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5297A -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5297A
CN106105297A CN201580014473.XA CN201580014473A CN106105297A CN 106105297 A CN106105297 A CN 106105297A CN 201580014473 A CN201580014473 A CN 201580014473A CN 106105297 A CN106105297 A CN 106105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radio
search
channe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4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间知裕
宫元裕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5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bstract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A或10B)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第一通知(S11)来执行搜索可用于在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一信道搜索(S12),第一通知指示由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操作的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不可用。这有助于例如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中的高效信道搜索。

Description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的公开涉及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中的信道搜索。
背景技术
使用微波、毫米波等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是公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在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中,两个通信设备经由点对点无线电链路来执行数字通信。更具体而言,每个通信设备配备有定向天线,以通过点对点无线电技术与对方设备通信,并形成朝向该对方设备的定向波束。因此,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建立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在本说明书中,构成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两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个通信设备,即使用点对点无线电技术与对方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被称为点对点无线电设备。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例如在移动回程中使用。移动回程包括将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连接到安装高层网络节点的站点的网络以及在基站之间连接的网络二者。每个基站例如是基站收发信台(BTS)、节点B或eNodeB。高层网络节点例如是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支持节点(SGSN)、服务网关(S-GW)或移动性管理实体(MME)。通过利用光纤的有线连接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优点例如是简单的网络构造、高经济效率、更少限制基站安装位置。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一般支持同时双向通信(全双工通信)。因此,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包括双向无线电链路对。在本说明书中,双向无线电链路对中的一个称为被正向链路,而另一个称为反向链路。此外,当在移动回程中使用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时,从高层网络节点到基站方向上的无线电链路被定义为正向链路,而从基站到高层网络节点方向上的无线电链路被定义为反向链路。
在一个示例中,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利用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来执行同时双向通信(全双工通信)。在FDD的情况下,两个不同的无线电信道用于双向无线电链路对。在TDD的情况下,一个无线电信道以时间共享的方式用于无线电链路对。每个无线电信道可以被称为射频载波。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No.1545037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11-24418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已经审查了用于在移动回程中切换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其中,在基站与高层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上设置了多个点对点无线电系统。
当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出现故障(例如,由于干扰或者无线电链路断开连接而导致的接收质量的劣化),并且无线电链路不再能够成功接收时,点对点无线电系统需要将出现故障的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无线电信道(或载波)切换为另一无线电信道(或载波)。为了对操作无线电信道进行切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必要搜索能够在无线电链路中实现良好接收质量的未使用的无线电信道(即,无干扰信道或者未占用信道)。对于未使用的信道的搜索被称为信道搜索、信道扫描、信道选择、信道评估等。
信道搜索可以在故障出现之前执行。例如,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可以在操作者调度的停机时间期间执行信道搜索。在任何情况下,当服务(即,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上的通信)为了执行信道搜索而需要被临时停止时,应当注意,信道搜索的时机被限制。
当在基站与高层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上设置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中的一个执行信道搜索时,认为通信路径暂时不可用。具体而言,认为在执行信道搜索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下游侧(更接近基站)设置的其他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暂时失去对更高网络的路径。因此,在示例中,当更接近高层网络节点的上游设置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执行信道搜索时,这在执行信道搜索的系统的下游设置的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也执行信道搜索时将是有效的。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所实现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助于高效信道搜索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及程序。应当注意,该目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所实现目的中的一个。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其他目的或问题及新颖性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一方面中,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包括无线电接口、通信接口、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无线电接口被配置为建立与对方设备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并且使用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来与对方设备通信。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电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之间转发业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第一通知来执行第一信道搜索,所述第一通知指示通过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操作的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不可用,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
在一方面中,移动回程系统包括分别配置为操作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和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二者被设置在基站与高层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并且用于将所述基站通信地连接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下游,并且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基站相比,更接近所述基站。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上游,并且与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相比,更接近所述高层网络节点。此外,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当执行用于搜索可用于在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二信道搜索时,执行用于搜索可用于在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一信道搜索。
在一方面中,一种由点对点无线电设备进行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第一通知,执行执行第一信道搜索,所述第一通知指示由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操作的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不可用,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用于搜索可用于由所述点对点无线电设备操作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
在一方面中,一种程序包含指令集(软件代码),当被载入计算机时,指令集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以上方案,能够提供有助于高效信道搜索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移动回程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过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的信道搜索的执行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移动回程中的信道搜索的执行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移动回程中的信道搜索的执行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以及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移动回程中的信道搜索的执行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注意,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元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在需要时省略其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回程1000的配置示例。移动回程1000是将基站5连接到高层网络节点6的网络。移动回程1000包括多个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每个基站5例如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和CDMA2000中的B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的节点B、或者长期演进(LTE)中的eNodeB。高层网络节点6可以是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的实体或核心网络中的实体。高层网络节点6是BSC、RNC、SGSN、S-GW或MME。在图1的配置示例中,移动回程1000包括三个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1C和1E,以便于将两个基站5A和5B连接到高层网络节点6。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包括一对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A和10B。无线电设备10A和10B被配置为例如使用微波或毫米波来建立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并且经由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相互通信。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包括双向无线电链路对,即正向链路12A和反向链路13A。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C包括一对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C和10D。无线电设备10C和10D经由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C相互通信。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C包括正向链路12C和反向链路13C。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包括一对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E和10F。无线电设备10E和10F经由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相互通信。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包括正向链路12E和反向链路13E。
除了无线电接口(无线电端口)之外,无线电设备10A至10F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通信端口)。每个通信接口处理分组业务、时分复用(TDM)业务、异步传输模式(ATM)业务、或帧中继业务。用于分组业务的通信接口例如是局域网(LAN)接口,其可以被连接到符合IEEE 802.3系列协议的LAN。此外,用于TDM业务的通信接口例如是T1/E1接口或同步光网络(SONET)/同步数字架构(SDH)接口。可以使用伪线技术来通过分组交换网络传送TDM业务、ATM业务以及帧中继业务。
此外,无线电设备10A至10F中的每一个包括信号处理单元,该信号处理单元在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与无线电接口之间中继业务。信号处理单元可以是复用器,该复用器以固定方式服用由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接收的层2协议数据单元(PDU)或层3PDU。替代地,信号处理单元可以是层2交换机或层3交换机。作为层2交换机或层3交换机的信号处理单元基于包含在层2PDU或层3PDU的报头文件中的地址信息来执行转发/路由。典型的层2PDU是媒体访问控制(MAC)帧,并且典型的层3PDU是互联网协议(IP)分组。然而,无线电设备10中的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处理其他层2PDU或层3PDU。例如,无线电设备10中的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来执行加MPLS标签的分组的转发。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图1所示的移动回程1000的配置示例。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和1E被设置在基站5A与高层网络节点6之间的通信路径上,并且用于将基站5A通信地连接到高层网络节点6。此外,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C和1E被设置在基站5B与高层网络节点6之间的通信路径上,并且用于将基站5B通信地连接到高层网络节点6。也就是说,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被耦合到两个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和1B,并且因此,汇聚和传送关于基站5A和5B二者的业务。
分组通信装置20在基站5A和5B与高层网络节点6之间中继数据分组(例如,层2协议数据单元(PDU)或层3PDU)。分组通信装置20可以是层2交换机或层3交换机。替代地,分组通信装置20可以是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转发加MPLS标签的分组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B的通信接口(例如,LAN接口)可以与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D和10E的通信接口(例如,LAN接口)通信。例如,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B、10D和10E被设置在相同的站点处。
注意,图1中的配置示例只是示例。在图1的配置示例中,分组通信装置20可以被省略。当基站5A和5B被汇聚时,并且当在不通过高层网络节点6路由的情况下在基站5A与5B之间提供直接通信接口时,分组通信装置20是有效的。移动回程1000的最简单配置示例不包括分组通信装置20。然而,可以在基站5A与无线电设备10A之间设置附加分组通信装置。类似地,可以在基站5B与无线电设备10C之间设置附加分组通信装置。此外,可以在无线电设备10B、10D和10E之间设置附加多个分组通信装置。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由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执行的信道搜索操作。当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执行对于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即,正向链路12E或反向链路13E或二者)的信道搜索时,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被配置为执行对其本身的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即,正向链路12A或反向链路13A或二者)的信道搜索。
当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对于无线电链路11E执行信道搜索时,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暂时失去到高层网络节点6的通信路径。因此,在上游无线电链路11E中执行信道搜索的时段可以被视为意图允许下游无线电链路11A的断开连接的时段。这是因为无线电链路11E的断开连接使得在基站5A与高层网络节点6之间的通信不能实现。有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正在执行信道搜索时,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一起执行信道搜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有效地执行信道搜索。
例如,无线电设备10A或10B或二者可以响应于接收明示或暗示地指示上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即,正向链路12E或反向链路13E或二者)不可用的通知,开始对于其自己的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即,正向链路12A或反向链路13A或二者)的信道搜索。该通知可以明示或暗示地指示执行对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的信道搜索。
该通知可以是当对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执行信道搜索时从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例如,无线电设备10E)发送的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可以是通过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向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执行信道搜索的请求。
替代地,该通知可以被检测为由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E的不可用性而产生的通信接口中的链路中断。更具体而言,当无线电链路11E(即,正向链路12E或反向链路13E或二者)不可用时,为了与无线电设备10B和10C通信,无线电设备1E可以停止来自通信接口(例如,LAN接口)的输出。这使得无线电设备10B能够检测其本身通信接口(例如,LAN接口)中的链路中断,并且响应于检测到链路中断而开始在其本身的无线电链路11A中的信道搜索。
更替代地,该通知可以经由操作和维护(OAM)系统(附图中未示出)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被发送到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
通过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信道搜索可以仅对单向链路(即,链路12A或13A)执行,或者可以对双向链路对(即,链路12A和13A)二者进行。通过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的信道搜索以与通过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信道搜索类似的方式执行。
触发通过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的信道搜索的事件没有被具体限制。例如,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由于干扰或者无线电链路11E由于某些原因而断开连接所产生的无线电链路11E的接收质量的劣化,来开始对于无线电链路11E的信道搜索。替代地,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或预定计划来开始对于无线电链路11E的信道搜索。
通过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进行的信道搜索的结果可以如下使用。在示例中,当通过信道搜索获得的空闲无线电信道的接收质量好于当前在无线电链路11A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接收质量时,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可以将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通过信道搜索获得的空闲无线电信道。在另一示例中,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可以保持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使用已经保持的信道搜索的结果,以便于将来在无线电链路11A中出现故障时,选择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又一示例中,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可以将信道搜索的结果发送到OAM系统(附图中未示出)。
虽然以上描述主要集中于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操作,但是另一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C可以以与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类似的方式操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的配置示例。图2是示出无线电设备1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接口(无线电端口)101连接到天线105并且执行与对方无线电设备的点对点无线电传输。图2所示的无线电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LAN接口(LAN端口)102。LAN接口102可以支持有线LAN,或者可以支持无线LAN。如果LAN接口102支持有线LAN,则将诸如双绞线电缆或光纤电缆的LAN电缆106连接到LAN接口102。
图2所示的无线电设备10包括层2交换机单元103。层2交换机单元103在至少一个LAN接口102与无线电接口101之间传送层2PDU。如上所述,层2交换机单元103只是包括在无线电设备10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示例。例如,无线电设备10可以包括代替层2交换机单元103的复用器或层2交换机。
控制器104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明示或暗示地指示由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即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操作的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不可用的通知,来执行信道搜索,以搜索可用于在由控制器104操作的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无线电信道。
图3是示出由控制器104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11中,控制器104接收指示执行对于上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信道搜索的通知。响应于接收该通知,在步骤S12中,控制器104执行对于其本身的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信道搜索。
图4是示出包括移动回程1000中的信道搜索和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改变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步骤S101中,点对点无线电设备10E检测正向链路12E中的接收质量的劣化。用于改变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被执行,通常是为了避免来自另一无线电系统的对特定无线电信道的干扰。因此,在步骤S101中监视的、触发用于改变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的接收质量通常可以是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除了SINR之外,还可以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来将干扰情况与其他情况相区分,在其他情况下,由于天气条件的劣化或者由于任何障碍的阻挡而导致正向链路12E中的视线被劣化。
在步骤S102中,响应于检测到正向链路12E中的接收质量的劣化,无线电设备10E使用反向链路13E的当前操作无线电信道来向无线电设备10F发送预定通知。在步骤S102中的预定通知可以指示例如无线电设备10E将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信道搜索通知)。作为替代或者与之结合,步骤S102中的预定通知可以指示在正向链路12E中检测到故障,或者可以指示对无线电设备10F请求在反向链路13E中执行信道搜索。
在步骤S103中,无线电设备10E向构成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无线电设备10B发送预定通知。以与步骤S102中的通知类似的方式,步骤S103中的预定通知可以指示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被执行(信道搜索通知)。作为替代或者与之结合,步骤S103中的预定通知可以指示在正向链路12E中检测到故障,或者可以指示请求执行对于下游点对点无线电链路11A的信道搜索。响应于接收步骤S103中的通知,无线电设备10B向无线电设备10A发送信道搜索通知,以使得无线电设备10A开始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步骤S104)。
在步骤S105A中,无线电设备10A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类似地,在步骤S105E中,无线电设备10E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注意,步骤S105A中的信道搜索不必与步骤S105E中的信道搜索完全同步地被执行。步骤S105A中的信道搜索优选地在正向链路12E的停机时间期间被执行,其中执行步骤S105E中的信道搜索。
在步骤S106中,无线电设备10E基于步骤S105E中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来确定要用作正向链路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新的无线电信道。然后,无线电设备10E使用反向链路13E来向无线电设备10F发送信道改变指令。信道改变指令指示由无线电设备10E确定的正向链路12E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在步骤S107E和步骤S107F中,无线电设备10E和10F二者将正向链路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步骤S106中确定的新的无线电信道。步骤S107E中的操作可以响应于步骤S106中的改变指令的传输而开始,或者响应于从改变指令的传输开始预定等待时间的度过而开始。步骤S107F中的操作可以响应于步骤S106中的改变指令的接收而开始,或者响应于从改变指令的接收开始预定等待时间的度过而开始。然后,正向链路12E返回到可用状态。
步骤S108、S109A和S109B指示用于在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中改变正向链路12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以与由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执行的过程(步骤S106、S107E和S107F)类似的方式被执行。注意,步骤S108、S109A和S109B并非必须的。如上所述,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中的信道搜索的结果可以被保持在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中,以便于将来在正向链路1A中出现故障时使用,或者可以被发送到OAM系统(附图中未示出)。
图4所示的用于切换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只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以以各种方式来修改用于切换操作无线电信道的信令和控制过程。例如,虽然图4示出了用于仅改变正向链路(正向链路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但是可以同时改变正向链路12E和反向链路13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下面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些修改示例。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过程的修改示例。根据本实施例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1所示的相同。
图5是示出包括信道搜索和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改变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图5所示的示例与图4的示例的区别在于,在双向无线电链路上执行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改变和信道搜索。
图5中的步骤S201至S204中的处理类似于图4中步骤S101至S104中的处理,并且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步骤S205A中,无线电设备10A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在步骤S205B中,无线电设备10B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3A的信道搜索。在步骤S205E中,无线电设备10E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在步骤S205F中,无线电设备10F执行对于正向链路13E的信道搜索。
图5中的步骤S206、S207E和S207F中的处理类似于图4中的步骤S106、S107E和S107F中的处理,并且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步骤S208、S209E和S209F指示在上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中改变反向链路13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如果与在步骤S205F中的信道搜索期间检测到与反向链路13E的当前操作无线电信道相比表现出更好接收质量的无线电信道,则可以执行步骤S208、S209E和S209F。也就是说,在步骤S208中,无线电设备10F基于步骤S205F中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来确定要用作反向链路13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新的无线电信道。然后,无线电设备10F使用正向链路12E来向无线电设备10E发送信道改变指令。该信道改变指令指示由无线电设备10F确定的反向链路13E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步骤S209E和S209F中,无线电设备10E和10F二者将反向链路13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步骤S208中确定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步骤S210至S212、S213A和S213B指示在下游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中用于改变正向链路12A和反向链路13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过程。在步骤S210中,无线电设备10A将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步骤S205A)发送到无线电设备10B。在步骤S211中,无线电设备10B基于对于正向链路12A和反向链路13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来确定正向链路12A和反向链路13A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步骤S205A和S205B)。
在步骤S212中,无线电设备10B向无线电设备10A发送信道改变指令。该信道改变指令指示在步骤S211中确定的链路12A和13A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步骤S213A和S213B中,无线电设备10A和10B二者将正向链路12A和反向链路13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步骤S211中确定的新的无线电信道。
在步骤S210至S212、S213A和S213B所示的改变过程中,无线电设备10B确定双向操作无线电信道。然而,这可以被适当改变。例如,无线电设备10A可以确定正向链路12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并且无线电设备10B可以确定反向链路13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此外,可以不执行步骤S210至S212、S213A和S213B中的改变过程。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过程的修改示例。根据本实施例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配置示例与图1所示的相同。
图6是示出包括操作无线电信道的改变和信道搜索的控制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中的每一个是基于由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和1E二者进行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来确定的。
图6中的步骤S301至S304、S305A和S305E中的处理类似于图4中的步骤S101至S104、S105A和S105E中的处理,并且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步骤S306中,无线电设备10A向无线电设备10B发送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步骤S305A)。在步骤S307中,无线电设备10B向无线电设备10E传送所接收的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步骤S305A)。在步骤S308中,为了确定正向链路12A和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中的每一个,无线电设备10E使用由无线电设备10A进行的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由无线电设备10E本身进行的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的结果两者。
在示例中,无线电设备10E可以以下述方式来确定操作无线电信道:该方式使得在正向链路12A和12E中使用不同无线电信道(射频载波)。这防止了在正向链路12A与12E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另一示例中,无线电设备10E可以从在对于正向链路12A和12E的信道搜索二者中表现出良好接收质量的空闲无线电信道当中确定正向链路12A和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中的每一个。换言之,无线电设备10E可以从在通过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所获得的空闲无线电信道集合与通过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所获得的空闲无线电信道集合之间的笛卡尔乘积(即,公共部分或交集)当中,确定正向链路12A和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中的每一个。当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在特定无线电信道上经历来自另一个无线电系统的干扰时,布置得接近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E的点对点无线电系统1A可能易受该无线电信道上干扰的影响。根据本文所述示例,可以从选择中排除可能产生干扰的这样的无线电信道。
再此参照图6继续描述,在步骤S309中,无线电设备10E向无线电设备10F发送信道改变指令。该信道改变指令指示在步骤S308中确定的正向链路12E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步骤S310E和S310F中,无线电设备10E和10F二者将正向链路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步骤S308中确定的新的无线电信道。
在步骤S311中,无线电设备10E向无线电设备10B发送信道改变指令。该信道改变指令指示在步骤S308中确定的正向链路12A的新的操作无线电信道。在步骤S312中,无线电设备10B将从无线电设备10E接收的信道改变指令传送到无线电设备10A。在步骤S313A和S313B中,无线电设备10A和10B二者将正向链路12A的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为步骤S308中确定的新无线电信道。
图6所示的过程只是示例。例如,确定正向链路12A和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实体可以不是无线电设备10F,而可以是诸如无线电设备10A或10B的另一无线电设备。此外,确定正向链路12A和12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的实体可以是OAM系统(附图中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设备10A或10B可以将对于正向链路12A的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对于正向链路12E的信道搜索的结果分别发送给OAM系统。
其他实施例
可将以上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可以被相互组合。例如,可以将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组合。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由无线电设备10B进行的对于反向链路13A的信道搜索结果以及由无线电设备10F进行的对于反向链路13E的信道搜索结果二者来确定反向链路13A和13E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可以使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装置来实施以上关于由无线电设备10A、10B、10C、10D、10E和10F执行的信道搜索和操作无线电信道改变的处理。此外,可通过使得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中央处理器(CPU))的计算机执行过程来实施这些处理。更具体而言,可以产生包含使得计算机系统进行利用本说明书中的时序图等等所述算法的指令集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可以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系统。
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程序并提供给计算机。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等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等)。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者无线通信线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此外,以上示例仅仅是应用本发明人实现的技术构思的示例。这些技术构思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修改以上实施例。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14年3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54547的优先权权益,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A,1C,1E 点对点无线电系统
5A,5B 基站
6 高层网络节点
10A,10B,10C,10D,10E,10F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
11A,11C,11E 点对点无线电链路
12A,12C,12E 正向链路
13A,13C,13E 反向链路
20 分组通信装置
101 无线电接口
102 LAN接口
103 层2交换机单元
104 控制器
1000 移动回程

Claims (24)

1.一种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包括:
无线电接口,所述无线电接口被配置为建立与对方设备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并且使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来与所述对方设备通信;
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被配置为连接到包括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网络;
信号处理器件,所述信号处理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电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之间中继业务;以及
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第一通知来执行第一信道搜索,以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所述第一通知指示由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操作的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不可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知包括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是在执行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二信道搜索时,由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消息明示或暗示地指示执行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二信道搜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对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执行的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知包括由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不可用性而产生的所述通信接口中的链路中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件经由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一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
由所述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和所述对方设备构成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二者被设置在基站与高层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并且用于将所述基站通信地连接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
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下游,并且与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基站相比更接近所述基站,并且
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上游,并且与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相比更接近所述高层网络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件被配置为,向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或者操作和维护(OAM)系统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从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或所述OAM系统接收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指示要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来确定所述操作无线电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件被配置为,从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接收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点对点无线电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件进一步被配置为,向所述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通知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和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所确定的要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12.一种包括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移动回程系统,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分别操作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和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其中,
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和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二者被设置在基站与高层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并且用于将所述基站通信地连接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
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下游,并且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基站相比更接近所述基站,
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设置在所述通信路径的上游,并且与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到所述高层网络节点相比更接近所述高层网络节点,并且
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当执行用于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的第二信道搜索时,执行第一信道搜索,以搜索可用于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接收第一通知来执行所述第一信道搜索,所述第一通知明示或暗示地指示执行所述第二信道搜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不可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知包括对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执行的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被配置为连接到包括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的网络,并且
所述第一通知包括由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的不可用性而产生的所述通信接口中的链路中断。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或者操作和维护(OAM)系统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或所述OAM系统接收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指示要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来确定所述操作无线电信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接收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以及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进一步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通知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和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已经确定的要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接收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并且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和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回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进一步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系统通知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搜索的结果和所述第二信道搜索的结果二者已经确定的要在所述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操作无线电信道。
23.一种由点对点无线电设备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第一通知,执行第一信道搜索,以搜索可用于在由所述点对点无线电设备操作的第一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中使用的空闲信道,所述第一通知指示由另一点对点无线电系统操作的第二点对点无线电链路不可用。
24.一种存储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1580014473.XA 2014-03-18 2015-02-18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105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4547A JP2015177497A (ja) 2014-03-18 2014-03-18 ポイントツーポイント無線装置、モバイルバックホール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54547 2014-03-18
PCT/JP2015/000736 WO2015141125A1 (ja) 2014-03-18 2015-02-18 ポイントツーポイント無線装置、モバイルバックホール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297A true CN106105297A (zh) 2016-11-09

Family

ID=5414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473.XA Pending CN106105297A (zh) 2014-03-18 2015-02-18 点对点无线电设备、移动回程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123305B2 (zh)
EP (1) EP3122101B1 (zh)
JP (1) JP2015177497A (zh)
CN (1) CN106105297A (zh)
WO (1) WO2015141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6628B (zh) * 2018-06-21 2023-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20892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irect link operation
CN102595584A (zh) * 2005-09-21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无线系统中建立附加反向链路载波
CN102972060A (zh) * 2010-06-17 2013-03-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空白频率上的设备发现
WO2013162492A1 (en) * 2012-04-23 2013-10-3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for a peer-to-peer network conn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712576D1 (de) * 1996-11-22 2006-04-20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routing-system zur dynamischen verkehrslenkung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US20050075078A1 (en) 2001-10-12 2005-04-07 Jarmo Makinen Adaptive point-to-point microwave radio system
US7688835B2 (en) * 2006-03-15 2010-03-30 Motorola, Inc. Dynamic wireless backhaul
US20070218910A1 (en) * 2006-03-15 2007-09-20 Motorola, Inc. Dynamic beam steering of backhaul traffic
CN101682530B (zh) * 2006-08-31 2012-06-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网络中变更信道及配置子网络的方法
WO2009014764A1 (en) 2007-07-25 2009-01-29 Teenay Wireless, Inc. A multi-tier backhaul network system with traffic differentiation and advance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8718561B2 (en) * 2007-11-20 2014-05-06 Arub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861332B2 (en) * 2010-02-11 2014-10-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vering backhaul link failure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
US8948085B2 (en) * 2010-03-17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st-effort radio backhaul among cells on unlicensed or shared spectrum
GB2478978B (en) 2010-03-25 2012-02-29 Toshiba Res Europ Ltd Automated fault reporting in femto cells
JP5451521B2 (ja) 2010-05-18 2014-03-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2300270B (zh) * 2010-06-25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回程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US8305966B2 (en) * 2010-06-29 2012-11-06 Intel Corporation Femto backhaul fault detection and recovery
US9749880B2 (en) * 2010-06-30 2017-08-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ase station failover us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as relays
CA2809721C (en) * 2010-09-13 2014-01-14 Blinq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d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backhaul
US20120224472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elaying of base station, method for relaying of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S8804502B2 (en) * 2011-06-28 2014-08-12 At&T Mobility Ii Llc Emergency backhaul links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5356460B2 (ja) 2011-07-14 2013-1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中継方法
US8502733B1 (en) * 2012-02-10 2013-08-06 CBF Networks, Inc. Transmit co-channel spectrum sharing
US8989762B1 (en) * 2013-12-05 2015-03-24 CBF Networks, Inc. Advanced backhaul services
JP2013102361A (ja) 2011-11-09 2013-05-23 Hitachi Ltd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迂回経路構築方法およびセンタ監視装置
TW201427447A (zh) * 2012-09-17 2014-07-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回載無線電資源及小胞元回載延遲估計自我最佳化
US9078157B2 (en) * 2012-12-31 2015-07-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Quick recovery of RF sessions after backhaul link failure
KR20140088375A (ko) * 2013-01-02 2014-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무선 링크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021600B2 (en) * 2013-01-02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haul traffic reliability in unlicensed bands using spectrum sensing and channel reservation
US10554482B2 (en) * 2016-03-18 2020-02-04 Plume Design, Inc.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estimation and learn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584A (zh) * 2005-09-21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无线系统中建立附加反向链路载波
CN102972060A (zh) * 2010-06-17 2013-03-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空白频率上的设备发现
US20120120892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irect link operation
WO2013162492A1 (en) * 2012-04-23 2013-10-3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for a peer-to-peer network conn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50386B2 (en) 2022-05-31
WO2015141125A1 (ja) 2015-09-24
US10123305B2 (en) 2018-11-06
EP3122101A4 (en) 2017-11-08
EP3122101B1 (en) 2020-12-23
EP3122101A1 (en) 2017-01-25
JP2015177497A (ja) 2015-10-05
US20190037536A1 (en) 2019-01-31
US20200413375A1 (en) 2020-12-31
US20170006579A1 (en) 2017-01-05
US10798681B2 (en) 202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08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backbone inter base-station communication
CN112368988A (zh) 在集成接入及回程系统中进行动态路由选择
CN102480753B (zh) 链路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EP3026958A1 (en) Method for coordinated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 of data, and enb
US11323289B2 (en) Tu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955069A (zh) 一种基于sdn的异信道部署wlan系统及其无缝切换方法
EP3013096B1 (en) Improving mobile user experience in patchy coverage networks
US985398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security detec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20200205017A1 (en)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3888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routing
CN101909316B (zh) 操作维护方法及系统
US981334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data traffic based on network conditions
US20230269653A1 (en) Rerou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5009845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mpls header,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mpls path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of an mpls path
WO2010123121A1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コネクション確立制御方法
US20200413375A1 (en) Point-to-point radio apparatus, mobile backhau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9787838B (zh) 在多跳网络中规避故障中继节点的方法
JP2006115156A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制御装置およ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KR101891229B1 (ko) 터널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CN116235542A (zh) 路由选择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3153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mote shut down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s link
JP2007124423A (ja) モバイルipネットワーク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