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2375B -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2375B
CN107422375B CN201710545474.8A CN201710545474A CN107422375B CN 107422375 B CN107422375 B CN 107422375B CN 201710545474 A CN201710545474 A CN 201710545474A CN 107422375 B CN107422375 B CN 107422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eismic data
sampling point
aqueduct
time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54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2375A (zh
Inventor
岳玉波
李建峰
钱忠平
常稳
聂红梅
史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454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2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2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2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2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2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 G01V2210/632Amplitude variation versus offset or angle of incidence [AVA, AVO, AV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将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由于该方案通过分别确定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中各个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而累加以获取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因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获得准确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海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时,常常需要采集海底节点(Ocean Bottom Node,OBN)的共反射点(common reflection point,CRP)道集,进而可以根据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叠加成像,以对海底地下进行具体的勘探开发。
但是,对于海底节点而言,由于传播介质不同,不能通过陆地获取共反射点道集的方法直接获取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通常是先获取海底节点的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CMP)道集,再在共中心点道集上进行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动校正和叠加处理,以替代共反射点道集;进而利用处理后的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叠加成像。但是,由于震源和接收节点存在巨大的深度差异,致使地震射线的传播路径不再对称。具体的,对于不同的反射时间深度,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往往是一个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曲线。因此,共中心点道集上进行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动校正和叠加处理,以替代共反射点道集;进而利用处理后的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叠加成像,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会破坏地震数据中所包含的时距关系,严重的影响了后续速度分析以及偏移成像等处理结果的精度。综上可知,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存在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将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包括: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
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根据所述旅行时,拾取所述旅行时所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包括:
确定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
分别确定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
根据所述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所述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中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建立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包括:
计算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与所述共反射点位置曲线的水平距离差,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作为所述有效时间样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要求包括:所述水平距离差小于一个网格间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上式中,t为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t0为有效时间样点,xP为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xS是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vnmo为均方根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方根速度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地震数据,通过爹加速度分析,确定均方根速度场,其中,所述均方根速度场以海平面为基准面;
根据所述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均方根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时间层位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接收点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所述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炮检距的水平位置,dep1为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dep2为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xCRP为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海底地下构造的叠加成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噪声压制。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累加模块,用于将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获取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因此,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叠加成像精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OBN观测系统下行波反射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输入道地震数据和输出道地震数据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对OBN下行波地震记录所抽取的CMP道集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同空间位置所抽取的CRP道集的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CRP道集进行叠加得到的叠后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方法,尚未形成针对海底节点的共反射道集的获取方法。通常都是先获取对应的共中心点道集,在中心点道集上对海底节点进行动校正和叠加处理,以代替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但是,由于对海底节点而言,震源点和接收点存在较大的深度差异,致使地震射线的传播路径不再对称,因此,使用处理后的共中心点道集替换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叠加成像是不合理的,会破坏地震数据中所包含的时距关系,影响后续速度分析以及偏移成像的结果精度。综上可知,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无法直接准确地获取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考虑可以根据海底节点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用于直接准确获取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方法,即可以先根据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分别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中各个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而可以将上述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以直接获取较为准确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从而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地获取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具体可以包括海底节点的炮集数据。其中,所述炮集数据具体可以是用过炮检采集的地震数据。具体的获取过程可以包括:将震源设置在海平面,将把接收器设置在海底,通过接收器采集相应的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获取了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后,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减少干扰,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随机噪声压制等方式对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具体施工要求选择除随机噪声压制以外的其他方式对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步骤S102: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直接采集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可以分别对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中的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以单个输入道地震数据作为处理单位,将各个输入道的地震数据分别归位到其产生的空间位置处,并消除由于非零炮检距产生的动校正时差,获得每个输入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数据。即,获得各个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再将各个输入道数据所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数据进行累加,以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取各个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02-1: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
S102-1-1:确定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是指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的分层方案。例如,可以将6000ms的输入道地震数据,以2ms为个时间层位的间距,将输入道地震数据划分为多个时间层位,再对每个时间层位分别进行对应处理。当然,上述所列举的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方法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案以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S102-1-2:分别确定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计算震源点到该道地震数据中各个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并记为dep1。类似的,分别计算接收点到该道地震数据中各个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并记为dep2
S102-1-3:根据所述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所述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求解各个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炮检距的水平位置,dep1为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dep2为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xCRP为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S102-1-4: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中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建立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确定得到该输入道地震数据中各个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后,即可以得到该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
S102-2: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计算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与所述共反射点位置曲线的水平距离差,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作为所述有效时间样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取出合适的点作为所述有效时间样点,上述预设规则具体可以包括:设置比较阈值,将所述水平距离差与所述比较阈值进行比较,将所述水平距离差小于比较阈值的点作为有效时间样点。其中,所述比较阈值具体可以是一个网格间距。当然,需要说明是,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实施要求,选择其他的数值作为上述比较阈值。
S102-3: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有效时间样点,按照双平方根公式计算该有效时间样点与震源点、接收点所确定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具体实施时,上述双平方根公式具体可以是:
上式中,t为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t0为有效时间样点,xP为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xS是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vnmo为均方根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方根速度vnmo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S102-3-1:根据所述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确定均方根速度场,其中,所述均方根速度场以海平面为基准面。
S102-3-2:根据所述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均方根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xP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时间层位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xS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接收点的水平位置。
S102-4:根据所述旅行时,拾取所述旅行时所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步骤S103:将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多道地震数据中各道地震数据的各个时间层位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从而可以获得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将各个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叠加到CRP道集中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处。可以参照以下公式进行累加处理:
上式中,表示将各个时间层位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表示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获得了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后,可以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海底地下构造的叠加成像。进而可以根据叠加成像,对海底地下进行具体的勘探开发,包括:海底地下结构的分析、海底油藏的勘探预测、海底气藏的勘探预测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有是通过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相关的叠加成像,得到的叠加成像的精度相对更高、误差相对更小,从而可以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相对更为可靠的指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方法,通过对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中各个输入道的地震数据分别求取各个时间层位的有效时间样点和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再将各个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叠加,以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叠加成像精度的技术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确定模块202、累加模块203,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确定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累加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将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通过利用确定模块202确定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中各个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和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再利用累加模块203进行累加以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叠加成像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提供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抽取某目标区域的OBN(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CRP(共反射点)道集。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对OBN地震数据进行去噪等常规预处理,并假设已经获得以海平面为基准面的均方根速度场文件。
S2:输入一道转换波地震数据(即对一个输入地震数据进行处理),根据该道对应的震源位置和接收节点位置计算震源和接收节点到反射层位的深度(即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并利用公式(1)计算该输入道对应CRP空间位置曲线(即该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
其中,xCRP为CRP点的水平空间位置,为炮检距水平矢量,同时表明该道仅对炮检距矢量为的输出道有贡献。
S3:利用公式(2)计算该道对应的CMP点位置(该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从而限定该输入道有贡献的输出道范围。
式中,xCMP为CMP点的水平空间位置。
具体可以参阅图5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对OBN下行波地震记录所抽取的CMP道集的示意图。
S4:对于步骤3所确定空间范围内的某个输出道计算每个样点同步骤2与所计算的CRP曲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若该距离小于一个网格间距,则认为是有效有效时间样点(即有效时间样点)。具体可以参阅图4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输入道地震数据和输出道地震数据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S5:对于步骤S4)所确定的有效有效时间样点根据双平方根公式(4)计算该有效时间样点同震源和接收节点所确定的反射路径所对应的旅行时进而拾取输入道中该旅行时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将该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叠加到CRP道集对应的有效时间样点处。即如公式(3)所示。
其中,所述双平方根公式表示为:
式中,t为地震波双程走时(即旅行时),t0为零炮检距双程走时(即有效时间样点),为输出道到震源的水平距离(即时间层位到震源点的水平距离),是输出道到接收节点的水平距离(即时间层位到接收点的水平距离),vnmo为均方根速度。
其中,上述反射路径具体可以参阅图3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OBN观测系统下行波反射路径的示意图。
S6:对步骤S3所确定的空间范围内的所有输出道,重复步骤S4和步骤S5所描述的计算过程,得到对应单个输入道的CRP道集抽取结果。
S7:对输入的转换波地震记录中的每一道,重复步骤S2到步骤S6所描述的计算过程,得到最终的CRP输出道集(即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具体可以参阅图6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同空间位置所抽取的CRP道集的示意图。
在获得CRP输出道集后,根据所述CRP输出道集对所述目标区域的海底地下进行叠加成像。具体可以参阅图7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CRP道集进行叠加得到的叠后剖面的示意图。
通过上述的场景示例,验证了通过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直接准确确定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叠加成像精度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1)

1.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以及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将所述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在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上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其中,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以及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包括: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
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根据所述旅行时,拾取所述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包括:
计算位于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的时间样点与所述共反射点位置曲线的水平距离差,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时间样点作为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
其中,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时间样点作为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包括:设置比较阈值,将所述水平距离差与所述比较阈值进行比较,将所述水平距离差小于比较阈值的点作为有效时间样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包括:
确定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时间层位;
分别确定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
根据所述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所述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中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建立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要求包括:所述水平距离差小于一个网格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
上式中,t为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t0为有效时间样点,xP为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xS是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vnmo为均方根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方根速度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确定均方根速度场,其中,所述均方根速度场以海平面为基准面;
根据所述均方根速度场,确定所述均方根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源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时间层位的水平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点到时间层位的水平距离,按照以下公式确定:
上式中,为接收点的水平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和所述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上式中,为震源点的水平位置,为炮检距的水平位置,dep1为震源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dep2为接收点到所述时间层位的垂直距离,xCRP为时间层位上共反射点的水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海底地下构造的叠加成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中的有效时间样点和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噪声压制。
11.一种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其中,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包括多个输入道地震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以及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累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在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上进行累加,得到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海底节点的地震数据,确定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利用所述有效时间样点,确定海底节点的反射路径的旅行时;根据所述旅行时,拾取所述输入道的有效时间样点的振幅;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输入道地震数据的共反射点位置曲线和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确定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包括:计算位于所述输出道的水平空间位置的时间样点与所述共反射点位置曲线的水平距离差,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时间样点作为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
其中,将所述水平距离差满足预设要求的时间样点作为所述输出道的有效时间样点,包括:设置比较阈值,将所述水平距离差与所述比较阈值进行比较,将所述水平距离差小于比较阈值的点作为有效时间样点。
CN201710545474.8A 2017-07-06 2017-07-06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422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5474.8A CN107422375B (zh) 2017-07-06 2017-07-06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5474.8A CN107422375B (zh) 2017-07-06 2017-07-06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2375A CN107422375A (zh) 2017-12-01
CN107422375B true CN107422375B (zh) 2019-06-11

Family

ID=6042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5474.8A Active CN107422375B (zh) 2017-07-06 2017-07-06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23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340B (zh) * 2022-06-21 2022-08-23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深拖式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方法
CN115144899B (zh) * 2022-06-24 2023-02-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崎岖海底obn弹性波联合偏移成像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5894A (zh) * 2008-05-30 2008-10-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5629298A (zh) * 2014-11-25 2016-06-01 费尔菲尔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地震节点位置的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5894A (zh) * 2008-05-30 2008-10-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5629298A (zh) * 2014-11-25 2016-06-01 费尔菲尔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地震节点位置的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stack depth imaging of ocean-bottom node data";Mathias Alerini el.;《GEOPHYSICS》;20091231;第74卷(第6期);第57-6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2375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9546B (zh) 用于在地震处理中的局部属性匹配的系统和方法
Rentsch et al. Fast location of seismicity: A migration-type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 to hydraulic-fracturing data
CN103635831A (zh) 在3d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基于敏感度内核的偏移速度分析
US20220163690A1 (en) Optimal survey design
JP2020508454A (ja) 指向性波動場イメージングを用いた地球物理学的画像生成
Wu et al.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s with deconvolution migration
US9753166B2 (en) P-wave and S-wave separation of seismic data in the presence of statics and irregular geometry
CN113015926A (zh) 无源地震成像
Cosma et al. 3D VSP migration by image point transform
CN104570116A (zh)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Dafni et al. Scattering and dip angle decomposition based on subsurface offset extended wave-equation migration
Peterie et al. Near-surface scattering phenomena and implications for tunnel detection
CN104977615B (zh) 一种基于模型统计拾取的深水obc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
US992132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upward beam propagation for target-oriented seismic imaging
CN107422375B (zh) 海底节点的共反射点道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054252B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01638B (zh)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ichostępski et al.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shallow seismic data for imaging of sulfurized carbonates
CN109709602A (zh) 一种远探测声波偏移成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03741A (zh) 基于水检积分的地震双检合并鸣震压制方法
US106348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p-guided seismic image stacking
CN106772616A (zh) 一种地震成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25290B (zh)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81484A (zh)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597536A (zh) 一种地震成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