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0147A -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0147A
CN106090147A CN201610754097.4A CN201610754097A CN106090147A CN 106090147 A CN106090147 A CN 106090147A CN 201610754097 A CN201610754097 A CN 201610754097A CN 106090147 A CN106090147 A CN 106090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free
lock unit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40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姚进
李华
李超
王焌雄
邹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7540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0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0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0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78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 comprising twelve or mor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95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our reverse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三根输入轴、三个离合器、中间轴、输出轴、五个固定齿轮、七个空套齿轮、五个同步器、倒挡轴、双联第一齿轮、双联第二齿轮、双联齿轮轴、变速行星排太阳轮、变速行星排行星架、变速行星排齿圈、支架。其特点在于将三个离合器与行星排相结合,增大传动比范围,第一离合器参与动力传递的档位为1、4、7、10;第二离合器参与动力传递的档位为2、5、8、11;第三离合器参与动力传递的档位为3、6、9、12;倒挡齿轮采用双联齿轮,可增加倒挡档位数。本发明所述的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具有换挡快捷,可靠性好,易于实现多档位的优点,适用于各种车辆的传动。

Description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多档三离合变速器,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大量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变速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节能减排成为设计的主要方向,商用车对变速器的设计要求越趋严格,具有高传动效率、结构简单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双离合变速器存在如下不足:不能正确选择需要预先结合的同步器,导致换挡时间延长;两个摩擦离合器的转矩容量和散热条件相差较大,导致可靠性降低;不能越级换挡,只能逐级换挡。
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4921867U公布了一种能够实现6个前进档位车用三离合器变速器,但该方案可实现的档位数较少,齿轮对与轴布置不够合理,齿轮机构复用率较低。专利CN 104989798A公布了一种十速双离合器变速箱,采用主副箱结构,但该方案存在不能正确选择需要预先结合的同步器,导致换挡时间延长;两个摩擦离合器的转矩容量和散热条件相差较大,导致可靠性降低;不能越级换挡,只能逐级换挡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固定齿轮(1)、第二离合器(2)、第一空套齿轮(3)、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空套齿轮(5)、第一同步器(12)、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7)、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离合器(9)、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三固定齿轮(11)、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行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变速行星排齿圈(17)、支架(18)、第二同步器(19)、第三同步器(20)、输出轴(21)、第三输入轴(22)、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离合器(24)、第五空套齿轮(25)、第六空套齿轮(26)、第五同步器(34)、第七空套齿轮(27)、倒挡轴(28)、双联齿轮(33)、第四同步器(32)。
所述双联齿轮(33)包括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及双联齿轮轴(31)。
所述第一输入轴(6)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固定齿轮(1)、第二离合器(2)、第一空套齿轮(3)、第二空套齿轮(4)、第一同步器(12)、第三空套齿轮(5)。
所述第二输入轴(7)上,依次连接有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离合器(9)、第二固定齿轮(10)。
所述中间轴(14)上,依次连接有第三固定齿轮(11)、第一同步器(12)、第四空套齿轮(13)。
所述第三输入轴(22)上,依次连接有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离合器(24)、第五空套齿轮(25)、第六空套齿轮(26)、第五同步器(34)、第七空套齿轮(27)。所述第四空套齿轮(8)分别与第一固定齿轮(1)、第五固定齿轮(23)常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10)分别与第一空套齿轮(3)、第五空套齿轮(25)常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11)分别与第二空套齿轮(4)、第六空套齿轮(26)常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13)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5)、第七空套齿轮(27)常啮合。
所述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与中间轴(14)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与输出轴(21)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齿圈(17)通过第二同步器(19)与支架(18)相连接,通过第三同步器(20)与输出轴(21)相连接。
所述倒挡轴(28)上,依次连接有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双联齿轮轴(31)、第四同步器(32)。所述双联第一齿轮(29)分别与第六空套齿轮(26)、第三固定齿轮(11)常啮合;所述双联第二齿轮(30)分别与第七空套齿轮(27)、第四固定齿轮(13)常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变速器可以预先挂入当前档位的两个相邻档位,故换挡更加快捷;可实现越级换挡;通过对齿轮和轴的合理布置,使得该变速箱结构紧凑,齿轮机构复用率较高;配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可使变速器实现多档变速;档位切换时没有动力中断,能够实现全部档位的动力换挡。采用双联齿轮传动,可实现多个倒挡档位数。
附图说明
图1为该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传动简图。
图2为该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前进一挡传动简图。
图3为该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倒挡一挡传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有三根输入轴(6、7、22)、三个离合器(9、2、24)、中间轴(14)、输出轴(21)、五个固定齿轮(1、10、11、13、23)、七个空套齿轮(3、4、5、8、25、26、27)、五个同步器(12、19、20、32、34)、倒挡轴(28)、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双联齿轮轴(31)、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变速行星排齿圈(17)、支架(18)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所有空套齿轮与支承它们的轴可以相对转动,但不能相对移动 ;所有同步器与支承它们的轴可以相对移动,但不能相对转动 ;所有固定齿轮与它们所在的轴固定为一个整体,不能与轴产生相对运动。
本发明所述的所有同步器都有三个位置,分别是左位、中位和右位。同步器处于左位时,与它左边的空套齿轮结合,使它左边的空套齿轮与轴同步旋转 ;同步器处于右位时,与它右边的空套齿轮结合,使它右边的空套齿轮与轴同步旋转 ;同步器处于中位时,对它左边和右边的齿轮均不产生约束。
所述第二输入轴(7)与所述中间轴(14)同轴布置;所述中间轴(14)与所述输出轴(2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输入轴(6)、所述第二输入轴(7)、所述第三输入轴(22)平行布置。
所述第一输入轴(6)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固定齿轮(1)、第二离合器(2)、第一空套齿轮(3)、第二空套齿轮(4)、第一同步器(12)、第三空套齿轮(5)。所述第二离合器(2)接合时,使第一空套齿轮(3)与第一输入轴(6)相结合。第一同步器(12)安装在第二空套齿轮(4)与第三空套齿轮(5)之间,当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时,它与第二空套齿轮(4)结合,使第二空套齿轮(4)与第一输入轴(6)结合为一个整体;当第一同步器(12)处于右位时,它与第三空套齿轮(5)结合,使第三空套齿轮(5)与第一输入轴(6)结合为一个整体;当第一同步器(12)处于中位时,它对第二空套齿轮(4)和第三空套齿轮(5)均没有约束。
所述第二输入轴(7)上,依次连接有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离合器(9)、第二固定齿轮(10)。所述第一离合器(9)接合时,使第四空套齿轮(8)与第二输入轴(7)相结合。
所述中间轴(14)上,依次连接有第三固定齿轮(11)、第四固定齿轮(13)。
所述第三输入轴(22)上,依次连接有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离合器(24)、第五空套齿轮(25)、第六空套齿轮(26)、第五同步器(34)、第七空套齿轮(27)。所述第三离合器(24)接合时,使第五空套齿轮(25)与第三输入轴(22)相结合。第五同步器(34)安装在第六空套齿轮(26)与第七空套齿轮(27)之间,当第五同步器(34)处于左位时,它与第六空套齿轮(26)结合,使第六空套齿轮(26)与第三输入轴(22)结合为一个整体;当第五同步器(34)处于右位时,它与第七空套齿轮(27)结合,使第七空套齿轮(27)与第三输入轴(22)结合为一个整体;当第五同步器(34)处于中位时,它对第六空套齿轮(26)和第七空套齿轮(27)均没有约束。
所述第四空套齿轮(8)分别与第一固定齿轮(1)、第五固定齿轮(23)常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10)分别与第一空套齿轮(3)、第五空套齿轮(25)常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11)分别与第二空套齿轮(4)、第六空套齿轮(26)常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13)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5)、第七空套齿轮(27)常啮合。
所述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与中间轴(14)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与输出轴(21)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齿圈(17)通过第二同步器(19)与支架(18)相连接,通过第三同步器(20)与输出轴(21)相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时,使支架(18)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所述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时,使变速行星排齿圈(17)与输出轴(21)相结合。
所述双联齿轮(33)包括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及双联齿轮轴(31)。
所述倒挡轴(28)上,依次连接有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双联齿轮轴(31)、第四同步器(32)。所述双联第一齿轮(29)分别与第六空套齿轮(26)、第三固定齿轮(11)常啮合;所述双联第二齿轮(30)分别与第七空套齿轮(27)、第四固定齿轮(13)常啮合。
图 1 所示的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具有12个前进挡和4个后退挡,各档位参与动力传递的离合器和同步器的状态及动力传递路径如下。
前进一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与第二空套齿轮(4)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空套齿轮(8)、第一固定齿轮(1)、第一输入轴(6)、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二挡,第二离合器(2)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与第二空套齿轮(4)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一空套齿轮(3)、第一输入轴(6)、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三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五同步器(34)处于左位与第六空套齿轮(26)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六空套齿轮(26)、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四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右位与第三空套齿轮(5)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固定齿轮(1)、第一输入轴(1)、第三空套齿轮(5)、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五挡,第二离合器(2)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右位与第三空套齿轮(5)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一空套齿轮(3)、第一输入轴(6)、第三空套齿轮(5)、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六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五同步器(34)处于右位与第七空套齿轮(27)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七空套齿轮(27)、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七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与第二空套齿轮(4)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空套齿轮(8)、第一固定齿轮(1)、第一输入轴(6)、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八挡,第二离合器(2)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与第二空套齿轮(4)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一空套齿轮(3)、第一输入轴(6)、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九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五同步器(34)处于左位与第六空套齿轮(26)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六空套齿轮(26)、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十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右位与第三空套齿轮(5)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固定齿轮(1)、第一输入轴(1)、第三空套齿轮(5)、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十一挡,第二离合器(2)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一同步器(12)处于右位与第三空套齿轮(5)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一空套齿轮(3)、第一输入轴(6)、第三空套齿轮(5)、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前进十二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五同步器(34)处于右位与第七空套齿轮(27)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七空套齿轮(27)、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倒挡一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四同步器(32)处于右位与双联齿轮(33)相结合,第五同步器(34)处于左位与第六空套齿轮(26)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空套齿轮(8)、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输入轴(22)、第六空套齿轮(26)、双联第一齿轮(29)、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倒挡二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四同步器(32)处于右位与双联齿轮(33)相结合,第五同步器(34)处于右位与第七空套齿轮(27)相结合,第二同步器(19)处于右位与支架(18)相结合,此时变速行星排齿圈(17)固定不动。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七空套齿轮(27)、双联第二齿轮(30)、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倒挡三挡,第一离合器(9)接合,第二离合器(2)与第三离合器(24)均断开,第四同步器(32)处于右位与双联齿轮(33)相结合,第五同步器(34)处于左位与第六空套齿轮(26)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四空套齿轮(8)、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输入轴(22)、第六空套齿轮(26)、双联第一齿轮(29)、第三固定齿轮(11)、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倒挡四挡,第三离合器(24)接合,第一离合器(9)与第二离合器(2)均断开,第四同步器(32)处于右位与双联齿轮(33)相结合,第五同步器(34)处于右位与第七空套齿轮(27)相结合,第三同步器(20)处于左位与变速行星排齿圈(17)相结合。动力由第二输入轴(7)输入,经过第二固定齿轮(10)、第五空套齿轮(25)、第三输入轴(22)、第七空套齿轮(27)、双联第二齿轮(30)、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传递,由输出轴(21)输出。
本发明所述的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非常快捷,换挡过程需要分两步走,首先是结合某一档位的同步器,然后再结合该档位的离合器。现举例说明该变速器的换挡过程。假设该变速器当前工作于前进二挡,则第一同步器(12)处于左位,第二离合器(2)处于接合状态,第一离合器(9)与第三离合器处于断开状态。在该变速器工作于前进二挡的状态下,预先将第五同步器(34)置于左位,使第五同步器(34)与第六空套齿轮(26)结合,由于第一摩离合器(2)和第三离合器(24)为断开状态,所以第五同步器(34)与第六空套齿轮(26)的结合非常顺利。如果需要切换至前进一挡,断开第二离合器(9)的同时接合第一离合器(2)即可快速平稳换挡 ;如果需要切换至前进三挡,断开第二离合器(9)的同时接合第三离合器(24)即可快速平稳换挡。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齿轮(1)、第二离合器(2)、第一空套齿轮(3)、第二空套齿轮(4)、第三空套齿轮(5)、第一同步器(12)、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7)、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离合器(9)、第二固定齿轮(10)、第三固定齿轮(11)、第四固定齿轮(13)、中间轴(14)、变速行星排行太阳轮(15)、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变速行星排齿圈(17)、支架(18)、第二同步器(19)、第三同步器(20)、输出轴(21)、第三输入轴(22)、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离合器(24)、第五空套齿轮(25)、第六空套齿轮(26)、第五同步器(34)、第七空套齿轮(27)、倒挡轴(28)、双联齿轮(33)、第四同步器(32);
所述双联齿轮(33)包括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及双联齿轮轴(31);
所述第一输入轴(6)上,依次连接有第一固定齿轮(1)、第二离合器(2)、第一空套齿轮(3)、第二空套齿轮(4)、第一同步器(12)、第三空套齿轮(5);
所述第二输入轴(7)上,依次连接有第四空套齿轮(8)、第一离合器(9)、第二固定齿轮(10);
所述中间轴(14)上,依次连接有第三固定齿轮(11)、第一同步器(12)、第四空套齿轮(13);
所述第三输入轴(22)上,依次连接有第五固定齿轮(23)、第三离合器(24)、第五空套齿轮(25)、第六空套齿轮(26)、第五同步器(34)、第七空套齿轮(27);
所述第四空套齿轮(8)分别与第一固定齿轮(1)、第五固定齿轮(23)常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10)分别与第一空套齿轮(3)、第五空套齿轮(25)常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11)分别与第二空套齿轮(4)、第六空套齿轮(26)常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13)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5)、第七空套齿轮(27)常啮合;
所述变速行星排太阳轮(15)与中间轴(14)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行星架(16)与输出轴(21)相连接;所述变速行星排齿圈(17)通过第二同步器(19)与支架(18)相连接,通过第三同步器(20)与输出轴(21)相连接;
所述倒挡轴(28)上,依次连接有双联第一齿轮(29)、双联第二齿轮(30)、双联齿轮轴(31)、第四同步器(32);所述双联第一齿轮(29)分别与第六空套齿轮(26)、第三固定齿轮(11)常啮合;所述双联第二齿轮(30)分别与第七空套齿轮(27)、第四固定齿轮(13)常啮合。
CN201610754097.4A 2016-08-30 2016-08-30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Pending CN106090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097.4A CN106090147A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4097.4A CN106090147A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0147A true CN106090147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23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4097.4A Pending CN106090147A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014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155A (zh) * 2016-11-30 2017-06-13 龚小娥 一种三轴式离合变速装置
CN106907434A (zh) * 2016-11-30 2017-06-30 龚小娥 一种三轴式离合变速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12867A1 (de) * 1972-03-17 1973-09-27 Turner Mfg Co Ltd Getriebekasten
CN10135863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通用汽车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2192288A (zh) * 2010-03-19 2011-09-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8扭矩传递机构的多速变速器
CN104373526A (zh) * 2014-08-21 2015-02-2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
KR20150056085A (ko) * 2012-09-11 2015-05-22 스카니아 씨브이 악티에볼라그 자동차용 변속 시스템
CN205956321U (zh) * 2016-08-30 2017-02-15 四川大学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12867A1 (de) * 1972-03-17 1973-09-27 Turner Mfg Co Ltd Getriebekasten
CN10135863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通用汽车公司 多级变速器
CN102192288A (zh) * 2010-03-19 2011-09-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8扭矩传递机构的多速变速器
KR20150056085A (ko) * 2012-09-11 2015-05-22 스카니아 씨브이 악티에볼라그 자동차용 변속 시스템
CN104373526A (zh) * 2014-08-21 2015-02-2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
CN205956321U (zh) * 2016-08-30 2017-02-15 四川大学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8155A (zh) * 2016-11-30 2017-06-13 龚小娥 一种三轴式离合变速装置
CN106907434A (zh) * 2016-11-30 2017-06-30 龚小娥 一种三轴式离合变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8488B2 (en) Eight, nine and ten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US8480530B2 (en) Eight and nin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CN100529465C (zh) 具有六个转矩传递机构的九档自动变速器
US8113978B2 (en) Nin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6090141B (zh) 多挡位变速器
JP2009293762A (ja) 多段変速遊星歯車列
EP2167843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planetary gearset
CN106917850B (zh) 八挡自动变速器
CN102878259B (zh) 一种多挡位自动变速器及动力总成
CN103851140A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US20130217534A1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205956321U (zh)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CN106090147A (zh) 车用多档三离合器变速器
CN104033549B (zh) 八挡变速器
JP4386672B2 (ja) 自動変速機
CN202812019U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205383228U (zh) 十档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106917849B (zh) 八挡自动变速器
JP6036629B2 (ja) 自動変速機
CN103470699B (zh) 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CN103438164B (zh)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CN103851139A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KR101382313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CN202746512U (zh) 一种连续动力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104373534B (zh) 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