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3832B - 处置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处置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3832B
CN106073832B CN201610268712.0A CN201610268712A CN106073832B CN 106073832 B CN106073832 B CN 106073832B CN 201610268712 A CN201610268712 A CN 201610268712A CN 106073832 B CN106073832 B CN 106073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vable
patch
flexible members
treatment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8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73832A (zh
Inventor
藤堂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nz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nz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ze Ltd filed Critical Gunz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73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3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73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38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用于将敷贴片(S)展开而敷贴于体内的患部(P),包括位于基端侧的手柄操作部(20)和在前端侧被敷贴片(S)覆盖的动作部(30),动作部(30)包括从内侧支承敷贴片(S)的头部(31)和从内侧支承敷贴片(S)的由头部支承的部分(S1)的周边部分(S2)的主干部(32),主干部(32)包括支承部件(40a)和至少两根挠性部件(321A~321D),各挠性部件构成为:前端侧由头部(31)支承,基端部由相对于头部(31)可进退的可动筒(50)支承,各挠性部件随着可动筒(50)的前进而向外侧鼓出,且向上述头部的周围伸出。

Description

处置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而使用的处置器具,特别涉及用于将敷贴片展开而敷贴于体内的患处的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检查中,当在食道、胃、十二指肠等的粘膜部分发现肿瘤等病变部时,有时要在内窥镜下实施切除病变部的处置,但从病变部的切除起的数日后,有时会发生迟发性的出血或穿孔。因此,在切除了病变部以后,要进行用敷贴片覆盖患部的处置,以预防出血或穿孔。
用于进行这种处置的处置器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提案。专利文献1的处置器具是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管道(钳子口)内的器具,在外侧护套中内插有内侧护套,在内侧护套的前端设置有:卷筒状地安装有保护片(敷贴片)的第一线状部件;和插通在内侧护套内的第二线状部件,在第二线状部件固接着保护片的一端。在体内,在内侧护套、第一线状部件和第二线状部件、保护片相对于外侧护套被推出时,第一线状部件和第二线状部件的间隔扩大,从而扩展保护片。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内侧护套牵引第二线状部件,使保护片和第二线状部件的固接部分分离,然后将保护片的端部定位于患部的周缘而敷贴。进而,使第一线状部件移动而拉出卷筒状的保护片,直到倒卷结束,从而使保护片从第一线状部件分离,敷贴于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0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处置器具中,必须将形成为卷筒状的敷贴片(保护片)安装于第一线状部件,使敷贴片(保护片)的一端固接于第二线状部件,敷贴片向处置器具的安装复杂。另外,需要分别操作第一、第二线状部件才能将卷筒状敷贴片一边拉出一边展开,用于敷贴敷贴片的操作复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置器具,其能够容易地安装敷贴片,还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将敷贴片展开而敷贴于患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处置器具用于将敷贴片敷贴于体内的患部,该处置器具包括在基端侧用于手持进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和在前端侧被上述敷贴片覆盖的动作部,上述动作部包括:从内侧支承上述敷贴片的头部;和从内侧支承上述敷贴片的由上述头部支承的部分的周边部分的主干部,上述主干部包括:支承上述头部的支承部件;和配置在上述头部的周围的至少两根挠性部件,各挠性部件构成为:各挠性部件的前端侧由头部支承,基端侧由相对于头部可进退的可动部件支承,通过操作上述手柄操作部,各挠性部件随着上述可动部件的前进而向外侧鼓出,且向上述头部的周围伸出。
将敷贴片覆盖在处置器具的动作部,并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在体内,使动作部的头部隔着敷贴片与患部抵接,通过操作手柄操作部,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从而动作部的主干部的挠性部件向外侧鼓出,且向头部的周围伸出,因此覆盖于动作部的敷贴片被展开而敷贴于患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仅通过将敷贴片覆盖在处置器具的动作部的简单动作,就能够容易地将敷贴片安装于处置器具。另外,仅通过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覆盖于动作部的敷贴片展开而敷贴于患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挠性部件各自的前端侧插入到在头部的外周面开口的径向的孔中而被支承。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挠性部件的各自的前端侧以近似垂直于头部的外周面的角度被支承,因此通过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能够使挠性部件可靠地向头部的周围伸出。另外,挠性部件优选由记忆了直线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形成。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头部包括从内侧支承上述敷贴片的按压部和支承上述挠性部件各自的前端部的主体部,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平坦或为半球状,上述主体部的外径比上述按压部的外径小。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从内侧支承敷贴片的按压部的前端面为平坦或半球状,所以在体内,在使动作部的头部隔着敷贴片与患部抵接时,能够防止伤及患部。另外,在用处置器具将覆盖于动作部的敷贴片推动而在内窥镜的钳子口内输送时,为了防止头部捅破敷贴片,优选头部的外径在能够以覆盖着敷贴片的状态穿过内窥镜的钳子口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大。为了防止伤及患部也是同样的。
另一方面,在将动作部覆盖有敷贴片的处置器具插入钳子口时,敷贴片的由头部支承的部分的周边部分支承在由主体部的周围支承的挠性部件上且被折叠,但在主体部的外径较大的情况下,因为敷贴片的周边部分会进一步折叠,所以有可能无法插入钳子口。因此,为了输送更大尺寸的敷贴片,挠性部件的前端侧由头部支承的主体部的外径优选尽可能地小。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主体部的外径比按压部的外径小,所以支承敷贴片的周边部分的挠性部件也在径向上变小,因为敷贴片的折叠的部分不从按压部的外周面突出,所以与主体部的外径和按压部的外径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会捅破更大尺寸的敷贴片地稳定地进行输送,不会伤及患部,在体内能够使动作部的头部隔着敷贴片与患部抵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主干部具有偶数根挠性部件,通过将一根线材插入到在上述头部的外周面开口的径向的贯通孔中并折回而形成相对的挠性部件。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相对的挠性部件通过将一根线材在开口于头部的主体部的贯通孔内折回而构成,所以与由分体的线材构成相对的挠性部件的情况相比,线材穿过孔的次数只需一次即可,操作比较容易。另外,在由分体的线材构成相对的挠性部件时,需要在头部的主体部的外周面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用于将各线材的前端部卡止的孔,但是,为了设置能够将各线材的前端部可靠地卡止的深度的孔,需要相应地加大头部的主体部的外径。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相对的挠性部件通过将一根线材插入到贯通孔内并折回而形成,所以挠性部件能够可靠地与主体部卡止,能够进一步减小头部的主体部的外径,还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制作。
上述线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上述贯通孔,或者可滑动地支承于上述贯通孔。
另外,上述挠性部件优选由记忆了直线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形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时,由于挠性部件的要恢复到直线形状的忧复力,线材在贯通孔的内部绕轴心进行旋转而扭转。
此时,在挠性部件的线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贯通孔的情况下,线材的折回部分不能扭转,而是一边向外侧弯曲鼓出一边向头部的周围伸出。当可动部件进一步前进时,挠性部件由于要恢复到直线形状的恢复力而一边弯曲一边开始扭转,在从头部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时,各挠性部件的扭转后的部分构成椭圆形的面,向头部的周围花瓣状地伸出。因此,与敷贴片接触的部分增加,能够将敷贴片可靠地展开而敷贴于患部。
另一方面,在线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动地支承于贯通孔的情况下,当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时,挠性部件在贯通孔的内部绕轴旋转而扭转,在从头部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时,各挠性部件的扭转部分构成椭圆形的面,椭圆形的面相对于各挠性部件贯通主体部的贯通孔的方向一边向一侧倾斜一边向外侧大幅弯曲鼓出,向头部的周围伸出。当可动部件进一步前进时,挠性部件在贯通孔的内部进一步绕轴旋转,大幅突出至比头部的按压部的前端面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敷贴片推到比头部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贴于患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贯通孔在上述头部设置有多个,在各贯通孔内插入上述线材,至少一个上述线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贯通孔,其余的上述线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动地支承于贯通孔。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包括固定于贯通孔的挠性部件和不固定于贯通孔而可滑动地支承于贯通孔的挠性部件这两者,所以利用固定于贯通孔的挠性部件,能够将敷贴片可靠地展开而敷贴于患部,并且利用可滑动地支承于贯通孔的挠性部件,能够将敷贴片推到比头部更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贴于患部。
优选的是,固定上述线材的折回部分的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可滑动地支承上述线材的折回部分的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的贯通方向相同,且沿着上述可动部件的进退方向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承部件由连结上述手柄操作部和上述动作部的头部的导向轴的前端部构成,上述可动部件是在上述导向轴上可进退的可动筒,各挠性部件的基端部连接于上述可动筒。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可动筒沿着导向轴前进,能够使挠性部件向外侧鼓出,且向头部的周围伸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可动筒在设置于上述可动筒的外侧的外筒内可进退。
在将没有设置外筒的处置器具经由例如较长的且前端部弯曲的状态的内窥镜的钳子口而插入到患部附近时,即使要使可动筒相对于动作部的头部前进,也会在钳子口的弯曲部在钳子口的内壁面与可动筒之间产生较大的滑动阻力而妨碍可动筒的前进,由内窥镜的钳子口外的松弛部分吸收前进动作,相反地会使导向轴向可动筒侧后退且使挠性部件向外伸鼓出,会导致动作部的头部离开患部。因此,在挠性部件鼓出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敷贴片从处置器具脱落,或者敷贴位置偏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可动筒的外侧设置有外筒的结构,仅使外筒内的可动筒前进,因此不会在钳子口的内壁面与可动筒间产生滑动阻力,能够可靠地使可动筒前进。因此,能够使可动筒相对于动作部的头部前进,能够可靠地将敷贴片敷贴于患部。
上述支承部件由连结上述动作部的头部和固定筒的前端部的支承棒构成,上述可动部件是在上述固定筒内可进退的可动杆,各挠性部件的基端部连接于上述可动杆的前端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可动杆在固定筒内前进,能够使挠性部件向外侧鼓出,且向头部的周围伸出。
上述可动筒、导向轴、可动杆、固定筒、支承棒也可以由挠性材料构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上述可动筒、导向轴、可动杆、固定筒、支承棒也具有柔软性,所以在弯曲后的内窥镜的钳子口中,也能够使用处置器具输送敷贴片。特别是,处置器具的前端侧的支承部件(导向轴的前端部或支承棒)由挠性材料构成,由此,即使在加长了动作部的长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处置器具插入到弯曲后的内窥镜的钳子口内而输送敷贴片,从而能够将更大尺寸的敷贴片展开。进而,也作为处置器具按压于患部时的缓冲器发挥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动作部的主干部的挠性部件向外侧鼓出,且向头部的周围伸出,所以覆盖在动作部的敷贴片被展开而敷贴于患部。这样,仅通过将敷贴片覆盖在处置器具的动作部的简单动作,就能够容易地将敷贴片安装于处置器具。另外,仅通过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头部前进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将覆盖于动作部的敷贴片展开而敷贴于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动作部的头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动作部覆盖有敷贴片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从前端侧观察头部所得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可动筒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7是对前端侧固定于头部的挠性部件的变形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可动筒位于后退位置时的侧面图,图7(B)是从前端侧观察图7(A)的头部所得的正面图,图7(C)是可动筒进行了前进动作时的侧面图,图7(D)是从前端侧观察图7(C)的头部所得的正面图,图7(E)是可动筒进而位于前进位置时的侧面图,图7(F)是从前端侧观察图7(E)的头部所得的正面图。
图8是表示处置器具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A)是在动作部覆盖有敷贴片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B)是表示敷贴片展开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从前端侧观察头部所得的正面图,图9(A)是挠性部件为两根时的正面图,图9(B)是挠性部件为六根时的正面图。
图1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0(A)是在动作部覆盖有敷贴片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0(B)是表示敷贴片展开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对前端侧可滑动地支承于头部的贯通孔的挠性部件的变形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11(A)是可动筒进行了前进动作时的侧面图,图11(B)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1(A)的头部所得的正面图,图11(C)是可动筒进而位于前进位置时的侧面图,图11(D)是从前端侧观察图11(C)的头部所得的正面图。
图12是图11的实施方式的可动筒位于后退位置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3是又一实施方式的动作部的头部的立体图。
图14是又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1中,将右侧设为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将与前端侧相反的方向设为基端侧,前进方向表示的是朝向前端侧的方向,后退方向表示的是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是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或腹腔镜手术时等的套针(trocar)的贯通孔(未图示)内的器具,用于将敷贴片S展开而敷贴于体内的患部P。作为敷贴片S,例如能够使用GUNZE株式会社制的以聚乙二醇酸为材料的无纺布即吸收性缝合加强材料(Neoveil(注册商标))。在下面的说明中,对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处置器具10包括:在基端侧用于手持进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20;在前端侧被敷贴片S覆盖的动作部30;从动作部30延伸到手柄操作部20的导向轴40;在导向轴40上可进退的可动筒50(可动部件)。手柄操作部20由导向轴40和可动筒50的各自的基端部构成,通过操作手柄操作部20,能够使可动筒50相对于导向轴40进退。只要能够实现该动作,则手柄操作部20的形状和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在将敷贴片S覆盖于动作部30而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时,将导向轴40和可动筒50固定于手柄操作部20。
导向轴40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适度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举出由单股线或绞合线构成的金属线。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不锈钢、钽、镍-钛合金。
如图2、图4所示,动作部30包括:从内侧支承敷贴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1的头部31;和从内侧支承敷贴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1的周边部分S2的主干部32构成,主干部32包括支承头部的导向轴40的前端部40a(支承部件)和四根挠性部件321(321A~321D)。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轴40的前端部40a构成支承部件,但也可以由其他部件构成支承部件而与导向轴40连结,另外,各自的外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头部31支承敷贴片的大致中央部分S1的内侧,但也可以由头部31支承敷贴片的任一部分。
如图3、图5所示,头部31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311和设置于主体部311的前端部且直径比主体部311大的圆柱状的按压部312。在主体部311的基端面设置有用于将导向轴40的前端部40a从基端侧插入的卡止孔311b,导向轴40的前端部40a通过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被固定。
此外,头部31的主体部311、按压部3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柱状,也可以为多棱柱状。
如图4所示,按压部312在动作部30覆盖着敷贴片S时,从内侧支承敷贴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1。即,在用处置器具10将敷贴片S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时,由按压部312的前端面312a推压敷贴片S。另外,在将敷贴片S敷贴于患部P时,按压部312的前端面312a隔着敷贴片S按压患部P。因此,为了在内窥镜的钳子口内的输送时防止按压部312捅破敷贴片S、以及在将按压部312按压于患部P时防止伤及患部P,如图3所示,将前端面312a形成为平坦,在前端面312a与按压部312的周壁之间设置有锥面312b。此外,前端面312a也可以为半球状。另外,按压部312的外径比钳子口的内径小,使得覆盖着敷贴片S的处置器具10能够插入钳子口,但优选将其形成为尽量大的直径。另外,在能够确保主体部311的外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按压部312形成为与主体部311相同的直径而与主体部311相连设置,通过按压部312支承敷贴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1。
如图3、图5所示,在主体部311,在与主体部311的轴向(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以正交的状态设置有两个贯通孔311a。贯通孔311a沿着主体部311的径向,各贯通孔311a的两端在主体部311的外周面开口。在各贯通孔311a内插入有挠性部件321A~321D。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根线材分别插入两个贯通孔311a内然后将其折回,从而形成共计四根的挠性部件321A~321D。两根线材分别通过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固定于两个贯通孔311a。
各挠性部件321A~321D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用于将敷贴片S展开的刚性即可,例如能够举出由单股线或绞合线构成的金属线。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不锈钢、钽、镍-钛合金。更优选由按直线状的形态进行形状记忆的镍-钛合金等形状记忆合金形成。另外,挠性部件321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圆、椭圆、长方形等。
另外,也可以分别由一根线材(合计四根线材)形成挠性部件321A~321D,将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前端部固定于主体部311的贯通孔311a,另外,也可以固定于在主体部311设置的不贯通的有底孔。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挠性部件的根数为偶数根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在贯通孔311a内插入一根线材且将其折回来形成挠性部件,则向主体部311的固定等会变得容易,另外,因为挠性部件通过使各线材穿过贯通孔而可靠地与主体部311卡止,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头部31的主体部311的外径,能够进一步实现低成本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性部件321A~321D的各自的前端部与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垂直地固定于头部31,但将各个挠性部件固定于主体部311的角度只要接近与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可,并不局限于垂直。
此外,在以与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垂直以外的角度固定挠性部件321A~321D时,也能够通过将孔形成为V字形等,将一根线材折回而得到两根挠性部件。
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侧固定于可动筒50,随着可动筒50的前进动作而各挠性部件321A~321D变形。利用图7(A)~图7(F)对前端侧固定于头部的挠性部件321A、321B的变形动作进行说明。图7(A)~图7(F)为简化说明而省略了挠性部件321C、321D、敷贴片S的图示,但挠性部件321C、321D也与挠性部件321A、321B同样地变形。
如图7(A)、图7(B)所示,在可动筒50位于后退位置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B的前端侧成为稍向外侧鼓出的圆弧形状。
如图7(C)、图7(D)所示,当可动筒50前进时,挠性部件321A、321B向外侧大幅地弯曲而鼓出,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此时的挠性部件321A、321B的伸出方向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A、321B时,为各挠性部件321A、321B贯通主体部311的贯通孔311a的方向,即,在图7(D)中为上下方向。
如图7(E)、图7(F)所示,当可动筒50进一步前进时,挠性部件321A、321B由于挠性部件321A、321B的要恢复到直线形状的恢复力而弯曲且开始扭转。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A、321B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B的扭转后的部分构成椭圆形的面,向头部31的周围以花瓣状伸出。
此外,如上所述,在可动筒50位于后退位置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成为稍向外侧鼓出的圆弧形状。因此,优选固定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主体部311的外径尽可能小,减小在动作部30覆盖着敷贴片S时的动作部30的外径,使得容易插通在内窥镜的钳子口内。另外,也可以按照固定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主体部311的前端侧的外径比固定导向轴40的前端部40a的主体部311的基端侧的外径小的方式,使主体部311的外径变化。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四根线状的挠性部件321A~321D以相等角度(90度)配置在头部31的周围,但是,只要能够将敷贴片S推压展开,则沿周向的配置不局限于相等角度。
可动筒50在导向轴40上被导向,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可进退,如图6、图8(A)、图8(B)所示,具有筒主体51和安装于筒主体51的前端部的筒状的前端帽52。前端帽52的基端部521嵌入固定于筒主体51的内部的孔511,前端帽52的前端部522从筒主体51突出。
筒主体51为中空圆筒状,导向轴40贯通圆筒内。筒主体51的材料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适度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筒主体51的材料,能够举出不锈钢等的密绕线圈、聚乙烯、聚丙烯、氟树脂(PTFE)等树脂等。另外,为了提高内窥镜的钳子口内的滑动性,也可以对筒主体51的表面进行涂层。另外,作为前端帽52的材料,能够举出不锈钢等金属等,但也可以为树脂制。
在前端帽52的前端部522的前端面,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孔523,挠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插入在孔523中,例如通过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固定。孔523的数量与挠性部件321A~321D的根数相同,周向的孔523的配置与设置于头部31的主体部311的贯通孔311a的开口位置相对应。由此,如图6所示,四根挠性部件321A~321D沿着动作部30的长度方向配置。挠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以与前端帽5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但也可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固定在向外倾斜的方向。
筒主体51的内部的孔511和前端帽52的内部的孔524连通,导向轴40贯通该孔511、孔524。因此,筒主体51和前端帽52在导向轴40上可滑动。也可以设置导向机构等,该导向机构用于在筒主体51和前端帽52在导向轴40上滑动时,防止筒主体51和前端帽52在导向轴40的径向旋转。
导向轴40如上所述,前端部40a与动作部30的头部31连接,并且基端部与手柄操作部20连接。导向轴40引导可动筒50的进退,并且在将敷贴片S敷贴于患部P时也作为支承动作部30的头部31的支承部件发挥功能,从而支承头部31向患部P抵接。
此外也可以是,为了填补在筒主体51的内部的孔511和导向轴40的周围形成的空间,设置筒状的间隔物,防止导向轴40在筒主体51的孔511内在径向移动。
接着,对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敷贴片S覆盖在处置器具10的动作部30(图4),握持处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从前端侧插通在内窥镜的钳子口内,从而插入体内。
接着,使处置器具10前进,直到动作部30的头部31隔着敷贴片S与患部P抵接为止(图7(A)、图7(B)、图8(A))。在该状态下,当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动筒5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前进时,挠性部件321A~321D向外侧鼓出,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敷贴片S被可靠地展开(图7(C)、图7(D)、图8(B))。在该状态下,利用挠性部件321A~321D能够将敷贴片S按压敷贴于患部P。
当进一步使可动筒5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前进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一边挠曲一边扭转,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A~321D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扭转后的部分成为椭圆形状、所谓的花瓣形状,向头部31的周围展开(图7(E)、图7(F))。通过该扭转,挠性部件321A~321D与敷贴片S接触的部分增多,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将敷贴片S按压敷贴于患部P。
在将敷贴片S按压于患部后,通过抽出处置器具10而使动作部30脱离敷贴片S,由此完成敷贴动作。在挠性部件321A~321D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的状态下,也可以再次使处置器具10前后移动,由动作部30进行敷贴片S的按压动作。其后,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动筒50相对于头部31后退,在使动作部30成为图8(A)的状态后,从内窥镜的钳子口回收处置器具10。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将敷贴片S覆盖在处置器具10的动作部30的简单动作,就能够容易地将敷贴片S安装于处置器具10。另外,仅通过使可动筒50相对于头部31前进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展开敷贴片S而将敷贴片S敷贴于患部P。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挠性部件321A~321D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四根,也可以如图9(A)所示为两根,还可以如图9(B)所示为六根。在为两根的情况下,各挠性部件321A、321B以180度间隔配置在头部31的周围。另外,在六根的情况下,各挠性部件321A~321F以60度间隔配置在头部31的周围。即,挠性部件的根数只要至少由两根以上构成即可,不仅可以为偶数,还可以由奇数构成。另外,向头部31的周围的配置不局限于相等角度,也可以形成为不均等的配置。
图10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示例的处置器具10包括:前端部经由支承棒61(支承部件)与动作部30的头部31连接的固定筒60;在固定筒60内可进退的可动杆(可动部件)70,固定筒60和可动杆70各自的基端部与未图示的手柄操作部20连结。通过操作手柄操作部20,能够使可动杆70相对于固定筒60进退。
支承棒61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适度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由单股线或绞合线构成的金属线。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不锈钢、钽、镍-钛合金。更优选是例如镍-钛合金等形状记忆合金,以直线状态进行形状记忆。由于支承棒61具有挠性,即使在使动作部30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处置器具10插通在弯曲了的状态的内窥镜的钳子口内。另外,也作为将头部31按压于患部P时的缓冲器发挥功能。
在动作部30的头部31的主体部311的基端面,形成有支承棒61的前端部要插入的卡止孔311b。支承棒61的前端部插入到该卡止孔311b内,通过例如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如后所述,支承棒61的基端部与固定筒60的前端部连接。
固定筒6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62和封闭主体部62的前端部的前端帽63。在前端帽63的前端面63a形成有卡止孔63c,在支承棒61的基端部插入其中后,通过例如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另外,在前端帽63的支承棒61的周围,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用于使挠性部件321A~321D可滑动地插通于其中的贯通孔63b。贯通孔63b的数量与挠性部件321A~321D的根数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四个贯通孔63b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
固定筒60的材料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适度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固定筒60的材料,能够举出不锈钢等的密绕线圈、聚乙烯、聚丙烯、氟树脂(PTFE)等树脂等。另外,作为前端帽63的材料,能够举出不锈钢等金属等,但也可以为树脂制成。
在可动杆70的前端部,经由连结体71连接挠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穿过前端帽63的贯通孔63b而插入到固定筒60的内部的孔62a内,通过例如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与连结体71的前端部连接。
可动杆70只要具有挠性且具有适度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举出由单股线或绞合线构成的金属线。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不锈钢、钽、镍-钛合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一个可动杆70将手柄操作部20和连结体71连结,但可动杆70也可以连结多个部件而构成,另外,各部件的外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它结构与图1~图8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接着,对图10的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敷贴片S覆盖在处置器具10的动作部30,握持处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从前端侧插通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从而插入体内。
接着,使处置器具10前进,直到动作部30的头部31隔着敷贴片S与患部P抵接为止(图10(A))。在该状态下,当操作手柄操作部20而使可动杆7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前进时(图10(B)),动作部30的主干部32的挠性部件321A~321D向外侧鼓出,且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由此,敷贴片S被展开。在该状态下,利用挠性部件321A~321D也能够将敷贴片S按压敷贴于患部P。
当进一步使可动杆7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而前进时,与图7(E)、图7(F)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各挠性部件321A~321D开始扭转,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A~321D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扭转后的部分成为椭圆形状、所谓的花瓣形状,向头部31的周围展开。通过该扭转,挠性部件321A~321D与敷贴片S接触的部分增多,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将敷贴片S按压于患部P。
在该状态下,通过抽出处置器具10而使动作部30脱离敷贴片S,由此完成敷贴动作。其后,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动杆70相对于头部31后退,在使动作部30成为图10(A)的状态后,从内窥镜的钳子口回收处置器具10。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将敷贴片S覆盖在处置器具10的动作部30,就能够容易地将敷贴片S安装于处置器具。另外,仅通过使可动杆70相对于头部31前进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展开敷贴片S而将敷贴片S敷贴于患部P。
图11、图12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示例的处置器具10是在图3所示的处置器具10中,构成挠性部件321A~321D的两根线材没有固定于两个贯通孔311a,而分别可滑动地被支承的结构。
各挠性部件321A~321D随着可动筒50的前进动作而变形,下面利用图11(A)~图11(D)对前端侧可滑动地支承于头部的贯通孔的挠性部件321A、321B的变形动作进行说明。此外,挠性部件321C、321D也与挠性部件321A、321B同样地变形,但在图11(A)~图11(D)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挠性部件321C、321D和敷贴片S的图示。
在可动筒50位于后退位置时,与图7(A)、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各挠性部件321A、321B成为稍向外侧鼓出的圆弧形状。
当可动筒50前进时,如图11(A)、图11(B)所示,挠性部件321A、321B由于挠性部件321A、321B的要恢复到直线形状的忧复力,在贯通孔311a的内部绕轴旋转而扭转。此时,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时,挠性部件321A、321B的扭转部分构成椭圆形的面。该椭圆形的面相对于各挠性部件321A、321B贯通主体部311的贯通孔311a的方向向一侧(在图11(B)中左侧)倾斜且大幅弯曲鼓出,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
当可动筒50进一步前进时,如图11(C)、图11(D)所示,挠性部件321A、321B在贯通孔311a的内部进一步绕轴旋转而扭转,比头部31的按压部312的前端面312a更向前端侧大幅突出。
其他结构与图1~图8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接着,对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以患部P相对于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斜向倾斜的状态使用,但不局限于此。
首先,将敷贴片S覆盖在处置器具10的动作部30(图4),然后握持处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从前端侧插通在内窥镜的钳子口内,从而插入体内。
接着,使处置器具10前进(图12),直到动作部30的头部31隔着敷贴片S与患部P抵接,或者动作部30的头部31位于患部P的附近。
在该状态下,当操作手柄操作部20而使可动筒5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前进时,动作部30的主干部32的挠性部件321A~321D向外侧鼓出,向头部31的周围伸出,敷贴片S被展开。在该状态下,利用挠性部件321A~321D,也能够将敷贴片S按压敷贴于患部P。例如,图12的比头部31靠下侧的敷贴片S由挠性部件321A~321D按压敷贴于患部P。
当进一步使可动筒50相对于动作部30的头部31前进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扭转,如图11(C)、图11(D)所示,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的扭转后的部分成为椭圆形状,并且大幅突出至比头部31的按压部312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侧的位置。利用该突出部分,敷贴片S被敷贴在位于比头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患部P。在图12中,比头部31靠上侧的敷贴片S由于挠性部件321A进一步突出至比头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侧的位置,而被按压敷贴于患部P。
在该状态下,通过抽出处置器具10而使动作部30脱离敷贴片S,从而结束敷贴动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体内,动作部30的头部31不与患部P抵接而隔开间隔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敷贴片S推到比头部31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贴于患部P。
图13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动作部30的头部31的主体部311,沿着主体部311的轴向设置有在与主体部311的轴向(处置器具1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贯通的三个贯通孔311c、311d、311e(以下,将311c、311d称为“第一贯通孔”,将311e称为“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311c、311d以正交的状态设置,第二贯通孔311e设置在与第一贯通孔311c相同的贯通方向上。
在第一、第二贯通孔311c、311d、311e内插入有挠性部件321A~321F。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三根线材分别插入到第一、第二贯通孔311c、311d、311e内再将其折回,形成共计六根挠性部件321A~321F。穿过了第一贯通孔311c、311d的两根线材中折回部分分别利用粘接、焊接、钎焊等固定方法固定于主体部311,形成挠性部件321A~321D。穿过了第二贯通孔311e的一根线材中折回部分可滑动地支承在第二贯通孔311e内,形成挠性部件321E、321F。
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中,当使未图示的可动筒相对于头部31前进时,插入在第一贯通孔311c、311d内的挠性部件321A~321D进行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A~321D时,挠性部件321A~321D十字形鼓出。插入在第二贯通孔311e内的挠性部件321E、321F进行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动作,在从头部31的前端部侧观察挠性部件321E、321F时,向一侧倾斜且弯曲鼓出。即,挠性部件321E、321F在由挠性部件321A~321D形成的十字形状之间向外侧鼓出。当使未图示的可动筒进一步相对于头部31前进时,各挠性部件321A~321D向头部的周围展开成花瓣状,挠性部件321E、321F的扭转后的部分成为椭圆形状,并且大幅突出至比头部31的按压部312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侧的位置。
其它结构与图1~图8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包括固定于第一贯通孔311c、311d的挠性部件321A~321D和没有固定而可滑动地支承在第二贯通孔311e内的挠性部件321E、321F这两者,所以当使未图示的可动筒相对于头部开始前进时,由于挠性部件321A~321D进行上述的十字形状的鼓出动作,能够将敷贴片S可靠地展开而敷贴于患部P,并且当使可动筒进一步相对于头部前进时,挠性部件321E、321F能够将敷贴片S推到比头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侧的位置而敷贴于患部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第一贯通孔311c、311d、一个第二贯通孔311e,但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的个数不局限于此,可以将第一贯通孔设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也可以将第二贯通孔设为两个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311e设置在与一个第一贯通孔311c相同的贯通方向上,但也可以设置在任一方向上。
图14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筒50在设置于可动筒50的外侧的外筒80内可进退。外筒80设定为即使可动筒50进行进退动作,可动筒50的前端帽52也总是成为从前端侧突出的状态的长度。另外,外筒80的基端部与构成手柄操作部20的手柄支承部81连接。在手柄支承部81,可进退地收纳着可动筒50的基端部53,并且在手柄支承部81的基端部连结导向轴40的基端部。
在手柄支承部81设有在可动筒50的进退方向上较长的长孔82。在长孔82内,滑动自如地卡合与可动筒50的基端部53一体的爪部54,爪部54向手柄支承部81的外侧突出。通过使爪部54沿长孔82滑动,可动筒50在外筒80内移动。
外筒80的材料没有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聚丙烯(PP)等树脂。另外,将可动筒50的筒主体51由氟树脂(例如PTFE)构成,由此减小可动筒50在外筒80内部移动时的滑动阻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筒50的筒主体51使用滑动性好的材料,但作为外筒80,也可以使用滑动性好的材料,作为筒主体51和外筒80双方可以使用滑动性好的材料。
其它结构与图1~图8的实施方式同样,因此在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的特别之处是插入到内窥镜的钳子口内而使用。通过采用在可动筒50的外侧设置有外筒80的结构,钳子口的内壁面与外筒80接触而不与可动筒50接触。因此,能够将使爪部54沿长孔82滑动的动作可靠地通过可动筒50传递到动作部30,由此,能够在使头部31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将敷贴片S敷贴于患部P。从而,不会由于钳子口的内壁面与可动筒50之间的滑动阻力而妨碍可动筒50的前进、不会出现导向轴40反而向可动筒50侧后退而动作部30的头部31远离患部P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处置器具
20 手柄操作部
30 动作部
31 头部
311a 贯通孔
311b 卡止孔
311c、311d 第一贯通孔
311e 第二贯通孔
32 主干部
321(321A~321F) 挠性部件
40 导向轴
40a 导向轴的前端部(支承部件)
50 可动筒
60 固定筒
61 支承棒(支承部件)
70 可动杆
71 连结体
80 外筒
P 患部
S 敷贴片
S1 敷贴片的大致中央部分
S2 敷贴片的大致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

Claims (6)

1.一种处置器具,其用于将敷贴片敷贴于体内的患部,该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
包括在基端侧用于手持进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和在前端侧被所述敷贴片覆盖的动作部,
所述动作部包括从内侧支承所述敷贴片的头部和从内侧支承所述敷贴片的由所述头部所支承的部分的周边部分的主干部,所述主干部包括支承所述头部的支承部件和配置在所述头部的周围的至少两根挠性部件,各挠性部件构成为:各挠性部件的前端侧由头部支承,基端侧由相对于头部可进退的可动部件支承,通过操作所述手柄操作部,各挠性部件随着所述可动部件的前进而向外侧鼓出,且向所述头部的周围伸出,
所述主干部具有偶数根挠性部件,通过将一根线材插入到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开口的径向的贯通孔中并折回而形成相对的挠性部件,
所述贯通孔在所述头部设置有多个,在各贯通孔内插入所述线材,至少一个所述线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贯通孔,其余的所述线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动地支承于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包括从内侧支承所述敷贴片的按压部和支承所述挠性部件各自的前端部的主体部,
所述按压部的前端面平坦或为半球状,所述主体部的外径比所述按压部的外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固定所述线材的折回部分的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可滑动地支承所述线材的折回部分的贯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的贯通方向相同,且沿着所述可动部件的进退方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连结所述手柄操作部和所述动作部的头部的导向轴的前端部构成,所述可动部件是在所述导向轴上可进退的可动筒,各挠性部件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可动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筒在设置于所述可动筒的外侧的外筒内可进退。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连结所述动作部的头部和固定筒的前端部的支承棒构成,所述可动部件是在所述固定筒内可进退的可动杆,各挠性部件的基端部连接于所述可动杆的前端部。
CN201610268712.0A 2015-04-27 2016-04-27 处置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73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0820 2015-04-27
JP2015090820 2015-04-27
JP2016-037548 2016-02-29
JP2016037548A JP6640604B2 (ja) 2015-04-27 2016-02-29 処置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3832A CN106073832A (zh) 2016-11-09
CN106073832B true CN106073832B (zh) 2020-06-23

Family

ID=57488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87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73832B (zh) 2015-04-27 2016-04-27 处置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40604B2 (zh)
CN (1) CN106073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5577A1 (ja) * 2018-11-19 2020-05-28 持田製薬株式会社 体腔内シート貼付用デバイス及びシート貼付方法
EP3795090A1 (en) 2019-09-23 2021-03-24 Institut Químic de Sarrià CETS Fundació Privada Patch deploymen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9999A1 (en) * 1992-02-24 1993-08-25 H. Jonathan Tovey Resilient arm mesh deployer
US5397332A (en) * 1993-09-02 1995-03-14 Ethicon, Inc. Surgical mesh applicator
US7101379B2 (en) * 2001-04-02 2006-09-05 Acmi Corporation Retrieval basket for a surgical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6893431B2 (en) * 2001-10-15 2005-05-1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Medical device for delivering patches
US7947054B2 (en) * 2007-02-14 2011-05-24 EasyLab Ltd. Mesh deployment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0604B2 (ja) 2020-02-05
CN106073832A (zh) 2016-11-09
JP2016202888A (ja) 2016-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8667B2 (en) Guide sheath and guide sheath system
US8398653B2 (en) Surgical method utilizing a soft-tipped anvil
JP6273298B2 (ja) 操作可能な医療器具
EP2486879B1 (en) Guide device
EP1985261B1 (en) Stent inserting device
US20080086172A1 (en) Suture anchor
CN106999001B (zh) 具有可选择性弯折的轴杆和选择性弯折该轴杆并且当轴杆弯折时处于张紧中的缆线的手术工具
US9737333B2 (en) Steerable medical puncture instrument
JPH02241446A (ja) 病巣部の位置決め針集合体
WO2006039531A2 (en) Transmembrane acces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073832B (zh) 处置器具
US10888308B2 (en) Tissue collector
US10973512B1 (en) Steerable suture retriever
US20150190173A1 (en) Endoscopic surg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11166719B2 (en) Endoscopic surgery system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taples and an endoscopic applicator
WO2006067917A1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
EP3066999A1 (en) Injection needle insertion barrier
JP6917054B2 (ja) ガイドワイヤ案内手段及び該ガイドワイヤ案内手段を備えたバスケット型内視鏡装置用処置具
JP6195733B2 (ja) バスケット把持具
WO2016027523A1 (ja) 医療用処置具
US1046336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ture placement
JP2016523584A (ja) 逆ループ型アブレーション器具
US20150202381A1 (en) Injection needle insertion barrier
EP4144397A1 (en) Steerable sheath and catheter with circular deflection
US20210393249A1 (en) Tissue-spread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