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8110B -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8110B
CN106098110B CN201610426643.1A CN201610426643A CN106098110B CN 106098110 B CN106098110 B CN 106098110B CN 201610426643 A CN201610426643 A CN 201610426643A CN 106098110 B CN106098110 B CN 106098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avity
connecting rod
control rod
drives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266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8110A (zh
Inventor
王留兵
刘晓
饶琦琦
杜华
段春辉
何大明
张宏亮
肖聪
陈训刚
颜达鹏
杨灵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04266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8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8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8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8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7/00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 G21C7/06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 G21C7/08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 by application of neutron-absorbing material, i.e. material with absorption cross-section very much in excess of reflection cross-section by displacement of solid control elements, e.g. control rods
    • G21C7/20Disposition of shock-absorbing devic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器,缓冲器内部开设有水腔,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连接杆,设置在水腔内,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上部和缓冲器下部,缓冲器上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缓冲器下部能够相对于连接杆滑动,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继续向下运动,从而挤压水腔中的水实现缓冲;复位弹簧,设置在水腔内,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平行于连接杆,用于缓冲过程结束后令缓冲器下部复位。本发明不受控制棒组件类型的限制,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棒驱动线,是一种通用的驱动线缓冲结构;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压水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反应堆控制棒从高位落棒时,具有较大的势能,若不施加有效缓冲措施,落棒末期与支承面碰撞时将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该冲击力一般会超出结构的承受能力对结构的完整性及可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反应堆的安全。
因此在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的结构设计中,通常必须设计相应的结构在控制棒落棒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以将落棒时的冲击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目前核电站反应堆驱动线常用的缓冲形式是在燃料组件内控制棒导向管末段设置一段缩径段,在落棒末期通过控制棒棒束挤压导向管内的冷却剂,对控制棒产生向上的流体力,对控制棒驱动线运动部件起到缓冲作用。该结构简单,但仅适用于棒束型控制棒组件,无法推广至其它结构形式的控制棒组件。
控制棒组件因总体设计及堆芯物理要求,可能设计为不同形式,如H型、Y型、十字形等,传统的缓冲形式已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控制棒组件,为这些控制棒组件提供有效的落棒缓冲。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器,缓冲器内部开设有水腔,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连接杆,设置在水腔内,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上部和缓冲器下部,缓冲器上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缓冲器下部能够相对于连接杆滑动,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继续向下运动,挤压水腔中的水产生压力,进而对缓冲器上部产生反作用力,从而通过缓冲器上部挤压水腔中的水实现水力缓冲;复位弹簧设置在水腔内,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平行于连接杆,用于缓冲过程结束后令缓冲器下部复位。本技术方案中,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独立于燃料组件外,不受控制棒组件类型的限制,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棒驱动线,是一种通用的驱动线缓冲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器上部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缓冲器下部的上端伸入第一空腔内,所述缓冲器下部的上端与第一空腔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流水孔开设在缓冲器上部上。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空腔构成了水腔,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继续向下运动,缓冲器下部伸入第一空腔的部分增加,水腔中的水被挤压并通过流水孔流出,同时水对缓冲器上部产生反作用力,这个过程中实现水力缓冲。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下部内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构成水腔,本技术方案中,缓冲器下部内设置有第二空腔使水腔更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水,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下部的外壁与缓冲器上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缓冲器下部的内壁与连接杆之间具有间隙,使水腔中的水也可通过这两个间隙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所述缓冲器下部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缓冲器上部的下端伸入第二空腔内,所述缓冲器上部的下端与第二空腔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流水孔开设在缓冲器下部上。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空腔构成了水腔,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继续向下运动,缓冲器上部伸入第二空腔的部分增加,水腔中的水被挤压并通过流水孔流出,同时水对缓冲器上部产生反作用力,这个过程中实现水力缓冲。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上部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构成水腔,本技术方案中,缓冲器下部内设置有第二空腔使水腔更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水,缓冲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上部的外壁与缓冲器下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缓冲器下部的内壁与连接杆之间也具有间隙,使水腔中的水也可通过这两个间隙流出。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上部的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器下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包括中间段、上部连接段和下部连接段,上部连接段位于第一通孔内或穿出第一通孔;下部连接段位于第二通孔下方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上端外壁设置有螺纹,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杆下端开设有螺纹孔,用于与控制棒组件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独立于燃料组件外,不受控制棒组件类型的限制,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棒驱动线,是一种通用的驱动线缓冲结构;
2、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成本低;
3、进一步地,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设计输入要求,通过调整缓冲结构自身的参数,可较方便的满足多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的落棒缓冲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连接杆;11-中间段;12-上部连接段;13-下部连接段;2-缓冲器上部;21-第一空腔;3-复位弹簧;4-缓冲器下部;41-第二空腔;5-水腔;6-流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器、连接杆1、复位弹簧3,其中:
缓冲器内部开设有水腔5,水腔5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6;
连接杆1设置在水腔5内,连接杆1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缓冲器,上端用于连接驱动杆,下端用于连接控制棒组件;
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缓冲器上部2与连接杆1固定连接,缓冲器下部4能够相对于连接杆1滑动即缓冲器下部4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4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2与驱动线继续向下运动,从而挤压水腔5中的水实现缓冲;
复位弹簧3设置在水腔5内,复位弹簧3的弹力方向平行于连接杆1,用于缓冲过程结束后令缓冲器下部4复位。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套设在连接杆1上,上端与水腔5顶部接触,复位弹簧3通过连接杆1导向,使其弹力始终沿竖直方向,在高位时使缓冲器下部4复位。
本实施例中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设置于驱动杆与控制棒组件之间,成为控制棒驱动线的一部分,连接杆1将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连接在一起,当控制棒位处于高位时,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之间形成水腔5。在控制棒落棒末期,缓冲器下部4与支承接触并静止,支承为缓冲器下部4提供支持力,包括缓冲器上部2在内的驱动线其它运动部件继续向下运动,水腔5减小,水腔5中水通过流水孔和间隙流出,同时水也对缓冲器上部2施加反作用力,从而缓冲器上部2通过挤压水腔5内的水对驱动线运动部件实现缓冲作用。
实际应用中,复位弹簧3也可以仅设置在水腔5内采用其他装置导向,不一定套设在连接杆1上,只要能实现在无外界支持力时,复位弹簧3的弹力使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恢复平常位置形成水腔5即可。
本实施例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不依赖控制棒的类型,可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控制棒组件。甚至可用于在驱动线结构限制的情况下,布置在控制棒驱动线的其它部位独立实现控制棒驱动线的缓冲功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缓冲器进行如下改进:
所述缓冲器上部2内设置有第一空腔21,所述缓冲器下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41,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连通构成水腔5,且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上端伸入第一空腔21内,所述第一空腔21侧面的空腔壁与连接杆1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第二空腔41侧面的空腔壁与连接杆1之间也具有环形间隙,所述流水孔6开设在缓冲器上部2上,贯穿第二空腔41侧面的空腔壁,这些流水孔6 在第一空腔21的空腔壁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且可以自上而下设置多排。
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上端与第一空腔2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也即第一空腔21的顶部与缓冲器下部4的上端不接触,避免缓冲器下部4填满整个第一空腔21,因为第一空腔21内需要填充用于缓冲的水。
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杆1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1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缓冲器下部4能够上下滑动。
为便于缓冲器下部4的滑动,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外壁与缓冲器上部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缓冲器下部4下端的内壁与连接杆1之间具有间隙即第二通孔的孔壁与连接杆1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隙。本实施例中,缓冲器下部4的外壁与缓冲器上部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第二通孔的孔壁与连接杆1之间的间隙均为环形间隙。这样,水腔5中的水通过缓冲器下部4与缓冲器上部2之间的环形间隙、第二通孔的孔壁与连接杆1之间的环形间隙和流水孔6三个途径流出。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棒位处于高位时,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缓冲器下部4复位,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之间形成水腔5。在控制棒落棒末期,缓冲器下部4与支承接触并静止,支承为缓冲器下部4提供支持力,包括缓冲器上部2在内的驱动线其它运动部件继续向下运动,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之间的水腔5变小,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挤压水腔5内的水对驱动线运动部件实现缓冲。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缓冲器进行如下改进:
所述缓冲器上部2内设置有第一空腔21,所述缓冲器下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41,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连通构成水腔5,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下端伸入第二空腔41内,所述流水孔6开设在缓冲器下部4上,这些流水孔6可以自上而下设置多排。
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下端与第二空腔4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也即第二空腔41的底部与缓冲器上部2的下端不接触,避免缓冲器上部2填满整个第二空腔41,因为第二空腔11内需要填充用于缓冲的水。
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杆1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1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缓冲器下部4能够上下滑动。
为便于缓冲器下部4的滑动,所述缓冲器上部3的外壁与缓冲器下部4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缓冲器下部4下端的内壁与连接杆1之间具有环形间隙即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连接杆1之间也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间隙。这样,水腔5中的水可以通过缓冲器下部4与缓冲器上部3之间的环形间隙、第二通孔的孔壁与连接杆1之间的环形间隙和流水孔6三个途径流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是缓冲器上部3伸入缓冲器下部4中,流水孔6设置在缓冲器下部4的外壁上。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至3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缓冲器和连接杆1进行如下改进:
所述连接杆1包括中间段12、上部连接段11和下部连接段13,上部连接段11位于第一通孔内或穿出第一通孔,上部连接段11的直径小于中间段12的内径;下部连接段13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和中间段11的直径且位于第二通孔下方。
所述连接杆1上端外壁设置有螺纹,连接杆1下端开设有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的上述结构相当于在连接杆1上端、下端设置台阶面,对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起限位作用。在控制棒落棒末期,缓冲器下部4与支承接触并静止,支承对缓冲器下部4提供一个支持力,包括缓冲器上部2在内的驱动线其它运动部件继续向下运动,会对水腔5中的水进行挤压,对驱动线运动部件实现缓冲作用。缓冲器下部4相对于驱动线运动部件,质量很小,在与支承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可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中,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的缓冲行程、流水孔尺寸及位置、环形间隙等参数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器,缓冲器内部开设有水腔(5),水腔(5)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6);
连接杆(1),设置在水腔(5)内,连接杆(1)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缓冲器;
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上部(2)和缓冲器下部(4),缓冲器上部(2)与连接杆(1)固定连接,缓冲器下部(4)能够相对于连接杆(1)滑动,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4)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2)继续向下运动,从而挤压水腔(5)中的水实现缓冲;
复位弹簧(3),设置在水腔(5)内,套设在连接杆(1)上,复位弹簧(3)的弹力方向平行于连接杆(1),用于缓冲过程结束后令缓冲器下部(2)复位;
所述连接杆(1)上端外壁设置有螺纹,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杆(1)下端开设有螺纹孔,用于与控制棒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器上部(2)内设置有第一空腔(21),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上端伸入第一空腔(21)内,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上端与第一空腔(2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流水孔(6)开设在缓冲器上部(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下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41),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连通构成水腔(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外壁与缓冲器上部(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缓冲器下部(4)下端的内壁与连接杆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器下部(4)内设置有第二空腔(41),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下端伸入第二空腔(41)内,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下端与第二空腔(4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流水孔(6)开设在缓冲器下部(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上部(2)内设置有第一空腔(21),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41)连通构成水腔(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外壁与缓冲器下部(4)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缓冲器下部(4)下端的内壁与连接杆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上部(2)的上端开设有供连接杆(1)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缓冲器下部(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连接杆(1)包括中间段(12)、上部连接段(11)和下部连接段(13),上部连接段(11)位于第一通孔内或穿出第一通孔;下部连接段(13)位于第二通孔下方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
CN201610426643.1A 2016-06-16 2016-06-16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Active CN106098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6643.1A CN106098110B (zh) 2016-06-16 2016-06-16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26643.1A CN106098110B (zh) 2016-06-16 2016-06-16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8110A CN106098110A (zh) 2016-11-09
CN106098110B true CN106098110B (zh) 2018-04-24

Family

ID=5723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26643.1A Active CN106098110B (zh) 2016-06-16 2016-06-16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8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8408B1 (ko) * 2016-12-30 2023-08-18 뉴스케일 파워, 엘엘씨 제어봉 감쇠 시스템
CN108492891B (zh) * 2018-04-26 2019-12-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控制棒缓冲结构
CN108922637A (zh) * 2018-07-25 2018-11-3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用控制棒驱动机构
CN111816332B (zh) * 2020-07-01 2023-02-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棒及高温气冷堆
CN112002452B (zh) * 2020-07-31 2022-09-23 清华大学 控制棒缓冲器及其性能测量方法、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
CN112570996B (zh) * 2020-12-11 2022-07-29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 集成式星形架连接柄及胚件和制造方法
CN112670000B (zh) * 2020-12-11 2024-03-22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柔性控制棒组件及其星形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02903B1 (fr) * 1986-08-13 1988-12-02 Framatome Sa Barre absorbante a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integre
JPH07280979A (ja) * 1994-04-08 1995-10-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舶用原子炉の制御棒支持構造
KR100844469B1 (ko) * 2006-12-28 2008-07-07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제어봉 낙하 완충장치
CN202484177U (zh) * 2012-01-06 2012-10-10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运动系统、平台中的液力缓冲装置
CN103646673B (zh) * 2013-12-13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落棒系统及方法
CN204130191U (zh) * 2014-10-28 2015-01-2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十字形控制棒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力缓冲器缓冲特性研究;宋威 等;《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0831;第47卷(第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8110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8110B (zh)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CN105350679B (zh) 一种复位型sma压电摩擦混合阻尼器
CN201635210U (zh) 粘弹性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204252270U (zh) 组合式消能减震伸臂桁架高层结构体系
CN201722811U (zh) 一种金属阻尼器
CN201428770Y (zh) 特高压输电塔风振控制系统用粘滞阻尼器
CN201915522U (zh) 新型阻尼器位移增大装置
CN201835037U (zh) 一种拔管装置
CN206048498U (zh) 一种穿心式张拉装置
CN104674974A (zh) 粘滞耗能式防屈曲支撑
CN201027352Y (zh) 自复位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104565170B (zh) 一种梭织机的组合式缓冲器及其操作方法
CN204252311U (zh) 竖向开洞软钢阻尼器
CN202418898U (zh) 一种套筒式降噪减压阀
CN105135049A (zh) 一种阀门软密封阀芯
CN207830273U (zh) 一种试验机专用高低速合成作动器
CN204512282U (zh) 一种双出杆液压阻尼器
CN208605543U (zh) 缓冲装置
CN104565359A (zh) 一种压力容器的抗冲击装置
CN105155711A (zh) 三维基础复合式阻尼器
CN105064839A (zh) 一种移门双向移动缓冲器
CN202645483U (zh) 复合防堵装置
CN207372161U (zh) 一种适用于拉伸模具的管位机构
CN206868896U (zh) 一种液压机的冲裁缓冲装置
CN219469083U (zh) 一种漏斗抑尘装车闸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