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1258B -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1258B
CN106091258B CN201610435383.4A CN201610435383A CN106091258B CN 106091258 B CN106091258 B CN 106091258B CN 201610435383 A CN201610435383 A CN 201610435383A CN 106091258 B CN106091258 B CN 106091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er fan
fan apparatus
concentration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53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1258A (zh
Inventor
赵一波
张镇涛
赵廷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3538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1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1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1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1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1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Abstract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通风换气方法,公开了一种室内通风换气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所述任一未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A后,主控装置将该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继续检测污染物浓度,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B后执行开启动作;经过一预设时间A后,将关闭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风机装置持续运行一预设时间B后关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了风机启动时会将污染物吹散,影响排风效率的问题,提高了整体通风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通风换气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室内通风换气方法,用于室内停车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室内的通风换气应用。
背景技术
贯流换气装置是一种通常会在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室内使用的通风设备,一个较为常见的应用是使用在地下停车库中,由于车辆所排放的尾气,造成地下停车库的室内空气经常会受到污染,且大型的地下停车库通风不畅,污染物积聚,造成人体的不适。
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贯流换气装置实现通风,即通过一系列的风机,在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由风机强制形成的气流通道,通过这个气流通道,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并借助气流通道中气流的流动,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放到室外,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
尽管和管道通风装置相比,贯流换气装置的通风方式更为灵活,无需受到管道的限制。但正是由于取消了管道,令通风效率大为下降。为了能够维持气流通道,需要开启相当数量的风机。此外,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风机装置开启的最初的一段时间,由于区域内多个风机同时启动,且气流通道尚未形成,造成局部气流极为紊乱,形成湍流,造成局部的污染物被吹散,延长了污染物排出室外的时间,影响通风效率。
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通风流程上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室内污染物进行排出的通风系统往往会因为扰乱了气流造成污染物扩散,影响污染物排出效率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在使用现有的通风换气装置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贯流换气方法,用于对贯流换气系统进行控制,所述贯流换气系统包括一主控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由所述主控装置控制的风机装置,每个风机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污染物监测装置,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所述任一未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后,主控装置将该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2)继续检测污染物浓度,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后执行开启动作,所述开启动作包括:在将该开启且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关闭状态的同时,将其余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3)经过一预设时间A(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关闭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风机装置持续运行一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不同于所述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持续地检测到污染物浓度的上升且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大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时,则执行开启动作。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A后,则执行步骤1)的其余步骤,即主控装置将该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此外,本申请中记载的预设时间通常为任意设定的时间段,但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预设时间A(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1分钟,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应当长于预设时间A(第一预设时间),较佳的情况下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应当为预设时间A(第一预设时间)的至少两倍以上,较优的情况下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设定为5分钟。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位于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以及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之间,则该开启的风机装置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时,等待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3)中,主控器始终检测外接信号,并在检测到外接信号后优先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外接型号包括消防信号和/或楼宇信号。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跳转至步骤2)的开启动作。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检测污染物浓度的过程中或者检测完污染物浓度之后,在检测到温度异常则所有风机装置停止运行;所述温度异常包括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至少70℃或者在不多于60秒的时间间隔内环境温度提高至少10℃。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能够有效地解决多个风机开启后局部的污染物被湍流吹散,导致污染物在室内过于扩散,影响将其排出室内的时间。且本方法可以在现有的通风系统中实现,且实现方法步骤简单,对于现有通风系统的设置要求不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贯流换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贯流换气方法,用于对贯流换气系统进行控制,所述贯流换气系统包括一主控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由所述主控装置控制的风机装置,由该主控装置控制的风机装置构成了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在一个建筑内,例如车库等场所内,可能存在若干个数量不等的防火分区,每一个防火分区则由各自所属的主控装置进行控制。此外,每个风机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污染物监测装置,这些污染物监测装置可以持续地提供污染物浓度数据,并将污染物浓度送交主控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贯流换气系统还可能包括无线收发装置,用于支持在主控装置和风机装置之间的无线通讯;为了能够便于对主控装置的控制和参数调整,通过安装在主控装置上的无线收发单元与风机装置进行通讯。此外,本实施例记载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综合采用了驱散模式和排出模式。在驱散模式中,风机仅仅驱散周围的污染物,令污染物浓度下降,但这些污染物仍然滞留在建筑物的室内。在排出模式中,由于整个贯流换气系统的启动,形成气流通道,引导室内污染物排出。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贯流换气系统的通气效率,提高污染物的排出效率,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所述任一未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后,主控装置将该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2)继续检测污染物浓度,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后执行开启动作,所述开启动作包括:在将该开启且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关闭状态的同时,将其余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3)经过一预设时间A(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关闭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风机装置持续运行一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
在步骤1)中,任意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即开启自身,进入驱散模式,通过开启风机实现驱散污染物浓度的目的。该步骤中,风机装置的开启仅仅是利用单台风机装置实现区域污染的吹散,由于只有单台风机装置开启,因此安装贯流换气系统的建筑物室内无法形成气流通道,因此只能起到吹散该风机装置周围的污染物浓度的作用。步骤2)中,所有开启和未开启的风机装置均继续检测污染物浓度,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到达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执行开启动作。如果未开启的风机装置则继续遵循步骤1)的步骤,即当未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到达浓度阈值A则进行吹散操作。步骤2)中的关键步骤是将原本开启且检测到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的风机装置关闭,停止对该区域的吹散,防止该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过度分散影响到周边的空气质量,此时说明将污染物吹散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需要将污染物尽快地排出建筑物室内,而开启其余的风机则可以有助于形成气流通道。步骤3)中,当预设时间A经过以后,气流通道已经形成,则可以开启原本关闭的风机装置,将污染物彻底排出。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步骤1)、2)的设定阈值中,存在两种运行模式,当浓度阈值A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此时为污染物的排出模式,当已经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浓度的持续上升时,说明区域内出现明显的持续的污染源,需要开启排出模式,但由于浓度区域内继续开启风机会吹散污染物,降低排出的效果,因此区域内该已经开启的风机装置关闭,其余风机装置开启。第二种模式中,当浓度阈值A大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时,则此时已开启风机装置位置的污染物浓度出现下降,此时关闭该风机防止污染物被吹散,开启其余的风机装置形成气流通道后,帮助将污染物排出建筑物室内。上述两种的污染物排除模式可以选择使用,通常使用第一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内污染物浓度,并在污染物浓度过高时及时开启排出模式,将污染物排出室内,降低风机开启时间,降低总体能耗。第二种模式中,则适应于对于污染物排出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有效地将室内污染物进行清除,清除效率高。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暂时停止高污染区域的风机装置的运行,所述高污染区域即步骤2)前段开启的风机装置所在区域,令步骤1)中的污染物吹散模式可以十分平稳的过渡到步骤3)的污染物排出模式。
上述步骤中的具体时间除了本实施例所限定的之外,并未有进一步的限定。
此外,在本系统中,通常是默认风机装置的分布是采用较为稀疏的分布方式,即不同的风机装置的风力影响区域之间是基本不重叠,但不同的风机装置的风力影响区域相互紧贴。过大和过小的分离影响区域,特别是但风力影响区域相互重叠时,本实施例所记载方法的效果将产生下降,特别是由于风力区域的重叠将导致当气流通道尚未形成时,高污染区域内的污染物将会过快地被相邻区域影响,从而造成污染物弥漫区域扩大,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不同于所述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通常而言,浓度阈值A和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是不同的,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以将浓度阈值A和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设置成相同的值,相当于不进行吹散操作,直接进入污染物排出模式。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模式中,所述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在一般的场合,通常室内空间较大,因此需要采用该种模式,此时可以利用步骤1)先期进行吹散,可以防止抽烟等较小的污染源引起风机的全面启动的问题。由于本实施例所记载的贯流换气系统应用于大型停车场,往来人员少,且大多数车辆往来时间集中,多位上下班时间,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情况降低排气通风的次数,降低电能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持续地检测到污染物浓度的上升且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大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时,则执行开启动作,此时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上升较快,可以通过限定污染物浓度上升的时间来区分本实施例先前记叙的情形。通常而言,对于一些较大较为严重的污染源,单纯的吹散操作无法将这些污染物吹散稀释,或者只能吹散,污染物仍然会在室内积聚,此时由于室内污染物浓度不断上升,需要进行排气操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A后,则执行步骤1)的其余步骤。一般而言,此时污染物浓度上升较快,说明室内存在较大污染源,室内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或者由于之前的吹散操作导致污染物在室内积聚,因此需要开启排气模式。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位于浓度阈值A(第一浓度阈值)以及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之间,则该开启的风机装置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当污染物浓度不再继续上升时,考虑到节电以及污染物的推送效应,选择展示进行下一步操作,始终处于吹散模式中,由于风机装置的影响,不断地被吹送到前方的污染物将会继续向前方或者四周扩散,造成这些区域的污染物浓度逐渐上升。此时由于污染物浓度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也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不会进入大规模的排气模式,可以降低总体能耗,也可以避免由于风机装置的开启导致的噪音污染。
进一步地,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时,等待预设时间B(第二预设时间)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进一步地,该步骤为了能够防止出现弥漫性、多点性污染源的情况而设置的,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始终小于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此时整个贯流风机系统始终处于吹散模式中,容易出现污染物弥漫不容易被排出室内的情况,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也的确会出现弥漫性的污染源,将会导致步骤1)中,多处风机装置开启,且无法启动步骤2)的开启动作,不仅无助于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且浪费电力能源。为此,需要设定一个强制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经过后完成一个换气流程。由于此时污染物未有真正被排出室内,因此将很快会开始另一个换气循环。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当主控装置检测到外接信号后控制任一风机装置并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外接型号包括消防信号和/或楼宇信号。本系统还可以外接其他信号,例如消防型号和/或楼宇信号,通过预留接口,外接的消防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将可以通过该预留接口向贯流风机系统发送控制信号。为了能够调节消防信号和楼宇信号,将上述信号的处理放在步骤1)中,能够有效防止风机装置的启动对这些外接信号处理的干扰。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跳转至步骤2)的开启动作。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直接到达浓度阈值B(第二浓度阈值)则说明此时出现了强污染源,将会极大影响室内人员的感知和舒适度,因此需要能够立即开启排出模式对污染物进行排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一能够被用于消防安全的模式,在检测污染物浓度的过程中或者检测完污染物浓度之后,在检测到温度异常则所有风机装置停止运行;所述温度异常包括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至少70℃或者在不多于60秒的时间间隔内环境温度提高至少10℃。当整个系统被连接到消防联动接口时,此时可以实现诱导风机和消防的联动控制,最大可能实现风机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70℃的最低环境温度是可以调整的,但不应当低于该值。而60秒时间内的环境温度提升幅度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控制,根据上述比例,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的环境温度提高幅度不应大于该值。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贯流换气方法,用于对贯流换气系统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换气系统包括一主控装置以及至少两个由所述主控装置控制的风机装置,每个风机装置上分别设置有污染物监测装置,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任一未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A后,主控装置将该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阈值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2)继续检测污染物浓度,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预设的浓度阈值B后执行开启动作,所述开启动作包括:在将该开启且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关闭状态的同时,将其余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
步骤3)经过一预设时间A后,将关闭的风机装置设置为开启状态;风机装置持续运行一预设时间B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阈值A不同于所述浓度阈值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阈值A小于浓度阈值B。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持续地检测到污染物浓度的上升且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大于浓度阈值B时,则执行开启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A后,则执行步骤1)的其余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位于浓度阈值A以及浓度阈值B之间,则该开启的风机装置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开启的风机装置检测到的污染物浓度小于浓度阈值B时,等待预设时间B后关闭所有风机装置完成整个换气流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控装置检测到外接信号后优先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外接信号包括消防信号和/或楼宇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当任一风机装置检测到污染物浓度超过浓度阈值B则跳转至步骤2)的开启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贯流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污染物浓度的过程中或者检测完污染物浓度之后,在检测到温度异常则所有风机装置停止运行;所述温度异常包括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至少70℃或者在不多于60秒的时间间隔内环境温度提高至少10℃。
CN201610435383.4A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Active CN106091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383.4A CN106091258B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383.4A CN106091258B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1258A CN106091258A (zh) 2016-11-09
CN106091258B true CN106091258B (zh) 2019-11-15

Family

ID=5723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5383.4A Active CN106091258B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12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4360A (zh) * 2020-04-29 2020-08-11 北京势焰天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消毒净化机器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373A (zh) * 2004-12-02 2006-05-31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应用
CN101261028A (zh) * 2008-04-15 2008-09-10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无线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KR20110020967A (ko) * 2009-08-25 2011-03-04 이유경 실내 주차장 무덕트 환기시스템
CN202040930U (zh) * 2011-04-20 2011-11-1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诱导通风系统
CN102305455A (zh) * 2011-10-12 2012-01-04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802309A (zh) * 2012-08-06 2012-11-28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诱导通风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45851A (zh) * 2013-07-23 2013-10-09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通风照明车位引导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373A (zh) * 2004-12-02 2006-05-31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应用
CN101261028A (zh) * 2008-04-15 2008-09-10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无线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方法
KR20110020967A (ko) * 2009-08-25 2011-03-04 이유경 실내 주차장 무덕트 환기시스템
CN202040930U (zh) * 2011-04-20 2011-11-1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诱导通风系统
CN102305455A (zh) * 2011-10-12 2012-01-04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贯流换气通风控制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2802309A (zh) * 2012-08-06 2012-11-28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诱导通风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45851A (zh) * 2013-07-23 2013-10-09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库通风照明车位引导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1258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8116B1 (ko) 공기청정 시스템
KR101103831B1 (ko) 주방 후드 연동 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202892B1 (ko) 지하주차장 지능형 환기시스템
CN202074654U (zh) 净化空调系统送风量恒定控制用闭环控制系统
CN110631213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103836758A (zh) 一种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1476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3298494A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107143897A (zh) 一种商用厨房低成本油烟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091258B (zh) 智能贯流换气方法
CN207610327U (zh) 空气循环系统
CN112268336A (zh) 人员密集空间高效送排风的个人防护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
CN109931676A (zh) 空气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739211B1 (ko) 계사의 입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계사의 환기시스템
CN203962019U (zh) 隧道内排烟系统
KR101180655B1 (ko) 빌딩의 지하 주차장용 하이브리드 환기 장치 및 방법
CN208815638U (zh) 一种除臭通风系统
CN107883479A (zh) 带有新风除霾自清洗功能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JP57623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6172742U (zh) 一种电梯换气系统
CN111066662A (zh) 一种基于双通道通风系统的新型猪舍
KR101798152B1 (ko) 도시철도 객실 의자 하부취부형 객실 외기유입 최소화 장치
KR102216720B1 (ko) 급기 시스템 및 급기 방법
JP4439858B2 (ja) 換気システム
CN207936181U (zh) 一种适用于双灶头的新型条缝型油烟机整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