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4020B -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4020B
CN106094020B CN201610375072.3A CN201610375072A CN106094020B CN 106094020 B CN106094020 B CN 106094020B CN 201610375072 A CN201610375072 A CN 201610375072A CN 106094020 B CN106094020 B CN 106094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analysis window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curve
work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50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4020A (zh
Inventor
姜福豪
李培明
张翊孟
张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750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4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4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和装置。所述地震反演方法包括: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本申请实施例的地震反演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地震反演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反演主要是利用观测的地震数据,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目前,利用面波进行地震反演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所述面波可以包括瑞雷面波(Rayleigh Wave)和拉夫面波(Love Wave)等。
现有技术中,主要基于相移法、f-k法和τ-p法等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基于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对地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反演,其中,所述频散曲线一般指地震波的相速度随频率或波长的变化曲线。
基于相移法、f-k法和τ-p法等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面波频散曲线的过程一般如下:
从工区的地震数据中获取单炮地震数据,并采用一个分析时窗对所述单炮地震数据进行频散特性分析,得到该单炮地震数据的频率-速度谱,从所述频率-速度谱上拾取面波能量聚焦较好的点,通过拾取的点生成该单炮地震数据的频散曲线,将生成的频散曲线作为所述工区的面波频散曲线。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利用面波进行地震反演的过程中,面波频散曲线的精度一般对地震反演的精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对于面波不是很发育的工区,采用一个分析时窗往往无法得到精度较高的频率-速度谱,造成生成的频散曲线的精度较差,从而使得地震反演的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地震反演的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包括:
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
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一种地震反演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反演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可以基于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可以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可以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并可以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工区划进行划分;对于每个分区可以采用多个分析时窗对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进行频散特性分析,以得到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和频散曲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对工区进行地震反演时,采用的分析时窗的数量较多,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频率-速度谱,从而可以提高工区频散曲线的精度,进而可以提高工区地震反演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震反演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工区内一分区的面波类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工区内另一分区的分析时窗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面波类型201的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面波类型201的另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面波类型202的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面波类型202的另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震反演装置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介绍本申请地震反演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
S101: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所述工区一般指进行地质勘探的区域。所述地震数据可以包括通过观测系统测量的数据,还可以包括通过测井方法测量的数据。所述工区的分区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具体地,可以依据工区地震数据中面波的属性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所述属性数据可以包括视速度数据、视频率数据、以及发育程度数据等。其中,通常可以使用面波的能量表示该面波的发育程度。那么,所述发育程度数据可以包括能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从工区的地震数据中获取面波的视速度数据和视频率数据;可以依据所述视速度数据和视频率数据在所述工区内的分布规律,对所述工区进行分区处理。例如,某一面波在工区内A区中的视速度为500~700米/秒,视频率为10~12赫兹;该面波在工区内B区中的视速度为850~1100米/秒,视频率为9~11赫兹。那么,可以依据该面波的视速度和视频率在所述工区内的分别规律,对所述工区进行分区处理,从而将所述工区划分为A区和B区两个分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从工区的地震数据中获取面波的视速度数据、视频率数据、以及发育程度数据;可以依据所述视速度数据、视频率数据、以及发育程度数据在所述工区内的分布规律,对所述工区进行分区处理。具体地,可以依据所述视速度数据和视频率数据在所述工区内的分布规律,对所述工区进行初步划分,得到初步划分后的分区;然后可以依据所述发育程度数据在所述工区内的分布规律,对初步划分后的分区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从而将所述工区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分区。
S102: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所述单炮地震数据一般指激发一炮时产生的地震数据。
具体地,对于每个分区,可以从所述地震数据中获取该分区内面波的属性数据,并可以基于所述属性数据,获取该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每个分区面波类型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那么,对于每个分区,可以从所述地震数据中获取该分区内面波的视速度数据和视频率数据,并可以基于所述视速度数据和视频率数据,对该分区内的面波进行类型划分,得到该分区的面波类型。例如,工区内C区面波类型的数量可以为2个,具体可以包括面波类型一和面波类型二。其中,面波类型一的视速度为500~700米/秒,视频率为10~12赫兹;面波类型二的视速度为900~1000米/秒,视频率为7~9赫兹。
图2为工区内某一分区的面波类型示意图。在图2中,该分区面波类型的数量为2个,具体包括面波类型201和面波类型202。其中,面波类型的视速度为512米/秒,面波类型202的视速度为1050米/秒。
每个分区单炮地震数据的数量一般为1个。具体地,对于每个分区,可以从所述地震数据中获取该分区内面波的视速度值域,并可以从所述地震数据中获取视速度在所述视速度值域的中位数附近、并且能量较强的面波,可以将获取的面波所对应的单炮地震数据作为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例如,工区内A区面波的视速度值域为500~700米/秒,所述视速度值域的中位数为600米/秒。那么,可以从工地震数据中获取视速度值在600米/秒附近、并且能量较强的面波,并可以将获取的面波所述对应的单炮地震数据作为A区的单炮地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工区内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还可以部分相同。例如,工区内A区的面波类型可以包括面波类型一和面波类型二,工区内B区的面波类型可以包括面波类型二。
还需要说明的是,同一面波类型在不同分区的属性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面波类型一在A区的视速度可以为500~700米/秒,视频率可以为10~12赫兹;该面波类型一在B区的视速度可以为1400~1500米/秒,视频率可以为8~10赫兹。
S103: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分析时窗。
所述分析时窗一般为面波分析时所使用的时间窗。
具体地,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可以获取该分区面波类型的数量、面波类型所对应的视速度、以及单炮地震数据的炮检距值域,可以基于所述面波类型的数量、面波类型所对应的视速度、以及单炮地震数据的炮检距值域,确定该分区的分析时窗。例如,工区内A区的面波类型的数量可以为2个,具体可以包括面波类型三和面波类型四。面波类型三所对应的视速度为500~700米/秒,面波类型四所对应的的视速度为900~1000米/秒。A区单炮地震数据的炮检距值域为L01~L02。那么,可以确定A区分析时窗的数量为6个,具体分别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当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为中间放炮地震数据时,可以在该单炮地震数据对应炮点的两侧均建立分析时窗。其中,所述中间放炮地震数据一般为位于排列中间的炮点产生的地震数据。
为了节省工作量,在多次覆盖时可以采用“滚进滚出”技术。例如对于中间放炮两端各32道接收,开始时,在测线始端放第一炮时,炮点小号端0道接收,炮点大号端32道接收;随后排列向前推进4个道距放第2炮,此时炮点小号端增加4道共4道接收,炮点大号端仍然32道接收;放第3炮时,炮点小号端再增4道共8道接收,炮点大号端仍然为32道接收;以此类推,到第9炮时,炮点小号端和大号端均为32道接收,此即为排列“滚进”的过程;反之,到测线末端,炮点小号端始终保持32道接收,炮点大号端接收道数按4道递减,此即为排列“滚出”过程。那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当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为采用“滚进滚出”方式产生的地震数据时,可以在该单炮地震数据对应炮点的一侧或两侧建立分析时窗。
图3为工区内某一分区的分析时窗示意图。在图3中,301为分析时窗1,302为分析时窗2,303为分析时窗3。
S104: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所述频率-速度谱一般指地震数据的频率相对于速度的变化关系。
具体地,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可以获取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可以基于所述各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计算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所述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例如,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可以获取该分区的初始地震道数量;对于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可以基于所述初始地震道数量,获取该分析时窗内面波能量的聚焦情况;然后可以增加地震道数量,在增加地震道数量之后,该分析时窗内面波能量的聚焦情况会有所改善;可以逐渐增加地震道数量,直至该分析时窗内面波能量的聚焦情况不再改善为止,此时的地震道数量对应的炮检距值域可以作为该分析时窗的炮检距值域。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可以获取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和视速度值域;对于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可以基于该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和视速度值域,计算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例如,可以通过Radon变换(拉当变换)计算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S105: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所述频散曲线一般指地震波的周期与波速之间的关系曲线。所述地震波的周期具体可以包括地震波的波长和频率。
具体地,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可以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并可以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所述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可以包括: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上拾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例如,可以沿频率-速度谱上面波聚焦较好的位置拾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
所述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可以包括:对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进行连线,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该分析时窗的位置区域;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进行处理。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具体包括:基于处理后的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所述位置区域可以包括分析时窗的组合中心区域、以及中间数据道区域等。
所述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进行排序,或者,剔除所述位置区域内频散曲线控制点中的异常点。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该分析时窗的位置区域;根据该分析时窗内面波的发育程度,将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放在一起,得到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集合。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具体包括:基于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集合,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图4a为面波类型201的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在图4a中,白色区域为分析时窗。
图4b为图4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5a为面波类型201的另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在图5a中,白色区域为分析时窗。
图5b为图5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6a为面波类型202的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在图6a中,白色区域为分析时窗。
图6b为图6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图7a为面波类型202的另一个分析时窗示意图。在图7a中,白色区域为分析时窗。
图7b为图7a所示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示意图。
S105: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具体地,可以对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进行阶数标定,基于所述各分析时窗阶数标定后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进行阶数标定,可以包括:对于所述每个分区,依据该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的位置关系,分别对所述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进行阶数标定。例如,可以将位于最低频位置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标定为1阶,将与该最低频位置相邻并且频率位置较高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标定为2阶。又如,在图3中,可以将分析时窗301的频散曲线标定为1阶,将分析时窗303的频散曲线标定为2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5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该分析时窗的位置区域;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进行处理。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具体包括: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处理后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所述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进行排序处理,或者,编辑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
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可以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可以基于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可以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可以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并可以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工区划进行划分;对于每个分区可以采用多个分析时窗对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进行频散特性分析,以得到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和频散曲线。因此,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在对工区进行地震反演时,采用的分析时窗的数量较多,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频率-速度谱,从而可以提高工区频散曲线的精度,进而可以提高工区地震反演的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反演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801,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第一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确定单元803,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
第二获取单元804,用于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生成单元805,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反演单元806,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
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具体包括:
依据工区地震数据中面波的属性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所述属性数据包括视速度数据、视频率数据、以及发育程度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具体包括:
对于每个分区,从所述地震数据中获取该分区内面波的属性数据,其中,所述属性数据包括视速度数据、视频率数据、以及发育程度数据;
基于所述面波的属性数据,获取该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分析时窗,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每个分区,获取该分区面波类型的数量、面波类型所对应的视速度、以及单炮地震数据的炮检距值域;
基于所述面波类型的数量、面波类型所对应的视速度、以及单炮地震数据的炮检距值域,确定该分区的分析时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每个分区,可以获取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
基于所述各分析时窗内面波的炮检距值域,计算该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所述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
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具体包括:
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上拾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基于该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获取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控制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该分析时窗的位置区域;
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控制点进行处理;
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具体包括:
基于处理后的频散曲线控制点,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每个分区的各分析时窗,获取该分析时窗的位置区域;
对所述位置区域内的频散曲线进行处理;
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处理后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10.一种地震反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单元,依据工区的地震数据对所述工区进行划分,得到所述工区的分区;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的面波类型和单炮地震数据,确定该分区的各分析时窗;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每个分区的单炮地震数据在该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内的频率-速度谱,生成该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
反演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分区各分析时窗的频散曲线,对所述工区进行地震反演。
CN201610375072.3A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094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5072.3A CN106094020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5072.3A CN106094020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020A CN106094020A (zh) 2016-11-09
CN106094020B true CN106094020B (zh) 2018-09-04

Family

ID=57229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5072.3A Active CN106094020B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4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440B (zh) * 2017-10-12 2021-03-05 南方科技大学 面波勘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856555B (zh) * 2020-06-19 2021-09-0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面波多尺度窗分析的地下探测方法
CN112083487B (zh) * 2020-09-16 2021-12-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宽频带频散曲线提取方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1812A2 (en) * 2009-12-07 2011-06-16 Geco Technology B.V. Simultaneous joint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 and refraction data
CN103792572A (zh) * 2012-10-29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地震记录中的面波信息调查表层结构的方法
CN104345341A (zh) * 2013-08-08 2015-02-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域约束的分频段能量地震面波处理方法
CN103616714B (zh) * 2013-11-19 2016-03-30 长安大学 瑞利面波探测地下空洞边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020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5895B2 (ja) 表面波探査方法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
CN111164462B (zh) 一种人工源面波勘探方法、面波勘探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680868B (zh) 一种槽波地震多属性参数层析方法
CN106094020B (zh) 一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6855640A (zh) 一种海底电缆地震数据初至计算方法及装置
US201901136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Sonic Slownes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CN104316958B (zh) 一种识别不同尺度地层断裂的相干处理方法
CN106772589B (zh) 一种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9765615A (zh) 一种地层品质因子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7144877B (zh)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391319B (zh) 一种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88521A (zh) 一种叠后地震数据的拼接方法及装置
CN106501841B (zh) 一种二维宽线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4182651B (zh) 用于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微地震事件方位角自动质控方法
CN105093318B (zh) 一种自适应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
CN107870361B (zh) 一种地震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983679B (zh) 基于沉积参数的相控型白云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42316B (zh) 裂缝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814394B (zh) 台站式检波器与常规检波器联合低频恢复方法
CN108508481A (zh) 一种纵波转换波地震数据时间匹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50601A (zh) 静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7422375B (zh)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772596B (zh) 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
Díaz et al. On the ability of the Benford’s Law to detect earthquakes and discriminate seismic signals
CN107329169A (zh) 一种角度道集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