子步骤:
S6.1,编码控制关闭时,直接对探测器的每个微元进行无编码输出,获得每一个微元的时空击中概率比;
S6.2,根据S6.1中的微元时空击中概率比,定义编码的优化目标,在编码的带权误差最小,获得编码矩阵;
S6.3,获得编码矩阵后,根据S6.2中的编码矩阵,对探测器的每个微元进行编码输出,使待传输的数据量缩小。
所述步骤S8包括下列子步骤:
S8.1,根据S6.2中的编码矩阵,通过矩阵反演获得解编码矩阵,解编码矩阵将由计算机传输获得的矩阵进行解编码,获得每一个微元的击中时间和空间信息。
S8.2,根据S8.1中的微元数据,建立最大后验概率的光速到达时间统计模型,计算出该硅光电倍增管的光速到达时间。
优选地,在上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光束到达时间为光束开始的时间或者光束开始的时间延迟一个恒定的常数,该常数适用于整个系统的所有硅光电倍增器。
优选地,在上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快输出口是指由淬灭电阻直接高频耦合的快速信号端,其脉冲宽度小于时钟源B的单个周期。
优选地,在上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慢输出口是指由淬灭电阻信号隔直放大放慢的较慢信号端,其脉冲宽度小于斯密特触发器的延迟。
优选地,在上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失效阈值是指微元有效和无效的一个界限值,该值严格小于1。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失效标记模块100,用于提出微元阵列中剔除性能较差的微元对整体芯片的影响,得到一个和微元数目相等的失效标记矩阵,包括失效测试模块、微元性能模块、微元禁用模块;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用于压缩微元矩阵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与微元数目相等,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激活微元的位置信息,包括阈值比较模块、斯密特触发器模块、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和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延迟链编码模块300,用于压缩时间占用状态阵列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等于延迟链数目和级数的乘积,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微元阵列的时间信息,包括防亚稳态触发器阵列、时间状态阵列缓存和延迟链编码模块;解编码模块400,用于对编码的传输数据进行解压缩,获得原始微元阵列的时空信息,包括解编码矩阵生成模块、传输数据获得模块、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与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
失效测试模块,隶属于失效标记模块100,用于建立测试环境,评估每一个微元在避光和强光下的电流大小,将两种环境下的电流大小输出给微元性能模块;微元性能模块,隶属于失效标记模块100,用于评估每一个微元的工作性能,确定每一个微元是否失效,将工作性能参数(噪声信号功率比)传输给微元禁用模块;微元禁用模块,隶属于失效标记模块100,根据微元性能模块的工作性能参数,通过设定阈值,获得每一个微元是否被禁用的标记,再根据标记禁用相应的微元,使性能较差的微元的供电端开路。
阈值比较模块,隶属于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对每一个微元的慢输出口的脉冲信号作阈值处理,用于对微元的输出信号进行限定幅值,再将限幅信号输出给斯密特触发器模块;斯密特触发器模块,隶属于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对每一个微元的慢输出口的限幅信号作延迟处理,用于匹配限幅信号与时钟信号,再将斯密特触发器信号输出给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隶属于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将激活微元矩阵进行快速缓存,以供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进行读取;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隶属于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对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中的微元激活状态进行稀疏性编码,编码后提交给传输端口。
防亚稳态触发器阵列,隶属于延迟链编码模块300,用于防止建立时间不足造成的亚稳态进一步扩散,在进位链触发器之后,续读一级比较器,再将续读一级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输送到时间状态阵列缓存;时间状态阵列缓存,隶属于延迟链编码模块300,用于缓存延迟链的时间状态阵列,对延迟链编码模块进行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匹配,其输出端接入延迟链编码模块;延迟链编码模块,隶属于延迟链编码模块300,对时间状态阵列缓存中的延迟链时间状态进行稀疏性编码,编码后提交给传输端口。
解编码矩阵生成模块,隶属于解编码模块400,在上位机上对编码矩阵进行预先反演,获得解码矩阵并读入到内存中,用于对数据进行解码;传输数据获得模块,隶属于解编码模块400,把传输的延迟链时间状态矩阵和激活微元阵列数据从接口处读入内存当中,再将数据地址输出给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隶属于解编码模块400,对内存中的微元阵列数据进行还原处理,再将阵列数据输送给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隶属于解编码模块400,用于将微元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时间标记方法和微元阵列编码系统,能在较低计算量下获取时间标记及其参数。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事先对探测器的输出脉冲进行建模,因此具有更佳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更好的时间分辨率;
(2)较少的计算量;
(3)对探测器本性的适应性且附带自动学习功能;
(4)对数据量敏感性的可监测性和可度量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符合时间分辨率,降低了时间标记方法的计算量,并对探测器有广泛的适应性。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通过以多维的光子脉冲自身属性,采用微元的原始时空数据,再利用最优化过程获得的编码参数和函数形式作为时间标记,具体的方法步骤为:
S1:从时钟输入端获取双时钟源信号,其中一个时钟(时钟源A)频率为1~100MHz,另一个(时钟源B)为100~500MHz,分别用于驱动激活微元标记阵列和N个时间数字转换器(假设总共有S个微元,每M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则N=S/M);
S2:根据微元的邻接关系,对每一个微元建立共时间测量域的时间测量电路,属于同一个共时间测量域的微元,将微元的快速信号端输出给延迟链;
S3:为每一个微元建立激活微元标记阵列RA,在(时钟源A)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微元分布;
S4:为所有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建立时间占用状态阵列RB,在(时钟源B)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时间分布;
S5:每一个微元都由失效标记进行工作控制,将处于坏死情况或者性能较差的微元进行屏蔽;
S6:为每一个微元建立阵列RA和RB的可配置微元编码数字单元,该可配置微元工作在压缩模式或者非压缩模式下;
S7:通过在压缩模式下已经配置的微元编码数字单元,传输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
S8:根据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和已知的微元编码配置参数,还原激活微元的时空联合分布。以上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采用的点源小于探测器连线的十分之一,或者在探测器尺寸小于1厘米时,采用斜交于探测器连线的厚度小于1cm的板源。
以上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光束到达时间为光束开始的时间或者光束开始的时间延迟一个恒定的常数,该常数适用于整个系统的所有硅光电倍增器。
以上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快输出口是指由淬灭电阻直接高频耦合的快速信号端,其脉冲宽度小于时钟源B的单个周期。
以上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慢输出口是指由淬灭电阻信号隔直放大放慢的较慢信号端,其脉冲宽度小于斯密特触发器的延迟。
以上的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中,所述的硅光电倍增器的失效阈值是指微元有效和无效的一个界限值,该值严格小于1。
如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失效标记模块100,用于提出微元阵列中剔除性能较差的微元对整体芯片的影响,得到一个和微元数目相等的失效标记矩阵,包括失效测试模块、微元性能模块、微元禁用模块;激活微元编码模块200,用于压缩微元矩阵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与微元数目相等,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激活微元的位置信息,包括阈值比较模块、斯密特触发器模块、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和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延迟链编码模块300,用于压缩时间占用状态阵列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等于延迟链数目和级数的乘积,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微元阵列的时间信息,包括防亚稳态触发器阵列、时间状态阵列缓存和延迟链编码模块;解编码模块400,用于对编码的传输数据进行解压缩,获得原始微元阵列的时空信息,包括解编码矩阵生成模块、传输数据获得模块、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与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
图1为本发明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的流程图。结合图1及图2,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提出的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涉及到的集合划分、函数衍生方式及其优先级顺序、编码系统、性能阈值参数需要根据与获取数据的特点进行调节以达到足够的统计性能。此处列出所涉及的应用实施例处理数据的参数。
实例1: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1处理数据的参数:
步骤S1采用的时钟源A为50MHz,时钟源B为200MHz,由两个时钟端口输入,总共有64x64=4096个微元;
步骤S2中S=4096,M=128,N=32,即有32条延迟链,128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步骤S3中采用的触发器建立时间为2.1ns,保持时间1.8ns;
步骤S4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1ps;
步骤S5中失效阈值设定为0.4;
步骤S6中配置寄存器有4096组,每组8位;
步骤S7中传输数据接口采用千兆以太网口,峰值速度为92Mbytes/s;
步骤S8中采用极大似然估计为目标函数,获得微元的时空分布。
实例2: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2处理数据的参数:
步骤S1采用的时钟源A为40MHz,时钟源B为240MHz,由两个时钟端口输入,总共有64x64=4096个微元;
步骤S2中S=4096,M=256,N=16,即有16条延迟链,256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步骤S3中采用的触发器建立时间为3.1ns,保持时间2.8ns;
步骤S4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5ps;
步骤S5中失效阈值设定为0.3;
步骤S6中配置寄存器有4096组,每组16位;
步骤S7中传输数据接口采用快速以太网口,峰值速度为9.0Mbytes/s;
步骤S8中采用极大后验概率为目标函数,获得微元的时空分布。
实例3: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3处理数据的参数:
步骤S1采用的时钟源A为10MHz,时钟源B为100MHz,由两个时钟端口输入,总共有128x64=9192个微元;
步骤S2中S=9192,M=128,N=64,即有64条延迟链,128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步骤S3中采用的触发器建立时间为2.3ns,保持时间3.8ns;
步骤S4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8ps;
步骤S5中失效阈值设定为0.5;
步骤S6中配置寄存器有4096组,每组64位;
步骤S7中传输数据接口采用万兆以太网口,峰值速度为1.23Gbytes/s;
步骤S8中采用加权最小二乘为目标函数,获得微元激活的时空分布。
实例4: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4处理数据的参数:
模块100中采用的失效阈值设定为0.5;
模块200中S=4096,M=128,N=32,即有32条延迟链,128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模块300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1ps;
模块400中采用加权最小二乘为目标函数,重建微元激活的时空分布。
实例5: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5处理数据的参数:
模块100中采用的失效阈值设定为0.45;
模块200中S=4096,M=64,N=64,即有64条延迟链,64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模块300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2ps;
模块400中采用最大似然为目标函数,重建微元激活的时空分布。
实例6: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此处列出本实施例6处理数据的参数:
模块100中采用的失效阈值设定为0.35;
模块200中S=4096,M=4,N=1024,即有1024条延迟链,4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
模块300中采用的延迟链每一级的时间长度为58ps;
模块400中采用最大后验概率为目标函数,重建微元激活的时空分布。
本发明涉及高能物理与粒子物理应用、核医学装备和生物医学诊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时间标记方法和交叉验证方法,能在较低计算量下获取时间标记及其参数。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事先对探测器的输出脉冲进行建模,因此具有更佳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更好的时间分辨率;
(2)较少的计算量;
(3)对探测器本性的适应性且附带自动学习功能;
(4)对数据量敏感性的可监测性和可度量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从时钟输入端获取双时钟源信号,其中时钟源A频率为1~100MHz,时钟源B为100~500MHz,分别用于驱动激活微元标记阵列和N个时间数字转换器;总共有S个微元,每M个微元组成一个共时间测量域,则N=S/M;
S2,根据微元的邻接关系,对每一个微元建立共时间测量域的时间测量电路,属于同一个共时间测量域的微元,将微元的快速信号端输出给延迟链;
S3,为每一个微元建立激活微元标记阵列RA,在时钟源A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微元分布;
S4,为所有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建立时间占用状态阵列RB,在时钟源B每个时钟周期内,记录被光子激发的时间分布;
S5,每一个微元都由失效标记进行工作控制,将处于坏死或者性能较差的微元进行屏蔽;
S6,为每一个微元建立阵列RA和RB的可配置微元编码数字单元,该可配置微元工作在压缩模式或者非压缩模式下;
S7,通过在压缩模式下已经配置的微元编码数字单元,传输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
S8,根据压缩后的数字化样本和已知的微元编码配置参数,还原激活微元的时空联合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当系统侦测到双路时钟输入时,其中的一路时钟将由时钟管理单元,移相至对齐另一路时钟;
S1.2,当系统仅有一路时钟输入,侦测到的另一路时钟接口没有时钟信号或者信号微弱时,由仅有的一路信号进行分频,产生另一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根据系统中存在的总微元数目S和可容纳的总时间数字转换器数目N,划分微元共时间测量域;
S2.2,将属于同一个共时间测量域的微元的快速信号同时输入到一个共地的延迟链上,每一级延迟链由一级触发器扇出;
S2.3,触发器的驱动时钟由时钟源B提供,每一个时钟周期读取一次延迟链的时间测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S3.1,微元的慢输出口通过比较电路进行斩波处理,使其正性输出不超越量程;
S3.2,根据S3.1中的斩波信号,将斩波信号输出给斯密特触发器,调节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使其等于时钟源A的周期;
S3.3,微元在时钟源A的单个周期内是否被激活由激活微元标记阵列RA记录,激活矩阵的刷新频率由时钟源A的频率所确定,根据S3.2中的调节宽度的触发器脉冲,标记响应位置是否被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S4.1,S2.3中的触发器后再连接一级防亚稳态触发器;
S4.2,根据S4.1中的防亚稳态触发器的输出情况,S4.1中的防亚稳态触发器输出给时间占用状态阵列RB,记录每一条延迟链的测量结果;
S4.3,根据S4.2中的延迟链测量结果,采用稀疏性表示方法对原始的延迟链测量结果予以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S5.1,微元失效标记控制关闭时,在避光和强光的环境下,测试每一个微元的电流,其中索引标记j的避光电流和强光电流分别为Ij d和Ij S
S5.2,根据S5.1中的避光电流和强光电流的比值Ij d /Ij S,定义失效标记矩阵,当Ij d /Ij S大于失效阈值时,认为该微元处于失效或者低性能状态;
S5.3,配置为失效或者低性能的微元直接以50欧姆电阻连地,不参与后续的电子信号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包括:
S6.1,编码控制关闭时,直接对探测器的每个微元进行无编码输出,获得每一个微元的时空击中概率比;
S6.2,根据S6.1中的微元时空击中概率比,定义编码的优化目标,在编码的带权误差最小,获得编码矩阵;
S6.3,获得编码矩阵后,根据S6.2中的编码矩阵,对探测器的每个微元进行编码输出,使待传输的数据量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光电倍增管的时间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包括:
S8.1,根据S6.2中的编码矩阵,通过矩阵反演获得解编码矩阵,解编码矩阵将由计算机传输获得的矩阵进行解编码,获得每一个微元的击中时间和空间信息;
S8.2,根据S8.1中的微元数据,建立最大后验概率的光速到达时间统计模型,计算出该硅光电倍增管的光速到达时间。
9.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
失效标记模块,用于提出微元阵列中剔除性能较差的微元对整体芯片的影响,得到一个和微元数目相等的失效标记矩阵,包括失效测试模块、微元性能模块和微元禁用模块;
激活微元编码模块,用于压缩微元矩阵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与微元数目相等,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激活微元的位置信息,包括阈值比较模块、斯密特触发器模块、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和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
延迟链编码模块,用于压缩时间占用状态阵列的尺寸,得到一个矩阵列长等于延迟链数目和级数的乘积,列数满足传输带宽的矩阵,通过该矩阵压缩微元阵列的时间信息,包括防亚稳态触发器阵列、时间状态阵列缓存和延迟链编码模块;
解编码模块,用于对编码的传输数据进行解压缩,获得原始微元阵列的时空信息,包括解编码矩阵生成模块、传输数据获得模块、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与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失效标记模块包括:
失效测试模块,用于建立测试环境,评估每一个微元在避光和强光下的电流大小,将两种环境下的电流大小输出给微元性能模块;
微元性能模块,用于评估每一个微元的工作性能,确定每一个微元是否失效,将工作性能参数,即噪声信号功率比传输给微元禁用模块;
微元禁用模块,根据微元性能模块的工作性能参数,通过设定阈值,获得每一个微元是否被禁用的标记,再根据标记禁用相应的微元,使性能较差的微元的供电端开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激活微元编码模块包括:
阈值比较模块,对每一个微元的慢输出口的脉冲信号作阈值处理,用于对微元的输出信号进行限定幅值,再将限幅信号输出给斯密特触发器模块;
斯密特触发器模块,对每一个微元的慢输出口的限幅信号作延迟处理,用于匹配限幅信号与时钟信号,再将斯密特触发器信号输出给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
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将激活微元矩阵进行快速缓存,以供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进行读取;
激活微元稀疏编码模块,对激活微元矩阵存储模块中的微元激活状态进行稀疏性编码,编码后提交给传输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延迟链编码模块包括:
防亚稳态触发器阵列,用于防止建立时间不足造成的亚稳态进一步扩散,在进位链触发器之后,续读一级比较器,再将续读一级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输送到时间状态阵列缓存;
时间状态阵列缓存,用于缓存延迟链的时间状态阵列,对延迟链编码模块进行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匹配,其输出端接入延迟链编码模块;
延迟链编码模块,对时间状态阵列缓存中的延迟链时间状态进行稀疏性编码,编码后提交给传输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微元阵列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解编码模块包括:
解编码矩阵生成模块,在上位机上对编码矩阵进行预先反演,获得解码矩阵并读入到内存中,用于对数据进行解码;
传输数据获得模块,把传输的延迟链时间状态矩阵和激活微元阵列数据从接口处读入内存当中,再将数据地址输出给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
微元阵列数据还原模块,对内存中的微元阵列数据进行还原处理,再将阵列数据输送给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
微元阵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微元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
CN201610435047.XA 2016-06-18 2016-06-18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Active CN106125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047.XA CN106125127B (zh) 2016-06-18 2016-06-18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047.XA CN106125127B (zh) 2016-06-18 2016-06-18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5127A CN106125127A (zh) 2016-11-16
CN106125127B true CN106125127B (zh) 2018-12-04

Family

ID=57469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5047.XA Active CN106125127B (zh) 2016-06-18 2016-06-18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51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1732A (zh) * 2017-04-20 2017-08-2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软件光子相关器及其测量方法
CN117478278B (zh) * 2023-12-26 2024-03-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实现零差错通信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储存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09220B1 (fr) * 2006-11-29 2010-05-14 Photonis Procede d'egalisation de gain et de temps de transit de voies de tube photomultiplicateur.
US8222589B2 (en) * 2009-05-29 2012-07-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id-state photomultiplier module with improved signal-to-noise ratio
CN102262238B (zh) * 2011-04-19 2014-07-23 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取闪烁脉冲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2746817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Readout circuits for multi-channel photomultiplier arrays
CN103969675B (zh) * 2013-02-05 2017-08-04 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化闪烁脉冲的基线校正方法及系统
US9677931B2 (en) * 2013-04-24 2017-06-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tection of radiation quanta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pixel array and pixel cell trigger state sensing circuits
CN105212954B (zh) * 2015-11-05 2018-03-16 苏州瑞派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堆积事件实时处理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5127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5127B (zh)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时间标记方法及其微元阵列编码系统
CN104471441B (zh) 谱光子计数探测器
CN105093261A (zh) 一种数字化中子谱仪的中子、γ甄别系统
CN104101894B (zh) 一种堆积事件侦测与重建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99863A (zh) 一种基于两阶段序列特征学习的网络流量分类方法及系统
CN104871999A (zh) 一种智能集约化家畜、家禽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8988954A (zh) 脉冲产生模块、光通信发射机系统及其非线性均衡方法
CN108737089A (zh) 量子通信系统发送端的单光子水平检测系统、方法及装置
DE112009000739T5 (de) Empfänger zum Rückgewinnen und Neutakten elektromagnetisch gekoppelter Daten
CN111404542A (zh) 一种双指数核信号计数方法及装置
CN116150191A (zh) 一种用于云端数据架构的数据运算加速方法及系统
CN105929437B (zh)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片上读出系统
CN206339661U (zh) 一种硅光电倍增器的片上读出系统
CN105141294A (zh) 双预置甄别门控型恒比定时甄别器及数字恒比定时甄别方法
CN106154303B (zh) 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时间探测装置
CN102062870B (zh) 蝗虫密度等级自动监测系统
CN2924672Y (zh) 具备双向数据通信功能的脉冲编解码通信接口系统
CN206818857U (zh) 一种安全芯片内的电压传感器检测装置
CN109299365A (zh) 一种基于数据流的异常用户检索系统
CN109218461A (zh) 一种检测隧道域名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36923A (zh) 一种多通道的干扰信号采集与处理验证系统
CN202602670U (zh)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iec61850检测平台
CN111239797B (zh) 一种基于辐射粒子事件的采集器及快速核素识别方法
Din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constant fraction timing based 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CN203759109U (zh) 一种用于雷击与雷电流在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36044 East Lake Phoenix High Tech creative city A-03, 9, Phoenix Road, Wu Tong Hu, Ezhou, Hubei

Applicant after: WUHAN JING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Hongtao K E-Commerce Office, No. 58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No. 189 (Y)

Applicant before: WUHAN JINGBA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74 Hongtao K E-Commerce Office, No. 58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No. 189 (Y)

Patentee after: Wuhan Ruigu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6044 East Lake Phoenix High Tech creative city A-03, 9, Phoenix Road, Wu Tong Hu, Ezhou, Hubei

Patentee before: WUHAN JINGB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