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0192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0192A
CN106100192A CN201610264557.5A CN201610264557A CN106100192A CN 106100192 A CN106100192 A CN 106100192A CN 201610264557 A CN201610264557 A CN 201610264557A CN 106100192 A CN106100192 A CN 106100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stator core
stator
iron cor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4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0192B (zh
Inventor
山本登子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0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0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0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0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都能够高效地将在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释放的马达。在马达(1)的定子(3)中,在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定子线圈(6)以及定子铁芯(5)被模制树脂部(7)覆盖。在定子铁芯(5)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轴线方向(L)的一侧(L1)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L2)的端部的槽状凹部(55)。因此,模制树脂部(7)具有:在一侧(L1)覆盖定子线圈(6)的第一部分(71);在另一侧覆盖定子线圈(6)的第二部分(72);以及在槽状凹部(55)的内部与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连接的第三部分(73),第一部分(71)、第二部分(72)以及第三部分(73)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并且,即使在定子铁芯(5)的极槽内,定子线圈(6)也被模制树脂部(7)覆盖。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线圈被树脂模制了的马达。
背景技术
在马达中,作为用于将在卷绕于定子铁芯的凸极的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热量高效地释放的结构,提出了一种通过树脂对定子铁芯以及定子线圈进行模制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热经由模制树脂部释放至将定子铁芯保持在内侧的金属制的铁芯保持架。这种结构的定子例如将卷绕了定子线圈的定子铁芯收容在模具内,在该状态下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填充树脂,通过树脂对定子线圈以及定子铁芯进行模制。然后,将定子铁芯固定在铁芯保持架内。并且,将卷绕了定子线圈的定子铁芯收容在铁芯保持架内,在该状态下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填充树脂,通过树脂对定子线圈以及定子铁芯进行模制(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801号公报
在上述任意一种方法中,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填充来的树脂都通过定子铁芯的极槽内到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在定子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定子线圈。然而,由于在定子铁芯的极槽内存在卷绕于凸极的定子线圈,因此极槽内狭窄。因此,存在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填充来的树脂无法到达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不能够通过模制树脂覆盖定子线圈。其结果是,存在如下问题:在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不能够高效地释放在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热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中的任意一侧,都能够高效地将在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释放的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具有:转子;以及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外侧包围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圆环部以及从所述圆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分别卷绕于所述多个凸极;筒状的铁芯保持架,所述铁芯保持架从径向外侧与所述定子铁芯接触并保持所述定子铁芯;以及模制树脂部,所述模制树脂部在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以及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所述模制树脂部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槽状凹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因此从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填充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定子铁芯的槽状凹部通过内侧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因此,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定子线圈,第二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定子线圈。因此,能够高效地将在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热量释放到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并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经由定子铁芯以及铁芯保持架释放。并且,由于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与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释放到铁芯保持架。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模制树脂部具有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在由所述多个凸极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凸极所夹持的极槽内覆盖所述定子线圈,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即,从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通过定子铁芯的极槽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因此,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定子线圈,第二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定子线圈。并且,能够高效地将在极槽内的定子线圈中产生的热量经由模制树脂部释放。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释放到铁芯保持架。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释放到铁芯保持架。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槽状凹部和所述凸极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相同的角度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定子铁芯形成槽状凹部,也能够适当地形成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槽状凹部的周向尺寸从位于径向外侧的开口缘侧朝向位于径向内侧的底部而变小。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定子铁芯形成槽状凹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形成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模制树脂部由在将所述定子线圈卷绕于所述凸极而形成的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侧的状态下,从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或者所述另一侧填充来的树脂构成。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形成模制树脂部与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紧贴的状态,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从模制树脂部向铁芯保持架的热传递。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所述绝缘部件具有:端板部,所述端板部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凸极重叠;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在所述外侧板部中的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所在的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根据该结构,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容易通过外侧板部的第一凹部流向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并通过槽状凹部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根据该结构,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通过外侧板部的第一凹部流向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时,容易经由第二凹部流向槽状凹部。因此,模制用的树脂容易通过槽状凹部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于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根据该结构,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容易经由外侧板部的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流向槽状凹部。因此,模制用的树脂容易通过槽状凹部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在所述板状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在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凹部。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绝缘部件的板状突出部与圆环部重叠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三凹部形成槽状凹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开口的状态。因此,模制用的树脂容易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流向槽状凹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内侧板部中的与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的周向长度短。根据该结构,容易使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通过在周向上相邻的内侧板部之间而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所述绝缘部件具有: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在所述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根据该结构,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流向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时,容易经由第二凹部流向槽状凹部。因此,模制用的树脂容易通过槽状凹部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所述绝缘部件具有: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在所述板状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在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凹部。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绝缘部件的板状突出部与圆环部重叠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三凹部形成槽状凹部朝向轴线方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开口的状态。因此,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容易流向槽状凹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所述绝缘部件包括: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所述内侧板部中的与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的周向长度短。根据该结构,容易使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通过在周向上相邻的内侧板部之间而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所述定子铁芯是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分割铁芯,所述绝缘部件按照每个所述分割铁芯设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因此从轴线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填充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定子铁芯的槽状凹部通过内侧到达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一侧。因此,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定子线圈,第二部分在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定子线圈。因此,能够高效地将在定子线圈产生的热量释放到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并且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经由定子铁芯以及铁芯保持架释放。并且,由于模制树脂部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与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传递至模制树脂部的热量释放到铁芯保持架。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输出侧观察到的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马达轴线所穿过的位置将应用本发明的马达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所使用的定子的、从铁芯保持架拆卸下定子铁芯等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定子铁芯的周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供电部的说明图。
图8是设置于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模制树脂部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马达
2...转子
3...定子
4...铁芯保持架
5...定子铁芯
6...定子线圈
7...模制树脂部
8...供电部
9...编码器
11...第一板
12...第二板
16...第一轴承
17...第二轴承
19...模具
20...旋转轴
22...转子铁芯
23...转子磁铁
39...第一涂膜
40...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
45...开口部
50...分割铁芯
51...凸极
52...主体部
53...内周侧圆弧部
54...外周侧圆弧部
55...槽状凹部
56...圆环部
59...极槽
61...第一绝缘部件
62...第二绝缘部件
63...端板部
64...外侧板部
65...内侧板部
66...第一凹部
67...第二凹部
68...板状突出部
71...第一部分
72...第二部分
73...第三部分
74...第四部分
80...端子保持架
81...第一保持架
82...第二保持架
86...配线部件
87...供电端子
88...接地端子
89...第二涂膜
390...从第一涂膜露出的部分
680...第三凹部
801...第一密封部件
802...第二密封部件
805...槽
806...第一凸部
807...第二凸部
808...第三凸部
825...底壁
826...凸部
828...孔
L...轴线方向
L1...一侧
L2...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a)、图1(b)是从输出侧观察到的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1(a)是马达1整体的立体图,图1(b)是从马达主体拆卸下供电部8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图2(b)是表示在马达轴线所穿过的位置将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模制树脂部7的图示。
图1(a)、图1(b)、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的马达1是永久磁铁型同步电动机。马达1具有:转子2;以及在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的筒状的定子3,转子2具有:沿轴线方向L(马达轴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0;固定于旋转轴20的周围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2;以及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的转子磁铁23。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3由稀土类磁铁构成,转子铁芯22由铁类金属构成。
参照图4、图5以及图6,定子3具有:后述的定子铁芯5;分别卷绕于定子铁芯5的多个凸极51的定子线圈6;以及从径向外侧与定子铁芯5接触并保持定子铁芯5的筒状的铁芯保持架4,铁芯保持架4构成马达壳体。铁芯保持架4是金属制品,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保持架4是铝制品。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侧是大致矩形,但是内侧是圆筒状。在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形成有散热用的散热片48。并且,在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一涂膜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涂膜39是黑色的涂膜。该结构的铁芯保持架4例如是在制作出铁芯保持架4后进行电泳涂装、然后通过后续加工从规定的位置除去第一涂膜39而制造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具有在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覆盖定子线圈6以及定子铁芯5的模制树脂部7(参照图2)。
在铁芯保持架4的轴线方向L的输出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一板11,在第一板11保持有将旋转轴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承1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具有:形成有使旋转轴20朝向输出侧突出的贯通孔110的大致矩形的端板部111;从端板部111的外缘朝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外周侧圆筒部112;以及在比外周侧圆筒部11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朝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内周侧圆筒部113,在内周侧圆筒部113与旋转轴20之间设置有由球轴承构成的第一轴承16。在外周侧圆筒部112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径向内侧的部分朝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台阶部114。第一板11在台阶部114嵌入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第一板11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在端板部111的外周面、外周侧圆筒部112的外周面、以及贯通孔110的周围形成有与第一涂膜39相同的绝缘性的涂膜119。但是,从避免因涂膜119而导致尺寸精度下降的观点来看,在端板部111的一侧L1的端面等作为将马达1装设于马达设备(省略图示)时的定位面的部分没有形成涂膜119。该结构的第一板11是例如在制作出第一板11后进行电泳涂装、然后通过后续加工从规定位置除去涂膜119而制造出的。
在铁芯保持架4的轴线方向L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板12,在第二板12的输出相反侧固定有编码器罩99。在第二板12保持有将旋转轴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轴承1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12具有:形成有使旋转轴20朝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贯通孔120的大致矩形的端板部121;从端板部121的外缘朝向输出侧突出的外周侧圆筒部122;以及在比外周侧圆筒部1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朝向输出相反侧突出的内周侧圆筒部123,在内周侧圆筒部123与旋转轴20之间设置有由球轴承构成的第二轴承17。在外周侧圆筒部122的输出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径向内侧的部分朝向输出侧突出的台阶部124。第二板12在台阶部124嵌入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的状态下通过螺钉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第二板12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在端板部121以及外周侧圆筒部12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涂膜39相同的绝缘性的涂膜129。该涂膜129也与第一涂膜39、涂膜119同样地,通过电泳涂装形成。
在编码器罩99的内侧设置有检测旋转轴20的旋转位置的编码器9。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9是磁式的,并且具有:通过磁铁保持架91安装于旋转轴20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的传感器磁铁92;以及在输出相反侧与传感器磁铁92相向的MR元件等感磁元件93。感磁元件93保持于传感器基板94,传感器基板94固定于传感器罩98,所述传感器罩98固定于第二板12。在编码器罩99的侧面设置有输出编码器9的检测结果的传感器输出用的连接器97。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码器罩99是黑色的树脂制品。
(定子3的结构)
图4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所使用的定子3的、从铁芯保持架拆卸下定子铁芯等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a)、图5(b)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定子铁芯5的周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a)是将绝缘部件安装于定子铁芯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b)是从定子铁芯5拆卸下绝缘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a)、图6(b)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定子铁芯5的周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a)是将绝缘部件安装于定子铁芯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b)是从定子铁芯5拆卸下绝缘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所使用的定子3中,定子铁芯5具有:圆环部56;以及从圆环部56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51。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5由多个分割铁芯50构成,所述多个分割铁芯50通过将圆环部56按照每一个凸极51沿周向分割而形成,分割铁芯50具有:凸极51;以及从凸极5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周向的两侧呈圆弧状突出的外周侧圆弧部54。定子铁芯5(分割铁芯50)由层叠多张硅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铁芯构成。
凸极5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主体部52;以及从主体部5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径向的两侧突出的内周侧圆弧部53。像这样构成的分割铁芯50在沿周向排列多个的状态下通过热压配合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此时,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彼此接触,以构成圆环部56。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铁芯50的内周侧圆弧部53彼此接触,以构成定子3的内周面30。
在此,在外周侧圆弧部54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在轴线方向L整体范围中延伸的凸部541,在外周侧圆弧部54的周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在轴线方向L整体范围中延伸的凹部542。因此,形成于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的凸部541嵌入形成于在周向的一侧相邻的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的凹部542,另一方面,形成于在周向的另一侧相邻的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的凸部541嵌入形成于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的凹部5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铁芯5的圆环部56(分割铁芯50的外周侧圆弧部54)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55。在本实施方式中,槽状凹部55与凸极51设置于定子铁芯5的相同的角度位置(周向的中央)。并且,如图5(b)所示,槽状凹部55的周向的尺寸随着从位于径向外侧的开口缘551侧朝向位于径向内侧的底部552而变小。
(绝缘部件的结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将定子线圈6卷绕于定子铁芯5时,第一绝缘部件61与定子铁芯5(分割铁芯50)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的端部重叠,第二绝缘部件62与定子铁芯5(分割铁芯50)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的端部重叠,在该状态下,将定子线圈6卷绕于凸极51。此时,优选在定子铁芯5与第一绝缘部件61之间以及定子铁芯5与第二绝缘部件62之间存在绝缘片(未图示)。第一绝缘部件61以及第二绝缘部件62具有相同的结构,颠倒朝向地与定子铁芯5重叠配置。因此,以下,以第一绝缘部件61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第二绝缘部件62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部件61以及第二绝缘部件62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构成。
第一绝缘部件61具有:与凸极51在轴线方向L上重叠的端板部63;从端板部63的径向外侧部分向轴线方向L的与定子铁芯5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定子线圈6的卷绕范围的外侧板部64;以及从端板部63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轴线方向L的与定子铁芯5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定子线圈6的卷绕范围的内侧板部65。并且,第一绝缘部件61在端板部63的周向的两侧具有与凸极51的侧面重叠的板部60。
在外侧板部64的位于轴线方向L上的与定子铁芯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除了形成有用于供定子线圈6的卷绕开始的线和卷绕结束的线穿过的槽69之外,还形成有朝向定子铁芯5所在的位置侧凹陷的第一凹部66。并且,在外侧板部64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6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66以及第二凹部67设置于与槽状凹部55相同的角度位置(周向的中央)。
并且,第一绝缘部件61具有从外侧板部64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圆环部56重叠的板状突出部68,在板状突出部68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三凹部680,所述第三凹部680在与槽状凹部55相同的角度位置(周向的中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
并且,在第一绝缘部件61的内侧板部65的与板部60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缺口650。因此,内侧板部65的从轴线L方向的一侧L1与凸极51的径向内侧端部(内周侧圆弧部53)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凸极51的径向内侧端部(内周侧圆弧部53)的周向长度短。
(供电部8的结构)
图7(a)、图7(b)是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的供电部8的说明图,图7(a)是从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观察到的将供电部8安装于铁芯保持架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b)是从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观察到的从铁芯保持架4拆卸下供电部8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侧构成有供电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8具有:通过由导线等构成的配线部件86分别与定子3的多根(U相、V相以及W相)的定子线圈6电连接的多根(U相、V相以及W相)供电端子87;一根接地端子88;以及保持接地端子88以及供电端子87的金属制的端子保持架80,端子保持架80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保持架80具有:保持供电端子87以及接地端子88的金属制的第一保持架81;以及与第一保持架81结合的金属制的第二保持架82,第二保持架82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第一保持架81在与第二保持架82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钉819固定于第二保持架82,第二保持架82在与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钉829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架81以及第二保持架82均是铝制品。
第一保持架81是在朝向径向外侧(与铁芯保持架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第一圆筒部811的内侧保持接地端子88以及供电端子87的金属制的连接器壳,在第一圆筒部811的内侧,接地端子88以及供电端子87的各自的一方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与铁芯保持架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并且,第一保持架81具有朝向径向内侧(铁芯保持架4所在侧)突出的第二圆筒部812。在第二圆筒部812的内侧,接地端子88以及供电端子87被绝缘体814保持,接地端子88以及供电端子87的各自的另一方的端部从绝缘体814朝向铁芯保持架4突出。第一保持架81在第一圆筒部811与第二圆筒部812之间具有矩形的凸缘部813,该凸缘部813通过螺钉819固定于第二保持架82。
第二保持架82是圆形的开口部820朝向径向外侧(与铁芯保持架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金属零件,在开口部820中嵌入第一保持架81的第二圆筒部812。在第二保持架82的径向外侧(与铁芯保持架4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在开口部820的周围与第一保持架81重叠的第一框部821;以及包围第一框部821的周围的第二框部822,第一框部821比第二框部822高了一台阶。在第二保持架82的第二框部822形成有贯通孔824,如果使螺钉829贯通该贯通孔824并将螺钉829紧固于铁芯保持架4,则第二保持架82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保持架80也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二涂膜89。更加具体地说,在第二保持架82的侧面以及第二框部822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二涂膜89。但是,在第二保持架82中的与第一保持架81重叠的第一框部821以及朝向铁芯保持架4侧的部分没有形成第二涂膜8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涂膜89与第一涂膜39同样地,是黑色的涂膜。该结构的第一保持架81是例如在制作出第一保持架81后进行电泳涂装、然后通过后续加工从规定位置除去第二涂膜89而制造出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铁芯保持架4形成有供配线部件86穿过的开口部45。与此相对,如图2(b)所示,端子保持架80具有底壁825,所述底壁825形成有供配线部件86穿过的孔828,开口部45被底壁825堵住。更加具体地说,第二保持架82具有形成有供配线部件86穿过的孔828的底壁825,铁芯保持架4的开口部45被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堵住。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825的形成有孔828的部分成为朝向开口部45内突出的凸部826,铁芯保持架4的开口部45被第二保持架82的凸部826堵住。并且,通过形成于孔828内的突起827,使孔828的内径成为与配线部件86的外径相同的尺寸,或者使孔828的内径成为比配线部件86的外径稍大的尺寸。因此,孔828被配线部件86堵住。
(接地端子88与铁芯保持架4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三根供电端子87与三相(U相,V相以及W相)的定子线圈6分别通过配线部件86连接,但是接地端子88与铁芯保持架4(定子铁芯5)的电连接不使用配线部件86。因此,在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只形成有三个孔828。
更加具体地说,三根供电端子87均被金属制的端子保持架80(金属制的第一保持架81)保持成绝缘状态,但是接地端子88在端子保持架80(第一保持架81)的内部与端子保持架80(第一保持架81)电连接。并且,第一保持架81在与金属制的第二保持架82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二保持架82。并且,第二保持架82在与金属制的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因此,接地端子88即使不使用配线部件86,也通过第一保持架81、第二保持架82以及铁芯保持架4与定子铁芯5电连接。
如图1(b)所示,在铁芯保持架4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一涂膜39,但是在开口部45的周围没有形成第一涂膜39。因此,端子保持架80在与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的从第一涂膜39露出的部分390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并且,在第二保持架82的侧面等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二涂膜89,但是在与第一保持架81重叠的第一枠部821没有形成第二涂膜89。因此,第二保持架82在与第一保持架81的从第二涂膜89露出的部分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第二保持架82。并且,第二保持架82的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底壁825的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没有形成第二涂膜89。因此,第二保持架82在从第二涂膜89露出的部分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
(供电部8的密封结构)
如图2(a)所示,在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一密封部件801。第一密封部件801由橡胶等O形圈等构成。并且,在第一保持架81的靠第二保持架82侧的面以及第二保持架82的靠第一保持架81侧的面中的一方,以与另一方接触的方式突出的第一凸部806以在第一密封部件801的内侧或者外侧沿着第一密封部件801的方式形成为框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持架82的开口部820的内缘形成为配置第一密封部件801的环状的台阶部,其结果是,第一框部821成为在第一密封部件801的外侧以沿着第一密封部件801的方式呈框状延伸的第一凸部806,并与第一保持架81接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01以及第一凸部806防止水分等进入内部,并且第一保持架81在第一凸部806处与第二保持架82接触并且电连接。另外,第一凸部806也可形成于第一保持架81侧。
并且,如图2(b)所示,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的靠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以及铁芯保持架4的与底壁825重叠的面中的一方形成有以包围开口部45的方式呈环状地延伸的槽805,在该槽805配置有环状的第二密封部件802。第二密封部件802由橡胶制的O形圈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槽805形成于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的靠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的靠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以及铁芯保持架4的与底壁825重叠的面中的一方,以与另一方接触的方式突出的第二凸部807以在第二密封部件802的内侧沿着第二密封部件802的方式形成为框状。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的靠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以及铁芯保持架4的与底壁825重叠的面中的一方,以与另一方接触的方式突出的第三凸部808以在第二密封部件802的外侧沿着第二密封部件802的方式形成为框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形成于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的靠铁芯保持架4侧的面,并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密封部件802、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防止水分等进入内部,并且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在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处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电连接。另外,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也可形成于铁芯保持架4侧。
(关于接地连接的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供电部8中,由于接地端子88与金属制的端子保持架80电连接,因此只要将端子保持架80以与金属制的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方式固定,即使不使用导线等配线部件86,也能够将接地端子88与定子铁芯5电连接。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接地端子88与定子铁芯5的电连接。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中,形成有孔828的部分成为朝向开口部45内突出的凸部826,因此在端子保持架80内配置配线部件86的空间较大。因此,不必勉强地弯折配线部件86就能够将配线部件86引出到铁芯保持架4侧,因此配线部件86不易发生断线等。
并且,在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一涂膜39,但是端子保持架80与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的从第一涂膜39露出的部分390接触。因此,即使在铁芯保持架4的外周面形成绝缘性的第一涂膜39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铁芯保持架4与端子保持架80电连接。
并且,端子保持架80由金属制的第一保持架81和金属制的第二保持架82构成,但是接地端子88在与第一保持架81电连接的状态下保持于第一保持架81,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电连接。因此,通过将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电连接,能够将接地端子88通过第一保持架81以及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电连接。并且,在第二保持架82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二涂膜89,但是第一保持架81在与第二保持架82的从第二涂膜89露出的部分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第二保持架82,第二保持架82在从第二涂膜89露出的部分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铁芯保持架4。因此,即使在第二保持架82的外周面形成有绝缘性的第二涂膜89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接地端子88通过第一保持架81以及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电连接。
并且,在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之间配置有环状的第一密封部件801。并且,在第二保持架82形成有与第一保持架81接触的第一凸部806。因此,能够抑制水分等进入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之间。并且,由于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通过第一凸部806接触,因此即使在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01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电连接。并且,由于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通过第一凸部806接触,因此不易发生因异物的存在而妨碍电连接这样的情况。
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与铁芯保持架4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部件802。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的第二密封部件802的内侧形成有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第二凸部807,在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的第二密封部件802的外侧形成有与铁芯保持架4接触的第三凸部808。因此,能够抑制水分等从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之间进入。并且,由于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通过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接触,因此即使在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之间通过第二密封部件802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电连接。并且,由于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通过第二凸部807以及第三凸部808接触,因此不易发生因异物的存在而妨碍电连接这样的情况。
(模制树脂部7的结构)
图8(a)、图8(b)、图8(c)是设置于应用本发明的马达1的模制树脂部7的说明图,图8(a)是树脂模制工序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树脂被模制的范围的说明图,图8(c)是将树脂被模制的范围放大表示的说明图。另外,在图8(c)中,为了易于了解树脂被模制前后的样子,只表示模制树脂部7的一部分。并且,图8(b)、图8(c)是从轴线方向L的一侧L1观察到的定子铁芯5的说明图,但是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的一侧L1与另一侧L2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8(b)、图8(c)中,将表示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的结构的符号在括号内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在将第一绝缘部件61以及第二绝缘部件62安装于定子铁芯5(分割铁芯50)后,在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的外侧板部64与内侧板部65之间卷绕定子线圈6,然后,在将多个分割铁芯50沿周向排列的状态下,通过热压配合将定子铁芯5(分割铁芯50)固定于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此时,事先在铁芯保持架4设置供电部8,通过配线部件86将定子线圈6与供电端子87电连接。
接下来,在定子铁芯5的内侧配置了模具19的状态下,如箭头R所示,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输出相反侧)向模具19与铁芯保持架4之间填充模制用的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模制用的树脂,例如使用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块状模塑料)。该MBC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碳酸钙等填充材料以及混合了玻璃纤维等的树脂材料。
在该填充工序中,在将定子线圈6卷绕于第二绝缘部件62的位置配置浇口。更加详细地说,浇口设置于外侧板部64与内侧板部65之间的定子线圈6上且与第一凹部66、第二凹部67、第三凹部680、槽状凹部55相同的角度位置。其结果是,树脂通过槽状凹部55与定子铁芯5的极槽59之间,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输出相反侧)流向一侧L1(输出侧)。因此,位于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的定子线圈6被树脂覆盖,并且位于定子铁芯5的极槽59内的定子线圈6被树脂覆盖,并且,位于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的定子线圈6被树脂覆盖。
因此,若树脂硬化,则如图2(b)以及图8(b)、图8(c)所示,在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形成定子铁芯5以及定子线圈6被模制树脂部7覆盖的状态。并且,模制树脂部7具有: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覆盖定子线圈6的第一部分71;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覆盖定子线圈6的第二部分72;在槽状凹部55的内部与第一部分71与第二部分72连接的第三部分73;以及在被在周向上相邻的凸极51所夹持的极槽59内覆盖定子线圈6并与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连接的第四部分74。
并且,模制树脂部7成为第一部分71以及第二部分72中的至少一方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树脂部7成为第一部分71以及第二部分72双方都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的状态。另外,由于在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嵌入有第一板11的台阶部114,因此第一部分71以避开供台阶部114嵌入的部分的方式覆盖定子线圈6,成为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的状态。并且,模制树脂部7成为第三部分73也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的状态。
并且,由于在第一绝缘部件61形成有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的第一凹部66、第二凹部67以及第三凹部680,因此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填充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容易从外侧板部64与内侧板部65之间通过第一凹部66、第二凹部67以及第三凹部680流向外侧板部64的径向外侧。因此,树脂容易通过定子铁芯5的槽状凹部55,流向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输出侧)。
在进行这样的填充工序时,铁芯保持架4的开口部45被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堵住。
(关于树脂模制的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定子铁芯5的圆环部56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55,因此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填充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定子铁芯5的槽状凹部55通过内侧到达轴线方向L的一侧L1。因此,模制树脂部7的第二部分72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覆盖定子线圈6,第一部分71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覆盖定子线圈6。
并且,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填充来的模制用的树脂在定子铁芯5的极槽59通过内侧到达轴线方向L的一侧L1。因此,模制树脂部7的第二部分72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覆盖定子线圈6,第一部分71在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一侧L1覆盖定子线圈6。
因此,能够高效地将在定子线圈6中产生的热量释放至模制树脂部7的第一部分71以及第二部分72,并且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6传递至模制树脂部7的热量经由定子铁芯5以及铁芯保持架4释放。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模制树脂部7的第一部分71、第二部分72以及第三部分73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接触,因此能够高效地将从定子线圈6传递至模制树脂部7的热量释放至铁芯保持架4。
并且,模制树脂部7由在将定子线圈6卷绕于凸极51而形成的定子铁芯5设置于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的状态下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填充来的树脂构成,因此能够形成模制树脂部7与铁芯保持架4的内周面40紧贴的状态。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从模制树脂部7向铁芯保持架4的热传递。
并且,在第一绝缘部件61以及第二绝缘部件62中,内侧板部65的从轴线方向L与凸极51的径向内侧端部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凸极51的径向内侧端部(内侧板部65)的周向的长度短。因此,容易使从定子铁芯5的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供给来的模制用的树脂通过在周向上相邻的内侧板部65之间而到达轴线方向L的相反一侧(一侧L1)。
并且,槽状凹部55与凸极51设置于定子铁芯5的相同的角度位置。而且,槽状凹部55的周向尺寸从位于径向外侧的开口缘551侧朝向位于径向内侧的底部552而变小。因此,即使在定子铁芯5形成槽状凹部55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形成磁路。并且,由于扩大了开口缘551的宽度,因此能够使树脂流入轴线方向L的一侧L1。
并且,由于铁芯保持架4的开口部45被端子保持架80(第二保持架82)的底壁825堵住,因此在填充模制用的树脂时,树脂不易从开口部45泄漏。并且,由于底壁825的形成有孔828的部分成为朝向开口部45内突出的凸部826,因此能够充分地堵住开口部45。因此,在向铁芯保持架4的内侧填充模制用的树脂时,树脂不易从开口部45泄漏。并且,在端子保持架80的底壁825形成有供配线部件86穿过的孔828,但是孔828被配线部件86堵住。因此,在填充完模制用的树脂时,树脂不易从孔828流入端子保持架80内。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轴线方向L的另一侧L2供给模制用的树脂,但是也可从轴线方向L的一侧L1供给模制用的树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供电部8中,第一保持架81与第二保持架82的结合以及第二保持架82与铁芯保持架4的结合使用了不同的螺钉,但是也可使用相同的螺钉。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零件(第一保持架81以及第二保持架82)构成端子保持架80,但是也可通过一个零件构成端子保持架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永久磁铁型同步电动机,但是也可将本发明例如应用于步进马达1、电磁铁同步电动机等其他同步电动机、感应电动机、整流子电动机以及其他电动机。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子;以及
筒状的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外侧包围所述转子,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圆环部以及从所述圆环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
定子线圈,所述定子线圈分别卷绕于所述多个凸极;
筒状的铁芯保持架,所述铁芯保持架从径向外侧与所述定子铁芯接触并保持所述定子铁芯;以及
模制树脂部,所述模制树脂部在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以及所述定子铁芯,
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形成有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另一侧的端部的槽状凹部,
所述模制树脂部具有: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所述另一侧覆盖所述定子线圈;以及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槽状凹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树脂部具有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在由所述多个凸极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凸极所夹持的极槽内覆盖所述定子线圈,并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状凹部和所述凸极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相同的角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状凹部的周向尺寸从位于径向外侧的开口缘侧朝向位于径向内侧的底部而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树脂部由在将所述定子线圈卷绕于所述凸极而形成的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铁芯保持架的内侧的状态下从轴线方向的所述一侧或者所述另一侧填充来的树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
端板部,所述端板部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凸极重叠;
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
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
在所述外侧板部中的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所在的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于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
在所述板状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在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板部中的与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在轴线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的周向长度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
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
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
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
在所述外侧板部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二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
所述绝缘部件具有:
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
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
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
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
在所述板状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在与所述槽状凹部相同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线圈隔着重叠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线方向的端部的绝缘部件卷绕于所述凸极,
所述绝缘部件包括:
端板部,所述端板部与所述凸极在轴线方向上重叠;
外侧板部,所述外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外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
内侧板部,所述内侧板部从所述端板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轴线方向的与所述定子铁芯相反的一侧以及周向突出,并在径向内侧限制所述定子线圈的卷绕范围;以及
板状突出部,所述板状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板部朝向径向外侧凸出并与所述圆环部重叠,
所述内侧板部中的与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重叠的部分的周向长度比所述凸极的径向内侧端部的周向长度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是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分割铁芯,
所述绝缘部件按照每个所述分割铁芯设置。
CN201610264557.5A 2015-04-28 2016-04-26 马达 Active CN106100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375 2015-04-28
JP2015091375A JP6525713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0192A true CN106100192A (zh) 2016-11-09
CN106100192B CN106100192B (zh) 2019-11-12

Family

ID=5749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4557.5A Active CN106100192B (zh) 2015-04-28 2016-04-26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25713B2 (zh)
CN (1) CN10610019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5591A (zh) * 2016-11-16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631474A (zh) * 2018-04-28 2018-10-0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CN11175612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埃地沃兹日本有限公司 定子、电动机、磁性轴承单元及真空泵
CN112136265A (zh) * 2018-05-17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N113644772A (zh) * 2017-05-31 2021-11-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配线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5995A (ja) * 1995-03-17 1996-10-1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固定子
CN1551453A (zh) * 2003-05-07 2004-12-01 ������������ʽ����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1171732A (zh) * 2005-04-15 2008-04-30 库尔茨-卡施公司 整体模制型定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4592A (ja) * 2002-03-12 2003-09-26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コア用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絶縁部材並びにモータケース
JP5274091B2 (ja) * 2008-04-17 2013-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5995A (ja) * 1995-03-17 1996-10-1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固定子
CN1551453A (zh) * 2003-05-07 2004-12-01 ������������ʽ����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1171732A (zh) * 2005-04-15 2008-04-30 库尔茨-卡施公司 整体模制型定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5591A (zh) * 2016-11-16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075591B (zh) * 2016-11-16 2020-06-1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113644772A (zh) * 2017-05-31 2021-11-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配线结构
CN113644772B (zh) * 2017-05-31 2024-04-26 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配线结构
CN108631474A (zh) * 2018-04-28 2018-10-0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
CN112136265A (zh) * 2018-05-17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N112136265B (zh) * 2018-05-17 2023-10-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模制马达
CN11175612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埃地沃兹日本有限公司 定子、电动机、磁性轴承单元及真空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08782A (ja) 2016-12-08
CN106100192B (zh) 2019-11-12
JP6525713B2 (ja)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0193A (zh) 马达
CN106100192A (zh) 马达
US10199898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having a resin molded portion
CN101615818B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
US6429557B2 (en) Terminal connector and wire containment apparatus
JP6068953B2 (ja) 電動モータ
US11843296B2 (en)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070262664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20060208587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90097484A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8516048A (ja) カプセル化された結線装置を有した電気機械用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ステータを有した電気機械
CN107846099A (zh) 定子及制造定子的方法
CN107872113A (zh) 马达
WO2018138858A1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12245427A1 (en) Environmentally protected housingless generator/motor
JP2017184525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並列ファン
US20090309427A1 (en) Primary part for a linear electric motor
US20180316242A1 (en) Brushless motor
US20160322870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2940836B1 (en) Rotating machine
WO2018173462A1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20220239178A1 (en) Brushless electric motor with busbar unit
JP2013027118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16082643A (ja) ステータ
JP5967133B2 (ja) 内燃機関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センサ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