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2478B -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2478B
CN106092478B CN201610504915.5A CN201610504915A CN106092478B CN 106092478 B CN106092478 B CN 106092478B CN 201610504915 A CN201610504915 A CN 201610504915A CN 106092478 B CN106092478 B CN 106092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outside
reinforcing sheet
glass fibe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49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2478A (zh
Inventor
赵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ongling Vibration Test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ongling Vibration Test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ongling Vibration Test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ongling Vibration Test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49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将内增强片固定在内侧绕线的内侧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将外增强片固定在外侧绕线的外侧,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内增强片和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本发明通过采用增强片形式的动圈驱动绕线结构,增加了内、外绕线匝间的粘结面积,提高了动圈绕线的粘结强度,使动圈绕线在振动台满推力长时间工作时不至于与骨架脱离,提高了振动台的可靠性与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振动台的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振动台动圈的驱动绕线普遍采用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环筒固定,在内胆内、外均绕制漆包线的双层导线结构。这种绕线结构形式,内外漆包导线产生的驱动力必须通过绕线匝间及中间的绕线内胆传递给骨架环筒,进而传递至动圈台面,但实际动圈在满推力长时间工作中常常因驱动绕线自身的粘结强度不足,而与动圈骨架脱离,造成动圈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导线匝间的粘结强度的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
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10、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
S11、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
S12、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
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并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9、将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内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外侧;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4、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6、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8、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
S9、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
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环绕粘结在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绕线内胆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以及环绕粘结在所述绕线内胆和所述外侧绕线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内增强组件和/或外增强组件,所述内增强组件包括内增强片和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所述玻璃丝纱带A环绕粘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之间,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所述外增强组件包括外增强片和玻璃丝纱带D,所述外侧玻璃丝纱带D环绕粘结在所述外侧绕线和所述外增强片之间,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与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齐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通过采用增强片形式的动圈驱动绕线结构,增加了内、外绕线匝间的粘结面积,提高了动圈绕线的粘结强度,使动圈绕线在振动台满推力长时间工作时不至于与骨架脱离,提高了振动台的可靠性与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动圈绕线增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动圈绕线增强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绕线内胆;2、内侧绕线;3、外侧绕线;4、动圈骨架;5、内增强片;6、外增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结构,上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1、连接在绕线内胆1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2、连接在绕线内胆1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3、环绕粘结在内侧绕线2和绕线内胆1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图中未视出)以及环绕粘结在绕线内胆1和外侧绕线3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图中未视出),绕线内胆1与动圈骨架4相对固定,上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内增强组件和外增强组件,上述内增强组件包括内增强片5和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图中未视出),上述玻璃丝纱带A环绕粘结在内增强片5和内侧绕线2之间,内增强片5呈片状且其下端延伸至动圈骨架4和内侧绕线2的相接处,上述外增强组件包括外增强片6和玻璃丝纱带D(图中未视出),上述外侧玻璃丝纱带D环绕粘结在外侧绕线3和外增强片6之间,外增强片6呈片状且其下端与动圈骨架4与外侧绕线3的相接处齐平。
下面介绍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5和内侧绕线2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外侧绕线3和外增强片6,上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上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上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上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动圈骨架4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采用环氧胶将内增强片5沿环向均匀粘贴在上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内增强片5的下端延伸至动圈骨架4和内侧绕线2的相接处;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内增强片5的外侧;
S4、将内侧绕线2绕制在上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内侧绕线2的外侧;
S6、将绕线内胆1套设在上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动圈骨架4固定连接;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绕线内胆1的外侧;
S8、将外侧绕线3绕制在上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外侧绕线3的外侧;
S10、将外增强片6沿环向均匀粘贴在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外增强片6的下端延伸至动圈骨架4与外侧绕线3的相接处;
S11、将上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外增强片6的外侧;
S12、烘干固化后,拆除上述第一绕线模具和上述第二绕线模具。
其中,内增强片5和外增强片6采用三角形的金属薄片,上述玻璃纱丝带A和上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内增强片5和外增强片6的高度齐平,上述玻璃丝纱带B和上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内侧绕线2和外侧绕线3的高度齐平。
玻璃丝纱带涂抹环氧胶不仅可以将增强片固定,防止位置改变,而且可以使绕线与内外增强片之间贴合紧密,粘结的更牢固,为了使内外导线与绕线内胆之间粘结可靠,在绕线内胆内、外侧均需缠绕玻璃丝纱带与涂抹环氧胶。
同时为了不影响动圈驱动绕线的散热,增强片采用薄金属板材,多片均匀粘贴,高度不超过动圈绕线高度的一半,且玻璃丝纱带缠绕高度与增强片高度一致。
上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增设内增强片5和外增强片6,在需要的情况下,只需内增强片5时,S9和S10不再进行,在只需要外增强片6时,S2和S3不再进行。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内增强片5和外增强片6采用条状的金属薄片。
以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
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10、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
S11、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
S12、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度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3.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
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并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9、将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度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内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5.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
S2、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外侧;
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
S4、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
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
S6、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
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
S8、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
S9、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
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度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7.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环绕粘结在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绕线内胆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以及环绕粘结在所述绕线内胆和所述外侧绕线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内增强组件和外增强组件,所述内增强组件包括内增强片和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所述玻璃丝纱带A环绕粘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之间,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所述外增强组件包括外增强片和玻璃丝纱带D,所述外侧玻璃丝纱带D环绕粘结在所述外侧绕线和所述外增强片之间,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与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齐平,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
CN201610504915.5A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Active CN106092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4915.5A CN106092478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4915.5A CN106092478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478A CN106092478A (zh) 2016-11-09
CN106092478B true CN106092478B (zh) 2018-09-14

Family

ID=5721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4915.5A Active CN106092478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247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1827A (en) * 1978-10-16 1979-06-29 Nippon Gakki Seizo Kk Production of moving coil device for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2821557Y (zh) * 2005-09-09 2006-09-27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带下加强环的分体式动圈绕线壁筒结构
CN201145634Y (zh) * 2008-01-21 2008-11-05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电动振动台动圈加强结构
CN101377445A (zh) * 2008-08-29 2009-03-0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圈悬挂结构
CN101561341A (zh) * 2009-05-18 2009-10-21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动圈骨架壁筒强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1429495Y (zh) * 2009-07-13 2010-03-2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动圈结构
CN101699586A (zh) * 2009-10-22 2010-04-28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 高频变压器绝缘浸渍处置工艺
CN201936741U (zh) * 2010-12-14 2011-08-17 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撑条的支撑件
CN202003833U (zh) * 2010-12-14 2011-10-05 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线圈绕制的支撑件
CN104021928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绕制工艺
JP2015133372A (ja) * 2014-01-10 2015-07-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205940912U (zh) * 2016-07-01 2017-02-08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圈绕线的增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1827A (en) * 1978-10-16 1979-06-29 Nippon Gakki Seizo Kk Production of moving coil device for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2821557Y (zh) * 2005-09-09 2006-09-27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带下加强环的分体式动圈绕线壁筒结构
CN201145634Y (zh) * 2008-01-21 2008-11-05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电动振动台动圈加强结构
CN101377445A (zh) * 2008-08-29 2009-03-0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圈悬挂结构
CN101561341A (zh) * 2009-05-18 2009-10-21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动圈骨架壁筒强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1429495Y (zh) * 2009-07-13 2010-03-2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动圈结构
CN101699586A (zh) * 2009-10-22 2010-04-28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 高频变压器绝缘浸渍处置工艺
CN201936741U (zh) * 2010-12-14 2011-08-17 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撑条的支撑件
CN202003833U (zh) * 2010-12-14 2011-10-05 新华都特种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线圈绕制的支撑件
JP2015133372A (ja) * 2014-01-10 2015-07-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104021928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绕制工艺
CN205940912U (zh) * 2016-07-01 2017-02-08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动圈绕线的增强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动振动台动圈的金属绕线壁筒及其加强环的涡流影响的限制与消除;江运泰;《环境技术》;20071031(第05期);29-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478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9366B (zh) 一种大丝束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试样及其制样方法
WO2012090468A1 (ja) 成形型、成形治具、および成形方法
JP2018174219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回路基板。
JP2021154732A (ja) 軟磁性合金薄帯の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6092478B (zh)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CN102954910A (zh) 防热涂层拉伸剪切强度测试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CN205940912U (zh) 一种动圈绕线的增强结构
CN105782603B (zh) 一种带金属法兰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3503A (zh) 一种伸缩式纺织纱筒
CN112389073B (zh) 一种含单面胶的两层结构产品加工工艺
CN209260004U (zh) 电子产品用双面胶贴膜
CN106346657B (zh) 飞机发动机过渡段总成密封圈对接接头硫化工艺方法
CN109801777A (zh) 一种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及其单框
CN201846494U (zh) 电磁炉线盘绕线装置
CN203026286U (zh) 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结构
CN210879496U (zh) 一种粘贴式电杆安健环的粘贴辅助装置
CN209016588U (zh) 一种用于车身线束的卡钉连接装置
CN109524222B (zh) 一种珀腔压力光纤传感器探头的内部放置方法
CN210176216U (zh) 一种适用于氨纶线卷绕的纸管
CN209859646U (zh) 一种电磁线
CN205920766U (zh) 自粘性高张力漆包线
CN209797082U (zh) 一种塑料软管的夹持装置
JP3961850B2 (ja) ポリマー碍子におけるコア部材と把持金具との接合方法
CN209727736U (zh) 微细扁线粘合力测试工装
CN105776053A (zh) 一种适用于绞盘的制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