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2420A -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2420A
CN106092420A CN201610364543.0A CN201610364543A CN106092420A CN 106092420 A CN106092420 A CN 106092420A CN 201610364543 A CN201610364543 A CN 201610364543A CN 106092420 A CN106092420 A CN 106092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aircraft
flow
electromotor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45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2420B (zh
Inventor
吴颖川
贺元元
张小庆
贺伟
王琪
高昌
吴杰
韩奕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Breathing Hypers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Unit 63820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Breathing Hypers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Unit 63820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Breathing Hypers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Unit 63820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Breathing Hypersonics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Unit 63820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6103645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2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2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2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3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tractive or propulsive power of vehicles
    • G01L5/133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tractive or propulsive power of vehicles for measuring thrust of propulsive devices, e.g. of propell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28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force applying means
    • G01L5/0038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force applying means applying a pushing for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用于测量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的发动机的有效推力,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带动力飞行器在风洞中开展推阻特性测量试验,风洞试验同时满足气动和发动机试验的模拟准则要求,试验中发动机点火燃烧,风洞天平测得飞行器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并与计算或者测量得到的机体阻力D外阻相加,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本发明的方法避免计算冷态内阻,而是通过热态试验测得的总推力加上流道之外的机体阻力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提高了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的发动机有效推力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典型的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机身与发动机高度融合,如图1所示,1为机体一体化构型,其机身前下表面是发动机进气道前体压缩面2,机身后下表面是发动机尾喷管的后体膨胀面3,4为喷油,机体与发动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为研究飞行器的气动与发动机性能,需进行机体/发动机力界面划分。采用“noseto tail”的划分方法(罗金玲,周丹,康宏琳,等.典型气动问题试验方法研究的综述[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4,32(5):600~609.),将一体化飞行器各部件的受力体系划归机体系统和推进系统。其中,机体系统包括机翼7、尾翼8、飞行器上表面和侧面9、发动机外罩10;推进系统包括前体进气道5、发动机唇口以后的内流道11和尾喷管12,如图2所示。
发动机有效推力是指发动机工作时流道壁面上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在发动机轴向上的分量。对于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有效推力适合于综合评价发动机内部燃烧与流动过程效率。
目前主要有发动机直连式试验,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试验这三种试验方法。
地面直连式试验只有发动机内流道,并不考察前体、进气道的压缩性能和阻力特性,只关注燃烧室的工作过程及其性能。因此无法通过直连式试验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
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通常只有发动机的前体进气道完全在均匀区内,天平测得的力包含了非均匀区的机体阻力,无法直接获得发动机有效推力(净推力),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得到,目前主要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对试验模型发动机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发动机不工作时台架推力组成:
F台架,冷=-D冷内阻-D支架-D外阻
发动机热态试验台架推力:
F台架,热=Feffect-D支架-D外阻
可以看出两种状态的推力差ΔF可由下式表示:
ΔF=F台架,热-F台架,冷
=Feffect+D冷内阻
所以:
Feffect=ΔF-D冷内阻
这种方法认为流道之外的机体阻力在发动机工作和不工作时保持不变,测量得到的冷(不工作)、热(发动机注油燃烧)两种状态的推力差就等于流道推力差,那么扣掉发动机不工作时的流道阻力就得到了发动机的有效推力。但是发动机不工作时的流道阻力也无法直接测量获得,一般只能由计算得到,这就与计算精度相关,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通过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获得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发动机工作和不工作两种状态推力差减掉发动机不工作流道阻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发动机不工作流道阻力只能通过计算得到,而发动机内型面一般有支板、凹槽等复杂结构,发动机内部流动存在大量的分离流、漩涡等,是一种非定常复杂流动,计算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另外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就是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测量的总推力加上推进流道之外的机体阻力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避免了求解发动机的推进流道阻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用于测量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的发动机的有效推力,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带动力飞行器在风洞中开展推阻特性测量试验,风洞试验同时满足气动和发动机试验的模拟准则要求,试验中发动机点火燃烧,风洞天平测得飞行器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即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的飞行器整机轴向推力,并与计算或者测量得到的机体阻力D外阻相加,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发动机有效推力如下计算:
F有效推力=F天平总推力+D外阻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获得天平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的方法是在风洞进行一次飞行器带动力试验,发动机点火燃烧,利用天平测得飞行器的总推力。
作为优选方式,机体阻力D外阻是作用在推进流道以外的阻力为机体阻力。指根据“nose to tail”力界划分方法,机体系统包括机翼、尾翼、飞行器上表面和侧面、发动机外罩;推进流道包括前体进气道、发动机唇口以后的内流道和尾喷管。
作为优选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机体阻力D外阻。数值模拟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来流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全流场的流动特性,通过积分计算得到飞行器外表面的合力,在推进方向的分量即是机体外阻D外阻,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已知来流的条件包括速度、温度、静压。
作为优选方式,获得机体阻力的方法为:再进行一次风洞试验,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整流,获得均匀出口流场,应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将风洞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减去推进流道阻力,即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
作为优选方式,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的方式为把飞行器推进流道内部通道替换成一个简化流道,简化流道入口与飞行器进气道出口连接,简化流道出口与飞行器尾部平齐,简化流道由进气道出口开始扩张,形成扩张段,通过多孔整流板对内通道进行整流,整流板前形成正激波,正激波后方流场从超音速减速至亚音速,亚音速气流通过整流板后形成均匀的流场,出口处截面收缩使气流加速至一倍音速。
作为优选方式,多孔整流板距离简化流道扩张段出口的距离至少为整流板直径的两倍。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简化流道为流量计。
作为优选方式,用于测量出口静压的静压测点布置在出口截面上下壁面,总温总压耙位于简化流道出口截面后。
作为优选方式,利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D d u c t = ∫ A 10 ρ e u e 2 d A - ∫ A ∞ ρ ∞ u ∞ 2 ∫ A 10 ( p e - p ∞ ) d A - - - ( 1 )
式中,Dduct是需要求解的推进流道阻力,ρe为简化流道出口的气流密度,ρ为来流密度,ue为简化流道出口的气流速度,u为来流速度,Pe是出口截面的静压,P是来流的静压,A是流量捕获面积、A10是简化流道出口截面面积,其中,ρe、ue未知,需通过以下方程(2)、(3)求解:
ρ e = P e RT e - - - ( 2 )
式中,R为通用气体常数(R=287J/(kg·K));Te为简化流道出口气流温度,该值通过方程(4)得到:
u e = Ma e γRT e - - - ( 3 )
式中,Mae为简化流道出口马赫数,该值通过方程(5)得到;γ为比热比,与来流气体组分相关,正常条件的空气下γ=1.4;
T e 0 T e = 1 + γ - 1 2 Mae e 2 - - - ( 4 )
式中,出口总温Te0由总温总压耙测得,Mae通过方程(5)得到,因此知Te的值。
P e 0 P e = ( 1 + γ - 1 2 Ma e 2 ) γ γ - 1 - - - ( 5 )
式中,通过试验测量可知简化流道出口截面静压Pe、总压Pe0,γ为常数,因此可求得Mae;根据方程(1)得到推进流道阻力Dduct后,即可通过方程(6)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Dext;Dall为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
Dall=Dext+Dduct (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以往因为受限于地面试验设备的尺寸、试验时长等因素,只能开展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其试验模型不完全处于均匀区,且外形复杂程度高于飞行器机体,导致其外部阻力难以计算。但飞行器机体/发动机试验中,普遍认为飞行器光滑外形的外流场计算精度要高于发动机复杂流道的内流场计算精度。本发明通过开展飞行器机体/发动机带动力试验,测量飞行器总推力,与流道之外的机体阻力相加后获得发动机的有效推力,机体阻力主要基于机体外流的计算或试验结果,排除了计算复杂内通道流场带来的不确定性,能更客观真实反映发动机有效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示意图;
图2为一体化飞行器nose to tail力界划分方法示意图;
图3为流量计与天平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测量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
1为机体一体化构型,2为前体压缩面,3为后体膨胀面,4为喷油,5为前体进气道,6为唇口,7为机翼,8为尾翼,9为飞行器上表面和侧面,10为发动机外罩,11为发动机唇口以后的内流道,12为尾喷管,13为进气道,14为扩张段,15为多孔整流板,16为流量计,17为天平,18为静压测点,19为总温总压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用于测量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的发动机的有效推力,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带动力飞行器在风洞中开展推阻特性测量试验,风洞试验同时满足气动和发动机试验的模拟准则要求,试验中发动机点火燃烧,风洞天平测得飞行器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并与计算或者测量得到的机体阻力D外阻相加,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发动机有效推力如下计算:
F有效推力=F天平总推力+D外阻
所述获得天平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的方法是在风洞进行一次飞行器带动力试验,发动机点火燃烧,利用天平测得飞行器的总推力。
可以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机体阻力D外阻。数值模拟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来流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全流场的流动特性,通过积分计算得到飞行器外表面的合力,在推进方向的分量即是机体外阻D外阻,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已知来流的条件包括速度、温度、静压。
此外,本实施例中获得机体阻力的方法为:再进行一次风洞试验,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整流,获得均匀出口流场,应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将风洞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减去推进流道阻力,即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
如图3所示,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的方式为把飞行器推进流道内部通道替换成一个简化流道,简化流道入口与飞行器进气道13出口连接,简化流道出口与飞行器尾部平齐,简化流道由进气道出口开始扩张,形成扩张段14,通过多孔整流板15对内通道进行整流,整流板15前形成正激波,正激波后方流场从超音速减速至亚音速,亚音速气流通过整流板后形成均匀的流场,出口处截面收缩使气流加速至一倍音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简化流道为流量计16。流量计入口与进气道出口相连接,流量计出口与飞行器模型尾部平齐,如图3所示。不用流量计,采用其他简化流道也可以应用此方案。
多孔整流板15距离简化流道扩张段出口的距离至少为整流板直径的两倍。这样给予气流一个缓冲距离,以免正激波反压回扩张段。
所述天平17为盒式天平。天平外形尺寸采用扁平结构。流量计内通道由进气道出口截面逐渐转为圆截面,通过多孔整流板对内通道进行整流,获得较为均匀的出口流场,出口处截面收缩形成音速喷嘴。
用于测量出口静压的静压测点18布置在出口截面上下壁面,总温总压耙19位于简化流道出口截面后。如图4所示。
利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D d u c t = ∫ A 10 ρ e u e 2 d A - ∫ A ∞ ρ ∞ u ∞ 2 ∫ A 10 ( p e - p ∞ ) d A - - - ( 1 )
式中,Dduct是需要求解的推进流道阻力,ρe为流量计出口的气流密度,ρ为来流密度,ue为流量计出口的气流速度,u为来流速度,Pe是出口截面的静压,P是来流的静压,A是流量捕获面积,A10是流量计出口截面面积,其中,ρe、ue未知,需通过以下方程(2)、(3)求解:
ρ e = P e RT e - - - ( 2 )
式中,R为通用气体常数(R=287J/(kg·K));Te为流量计出口气流温度,该值通过方程(4)得到:
u e = Ma e γRT e - - - ( 3 )
式中,Mae为流量计出口马赫数,该值通过方程(5)得到;γ为比热比,与来流气体组分相关,正常条件的空气下γ=1.4;
T e 0 T e = 1 + γ - 1 2 Ma e 2 - - - ( 4 )
式中,出口总温Te0由总温总压耙测得,Mae通过方程(5)得到,因此知Te的值:
P e 0 P e = ( 1 + γ - 1 2 Ma e 2 ) γ γ - 1 - - - ( 5 )
式中,通过试验测量测得出口截面静压Pe、总压Pe0,γ为常数,因此求得Mae;根据方程(1)得到推进流道阻力Dduct后,即通过方程(6)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Dext;Dall为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
Dall=Dext+Dduct (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用于测量吸气式一体化飞行器的发动机的有效推力,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其特征在于:带动力飞行器在风洞中开展推阻特性测量试验,风洞试验同时满足气动和发动机试验的模拟准则要求,试验中发动机点火燃烧,风洞天平测得飞行器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并与计算或者测量得到的机体阻力D外阻相加,得到发动机有效推力,发动机有效推力如下计算:
F有效推力=F天平总推力+D外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天平总推力F天平总推力的方法是在风洞进行一次飞行器带动力试验,发动机点火燃烧,利用天平测得飞行器的总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机体阻力D外阻是指作用在推进流道以外的阻力为机体阻力,根据“nose to tail”力界划分方法,机体系统包括机翼、尾翼、飞行器上表面和侧面、发动机外罩;推进流道包括前体进气道、发动机唇口以后的内流道和尾喷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机体阻力D外阻,数值模拟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来流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全流场的流动特性,通过积分计算得到飞行器外表面的合力,在推进方向的分量即是机体外阻D外阻,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已知来流的条件包括速度、温度、静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机体阻力的方法为:再进行一次风洞试验,所述的飞行器为通流模型,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整流,获得均匀出口流场,应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将风洞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减去推进流道阻力,即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推进流道内部通道进行简化的方式为把飞行器推进流道内部通道替换成一个简化流道,简化流道入口与飞行器进气道出口连接,简化流道出口与飞行器尾部平齐,简化流道由进气道出口开始扩张,形成扩张段,通过多孔整流板对内通道进行整流,整流板前形成正激波,正激波后方流场从超音速减速至亚音速,亚音速气流通过整流板后形成均匀的流场,出口处截面收缩使气流加速至一倍音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整流板距离简化流道扩张段出口的距离至少为整流板直径的两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化流道为流量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出口静压的静压测点布置在出口截面上下壁面,总温总压耙位于简化流道出口截面后。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动量法获得推进流道阻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D d u c t = ∫ A 10 ρ e u e 2 d A - ∫ A ∞ ρ ∞ u ∞ 2 d A + ∫ A 10 ( p e - p ∞ ) d A - - - ( 1 )
式中,Dduct是需要求解的推进流道阻力,ρe为简化流道出口的气流密度,ρ为来流密度,ue为简化流道出口的气流速度,u为来流速度,Pe是出口截面的静压,P是来流的静压,A是流量捕获面积、A10是简化流道出口截面面积,其中,ρe、ue未知,需通过以下方程(2)、(3)求解:
ρ e = P e RT e - - - ( 2 )
式中,R为通用气体常数(R=287J/(kg·K));Te为简化流道出口气流温度,该值通过方程(4)得到:
u e = Ma e γRT e - - - ( 3 )
式中,Mae为简化流道出口马赫数,该值通过方程(5)得到;γ为比热比,与来流气体组分相关,正常条件的空气下γ=1.4;
T e 0 T e = 1 + γ - 1 2 Ma e 2 - - - ( 4 )
式中,出口总温Te0由总温总压耙测得,Mae通过方程(5)得到,因此求得Te的值:
P e 0 P e = ( 1 + γ - 1 2 Ma e 2 ) γ γ - 1 - - - ( 5 )
式中,通过试验测量知简化流道出口截面静压Pe、总压Pe0,γ为常数,因此求得Mae;根据方程(1)得到推进流道阻力Dduct后,即通过方程(6)得到飞行器机体阻力Dext;Dall为天平测得的飞行器模型总阻力:
Dall=Dext+Dduct (6)。
CN201610364543.0A 2016-05-26 2016-05-26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Active CN106092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4543.0A CN106092420B (zh) 2016-05-26 2016-05-26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4543.0A CN106092420B (zh) 2016-05-26 2016-05-26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420A true CN106092420A (zh) 2016-11-09
CN106092420B CN106092420B (zh) 2017-05-17

Family

ID=57229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4543.0A Active CN106092420B (zh) 2016-05-26 2016-05-26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2420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820A (zh) * 2017-01-12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脉冲风洞中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温度效应研究的试验方法
CN108443029A (zh) * 2018-03-06 2018-08-2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喷管的测力系统
CN109357884A (zh) * 2018-10-23 2019-02-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头部进气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测量装置
CN109632242A (zh) * 2018-12-17 2019-04-1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音速风洞中特殊材料表面阻力测量装置
CN109738196A (zh) * 2019-01-18 2019-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地面直连试验的冲压发动机性能天地换算方法
CN109900486A (zh) * 2019-03-04 2019-06-18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飞飞行器热态气动性能获取方法
CN110455491A (zh) * 2019-09-11 2019-11-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波纹管天平系统的内流阻力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929026A (zh) * 2020-09-29 2020-11-1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3/4开口试验段低频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CN112683485A (zh) * 2021-03-12 2021-04-2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试验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CN112859642A (zh) * 2021-01-19 2021-05-28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3945387A (zh) * 2021-09-19 2022-01-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进发排系统地面滑车试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0516A1 (de) * 1982-11-10 1984-05-10 Rolls-Royce Ltd., London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korrektur der netto-schubmessungen in einer flugtriebwerks-pruefzelle
EP0956432B1 (en) * 1996-12-23 2002-04-24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Turbine engine having thrust bearing load control
DE102006051568A1 (de) * 2006-11-02 2008-05-08 Fev Motorentechnik Gmbh Optimierung einer Zylinderinnenströmung
CN101806261A (zh) * 2009-12-22 2010-08-1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间接测量气动推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0238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发动机推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316290A (zh) * 2014-11-15 2015-01-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组合式螺旋桨推力扭矩测量装置
CN105067276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发动机推力线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0516A1 (de) * 1982-11-10 1984-05-10 Rolls-Royce Ltd., London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korrektur der netto-schubmessungen in einer flugtriebwerks-pruefzelle
EP0956432B1 (en) * 1996-12-23 2002-04-24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Turbine engine having thrust bearing load control
DE102006051568A1 (de) * 2006-11-02 2008-05-08 Fev Motorentechnik Gmbh Optimierung einer Zylinderinnenströmung
CN101806261A (zh) * 2009-12-22 2010-08-18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间接测量气动推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0238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非接触式发动机推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316290A (zh) * 2014-11-15 2015-01-2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组合式螺旋桨推力扭矩测量装置
CN105067276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发动机推力线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倪鸿礼等: "带动力压缩比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推阻特性试验研究", 《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 *
罗金玲等: "典型起动问题试验方法研究的综述", 《空气动力学学报》 *
贺伟等: "单模块超燃发动机推力测量天平研制", 《航空动力学报》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8820A (zh) * 2017-01-12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20部队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脉冲风洞中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温度效应研究的试验方法
CN108443029A (zh) * 2018-03-06 2018-08-2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喷管的测力系统
CN109357884A (zh) * 2018-10-23 2019-02-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头部进气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测量装置
CN109357884B (zh) * 2018-10-23 2020-06-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头部进气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力测量装置
CN109632242B (zh) * 2018-12-17 2020-11-2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音速风洞中材料表面阻力测量装置
CN109632242A (zh) * 2018-12-17 2019-04-1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音速风洞中特殊材料表面阻力测量装置
CN109738196A (zh) * 2019-01-18 2019-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地面直连试验的冲压发动机性能天地换算方法
CN109900486A (zh) * 2019-03-04 2019-06-18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带飞飞行器热态气动性能获取方法
CN110455491A (zh) * 2019-09-11 2019-11-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于波纹管天平系统的内流阻力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929026A (zh) * 2020-09-29 2020-11-1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3/4开口试验段低频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CN111929026B (zh) * 2020-09-29 2020-12-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风洞3/4开口试验段低频压力脉动抑制方法
CN112859642A (zh) * 2021-01-19 2021-05-28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2859642B (zh) * 2021-01-19 2021-12-03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控制器的半实物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2683485A (zh) * 2021-03-12 2021-04-2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进气道试验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CN113945387A (zh) * 2021-09-19 2022-01-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进发排系统地面滑车试验方法
CN113945387B (zh) * 2021-09-19 2023-11-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进发排系统地面滑车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2420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2420B (zh) 间接测量发动机有效推力的方法
CN106092494A (zh) 带动力飞行器推阻特性天地换算方法
CN106092495A (zh) 风洞试验中飞行器机体阻力的测量方法
CN111766039B (zh) 一种亚声速风洞可压缩流体扰动模态测量结果解算方法
Lee Vertical tail buffeting of fighter aircraft
Rouser Use of dimples to suppress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on a low pressure turbine blade
CN211740626U (zh) 一种组合动力多通道喷管试验装置
Beeler et al. Flight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airplane drag at high Mach numbers
CN106017857B (zh)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分段部件气动力的测量方法
RU104715U1 (ru)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й стенд ветровых инженерных испытаний
Wolf The subsonic near-wake of bluff bodies
Sytsma et al. Wind tunnel generated turbulence
US3434679A (en) Simulated reaction engine model
CN107462291A (zh) 一种高精度高压气体流量测量与控制装置
CN106338399A (zh) 一种跨超音速总静压探针测量真值的计算方法
RU2663320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яги прямоточного воздушн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при летных испытаниях
CN109900486A (zh) 一种带飞飞行器热态气动性能获取方法
RU159083U1 (ru) Модель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с воздухозабор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испытаний
Kiss Two investigations of compressor stability: spike stall inception and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effects
Rolls A flight comparison of a submerged inlet and a scoop inlet at transonic speeds
Roberts Boundary-layer transition on wings in ground effect
Dickinso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ock-Induced Inlet Boundary-Layer Separation due to Crosswind
Oosthuize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constant diameter ducted jet mixing
Frederick et al. Flight Test Results from the Rake Airflow Gage Experiment on the F-15B Airplane
Myers et al. Lift Fan Assessment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Aircraft Foreb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Yingchuan

Inventor after: He Yuany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qing

Inventor after: He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Qi

Inventor after: Gao Chang

Inventor after: Wu Jie

Inventor after: Han Yiyu

Inventor before: Wu Yingchuan

Inventor before: He Yuany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qing

Inventor before: He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Qi

Inventor before: Gao Chang

Inventor before: Wu Jie

Inventor before: Han Yi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